(集合)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29 12:40:2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集合)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集合)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在于他的教学育人作用。所以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需要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让学生自愿选择作在外面飞翔的.小鸟。怎样达到这个效果呢?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用多媒体课件,配上动听的音乐,展示小鸟见过的缤纷世界:飞过广阔的海洋,飞过无边的沙漠,飞过茂密的森林,飞过灿烂的田野,飞过清澈的小溪,也没有看到天的边,而这时的青蛙仍然坐在井底,一抬头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此时小鸟的广博见识和井底之蛙的孤陋寡闻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顺理成章的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缤纷多彩,而青蛙的生活是多么的枯燥乏味。这样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中有所收获。

  可以这样说本课的教学突破点是重点词汇,而最终目的是理解寓意。我从无边无际,大话,笑,着手进入对文本的分析。进入文本后,我的教学重点是从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中,分析二者的特点,实现本文寓意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2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家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得事,赞扬了勃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个故事是一场紧张激烈但又没有硝烟的战斗。在教学过程,我紧紧围绕“蜡烛”展开教学,紧扣情感这个线索,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从这半截蜡烛中品味勃诺德夫人的聪明、机智,领悟这半截蜡烛牵动着情报站的安危,关系到这一家三口的安危,同时感悟半截蜡烛的随时可能引爆的危险,紧紧地绷紧了学生探究的心弦,通过这样的理解,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激动、紧张的氛围中,学生在感悟的过程中,深深地被课文的情景所吸引,探究的热情变得非常高涨,和文本对话的兴味很高,当学生和文中的人物开始产生对话、交流时,学生的感受自然变得比较敏感而灵敏。阅读文本、探究文本成为一种自发的驱动。教学片断:蜡烛在文中出现几次?这是半截怎么样的蜡烛?

  生:我认为这是半截巧妙的蜡烛,谁也不会想到勃诺德夫人会把最重要的情报藏在这半截蜡烛中。

  师:我们常说灯下黑,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勃诺德夫人和敌人作斗争非常聪明、机智。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在这样的危急的时刻,勃诺德先想到的是情报站,然后才想到自己的一家三口,我认为她很伟大、无私。

  生2:从“自动熄灭“中,我感到只要蜡烛一熄灭,熄灭的不是蜡烛而是情报站的毁坏,他们一家三口的毁灭。

  生3:我感觉此时气氛十分紧张,我能听到勃诺德夫人一家的心跳的声音。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一下。读完以后,你感觉现在被这个德国中尉随手点燃的`蜡烛是什么呢?

  生:这点燃的半截蜡烛在我眼里似乎就是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

  师:面对这样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面对随时都可能夺取他们三口之家的定时炸弹,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生1:吹灭。

  生2:拿走。

  小结:是啊,我仿佛听到了定时炸弹上“擦擦”的秒钟倒计时的紧张和恐惧。这时候,我们多么希望蜡烛被一阵风吹灭或者被谁拿走啊。

  【教学回顾】

  这篇文章像一幕幕剧本,在人物的相继出场中,剧情被掀向高潮,而此处的两问,恰好的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3

  根据学校安排,于本星期四上了《石榴》这篇课文。上完课之后留下了一些遗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找了好多有关石榴的课件,但它们都不提供下载软件,后来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主题网站,所以就借来用了,如果要对这些图片进行整合,重新设计课件,究其原因是不想麻烦别人,再加上自己还缺乏一份刻苦钻研的精神,能省事的地方尽量简单一些。至于在课堂上要求同学们用“先……逐渐……最后”说句话,当时我以为同学们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肯定能说出许多话,没想到这中间用的是“逐渐”,学生在短期内要造这一个句子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这时候老师能正确引导好的话,学生还是能造出一些句子,课后,我又去作了加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其实还是能够造出来的。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4

  《泉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课文,讲述了泉水一路上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故事。在学习课文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我设计了发挥想象的一个环节:让学生想一想“丁冬,丁冬”泉水还会流到哪里呢?一路上他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然后仿照课文写两段。

  一开始我担心学生想象不出来,还特意准备了几个范例,但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令我刮目相看,虽然一开始学生举手的并不多,第一个孩子起来回答说:“泉水可能会流到田野里,”“你真会想象,再想想它流到那里会做些什么?能不能用书上的格式说一说?“说得真好,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小诗人”“你真会思考…..我毫不吝啬地把鼓励的话语送给学生,即使学生说得不好,我也会对他说:“能勇敢地把手举起来回答问题,你就是最棒的。”在我的激励引导下,学生的积极性慢慢地被激发出来,打开了想象的大门,点燃了创造思维的火花。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把手举起来,说得越来越好。有的孩子说:“泉水流到奶牛牧场,奶牛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说:“喝吧!喝吧!喝足了,你们能挤出又甜又香的牛奶。”有的孩子说:“泉水流到小河里,几个孩子脱下衣服。跳进河里洗澡。泉水说:“洗吧洗吧,我的水很清很清,正好可以当你们嬉戏的舞台。”有的孩子说:“泉水流到花园里,花儿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开出更鲜艳的花朵。”……课堂上,孩子们创造思维的火花已经完全被点燃了,成了名副其实的小作家。

  请大家不要吝啬对孩子赞美的话语,因为赞美有神奇的功效,它能使不自信的孩子产生自信心,它能让不快乐的孩子变得心情愉悦,它能点燃孩子创造思维的火花。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5

  (一)责任感是教师反思的原动力

  师德是教师职业素养的第一要素,而责任感又是师德的集中体现。如果从应付工作的角度来说,反思是可有可无的,事实上也的确有的教师十年、二十年教学工作仍是老一套。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不会满足于应付工作,甚至不满足于昨天的成绩,而是不断探求更合理的教学设计、不断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每一堂课都有值得反思的'经验与教训,下一堂课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教学反思是一个辛苦甚至痛苦的过程,来自教师这一职业的崇高责任感是完成这一过程的原动力。

  (二)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要不断学习,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田慧生先生认为:“总体来看,在这样一个忙碌、紧张的功利背景下,现在学校、课堂中正呈现出有知识却少智慧、有理论却少思想这样一种局面,人的整体智慧水平在表面繁荣下正出现下降。”对于一位教师来说,从业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仍然只不过是教材、教参的传声筒,是非常可悲的。不断深入的新课程改革,正在逐渐抛弃经验型教师,声声呼唤智慧型教师。反思正是教师思考、学习、提升的重要方式。

  今天的教师既要低头教学,又要回头反思,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不断反复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业务水平、专业思想,真正成为智慧型的教师。

  (三)反思应成为教师常规的教学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活动其实可以时时处处进行,它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习惯动作”,一位智慧的小学语文教师会把生活、工作、学习中接触的各种信息与小学语文教学联系起来,这种反思就是积极的、常态的反思。我们反对把教学反思搞成期中、期末总结汇报形式的东西。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本身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多样性、灵活性、特意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点。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一个个40分钟的课堂、一个个单元的教学系列,要想达到完美的效果,是非常难的。正因为这难度,才使得教学活动本身充满了魅力和挑战性。结合智慧的反思,教师的每一节新课都会比上一节课安排得更合理。这样日积月累,教师的成长和进步才会更快。当然,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6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决定放手让学生根据连接语中的学习提示,让学生自读自悟,老师只作点拨指导,并预设在一节课内完成。

  教学时,先是初读,要求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这一环节中,我预留了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读书,并边读边思考连接语中的问题。因为有了足够的时间去读书,所以在交流自己读后的印象和感受时,孩子们都表现得比较积极,对珍珠泉都有一定了解。在这基础上,我让学生再读课文,并围绕珍珠泉的特点展开讨论。这一环节节,我重点抓住《珍珠泉》一文中对珍珠泉的美丽和有趣的描写做文章,通过启发、引导和朗读,让学生对珍珠泉的美丽和有趣产生更深的印象。

  1、泉水的特点。泉水的特点是:绿、深、清。我让学生充分的想象:那样清,清得能倒映出()。水是那样清,清得就像()。从而让学生感受泉水的美,为进一步的朗读做基础。具体感受完三个特点后,我创设了让读书能力教好的学生读原文,其他生想象画面,为学生感情朗读提供了语言环境。

  2、有趣的水泡。课文从水泡的形、动、色三方面介绍了水泡的有趣。在学习水泡的形时,我让学生充分谈感受,又重点指导了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之中感受重点。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学习水泡的颜色时,我让学生自己去找读懂了什么?水泡的颜色多从哪看出来的?怎么读?从读中品味水泡的美感。

  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已深深的感受到作者是多么喜欢珍珠泉,同时我也感受到学生也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眼清泉,在他们心中有了一种表达需要。整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气氛融洽,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多了,老师只要加以点拨、引导就行了。

  学完本课,成功之处在于:在第一单元的作文训练写家乡的景色时,有不少学生写到家乡的小河或池塘里的水时,就灵活地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运用到了自己的作文当中,走出了学生写作由模仿到创作的第一步。

  不足之处:

  因为本课是预设一课时完成,有些关键词理解得不够,没有体会用词之精妙。本文在写珍珠泉的水泡时,有这样一句:“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写阳光有见过用照用射的,却很少用“筛”字,在教学时,我就是让学生一读而过,事后反思,觉得这是自己很大的失误,学习语文其实就是学习语言的过程,对于一些不同常规的用词点,老师应该好好带领学生去体会。要让学生明白,射下表示太阳光直射,而这里因为有密密的树叶遮挡着,太阳光不能直射到。太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有些光线被遮住了,有些光线穿过缝隙,照到地上,所以用筛下一束束金光。一个“筛”字看出了树叶的密,看出阳光的柔和,形象又贴切。

  一篇美文对孩子的心灵的“诗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的过程,这种影响既有感觉、思想认识等因素,也有表达情感的语言和方法的因素,这两者是相互融合的,因此它对学生心灵的“诗化”是全面的。“心灵诗化”的过程也是人文化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垫底的过程。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7

  一年级学生要在短时间内掌握汉语拼音,难度极大。为了教好拼音,我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使得学生愿意叫我“拼音老师”了。在这一个多月中,我一边组织课堂纪律,一边领着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我真的感到难度很大,有时一节课学习3个字母都困难,尽管我也用了各种激励语言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可是有的孩子还是没有兴趣,掌握不了课堂所学的知识,但是汉语拼音教学是孩子们学习的基础,不管有多大的压力,让学生必须掌握好汉语拼音,我用心去领会孩子们的心声挖掘孩子们的潜能。

  声母是拼音的开端,为了让学生对学拼音产生好印象,在学声母时,我让学生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学唱了声母歌,使得学生能在快乐中认识23个声母,而且对拼音留下了好印象。在复习声母时,为了学生能够区分容易混淆的声母,我根据学生愿意动口,不愿动手这一特点,让学生自制声母卡片进行玩卡片的游戏,在整个游戏中,我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减少重复机械的发音练习。

  复韵母是拼音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复韵母极容易混淆。如:复韵母“ui和iu”,在教学中,我有意让学生们说说你怎么样区分这两个复韵母,但是学生还是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采用记忆图画和左右边写法来记,这两种方法未尝不可,但成效不是很大,经过点拨,终于有一名同学举手说出了老师想说的话,那就是要用读音和拼音的写法来区分。ui:发音时,要先发u的音,口型滑向i的口形,因此,学生看见ui,除了可以想象课本上图画小女孩的围巾形状外,按复韵母的发音方法来记更准确和直接。iu:发音时,也是要先做好发i的口型,嘴巴扁扁的,发音结束时,口形要停留在u的口型上,这样,孩子们看到iu,就会知道要先看站在前面的拼音是哪一个。除iu和ui本身不好区分外,给他们两个标调号也是很容易带给学生们错觉的。课堂上,我曾经编过故事,大意就是i和u为戴帽子争争吵吵,于是拼音国王说,谁站在后面呢,帽子就给谁戴。当然,除了讲故事外,标调歌可是一定要唱的:有a先找a,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

  韵母发音较难,特别是鼻韵母。鼻韵母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学生发音时前鼻音不像前鼻音,后鼻音又不像后鼻音,导致前后鼻音根本分不开。

  在教学前鼻音时,我特别关注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前段时间都是利用课文的.插图来教学拼音,后来,我让学生根据韵母组成的字母来尝试发音。

  如教学an,an是由a和n组成的,发音的时候由发a的音转向发n的音,anan学生由慢变快,最后滑向an的音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记注an的形和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直接教给学生读音效果要好的多。

  在尝试成功后,我以此类推,让学生用以上方法学习eninunün。由于事先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所以许多学生非常兴奋,争着,抢着发给我听,当然有许多是不正确的,但一经提醒,学生还是能够发准的。

  为掌握好复韵母,在复习过程中,我注重了进行训练,设计了三步:让学生发现——探究——实践,使学生发现复韵母的发音和它组成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复韵母的发音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我还运用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复韵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寓教于乐,运用各种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达到乐学、爱学。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8

  正式上课时,我询问学生向别人表达欢迎、祝福应当用什么方式?启发学生对听课教师的到来表示欢迎。紧之后经过生活化的几幅掌声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掌声能够带给人信心、勇气和力量。在教学中,紧扣掌声前后英子的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体会英子的内心境感。

  (一)成功之处:

  1.本次教学在环节设计上,我抓住两个写掌声响起的句子,从第一次掌声响起向前展开,探究英子的自卑及原因;从第二次掌声响起向后展开,揣摩英子前后心境、性格等的变化,感受掌声带给英子心灵的震撼,并由此明白两次掌声的含义,明白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2.我采用了“以读代讲,主角转换”的方法,经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读书,促使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自我寻找感受英子不一样的内心世界。经过用不一样的语气朗读,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一样性格,并在朗读当中表现出对英子的同情,感受英子转变后开心的心境。真正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味。在课堂上,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在这次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让学生读出自我真实的感受,才能实现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技巧。

  (二)不足之处:

  1.预习时间不是很充分,也没有很的检查。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预习,教师应当多加指导,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并及时检查。

  2.没有整体阅读。虽然我安排朗读的形式多样化,如: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可是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在平时课堂上多加练习。

  3.本单元目标要求学生学会在默读中理解故事资料,我在确定朗读形式时,只备了教材,忽视了单元目标。如果在学生体会英子掌声前后的情感变化时,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二、三自然段,相信应当能到达“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总之,经过这次《掌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也让我深深懂得: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点滴提高而鼓掌,为孩子的精彩创意而喝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成为一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9

  1.自读课文,交流体会。学生先自己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朗读体会。这时教师抓住学生初次感悟的要点,顺势点拨,引导学生进入到下面的课文学习,展开有目的的深层次探究。

  2.合作探究,激趣朗读。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解决疑问,根据学习的发现和理解,找到对应的段落,读一读相关语句。通过指名读,伙伴评价,再尝试模仿读、合作分角色读、比赛读等形式,体会人物语言所反映出的人物品质,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3.表演创造,朗读感悟。学生在小组里或是找伙伴自由组合,发挥创造想像,根据课文内容合作演一演,把自己朗读中的独特感受融人其中,再通过展示评议,加深感悟。当学生用自己不同的理解再现人物的语言时,他们也流露出了自己对事情的不同想法和观点,这样既发展了语言,又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

  4.联系生活,体验评价。在课上,学生学完课文后会有很多的话想要表白,为使学生将朗读中获得的独特感受和认识升华为内在的情感,受到生活的启迪和教育,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敞开心扉、吐露心声的环节。如:你想对谁说些什么?生活中你遇到类似的事,会怎样做呢?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分表达各自朗读后的不同感受,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将课上所学延伸到生活中去,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词句、插图),斗牛图;学生:搜集画家的作品,预习课文。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画家?知道他们画过什么画吗?把你课前搜集的画家作品拿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一、比较发现,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写课题。

  画家牧童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猜猜这是怎么回事吗?

  生:老师把画家写的大,牧童写的小,我猜是因为牧童年龄小,画家年龄大。

  生:我觉得是画家本领大,会画画,牧童只是会放牛,所以就写的小。

  师:课文中的画家是谁呢?这位唐朝著名的大画家戴嵩,师板书:“和”和一个小小年纪的牧童之间还有故事呢?

  (教师随机导入新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21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师:请小朋友认真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师:请你把生字在课文中连成词句(教师可提醒:与你的同位互相读一读。)

  (听老师说,小朋友要边连词边读,待会儿老师要走到你们中间,看看哪个小朋友连的又对,读的又好,你就是我们班的记词小专家。)

  (教师出示生词,并请学生上台领读词语。)

  教师小结过渡:我们班的记词小专家还真多!如果你想成为朗读小明星的话,你就得把课文读好!有信心吗?

  三、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小朋友知道怎么默读课文吗?

  生:不用手指着读,不出声音在心里读。

  师:老师再给你一条建议,请小朋友一边读一边想:大画家戴嵩是怎么画这幅斗牛图的?

  四、以读代讲,体验情感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教师可结合学生读的有关大画家戴嵩画这幅斗牛图的语句,出示句子。教师有意识的范读。)

  师:小朋友,你们也试着读读。(学生自由读。)

  教师指名读。(以评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画家的高超技艺。)

  师评:大画家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画得多认真,技巧多高超啊!你真是一名朗读小明星!

  学生互评(略)。

  (教师结合学生的评价进行评价:你这样读,我们就好像看见了大画家在那儿认真地画画。你也是一名朗读小名星。鼓励大家一起读一读。)

  过渡:教师可在学生读完后,接着叙述:“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小朋友,你往下读一读吧。(学生自由朗读三、四自然段。)

  2.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指名读。

  (请学生读商人的话。)师:商人说戴嵩画得太像了!是绝妙之作!该怎么读?你再读一读。

  教师评价:这样读大家好像看见了这幅画,画得太像了!这样读才是称赞别人!把这个词画下来。(学生标画“称赞”)

  (教师结合学生读教书先生的话,引导学生互评。)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大家想对他说什么?

  教师随机评价:这样读在家感觉到这幅画真的活了一样,画得太棒了!这样读才是赞扬别人!把这个词画下来。(学生标画“赞扬”)

  (2)师:你从画下来的这两个词中发现了什么?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和这两个词意思一样的另一个词。(夸赞)

  教师小结:这三人词都是夸赞戴嵩画得好!再去课文中读读这些夸赞戴嵩的话。

  师:书上说“纷纷夸赞”啊,怎么才两个人在夸赞呢?(引导学生想象还有戴嵩的朋友,家人、过路的人、大官等等许多人都在夸赞戴嵩的画,画得逼真,像活了一样。)

  教师小结:原来这么多人都在夸赞戴嵩,才叫“纷纷夸赞”啊,看来这个画家还真了不起,这斗牛图画的还真像!(教师板书:了不起)

  3. 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师:可是就在这时,(出示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一个小牧童挤进来了,大声喊:“画错啦!画错啦!”

  教师适当点评: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并提出让学生读牧童的话。

  教师指导学生读牧童的话。(像炸雷一样的声音怎么读?你再读一读。)

  教师再请一名学生读。(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小牧童是挤进来的,而且声音很大。

  师评:你真是有爱读书的孩子,人们都在那儿夸赞他,你这样一读我们就知道了,人们都惊呆了,真像炸雷一样!

  (2)师:再看看图,人们有什么表现?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有的人瞪起了眼睛,有的人翘起了胡子,有的人还伸着脖子,他们在想:“怎么会画错了呢?”

  (3)师:可是戴嵩的做法真出人意料!他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到底戴嵩的画错在哪里呢?快去书中读一读吧。

  师:(教师在黑板上贴斗牛图)谁能当一当小牧童帮大画家改改他的画?

  (学生上台边说边改。教师与改画的学生交流:你画的真好,这样才是斗牛啊!大家再来读读牧童的话,都做一个了不起的小牧童!)

  师:这时,你想对牧童说什么?

  教师相机小结:别看牧童年龄小,却敢在大画家面前提出自己的意见,又那么善于观察,多值得我们学习啊!(教师板书:敢提意见)从这儿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牧童!

  师:这时,戴嵩听了小牧童的话,他会怎么说?怎么做?你想对大画家戴嵩说什么?

  生:他会非常惭愧,会连连拱手感谢小牧童,我希望他能改掉这个错误。

  教师小结:这么著名的大画家,却这么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多么令人敬佩啊!(教师板书:虚心)他也是个了不起的大画家。

  教师出示戴嵩的《斗牛图》,学生观察。

  教师总结:戴嵩虚心接受了小牧童的意见,改掉了错误,终于画出了名副其实的《斗牛图》。

  五、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品质

  师:小朋友,现在请你四人一小组,再读读周围的人、画家、小牧童的话,体会一下大画家和小牧童的了不起。(小组长分配角色)

  六、交流体会,加深感受

  师:请同学们课下将你知道的画家和他们所画的画相互交流。同时也想一想他们为什么画得好?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

  课上完了,成功与失败现在已不再重要了,而从中的所得与所失是值得我去思考的。通过这次的教学,我看到了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不足,也看到了自己与语文课改的距离,下面简谈我的两点感受:

  一、让“自主”的理念更好地在课堂中落实

  “自主”已成为课改以来我们常用的一词,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自主,在学生学习方式上追求自主。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一理念,已是我们很多老师长久以来思索探究的事。我这次执教的.《小露珠》一课,自主的理念就未体现到位,执教时,我顺着文本思路走,没有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提问,自主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对于这种童话型的课还应更注重情景的创设,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少而精的,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二、让朗读在指导中进步

  朗读指导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是学生能否读好书的关键,在教本课时,我采用了引读、领读、自读等方式,可最后学生读书效果却没有明显好转。在评课时,几位老师指出,朗读要做到三步:一是读要有目的,二读要有指导,三读要有进步。对于一句话的朗读,要达到读好的目的,主要要指出读好哪些词,重点训练词的朗读。在学生朗读的同时还要给出可行的评价,在指导中进步,在进步中达到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1

  《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紧紧扣住一个“新”字,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人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贯彻新大纲精神,体现创新教学思想。在课堂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例如在学习第二——五小节的内容时,我设计了“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填表讨论,汇报交流”这一重点环节。课堂上这一环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使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培养,从而突破了重难点。

  2、课堂上我注重教学环节的连贯性,一环扣一环,学生的认识也逐步深入,体现了学习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例如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读写结合,拓展延伸——请大家做回发明家,写一写你想发明的玻璃。”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从而既达到学语言、用语言的目的,又鼓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但由于课堂在前几个步骤的时间拖长了,这一个环节没有在课堂上展现出来,只能在课后作业完成。

  3、我注意渗透语文知识的学习。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幸好我们在以前也接触过《太阳》、《鲸》等说明文,所以我在适当的教学时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说明方法。希望对他们日后的学习也有所帮助。

  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的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事物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可是在朗读方面,我指导的不够深入。在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享有充分地阅读自主权和选择权,没有让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如果在教学中,我在阅读方面加强一下指导,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他们情感的参与,使他们实实在在的领悟到文章的写作特点。

  2、课堂教学的环节不够紧凑,导致有的环节没有完成。

  3、学生对于说明方法的判断还不够准确,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加强训练。

  积累对于我们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需要从点滴积累。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2

  这是一篇唯美的童话故事,读起来生动有趣。这里第一小节中我通过小露珠的动画让孩子体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并且可以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这个大多数孩子会。

  第2-5是一个部分,我让孩子自学,说说小露珠遇到了谁,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都在赞美小露珠,这个大多数同学可以理解。接着让孩子说说怎么赞美的`,我通过图片让孩子感受圆润、闪亮、透明,然后仿造句式说话,这些,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并体会外在美

  第6小节小让孩子说说植物为什么喜欢小露珠(格外精神、生机勃勃)再让孩子读出生机勃勃。接着让孩子理解了比喻句,并通过比喻句体会小露珠的美,并进行了一个写话练习,然后再让孩子体会太阳公公的“披、爬、染、照”四个字,了解小露珠所处的环境之好。

  第7小节,小露珠快要消失了,可是她为什么还笑盈盈呢?孩子们能回答因为她为植物做了很多事情,很开心。这里便可以让孩子说说植物因为内在美而喜欢小露珠,引导孩子说出无私奉献。然后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一颗小草,该怎么告别呢?有些孩子说的很好,比如:小露珠,你真棒,为我们做了这么多,让我们焕然一新,明天一定要再来啊!

  本篇文章,句式练习比较多!主要体会无私奉献,感受大自然的和谐。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外联助理总干事德·纳伊曼认为,今天所教的百分之八、九十应该放在科学方法论、教育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从事实中做结论的方法以及分析综合事实的能力上面。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德国莱因兰——法耳茨州教育部提出了“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有的老师把“学法指导”理解成“教授方法”,先提出一种学习方法,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学习程序一步一步学习课文,这些老师期望学生在这种按部就班的学习过程中快速掌握学习方法。在大量阅读与写作过程中,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

  有的老师把“学法指导”固定为机械的模式,例如“一圈二划三想”、“一边读一边想”,成为了一种口号。

  名师现象:名师有太多的光环,太多的艳羡,太多的潇洒,课堂有诗一样韵味,水一样的流畅,有激情,有思辨,有幽默,有感动。名师的课总能给你一些震撼,一些思考,一些灵感,一些触动。无论是否出于功利,便有了很多人想当名师。我们的教坛如果名师越来越多,教学改革自然就有了希望,语文教学大概也就少了太多的批评和指责。但遗憾的是有的老师是在模仿名师之形,而没有得名师之神。这些老师在课堂上作出潇洒状,课也是大开大合,颇有大家风范。但细一推敲,却与真正的名师的教学相去甚远。反思一下,主要是缺少了名师的内涵。内涵是什么?首先是对教育的真爱,那不是模仿,而是出于对语文的挚爱,出于对作品的尊重,出于对学生深厚而真实的爱。为什么名师虽是异地借班上课,但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在不经意中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和学生融成一体。这除了教师教学设计的高明之外,更主要的是对学生的真爱。而这样的爱,学生很容易就感觉到了。其次是名师们多年来的积淀构筑的渊博的知识和厚实的文化底蕴。我们看到的名师风采其实只是他语文功底的一个小角而已。如同一座冰山,真正巨大的是潜在水下的部分,而这一部分常常被人忽视。多少个不眠之夜的反复琢磨,多少个业余时间的苦读钻研,多少篇诗词歌赋的吸收消化,多少次教学尝试的打磨改进,才使一个个普通的教师走向成熟,拥抱成功。有一位成功的教师,当有人问及他用了多少时间备课时,他说可以说是十五分钟,也可以说是一辈子。用在这一节课的时间的确只有十几分钟,但我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教学灵感以及对教学现场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等等却是我一辈子思考与研究的成果。

  要成为名师固然是好事,但千万别忘了,一个名师的成长是多么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理性的认识,可能就会在急功近利的驱使下误入歧途。最后,我想说,名师的'成长是需要一个较为理想的环境的。这个环境不一定就是优越的工作条件,而是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一个民主的氛围,学术的平台,竞争的机制,文化的味道,互助的和谐的生活空间。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更容易出现特别突出的人才。我认为,青年教师应追求名师背后深厚的语文功底,追求名师关注学生心灵,关爱每个学生的胸怀,追求名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坚定,治学的严谨和生命的创新。是不是要争作名师却也未必。正像楼上所说的,名师应在我们心中,在日常的教学中创造属于自己风格的课堂,让每一堂课都有师生生命的律动,都有生成的智慧,这样岂不是比追求名师这遥远的目标更实际一些吗?事实上,在我们身边,更多的教师每天和普普通通的学生作心与心的交流,每天在课堂上飞扬着自己的个性与感悟,学生也是灵动的,智慧的。他们快乐着。这不也是人生一种美好的境界吗?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4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在这漫漫之路摸索,不断前进中,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应该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

  开学初,我浏览了下新书,根据教材及我班学生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尽可能的体现编者意图。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课文,根据大纲、编者意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去追踪作者的思路,与作者产生共鸣。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自认为做的还不错。

  其次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

  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前,我让孩子在对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搜集有关故事情节、故事人物的资料。而在上课时,不仅讲授课文知识,还诉说了一些课外的知识,激发孩子课后阅读《鲁迅》的兴趣,为阅读打下伏笔。

  一学年以来,我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积极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前,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课上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组内每一成员都能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

  春天来了是一节根据气候设置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用美术的语言来了解春天的变化。为次我主要在教学中设置了色彩,让学生通过色彩的变化来感受到春天的变化。我觉得2年级的学生也应该知道和把握这个用色彩来直接表现自己对外部事物的感觉了。所以在课开始,我就直接了当的和学生谈春天的,请学生说春天来了后大自然的变化被你发现的有哪些?在学生的一次次的交流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总结其中的变化:如树木的形体上多了许多的树叶,河里有了小蝌蚪,桃花开了等,在色彩上草地变绿了,河水变的蓝了,天空更加的晴朗了(颜色亮了,兰色多了)。在这样的感受和交流后,我给孩子们看了春天的样子。再看了如何把那么美丽的春天变成画面的?欣赏了大师的.关于春天的作品,有了多重感受后我让学生自己去简单构思,并直接用色彩来表现。

  从学生的作业来看,一开始许多的学生都并不敢这样去尝试的做,但在一次次的看和教师的示范的作用下。许多孩子的作品变的丰富了…………。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19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07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4-14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13

小学语文期末教学反思10-29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反思04-09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反思04-07

小学语文假如教学反思04-15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4-13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反思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