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汇编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16 09:49:4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汇编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汇编1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在第一课时的识字、识词的过程中,利用课前预习学习与工具书一同来帮助学生解决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通过集体反馈,对重点字词进行理解,使识字教学较好地落到实处。

  在第二课时的阅读理解教学中,我紧紧围绕“爱”一字展开,引导学生讨论了三种“爱”——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体会这三种爱时,让学生区分列宁与小男孩对灰雀“爱”的不同,列宁喜欢它的方式就是让它自由,而小男孩却想占为己有,并重点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从文章当中找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并用波浪线画出来,同时大声朗读,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灰雀的惹人喜爱,为下面的男孩要捉走灰雀埋下了伏笔。并顺势请学生看看课文中列宁是怎么对待灰雀的。学生很快感受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我又特别提示了一下,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学生很快找出了“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重点词,并在朗读的时候读得重一些。在教学列宁寻找灰雀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读一读列宁说的一系列话,并对每一句话进行反复的有情感地朗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列宁发现灰雀不见时的那种着急、担心、惋惜的复杂心理,唤起学生的共鸣。然后提问:那聪明的你们知道灰雀去哪了吗?请你来帮帮列宁的忙吧!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上来了。孩子们都说是小男孩捉走的,我就请他们从课文中找出依据来,大家也都能找到“男孩说:‘没……我没有看见’”这句话,通过朗读,能从男孩说话吞吞吐吐中意识到他心里有鬼,灰雀的失踪肯定与他有关。随后,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对话,在对话中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列宁对男孩的爱。在学生已经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再引向认识道理上。

  最后,我让孩子们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加深了理解和体会。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教材简析

  《母亲的账单》是长春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母亲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母亲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母亲开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情深,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母亲的口袋。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私、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味很强的文章。

  设计意图

  “讲读课文的教学,应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更加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针对本课教学中的难点,主要尝试采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和拓展想象的方法进行突破,同时渗透一些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自主读悟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通过学习讨论,理解母亲的帐单的意思,体会母爱的无私和无价,懂得主动帮助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母亲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一、导入课题

  1、解读古诗,引入教学。

  记得,前不久我们刚学过一首描写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补衣服的诗,题目是——《游子吟》。对,今天就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来读一读吧。

  2、围绕“报”字引入新课。

  还记得诗中的“报”是什么意思吗?我突然想到了另一个和“报”有关的词(板书“报酬”),这又是什么意思?(付出劳动后得到酬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报酬”的故事。

  3、出示课题:“母亲的账单”。

  一起读一读课题。有没有看见过“账单”?实物照片展示。(对,就是类似这样记载钱物支出和收入事项的单子。)再看看“账”的偏旁你又明白了什么?(账的偏旁是贝字旁,说明和金钱有关系。)

  二、初读自学,了解大意

  1、先请同学们仔细地看课文的情境,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想文中讲到了几份账单?分别是谁写的?账单中分别写了什么?

  2、接下来能自己读课文吗?当你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的时候就把它画下来反复地读,直到把课文读通顺为止。

  3、检查词语:你从书中找到了哪些容易读错的词语,和我们大家交流吧。(随机键入电脑)

  索取。报酬。款项。如愿以偿。羞愧。慈爱。问心无愧。知己知彼

  都会读吗?先请你的同桌检查一下。

  让我们一起来熟悉一下它们吧。轻轻地读。齐读。

  三、对比两份账单

  1、出示两份账单(电脑显示):这就是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两份账单。

  2、让我们仔细看看它们有哪些区别?

  3、引导学生理解两份账单的.不同。

  A、内容不同:一份是母亲欠他儿子彼得的账单,一份是彼得欠他母亲的账单。

  随机落实“款项”:彼得的账单列有几条款项?母亲的账单也有四条款项。但内容各不相同。

  B、时间不同:母亲为彼得付出了十年的辛苦劳动,而彼得也许是一天或两天。

  C、报酬不同:母亲为彼得付出了很多,却要彼得支付0芬尼,而彼得一共向母亲索取了60芬尼。(说到这里,同学们可能对“芬尼”这个货币单位还不清楚,刚好,我们就请德国朋友陶杰力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好吗?100芬尼=1马克)。

  4、母亲读了彼得的账单后,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什么话也没有说?

  (她期待小彼得能够自己醒悟,而且她相信小彼得看了她的账单会象她期待的那样,明白事理,改正自己的不当行为。)

  5、那让我们再仔细瞧瞧母亲的这份账单,你们说母亲十年来为彼得的辛勤付出就仅仅只有这四条款项吗?如果我请你把这份母亲的账单再列详细点,还可以列举什么呢?

  (师引导:从小到大,已经为他洗了数不清的衣服,生病时……)

  6、如果母亲的账单上不写“0芬尼”,你认为该写多少?

  7、既然母亲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母亲的账单上写得都是“0芬尼”?(是啊,母亲为孩子付出的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了。母亲的爱不但是无价的,也是无私的,母亲只是全身心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从不计报酬。)

  8、对比这两份账单,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诵读感悟“羞愧”

  1、那小彼得体会到母亲的爱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仔细读读最后一段。

  2、现在,你又对小彼得有什么评价呢?

  (是啊,小彼得还是个懂事的孩子,看到母亲的账单,他很快领悟到,母亲是一直在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报酬。跟母亲的付出相比,自己所做的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改正了自己的做法。)

  3、是啊,彼得刚才说的这些话就是彼得羞愧万分的表现,你知道什么是羞愧万分了吗?

  五、讨论题意,升华内涵

  1、我们相信,母亲这一份充满宽容、怜惜、关怀、挚爱的亲情,会像缓缓流淌的小溪,永不停息地陪伴着小彼得一天天长大。所以说

  这还是一份()的账单。(随机电脑出示:一份()的账单)

  2、彼得把小脸蛋藏进了母亲的怀里,他也一定会把这个关于“报酬”的故事永远珍藏在心里,我们也一样。用这个故事来告诉自己:亲情是无私无价的、不求回报的。

  3、让我们一起满怀深情地再次品读这个故事。

  六、延伸拓展

  1、推荐阅读相关文章。比如冰心的《荷叶母亲》

  2、谈谈你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怎么想的?

  3、写一段话或一封信,把你对母亲的爱、感激、、感恩……写在里面,当作是一份迟到的母亲节礼物送给她们吧。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小蓝裙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老师嘉奖给小女孩一件小蓝裙子,于是显现了一系列的不和谐,不对劲。为了和谐,小镇上产生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变化。这说明一个大的进步常常是从微小的改变开始的,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去发觉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就是依照事情产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进程来写,用一段话或几段话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本文就是运用这一方式进行记叙的。即由小蓝裙引出一系列从“不和谐”到“和谐”的变化,最后改变了一条街的状态,文章线索清楚,条理分明。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要注意一下几点:

  1、要安排好写作顺序。可以依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也能够依照事情的地点转换顺序来写。

  2、要交代清楚事情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写完全。

  3、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4、重点部分既要注意顺序一致,又要注意使习作前后连贯,形成一个整体。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4

  《乐游原》

  古诗本身的特点就是诗情画意,在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与诗人产生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在诗境中分享美,理解美,进而能欣赏美,感悟美。在本首诗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学习这首诗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诗句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如,教学“夕阳无限好”时,我抓住“无限”引导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同诗人一起尽情领略古原日落的优美景致。通过读、听、品,让学生用自己的纵情想象去填补诗句留下的`空白。

  2、激发情感。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灵魂和活力。学生主要通过情感体验参与诗歌的学习,从而沉浸在诗歌的情境中,乐读古诗、善读古诗、美读古诗。在诗中引导学生交流情感,感悟情感,表达情感,体会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担心美好事物逝去的感叹。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篇现代诗,这篇课文语言精练优美,且富有韵味,很适合学生阅读,但由于是诗歌,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了解诗歌的含义还有些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1、享受秋天,引入课题。

  2、读读秋的声音,感受诗情。

  3、说一说,秋的声音

  4、写写,秋的声音,积淀语言。

  5、布置作业。抓住仿写诗歌,积淀语言这一点,放开手脚,引导激发学生的体验、感悟。但由于前面朗读感悟的时间较多,学生的想象没有放开手脚,所以仿写诗歌这一环节,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的本意是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有效地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人文素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诗歌的同时激发了作诗的兴趣,发展了他们的听、说、读、思、演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教学略读课文时,也要好好思考思考。

  几点不足:

  1、给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若在读的效度上再加点功夫,比如:读第一节时,学生读出黄叶飘飞,读出依依惜别;读第二节时,学生读出“振动翅膀”的原因,读的层次性会更加明显。

  2、诗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浓缩成一股精炼的美,富有无穷的想象,读着读着,只觉满齿余香。如何学生体会诗歌在遣词造句的凝练,是我们都值得探究的话题,当然,可能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难了一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6

  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本组课文讲的就是这些内容。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五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且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本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花钟》一课将学生引领进入“花钟”的'奇妙世界之中,学习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花开进行丰富精妙的表达的,体会汉语言文字的丰富,从而扎实学生语文功底,体现了语文学科特点。教学《蜜蜂》时,我真实感受到了:只有放飞学生的个性,才能使课堂灵动起来。《玩出了名堂》一课教学后,让我反思到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课文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找骆驼》一课教学,教给了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7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宴时写下千古名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

  在研读课文伊始,我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朗读课文中,你觉得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的回答包含面很广:很有才气的、善于观察的、善于思考的、勇敢的等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抓住“很有才气”这一关键词,让学生们读读、画画文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个很有才气的人?学生们在快速默读和圈圈画画中找到了各自的答案: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只是,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句话却是没有一个人能找出来,于是,我把这句话读了出来,并告诉孩子们,这是反衬法,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尝试运用。顺势利导,我有提出了问题:这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时候,王勃在干什么?学生很快读出了第三自然段,由此,我引导学生明白王勃为什么能够很快地写出千古传诵的文章,是因为他善于观察,肯于思考,而且是凝神观察,静静的思考,方能胸有成竹,这其实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我们写作文也应该这样。当然这也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要只顾自己讲,应该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环境,因为这非常重要的。

  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适时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学生把这一诗句与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对照读,自己体会读懂了什么?由于对江水的美景感悟很深,所以对诗句的理解没作过多的分析,学生能自己读懂了,在读懂的同时,体会到了诗句的凝练。另外,在文中有许多表现王勃很有才气的词语,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又补充了“才华横溢”、“才智过人”“文思敏捷”等词语,增加了学生的词汇积累。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8

  开课伊始,便将两首古诗和盘托出,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两首诗之间的共同点──都描写了春天,都写到了春风这一事物──从而引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以此导入对《咏柳》一诗的教学。又以“二月春风裁出了……裁出了……裁出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过渡到《春日》一诗。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

  教学中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

  为探求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本课教学还巧妙地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在这儿,诗、文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个性,又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诗”是“文”的浓缩, “文”是“诗”的诠释,其有效结合,使学生置身于更广阔的语文空间,营造了课堂的浓浓春意。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9

  《瀑布》是一篇抒情散文诗歌。《瀑布》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风景诗,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突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本课重点是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领略美好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

  这首诗以瀑布为主题,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诗句使用叠句、对偶和排比,十分富于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小学生阅读。由于本课识字量少,孩子们在课前的预习都做得比较好,自主读文不成问题。所以一上课我就要孩子们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瀑布?学生们能通过自己的读找出是从瀑布的声音和远看瀑布、近看瀑布的样子对瀑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接着,我又通过反复地,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并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体会这些修辞方法好在哪里?最后,还让学生仿照诗歌的最后一句,用“如……如……如……”说一句话。通过反复多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0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一、把握课文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本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课文中有多种爱:金吉娅给予母亲的爱,给予哥哥姐姐的爱,给予陌生女孩的爱。而课文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爱作为重点深入文本。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提出“这棵树除了可以叫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名字?”,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方法。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1

  一、借助媒体加深理解

  悉尼歌剧院建造于1959年,落成于1973年,从时间跨度来看,离开学生已经很远。它坐落于澳大利亚悉尼,从位置上看,离开学生所在城市也非常遥远。要介绍这座建筑物就应该从直观入手,先让学生走进悉尼,通过图片和生字词语的教学,让学生首先了解到悉尼这座城市的位置和世界地位。而后走近悉尼歌剧院,不同角度的观赏,不同时间段的建筑物,从学生一片赞叹声中,已经感受到这座建筑物的与众不同。而后加上对于文章内容的学习,对于悉尼歌剧院外观的独特美丽,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在对于歌剧院外观介绍时,主要让学生明白三句比喻句,既要理解从不同角度看悉尼歌剧院外观呈现出的美是不同的,也要理解作者之所以要比作白莲、扇贝和白帆,是因为这座建筑物三面临海的地理位置。因此再一次借助媒体,让学生比较着看,从直观上去感受歌剧院像白莲、扇贝和白帆。又通过看图,理解了词语“三面临海”的.意思,引导学生明白了作者比喻的真正用意。

  二、以读促悟知晓方法

  在介绍悉尼歌剧院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这一小节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列举数字的说明方法,在试教时采取了寻找数字的方法,但是学生不知道寻找数字的真正意义,无法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因此,想运用两次引读的方法,在引读中通过与龙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座位的实际生活体验感受悉尼歌剧院的规模大,从而让学生体会了列数字的作用。

  三、说话训练有条有理

  让学生运用以学到的词汇和句子来进行说话,这样的语言训练才是行之有效的。这节课也秉承这样的宗旨,安排说话训练。要三年级的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来介绍悉尼歌剧院,肯定是存在困难的,因此想借助媒体成为学生说话的“依据”,学生根据媒体进行准备,这次语言训练要求学生当小导游进行介绍,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根据图片所示,从外形独特、美丽或地理位置的独特来介绍悉尼歌剧院,这样有了坡度学生就不感到累了。

  整节课学生在较宽松的环境中,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反思一下,自己在教学的流畅度上还应该更花些功夫,把教材入脑,把教案入心,教学目标指向更清晰。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结束了,反思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作一小结,以鞭策自己更好地迎接新一学期的到来。

  针对班级中后等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人文性过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了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经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我认为只有语文的基础夯扎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语文教学亦然。

  语文教学的脚踏实地还体现在日积月累的坚持性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凭小聪明就能学好的科目,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积累本,坚持积累,争取做到厚积薄发。积累还体现在课外阅读上,争取做到每周至少阅读一篇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玩耍上,根本没有心思去读一些课外书籍,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读过课外书籍,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一节课仅有40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而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师要把课堂40分钟用足用好,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老师的本分,老师要对学生负责。

  纵观近几年的考试题,试题的人文特征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感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应的做出改变。我发现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一下两个问题:

  1.重分析,轻感悟。

  “语文”姓“语”,“语”就是语言,学好语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品味和感悟。对课文中的精妙的语言,如果教师分析过多,势必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品味、去感悟。

  2.重应用,轻精神。

  语文是鉴赏的',也是人文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宗旨,以奠定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为根本。适量地进行专题训练与辅导是不可少的,但不能仅仅以考试为标准,以分数为圭臬来圈囿语文教学,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另外,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课本文本内容的讲解,应重视知识的相关拓展和迁移训练,尤其是语文学科的学习。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为新教师,我觉得听课非常重要,有助于教师取长补短,听其他老师的课给了我受用不尽的知识和财富,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听课让我通过人事他人,审视自己,得到了改变和提高。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生就像工厂加工的产品,学生的学习质量决定了一个教师教学行为的成败,体现了一个学校的优劣。学生才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针对语文学科,有不少学生的学习观念仍未改变,认为听与不停一个样,考试即使考不了高分但也不会比别人差多少,带着兴趣学的学生并不多,学习观念的落后与偏颇导致学生阅读量太少,知识面太窄,基础知识相当匮乏,出现许多错别字、错用词语现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3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

  在教学中,首先,我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其次,多次让学生合作讨论学习,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习。再次,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用各种不同方式表扬、鼓励学生。比如,用眼神、动作、激励性的语言等。

  在教学生朗读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我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例如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出形,边读边在头脑中过电影、画画,使小鸟的可爱、小鸟的快乐、父亲的`情怀在孩子头脑中活起来;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音。

  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新课标精神,把准课文中的布疑点,巧妙地运用自主质疑,解疑的探索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突破点,找出重点词句,随之相机指导朗读,诱发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如:从“我知道父亲这时候也最快活。”“喃喃地说”“深怕惊动小鸟”等词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悟“父亲”的爱鸟,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一句中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在语言环境中体验生活,受到感染和熏陶.对于课堂上的教学资源能合理应用,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一节课,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有趣,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

  为了引领学生逐步感悟父亲知鸟爱鸟,我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朗读,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交流之后,组织了多次层层深入的入情入境地朗读。接着读课文领悟情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父亲是个知鸟、爱鸟、爱树林的人。然后逐句研读品味,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这个主题的关键处。我抓住文章的父亲又对我说的话进行重点教学,引领孩子们感悟,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大胆想像,创意表达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中爱鸟护鸟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但是我在教学生字词时,指导不够到位,一些难写的字学生很难记住,在以后的教学中,特别是低中年级,教学生字,多花点时间,重视多指导学生记字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4

  刚刚上完《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由于这篇课文是一首经典歌曲的歌词,孩子们学起来得心应手,在课堂上就能流利地背诵了。

  在初读课文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中的“我们”是谁?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朗读,很快就从“红领巾”一词知道了课文中的“我们”是指少先队员。然后,在精读课文时,我抓住课文中的一句“是谁为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抓住“幸福生活”一词,从课文中体会,哪些地方体现了少先队员们的幸福生活?这样,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读文,并从中找到体现幸福生活的语句,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让我们体会到少先队员们在闲暇时间来到北海公园,一边欣赏美丽的景色,一边轻舟荡漾,此时,他们的心情是多么的愉快,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又如:“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听我们愉快歌唱”,从这句中我们体会到少先队员们融入到大自然中,和水中的鱼儿嬉戏玩耍,情不自禁地愉快歌唱,充满了童趣,更充满了乐趣。再如:“做完了一天的功课,让我们尽情欢乐”中的“尽情”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少先队员们玩得尽兴,玩得痛快,此时的他们是多么的幸福啊!

  就是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们能自主地、饶有兴趣地读书并体会,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文中的少先队员们的幸福和快乐。就在这时,我再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文章的第三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那么,到底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呢?”同学们通过思考、讨论,有的说是爸爸妈妈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有的说是老师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对于他们的答案,我都是给予了肯定。为了让孩子们能深入地理解课文,这时,我再引导:“是啊,爸爸妈妈是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那么,如果我们的国家不安宁,社会不和平,爸爸妈妈还能给的了我们幸福的生活吗?”此时,很多孩子被问住了,他们凝神思考,戴浩然举起双手,大声地说:“是共产党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我紧问到:“为什么呢?”他一本正经地说:“因为是共产党打跑了日本鬼子,我们才得到了解放,才过上了安稳的日子。”甘翔宇接着说:“是祖国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为什么?”我仍问道。“因为只有我们的国家安定了,我们才能有幸福的生活。”黄玉婷说:“是解放军叔叔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为什么呢?”我故作好奇地问。她睁着那双明亮的大眼睛说:“因为是解放军叔叔保卫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家才会和平、安全,所以是解放军叔叔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你太会思考了,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对于这样的答案,我依然是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虽然,这样的答案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似乎大了一点,但,他们是真正地用心体会到了。而且我认为从根本上看,幸福的生活的确来自于稳定的社会,和平的环境,借助这样的课文来进行一些爱国主义教育是必要的。

  通过深刻地理解课文,孩子们顺理成章就能流利地背诵课文了。

  本次教学,唯一的遗憾是我没能找到《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没能让孩子们体会一下那优美动听的音乐。但,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唱这首歌。课文结束时,我让他们一起唱起了这首歌,孩子们唱得很开心。经典就是经典,不管过多少年,这样的经典歌曲都是脍炙人口的,都是深受孩子们欢迎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

  《美丽的北海公园》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知道课文中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几个景点,这几个景点各有什么特点,通过理解课文感受北海公园的美丽景色。

  学习课文时,应该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北海公园的美丽,在指导朗读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看图片等加深体验。应该说这片课文写得很美,积累语言的同时,我也尝试着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顺序:通篇课文有顺序,每个自然段也有顺序。自然段当中,总分顺序的“分”中又有自己的顺序。例如,在学习琼岛部分时,通过让学生分工读,体会这部分内容是按两个方面介绍琼岛景色美丽的,及“岛上的景色很美”和“岛的周围景色很美”。在具体操作时,我没有很好地把握学生特点,上来就问:这段是分哪两个方面把琼岛景色美丽写具体的?结果学生说不上来。然后又让学生仔细读了两遍,还是没有结果。最后,我让学生分工读,这时才有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孩子说上来。因为是自己上课,我就想像做阅读理解似的让学生自己找答案,但是,对于这样比较难一点的课文,还是先有教师引导,找到方法后再举一反三。虽然这篇课文用了将近两节课才学完,但是景点、特点、顺序、怎样写具体等知识点,学生掌握得比较好。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19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4-14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07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13

小学语文《翠鸟》教学反思02-14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2-09

小学语文《画》教学反思05-26

小学语文期末教学反思10-29

小学语文假如教学反思04-15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