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5篇(热)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15 17:50:3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5篇(热)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习作》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5篇(热)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

  1作文材料从哪儿来?从每个人的生活中来, 这节课讲了作文宗旨:用自己的口说自己的事,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情。从三个方面入手,和学生讨论了三个问题,一花一木皆入文。2作文中好词句哪来的`?无字词典与有字词典中的,就是积累。3作文中的感情哪来的?心中所感,抒发胸意。

  分析了例文,《好阿姨》中帮助学生了解要将人写的清楚具体,就要写清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学生自己总结的)。讲清楚事,要有一定的顺序,可以是事情发展的顺序。《假如我有一只神笔》,学生获得的就是作文要有想象力,指云为马,看水如玉,都是想像来的。

  我告诉孩子们,作文不是今天才会写的,以前我们写的都是作文,今后我们积累更多、经历更多、感受更多,我们的作文就会写的更好。

  学生兴趣高涨,都想伸手试一试。这算是开了个好头,有兴趣就要保护,今后如何保护这种兴趣,是我作文教学的关键。

  习作一的第二课时,我用来给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2

  本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一篇观察日记,也可以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习作”教学时,我积极地指导学生进行说的练习,从而为写好日记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掌握了读写音节后,我便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由说到写。通过学生现身说法的一读一讲,无形中让其他学生在欣赏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之间互评作文的能力。

  二、成功之处

  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交流自己观察过的某个对象,通过足够的交流,使学生对自己要写的习作胸有成竹。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习作时,习作内容中语言不够丰富。虽然学生观察的'对象很真实,但总有叙述平平的感觉。四年级学生表达能力有限,积累不多,多数只能写出直观所能及的东西,这还需要在日常的口语训练中多下功夫,不断积累,不断创新。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我先是和平常一样对写作的一般技巧做一些要求。如:按顺序写、抓特点写、运用修辞手法等。枯燥的理论总是令人乏味的,所以此后,我也准备了许多的图片,让同学们能产生更多的研究兴趣,果然一些有趣的图片一出,他们瞬间精神抖擞了。有蚂蚁搬家的图片、有豆芽生长图、还有乌龟爬行图等等。写完后,同桌互评互改,修稿后全班交流。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 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2、 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3、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4、 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着的情感,理解对和平得呼唤。

  5、 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们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的感受一下吧!

  二、 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 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 小组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3、 学生书写“读读写写”得词语。

  4、 师听写

  三、 学习“我的发现”

  1、 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 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得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4、 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5、 教师小节。

  四、 学习“日积月累”

  1、 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 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 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4、 总结:流传千古的词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能让我们多日积月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第二课时

  一、 触景生情

  1、 搜集残酷战争相片。

  2、启发谈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这张相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二、 真情表达

  1、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相片,展开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 指导观察和表达

  a、 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b、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1父母在哪里?当时发生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c、 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调动以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d、 在说得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三、课外延伸

  搜集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并讲给你的朋友听。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4

  习作3的教学内容是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做个有心人,在草丛、树林、池塘甚至泥土中去发现,并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

  经验告诉我,这次习作是非常难写的,因为,孩子们最缺乏的就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经历。怎么办呢?那就引领孩子们去观察。

  在观察之前,我设想了教学思路:

  一、猜谜导入:

  上边草,下边草,中间一颗黑葡萄。谜底是眼睛。人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现在正是春天,你发现了什么 ?

  在学生的'发言中,我总结并板书:植物、人物、动物

  二、学习例文

  在阅读例文的过程中,总结每一段所写的内容:

  1、发现什么

  2、是什么样

  3、想到什么

  三、设想发现

  如果老师带你去校园中发现,你觉得会发现什么?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要发现动态美和静态美。

  在观察的时候要带着眼睛看一看、耳朵听一听、鼻子闻一闻、用手摸一摸、用心去感受……

  四、范文引路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观察,我还找出来以前孩子写的文章,让孩子们欣赏,这样,他们在观察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有了设计思路,到校园什么地方观察呢,我多次到校园中采风,确定了学校西南角的小花园为观察地点。

  万事具备,之前东风了,这天,天不凑巧,夜里下了雨,早上起来,有些凉意。不知道小动物们是否能出来呢?带着期待,我在教室里指导完之后,就带着孩子们下楼了,刚到了地点,远处的杨树上就飞来了几只小鸟,在喳喳叫着,像是欢迎我们。接着,我们来到花园观察了梨花、海棠花,苹果花,观察了花的形状、颜色、闻了气味。结合《荷花》一课对花的形状的描写,我让孩子结合实物,观察花园里的花。在这样的引导下,孩子们还发现了许多植物的与众不同之处。

  接着,我让孩子们分散开,去寻找小动物的踪迹。可能是刚刚下过雨的原因,小动物都躲起来了,那些淘气的男孩子找了半天才发现了一只蜘蛛、一些飞蛾、半截蚯蚓。时间关系,孩子们不能再找了,我告诉他们,下课的时候,再来找找呀。

  通过这样的指导,孩子们的习作写好了,个个有话可写。写好后,我又进行了讲评,结合孩子们的薄弱环节——增加想象方面,又再次进行了指导,这样,孩子们写出了比较满意的文章。我想这都是因为他们在校园中真的又发现。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讲人物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2.讲述者要选择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事来讲,要讲得具体生动。听众听时要认真,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3.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的活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活动

  一、引入

  同学们爱听故事吗?我们今天就来开一个故事会。

  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这次我们讲什么故事呢?在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在我们看的电影、电视里,有一些人物形象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今天的故事会呢,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些人物故事。看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三、讲故事

  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人物是谁?他的什么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自己说给自己听,再在小组内交流。

  各小组推举一—二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四、评选故事大王

  评评: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五、总结:要想故事讲得生动具体,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七

  教学流程:

  习作前准备: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自己身边一个人的具体事例,并且对他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了解。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一个人,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生齐读作文要求)

  2.你身边这么多人,你准备写谁,你为什么要写他,你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让我们先交流一下。

  二、学生交流:我准备写谁,我为什么要写他,我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在全班交流。学生边交流边评议。

  三、指导写法

  我们下面讨论如何写这个问题。

  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想想写人,一般都抓住他的哪些方面来写?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教师板书这些词语)

  你们的积累这么多的方法,我们该怎么用呢?是不是不管什么文章,这些方法一股脑儿都用上,还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一些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描写?

  (根据内容,选准方法)。

  为了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你准备用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试着说一说。

  学生练习说,评议。

  四、学生自己练习写,写好后,同桌交换修改。

  五、定稿。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6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作文课,内容不是书中园地的习作题目,通过设计一个情境,获得一次体验,完成一次写话练习。

  这节课我设计了三大环节:一游戏亲自实践

  二动笔写写体验

  三作品简单展现

  设计理念:三年级是学生作文起步阶段,对于他们来说,写作可能还是个难题,缺乏的不是写作的热情,而是不知该怎么写,写什么。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活动式导入,选择了一个小游戏,想通过游戏,提供一个写作素材,激发孩子的写作灵感,学生不会感到厌烦,不会把写作当做成一种机械,枯燥乏味的任务去完成,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孩子不害怕上作文课,期待下一次的作文课。

  这节课没有提出太多的写作要求,孩子不会望而生畏,只要能用通顺流利的`话来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感就值得赞扬和肯定。

  课后名师点评:

  1在说一说游戏过程时,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说。

  2作品展现的同时要加入现场的点评。

  课后自我反思:学生有真实的感受,作品在上完课后检查,基本都很充实完整,经过评改,已经抄写在大作文本上。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7

  1、激发兴趣,导入习作。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本次习作教学从学生乐于接受的谈话开始,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发学生情感倾吐与交流的欲望,做到“情动而辞发”,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这次习作。

  2、用好例文,指导习作。首先,新闻“主体”部分的写作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受以往写记叙文的影响,往往会把主体部分写得详尽具体,绘声绘色。教学中,利用两段文字,一段是记叙文式的详细描写,一段是新闻式的概括描写,让学生进行品读、比较,使学生感悟到新闻主体的写作要领是:用概括的语言写出大体经过,为学生后面的习作练习做好铺垫。其次,新闻报道的“题目”是画龙点睛之笔,先对例文上的标题进行品评,再在后面练说遇难时,运用“刘翔夺冠”的几个标题进行品读,发现其特点。这样以后,学生对于标题的拟定就找到了一块摘果子的跳板。

  3、取材生活,落实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这次习作正是遵循了这一理念,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周围的生活。由准备时的看新闻,到上课伊始的'说新闻到品析标题,再到最后写新闻,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习作学生不会为“无米之炊”而愁煞。

  4、作文讲评,放扶有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修改习惯和修改能力,因此,对习作的修改,老师只是提出提示性的修改建议,具体的修改过程,交由学生自主思考、操作,并提供生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学会修改。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8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淡化文体意识,倡导自由表达,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本文设计力求体现《课程标准》的这种精神,突显学生作文的真实和真情。

  设计目的

  针对学生作文中叙事空洞,感情牵强附会这种现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打破常规的思维和习作的定势,多角度地去观察、认识事物,多层面地进行回忆、思考、分析、想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寻找最适合这个题目的内容,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抒发最诚挚的情感。使学生的作文记事真实,抒情真挚;使学生的作文在真与情这一层面有所突破。

  内容

  通过具体的事,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

  教学目的

  选择最想给爸爸妈妈说的话,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过程

  一、导入习作

  1.同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先自己想一想写什么,可以写如何体会父母的爱;可以写一写意见或建议;可以写自己的心理话。

  2.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其他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

  二、鼓励有个性的表达

  1.我们这篇习作的第一读者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理解并铭记他们的爱呢?让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

  2.各组说一说你们讨论的写法有几种(如,写信;给自己的习作绘制插图;附上照片;在习作前给爸爸妈妈写几句话等)。明确,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爸爸妈妈一定会将我们的习作当做最好的礼品。

  三、进行习作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教师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1.请你提起笔,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下他们不在家时,发生的影响最深的事和你的感受,怎么想就怎么写,做到把真实的事写具体,把心里的感受写下来,把你相对他们的说的话也可以写下来。

  2.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评析。投影仪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四、品──评析例文,交流真情

  1.师读例文。

  2.小小组评析。写好了读,让小组的同学评议:有没有把事情表达具体,有没有抒发你的真实感情。

  五、延伸课外

  1.同学们,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2.让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我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9

  第九册《习作4》要求学生写自己最想对某个人说的心里话,在备课前我就想这应该是学生们最容易写的作文了,因为孩子们心里都有心里话。

  而要怎样激发学生内心最想说的话呢?怎样才能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教材中给了我们很好的资源,一是范文《请您原谅我》,二是写作提示及要求。

  在这堂课中,我首先让学生读一读这篇范文,找到写出作者的心理变化的语句,并从老师的角度来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你看到这封信你会怎样想?(会原谅他)为什么呢?因为他表达出了真情实感,而这些真情实感就是通过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表达出来的。因此就让学生明白了本次作文应该怎样表达真情实感。

  接着,就是选材方面了。范文之后是本次作文的提示和要求,除了可以向老师诉说心里话还可向谁诉说呢?除了请求原谅之外,还可以说些什么呢?得到启发后,学生说可以对爸爸、妈妈等亲人,可以说自己的委屈、诉说自己歉意、表达自己的问候、提出自己的意见等等。一下子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之后我请了一个学生来说说自己想说的话,她想对爸爸说说话要算话。她一边说我一边在旁边对她的叙述进行点评,让学生们明白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理活动很重要,这样就能让读者看到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文草稿收上来,教学是有一定实效的,这说明只要抓住了学生内心的世界,你就能指导学生把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并把字写端正、匀称、正确。

  2.巩固已经学会的字。

  3.扩大古诗积累,积累格言、成语。

  4.口语交际练习,鼓励乐于说、敢于说的习惯。

  5.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地拼读音节,把字写匀称、正确。口语交际练习。

  教学难点: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1、2、4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一)自己独立完成。

  (二).同桌互查,看字是否正确,比一比谁写得最漂亮。

  3.讲一讲三个成语的意思。

  4.再找几个你会的写下来。

  二、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不同的字。请你认真想一想,看看能够写出几个来。

  (一).读题,看有几点要求?

  (二).自己思考,独立完成。

  (三).交流:

  此:(柴)(些)(紫)

  兑:(锐)(说)(悦)(脱)

  台:(苔)(抬)(殆)(始)(治)

  三、口语交际

  (一).自读材料要求,看从中了解了什么?

  (二).引导准备:争论什么?(非看不可的理由)

  怎样达成协议?达成怎样的协议?

  (三).自愿挑选一角色准备。

  (四).自选伙伴,三人一组,表演争论的情景及达成的协议。

  (五).全班表演,评价。

  教学反思: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第二课时:

  完成目标3

  一、读读背背下面的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然后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一).查字典自学完成:会正确读出古诗,了解古诗意思。

  (二).检查自学效果:

  ①读音:悯绅粟闲犹

  ②字义:悯粟闲犹(查字典理解)

  (三).指导朗读背诵

  (四).质疑:农民获得了丰收,为什么还会饿死?

  二、读读下面的格言,愿意背的可以背下来。

  (一).自学: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查字典或请教同桌。

  (二).交流:这些格言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三).读一读,背一背。

  三、回忆由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

  (一).提前准备一个寓言故事讲。

  (二).交流:讲寓言故事,说一说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教学反思:教学中充分估计学生的情况,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使学生的生成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第三、四课时

  完成目标5

  一、回忆《自相矛盾》

  (一).朗读课文。

  (二).自己讲一讲,说一说。

  二、指导习作:

  (一).引导思考: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会对家里人说什么呢?它的家里人会说什么呢?

  (二).大家交流,评价,补充。

  (三).指导开头:

  回到家里,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对……说:“……”……

  (四).独立完成。

  三、讲评:

  (一).二人一组互读习作,二人互评。

  (二).请2——4组同学做示范,把握语言,通顺,想象合理,思维灵活,重点指导语言生动。

  (三).自己修改作文。

  (四).再次交流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并把字写端正、匀称、正确。

  2.巩固已经学会的字。

  3.扩大古诗积累,积累格言、成语。

  4.口语交际练习,鼓励乐于说、敢于说的习惯。

  5.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地拼读音节,把字写匀称、正确。口语交际练习。

  教学难点: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1、2、4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一)自己独立完成。

  (二).同桌互查,看字是否正确,比一比谁写得最漂亮。

  3.讲一讲三个成语的意思。

  4.再找几个你会的写下来。

  二、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不同的字。请你认真想一想,看看能够写出几个来。

  (一).读题,看有几点要求?

  (二).自己思考,独立完成。

  (三).交流:

  此:(柴)(些)(紫)

  兑:(锐)(说)(悦)(脱)

  台:(苔)(抬)(殆)(始)(治)

  三、口语交际

  (一).自读材料要求,看从中了解了什么?

  (二).引导准备:争论什么?(非看不可的理由)

  怎样达成协议?达成怎样的协议?

  (三).自愿挑选一角色准备。

  (四).自选伙伴,三人一组,表演争论的情景及达成的协议。

  (五).全班表演,评价。

  教学反思: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第二课时:

  完成目标3

  一、读读背背下面的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然后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一).查字典自学完成:会正确读出古诗,了解古诗意思。

  (二).检查自学效果:

  ①读音:悯绅粟闲犹

  ②字义:悯粟闲犹(查字典理解)

  (三).指导朗读背诵

  (四).质疑:农民获得了丰收,为什么还会饿死?

  二、读读下面的格言,愿意背的可以背下来。

  (一).自学: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查字典或请教同桌。

  (二).交流:这些格言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三).读一读,背一背。

  三、回忆由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

  (一).提前准备一个寓言故事讲。

  (二).交流:讲寓言故事,说一说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教学反思:教学中充分估计学生的情况,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使学生的生成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第三、四课时

  完成目标5

  一、回忆《自相矛盾》

  (一).朗读课文。

  (二).自己讲一讲,说一说。

  二、指导习作:

  (一).引导思考: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会对家里人说什么呢?它的家里人会说什么呢?

  (二).大家交流,评价,补充。

  (三).指导开头:

  回到家里,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对……说:“……”……

  (四).独立完成。

  三、讲评:

  (一).二人一组互读习作,二人互评。

  (二).请2——4组同学做示范,把握语言,通顺,想象合理,思维灵活,重点指导语言生动。

  (三).自己修改作文。

  (四).再次交流

  板书设计:

  语文实践活动7

  此:()()()()()

  兑:()()()()()

  台:()()()()()

  教学反思:习作要为学生打开思路,帮助学生说出想说而又不能说出的话,指导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

  板书设计:

  语文实践活动7

  此:()()()()()

  兑:()()()()()

  台:()()()()()

  教学反思:习作要为学生打开思路,帮助学生说出想说而又不能说出的话,指导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1

  教学目标

  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教学重点: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教学难点: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图片)“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2.如果要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导入新课: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来把家乡特别的风俗介绍出来吧!(板书:家乡的风俗)

  二、启发思路。

  1.介绍之前,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风俗。(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讨论成果。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3)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去写?

  3.根据你要介绍的风俗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1)写特色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称作为作文题目。

  (2)可供选择的题目:《春节习俗》《家乡的春节》《欢度 节》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种风俗,想想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抓住重点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出示课文片段欣赏: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教师点拨:这一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写除夕。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从味、色、声三个角度描写老北京除夕的风俗习惯。“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气味到色彩再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3.写作技巧点拨。

  (1)要把风俗活动的各个环节写清楚,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2)要按一定的顺序写。一般先简要地交代风俗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内容,然后详写参加活动的经过,最后写活动的结果及感受。可以把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

  (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风俗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很多,写时既要对群体活动的情景做总体描述,也要对其中的个体作具体的描述。对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内容要详细描写,其余部分可一笔带过,这样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4.写自己对风俗活动的看法,可以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注意要有理有据,论证充分。

  5.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是什么风俗,内容详略得当、特点突出,语言通顺恰当,等等。

  五、小结。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风俗,选取不同材料,运用抓住特点描写风俗的方法,介绍出家乡的风俗活动,详略得当,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六、延伸。

  将你的习作与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根据对方的文字描写,勾画出对方习作中所刻画的家乡的风俗特点。(看看是否详略得当)

  板书设计

  习作:家乡的风俗

  抓特点 详略得当

  教学反思

  1.本次习作,鉴于学生对家乡的风俗知之甚少,没有生活基础,课前可先让学生充分搜集材料,有助于课堂上对于习作内容深入讨论,也有助于拓展学生习作思路。

  2.对于家乡的风俗的介绍,学生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对于一些场景的叙述过于简略,学生对于习俗的来历、一些节日的象征意义缺乏了解,缺乏实际体验。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2

  在教学经历中,我认为最难教的并不是教材中的哪篇课文,课文的教学只要基本达到了三维目标,课文后再加以一定量的练习,就是掌握了课文。但是,作文的指导如何才算是教会了呢?而且每个学生的程度都不一样,如何让好的文章出彩,差一点的文章有所改进,习作教学似乎并不是一遍就能通过的。

  这次的习作是学写一封信,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六年的小学生活,再现老师诲人不倦的形象,激起学生心中对老师的情感,用一个个具体的事例情景表现对老师的感激和眷恋。

  一、情感。

  从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在上课时让学生谈有关老师的话题,调动学生情感深处,有感而发,融入了学生内心情感体验。再现生活现实,一个个关爱的例子让学生回味无穷,体会六年学习的点点滴滴。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为积累写作素材,厚积而薄发,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开源活流,启发学生的思路。同时课堂中我富有情感的导语让学生走入充满关爱的`世界里,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关爱意识。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内心的情感与积累的语言碰撞激活学生的情感,产生不吐不快的境地。在这次习作指导中体现明显,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一次洗涤,真正落实了“作文即做人”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观。

  二、方法。

  作文课不是口语交际课,也不是讲作文知识课;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不能空讲做法,应该是写中悟法,写中用法。在上课过程中,我让学生回顾一些写作方法(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及书信的格式,突出本次写作的难点。出示情景片段帮助学生写作,在写作过程中用写作方法。使学生做到每次习作有一得。

  三、改进之处:

  本次习作的关键词是“打开记忆的闸门”,但学生对母校的热爱,对老师和同学的不舍的情谊,这些情感都没有被激发出来。我可以通过音乐调动学生情绪、照片打开记忆闸门等方法,着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情感勾连他们对即将话别之人的回忆,激活他们倾吐的欲望。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3

  又是一节习作课,从李老师《观察中的发现》中受到启发,我决定尝试改变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赋矛它新的活力,让学生在快乐中习作着,在习作中快乐着。

  上课铃响了,我拿着烧杯、鸡蛋和盐向教室走去。刚到门口,正在大声唱歌的同学们就发现了我的“异常”,他们面面相觑,歌声也渐渐变小,进而停止了。我收住窃笑,走上讲台,亲切地对孩子们说:“同学们,这节课我给你们做个小实验,你们想看吗?”我话音刚落,教室里就“耶”声一片。“不过,我有个要求”同学们又立即安静了下来,“我在做的时候,你们必须认真看,不许闹。能做到吗?”“没问题!”同学们如释重负地响亮回答。于是我摆出烧杯,慢吞吞地给里面倒了两小杯水,再轻轻地把鸡蛋放了进去,只见鸡蛋马上沉到了水底。我偷偷瞥了一眼同学们,他们都瞪大双眼看得津津有味。看到沉在水底的鸡蛋,异口同声地小声惊呼:“好大的`鸡蛋!”此时,我剪开盐袋,给烧杯里添加食盐,并用勺子不断搅动,让盐完全溶解于水。随着食盐的增多,横在水底的鸡蛋慢慢立了起来。我继续加盐,鸡蛋越立越直,然后慢慢脱离水底,悬在了水中。兴奋的孩子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叫了起来:“鸡蛋浮起来了!”“鸡蛋浮起来了!”我也停下来,举起烧杯仔细看了看悬在水中的鸡蛋。等孩子们兴奋够了后,我接着往水里倒盐,鸡蛋继续上升,最后完全浮出了水面。孩子们更兴奋了,教室里简直就闹开了锅,坐在后面的同学还不知不觉地离开了座位。我没制止他们,而是让他们看了个够。这时,一个同学问到:“鸡蛋为什么会浮起来呢?”“非常不错,学会了边看边思考。”我称赞着他。“我知道”“我知道”无数双小手举了起来,我还没来得及点名呢,他们又迫不及待地嚷嚷:“大概和死海的原理差不多吧!”“太棒了!不过到底是个什么原理,你们回去查了明天再告诉我,好吗?”同学位欣然答应。接下来,我说:“刚才我是如何做这个实验的,你们看清了吗?”“看清了!”“说给我听听,看是不是真的看清了。”教室里小手林立。我点了一个平时从不举手,特别胆小的女同学,她竟清楚地描述出了我做实验的全过程,而且还穿插了许多我的神态描写,我异常兴奋。又说:“从我进教室那一刻说起,还别忘了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以及同学们当时是什么表现。谁再说说?”我以为加大了难度,会冷会儿场呢,没想到依然是小手林立,且描述的精彩程度超乎我的想象,真可谓妙语连珠!接下来,我让孩子们把刚才所说的用日记的格式记在作文本上,没有一个同学面有难色。他们拿到本子就刷刷地写个不停,以前写作文时看天花板的现象也消失了。看到孩子们言如泉涌,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次成功的尝试让我明白,习作教学的难源于我们教师自己。我们把学生从生活中脱离出来,反复强调习作的技巧,不仅让习作教学变得空洞、枯燥,更严重的是打灭了学生习作的兴趣,让学生对习作产生了畏难情绪。其实,我们若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运用学生无意注意的心理特点,寓习作指导于观察和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观察和活动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一篇习作,学生不仅能回报我们精彩,更能感受到习作是一件愉快、高兴的事。叶老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我想,只要我们充分利用生活这广阔的泉源,和孩子一起融入其中,习作这条小溪里就会充满欢快的乐曲!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4

  【学习目标】

  1、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2、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3、初步掌握部首查字典的方法。

  4、积极参与展示活动。

  5、拓展:说说课外知道的带提手旁的字和姓氏。

  【课前准备】

  1、每人准备──本常用的字典。

  2、实物投影仪、课本“语文园地二”投影片。

  3、“我会认”里的生字卡片。

  4、学生准备“露──手”里的内容。

  5、小奖杯、红五星若干。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的发现

  1、我的发现:

  出示投影“我的发现”,指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⑴ 教师引导分析“纺”字的字形特点:“方”与“纺”有什么不同?

  ⑵ 鼓励学生观察熟字与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⑶ 鼓励用其他方法认识这些生字,如“柏、纪、织”也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伯──柏、记──纪、识──织)。

  2、我会认:

  轮流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我会认”里的生字。

  3、我会读:

  出示投影“我会读”:有什么发现?

  4、谁还知道课外的带提手旁的字?

  1、⑴ 同桌合作学习:观察两字有什么不同?

  ⑵ 小组合作学习,汇报:熟字与生字的读音有关,熟字加与字义有关的偏旁组成生字。

  ⑶ 自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2、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

  3、个别发言:带点的'字都有提手旁,字义与手的动作有关。

  4、个别拓展说。

  日积月累

  1、 读读比比:

  ⑴ 出示投影“读读比比”,指导学生读词。

  ⑵ 指导区别异同:注意每一行上下两个词中带点的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读读记记:

  ⑴ 指导读“读读记记”中的内容。

  ⑵ 指导记姓氏:你是怎么记住的?

  ⑶ 谁还知道课外的姓氏?

  3、学习查字典。

  ⑴ 出示“庞”字。

  ⑵ 出示投影“查字典步骤”。

  ⑶ 做课本上的练习,比一比谁能查得又准又快。 1、⑴ 自由读,齐读。

  ⑵ 同桌交流,区别带点字的异同。

  2、⑴ 自读,发现姓氏歌特点。

  ⑵ 个别介绍记姓氏的方法。

  ⑶ 自由说课外的姓氏。

  3、⑴ 认读。(当学生答不上来时,提示学生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⑵ 看投影“查字典步骤”,认读,全体用部首查字法查“庞”字。

  ⑶ 查字典比赛,每一组评一名优胜者奖励红五星。

  展示台

  小朋友都来露一手怎么样? 1、组内展示。

  2、选出代表在全班展示、评价,开展“擂台赛”。

  3、分类选出擂主,颁发奖杯。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四”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使学生能用具体生动的故事打动他人,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逐步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素养;以多维互动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学生能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和父母在一起的、能勾起回忆的照片或一些小物件。

  2.学生制作一张感恩卡。

  3.教师制作相关幻灯片。

  4.教师准备音乐作品《妈妈的吻》《让爱住我家》《感恩的心》。

  5.邀请家长共同参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揭示话题

  1.激情导入:同学们,电视中曾经播放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边播放幻灯片,边讲解)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水,给他的妈妈洗脚。还有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讲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患病的父亲去上学。

  2.交流感受:说说听了这两则故事的感受。

  3.谈话揭题: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父母为我们付出辛苦,我们也要为他们做点什么。这叫什么?对!这叫用实际行动感恩。我们这节口语交际课谈论的话题,就是讲感恩的故事(板书)──讲述自己爱父母的故事。

  二、多维互动,感受真情

  1.小组互动。在小组里讲印象最深的、难忘的事给同学听。

  2.班级交流。指定学生用比较清晰的、充满感情的语言,讲述自己爱父母的故事,要求说清楚、说具体,让听的.人被你的真情打动。

  3.多维互动。

  (1)作为倾听者之一的学生,谈听了同学讲述之后的感动。

  (2)作为倾听者之一的父母,谈听了孩子讲述之后感动的原因。

  (3)作为倾听者之一的老师,谈听了学生与家长的讲述之后的感动。

  我被你们的真情打动了。一家人相互关心,相互呵护,相互帮助和理解,真是太好了。从我们呱呱坠地到哺育我们长大,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我们才能健康、幸福地成长!我们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他们!现在我们的父母就在我们中间,让我们为他们送上一首深情的歌──《妈妈的吻》。

  4.齐声合唱。师生随着音乐齐唱:“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

  5.小结谈话。同学们,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你付出的不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在父母劳累后送上一杯热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和一个小小的吻……这都是感恩的行动,感恩是需要你用心去体会的。下面,我们每个同学都走到自己父母的跟前,或送上你精心准备的小物件,或说上一句感恩的话……

  6.亲子互动。学生现场自由运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

  (1)教师请出一位小主持人,请她主持“爱心碰碰撞”环节:请家长用一句话夸一夸“我心中的宝宝”;请孩子们说出自己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并向他们赠送自己精心制作的感恩卡。

  (2)情景剧表演:学生邀请父母一同表演《共进晚餐》。放学回家,看见下班的妈妈提了一袋子菜回家来……妈妈做了自己和爸爸都爱吃的菜……(教师相机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优美的旋律使整个课堂沉浸在一种浓浓的亲情之中)

  7.现场采访:小主持人在音乐声中,随机采访同学、家长和老师此时此刻的内心感受。

  三、从述到写,说写结合

  1.过渡谈话。面对这浓浓的真情,我真是感慨万千。学会感恩,应该是学会做人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人自从有了生命的那天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人的一生得到过太多人的帮助,人生有太多需要感谢的人!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感恩,要学会感谢父母,要学会感谢社会,要学会感谢每一个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时时胸怀一颗感恩的心。(教师随即播放《感恩的心》)

  2.简要提示。下面让我们从刚才的现场讲述和口头交流中选一件令你感动的事写下来。至于是写亲身经历的事,还是写听到的看到的事,自己定。要求写真事,说内心话,感情要真实。

  3.开拓思路。小组学生充分交流,说说自己最想写什么。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把思路打开。

  4.自主习作。学生写感恩的故事,教师巡视。初稿写完以后,再认真自改。

  5.激励交流。把自己的作文与大家一起交流,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伙伴进行互改,找出习作中值得学习的语句,用波浪线画下来。

  6.推荐佳作。推荐优秀习作全班交流,并陈述推荐的理由,教师及时点评,引导学生借鉴别人的长处,重新修改自己的习作。

  7.二次作文。学生在自改过程中,再次经历习作的过程,在修改甚至是部分重写中完善自己的作文,享受二次作文的成功与愉悦。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02-14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03-18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05-15

《人与动物》语文习作教学反思09-04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5篇02-14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5篇)02-14

【精选】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5篇05-15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通用12篇)08-22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通用15篇)02-14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通用[15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