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教案必备【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活动教案

时间:2024-05-16 13:12:16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活动教案必备【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活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活动教案必备【15篇】

幼儿园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在纸盘上创意绘制自己感觉开心的画面,布局合理。

  2、会用剪刀把各色亮光纸剪成条状,学习看步骤图进行制作。

  3、愿意参加集体的布置活动,体验合作的愉悦。

  活动准备:

  蛋糕纸盘人手一个;勾线笔、油画棒、剪刀、亮光纸人手一份

  制作步骤图一张、展板一块,展板中央有一个老师做的太阳。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1、今天,你开心吗?什么事让你如此开心?

  教师小结:开心事会让大家快乐,让大家心情愉悦,心情好了,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瞧,太阳也闪耀着金光来了。

  二、出示范样,师幼一起解析作品使用的.材料及制作方法。

  1、金亮亮的太阳是用什么做成的?

  2、教师介绍制作材料。

  3、你能看出是怎样做成的吗?

  4、教师出示制作步骤图。

  5、师幼共同学习看步骤图制作,教师示范制作,重点讲解绘画及剪亮光纸的方法上。

  三、幼儿创作。

  1、你们想让自己的开心事做到太阳中,让自己的小太阳金光闪闪呀?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和布置展板要求。

  3、幼儿自主创作。

  四、开心事儿齐分享,师幼共同布置展板。

  1、哟,xx的小太阳已经做好了,真好看。

  2、请布置好展板的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小太阳及开心的事。

  五、作品展《太阳光金亮亮》,活动结束。

  几个小太阳会聚到一起,真是太阳光金亮亮呀!我们一起来跳个快乐舞吧。

幼儿园活动教案2

  设计思路:

  玩具是孩子们的挚爱,是孩子们永恒的话题。孩子喜欢喜欢各式各样的玩具,对于是否可将玩具带入幼儿园,孩子们产生了不同的观点:一些幼儿认为可以把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而另外一些幼儿则认为不可以,双方争论不休。我以此为契机,设计了“小小辩论赛”活动,围绕“玩具是否可以带到幼儿园”组织讨论,通过幼儿自身的价值判断,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倾听、互助、合作、分享等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目标:

  1、能感受到与别人交流沟通的乐趣,积极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2、能围绕自己的观点,用清晰的语言说出自己的理由;能专心的.听,学习对别人的发言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驳。

  3、能与同伴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懂得接纳别人好的意见。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看辩论赛,知道什么是辩论。

  2、环境材料准备:将座位按红队和绿队分成两组,分别贴上字条“玩具可以带到幼儿园”“玩具不能带到幼儿园”;自制“辩论手”奖牌。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

  1)教师针对“班上的一些孩子提出想把自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的事,以商量的口吻向幼儿征求意见,提出讨论主题:自己的玩具能否带到幼儿园来?

  2)幼儿自由讨论发表意见。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

  1)以辩论游戏的形式,为幼儿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

  2)幼儿按自己的观点分别组队。

  3)幼儿明确自己的观点,懂得参与辩论的规则。

  4)开展辩论。

  3、鼓励幼儿推选出“辩论手”

  l选出“辩论手”,鼓励幼儿大胆评价:你觉的谁是辩论手?为什么?

  l引导幼儿明白怎样才算是一个好的辩论手,鼓励幼儿敢于承认别人的优点。

  4、引导幼儿从对立的双方转变成合作的双方,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1)引导幼儿产生与同伴商量解决问题的愿望。让幼儿明白双方的理由都有道理,必须承认别人说的正确的理由,学会接纳别人好的意见。

  2)鼓励幼儿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l以商讨的形式解决大家的问题——玩具是否可以带到幼儿园来,建议在班上建立定期的玩具分享日。

  l引出新话题:共同制定“玩具分享日”的规则。

  鼓励幼儿结合辩论时大家提出的各种理由,与教师、同伴共同商讨制定活动规则。

  l与同伴自由交流自己在“玩具分享日”的打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内容源于幼儿的生活,以幼儿的发展为主线,以幼儿的生活为源泉,把

  幼儿生活中的实际需要与社会教育相联系。在“小小辩论赛”活动中,把发生在幼儿身边有争议的价值事件——“玩具是否可以带到幼儿园”引入课堂,以此引发幼儿讨论、思考并做出自身的价值判断。并做出选择:我赞成……我反对……我的选择是……这一过程始终是以幼儿这一主体为主线,教师帮助和鼓励幼儿自己选择,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在“小小辩论赛”活动设计中,首先教师将活动的目标定为“能感受到与别人交流沟通的乐趣,能与同伴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通过目标的设定,加强幼儿之间的交往、互助、合作,而且在活动中,教师有意引导幼儿尝试去体验对方的想法,接受对方正确的观点,互相沟通,互相协商,达到共识。其次,由于幼儿在辩论赛中自由选择所处的立场与角度,所以他们在辩论的过程中始终显得很自信,独立性强,也颇有创造性,交流、合作、互助、分享等良好社会交往技能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幼儿园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感知、表现夏夜里各种小动物的声音让幼儿感受夏夜的热闹。

  2。能通过各种的声音想象探索各种消暑、解渴的方法。

  3。探索各种灭蚊蝇的方法,让幼儿感受灭蚊蝇的快乐与有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声音资料(蟋蟀声、蛙声、蚊蝇声、知了声、雷声、喝饮料声、电风扇、拍蚊声等)。

  2。蟋蟀、青蛙、蚊蝇、知了等图片。

  3。各式蚊蝇拍、硬纸板、皱纹纸、软皮线、废旧饮料罐等。

  活动过程:

  1。创设夏夜的草坪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快找它在哪儿?

  (让幼儿倾听各种声音,寻找小动物。)

  2。让幼儿感受夏夜的草丛中热闹的声音。

  (1)通过歌表演、创编等活动自由模仿表现各种小动物的声音。

  (通过此环节来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发展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

  (2)让幼儿交流自己喜欢什么声音?不喜欢什么声音?为什么?

  (3)让幼儿正确处理各种小动物。

  (让幼儿凭借以为以往的生活经验来,区分益虫与害虫加深对个各种虫子的认识。)

  3。利用雷声将幼儿引入室内场景。

  4。通过倾听各种声音让幼儿想象、讨论、探索各种消暑解渴的方法。

  (通过提供各种室内的声音,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充分想象、表述的空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语言能力。)

  5。针对蚊蝇声让幼儿讨论如何来消灭蚊蝇。

  (1)让幼儿运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各种灭蚊蝇的工具。

  (给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幼儿进行灭蚊蝇活动,感受灭蚊蝇的有趣,在劈啪劈啪声中感受灭蚊蝇的热闹。

  6。在灭蚊蝇后,让幼儿随着悠扬的音乐安静的入睡。

  (动静交替,使幼儿享受到热闹的灭蚊行动之后那份独特的安宁,体验无比的成就感。)

  活动反思:

  活动中给孩子创设了一个身临其境的夏夜的情境,利用各种声音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寻找声音、模仿声音、并让幼儿用歌表演等形式,来亲身感受夏夜的热闹。但在幼儿表演各种声音时,有个别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草坪场景边的大屏幕上,这说明在创设环境时,应多方面的考虑周围无关因素的干扰,尽量排除和远离无关因素,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活动后给我的又一大启示是环境材料的要在恰当的时间切入,如在让幼儿自由制作各种灭蚊蝇的工具时,我们过早的将蚊蝇出示,使得个别幼儿都没有制作创作灭蚊蝇工具,就急于消灭蚊蝇,从而失去了亲自动手制作,自由创作的机会。如果蚊蝇在幼儿制作完后出现,就会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幼儿园活动教案4

  夏季炎热,许多幼儿不爱吃饭,爱吃零食。有时候却疏忽了这些卫生的条件,所以总是有孩子吃坏肚子,但孩子们却不知道为什么会生病,发烧、呕吐。通过本主题活动,孩子们会了解学习一些关于夏季饮食卫生的知识,从而懂得如何在炎炎夏日保持健康的身体。

  活动目标

  1. 知道夏季的饮食卫生常识。

  2. 感受故事人物的心情变化。

  活动准备

  自制教学用书(故事《夏季卫生我懂得》)。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 提问,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故事书,对故事人物进行猜测。

  ——教师:今天,我要带小朋友们认识一个新朋友。大家猜一猜,它是谁?

  2. 根据故事大书,提问,请幼儿观察思考,通过故事大书,引导幼儿说出小熊运动后,流了很多汗。在这样的`情况下,喝生水、贪吃西瓜、冰棒,最后生病了。 ——教师:小熊在哪里?干什么呢?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 理解故事,认识夏季卫生的重要性。

  引导幼儿认识小熊的这些做法不正确,应该怎样帮助小熊。

  ——教师:小熊为什么会这样呢?你想对小熊说些什么?

  三、 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夏天应该注意什么,怎样保持身体健康。

  1. 请幼儿讨论,然后鼓励幼儿发言讲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帮助幼儿认识到这些做法是不正确的,加深幼儿的生活经验。

  ——教师:小朋友们,夏天的时候有没有不洗手就吃东西?有没有吃不干净的东西?有没有吃太多的冷饮?

  2. 请幼儿讨论,并发言,最后教师向幼儿讲解夏天如何保持饮食卫生等。 ——教师:小朋友们,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应该保持身体健康。

幼儿园活动教案5

  一、设计思路:

  区域工作时我班大部分孩子被纸杯吸引,他们把纸杯变成机器人,又把纸杯变成很多东西,我看到孩子们对纸杯变化那么感兴趣。所以设计这节活动,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进一步探索纸杯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探索用各种方式或使用各种辅助材料是纸杯变化。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1、用纸杯接一杯水喝,问:我刚才干什么了?用什么喝的水?

  2、纸杯除了喝水还能干什么呢?

  3、幼儿操作,教师引导。

  4、评析。

  5、教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可变的东西,只要我们爱动脑子,一定会让更多可变得垃圾变得有用。

幼儿园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表现出风中人物和简单景物,其动态方向是一致的。

  2、用多种形式表现出风吹起物体时的动感。

  活动准备

  1、幼儿连续观察风中人物、事物的一些变化。

  2、电扇或大扇子、长长的假发、穿裙子的娃娃、旗子、柳条。

  3、油画棒、画纸、毛笔、水粉。

  4、浆糊、抹布。

  活动过程

  一、再现情景

  1、打开电扇,观察穿裙子的娃娃,说一说它在风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2、观察长长的假发、旗子和柳条,说一说它们在电扇的.吹动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操作尝试

  1、教师画斜线表示风向,让幼儿运用各种风筝的图像在展示板上摆出风中场景。

  2、引导幼儿发现风中的物体都是向着一个方向飘动。

  三、创造表现

  1、想一想风儿可能吹向哪里,想象一个风儿吹到的地方。

  2、思考那里的东西会向什么地方飘动,并在画面上表现。

  3、引导幼儿用手抹油画干涂水粉颜料或画细线等方法,表现风吹起时的动感。

  四、游戏:风呼呼的吹

  1、欣赏作品:风是从哪里吹来的?吹动了哪些东西?

  2、选出一名幼儿做大风,其他幼儿扮作画面中的物体,音乐响起,大风吹,根据音乐的强弱,幼儿自动调节风的大小。

幼儿园活动教案7

  教学目标:

  探究发现醋和苏打粉混在一起会产生气体的现象,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与同伴合作,按步骤提示操作,观察和记录,共同完成实验。

  设计意图: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科学探究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究,获得科学启蒙教育的过程。因此,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就是指教师采用适当地措施,让幼儿主动参与与探究,积累知识和经验,体验活动乐趣,从而逐步提升科学素养。本节活动我利用幼儿常见的气球为实验对象,而醋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生活用品,贴近幼儿日常生活,并且实验过程和结果非常明显,便于幼儿观察、记录,符合大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幼儿对实验的`猜想,动手验证,最终获得科学结论:小苏打与醋相互作用会产生气体,从而使气球变大,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醋和苏打粉混在一起会产生气体的现象,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学习与同伴合作,按步骤提示操作,观察和记录,共同完成实验。

  3.能大胆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幼儿园活动教案8

  设计意图

  开学初的一天中午,潘盈熙翻来覆去无法入睡。我走过去问:“怎么还不睡?”“老师,我睡不着。在家都是妈妈一边拍着我、一边哼着歌曲哄我睡觉的。”潘盈熙小声地说。

  许多孩子像潘盈熙一样在家都是在妈妈哼唱的摇篮曲歌声中入睡的,而孩子们在娃娃家时,也喜欢模仿妈妈边哼唱边拍哄宝宝睡觉的样子。因此我想利用这一点,引导幼儿欣赏不同的摇篮曲,体验曲调优美的摇篮曲所带来的安静、祥和、温馨的氛围,并将摇篮曲运用于午睡环节,让幼儿在摇篮曲的音乐声中安宁地进入梦乡,养成尽快入睡的习惯。那么,如何让幼儿体验曲调优美、恬静、祥和的摇篮曲呢?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把着眼点放在“情感”和“审美”上。为此,我设置了与摇篮曲所体现的氛围相吻合的情感,充分发挥情境的感染作用和语言指导功能,让孩子们调动多种感官,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学习摇篮曲,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目标:

  1、感受三拍子的节奏,体会摇篮曲安静、祥和、温馨的意境和氛围。

  2、学习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准备:

  1、婴儿的啼哭声录音,小庆(水果篮做成)和娃娃若干个,一块大地毯,电脑以及自制的与歌曲内容有关的ppt(如图)。

  2、男孩和女孩结对盘腿坐在地毯上,面前放一张小床,小床上睡着一个布娃娃,教师面前也如此。

  过程:

  一、在游戏情景中产生学习的欲望

  1、情景导入师:我是妈妈,(手指面前小床上的布娃娃)这是我的宝宝。师:(放婴儿的啼哭声录音)我的宝宝怎么哭了?你们知道原因吗?师:(俯下头贴近布娃娃)哦,妈妈知道你想睡觉了。不哭,妈妈给你唱歌,哄你睡觉。

  2、清唱《小宝宝睡着了》。(教师慈爱地清唱摇篮曲,边唱边根据节奏轻拍娃娃,并播放宝宝哭声渐弱的伴奏。)师:(手指轻压嘴唇,轻声地说)我的宝宝睡着了。我刚才是怎么把宝宝哄睡的?师:对,老师是唱歌,那么,除了唱歌,老师还怎么做?二、学习歌曲,感受三拍子的节奏

  1、引导幼儿学习拍哄宝宝的动作,感受三拍子的'节奏。师:老师是怎么拍宝宝的?(幼儿示范后,教师讲述,一开始手抬得高,后面手抬得低;一开始拍得重,后面拍得轻。)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怎么拍宝宝。(教师边数三拍子节拍,边带幼儿一起学拍。)

  2、引导幼儿观看对比图学习、记忆歌词。师:刚才老师唱的这首摇篮曲名叫《小宝宝睡着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师:(出示第一幅图)这上面有谁?它在干什么?师:轻轻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星星睡了”。(教师引导幼儿依次观察图片并学习歌词。)师:让我们看着图把歌词从头到尾说一遍。

  3、完整范唱,引导幼儿体会歌曲安静、祥和的意境和氛围。

  4、幼儿唱歌曲。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优美的摇篮曲。(唱两遍,边唱边按三拍子节奏轻拍。)师:我们在唱摇篮曲时跟唱其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唱得轻,特别是最后一句唱得很轻。)师:对,为什么这首歌曲要轻轻地唱,而且最后一句要唱得更轻一点呢?(因为怕吵醒宝宝。/因为星星、月亮睡着了,不能吵醒它们。/声音太响,宝宝会睡不着,等等。)师: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再轻轻地来唱一遍歌曲,特别要把最后一句唱得轻一点。

  三、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摇篮曲宁静、详和的意境和氛围。

  1、请一部分幼儿当宝宝,一部分幼儿当妈妈(或爸爸)。妈妈抱着宝宝,边唱边拍宝宝睡觉。可互换角色游戏。师:你们想不想做爸爸做妈妈哄宝宝睡觉呢?

  2、请幼儿抱起布娃娃,哄布娃娃睡觉(爸爸轻拍宝宝,妈妈唱歌哄宝宝睡觉)。师:(轻轻地)你们的宝宝睡着了吗?现在让我们轻轻站起来活动一下。师:根据头上所戴的头饰做相应的动作。

  音乐停了,唱《小宝宝睡着了》,唱到谁睡谁就蹲下作睡觉状。最后屏幕播放情境进入梦乡。

  四、结束语

  宝宝都睡着了,让我们轻轻离开,让他们甜甜地睡上一觉。放《猫走音乐》出场

幼儿园活动教案9

  一、活动意图

  跳房子是一种传统的游戏活动,对于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是一种并不陌生的游戏,可是对于现代的孩子,各种各样的电子玩具充斥着他们的世界,户外活动已是现代孩子的向往,跳房子的游戏,简单安全。在游戏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序数的排列,而且学会了指物点数,在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同伴的合作才能达到一定的级别,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锻炼了孩子的合作能力,使孩子的.身心得到了愉悦和发展。

  二、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双脚跳、单脚跳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户外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孩子的合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

  沙包、用粉笔在地上画的房子图形

  四、活动过程

  幼儿随音乐做热身运动,踢腿、伸手、弯腰、点头。

  五、活动规则

  1、不能跨格或者是数游戏者字跳,必须按顺序13579。

  2、单脚跳的途中,如果其中一只脚落地了,就算输,罚下场,等候第二轮比赛。

  游戏一:

  幼儿分组,每组三人,或者是自己组合,几人均可。幼儿把沙包扔进标有数字“1”的长方形方格里面,然后双脚夹起沙包把它扔到标有数字“2”的长方形格子里面。依次进行,直到沙包被扔到“9”时,幼儿弯腰把沙包捡起,跳出房子。第二名幼儿再重新开始。

  游戏二:

  幼儿把沙包扔进数字“1”里面,再单脚跳进“1”,然后单脚包沙包踢进“2”,依次进行。最后把沙包踢进“9”后,幼儿单脚站在数字“8”里面,弯腰把沙包捡起来。第二名幼儿再开始。

  游戏三:

  玩的方法同“1”或“2”,如果第一名幼儿没有失误,就可以再第二轮比赛中直接把沙包扔进“2”,如果还是没有失误,就可以再直接把沙包扔进“3”。第二名、第三名幼儿进行时也同样。

  六、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与同伴或者是哥哥姐姐玩跳房子的游戏。

  七、活动反思

  本游戏的玩法自由灵活,简单安全。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幼儿随时都可自由玩耍,并且对幼儿的认识数字,排列序数,指物点数都有一定的帮助,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验了活动的快乐,愉悦了身心。

幼儿园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了解和树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增进对树的了解。

  制作树的朋友,丰富主题墻面的布置。

  活动准备

  活动前,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做“树的朋友”的.调查。

  图片:太阳和树、雨水和树、松鼠蹲在树上吃松果、藤条缠绕在树上、有鸟窝的树等。

  制作用的材料。

  集体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交流调查表。

  ——每位小朋友都调查过树的朋友,知道树有哪些朋友了吗?

  ——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

  ——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上。

  树的朋友真正多。

  ——根据幼儿的交流,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树的朋友?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树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启发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商量怎样分配角色,表演与树关系密切的事物。

  ——引导幼儿互相欣赏每个小组的表演,说说他们分别表演了哪几件与树关系密切的事物。如花儿在树旁静静开放,一只小松鼠在树枝间

  跳来跳去,一头熊在树洞里冬眠,一只啄木鸟在为大树捉虫,等等。

  丰富“树的朋友”的主题墻面。

  引导幼儿观察“树朋友的家”的主题墻面,启发幼儿把“树的朋友增加到原来的主题墻面上。

  幼儿自选内容,制作某一样与树关系密切的事物。

  教师与幼儿共同布置主题墻面。

  建议:

  这一主题墻面可以视作“树朋友的家”的延伸,制作内容主要是与树相关的对象。

  考虑到幼儿的能力,教师可以复印一些动物图,让幼儿涂色、剪贴。

  本次活动占二课时。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相探讨。

幼儿园活动教案11

  仔细分析这一体育教育内容,似乎就比较随意,缺乏对每节课定位的深思熟虑,更缺乏对一周课程平衡的整体考虑。比如,这课程用到的教具、小孩的能力的教学活动,幼儿在这方面的主题经验和关键概念如何得到梳理。和课程背景下来思考,一定要有课程意识,要有课程平衡的自觉性。

  本市新课程改革中生成的集体教学活动,与分科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不同,那就是现在的集体教学,是在综合主题课程下的集体教学,因而,我们要思考每一节课与主题课程的关系,使集体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推动主题学习的价值,使幼儿的学习真正充满自 主、探索、发现的精神。以大班《我是中国人》这一主题为例:

  有时,在主题开始时,一节集体教学活动,起到了刺激、鼓励幼儿进入主题探索的作用。例如,在《我是中国人》主题刚刚启动时,有的教师以一节音乐课“我爱北京天安门”为引子,激发起幼儿对天安门、首都、北京、中国,以至长城、五星红旗、国歌等的浓厚兴趣,于是,拉开了《我是中国人》主题的序幕,一场兴趣盎然的主题探索

  活动开始了。有时,在主题进行中,一节集体教学活动,承载着归纳、梳理、提升幼儿在主题探索中收获的关键经验的作用。例如,在《我是中国人》主题探索过程中,教师通过上集体教学活动“跟我去旅行”,在幼儿交流分享各自旅游体验、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提升有关“地图”、“旅游”、“地名”等概念和经验,让幼儿收获更多有意义的社会、科学的经验。还有时,在主题结束前,一节集体教学活动,发挥着总结、交流、分享主题探索经验的作用。例如,在《我是中国人》主题即将结束前,教师通过上集体教学活动“智力大挑战”,让幼儿在红队、蓝队“比赛”中,交流、总结、分享各自获得的主题经验、相关知识、认知概念等,使个体的学习经验,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得以最大化。

  总之,现在的“一节课”,应该与“主题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或启动之,或推进之,或分享之。让集体教学活动,真正在主 题的探索中,发挥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何处理“集体学习”与“个别学习”的关系?

  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多元的。然而,长期以来,在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影响下,学习被看作是接受完全由教师预先构建好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习者不同的认知结构以及不同的经验基础都被忽视了。因此,幼儿的学习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划上了等号,集体教学成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诚然,集体教学活动,有它存在的价值。它是一种明确便捷、系统有序、经济有效地作用于幼儿的教学方式。然而,它的致命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学习同样的内容,并以相同的速度与方式进行。这样的学习,教师是难以顾及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的,也无法真正满足每个幼儿的学习需求和“最近发展区”。应运而生的个别学习活动,就以它鲜明的特点弥补了集体教学的先天缺陷,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性得到了发挥,个人的经验、特点得以体现,也使每个幼儿可以真正建构起属于自己的概念系统。另外,在个别学习活动中,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动作、表象来认识世界的,他们在与具体材料的互相作用中,获取直接经验,在操作、摆弄、与客体交往中,进行发现性学 习。这样的学习,比单向的接受性学习也许更有意义。

  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集体学习与个别学习的不同价值,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幼儿的学习方式。具体地说,当教师在设计、开展一个主题内容时,要把该主题的“素材内容”进行梳理、分析,甄别出哪些更适合动手操作性的学习(个别学习),而哪些则更适合语言交流性的学习(集体学习);哪些需要幼儿有个过程性的探索、尝试、体验、发现的学习(个别学习),而哪些则更需要师幼共同碰撞、挑战、分享、合作式的学习(集体学习),等等。此外,集体学习与个别学习也要建立“手拉手”的联系。个别学习可以成为集体学习的基础,让幼儿在充分感知、操作、体验的'基础上,再通过集体学习把经验、概念加以归纳和提升。个别学习也可以成为集体学习的延伸,让幼儿在共同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再在个体学习中得以继续探索、模仿、练习、尝试。真正使个别学习与集体学习相辅相成,相得 益彰,让幼儿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怎样把握“集体学习”的价值?

  今天,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评价一节集体教学的优劣,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那就是这节课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和成长的价值。

  例如,虹口区吴佳瑛老师在大班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里的一个集体教学活动《屋顶上的秘密》中,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浸润着老师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用心:第一环节“回忆、交流屋顶上的不同设施”,重点是在幼儿交流、互动中,发展孩子们的语言,分享彼此探索发现各种不同屋顶的经验;第二环节“发现、感受一些有趣的屋顶”,重点是理解屋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并借此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第三环节“讨论、设计幼儿园屋顶平台”,重点是在设计中刺激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以及激 发孩子们的自主意识。

幼儿园活动教案12

  教学目标:

  1、了解钟面的主要结构,明白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2、学会看整点和半点。

  3、增强时间观念,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对认识时钟已有必须的知识经验,并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物质准备:课件,大钟、幼儿每人一个小时钟,实物投影仪,幼儿分组操作材料,大灰狼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题,认识时钟

  1、猜谜引题,激发兴趣

  2、交流经验,理解用途

  小结:时钟是我们的好朋友,能够提醒我们:此刻是什么时间,就应做什么事情了。它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我们的生活少不了它。

  3、播放课件,认识时钟

  引导语:如果我们要把圆变成时钟要添加什么?有哪些数字?数字排列有规律吗?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

  小结:钟面上有1-12的数字按必须的顺序排列,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时针比较粗,分针比较细。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格或者一个数字,这就是一小时。

  二、操作学习,认识整点与半点

  1、观察课件,认识整点

  小结:原先分针指在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分组操作,巩固整点

  A看时拨钟B看时间对应画时钟

  C对应时间插卡D时间时钟对对碰

  3、观察课件,认识半点

  小结:当分针都指向6的时候,时针指向两个相邻的数字中间,时针刚走过几,就是几点半。

  4、观看课件“我的幼儿园半日生活”

  小结:小朋友们每一天都要做很多事情。而且你们立刻就要上小学了,会有更多的学习任务。我们能够请时钟帮忙,提醒我们做好每一天该做的事情,按时起床、准时睡觉。让我们一齐做一个守时的好宝宝吧!

  三、游戏体验,复习巩固

  游戏名称:老狼老狼几点钟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老师当老狼,小朋友们当小羊。老狼出示时钟时,请小羊说出时间。老狼说几点时,小羊就把手上的钟拨几点。小羊拨好了钟就停下来,请老狼看时间。如果拨错时间,可能会被老狼吃掉。

  幼儿园教案创作感悟: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从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让幼儿明白时间的珍贵,懂得爱惜时间,个性是对于立刻就要跨入小学大门的大班幼儿,开展此类活动很有必要也很有好处。本次活动中,教师注意结合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增进幼儿对时钟的进一步了解,取得较好的效果。

  1、活动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阐明科学教学应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幼儿带给充分从事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活动中教师采用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作为认识时钟的载体,使幼儿充分感受时钟对学习、生活的很大帮忙,真实体会到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从而激起学习情趣和学习动机,主动去探究新知。

  2、为幼儿带给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

  科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务必由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在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带给操作的机会,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共同合作完成,幼儿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和刚学到的知识进行操作,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幼儿操作结束后,教师透过提问与幼儿互动,给幼儿有一个交流表达机会,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让幼儿自主自觉掌握时间的概念,教师是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提炼的,不仅仅肯定了幼儿的想法,而且在幼儿原由的知识层面上作了提升,体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观。

  3、体现良好的师幼互动

  不难看出,教师在活动中运用幽默、简洁的语言,留足时间反问,善于观察、果断决策,针对幼儿的表现,尊重幼儿的活动兴趣,让幼儿在用心互动的活动氛围中进行探究活动,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用心性,促进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分组练习则为幼儿带给了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不但激发了幼儿探究事物的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潜力。最后,教师透过《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给枯燥的数学活动带来了欢乐,让幼儿在玩中学的同时也巩固了幼儿对整点、半点的认识,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幼儿园活动教案13

  一、活动背景

  孩子的现状分析:

  ●情绪:孩子入园已有两个月,情绪基本稳定,有强烈的活动需要,喜欢在草地上跑跑、跳跳。大动作活动带给了孩子愉快的情绪体验,孩子渐渐喜欢上幼儿园了。

  ●活动适应性:有5~7名孩子在教师陪伴下操作、学习,表现得安定、自如。但当教师带领他们一起活动时,他们则表现出胆怯不安,喜欢拉着保育员的手做个旁观者,而不愿加入群体活动。

  ●动作:有3~4名孩子跑、跳动作不稳定,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较弱,但有模仿教师、同伴动作的愿望和行为表现。

  ●师幼关系:孩子喜欢在教师陪伴下玩,表现出较强的依恋,喜欢和教师做“妈妈”和“宝宝”的情景游戏,被教师拥抱、触摸、亲吻后,情绪表现满足而积极。

  二、活动设计思路

  在幼儿园举办的“金秋艺术节”中,孩子们被从三楼阳台挂下来的写有大幅标语的红绸布吸引了,他们三三两两地穿梭于绸布下。尤其在大风吹来时,他们更是兴奋得跳起来拍打绸布。看到他们欢呼、雀跃、奔跑的样子,教师眼睛一亮。这不正是我们希望和期待的孩子的活动状态吗?孩子们的自发游戏引发教师确立了以下两个活动目标。

  ●积累活动经验:轻松自然地加入活动,愿意亲近同伴,体验和大家共同活动的乐趣。

  ●发展动作经验:在运动中提升孩子身体各部位的感受性及动作的灵活性。

  ●教师的思考:如何将活动目标转化为孩子的活动需要?怎样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完成多种经验的选择性整合?

  ——“大红布”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情绪的满足、动作变化的'体验、亲密的师幼关系的感受。

  ——“大红布”以怎样的活动方式呈现:以情景游戏“鸡妈妈带鸡宝宝出去玩”的方式展开和推进活动。

  ——“大红布”有哪些玩法:以发展孩子动作经验为主要目的,利用布的轻柔、平滑、张力、韧性、可变换以及色彩鲜艳等特性,开发其铺垫、包裹、拉扯、折叠、飘扬等功能,提升孩子的身体感受性,促进大动作的协调发展。

  三、活动的展开与推进

  ●把握低结构活动的特点:教师在组织这些游戏时并没有一定的顺序,而是根据孩子在活动中即时的活动需要和活动倾向,根据动静交替原则随机进行,并运用情景性语言有效控制活动节奏,使活动各环节自然过渡、不留痕迹,避免无序等待。

  ●大量运用情景性语言:顺应孩子“泛灵”的心理特征,教师将活动的规则、要求用情景性语言加以表达,使孩子易于理解并愿意遵循。如在进行“轱辘轱辘滚”游戏时,教师先把大红布平铺在草地上,此时如果教师说:“大家都把手松开,老师要铺布了。”孩子可能不会听,如果教师说:“大红布玩累了要睡觉,我们把小手松开,让大红布睡在草地上,好吗?”孩子就会乖乖地松开手,看着教师把红布铺平,因为他们认为大红布真的要睡觉了。

  ●活动中的观察要点:

  ——倾听孩子的语言,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已有的活动经验。

  ——通过观察,了解孩子对教师情景性语言信号的反应速度,了解孩子身体动作的协调性;通过观察,了解情景性语言指导的有效性;通过观察。了解孩子新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给予适宜的支持和推进,将孩子的发展性需要转化为有趣的活动,使活动顺应孩子的需要。如在玩“穿越彩虹”时,孩子喜欢站在大红布下面,眺起来用手拍打红布,还喜欢等红布飘下来遮盖在自己头上。看到这个现象,教师就根据情景的发展及时设计了一个新的游戏“打雷了,下雨了”,果然这个游戏深受孩子欢迎。又如,在活动结束时,教师收起红布,可孩子意犹未尽。跟着慢慢收起的红布用脚去踩踏,于是教师又根据孩子的这些行为表现设计了一个新游戏“踩大蛇”。

  游戏名称

  预设目标

  玩法

  动作经验的发展

  活动经验的积累

  穿越彩虹

  奔跑、穿越

  目测红布飘扬及落下的距离,本能地加快跑动速度

  两名教师分别紧握红布(长方形)的两端用力向上挥甩,使红布向上飘扬,孩子从飘扬的红布下奔跑而过。

  小乌龟向前爬

  爬

  亲近教师

  两名教师分别位于红布两端,孩子沿着红布爬到对面亲亲老师。

  轱辘轱辘滚

  翻滚、抚触

  对身体各部位的自我认知,体验身体的变化

  教师将红布铺在草地上。孩子平躺在上面,然后自由翻滚,教师抚触孩子身体。

  挤饼饼

  与同伴的身体

  接触

  亲近同伴

  教师用红布把孩子圈在一起,使

  孩子们在圈内相互依靠、碰触。

  跳小河

  跨、跳

  目测距离,调整跨

  跳姿势,积累控制

  双脚力度、选择跨

  跳方式的经验

  教师将红布折叠成任意宽,孩子

  在红布两侧自由来回跨、跳

幼儿园活动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通俗唱法的概念和发声特点以及分类,能够初步用切分音连贯、流畅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国家》。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加强感受音乐情绪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演唱此曲,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1、师生问好歌

  (一)歌曲教学:

  1、师朗诵歌词:

  师:现在我想朗诵一首小诗(小黑板)诗朗诵。

  师:第二遍。我想请大家一起和老师把这首小诗朗诵一遍行吗?你们朗诵的真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诶!那你能为我们朗诵的这首小诗加个标题吗?你觉得起个什么名字呢?

  生:国家

  2、师:这个名字起的好啊!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国家包括三十多的省市及行政区,虽然面积很大很大,其实它是由无数个家庭、学校、工厂的“小家”组合而成的。这个家的兄弟姐妹很多很多,他们团结友爱,勤劳、勇敢,用自己聪明的才智战胜了一切困难,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家,建设成了伟大的具有现代化的强国。那么,这个国家的名字叫什么呢?一起说——中国。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学唱一首童谣版的歌曲《国家》,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3、初听:儿童版歌曲《国家》

  要求:请同学们初步感受歌曲。

  师:听了这首歌,歌词上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4、学唱歌曲谱:

  生:跟磁带或者伴奏完整演唱曲谱。

  解决生在歌曲中难以把握的旋律。提示:结尾处拍子的变化要看着老师的指挥手势演唱。

  5、以对唱的形式,听一听哪个组声音最好听,音准、节奏唱的最准确。

  6、朗诵歌词

  生:在音乐伴奏下,师朗读后半部分歌词。

  师:同学们,爱国就要先爱家,工厂的叔叔阿姨爱工厂这个家,军队的战士们爱军营家,那我们要爱什么家呢?爱学校,还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的这个家,好,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自己对家的.热爱。

  7、演唱歌曲

  师:请同学们随范唱音乐一起演唱歌曲《国家》。

  要求:打开口腔,注意气息的控制,要唱得深情些要有自豪感哦。

  在演唱的过程中把自己不会唱的的乐句记下来告诉我,我来帮助你唱好它。

  师:有不会唱的地方吗?能告诉老师吗?我来帮帮你。

  师:鼓励、纠正不足。生:完整演唱练习。

  8、欣赏歌曲《国家》。

  9、完整随伴唱音乐完整的演唱一遍。

  (二)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叫什么?生:《国家》师:国是?生:我的国!师:家是?生:我的国家!师:我的国家叫?生:中国!

  师:同学们!让“中国”二字永驻我们的心间,让我们把爱国之情化作一种无声的行动,去报答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

  (三)活动结束

  附:师生问好歌

  (师)同学们好!(生)您好您好老师您好,(师)我们来唱歌,(生)啦…

  (师)张开嘴巴,(生)挺起胸膛,(合)doremifasollasido,dosilasolfamiredo.

  (师)domisol,(生)refala,(师)misolsi,(生)falado,

  (合)dosilasolfamiredosollasisoldo

幼儿园活动教案15

  教材分析:

  青岛的孩子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海边捉螃蟹、捡海星,所以对这些海洋动物的外形特征十分熟悉。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螃蟹的大螯、足与身体的连接以及从整块泥中拉、捏出海星的5个角的技能,可通过直观的视频、图片欣赏,引导幼几步了解、海星的外形特征和细节,指导幼儿利用辅助材料进行细节上的处理,鼓励幼儿运用泥工制作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培养幼儿专心参与艺术创作的品质。

  活动目标:

  1.了解海星和螃蟹的基本特征,学习用彩泥制作螃蟹和海星。

  2.能用团、搓、拉、捏、粘贴、连接等技能进行泥工创作,尝试利用轴助材料进行细节上的加工。

  3.对泥工创作感兴趣,能耐心、细致地完成作品。

  活动准备:

  螃蟹、海星的视频、图片或实物,橡皮泥、牙签、豆子、剪刀等。

  活动建议:

  1.播放螃蟹与海星的视频,引导幼儿了解海星和螃蟹的.基本特征,引发制作兴趣。提问:螃蟹有几对足?它的大螯像什么?它的眼晴在哪里?小海星长什么样?

  它是什么颜色的?

  小结:大蟹和小海星各有特点,是一对好朋友,今天我们就用橡皮泥来制作螃蟹和海星。

  2.引导幼儿观察海星和螃蟹的图片,讨论海星和螃蟹的不同制作方法。

  (1)请幼儿观察螃蟹的图片并讨论:怎样利用辅助材料连接螃蟹的身体和大螯、足?它的眼睛可以怎样做?

  (2)请幼儿观察海星的图片并讨论:怎样从整块泥中拉、捏出小海星的五个角(五个角的学名叫“腕”,参见主题资源拓展)并且分布均匀?

  3.请幼儿进行创作,教师观察指导。

  (1)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表现出螃蟹、海星的主要外形特征;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关注细节的处理,如螃蟹每对足的对称性、大螯上的锯齿、海星角上的吸盘等情节。

  (2)鼓励完成作品的幼儿用平面泥工的方式增添水草、波浪或其他有趣的情节。

  (3)提幼儿创作时要耐心、细致,尽可能团、接、程得光滑、均匀。

  4.引导幼儿分享、交流,体验玩橡皮泥的乐趣。

  展览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自由欣赏、交流,鼓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最喜欢哪幅作品、原因是什么,教师从造型、细节等方面给予点评和提升。

【幼儿园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活动教案06-17

幼儿园活动的教案08-26

幼儿园活动教案06-28

幼儿园游戏活动教案_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教案04-02

幼儿园实验的活动教案 幼儿园中班实验活动教案04-13

教案活动评析怎么写 幼儿园教案活动评析04-13

幼儿园健康活动教案06-13

幼儿园新闻活动教案07-19

幼儿园教案《防火活动》06-08

幼儿园活动教案【热】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