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11-02 09:22:29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眼睛,体验他人的情感。

  2.能清楚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游戏导入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用眼睛一起来做游戏,好吗(多媒体课件)

  2.(游戏)问: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孩子讨论,师随机小结)

  二、初步探索

  1.师:刚刚你们在做游戏的时候,我知道你们有的快乐,有的很奇怪,虽然你们并没有告诉我,你们相信吗?猜一猜我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随机小结,老师从你们眼睛里也看出来的,因为眼睛会说话。)

  2.师:看一看同伴的眼睛,是不是也能看出啊?(初步感受)

  三、深入探索

  1.师:你们有没有看出来啊?现在我们再来看一双眼睛,你们从这双眼睛能

  看出些什么阿?

  2..欣赏眼睛传达的感情(多媒体课件)

  a.伤心难过

  问:伤心时的眼睛是怎样的?

  b.害怕

  问:从哪里看出他害怕?

  C.微笑

  师:猜一猜这张是谁的.眼睛,(幼儿园的一位老师)你从眼睛里面看到了什么?

  3.师小结:原来眼睛不但能说话,还能告诉我们不同的意思。

  四.延伸:

  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大眼睛”(出示),这双大眼睛里又告诉我们什么呢?你们想一想,她有一个很好听的故事,老师下次告诉你们。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

  2、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3、体验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挂图(一)中1~10的数卡(2~3套),教学挂图(四)中小动物楼房。

  2.学具:操作材料,1个空白信封,铅笔。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师: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许多数字,你在哪里见到过数字?它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2、引导幼儿从时钟、电话、汽车站牌、商品标价等多方面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了解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师:你家的门牌号码有数字吗?门牌号码上的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如果我们家中的地址没有数字,会发生什么问题?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四)及信封,以“小狗邮递员来到小动物楼房前不知道把信送给谁”为由,引导幼儿讨论分析原因。

  三、讨论明确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

  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隔壁邻居家的门牌号码及楼上和楼下邻居的门牌号码又是多少。教师随幼儿的讲述进行记录。

  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记录的门牌号码,如401、402、503、604等。

  四、教师:你知道这些小朋友家住在第几层楼第几间房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讨论:小朋友的家是401,隔壁是402,为什么前面的数字都是4呢?为什么小朋友的家是401,楼上是501,楼下是301呢?为什么后面的数字都是一样呢?

  2、引导幼儿发现门牌号码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后面的数字则表示楼层中的第几间,401、501楼层不一样,位置一样,401、402楼层一样,位置不一样。

  五、尝试给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

  1、教师出示“小动物楼房”的作业单,交待设计门牌号码的规则与要求。

  六、 教师:看看小动物住在新楼房的哪一层?然后为每家设计门牌号码。每家的号码不能相同,要让别人能从门牌号码中看出每只小动物住在几楼,谁和谁是隔壁邻居,谁和谁是楼上楼下的邻居。

  1、幼儿为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教师对出现困难的幼儿给予引导和帮助。

  七、展示布置设计结果,相互学习同伴间的各种设计。

  1、请幼儿将自己设计的门牌号码展示在绒板上,并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

  2、观察个别幼儿的作业单。

  八、教师:这幢楼房都有哪些门牌号码?它们一样吗?从门牌号码中能够看出××(如小狗)住在几楼吗?哪些门牌号码是它的隔壁邻居?哪些门牌号码是它的楼上楼下邻居?

  幼儿相互交流各自设计的门牌号码,感受数字在表示门牌号码时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

  活动延伸:

  将幼儿设计好门牌号码的一幢幢楼房组成一个小区,引导幼儿为整个小区内的每幢楼房设计楼号。

  活动反思:

  一开始我选择的是情境导入,但其实数学领域的目标更多的是让幼儿熟悉身边的事物,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有趣。所以第一个环节我认为设置谈话导入更能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也很感兴趣,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各个楼房的层数、第几间。但在最后一个环节出示一栋楼房,并标明楼房的层数、第几间的坐标,让孩子自己独立看坐标写出各个小朋友所住的楼层及第几间时,有个别孩子把楼层的层数与第几间的先后顺序写反了。

  我认为在活动中应该更多的让幼儿去了解门牌号的作用,认识门牌号、理解门牌号的意义。而不是急于让幼儿一定要掌握门牌号数字的意义。还可以引导幼儿找出门牌号的规律,门牌号数字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规律。

  每一次的活动都是在锻炼自己,让自己发现更多的不足之处。也是让自己变得更好。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来源: 在主题活动“我想飞”实施的过程中,孩子们对飞的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他们通过自己的收集资料、交流探讨等形式了解了哪些东西是能飞的,哪些东西是不能飞的,为了让这些零碎的东西整合为孩子自己内心的经验,我觉得有必要来把它设计成一个完整的集体活动,让孩子通过活动来有所提升。另外,大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图形、事物的一级分类,但是对二次分类可能就会出现困难。而且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后,再按另一特征重新分类,或对已分的两类物品再次分类。

  2、提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分析:这两个目标中蕴涵了数学能力的培养、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的能力的提高,体验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的能力”;难点是“如何让幼儿理解包含关系”。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我的活动过程:

  准备:

  1、绘制12张实物卡片。

  2、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小件商品的包装,并贴上价格标签。活动前将商品陈列在一个货架上,并用布盖好。

  过程:

  1、 会飞和不会飞。

  ――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会飞的东西,老师这里有许多卡片,要请小朋友看一看是些什么东西,然后把他们分成两个部分。

  ――教师逐一出示卡片,幼儿指认后进行第一次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会飞的和不会飞的)

  ――请幼儿为这两个标准设计简单明了的符号标记。

  实录:由于幼儿已经有了前一阶段的收集资料以及交流探讨的过程,所以在这个环节中孩子表现出了相当高的一致性,没有什么疑惑。但是,当请孩子们为这两个标准来设计符号标记时孩子们有些困难,他们都会用语言来表达“会飞的和不会飞的”,却不知道怎么用符号来表示。于是,我就多增加了一个环节,让孩子们来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孩子们各抒己见,张健说:“我画一个翅膀表示会飞的,画脚表示不会飞的。”可是马上就有声音反驳了:“会飞的也有脚的。”原来是见多识广的包诚。听听他的意见吧:“我也画翅膀表示会飞的,不会飞的就在翅膀上打个叉。”这个方法得到了大多数孩子的认同。可是,善动脑筋的华锐超小朋友有自己的想法:“我想画一只小鸟表示会飞的,画一只小鸡表示不会飞的。”真好呀,我及时地给予他鼓励和赞赏的掌声,有了他的影响,很多孩子说出了不同的符号,有的说画飞机表示会飞的,画汽车表示不会飞的;有的说画星星表示会飞的,画小草表示不会飞的……各种不同的思维火花进行碰撞并激发出更加强烈的创想之火。

  分析: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另外,分类标准的表达不仅仅局限于孩子的操作和语言,我们都知道孩子有一百种语言,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成了我们老师现在不断追求的教育效果。所以,通过这样的一个讨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丰富多采的表达方式的'体现。

  2、天生的和人造的。

  ――这12张卡片还可以换一种分的办法。怎样分呢?

  ――教师出示“天生的和人造的”两种标记图“人和机器人”,启发幼儿注意这些物体有的是天生的,有的是人造的,按此标准重新进行分类。

  ――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集体检验,明确分类的标准。

  分析:幼儿对刚才的“会飞的和不会飞的”理解上比较直观形象,但对现在的“天生的和人造的”可能就缺乏一点经验,理解上不是很容易,正因为这样,老师才会出示标记图,让孩子有一个更清晰的思路。更何况,要让孩子从刚刚的一个分类标准转换到另一个完全不同又不甚理解的分类标准上去,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困难,现在有了标记的提示,无疑给孩子降低了难度。

  3、超市管理员。

  ――小朋友学会了分卡片的本领,超市里的叔叔阿姨要请你们帮忙整理商品。

  ――揭示货架。超市里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的价格是多少?

  ――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这些商品一样吗?请把一样的放在一起。

  ――幼儿进行第一次分类活动,并说明分类标准。(用途)

  实录:孩子们最喜欢动手操作,有的小组的合作能力也非常强,在操作前他们就商量好了分类标准的标记图,并记录了下来,如有的画了一张嘴巴表示吃的东西,画了一只手表示用的东西;有的干脆就画了实物来表示各自不同的意思。他们把标记图贴与柜子的不同层次,并按照标记图来进行分类摆放。操作过程基本上没出现什么问题。但是有的小组却缺乏合作性,如周烨康、贡豪杰等,能力强的只顾着自己操作,不让别人帮忙,能力弱的想去做却被“拒之于门外”,导致无所事事,只能到其他小组“溜达”、“捣乱”。

  分析:合作是一个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合作能力是个体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本身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就相当少,所以我们老师就要多创造这种机会让孩子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并提醒孩子一些具体的“如何合作”的方法,逐渐的加强孩子的合作能力。

  ――再按另一特征给已分的物体进行第二次分类。这些分好的商品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能给他们再分一次吗?

  ――请两名幼儿操作,并相互交流分类标准。

  ――全体幼儿检验分类结果,再次明确分类标准。

  实录:由于刚才有了给卡片分类的经验局限,导致孩子只会给这些物品重新指定一个分类标准重新为他们分类。所以,在这个环节中,一度非常地混乱,孩子没有意识在已分好的物品中再去分,而是又混合在了一起。只有两个小组的孩子进行了二次分类:吴子昊一组的孩子马上发现了商品上的价格标签的秘密,他们赶紧把一元的分在了一起,两元、三元、五元依次类推;包诚一组的孩子没有按照价格来分,而是更加细化,把吃的东西里面的喝的饮料类分了出来,可真够仔细的。我请吴子昊一组的孩子来介绍他们的分类标准,也把他们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孩子。并请孩子用语言来完整地表达自己的分类过程:如价格是一元的吃的东西有哪些?依次类推。接着我让孩子再去操作一遍,这一次孩子的思路清晰了,每个小组都能有序地进行二次分类。

  分析: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利用生活中孩子经常接触到的物品,通过自己动手摆弄后,尝试找到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经验归纳。我想,在幼儿阶段,数学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合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分类不仅理解了二次分类的含义,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自我服务、整理物品的能力,更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

  活动后的感受:在活动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要做到面向全体,注意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在各自不同水平上有所提高。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先观察,再尝试找出最好的分类方法,引导能力弱的幼儿在逐个尝试后,得出二次分类的特征。另外,需要更加重视的是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和小组合作型学习的模式,也是需要不断探讨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使幼儿学会有礼貌地做小客人,练习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使幼儿懂得一些做客的简单礼节。以下是幼儿园大班日常礼仪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学会有礼貌地做小客人,练习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

  2、使幼儿懂得一些做客的简单礼节。

  【核心要素】

  做客前 约在先 说人数 定时间 如约至 勿早晚

  小礼品 人喜欢 入座后 坐相端 主人物 不乱翻

  主人忙 要适时 先致谢 再告辞

  【活动准备】

  1、与本班一幼儿家庭联系有关做客事宜。

  2、电话两部。

  【活动过程】

  一、教师向小朋友介绍活动内容及简单要求。

  老师要带XX小朋友去XX小朋友家做客,比一比看谁是最有礼貌的.小客人。

  二、幼儿到XX小朋友家做客,在做客过程中学习礼貌用语和简单礼节。

  1、学习有礼貌地问候主人。

  到了主人家轻轻地敲门,见了主人会礼貌地问候,学说“你好”。见了不同的人会使用合适的称谓。

  2、学习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1)对于主人的招待,如请客人坐,请客人喝茶,

  请客人吃东西,客人都要有礼貌地说“谢谢”。

  (2)在别人家不随便翻看,拿走别人的东西。在别人谈话时,不随便插嘴。当别人提出问题时,要大方地回答。说话时,声音轻一些,不大声喧哗。

  (3)与主人要友爱相处。

  (4)学习有礼貌地与主人告别。

  (5)临走时,向主人说“XX,再见”,还可客气地邀请别人去自己家做客。

  三、做客后进行小结,对幼儿在做客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小朋友在别人家做客时很有礼貌,会说“您好”、“谢谢”、“再见”,并且不随便乱拿别人的东西。以后到别人家去做客也要做到这些,做个有礼貌的小客人。

  【活动延伸】

  可通过角色扮演和行为辨析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拜访做客的教育。

  (1)甜甜敲门时很用力,她这样做好吗?

  (2)小客人进门时没问好,这样做对吗?

  (3)乱翻主人东西好不好?应该怎样做?

  【教学反思】

  使幼儿学会有礼貌地做小客人,练习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

  使幼儿懂得一些做客的简单礼节。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内容:

  连一连

  活动目标:

  1、巩固对5以内数的认识,理解5以内各数的实际意义,掌握1—5的数量和数序。

  2、练习按物计数,按范例画圆,按数画物。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弹静息曲,让幼儿安静入座。

  二、检查幼儿书本摆放情况,作好上课的准备。

  基本部分:

  一、复习。

  复习从1数到5,从5倒数到1。同时教师出示数字卡片。

  1、幼儿一起数。

  2、请个别幼儿数。

  二、观察桃子图(教师出示教具)

  1、教师提问:“盘子里装着什么?数一数有几盘?每盘有几个?(要求幼儿自己独立数)。

  2、让幼儿读一读果盘下面这一排数字:

  每个数字各表示哪盘桃子的数量,找出来给他们画上连接线。

  3、抽幼儿上前重新排列盘子的位置,和下面一排数字相对应。

  ⑴、幼儿讨论:这5盘桃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⑵、齐度:1个、2个、3个、4个、5个;1、2、3、4、5。

  三、数一数:画上与图中数目同样多的圆。

  1、教师示范一图:出示2个文具盒(让幼儿准确的`说出数量词),同时贴上两个圆片。

  2、让幼儿依次说出剩下各图的数量:

  4个卷笔机,

  5只铅笔,

  3把剪刀。

  3、让幼儿独立为物体画上相应的圆圈。

  结束部分:

  一、教师小结。

  二、教师检查幼儿作业。

  板书设计:

  数一数,连一连。

  教学后记:本课幼儿能很好的连线、添画、画圈。教学效果良好。在教学中老师随时提醒幼儿要保持书面的整洁。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初步学唱歌曲,能运用柔和、连贯的唱法表现歌曲。

  2、复习律动《蒙古舞》,了解蒙古族的生活习惯及舞蹈风格。

  活动准备:ppt蒙古大草原背景、ppt幼儿生活资料照片、音乐录音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律动:《蒙古舞》(出现ppt大草原背景,引发学习)。

  这里是蒙古辽阔的大草原,我们一起去看看。

  幼儿律动(听音乐)

  音乐止:幼儿停顿动作

  请幼儿说说表演的动作是什么?

  猜猜他们在干什么?

  小结:蒙古族是热情、奔放的美丽民族,在大草原上万马奔腾、比赛游戏是他们的'民族传统,也是他们所喜爱的活动。

  (二)新授歌曲:幼儿园毕业歌。

  1、引发幼儿简要回顾幼儿园生活。(观看一段ppt照片)

  转眼三、四年过去了,还记得你们在幼儿园的每时每刻吗?今天你们快要毕业了,明天就要光荣地做小学生了,你们忘不了的是什么?

  临走前还想和老师说些什么呢?

  2、完整的听一遍歌曲录音。(听听歌曲里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3、提问帮助幼儿回忆、整理并记忆歌词。

  歌曲第一句说时间象什么?怎样形象化地描述?(我们连起来完整地说一遍)

  今天我们怎么样?明天我们又会怎么样?(连起来说)

  忘不了幼儿园的什么?忘不了老师的什么?(让我们轻轻地连起来说)

  “和老师再见、幼儿园再见”歌里是怎么唱的?(我们一起来说一遍)

  你们毕业后要到什么时候再来向老师问好呢?为什么呢?(让我们挺起胸脯很自豪地来说这一句)

  4、运用完整跟唱的方法叫幼儿学唱歌曲,对其中多数幼儿较难掌握的句子加强练习。

  5、启发幼儿根据旋律注意断顿的唱法。

  小结:幼儿园的生活愉快而又短暂,希望你们在毕业后记住幼儿园的愉快生活,把记忆埋藏在心里,到你们带上红领巾的时候,来汇报你们的学习成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了解人的舌头、动物舌头的特征及作用。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学会分辨熟悉的几种动物舌头。

  3、激发幼儿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两杯水、青蛙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了解人体舌头的功能。

  1、品一品,尝一尝。

  桌上放两杯水,分别是盐水和糖水,让幼儿观察。

  (1)桌子上有两杯水,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2)你能看出哪杯是盐水哪杯是糖水吗?

  (3)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我们的舌头还能分辨什么味道?

  (4)我们的舌头长什么样?请小朋友相互观察一下。(扁扁的、宽宽的、淡红色、均匀小颗粒)

  2、想一想、说一说。

  (1)我们的舌头除了能分辨出各种味道,还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人体的舌头作用真大,不仅能尝出各种味道,还能帮助我们说话、唱歌,舌头还是搅拌机呢,能帮助牙齿把食物嚼碎。

  (2)如果舌头生病或受伤了,我们一定觉得很难受的,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自己的舌头呢?

  教师小结:我们吃东西不要吃太辣、太烫或太冷的,也不要吃得太快,以免咬着舌头,保持口腔卫生。

  二、探讨青蛙舌头的特点及作用。

  小动物们有舌头吗?人的舌头有很多作用,小动物们的舌头也有很多作用。

  1、议一议。今天我们教室还来了一位小动物(青蛙),你们知道它的舌头有什么作用吗?(捉虫子)小朋友们,它是怎么用舌头捉害虫的呢?

  2、看一看。演示青蛙捉虫的情景。

  问:青蛙的舌头有什么特点?

  青蛙的舌头长在口腔的前端,而舌尖位于咽部,舌上布满了粘液,能很快粘住害虫,将其直接送入咽部而吞入腹中。

  3、学一学。启发幼儿用手部动作边学习青蛙捉虫。

  三、观察并谈谈其它有趣的`舌头。

  1、猜一猜。看图片,启发幼儿讨论。

  问:这些舌头有什么特征?猜猜他们分别是谁的舌头?

  2、操作游戏“找舌头”,让幼儿给动物和相应的舌头连线。

  3、谈一谈。观看PPT。

  (1)啄木鸟的舌头上带钩,能伸进树皮里勾出害虫。

  (2)蛇的舌头是裂开的,可以用来捕捉外面的气味。

  (3)老虎的舌头上有很多肉刺,能帮助老虎把骨头上的肉舔干净。

  (4)炎热的夏天,小狗的舌头能流出汗水,帮助它散热,可以凉快些。

  (5)食蚁兽的舌头又长又圆,能伸进蚁窝,吃掉白蚁。

  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舌头也很有趣?

  【活动结束】

  人和动物的舌头这么能干、有趣,以后要保护自己的舌头,也要保护动物,同时要多留心,观察其它动物,发现一些更有趣的舌头。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先让幼儿了解人类舌头的味觉功能,再提问“我们的舌头除了能分辨出各种味道,还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积极讨论,使整个活动气氛都活跃起来,再引导观察动物的舌头。在幼儿猜测这是谁的舌头时,我先让幼儿小组讨论操作“给动物找舌头”提高幼儿的兴趣,然后再讲述每个动物的舌头特点和作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学会分辨熟悉的几种动物舌头。

  小百科:舌,俗称“舌头”。在口腔底部。人类的舌是进食和言语的重要器官。在口腔内活动的肌性器官,对味有特别的感觉,有助于咀嚼、吞咽、发音。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在表格的相应的位置上勾画记录图形的三种特征。

  2、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教具、抽奖券、抽奖箱、奖品学具:作业纸、笔、抽奖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巩固图形特征。小朋友你们见过爸爸妈妈抽过奖没有啊?那怎样抽奖的?对了,抽出的奖券一定要根兑奖的奖券对上号,才上市中奖呀。你们想不想玩,等会儿老师带你们玩个抽奖游戏,老师也带来了许多奖券,先看看奖券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师:对了,这些奖券它们大小不同(有大有小)、颜色不同(有红有黄有蓝)、形状不同(有圆形的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奖券,请每个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奖券,先看看,再说说,你的奖券是什么样子的,(自己说,再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我在请个别小朋友说给我听听。小朋友拿好拿好奖券。

  二、抽奖游戏。

  1、抽三等奖,分析单一特征接下来抽奖游戏现在开始。(放音乐)这是抽奖箱,这是奖品,我们先来开三等奖,谁来抽,我来抽,谁会中奖呢?抽出来一看,问:我抽出来的是什么图形奖券,(正方形)这是正方形的奖券,表示正方形的奖券中奖,你看看手中的奖券是正方形的吗?请中间的小朋友去领取奖品,恭喜你们。还有谁会中奖呢,继续抽奖,(放音乐)看是什么样的奖券?请中奖的小朋友站起来,问:你为什么中奖了?幼儿答,因为我是……。

  2、抽二等奖,分析两种特征。

  把你的奖券放回篓子,重新再拿一张。我们来抽二等奖,这次必须要有两种特征的奖券,要求小朋友睁大眼睛看,这次什么标记?小标记表示小的奖券,小的奖券就有机会获奖,能不能获奖呢?我们来看第二个特征,再打开后面,是什么?中奖的小朋友站起来,问:你是怎么知道中奖的,幼儿答,我是……继续抽奖,抽出来的是什么,再看后面是什么,中二等奖的是什么,去领取奖品。

  3、抽一等奖,分析三种特征。

  重新交换奖券。我们来抽一等奖,这回要增加难度,要有三种特征的.图形。(放音乐)抽出来看是什么标记,再看手上的奖券是大还是小?请小朋友注意就有机会获奖,再看第二个特征,打开是什么,两种特征都对上了是什么,接下来看第三张特征是什么,你对对,你中奖的奖券是什么,幼儿答。同样恭喜,在给一次机会继续抽奖,……小朋友们玩得真开心,把你的奖券放回篓子休息。

  三、学习看图形画特征

  1、认识表格。

  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这是一张表格,表格共有三横排,这是第一排、这是第二排、这是第三排,表格的第一排上有什么,你说的真好,第二排、第三排的第一竖排上有什么,小朋友看着这个图形在表格的第一排中找到它的三种特征并画勾,这个图形就好像一列小火车,呜,火车开了,开到大小标记站,,停在哪里?为什么?继续开。在相应的格子里画上勾,做完了,看着勾读一读,你读出来的特征跟前面的特征是否一样的。第二个特征,也像一列火车,继续开,开到哪里,不能弯,提醒幼儿在同一排的格子里,请一名幼儿操作。做完了并读一读。你读出来的特征跟前面的特征是否一样的。

  2、刚才小朋友学了一个新本领,,你想不想练一练呢?

  3、幼儿操作。老师巡视。

  4、挑选一张集体讲评,并读一读。自己再次检查。

  四、活动结束。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体验端午节特有的习俗。

  3、感受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

  4、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flash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2、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活动的相关材料。

  活动过程:

  (一)了解端午节的名称及时间。

  1、出示粽子实物,引发幼儿兴趣。

  师: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的时候我们会吃粽子呢?

  教师小结:五月五,是端午。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观看端午节的故事。

  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故事吗?

  2、提问帮助理解。

  师:刚才故事里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还要吃粽子呢。吃粽子,忆屈原。

  (三)集体感知端午节吃粽子和划龙舟这两种主要习俗。

  1、从幼儿自身经验来感知吃粽子的风俗。

  从粽子的味道、形状、粽叶等方面让幼儿体验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教师小结:看来粽子的味道不同,形状和颜色也有很多种呢。

  2、玩赛龙舟游戏,体验端午赛龙舟的快乐。

  师: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人们还要进行一项很热闹的活动。

  幼儿玩赛龙舟游戏,并分享游戏的感受。

  教师小结:看来呀赛龙舟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呢!

  (四)自主探索,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了解端午节的其他一些习俗。

  1、提供实物、录像等,幼儿分组探索端午节的常见习俗。

  2、幼儿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着人们希望一家团聚,生活美满的心愿呢!

  (五)结束活动,儿歌总结。

  1、教师念儿歌总结。

  2、去教室里继续寻找端午节的其他活动。

  活动延伸:

  美工区:用彩色纸折粽子,尝试编蛋网兜。

  生活区:继续学习包粽子,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

  语言区:讲讲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与传统故事。

  教学反思: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0

  【活动设计】

  现在,正是玉米丰收的时节。玉米对于孩子来讲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都吃过,对玉米也十分熟悉。在一次,吃点心(玉米)时,孩子们边吃边在讨论,一根玉米上到底有多少粒玉米?“数一数不就知道了”“这么多很难数的。”听着孩子们的议论,当时我就在想:这可是件很容易的事,只要细心、仔细点就能数清楚了,我自己尝试着数,但数着数着,要不就忘了数到哪儿了,要不就忘了这粒到底是数过还是没数,再不然一打岔又忘了自己数到几了……当我再次数玉米的时候,我拿了一支笔,每数过一粒玉米就用笔做一下标记,这样等满棒的玉米上都做满了标记的时候,玉米的总数就出来了,连数了三次,总数都是一致!

  后来我想其实要让大班的孩子弄清楚一根玉米棒上到底有多少粒玉米是没必要的,因为玉米长得可不那么规整,中间部分还可以,但是首尾两端可就麻烦了,还因为孩子们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这一程度。不过想想玉米是一个很好的本土材料,而且每一根玉米的排数都是双数。何不利用我自己数玉米的方法迁移到让孩子来发现玉米的排数呢!因此,我设计了本活动《数玉米》。

  【活动目标】

  1、感知玉米排列的方式,尝试数清圆形排列的玉米排数。(重点)

  2、通过活动,发现玉米的排数都是双数的这一排列规律。

  3、知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能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难点】

  通过纪录、汇总发现玉米的排数都是双数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掌握1—20以内的单、双数。

  2、玉米棒、记录纸、水彩笔幼儿人手一份;小圆点、小图钉、毛线等。

  【活动过程】

  (一)多吃玉米有益处。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出示一个完整的玉米)问:“玉米可以干什么啊?(可以吃)

  2、让幼儿了解吃玉米的好处。

  师:我们都很喜欢吃玉米,你知道吃玉米有什么好处吗?

  3、教师小结:多吃玉米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可以预防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的人,现在这种人很多的,我们应该多吃,这样有助于预防。

  (二)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数出玉米的排数。

  1、师:今天,玉米宝宝们排着队,要来做早操了,你们看,一排、一排、一排的队伍整齐吗?(整齐)

  2、引导幼儿猜测玉米的排数。

  师:“请你来猜一猜,这个玉米一共有几排队伍呀?(幼儿猜10、30、26……)

  3、引导幼儿尝试数玉米的排数。

  师:大家都猜的不一样,玉米到底有多少排呢,我们来数一数。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玉米,请你们仔细数一数手中的玉米有多少排。

  4、幼儿操作:数玉米,教师观察幼儿是怎样数的。

  5、引导幼儿交流并讨论数玉米排的方法。

  师:你们数得清楚吗?哎呀,我也数不清楚了,谁数清楚了?你是怎么数的?(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数玉米排数的方法)

  6、出示讲解图并小结。

  师:以前我们数的都是从第一排开始,第一排、第二排……;圆形排队的,先要做个记号确定起点,再数第一排、第二排……这样数就不容易数错或者漏数。

  7、引导幼儿讨论: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确定起点呢?在我们周围找找看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帮忙,并说出如何使用材料。(请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三)幼儿尝试运用辅助材料的方法,数出玉米的排数。

  1、今天,老师还帮你们准备了一些小东西,看一看有什么呀?(出示辅助材料:黑笔、小圆点、小图钉、毛线)

  2、出示纪录纸。

  (1)师:今天,我们要把数出来的玉米排数纪录下来,请你来看看应该怎么记?

  (2)与幼儿一起讨论纪录的方法

  3、幼儿操作,借助辅助材料数玉米的'排数并做相应的纪录,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数的快的小朋友与同伴交换数,相互检查。

  4、集体交流,发现玉米排数的规律。

  (1)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有几排?教师并将幼儿的结果纪录在一张大表格中。

  (2)引导幼儿讨论哪种方法数起来最方便?(用笔画、用图钉做记号)

  (3)请幼儿观察玉米排里的秘密。

  师:请你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幼:16排的玉米最多,10排的玉米最少……引导幼儿观察玉米的排数都是双数的规律)

  (4)教师小结:其实玉米的排数是有一定的规律的,都是按照一排一排这样排队的,并且排数都是双数。

  (四)延伸活动:

  师: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什么呀?(出示橘子)

  师:请你来猜猜看这只橘子会有多少橘子瓣呢?(幼儿猜测)

  师:好,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找到起点,做上标记,一、二、三……一共有多少瓣啊?它是双数的还是单数的呢?

  师:是不是所以的橘子都是单数(双数)的呢,请你回家再去数数看,明天来告诉老师!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儿园大班教案05-28

幼儿园的大班教案08-26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2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8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8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8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8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8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