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10-09 09:48:23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数高楼》,唱清歌词,念准数高楼时的节奏型。

  2、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学玩音乐游戏“数高楼”。

  3、边唱歌边与同伴按《数高楼》的节奏合作用双拳逐个依次累加成“高楼”。

  4、体验与同伴合作玩游戏带来的乐趣。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按歌词设计的图片一张,音乐磁带,录音机、钢琴。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高楼大厦。你有没有去数一数哪幢楼房有几层?谁来做一做数高楼的动作?(抬头)你数过最高几层楼?

  二、理解歌曲内容,熟悉音乐旋律。

  师:路边有很多的高楼大厦,这一天弟弟和妹妹也来数高楼。

  1.分段欣赏歌曲《数高楼》。

  (1)第一段:你最喜欢歌曲中的那句?“白云来回走”是什么意思?

  2.这首歌曲和往常学的歌曲什么地方不一样?

  (2)第二段: “全在云里头”什么意思?“答数”是什么意思?歌曲感觉怎么样?

  (3)完整欣赏音乐

  三、出示图片,熟悉歌曲《数高楼》的歌词内容。

  1、说一说图片上画了些什么?

  2、边按歌词顺序指图,边说歌词,并念准数高楼的节奏型。

  四、学唱歌曲《数高楼》。

  1、我们一起来有节奏的念歌词(两遍)

  这首歌给你感觉是活泼欢快还是优美柔和的?我们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念数高楼的节奏。

  教师用拍手为幼儿打节奏,请幼儿念数高楼的节奏,先请部分幼儿,再集体练习。

  3、随乐轻声跟唱。

  4、完整学唱。

  5、加上肢体语言进行演唱。

  五、学玩游戏“数高楼”。

  1、全体幼儿站成圆圈,面向圆心,请2名幼儿做弟弟和妹妹站在圈外。游戏可反复进行。弟弟妹妹的人数可增加到4—6人。

  2.第1~4节:圈上幼儿边唱歌边手拉手,按顺时针方向走4步,再按逆时针方向走4步。

  3.第5~8小节:圈上幼儿立定唱歌,同时拉着的手高高举起搭成高楼。“弟弟”和“妹妹”钻进洞后,抬起头来看高楼。

  4.反复1~8小节:注意钻的时候不要相互碰撞。

  5.第9~10小节:“弟弟”和“妹妹”各站在圈上一个幼儿的前面。圈上幼儿一边唱歌,一边两臂屈肘,两手交叉抱肩(肘抬平)

  6.第11~18小节:圈上幼儿站着不动,“弟弟”和“妹妹”按着节奏依次用食指碰圈上幼儿的手臂(两拍碰一次),同时口中唱“一层楼,二层楼。。。。。。”表示数高楼。当数到十层楼时,数高楼的幼儿手指碰在谁的手臂上,这个幼儿就要跟数高楼的幼儿交换位置,变为“弟弟”或“妹妹”。游戏继续进行。

  活动反思

  《数高楼》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歌词富有情境性,描述了我教小弟弟数高楼的有趣情景。歌曲本身特点鲜明,表现为歌词简单,多重复,富有动作性。歌曲有唱和念白两部分,歌曲中蕴含的象声词“哩哩哩、恰恰恰”节奏鲜明、跳跃,变化丰富,增添了歌曲演唱的幽默感和趣味性;(一层楼、二层楼……层层叠叠是高楼) ,的念白节奏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整首歌曲说唱结合极富感染力,激发了幼儿的演唱兴趣,并为幼儿创编适宜的动作表现“哩哩哩、恰恰恰”、两人合作用手势表现“搭高楼”以及开展快速反应游戏提供了创造和表现的`空间。更是吸引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因素。歌词中有个别词组句子幼儿不太容易理解,如:“白云来回走”“全在云里头”“答数没法求”,为此在学唱歌曲时,我采用了图片法,使幼儿很容易的记住歌词;采用节奏卡,使幼儿更轻松地掌握节奏;采用手势法,使幼儿能分清唱“哟”。因为有几句后面加了个 “哟”字,小朋友初步会唱的时候,每句后面都加了个“哟”字,我通过语言提醒幼儿好几次,都没有效果,当时我想,这样下去不行,要是唱的时间长了,就更难改过来了,所以我必须马上纠正过来。我想用语言不行,就用手势提醒法试试看,我和小朋友说好了,唱过去这一句后面有“哟”字的时候,我就提前用手臂交叉在胸前,要是没有,我就不做动作。一试之后,效果真不错,就这样在多次用手势的提醒下,幼儿终于正确的演唱歌曲了。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分解组成,加深对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理解,对分和活动感兴趣。

  2.知道每一个数都有比这个数少1的几种分合方法。

  3.书写数字6.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一个老爷爷、16条鱼和两个金鱼缸的图片,圆片、数字卡、分合符号若干。

  2.每个幼儿瓶盖、石子、扣子和豆子各6个,数字卡、分合符号若干,记录纸每个幼儿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6条金鱼和2个金鱼缸的图片,提出问题:老爷爷买回6条金鱼,他要把这6条鱼养在两个金鱼缸里,要求每个鱼缸里都有金鱼,可以怎样做,你能帮助老爷爷吗?请幼儿说出分法,教师贴出实物分解图及数字分解图(不一定按顺序)。

  二、请幼儿取瓶盖、石子、扣子和豆子各6个,各分成两堆,要求每种的分法都不一样。说出是怎样分的',有几种分法,并尝试记录下来。

  三、在黑板上出示6个圆片及分合符号,请一名幼儿上来将他的分法逐一摆出,再请一名幼儿用数字卡摆出相应的分解式。引导幼儿观察并读出6的几种分法,知道有5种分法。

  四、讨论:3有几种分法?2有几种分法?将2~6的分解式逐一摆在黑板上,引导幼儿发现,每个数字都有比这个数少1的几种分法。

  五、练习:翻开用书,添画或填写6的分解组成式。

  活动延伸:

  在练习册上进一步复习巩固6的分解组成和书写。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

  一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到小公园去散步,回来后发现孩子们的口袋里多了一件宝贝——石头。这些充满生命力的小东西成了孩子们亲密的'玩伴,奇特的形状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这一美工活动,目的是通过想一想、做一做、讲一讲等一系列环节,为幼儿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幼儿综合能力,增强幼儿在不同材质上进行美术活动的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接触自然、独立创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根据石头的形状进行构思,并运用各种材料大胆创造。

  2、积极参与故事创编活动,并体验石头造型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石头、石头造型艺术品。

  2、事前各种石头、颜料、贝壳、彩纸、棉签、双面胶、橡皮泥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1)歌曲《小石头》进场。

  师:小朋友,咱们刚才歌曲里面唱到了什么?石头有什么用啊?你有没有玩过石头?玩过石头的小朋友介绍听听。

  2、交流讨论

  (1)欣赏石头画。

  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猜猜老师是怎么玩的?用了那些材料?你们想不想玩?

  (2)根据范画,引出故事。

  3、大胆表现

  (1)根据石头形状大胆想象。

  (2)幼儿选择辅助材料,进行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4、想象创编

  (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2)幼儿自由选择同伴,组合石头造型进行创编。

  延伸活动:

  1、在日常活动中让其余幼儿讲述自编的故事。

  2、幼儿可在美工区中继续描绘、装饰石头。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学学的活动中,初步认识动词:吃、唱、喝、吹。

  2、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识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及环境创设 吃、唱、喝、吹字卡人手一套。 饭碗、杯子、吹泡泡玩具各一。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扮演"谜语大师"出场)大家好,今天"谜语大师"又要给大家猜谜语了。请你们仔细看我的.表演,猜猜我在干什么?

  二、感知认读。

  1、表演吃饭。

  提问:我在干什么?

  想不想和"谜语大师"一起来表演?(师:我用小嘴吃吃饭,吃吃吃,幼儿边表演边跟说)出示汉字,共同认读"吃"。

  除了吃饭还可以吃什么?(幼儿边说边表演,巩固认识"吃")

  2、表演唱歌。

  提问:听到我在干什么?

  幼儿共同表演并认读汉字"唱"。

  3、表演喝水。

  提问: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呢?

  幼儿共同表演,认读汉字"喝"。

  小嘴还能喝什么?(幼儿边说边表演,其余幼儿跟学,巩固认识"喝")

  4、表演吹泡泡 。

  提问:刚才我用小嘴干什么了?

  幼儿学习表演,认读汉字"吹"。

  谁能和我表演不一样的动作给大家猜?( 幼儿表演,巩固认识"吹")逐一跟读汉字"吃、唱、喝、吹"。 过渡:"谜语大师"的谜语猜完了,可还有一些难题呢。

  三、游戏。

  找字宝宝。

  幼儿拿出字卡,师说:"我用小嘴吃吃饭,吃吃吃",幼儿找出"吃"字。

  请个别幼儿说短句,幼儿找出相应的汉字。

  师提要求,如:"'谜语大师'口好渴呀,请你们给我喝喝水",幼儿找出相关汉字。

  捉迷藏 方法:师逐一藏掉汉字,幼儿分别找找哪个汉字不见了,并从字卡中找出。

  四、迁移小结 。

  1、请你们找找这四个字里的小秘密。(引导幼儿发现"口"字旁)2、为什么这些字宝宝都有一个"口"呢?

  3、师小结,我们刚才做的动作都与嘴巴有关,所以这几个字宝宝旁边都有一个"口"。(结束)评析: 在当前,幼儿识字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识字活动《有趣的嘴巴》,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轻松活泼,让孩子在教师创设的愉悦环境中轻松学习、自然习得。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准确大胆的书写自己的名字。

  2、幼儿能够从自己名字的笔画和结构特征出发,对自己的名字进行装饰和笔画沿伸,绘画出美观的创意名字。

  3、在活动中提高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1、范例一幅

  2、幼儿绘画工具:勾线笔、白纸

  3、幼儿已会写自己的名字。

  活动过程

  一、认识你呀真高兴

  1、小朋友们好,老师认识你们真高兴,你们认识我开心吗?

  我们一起来开心唱一唱:认识你呀真高兴。

  2、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

  谁会写自己的名字?谁想来写一写?

  3、小朋友,你们认识他的名字吗?一起来读一读。

  二、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如何创意名字

  1、空心字创意。

  教师:老师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我叫周倩,我也把我的.名字写了下来。

  提问:看,老师写的名字和小朋友的写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这样写法,我们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空心字。

  2、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小朋友的名字也变成空心字。

  3、名字变形。

  教师:这张也是老师写的名字,小朋友观察一下老师这张名字又有什么特点?

  提问:你看到了哪些线条?它们都在字的那个地方?

  4、教师小结:这些线条都是每个笔画的沿伸,每条线都是从笔画的开始地方和笔画结束的地方

  沿伸出去的。注意我们在用线条给笔画沿伸的时候不能破坏字形,让人家一看还能认识你的名字。

  三、幼儿创作名字创意画 1、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给自己的名字来个大变身呢?

  2、小朋友可以自己选择的一种方法来给自己的名字大变身吧。

  四 、作品评

  1、你还认识这个名字吗?

  2、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五、交换卡片

  我们拥有了自己的创意名字卡片,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互相交换,留作纪念,

  下课后我们还可以给名字卡片加上电话号码,在你想他的时候就可以打电话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测量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科学内容,以往的测量活动大多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测量工具如:筷子、绳子、粉笔、吸管等,让幼儿进行测量的,他们的思维就大多被局限在教师所提供的工具内,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然而,现实生活中,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很多,有的甚至我们成人都想不到,但是幼儿却能够去发现。

  设计理念:

  本活动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幼儿身边的事物"桌子"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索、发现、操作,进而创造,从而获得测量的正确方法与经验,从中体验经过他们自己探索发现而获得的成功,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幼儿能积极动脑,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测量,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蜡笔、纸人手一份2.桌子八张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教室里有好多桌子,我们天天都要用到它,可是你们知道这些桌子有多长吗?

  那就让我们自己动脑去量一量吧!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生活中,可以用来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因此活动一开始我以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桌子来导入,直接进入正题,通过问题"桌子有多长"一下子调动起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寻找身边的测量工具并积极地去动手操作,解决疑问。]

  (二)幼儿进行测量,自己动脑寻找量具进行测量。

  量完后提问:

  1.你刚刚是用什么量的?(幼儿介绍自己使用的量具)

  2.那你是怎么量的呢?请你来给大家示范一下。(请多个幼儿回答并示范)

  3.你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每请一个幼儿示范后,让其他幼儿评价一下)

  4.教师与幼儿一同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从左往右或者从上往下开始测量,如果长度不够,做好标记,再从标记处接着往下量。

  [教室里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幼儿纷纷寻找测量的工具,有的孩子用的是自己的手,有的用的是蜡笔盒等等,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自己的工具去初步感知测量,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而交流的过程则是让孩子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做法,教师始终支持孩子的活动,只作适当的引导,不同的做法其实是孩子智慧的碰撞,最终孩子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找到了正确的测量方法。这样的过程让幼儿感到是他们自己在获得经验,获得知识,而不是老师说教、灌输给他们的。真正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乐趣。](三)幼儿第二次操作:再次测量桌子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师:现在老师要请你们用和刚刚不一样的方法,再去量一量桌子的长度,然后把你用的量的工具和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你记录的结果要自己看得懂,别人也要看得懂。

  1.幼儿进行测量,教师进行观察指导。

  2.你是用什么量的?怎么量的?你量的结果是怎样的?(让幼儿出示测量记录表)3.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为什么同一张桌子,你们量了之后记录下来的结果不一样呢?(幼儿讨论后回答)4.教师小结(边演示边操作):虽然量的工具不同,但是量出来的桌子的长度还是一样的!

  5.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等。

  [本环节是对上一环节的巩固。有了第一次的测量经验,这次就容易多了,因而我在这一环节增加了难度,让幼儿用和第一次不一样的方法测量,而且还要记录。记录的过程也是幼儿创造力和能力的体现,因为幼儿由于能力差异,记录的方式会不一样。活动在此逐渐深入,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即"为什么同一张桌子测量记录的结果却不一样"然后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原来是测量的工具不一样,但桌子的实际长度是不会变的,教师同时适时的引入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拓宽孩子的经验。教师始终都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在关键时刻用问题来引领幼儿,起一个"推一把"的作用。](四)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对象,进行测量并记录。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可以去量一量,你还想量什么呢?在量的时候,把你量的对象、量时用的工具和量的结果都记录下来。你还可以和别人对照一下,同一样东西,量的结果一样吗?如果你一个人不行的话,你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去测量。

  1.幼儿自由测量,教师观察并指导。

  2.幼儿之间相互交流测量的过程。

  3.集体交流评价。

  4.教师总结。

  孩子们在学会测量并记录之后,兴趣就更大了,为此,教师适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去量自己想量的东西,只是孩子们测量的范围更广了,教师也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和选择的权利:你还想量什么?同时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测量:如果你一个人不行的话,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去测量,让孩子从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共同解决问题的快乐,使同伴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在大班的日常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讲故事很感兴趣,为满足幼儿的意愿,我们进行了本次课程。而《螃蟹家族》是幼儿自己定义的名称,通过简单的儿歌,展开幼儿对创编故事的兴趣,教师完全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通过多媒体、手偶剧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内容,将"枯燥"活动内容变得生动、具有童话性,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为幼儿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和肯定的环境。"并鼓励幼儿愿意当众表达,引导幼儿能够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鼓励幼儿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回答问题。

  因此我们要不断努力,把握教育教学方向、目标、内容,做到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而努力。

  一、教学名称:大班语言《螃蟹家族》 二、幼儿年龄:5--6岁三、教学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将儿歌内容创编成小故事,并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谦让、学会关心他人。

  2、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为故事续编结尾。

  3、幼儿可根据故事内容为故事请名字。

  四、1、活动重点:幼儿结合儿歌内容大胆的想象将其创编成故事

  2、活动难点:续编故事结尾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兔子手偶、螃蟹头饰若干、幕布一个、

  六、教学课时:一节课

  七、教学理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为幼儿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和肯定的环境。"并鼓励幼儿愿意当众表达,引导幼儿能够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鼓励幼儿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回答问题。

  八、教学流程: <1>活动导入:用谜语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2>讨论分析:螃蟹的特征。

  <3>幼儿了解儿歌内容。

  <4>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创编故事,并理解儿歌含义。

  <5>续编部分:通过多媒体图片进一步了解儿歌内容,续编故事结尾。

  <6>情景剧表演。

  <7>分组讨论。

  <8>选出代表进行故事讲述。

  <9>结束本课。

  九、教学过程: 1、活动导入:配班教师运用小兔子手偶在幕布后为幼儿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主班教师与幼儿参与"小兔子的活动",从而进行猜谜游戏引出本次课题--螃蟹

  3、讨论分析:帮助幼儿了解螃蟹的特征。

  提问:(1)"螃蟹是什么样子,它有几条腿?"提问:

  (2)"螃蟹走路是什么样子的?"

  4、教师朗诵儿歌内容,请幼儿仔细倾听儿歌。

  5、幼儿运用自己的语言将儿歌创编成故事,从中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谦让并学会关心他人。

  6、续编部分:

  (1)观看多媒体图片,当爸爸、妈妈、叔叔、娃娃在一起出现时,图片停止,引导幼儿针对后面的内容进行续编。(提问:"在这时,爸爸、妈妈、叔叔、娃娃会想到什么?"引导幼儿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述)

  7、情景表演:出示道具--头饰,教师针对小朋友创编的故事引导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1)观看图片后半部分,(提问:"当小螃蟹发生不愉快时,它们之后会怎样做的?"引导幼儿续编故事结尾。)

  (2)将幼儿进行分组,教师给予引导。

  (3)请小组代表进行故事讲述,引导其他幼儿认真倾听。

  8、教师小结,引导幼儿为自己喜欢的故事起名字。

  9、听轻音乐,引导幼儿分组排队,比一比哪组小朋友最棒。

  十、教学反思: 我发现幼儿对讲故事很感兴趣,为满足幼儿的意愿,我们在班级进行了本次课程,本次课程是由一首儿歌展开的,在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让幼儿展开想象进行对内容的.创编及结尾的续编。

  课上每位幼儿积极主动,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班级教师配合默契。

  课程初期,教师运用小兔子手偶与幼儿互动,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运用猜谜游戏,引出本课的主题。通过描述,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螃蟹的特征,而这些都是为了续编和创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续编故事过程中,幼儿展开想象,运用自己的语言为简单的儿歌增添丰富的内容,例如:"调皮的螃蟹要回妈家;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将简单的儿歌变得生动、活泼。为小朋友们接下来的表演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孩子们在台上大胆的表演赢得了台下小观众的阵阵掌声,就连不爱回答问题的小朋友这次都勇敢的站在台前为大家进行表演。在编故事结尾时孩子们创意更是丰富多彩,有说:"可爱的小螃蟹排成队一个挨着一个走。"还有的说:"小螃蟹摔倒时,爸爸妈妈把它扶起来,它们不怕困难继续向前走……"各式各样的答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欣赏他人的优点,并能发现自己的优点,明白做自己最快乐。

  2、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

  3、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

  重点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乐于发现自己和同伴的优点。

  活动准备

  1、《小猪变形记》PPT。

  2、不开心的小猪图片一张。

  3、自制绘本图书。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设置悬念。

  出示不开心的小猪图片,设置悬念。

  提问:小朋友们,图片上小猪为什么不开心?你看到了什么?

  二、出示图书封面,激发幼儿兴趣,介绍故事名称。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你看过这本绘本吗?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幼儿集体回答)

  2、教师:谁能说说你看过的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自主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提出阅读要求:安静看书,轻轻翻书,一页一页往下看。

  2、请幼儿说一说绘本内容。

  3、教师:小猪都变成谁了呢,小猪为什么要变形?

  4、你最喜欢哪一段或者觉得哪一段最有趣?

  小结:原来小猪对自己一点信心也没有,它觉得别人的本领都很棒,所以今天它决定不再做小猪了,它要变形,变成其他动物。它能成功吗?我们跟着去看看吧。 四、师幼共同阅读并讨论小猪变形后开心吗?为什么?

  1、教师:小猪变形后都有哪些本领?

  2、教师:小猪变形后开心吗?为什么?

  3、教师:最后的那个声音是谁?它是怎么说的?小猪听了它朋友的话是怎么做的?这下它开心吗?

  4、教师:你有没有一些时候会不喜欢自己?为什么?

  5、教师:你有没有一些时候会羡慕别人,想要把别人的优点变成自己的?什么时候?别人的优点怎么样才能变成自己的`优点?都能变成自己的优点吗?

  6、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不管本领如何都是我们自己的优点。

  五、评价与总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每个人都非常优秀,做自己最快乐。

  六、活动延伸:

  1、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本领并展示。

  2、请幼儿展示与别人不同的本领。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中,绘本的幽默诙谐让孩子们积极性非常高,活动氛围也很好,活动中我尊重幼儿差异,在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时,孩子们都能根据自己的猜想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幼儿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引导者,绘本教学时教师应做到让幼儿自己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自己尝试说说图片内容,教师不应照读绘本,应多给幼儿自主、想象的空间。另外活动中教师应再深刻研究绘本的内在含义。活动中总结每个人的优点时应再深刻些。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1-14

幼儿园大班教案02-19

幼儿园教案大班10-26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4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4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4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8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8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