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古诗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名作,刻画了慈母为游子赶制衣服的动作和心理,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归”,伟大的母爱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将儿女比作小草,母爱如春天的阳光,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字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含义,学习按照韵律、节奏朗诵古诗。
2、理解并掌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寓意。
3、感受母亲的辛劳,懂得回馈父母的爱。
活动准备:
古诗《游子吟》挂图。
活动建议:
1、教师结合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意境。
(1)边欣赏边引导幼儿讨论画面内容,如:画面中的人是谁?她在做什么事情?这位母亲在给谁缝衣服?表情是怎样的?看完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教师简单介绍古诗的名称、作者。
(3)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特有的韵律和节奏。
(4)通过提问展开讨论,引导幼儿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提问:诗中哪些句子是描写游子离家时母亲对儿子的关爱的?哪句话写出了游子的心声?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
教师也可以将诗的意思编成小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意境,如: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给准备出远门的儿子缝制衣服。母亲担心儿子走后会很久回不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一些。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怎能报答母亲那深厚的'恩情呢?
2、引导幼儿尝试按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有感情地朗诵。
(1)引导幼儿尝试和教师一起朗诵古诗,模仿教师朗诵的韵律、节奏。
(2)引导幼儿运用表情、动作等大胆表现古诗所表达的感情,并再次尝试朗诵。
(3)教师组织幼儿通过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进行朗诵表演,表达对母亲的爱。
(4)举办“小诗人朗诵会”,让幼儿大胆到众人面前朗诵古诗。
3、情感迁移,懂得回馈父母的爱。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妈妈是怎么爱自己的,自己想对妈妈说些什么、附古诗: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圣诞节是12月25日,了解圣诞节相关知识。
2、学习制作小礼品,感受节日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蜡笔、画纸、卡纸、剪刀、圣诞节物品图片、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圣诞节的有关风俗。
1、出示圣诞老人:他是谁?我们在什么节日能见到他?你们知道圣诞节是几月几日吗?
2、小结:我们在圣诞节的时候能见到圣诞老人,圣诞节是12月25日。
3、出示图片:你知道人们是怎么样过圣诞节的?
4、幼儿讨论后小结:每当圣诞节来到的时候,全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屋子打扫的漂漂亮亮,圣诞树上挂满了各种礼品,家人们坐在一起吃丰盛的晚餐,玩各种好玩的游戏。大家放松、休息、非常开心。
5、传说圣诞节的时候,圣诞老人会骑着鹿拉的雪橇从遥远的地方赶来,趁着小朋友睡觉的时候,把礼物放在袜子里,让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份圣诞礼物。
二、制作圣诞礼物。
1、袜子里的圣诞礼物是圣诞老人送来的,我们自己也可以动手制作礼物送给别人,祝福其他小朋友。现在,我们来动手制作圣诞礼物吧!
2、播放音乐,分发活动材料,幼儿设计制作圣诞礼物。引导幼儿用话语表达自己的'祝福。
三、结束活动。
1、评价幼儿作品。
活动目标:
1、让小朋友们了解圣诞老人、圣诞树的由来,感受圣诞节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圣诞节。
2、了解圣诞节的吉祥物,知道圣诞节是外国人的节日,与中国的节日"春节"进行对比,感受中西节日的不同。
3、通过欣赏歌曲《圣诞快乐》感受"四三拍"欢快的节奏,尝试进行打击乐配器。
4、通过尝试制作装饰圣诞树、圣诞老人,画心中的圣诞,折圣诞帽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圣诞》主题的图书和故事。
2、收集有关圣诞布置的装饰品、食品、卡片、图片等进行圣诞节及春节的主题环境创设。
3、铃儿响叮当VCD碟片、多媒体课件。
4、剪刀、胶水、抹布、操作作业纸、彩色皱纹纸、图片、拉花等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活动一:复习节奏乐《铃儿响叮当》
1、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引出圣诞节由来。
介绍圣诞节的由来,初步了解圣诞节的由来。
2、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对圣诞节的经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圣诞节。
活动二:介绍圣诞吉祥物(圣诞老公公、圣诞树)的由来让幼儿了解,丰富幼儿有关圣诞节的知识。
1、播放媒体课件,了解圣诞老人的传说。
(1)圣诞老公公是谁?
(2)圣诞老公公是怎样给小朋友送礼物的?
2、播放媒体课件,了解圣诞树的传说。
(1)老爷爷为什么会有一棵挂满礼物的树?
3、圣诞节与春节的对比。
(1)从颜色、吉祥物、吃、穿、人们的活动等进行对比,感受中西文化的差距4、欣赏歌曲《圣诞快乐》
(1)感受歌曲"四三拍"欢快的节奏,尝试进行打击乐的配器。
自选区域活动
区域一:美工(1)用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的方式制作圣诞树
区域二:手工(1)做驯鹿拉的圣诞老人。
区域三:折纸(1)幼儿通过看流程图,尝试折圣诞帽。
区域四:绘画(1)画画心目中的圣诞节。
区域五:科常(1)通过各个方面进行圣诞节与春节的对比,进一步学习、感知。
区域六:排图讲故事(1)通过理解、阅读故事中的文字,将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四:请"圣诞老人"给小朋友发放礼品,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在愉快的情绪中结束。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通过故事情节初步了解一些小动物与周围环境的依存关系。
2、能体验到故事中小动物们的友好交往。
3、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课件,头饰,一只玩具电话。
活动流程:
一、出示冬天动物过冬的课件,回忆以往经验。
由树洞中的熊引入:“现在是春天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在这些动物们发生了些什么事情?”演示新课件。
二、老师讲述故事的开头至给小松鼠打电话。
提问:
——小熊醒来后,发现了哪些春天的变化?
——它想到要做什么?为什么?
——为何要告诉小松鼠:树上的雪融化了?(引导幼儿思考冬天的小松鼠最盼望得到什么消息?)
——小熊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师小结:树上的雪融化是小松鼠最关心的事,小熊及时告诉,真热心。
继续讲述故事给小白兔打电话。
请幼儿试着用头饰先来表演打电话情节。
师:注意幼儿打电话时语言的完整性和对话的完整性。
提问:小松鼠说的话为什么和小熊说的不一样?
请幼儿接着往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师帮着引导。
总结:故事中的小动物们很友好的交往,都关心对方,把对方最想知道的消息想办法告诉它。我们小朋友也可以学着用这种办法去与小伙伴交往,得到更多的好朋友。
活动反思
《春天的电话》是我们中班下学期活动主题《我们找到了春天》中的一个故事活动。故事的结构清晰,角色生动形象,情节对话形式虽反复,但语言内容丰富有趣,非常适合中班幼儿的学习。随着我们主题活动的逐一开展,孩子们不仅对春天的气息有了初步的感知,也开始关注动物和植物间的关联。
故事开始运用“轰隆隆”地雷声,巧妙地引出,并借助循环式的课件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故事的发展顺序和情节,由易到难,先引导幼儿重点学习“小胖熊给小松鼠打电话”的语句学说;接着请孩子们练习讲述“小松鼠给小白兔打电话”的.语句,巩固对话的学习;最后同时呈现“小白兔、小花蛇、小狐狸打电话”,加大难度,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和学说对话的形式开展活动。在整个活动中,我给幼儿充分讲述自己想法的机会。
但在具体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在胖熊后我有个问题:春天到了,小胖熊为什么告诉小松鼠,树上的雪融化了呢?在开展过程中我忽视了,当问到小松鼠会对小白兔说什么呢?我突然想到孩子们没有经验迁移,可能说不上来,所以我又提了这个问题,然后滕昊在回答的时候,就想到了小白兔爱吃青菜萝卜。给孩子一定的支撑点,让幼儿在交流和运用中发展思维,提升语言。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并说出人的五官。
2、通过探索尝试知道眼耳嘴鼻的作用。
3、知道一些基本的保护五官的方法,学会保护自己的五官。
4、了解五官的作用,掌握保护五官的方法,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五官对人的重要作用,知道要保护五官
活动准备
女孩头像一幅 、颜色相同的白水、糖水、醋水各一杯,音乐《小手拍拍》 ,幼儿人手一面镜子 、保护和破坏五官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我有几个谜语帮我猜猜看好吗
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
2、 左边一个孔,右边一个孔,可以闻香,可以辨臭
3、 高高山上一堆草,密密麻麻长得好,每天早上来整理,黑变白来多变少
二、认识五官
1、老师这里有一幅小朋友的画像,大家看他还差什么,(出示没有五官的女孩头像)
幼儿观察,差什么,说一样老师贴一样
2、每位幼儿一面镜子,观察自己脸上的器官,是不是和这位小女孩一样都有些什么器官
小结:刚才这些就是我们人的五官,是哪些呀
4、音乐游戏:小手拍拍,加深幼儿对五官的印象
三、了解五官的作用
1、请幼儿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看不见东西的感觉。
小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没有眼睛我们什么也看不到。
2、播放动物叫声录音,幼儿猜猜看是什么动物;老师转身手拍手,幼儿猜老师在做什么,说说是怎么知道的',了解耳朵作用
3、出示一杯白醋,一杯糖水,一杯咸水,幼儿探索怎么才知道各是什么水
了解鼻子和嘴巴作用
四、 知道一些基本的保护五官的常识
五官对我们太重要了,一定要保护好它,下面是一些小朋友的做法,你觉得他们对不对
出示一些图片:小孩挖鼻孔的、揉眼睛的、掏耳朵的、看电视近的、做眼保健操的、刷牙的图片,让幼儿判断对错,说出原因
总结:五官对我们太重要,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它们
五、延伸活动:
小朋友回去考考爸爸妈妈,看他们还知道哪些保护五官的办法,明天再来探讨
教学反思
在课前,我准备了形象的五官图片,以及孩子们保护和破坏五官的图片,让幼儿对五官有更全面的了解。以猜谜的方式引发幼儿的学习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为了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我准备了三杯颜色相同的水,让他们尝试运用自己五官来知道是各什么水,完全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但是这个环节没有把组织教育搞好,以致于纪律有点乱糟糟。最后,充分运用幼儿主要是形象思维的特点,把如何保护五官的知识化作图片,让孩子们轻而易举的掌握保护五官的知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应提供给幼儿更多发言的机会,扩大幼儿的思维空间,让幼儿回答问题能够更全面。
小百科:五官,特指人的面貌长相。人们常说的“五官”,指的就是“眉、眼、耳、鼻、口”五种影响容貌面部特征。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背景
“三脚架”在人们的生活中运用得比较广泛,但是孩子们可能关注得比较少,有时候就算见到了也不一定会注意它、探究它。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孩子们在玩彩棒的时候无意中把很多根彩棒直立着靠在一起竟没有倒下,孩子们对此很惊奇,于是产生了设计这样一个活动的想法,试图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大班的孩子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操作、记录以及合作的能力,当然这些能力都需要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加以巩固和提高的。而对于科学活动来说,培养孩子正确的科学态度、方法和技能无疑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我有意识地在活动中设计了合作操作与记录的要求,让幼儿在学习同伴互助、有效利用同伴资源的同时学会交流与分享,从而获得共同发展。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木棒架起彩泥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
2.引导幼儿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通过操作和记录,发现、总结“最少用三根棒就能稳稳地支撑起物体”的科学规律。
活动准备
1.学具:游戏棒、彩泥、记录纸、笔、玻璃球、垫片等两人一份。
2.教具:大记录纸一张、话筒架一个、课件一份。
(活动初,“用什么材料作固定”很让我费了一番工夫,经过多次尝试后,我从电线、橡皮筋、彩泥中选择了彩泥,因为它是最便于幼儿操作,也是幼儿最熟悉的一种物品。而活动最后一个环节中所使用的小垫片,则是机缘巧合,在幼儿区域活动操作时偶然发现的,在实践中又非常实用。)
活动过程
一、让彩棒站起来
1.出示彩棒:“这是什么?我们平时是怎么玩的?”“谁能让这根彩棒站起来?”(幼儿自由尝试)
2.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让彩棒站起来的?”
(这是一个没有什么悬念的环节,几乎所有的孩子看到桌上的彩泥后,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使用彩泥,并且都获得了成功。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把彩泥顶起来”。)
二、把彩泥顶起来
1.尝试一根彩棒。
(1)师:“彩泥也想到上面去看看,试试这根彩棒能不能把彩泥顶起来。”(幼儿尝试)
(2)示范记录方法。
“你们用一根彩棒能把彩泥顶起来吗?”(幼:不能)
教师示范在第二列第二行记录方法(根据幼儿的喜好用数字或图画的形式记录)、第三列第二行记录结果(根据幼儿的习惯)。
(这里,教师用帮助幼儿记录操作结果的方法进行记录讲解,记录用的又是幼儿喜欢的形式――用“√”“×”符号,或用笑脸、哭脸,或用五角星、三角形等等,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更易让幼儿接受。因此,示范变得很自然顺畅,淡化了“教”的痕迹。)
2.尝试多根彩棒。
提出问题:“那两根彩棒(边说边记在第二列第三行)能不能呢?(手指第三列第三行)再多一点呢?”
(1)交代操作要求。
“请你们两个好朋友一起来试试,好吗?”
“试一次,记一次,把成功的不成功的结果都记下来,看看用几根棒能把彩泥顶起来。”
(操作要求必须简洁明了:“两个好朋友一起来试试”――合作;“试一次,记一次”――方法,使幼儿不至于漏记;“成功的.不成功的结果都记下来”――便于发现和总结。两句话,就能把所有的要求都交代清楚了。)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统计操作结果。
“你们用几根棒把彩泥顶起来了?”(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发现棒必须撑开才能站起来)
“最少要用几根棒?”
(在活动中我发现,总有幼儿会把棒都并在一起以至于实验失败的,他们也总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及与同伴的对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操作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这为下面的总结打下了基础。)
3.小结:小朋友们真棒!都把彩泥顶起来了。而且我们还发现了只用三根棒就能又方便又稳固地把彩泥顶起来。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你们觉得这样的架子可以叫什么名字。(引导幼儿为这样的架子起名字)(孩子的想象都很丰富,他们为架子取了很多名字,而且都很贴切,能与它的特征相吻合,其中就不乏叫它“三脚架”或“三角架”的,这使得“三脚架”这个名字的出现也很自然。)
三、介绍各种“三脚架”
1?出示话筒架:“三脚架在我们的生活中可有用了,看,这个话筒架就是一个三脚架,有了它,话筒就可以稳稳地架在上面,不再用手拿着了。”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三脚架?有什么用?”
3.用课件演示各种三脚架。
4.请幼儿回家再找找还有哪些有用的三脚架。
(实物――话筒的出现,唤醒了孩子们大脑中积存的无意记忆,“晾衣架”“摄像机架”“帐篷”等等,都被一一列举出来,可见,孩子对三脚架的运用已经有了真正的认识。课件演示的则是一些不常见的物品,如求援架、钻井架等,为的是拓宽幼儿的视野,帮助幼儿了解其更多的用途。)
四、用三脚架把玻璃球架起来
1.“现在谁能用三根彩棒、一个垫片把这个玻璃球架起来?”“你们一起来试试吧!”
2.请成功的幼儿交流方法。
3.再次尝试,感受成功的乐趣。
(这个环节是幼儿已有经验的迁移和提升,是从实验到运用的转换。由于有了前面的经验,虽然材料发生了变化,但是孩子们还是很快就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心理上获得了很大的满足。)
活动评析
《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本活动就充分体现了教师对这一要求的理解。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操作贯穿始终,记录操作结果的记录表在幼儿的总结活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在活动中无论是对记录方法的提示还是对操作结果的总结,都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孩子创造了更多的思考探究的空间,让孩子做活动的主人,从而真正成为了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领者。幼儿在合作操做过程中,既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又体验了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也更浓了。
附:记录表
数量
结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判断图形的两种特征,学习用表格记录图形的特征
2、尝试使用" √ "符号进行记录
3、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学习用表格记录、表示图形的颜色、形状难点:正确确定多层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的位置活动准备:演示课件 幼儿操作题每人两张 笔每人一支 图形卡片每人4张 箩筐6个活动过程:
一、学习记录图形特征
1、认识图形的两个特征(课件出示黄色圆形)小朋友,谁来了?它是怎么样的?(学说:黄色的圆形)。出示红三角形、绿正方形用同样的`方法表述
2、认识表格及特征标记认识表格认识标记:在表格的最上面有一排标记,你认识他们吗?猜猜他们叫什么?
3、幼儿尝试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图形宝宝要到表格中找找它的好朋友,你猜猜谁会是它的好朋友,为什么?我们在它的朋友下面的格子中画个"钩子"来记录。
4、幼儿在作业纸上练习,并请一个幼儿到黑板上完成作业。
5、再出示双层的表格,请幼儿来回答,教师并讲解多层表格的勾画方法。
请幼儿来尝试一下。
6、幼儿在作业纸上练习,并请一个幼儿到黑板上完成作业。
二、反向思维的练习
1、请幼儿点着勾子猜测
来找朋友的图形是什么。
"X色的" "X形"2、竞赛游戏:猜图形看勾子的位置,确定是什么图形,有相应图形的幼儿举起正确的卡片。
三:找家请孩子们为手中的物品分别找到他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