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幼儿园小班教案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3-07-21 09:54:47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热)幼儿园小班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就藏在身边。

  2.尝试简单描述父母爱自己的事例。

  3.在看看、说说、学学的过程中,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

  物质准备:幼儿家庭生活照片、歌曲《让爱住我家》、情景图片。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有与父母亲热的经历。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表演歌曲动作

  二、分段看图片,感受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无处不在。

  1.观看第一组图片(清晨,妈妈用亲吻唤醒睡梦中的宝宝,宝宝笑着向爸爸妈妈说早上好。),了解起床时父母对子女的爱。

  提问:宝宝醒来都看见谁了?爸爸妈妈是怎样叫宝宝起床的?引导幼儿回忆自己起床是和父母的亲情互动,并用简单的语言大胆表述。

  2.观看第二组图片(宝宝肚子饿了,妈妈给宝宝做饭),了解为宝宝做饭是父母爱子女的表现。请幼儿说一说,妈妈为什么要给宝宝做好吃的饭菜?以聊一聊“宝宝最爱吃的菜”为切入点,回忆并描述爸爸、妈妈为自己做饭、看自己吃饭等生活场景,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

  3.观看第三组图片(宝宝病了,爸爸妈妈给宝宝量体温、喂药、榨果汁、讲故事等。),理解生病时父母对子女的爱。

  提问:宝宝生病了,爸爸妈妈都为他做了哪些事情?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生病时父母对自己的.照料,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小结:爸爸妈妈很爱很爱自己的宝宝,会笑着叫你起床,会给你做好吃的饭菜,会和你一起玩,还无微不至的照顾你……最爱你的人就是爸爸妈妈。

  三、看照片,讲讲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快乐。

  引导幼儿简单介绍照片中的人物,说出照片的内容和自己的心情,感受和父母相处的温馨甜蜜。

  小结:每个人的爸爸妈妈都很爱自己,爸爸妈妈都很细心的照顾我们,我们应该听爸爸妈妈的话,好好的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小百科:“爱”在汉语中是一个多义的字。它包含了爱情、母爱、父爱、友情、亲情、博爱以及人对所有事物的根本情感。爱在艺术、哲学、美学等科学文化领域,是一个普遍的主题,也是一个永久的主题。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一、生活活动:好吃的花生

  设计意图:

  花生是幼儿爱吃的食品,“好吃的花生”这一活动,可以幼儿亲自动手剥花生,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自己的能力,体会到一种自我发现的价值。在剥剥、吃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有目的地操作、观察、思考、表达,有机融合各领域内容,提高感知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活动目标:

  1、探索剥花生

  1、探索剥花生的方法,感知花生的特征。

  2、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3、体验亲自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花生若干盘、空盘若干只、人手一只杯子。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花生真好吃。

  师:你们喜欢吃花生吗?想吃到好吃的花生,请小朋友自己动手吧!(幼儿剥花生、吃花生。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活动一开始,教师不露声色地点出“想吃花生,要靠自己动手”,自然地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幼儿剥花生、吃花生的过程中,教师观察指导,促进幼儿主动地与事物发生作用。)

  第二环节:我来说花生。

  鼓励幼儿讲述:

  1、剥花生的方法。

  2、花生的味道。

  3、花生的外形特征。(表达、表现是探索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小班幼儿观察较随意,表达能力也较差,通过老师提问,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帮助幼儿整理经验,促进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让个人的体会成为大家的经验。)

  第三环节:会变的花生。

  师:刚才花生变了一个小魔术。请小朋友拿一颗花生,剥一剥,看一看,你的花生会变吗?(引导幼儿发现:花生米外面有一层红色的花生衣,里面是黄白色的花生肉)

  (用变戏法的方式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新的探索欲望,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促进幼儿探索能力的发展。)

  第四环节:我真能干。

  师:有的'小朋友剥的花生都碎了,吃起来好麻烦。请小朋友动脑想一想,用心试一试,用什么方法剥出来的花生比较完整。(幼儿拿许多花生再次剥花生,尝试、比较各种方法。)

  (这一环节的安排,一方面让幼儿对已有经验进行巩固,另一方面鼓励幼儿多角度地尝试,多方位地思考和自我探索,激发幼儿运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经验和体验。在三、四两个环节中融合了“1”和“许多”的操作活动,自然地让幼儿在活动中巩固这两个概念。)

  第五环节:出示花生壳作品,引发幼儿下次活动的愿望。

  (无用的花生壳,也能玩出许多花样,漂亮的花生壳图案激发起幼儿的兴趣,为下面活动作铺垫)

  二、游戏活动:花生乐

  活动意图:

  花生课题的有机延续,幼儿在尝试剥花生、吃花生的同时,及时利用花生和剩余材料进行游戏,拓宽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自我动手的能力。并设置游戏情景,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尝试选择游戏。

  2、发展幼儿的身体动作。

  3、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瓶子做的娃娃、花生、花生壳、色卡若干张(贴胶)、“送花生”场景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激发兴趣

  刚才我们吃了花生,香喷喷的真好吃!娃娃家的娃娃也想吃花生了,怎么办呢?

  有只小松鼠没有过冬的食物,怎么办呢?(幼儿讨论)好,一会儿给它送点花生。小松鼠家很远,要爬过草地、钻过山洞、走过独木桥。一会儿我要看看谁最勇敢,能顺利地把花生送给小松鼠!这儿还有许多花生壳,大家可以玩“花生壳变变变”的游戏。这么多游戏,你想先玩哪一种呢?大家讲讲看!(引导幼儿在游戏项目中进行选择)现在我们出发吧!

  二、幼儿游戏(分区域进行)

  区域一:喂娃娃

  区域二:送花生

  区域三:花生壳变变变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游戏区域,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来解决问题,获得有益经验,从而使幼儿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游戏中)

  三、结束游戏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玩了什么游戏,怎么玩的?

  小朋友真能干,帮助了娃娃家的娃娃和小松鼠,我们表扬一下自己吧!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抹香香的简单方法,并尝试自己抹香香。

  2、知道天冷要保护皮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愿意和同伴合作抹香香。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一个包装好的快递盒

  2、各种香味不一香香(放在桌上)、摆放若干镜子

  3、音乐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幼儿的.兴趣

  导入:今天真开心,朋友送我礼物,想看看吗?

  1、教师神秘地拿起盒子,你觉得会是什么东西呢?(猜想)

  2、老师打开礼物取出来:“看!是什么礼物呀?”进一步引导:师夸张地做“闻”的动作“有一股香味,会是什么呢?(猜想)

  二、说一说:调动孩子生活经验

  1、教师走到幼儿前面,让幼儿都闻一闻(可以夸夸猜对的孩子)

  师:“是宝宝霜(可以和幼儿打招呼)”

  小结:宝宝霜,香喷喷。

  2、回忆经验

  抹过香香吗?什么时候抹香香?为什么要抹香香?

  小结:天冷了,皮肤很干燥,香香抹在脸上会很舒服,能保护皮肤。

  三、抹香香:学学抹香香的方法

  1、“香香怎么抹的?”

  (1)教师示范抹香香

  (2)请一位幼儿任意涂,让幼儿观察,你发现什么了?

  小结:脸上有的地方白,有的地方不均匀。香香取多了,涂不了了(强调取少一点)谁来帮助他?(幼儿自己解决)

  2、(帮帮老师)“今天教室来了很多客人老师,请你们帮客人老师抹香香,好吗?”幼儿边涂抹,教师念儿歌:宝宝霜,香喷喷,我要和你做朋友。蘸一蘸,点一点,抹一抹,抹均匀了吗?“快检查一下,每个地方都抹到了吗?”

  3、徒手练习抹香香的过程。

  (3)一起来抹香香

  “你们想抹香香吗?桌子上放了很多种类的香香,请你找到一个好朋友,互相帮助抹香香。”

  师巡回指导:“桌子上有镜子,你们抹完香香可以照照看?给你身边的好朋友和老师闻闻、摸摸。香不香?皮肤滑不滑?(配音乐)

  小结:我们真高兴,我们会自己保护皮肤了,我们把香香放好,每天都和它做朋友。

  【延伸活动】

  教师:请小朋友回家帮你的爸爸妈妈抹香香吧!

  【活动反思】

  冬天天气寒冷,孩子柔嫩的皮肤需要得到适当的呵护。这是孩子亲身经历和体验的事情,但我发现许多孩子在自己涂宝宝霜时,往往只是在脸上胡乱抹通,脸上都是没有涂匀的宝宝霜,因此想到设计这样一个活动来帮助孩子们学习抹宝宝霜的简单方法,培养孩子愿意并且乐意做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但是在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如我没有注意到提问的有效性以及对孩子回答的回应,以及一些小细节,如香香要在洗完脸以后抹、香香抹完要盖上盖子等等,本次的园内教研活动让我学习很多,希望以后我能做的更棒。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a—b—a’乐曲的风格,理解小老鼠历险的故事情节,并建立音乐与故事情节相匹配的概念。

  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表现小老鼠找东西吃的动作,感受猫捉老鼠的刺激和老鼠躲猫的紧张。

  3.引导幼儿在游戏中避免与同伴相碰撞。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录音机,钢琴,猫的头饰。

  事先学习歌曲《我是一只小老鼠》,一段欢快的音乐,一段摇篮曲。

  活动过程:

  一、请老师和幼儿共同做小老鼠去历险,在感受音乐变化的同时,做出相应的动作。

  1.小老鼠们,今天鼠妈妈带你们出去找吃的好吗?不过你们可要紧紧跟着妈妈,当心别让猫给抓走了。

  1)复习歌曲《我是一只小老鼠》

  2)感受音乐的变化。(播放a段音乐)

  二.播放 b段音乐,通过游戏体验猫捉老鼠的刺激和老鼠躲猫的紧张。

  1)放音乐(低音,含减七和弦)

  2)放猫走路声 (低音,强)1 55|1-|1 55|1-|……

  强至减弱。问:现在猫走了吗?(没有)

  你怎么知道猫还没有走?

  减弱至无声。问:现在猫走了吗?(走了)你怎么知道猫走了?

  3)游戏:猫捉老鼠。

  4)第二遍游戏,幼儿做猫。

  三、播放a’音乐,请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创编动作,并且能够完整地表演动作。

  1)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

  2)播放摇篮曲。

  四、结束活动。

  师:天黑了,小老鼠们,我们回家吧!

  教学反思:

  本课整体上的效果还是不错,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享受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不足的地方是有的个别的学生有时做一些课堂小动作,影响教学,其次是学生的主动性有些欠缺应该设计一些合作交流的环节。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教学意图:

  让孩子学会以科学的眼光来坦然面对本来就光明正大的生理问题。随着有趣的故事情节发展,让孩子们轻松地学习这些知识。满足孩子们对“便便”的好奇心。

  教学目标:

  1、了解“拉巴巴”的基本生活常识。

  2.能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讲述自己上厕所的经验。

  教学准备:

  ppt“我要拉巴巴”、上厕所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介绍河马、小猪、小老鼠并互相问好。

  二、看看,说说

  1、河马、小猪、小老鼠在荡秋千,玩得真开心啊。荡着荡着,“哎呦,哎呦,肚子好疼啊”,三个好朋友一起大声喊了起来。他们怎么了?到哪里去拉巴巴?

  2、来到厕所(或卫生间),门关着,怎么办?听听看里面有没人我们一起来问一问:“里面有人吗?”小老鼠、小猪推开门准备拉巴巴。

  3、河马打开门一看,怎么了?(大鳄鱼)怎么办?

  小结:是的,河马重新走出来,等大鳄鱼上完厕所再进去,这叫什么?(等待)幼儿园小朋友多,所以我们也要学会等待!

  三、讨论:如厕时的流程及常规

  1、平时你们是怎么上厕所的?(幼儿自由说)

  2、我们来看看三位好朋友是怎么拉巴巴的?是不是和我们一样的?

  拉巴巴前要干什么?(脱裤子)拉完了巴巴要干什么?(拉完巴巴、要擦屁屁)你会擦吗?你是怎么擦的?(不会擦怎么办呢?)屁屁擦完后干什么?(穿裤子)小结:拉巴巴前先慢慢脱下小裤裤,两脚站好坐下来,拉好巴巴擦屁屁,慢慢穿上小裤裤。

  3、拉完巴巴、擦好屁屁、拉好裤子,还要干什么?(把巴巴冲掉)请小朋友一起按按钮冲马桶,有时候在幼儿园我们不方便冲水,那我们该怎么办?(告诉老师或大人,请老师帮忙冲掉)

  4、上完厕所,三个好朋友在干什么?

  我们是怎么洗手的呢?一起来洗一洗吧(先打开水龙头,注意不能开的太大,把手打湿,擦点肥皂或洗手液,然后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腕搓搓、指尖搓搓、指缝搓搓,最后再用水把泡沫冲干净,用毛巾把手擦干。)

  四、演一演、学一学

  1、师幼集体完整表演一遍“拉巴巴”的过程。

  原来上厕所(拉巴巴)要做这么多的事情啊,我们再一起来学一学吧!

  2、带领幼儿如厕,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附儿歌《拉巴巴》

  拉巴巴,拉巴巴;你先我后不拥挤;慢慢脱下小裤裤;两脚站好蹲下来;拉好巴巴擦干净;慢慢穿好小裤裤;小手一按冲一冲;洗洗手,讲卫生!

  教学反思:

  从活动的设计到准备,我进行了反复思考。本次活动中,幼儿们都很配合老师,积极发言,大胆地介绍自己。很好地完成了老师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的'要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同时,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让孩子从中了解到自身行为的重要性,并且告诉孩子“便便”要到厕所去,不可以随地大小便。本次活动进行的相对来说比较新颖,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基本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使幼儿萌发喜欢小动物、愿意接近小动物的情感。

  2、引导幼儿学习观察小动物的方法。

  3、引导幼儿了解兔子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二、活动准备

  小白兔头饰、小白兔、蘑菇图卡、小篮子

  三、活动过程

  1、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可爱的小白兔)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白兔,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小白兔的特征。

  (1)它的毛是什么颜色?它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它的尾巴是什么样的?它的耳朵是什么样的?

  (2)小白兔喜欢吃什么?(注意告诉幼儿兔子是以苜蓿草为主食,以萝卜、青菜为辅食,否则会导致兔子腹泻)

  (3)兔子的叫声代表什么意思?

  〔1〕咕咕叫代表兔子很不满意或生气了。比如兔子不喜欢人家抱它碰它,就会发出咕咕的声音。

  〔2〕轻轻磨牙代表兔子很满足或很高兴。如果大声磨牙代表兔子感到疼痛,最好带兔子去看兽医。

  3、学习儿歌《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4、游戏互动:小白兔采蘑菇。

  幼儿分成两组,分别戴上小兔头饰扮演小兔。哨声响起,小兔们依次拿着小篮子采蘑菇(途中设置简单障碍,而且每次只采3个蘑菇),活动结束后看看那一组采的蘑菇最多。

  5、教师评价总结。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识别不同物体放在罐子里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锻炼孩子的认知感官能力。

  3、增强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体验游戏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十二个分别装有米、豆、和核桃的罐子

  2、游戏图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培养孩子的认知感官能力

  2、、难点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游戏,并遵守游戏规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出示一个空罐子问“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罐子,你们来猜一猜罐子里有东西么?”

  2、 “你们是怎么知道罐子里没有东西”引出———耳朵听见没有声音,是用耳朵听的。

  3、 放入一颗核桃,让幼儿再听一次。“现在,老师要变魔术了,你们再来听一听,里面有东西了么”

  4、问“为什么有东西了”引出——听见了,有声音就是有东西了。

  二、孩子参与

  1、让孩子每人拿一个罐子“现在,桌子上这么多罐子,你们来选择一个肚子里有东西的的罐子。”强调:“罐子是封着的,不可以看的,用耳朵听一听,用耳朵找一找”

  2、“找到了么,找到就坐回去”给孩子时间用耳朵探索罐子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

  3、分辨声音“请保护好罐子宝宝,如果罐子宝宝一直发出声音就会哑掉的~现在小朋友们听一听罐子宝宝一样吗?”

  4、找朋友,找出一个孩子摇罐子,请其他小朋友听,一样的站出来成为好朋友。“不一样对吧,那我们来找找朋友好么,现在我要请一位小朋友出来,听听他的罐子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和他一样的`请站出来~~~找到好朋友会很热闹的,找不到就会很孤单哦”

  5、一样的小朋友坐在一起,成为好朋友。成为好朋友的可以“干杯”增加乐趣。

  6、请孩子们把罐子重新以朋友一组的形式放会桌子,最后一组不用再找,分别摇动听一听那个不同的。老师摇三种不同的罐子问“这里面的东西一样么?”“不一样,今天老师在罐子里放了三样东西,大家来瞧一瞧认识么?

  7、出示 米 红豆 核桃 的图卡,“你来猜一猜谁是核桃宝宝?”分别摇动三种不同的罐子,问罐子是什么宝宝“这是核桃宝宝么,这是什么宝宝?”分组“你是什么宝宝,现在你是什么宝宝就把你刚才的罐子宝宝拿回去”

  全部拿回去以后,教孩子按照老师的节奏摇动罐子

  8、游戏,掌握节奏以后,要求大家不要出声,“我们来做游戏了,现在我们来玩警察叔叔红绿灯的游戏”将图卡翻过来,并说“现在我把哪个翻过来,哪个宝宝就用力晃动罐子宝宝四下好么?其他罐子宝宝不要发出声音,如果哪个罐子宝宝没有遵守规则,他就要被请回到桌子上休息哦。

  9、按节奏出示图卡,几轮以后,全部出示一起快速的晃动。

  10、结束,送罐子宝宝回家。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小班正在进行“真好吃”主题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孩子一边玩彩泥一边自言自语:“这是必胜客的匹萨。”、“那是元祖Much蛋糕。”……应该说,他们对身边熟悉的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积累了一些粗浅的生活经验;小班后期,孩子对于颜色的认知又处于敏感期,因此,旨在培养孩子对玩色兴趣的角度,围绕“真好吃”主题的脉络,我预设了这一美术游戏“烤面包”:

  以各种颜色和熟悉的水果相对应想象,引出整个活动,孩子们会根据自身的经验,扩散思维:“黄颜色的果酱是柠檬酱,也可能是香蕉酱。”“红颜色的果酱是草莓酱,也许是红苹果酱。”“绿颜色的果酱大概是猕猴桃酱。”有一个孩子还说:“绿颜色的果酱是西瓜皮酱。”……这种用颜色和实物“替换”的想象符合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也留给孩子满足自己大胆想象的空间,无所谓唯一的“标准答案”,只要乐意表达。

  我提供的材料是普通的浆糊里掺入各种颜色的颜料,调匀后与真的“果酱”十分相似,也满足了小班孩子喜欢模仿成人生活真实场景的游戏意愿,通过“舀”、“抹”、“涂”、“撕”等各种小肌肉动作的练习,小班孩子精细动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活动临近结束时,又加入了小年龄孩子最喜欢的“娃娃家”的游戏情节——扮演“爸爸”“妈妈”给娃娃吃面包,再一次满足孩子的游戏需要,将自己的绘画作品转化为游戏中的“模拟道具”,从而进一步推动班上孩子社会性角色游戏的发展。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常见的颜色,说出它们的名称

  2、尝试在“娃娃家”中运用绘画材料进行游戏,丰富游戏内容

  活动准备:

  1、在黄、绿、蓝、玫红、白等水粉颜料内调入少许浆糊,盛在小罐里,每个小罐内放一把小勺

  2、用稍厚的白纸剪成两片连在一起的“切片面包”

  3、餐巾纸盒做成的“面包烤箱”若干

  4、各色彩纸若干,淡黄色油画棒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分辨颜色名称,联系自己生活经验,想象各种常见的.果酱颜色,如黄色为色拉酱、绿色为猕猴桃酱、白色为奶油、蓝色为蓝莓酱、玫红色为山楂酱、大红色为草莓酱、橙色为橘子酱等

  二、操作过程:

  1、将两片“面包”打开,“面包”上涂抹果酱:任选一、两种颜料,用小勺舀少许,四散地放在面包上涂抹,,再加上少许白色后,把两片面包合拢。

  2、烤“面包”:用黄色油画棒在“面包”外面随意涂色,边涂边说“烤面包,烤面包,面包烤得香喷喷”

  3、夹“面包”:将“面包”打开会发现颜色已调和成美丽的浅色花纹,然后撕些彩纸想象成蔬菜、鱼、肉夹进“面包”内。

  [NextPage]

  三、我做爸爸,我做妈妈,抱抱娃娃一起吃“面包”

  第一次活动效果记录:

  周三进行了第一次活动,由于人数较少,时间持续了15分钟左右,虽然幼儿的参与度很高,兴趣也很浓厚,但我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

  首先开始部分我还是太着急,急于过渡到下一部分讲解环节,因此,幼儿没有充分地围绕各种颜色的果酱讨论,每一种颜色的果酱也只讲了一种水果酱的名称,其实,完全可以放轻松一些,让孩子多讲一些果酱的名称,扩散思维做得还不够;问题与回应的方式可以再多样化一些,如:“是吗?红颜色果酱是不是只有苹果酱呢?”“绿色的果酱除了西瓜皮酱,还会是什么酱呢?”“白色的是什么酱呀?”……

  其次在讲解示范的环节中,我的思路还有些混乱,没有将“涂抹果酱”的过程讲清楚,结果造成幼儿操作时使用不当,“浆糊”要么太多漏出来,要么太少挤在角落里;其实可以通过形象的儿歌进行讲解:“舀上一点点,倒在面包上,轻轻抹一抹,果酱到处有,合上小面包,轻轻按一按,打开瞧一瞧,哇!颜色真好看。”

  在示范讲解时出现一个亮点,可以在后一次活动中加以借鉴,就是孩子生成的语言——“果酱不能涂很多,否则太甜了吃了要蛀牙的。”这样就形象生动的解决了涂抹浆糊“量”上的指导问题。

  用餐巾纸盒做成的“面包烤箱”可以事先放在桌上,上面还可以粘贴一些“按钮”“开关”等,更具真实性,可以让孩子一边操作一边自由模仿“烤面包”的动作,满足想象。 提供的黄色蜡笔太硬,不适合小年龄孩子,在后一次活动中改换成油画棒,可以减少操作难度,效果也好一些。等到幼儿涂抹得差不多了,再介绍“撕贴夹心”的方法,这样,幼儿比较容易接受,比刚开始一股脑儿讲完要好,更适合小班孩子边做边想的心理特点。

  第二次活动效果记录:

  第二批幼儿人数比第一次多了一倍,但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还是很高涨,吸取上一次活动的教训,我在开头环节里让孩子充分谈论有关各种果酱的颜色和味道,每种颜色的果酱孩子们都能能讲出好几种味道的名称,“绿色的果酱是猕猴桃酱、西瓜皮酱”、“红色的果酱是苹果酱、草莓酱”、“黄色的果酱是柠檬酱、香蕉酱”、“蓝色的果酱是蓝莓酱”、“橘黄色的果酱是橘子酱、橙子酱”、“白色的果酱是奶油、色拉酱”……这样让孩子们充分地讲,满足了幼儿表达的愿望,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讲解示范;

  在示范讲解时,我也借鉴了第一次活动中以我为主的介绍方式,而是第一次由我做、第二次由幼儿操作的方法,这样既能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需要,又可以发现幼儿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及时纠正。同时我省略了“撕贴”夹馅的环节,而是秘而不宣,与操作材料一起投放在桌子上,观察幼儿是否会使用到,以达到“生成”与“预设”共存的效果。果然,动作快的孩子在涂好颜色后,发现了盘子里还有一些彩色纸条,就拿了一张放进面包里,还乐滋滋地告诉我:“这是胡萝卜。”“这是葱。”“这是辣椒。”“这是鸡肉。”“这是香肠。”……有些孩子比较细心,还特地撕成一小条一小条夹进面包里,因此,我便“顺水推舟”,向其他幼儿作了介绍推广,这远比老师单方面的教要来得自然贴切,又容易被幼儿所接受。

  结束时孩子们想到了“分享”,于是,他们中,有的把面包送给听课的老师品尝,有的送到娃娃家给娃娃品尝,还有的走到楼上的班级去送面包了……整个活动在温馨的氛围中自然结束。

  总结不足之初,如果幼儿在涂抹果酱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再抓住他们对颜色变化的注意,不露声色地引导他们观察变颜色的秘密,就更好了。如“怎么你涂了蓝莓酱和柠檬酱,结果打开来却变成猕猴桃酱啦?”幼儿也许就会对“蓝色加黄色会变成绿色“的颜色变化加以关注了。

【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01-18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班04-01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15篇01-18

幼儿园小班教案06-03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07-20

小班幼儿园教案06-30

幼儿园小班经典的教案08-27

幼儿园的小班教案08-26

幼儿园小班教案01-06

幼儿园小班的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