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汇总8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05 09:39:13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汇总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汇总8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生蛋和熟蛋的不同。

  2、喜欢参与观察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鸡蛋

  2.生蛋熟蛋若干,碗1个,水果刀一把。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1.出示照片:鸡蛋

  你们看这是什么?(鸡蛋)

  2.妈妈不小心把生蛋和熟蛋放在一起了,怎么办呢?

  (启发幼儿想办法)

  二、找一找

  1.出示实物鸡蛋

  现在,我们来找一找它们谁是生蛋宝宝,谁是熟蛋宝宝。

  2.请个别幼儿上来摸一摸、看一看、摇一摇,它们是否有不同的地方。

  教师给熟蛋宝宝贴上标志。

  三、比一比

  1.出示一个生蛋和一个贴标志的熟蛋。

  (1)生蛋和熟蛋宝宝要进行转圈比赛,看谁转的`时间长,我们一起来做裁判好不好?

  教师在桌子上同时转动两个蛋,请幼儿仔细观察它们转动情况。

  (2)谁得了第一名?为什么?

  我们把生蛋磕在碗里

  再把熟蛋剥开,再用刀对切

  看看生蛋和熟蛋有什么不一样。

  (3)请幼儿看一看、晃一晃,拿手指碰一碰,幼儿观察生蛋和熟蛋的不同。

  四、区分生蛋熟蛋的方法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1.旋转:生蛋不能旋转;熟蛋可以旋转。

  2.摇动:生蛋摇动有晃动;熟蛋则没有。

  3.外表:生蛋表面有污点(鸡刚生出来的蛋是湿的);熟蛋较干净。

  4.照光:生蛋对太阳光有透明感;熟蛋没有。

  5.温度:生蛋用手触摸(长时间)比熟蛋温度低些。

  6.生命:生蛋有生命;熟蛋没有生命。(是否可孵化)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试验,了解雨的形成的原因。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雨的形成的光碟、图片。

  2.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玻璃片、火柴、水杯、托盘

  3.热水、冷水

  4.知识准备:理解蒸发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问于幼儿讨论。

  1.小朋友见过什么样的雨?

  2.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3.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二、欣赏雨的形成的'光碟。

  三、教师操作实验,幼儿观察并说出实验现象。

  1.介绍实验器材。

  2.集体观察实验,提醒幼儿认真观察并用语言表述实验现象。

  3.分组观察水蒸气遇冷,在玻璃片上凝结水滴的现象,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图片排序,讲出雨的形成

  五、游戏:下雨了(雨的形成)

  六、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1.幼儿说出喜欢雨和不喜欢雨的原因。

  2.教育幼儿注意环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发现物体都有自然下落的现象。

  2、通过对比实验探索“怎样让纸落得快”的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3、通过实验发现同样的纸加重和改变形状后落下的速度不一样。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红绿纸,积木、橡皮泥、小石子、夹子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出问题,比较那张纸落得快?

  (1)比较两张纸是否相同。

  (2)小实验:两张纸是否落得一样快?哪张比较快?

  (3)请幼儿用动作学一学纸片落下的样子。

  2、自由探索,怎样让其中一张纸落得更快?

  (1)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让绿纸落得比红纸更快呢?

  (2)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老师提问:你试了几种方法?结果怎么样?幼儿讲述示范。

  老师教新方法:还可以用团的`方法让绿纸落得更快。

  3、自由探索,借助辅助材料,让纸落得快一些。

  (1)讨论猜测:假如不团,不折,你还有什么好办法也能让绿纸落得比红

  纸落得更快呢?

  (2)自由探索。

  (3)交流发现。

  (4)引发思考:为什么纸上加了木头、积木,纸就落得更快了呢?

  教师小结:原来用变形和加重的方法可以使纸片落得更快。

  4、迁移经验。

  那除了用这几种方法可以使纸片落得更快,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

  活动延伸:

  探索使生活中本来落得很快的东西落得更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活动准备的东西很简单,但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能力不同的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以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作为原形,预设产生的一则活动,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取材于幼儿的生活,体现了“科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精神。整个活动我引导幼儿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较好地实践了《纲要》的精神。在“怎样使纸落得快”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我通过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纸变形,进行实践操作、探索、交流,最后通过实验得出如何使纸落得快,我先让幼儿思考不用任何外加材料,通过改变形状来加快纸落下的速度,而后我又围绕“加重”这中方法展开,这样设计两个层次,充分体现了幼儿思维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发展过程。此外,我在一些游戏或操作活动中,发现学前期的幼儿活动目的性很差,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设想后加问幼儿“为什么”,让幼儿表述自己设想的理由,使设想后的实验成为幼儿验证自己的理由是否正确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增强了幼儿在实验中的目的意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在圆形上面添画,表现自己喜欢的各种各样的圆形事物。

  2、迁移已有经验,借助范画扩展想象,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圆形事物。

  2、乐意参与“圆形变变变”活动,感知在圆形上添画变出新事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

  2、由圆变成的物体范例。

  3、一位大班幼儿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小客人,(请出大班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元元,(小朋友向元元问好)元元特别喜欢圆的东西,请他来说说他喜欢什么圆圆的东西?(大班幼儿说:我喜欢玩圆圆的皮球,爱照圆圆的镜子,爱吃圆圆的饼干,还会变圆的魔术!)

  教师:什么是变圆的魔术呀?你能变给我们中二班小朋友看吗?

  二、元元表演变圆魔术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元元是怎么把红色的圆变成苹果的呀?(在红色圆上画上绿色的叶子就变成苹果了)你们会变吗?你们会变什么呢?怎么变呢?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把元元的变圆魔术学会了。

  教师:元元,你还会变什么?元元:我还会变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圆呢。

  元元表演(把两个圆变成了小鸡,三个圆变成了小花,四个圆变成了蝴蝶。)

  小朋友,你能把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的'圆变成什么呢?请幼儿自由讨论,告诉身边的好朋友。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任务:我们今天也来学元元变圆的魔术。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材料(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请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然后找到你所需要的圆,撕去圆后面的双面胶的外面一层,粘在纸上,再把它添画好。我们小朋友把圆变好了,可以互相参观,也可以请客人来参观,告诉客人,你把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了。现在请小朋友去找一个好朋友一起去变圆。

  2、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幼儿把废纸仍在箩筐里。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来。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鼓励他大胆变圆。

  四、

  鼓励幼儿大胆的告诉同伴和客人,你用几个圆变成了什么东西。

  五、延伸活动

  小朋友,你们除了认识圆还认识什么形状的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它们也想让我们小朋友来变魔术,以后我们请它们都来,变出更多,更美的东西好吗?

  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玩各种图形的添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中班科学:挖野菜——荠菜

  活动目标:知道春天许多野菜都长出来了,泥土里.草地上.树丛中.小河边到处都有,他们可以吃,营养丰富;培养幼儿挖野菜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新鲜的荠菜若干,每人一个小塑料袋,选择一块生长野菜较多的草地。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荠菜的外形特征。

  幼儿每人拿一棵荠菜,仔细观察荠菜叶子的形状和颜色,闻一闻它的气味。(有些开花的荠菜还可以让幼儿看看它的小白菜和铲形的小种子)。

  (1)提问:荠菜长在哪里?是人们种出来的吗?(长在草地上.小河边.树丛中,是自己长出来的,我们又叫它野菜。)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野菜?你吃过哪些野菜?怎么吃的.?有什么感觉?

  :野菜有许多种,可以吃,营养好,现在人们已经开始种野菜了。

  2.组织幼儿到户外去采摘荠菜。

  (1)组织幼儿在户外的草地上.树丛中采摘荠菜。边采边引导幼儿发现荠菜生长的地方和人们种菜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2)教师与幼儿共同把采摘的荠菜去除杂草后加工,大家品尝。

  活动建议:

  此活动可以结合春游开展进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以物代物是幼儿满足自己游戏需求的重要策略,但中班幼儿还缺乏以物代物的经验与方法。进入主题活动“玩具总动员”以来,我围绕主题目标“乐于尝试操作各种玩具,了解它们不同的性能和作用”,选择橡皮泥、纸和扭扭棒等常见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变出圆圆的圈、圆圆的飞盘、圆圆的球这三种形态不同的圆形物体。帮助幼儿积累初步的以物代物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以物代物的方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探究领域中提出的“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的目标,以及中班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我从生活中的“圆”导入,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观察,发现圆的不同形态,并且围绕变化圆的不同形态,设计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激发幼儿对“变圆”的兴趣,感知各种变圆的方法,并以任务、问题呈现的方式递进地引导幼儿探索,不断激发幼儿观察、探究的主动性。

  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圆形的玩具,感知材料变圆的方法。

  2.积累初步的以物代物的经验,体验制作玩具的乐趣。

  准备:

  橡皮泥、扭扭棒、纸若干,笔、剪刀,作品呈现架,自制PPT。

  过程:

  一、说说圆圆的玩具

  1.谈话导入。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这是什么?请你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圆圆的。

  幼:太阳是圆圆的。

  幼:西瓜是圆圆的。

  师:许多水果是圆圆的。除了西瓜,还有什么水果也是圆圆的?

  幼:苹果、橘子。

  师:哟,他能一下子说出两种圆圆的水果。谁能一下子说出三种圆圆的水果?

  幼:梨、葡萄、樱桃是圆圆的。

  师:除了圆圆的水果,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圆圆的?

  幼:皮球是圆圆的。

  幼:还有足球、乒乓球……

  师:看来,有许多玩具也是圆圆的。

  2.圆圆的玩具。

  师:还有哪些玩具也是圆圆的?

  师(小结):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是圆圆的。

  (析: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引出并聚焦话题。对第一个问题,孩子们会有许多种回答,教师要引导幼儿注意表达的完整性,如:苹果和橘子都是圆圆的。或者在幼儿回答时提出挑战:你能一下子说出三个圆圆的东西吗?另外,教师也可适当进行分类,如许多水果是圆圆的,许多玩具是圆圆的,等等。)

  二、变变圆圆的玩具

  1.第一次探索。

  (1)教师出示PPT,情景导入。

  师:小动物想要玩圆圆的什么玩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幼儿观察玩具展台及标志。

  师:这里有三个柜台,谁能说出哪个柜台是卖游泳圈的,哪个是卖篮球的,哪个是卖飞盘的呢?为什么?

  幼:中间的柜台是卖游泳圈的,因为它中间有个洞。

  师:大家同意吗?那么另外两个都没有洞,哪个是飞盘、哪个是篮球呢?

  幼:第一个是飞盘,因为它是扁扁的。

  幼:第三个是篮球,因为它是鼓鼓的。

  师(小结):原来飞盘是扁扁的圆,游泳圈的中间有个洞,篮球是个圆圆的球。

  (析:这一环节主要创设了小动物买玩具的情景,并通过平面标志引发幼儿观察、发现、区别实心圆形、空心圆形、球体的不同。当幼儿观察不细致时,教师可设疑,如:它们都是圆圆的,你怎么看出这是卖飞盘的,而这是卖游泳圈的呢?为接下来的探索活动打好基础。)

  (3)教师介绍材料。

  师:现在玩具柜台上都没有玩具,小动物们买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可发愁了。请你来当玩具厂的工人,做出小动物想玩的玩具好吗?

  师:看看用什么来做玩具呢?(出示橡皮泥、纸、扭扭棒,并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材料的形状。)这些材料都不是圆圆的,你能做出小动物们想玩的玩具吗?

  (4)教师交代要求。

  师:请你挑选一样材料做一个圆圆的玩具,做好之后放到玩具展示台上。

  (5)幼儿探索,教师巡回观察。

  (6)幼儿分享交流。

  师:你用什么材料做了圆圆的什么玩具?

  幼:我用橡皮泥做了小兔喜欢的球。

  幼:我用橡皮泥做了小狗喜欢的飞盘。

  幼:我用扭扭棒做了小猫喜欢的游泳圈。

  师(小结):原来这些材料能变出小动物们喜欢的玩具,小动物们高兴地买到了想要的玩具。

  (析:该环节通过情景引发幼儿用简单材料变圆的已有经验,初步感知用身边的材料能变成想要的玩具。教师需要提取幼儿的操作结果,展示成功变圆的材料及方法。孩子们通常的情况是能用橡皮泥搓成球、压扁变飞盘,能用扭扭棒围成游泳圈等,但基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已有经验,不同班级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下一步,教师需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挑战。)

  2.第二次探索。

  (1)情境导入。

  师:小动物还想买新的圆圆的玩具,你们能不能用这些材料做出新玩具呢?

  (2)出示PPT并交代要求。

  教师根据幼儿第一次操作的情况自制PPT,通过动画演示灵活地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小兔想买纸做的球,小狗想买纸做的飞盘,小猫想买橡皮泥做的游泳圈,你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吗?”请幼儿选择纸或者橡皮泥做出小动物想玩的新玩具,做好后放到相应的玩具柜台上。

  (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用PPT中的图示具体形象地提出探索任务,引导幼儿看懂图示,复述探索任务,帮助幼儿有目的地探索,避免重复操作。)

  (3)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分享交流。

  师:你用什么材料做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幼:我用橡皮泥做了游泳圈,我先搓成面条一样的形状,再把两头接起来变成了游泳圈。

  师:这里也有一个用橡皮泥做的游泳圈。都是游泳圈,这两个游泳圈做的方法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你能看出这个游泳圈是怎么做的吗?

  幼:我觉得这个游泳圈是先把橡皮泥搓呀搓,再压成扁扁的,然后在中间挖了一个洞。

  师:原来都用橡皮泥做游泳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做。

  师:这里有许多用纸做的球,是怎么做的?我们来试一试这些球搓得圆不圆。(把纸球在地上滚一滚,检验纸球的质量,引导幼儿注意在揉搓纸球时要用力一些。)

  师:有谁用纸做出了小狗喜欢的飞盘?请你们来介绍一下是怎么做的。

  幼:我把纸撕掉一点,就变成圆盘了。

  师:我发现有个小朋友做圆盘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请他上来做给我们看一看。(幼儿现场演示对折后撕半圆的方法。)

  师:谁看清楚了他是用什么方法把纸变成飞盘的?

  幼:先把纸折一折,再撕。

  师:对折以后再撕,撕一个什么形状就会变成圆圆的飞盘呢?

  幼:半圆形。

  师:哇,这种方法真不错,可以撕得又快又圆。

  师(小结):原来相同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变一变,可以做出不同的玩具。

  (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利用不同材料变圆的方法。不同的幼儿变圆的方法各有不同,比如:在用纸做飞盘时,有的会用笔画一个圆再撕,有的会用剪刀剪一个圆,还有的会对折后撕半个圆……孩子们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殊途同归。为了凸显集体活动中分享交流的价值,教师需重点引导幼儿清晰表达自己的玩法,梳理并记录多种变圆的方法,从而使孩子们清晰地感受到同一种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变出相同的圆。同时教师可多用情景中小动物的口吻对幼儿进行鼓励、表扬,让孩子们感受到变圆的乐趣,体验探索的成功,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3.第三次探索。

  (1)教师交代要求,幼儿探索。

  师:这一次你可以试一试别人的方法,也可以继续挑战自己,用新的方法做玩具。(继续根据幼儿上一次操作的情况提出挑战,比如:可以用薄薄的纸来做圈吗?用细细长长的扭扭棒可以做球和飞盘吗?)

  (2)幼儿分享交流。

  师:你用什么材料做了什么玩具?说说你的新方法。

  幼:我把扭扭棒绕来绕去,变成了一个球。

  幼:我把扭扭棒卷呀卷,像卷棒棒糖一样,变成了飞盘。

  师(小结):今天我们只选了三种材料,就做了自己心里想变的玩具。真棒!

  (析:这一环节主要是分享与尝试幼儿介绍的新方法,同时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继续接受新的挑战。如果挑战不成功,可以引导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探索。)

  延伸活动:

  师:(出示活动室中材料架照片)这里有很多材料,我想要一把钥匙,你能帮我变吗?我想要吃方方的汉堡包,你能帮我变吗?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出许许多多其他的玩具。

  (析:在该环节中,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替代物的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利用活动室里的材料进行探索。)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发现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物品。

  2、感受复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每人收集同种三件以上的相同物品。

  2、每人一张记录表。

  3、植物叶子。

  4、一个相同形状的雪花片和一个不同形状的`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他们一个样儿。

  1、请幼儿把积木玩具放在桌子上,互相观察比较这些积木是否一个样儿,说说它们是怎么做的一个样的。

  2、请幼儿说说这些积木各有什么特点?

  3、你在那里看到过一模一样的东西。(矿泉水、报纸、书、巧克力等)分别是什么工厂生产的?

  4、为什么人们要把东西做的一模一样。

  二、寻找复制品。

  1、把东西做的一模一样的过程,叫做复制。你们能找出活动室里哪些东西是复制品吗?

  2、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内一模一样的东西。

  3、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4、我们一个小小的活动室就有这么多相同的东西,真没想到!如果我们走出幼儿园,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以后,你们一有发现,就及时告诉大家,好吗?

  三、产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1、出示植物叶子,引导幼儿发现各种植物的叶子是不同的。

  2、引导幼儿产生探究自然界中的复制现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区分上午、下午,并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上午我在干什么,下午我在干什么?

  活动准备:红、绿各一个小房子

  幼儿一日生活图片

  幼儿一日生活的课件

  活动重、难点:区分上、下午,并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

  1、大胖子睡了,二胖子睡了,高个子睡了,你睡了,我睡了,大家都睡了,公鸡喔喔叫,太阳出来了,大胖子醒了,二胖子醒了,高个子醒了,你醒了,我醒了,大家都醒了。

  2、公鸡喔喔叫,太阳出来了,是什么时候?(白天)

  二、谈话导入

  1、白天小朋友干什么?(上幼儿园)

  2、上了幼儿园先干什么?(上课)

  3、上完课了,我们坐的有些累了,我们要去干什么呢?(做早操)

  4、做完操了,我们要干什么去了?(回教室)

  5、这时候,我们觉得口渴了,要干什么呀?(喝水、看电视)

  6、看完电视了,宋佳老师和大家一起干什么呢?(唱歌、跳舞)

  7、这是,我们觉得肚子饿了,要干什么去呀?(吃饭)

  8、吃完饭了,我们要干什么了?(睡觉)

  9、睡醒后我们又干什么呢?(喝水、吃午点、滑滑梯、滚皮球)

  10、玩的有些累了,我们去哪儿呀?(教室)

  11、回教室干什么呢?(洗手、洗脸、喝水)

  12、这个时候呀,你看谁来了?(爸爸、妈妈)

  13、爸爸、妈妈接小朋友回家了,你跟老师说什么呀?(再见)

  二、观看小朋友一日活动照片

  1、小朋友在幼儿园一天的活动,老师把它变在电视机里边了,你们想不想看呀?(想)

  2、出示PPT,介绍幼儿在园活动情况,并用完整的话说

  三、变魔术

  1、小朋友看看,老师今天给你带来了什么?(大大的房子)

  什么颜色的呀?(红色的,绿色的)

  2、小朋友在幼儿园又是做操,又是滑滑梯,有这么多的事,现在呢?老师把它从电视里变出来,信不信呀?

  3、依次出示幼儿一日活动图片

  4、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上午小朋友上幼儿园

  上午小朋友在上课

  上午小朋友在做操

  5、老师呀,告诉你一个秘密,睡午觉以前叫上午(把上午两字贴在红色的房子上),那睡午觉以后叫什么呀?(下午)

  6、上午小朋友做了好多事情,下午,我们做什么了?

  下午小朋友在玩皮球

  下午小朋友在滑滑梯

  下午爸爸妈妈接小朋友回家

  7、总结

  刚才,我们说了睡午觉以前是上午,睡午觉起来是下午。小朋友说说,现在是上午还是下午?为什么呢?

  四、送图片

  每位幼儿一张图片(上午或下午图),先观察,再说一说,图片上的幼儿在什么时候干什么?(大生的告诉爸爸妈妈,说对的小朋友把图片送给爸爸妈妈)

  活动反思:

  作为新手的我,在教学方面没有太多的`经验,我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以下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充分了解托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认识上午、下午的经验

  托班幼儿的孩子,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带领幼儿回忆一天的生活情况,上午小朋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上午小朋友跟老师一起跳舞……;下午小朋友滑滑梯、下午爸爸妈妈姐小朋友回家……学生有一些了解,这就是本课的一个知识基础。

  二、帮助幼儿构建知识框架

  (1)学生的生活经验一般是感性的、点滴的,老师需要通过一节课把这些点滴有条理有层次地串联起来,为学生构建起知识的框架。在这节课中,我以幼儿的一日生活为主,抓住幼儿感兴趣的图片,让幼儿在图文并茂的结合下,认识上午小朋友在幼儿园干了什么,同时,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表达。

  (2)在逐步、具体的构建知识框架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幼儿认识下午。通过幼儿对上午的认识,大部分幼儿掌握了其特点,在表达下午小朋友将干什么时,不用教师提醒就可以较完整的说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把点滴生活经验变成系统数学知识目的在于使其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去,以幼儿的一日生活为主,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出自己上、下午在幼儿园分别干了什么。

  时间概念的初步建立,这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活动中教师说出一个内容,请幼儿说一说是上午还是下午,但是笼统的描述孩子不好接受,感觉到区分上午与下午对于孩子来说有些难度,不能够很好的进行区分,虽然告诉孩子们在睡午觉之前是属于上午,睡醒觉之后是下午,但部分幼儿不能够准确的说出来,所以活动中调整的活动形式,教师出示各种一日生活图片,请幼儿为图片区分上午与下午,这样孩子能够较容易的分出上下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们的鼻子_中班科学教案07-15

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7-15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9-28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夏天玩水_中班科学教案07-19

幼儿园中班《吹泡泡》科学教案08-21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电话06-23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荐】08-25

【热】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8-25

【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8-25

幼儿园中班教案《声音》科学教案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