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集锦九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
教案目标:
1、通过活动,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地间隔排列规律排列。
2、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序。
3、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
活动准备:
1、各种排列规律的卡片。
2、各种颜色的木块、几何图形、贴绒图案若干。
3、操作卡片每人一份。
活动预设:
一、自由探索。
1、以游戏:“寻宝”引入活动。
让幼儿寻找藏在“草地”上的卡片,打开卡片看看上面有些什么?
2、讨论卡片上不同的变化,说说它们的排列规律。
二、发现规律。
1、观察卡片上物体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补规律。找出卡片上物体的规律,想想接着应该排什么?
3、幼儿动手操作,把缺的补上去,将规律补完整,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补。
三、尝试自由排列。
1、介绍各组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组:按颜色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颜色的木块进行间隔排列。
第二组:按几何图形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几何图形进行间隔排列。
第三组:按图案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图案进行间隔排列。
2、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进行有规律排列。
3、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课后反思:
我对幼儿园上了公开课《找规律》,这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学习内容,活动的设计我以游戏、操作贯穿于整一节课,这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第一个环节我以“听词做动作”的游戏导入,让幼儿听我说两组词(①小鸟啄虫、小鸟啄虫、拍手、拍手。②小鸟飞、跺脚、跺脚)做动作,然后让他们思考每一组动作继续做下去该怎样做,许多小朋友都做对了,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xx小朋友说:“我照着前面做的就往后做了。”
xx小朋友说:“小鸟啄两次,拍两次手是按顺序做的。”
xx小朋友用响亮的声音说:“这些动作是固定重复的,所以后面的动作也是这样做。”多么好的回答!我请全体小朋友给予他们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我让小朋友听音乐来做上面的动作,小朋友们把自己当成了小鸟,开心极了。最后我引导小朋友用图把上面的动作表示出来,让他们知道这样有顺序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第二个环节我分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首先让幼儿观察物体的排列找出排列的规律,然后继续排下去。接着让幼儿来玩“有规律排队”的游戏。最后让幼儿在教室里找一找有规律的东西,这个环节小朋友们非常的活跃,都要抢着回答。
xx小朋友说:“墙上的米老鼠排列是有规律的`。”
xx小朋友说:“钢琴的琴键排列是有规律的。”
xx小朋友说:“墙上的KT板排列是有规律的。”
xx小朋友说:“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xx小朋友说:“头顶上的脸谱和链子排列有规律。”……
第三个环节我提供了许多材料让幼儿进行创造规律。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对“规律”的感知、体验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小朋友们都摆出了各种各样的规律,他们学得积极、投入,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思维活动,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大部分的孩子都比较认真、积极参与和守纪律,但是还有四个孩子不够理想,按要求进行活动的意识还不够强,不过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已进步了许多,要他们达到我的要求,这是我以后要面对的一个工作重点,因为我的目标是要让全班所有的孩子都表现得令我满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习基本的统计方法,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 数学》、各班男女小朋友人数统计表、统计图各一份;每组一张空白统计图表、笔。
活动过程:
一、了解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1.出示统计表
之前我们去各班统计了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曹老师把统计出来的结果做成了一张统计表,请你来看一下。
你在这张表格里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
2.出示条形统计图
我把统计表上的数据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了,你在这张表格里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
二、对比两张表格
你更喜欢统计表还是统计图?为什么呢?
教师小结:统计图更方便我们直接看出哪个班级的男生人数最多,哪个班级的女生人数最多。
三、展示空统计图,集体探索如何使用统计图进行统计
1.出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提出要求
曹老师想要统计一下班级里电风扇和电灯的数量,怎么来画统计图?
四、小组操作统计
1.确定统计对象
除了刚才统计过的东西,我们还可以统计什么?
2.分组操作
请每个小组完成一张统计图
3.各组分享、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数学,是一门逻辑学很强的学科,但它又无时不刻在我们的身边发生:一片树叶、五只小鸟、马路边的广告牌是方形的、我的纽扣是圆形的……既然它如此贴近我们,我们为何就不能让孩子主动去发现、去探求其中能自己解答的奥秘?因此,我设计《玩夹子》这活动,让孩子能在自由扩展的玩当中寻找一些数的规律,知道数字和数量的关系。同时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的各个环节,喻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活动目标:
1、学习点数,正确点数10以内夹子的数量。
2、能按照颜色的不同分类,比较多少,出现相关的数字卡,辨认数字。
3、乐意参与活动,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成果。
活动准备:
橘、绿夹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玩夹子
1、介绍游戏规则: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夹子,小朋友愿意怎么玩?
2、幼儿玩夹子:可以夹在衣服上、裤子上、辫子上等等。
二、幼儿点数,说出总数
1、幼儿自由的`数数数看,我们的身上有几个夹子?
2、个别展示
谁愿意上来数给大家看看。然后告诉大家你一共有几个夹子?
看看谁的夹子也和他一样多?
3、相互验证
相互数数看,你边上的好朋友一共有几个夹子?
三、按颜色分类、认识相关的数字。
1、教师示范
小夹子说同一种颜色的想在一起,你们说该怎么玩?
2、幼儿分类
现在,也把你的小夹子按颜色分开来玩吧。
问:你把夹子请到了什么地方?
有几个橘色的夹子,有几个绿色的夹子?请幼儿表达。
四、排列夹子
1、教师示范操作,幼儿寻找规律
2、理解排列,知道排列有基本规律
3、花样排列
4、幼儿尝试排列
5、展示并纠正
你的夹子在哪里排队,是怎么排队的?
五、收拾整理
请小朋友把绿色的小夹子送到绿色的小筐里,橘黄色的小夹子送到橘黄色的小筐里。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运用统计图表进行数量的比较。
2.学习10以内数量的简单统计。
重点难点:
运用统计图表进行数量的比较。
活动准备:
《我的数学》第11页。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翻开《我的数学》到第11页,一起认识统计图表。
1.图上的小朋友要票选明天要吃的点心,他们都在看一张表,我们也来看看。你在表上看到了什么?
2.每一个点心的上面是小朋友的`名字,数一数三个点心的上面分别有多少个人名?
3.有什么办法能不数就知道有多少人?(对应着看数字栏)
4.你知道明天要吃什么点心吗?为什么?
5.哪一种点心选的人最少呢?
二、教师在黑板上画统计表,带领幼儿就最喜欢的点心进行统计,让幼儿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方法。
1.你们喜欢吃的点心有哪些?我们来统计一下哪一种点心是我们班上最受欢迎的点心。
2.我们要怎么做这个统计表呢?各种点心要画在这个表的什么位置?人名要记录在哪里呢?
3.现在数一数,每种点心各得到了多少选票?哪一种点心最受欢迎?为什么?
活动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能够运用统计图表对数量进行比较。孩子们学习了10以内数量的简单统计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参与性高,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初步张握6的形成。
2、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每人一套精美的小夹子,娃娃纸盘、小红点。
活动过程:
一、复习5 以内数。
游戏:1 、听铃声夹夹子。
铃声开始,往身上夹夹子,铃声停就停,数一数夹了几个夹子,并说出总数。
2、听铃声举数卡
铃乡开往身上夹夹子,铃声停,数出夹子总数,并举出相应的数卡。
3、听铃声夹夹子教师敲铃,幼儿根据所敲铃声次数和提出的问题夹夹子,并准确的说出相应的数量。
二、学习6 的形成
1、 探索6 的形成。
以娃娃和夹子做游戏的形式,为娃娃夹5个夹子然后提出,怎样使5 个夹子变成6个夹子的问题。
小结:5 个夹子添上一个夹子是6 个夹子。5 添上1 是6。
2 、探索用圆点表示夹子的数量。
以娃娃点红点的.形式提出问题:娃娃要和架子一样多的红点。请幼儿想办法,操作并说出来是怎样使红点和夹子一样多的。
(1) 先点数夹子是几个,再数出与夹子一样多的红点。
(2) 取一个红点与夹子对应粘贴,然后数出红点总数。
幼儿手指实物与圆点,边指边说“一个夹子一个圆点。。。。。。”
小节:6个红点可以表示6 个夹子。
3、 认识数字6 说一说6可以表示什么物品。
三 游戏:《挑兵挑将》
将幼儿分成两队,对诵儿歌“干草垛,叉兵刀,我的兵马让你挑,要几个?要X个。游戏反复进行2――3遍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开火车。随音乐节奏开火车,节奏快,火车就开得快,节奏慢,火车就开得慢。游戏结束时,让幼儿猜谜:说它是花没人栽,六个花瓣空中开。
北风送它下地来,地上、树上一片白。(雪花)
2、集体活动。
(1)学习6的形成。
教师请幼儿拿出“黑白灰串珠”,先拿出黑色串珠,请幼儿点数,一共有5颗。再拿出6的串珠,让幼儿换茬这串串珠与5的串珠有什么不同。(多了一颗白色粒珠。)数一数,这一串串珠有几颗。
小结:5添上1就是6,6比5多一,5比6少1.
(2)幼儿自己操作探索7的形成。
幼儿拿出7的黑白灰串珠,数一数有多少粒,再与6的串珠比一比,得出6添上1就是7,7比6多1,了解7的形成。
(3)认读数字6、7.
教师:“6个猴子,6个桃子可以用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6“来表示,6像哨子,有一个大大的肚皮,长长的脖子;7只小兔、7个胡萝卜可以用数字宝宝”7“来表示、7像爷爷的拐杖。”
3、操作活动
完成《操作册》第3册第9——10的活动。
活动延伸体育游戏“变变变”,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迅速组成一组,组成各种造型。如6个人组成花朵,7人组成葫芦娃造型等。
活动提示: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逐步抽象出数概念,使幼儿初步体会到一个数可以代表相同数量的任何物体的个数。
生活中的数学:1、完成《作业纸》第3册第17—20的活动。2、利用挂历、钟表等有数字的物品让孩子认读数字6、7。
活动目标: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或7个物品,说出总数。2、感知数字6、7的形成和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会认读数字6、7.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对数字有好奇心。
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黑白灰串珠”。2、学具准备:“数字客片”。3、《操作册》第3册第9—10页。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7
准备材料:
1、有壳的花生、糖果、红枣若干粒(分别放在三个盘子里)。
2、形式排列卡三张:纸制卡片,绘有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花生、糖果、红枣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头。
3、牙签若干
直接目的:尝试用三种不同种类的食物按一定数量进行有规律地排列。
间接目的:
1、观察能力的培养
2、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迁移能力的培养
活动提示:
1、将教具端放到卷毯上,请幼儿说出食物名称。
2、出示形式卡第一张,请幼儿回答:“箭头表示什么?”(从箭尾到箭头表示一个方向。)
3、形式卡上按“糖、花生、枣”的顺序连续重复排列三组,教师用牙签将形式图划分为三小节(牙签放在枣与糖之间)。
4、请幼儿观察并引导幼儿讨论:
他们被分成了几组?
每组有哪三种食物?
每组中谁在前?谁在后?谁在中间?
三组排列完全相同吗?
5、请幼儿跟着老师将形式排列卡的内容点读两遍,注意每读完一小节后要稍作停顿。鼓励幼儿记住图形排列规律。
6、请幼儿将实物与图形从左往右对应,并按原有规律继续排列。
7、排列完毕,老师与幼儿一起点读并确认排列结果,如发现错误要及时调整。
8、分别出示第二张、第三张形式排列卡,引导幼儿独立完成操作。
9、教具归位时要注意从左往右有秩序地整理,可一组一组地收。
错误订正:
1、形式排列卡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头。
2、教师的引导及帮助。
延伸变化:
1、学习将物体按组内数量递增的规律重复排列。
2、学习将物体按组内数量递减的规律重复排列。
3、学习将一个物体按数量递增、另一个物体按数量递减的规律同时排列。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硬币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能够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准备:
5角、1元的硬币每人一套,存钱罐1个,篮子20个,小盒子1个,教棍1根,幻灯片7张(5角、1元硬币的正面、反面、正反面各一张,5角、1元在一张图的图片一张),捐物箱2个,玩具若干,长桌2张。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活动难点: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出示存钱罐,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存钱罐)老师在里面存了好多硬币。现在我把它请出来和小朋友交朋友。
2、基本部分
(1)幼儿找“朋友”,进行认识。
硬币朋友最喜欢和轻轻拿,轻轻放的人交朋友了,你们能做到吗?请你们在篮子里找一个“朋友”。
提问:
a、你找的“朋友”是什么形状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
c、上面有些什么图案?
(2)幻灯片演示,教师逐一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认识。
现在,请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朋友”送回到篮子里,下面我们把这些硬币放大了再来看一看。
认识5角,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5角的硬币。
正面——提问:
a、这是多少钱的硬币?(5角)
b、它的正面上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a、这是5角的正面还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有什么图案?(荷花)
正反面——这就是5角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们在篮子中找出相同的硬币。(找到后)
提问:
a、请你们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硬硬的、圆圆的、凹凸不平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金色、圆形的)
认识1元,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1元的硬币。
正面——提问:
a、它是多大面值的硬币?(1元)
b、上面都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a、这是正面还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的是什么图案?(菊花)
正反面——这个就是1元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把它找出来,好吗?(找到后)
提问:
a、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银色、圆形的)
b、数字是几?(1)
c、上面的汉字是什么?(元)
(3)同时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观察、认识。
老师把5角、1元的硬币都放到了一起,我们一起来看看。
提问:
a、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都是圆形的,都是硬硬的,凹凸不平的。5角和1元的硬币,颜色不同,大小不同,数字不一样,汉字也不一样。
(4)区分硬币以巩固硬币的认识。
我们认识了5角、1元的硬币,现在我要考考旁边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认识吗?这是多少钱?(5角)要考倒爸爸妈妈可真难,现在我来考小朋友,看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元)这呢?(5角)真棒!现在老师换一换,请你们在篮子里面找出5角的硬币让老师看看,你们还能找出1元的硬币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看看吗?刚才小朋友说了5角和1元的大小不同,老师这里有一个小盒子,里面放了许多5角、1元的硬币,我请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摸出一个5角的。
3、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并进行简单的购物。
今天,我们和硬币交了朋友,都认识了5角、1元。看,老师请了2个售货员阿姨来,请阿姨们说说她们卖的是什么东西?(售货员介绍:小朋友们好,我是5角店的售货员阿姨,里面有…)你们想买玩具吗?(想)那老师请小朋友拿一枚硬币去买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买到后玩一会儿就把它捐给灾区的小朋友。请1、2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请3、4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小朋友你们看,这是捐物箱,我们把买到的玩具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甘红梅)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谁是幸运儿”是一个在简单的抽奖游戏情景中开展的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之所以选择在中班下学期组织开展该活动,是因为此时幼儿已能按事物的两个不同属性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去关注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以期通过游戏帮助他们感知交集的形成,二是因为在春夏季节交替时幼儿的衣着种类较多,这有利于活动的开展。倘若教师打算在大班上学期组织开展该活动,建议压缩第一轮游戏的内容,扩充第二轮游戏的内容,以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交集形成的奥秘,如此可能更有利于提升幼儿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活动准备的主要操作材料是衣着特征卡片,均为黑白简笔画。这里的主要考量是,尽量减少颜色对幼儿分类活动的干扰。不同衣着出现的顺序是随机的,但由于活动目标是帮助幼儿初步形成交集的概念,所以在游戏过程中,第一次出现交集情景时,可只、让一个幼儿成为“幸运儿”。借此引发幼儿的讨论。如果幼儿当天的衣着无法满足出现一个“幸运儿”的条件,教师可在游戏前在部分幼儿衣服上贴一个五角星,且添加一张画有“五角星”的衣着特征卡片,以便在抽奖时控制中奖人数。
在游戏过程中,应保证每个幼儿至少有两次参与活动的机会,但并非每次都要求所有幼儿出来站“幸运圈”,因为站“幸运圈”的幼儿虽能感受到参与游戏且有可能中奖的快乐,但他们往往会只关注自身的衣着特征,而忽略同伴的衣着特征。也就是说,旁观的幼儿可能反而更容易观察到站“幸运圈”的幼儿的选择是否正确,从而更好地感知交集的形成。
【目标】
1.能按某一属性对事物进行归类,初步感知交集的形成。
2.体会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准备】
1.用钢丝缠绕而成,外面分别包上蓝、绿色海绵纸,直径约为1.5米的蓝、绿圈各一个。
2.抽奖用的箱子两个,上面分别做好蓝、绿色标记。
3.衣着特征卡片若干(包括男孩、女孩、五角星、短袖、长袖、有纽扣的上衣、拉链衫、连帽衫、运动鞋、皮鞋、中裤、长裤、背心、裙子等)。
4.幸运图章和贴纸若干,塑封的蓝圈、绿圈卡片若干。
【过程】
一、引入话题
1.提问:你们抽过奖吗?你在哪里抽过奖?
师:抽奖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今天我们也来抽奖,中奖的人是幸运儿,可以获得奖品。
2.教师逐一出示卡片,帮助幼儿认识卡片上的衣着特征,并交代游戏规则。
(1)提问:你认识卡片上这些东西吗?
(2)交代游戏规则:(拿出标有蓝色标记的抽奖箱和钢丝蓝圈)抽奖箱里有一些卡片,如果你的衣着符合卡片上的特征,你就中奖了,请站到蓝色的“幸运圈”里。
3.抽奖游戏:能按某一属性集合归类。
(1)第一次游戏:教师抽出“男孩”特征的卡片。
①提问:看看,卡片上的特征是什么?谁中奖了?(男孩)
②请中奖的小朋友站到蓝色的“幸运圈”里来。
③提问(针对没中奖的幼儿):是他们吗?他们为什么中奖了?
④给“幸运儿们”敲幸运图章,以强化幼儿对中奖条件的认识。
(2)第二次游戏:教师抽出“运动鞋”特征的卡片。
①提问:这次卡片上画的是什么?什么样的人中奖了?(穿运动鞋的人)请你们站到蓝色的“幸运圈”里来。
②教师继续与没中奖的幼儿互动:他们都中奖了,你怎么没中奖?
③小结:原来这次穿运动鞋的人都是幸运儿,没有穿运动鞋的人没有中奖。
二、游戏:谁是幸运儿(感知交集的形成)
1.交代游戏规则。
师:刚才有好多小朋友中奖了,接下去的奖品可不那么好拿了。刚才只要符合一个条件就可以中奖,接下去的中奖要符合两个条件。
师:现在我要先后抽出两张卡片,你要同时符合这两张卡片上的特征,才能成为中奖的幸运儿。
师:刚才抽一张卡片只需要一只抽奖箱子,现在要抽两张卡片需要两只抽奖箱子了。那么一个“幸运圈”够吗?不够?再拿一个是吗?让我们来看看,会是什么颜色的呢?(顺势拿出绿色的抽奖箱子和钢丝绿圈)如果你符合蓝色抽奖箱中卡片上的特征,请站到蓝色的“幸运圈”里,如果你符合绿色抽奖箱中摸出的卡片上的特征,请站到绿色的“幸运圈”里。
2.第一轮游戏:感知交集的形成。
(1)教师先从蓝色抽奖箱里抽出一张“女孩”特征的卡片,贴到蓝色抽奖箱上。
①提问:卡片上画的是什么?(女孩)请女孩站到蓝色的“幸运圈”里来。她们中奖了吗?还没有?为什么?
②小结:是呀,老师说过了,这次要同时符合两张卡片上的特征才是幸运儿。现在让我们来抽第二张卡片吧。
(2)教师再在绿色抽奖箱里抽出一张画有“五角星”衣着特征的卡片,贴到绿色抽奖箱上。
①提问:卡片上画的是什么?(五角星)请衣服上贴有五角星的小朋友站到绿色的“幸运圈”里来。他们中谁有可能中奖?为什么?
②小结:要同时符合前后抽取的两张卡片上的特征,才能成为幸运儿。这次是衣服上贴有五角星的女孩是幸运儿。
(3)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幸运儿应该站在哪里呢?
师:这个幸运儿既要站到蓝色的“幸运圈”里又要站到绿色的.“幸运圈”里,该怎么站?(请所有幼儿坐到座位上,集体讨论。)
中奖的幼儿可能出现的反应及教师的回应方式:
幼儿一会儿站蓝色的“幸运圈”,一会儿站绿色的“幸运圈”。
——教师回应:这样来回跑并没有同时站在两个“幸运圈”里面。
幼儿一脚跨在蓝色的“幸运圈”里,一脚跨在绿色的“幸运圈”里。
——教师回应:这倒是一个好方法,可是两脚分得太开站起来不太舒服,也不太安全,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幼儿将两个“幸运圈”完全重叠,说:“站在里面就行了。”
——教师回应:看,两个“幸运圈”都是可以移动的!如果完全重叠了,只符合一个条件的小朋友该分别站在哪里呢?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幼儿将两个“幸运圈”相交,露出了中间相交的地方。
——教师回应:让两个“幸运圈”相交,形成了一块相交的地方,这里可以站什么样的人?
(4)小结:原来幸运儿可以站在两个“幸运圈”部分重叠的地方,这样她既在蓝色的“幸运圈”里又在绿色的“幸运圈”里,代表她既是女孩,衣服上又有五角星,同时符合了中奖的两个条件。终于找到你了,你的运气真好!(教师出示塑封的蓝圈、绿圈卡片,边说边演示两圈相交的过程,并将衣服上贴有五角星的女孩特征卡片贴在交集的位置。)
3.第二轮游戏:巩固交集形成的知识。
教师将游戏规则稍作改变,即同时出示两张卡片,让幼儿观察卡片并根据卡片上的特征站“幸运圈”。
(1)提问:(出示更多衣着特征卡片)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卡片,看看上面画了些什么?(将这些衣着特征卡片放入两个抽奖箱中。)
(2)提醒幼儿记住要同时符合两张卡片提示的条件才能成为幸运儿。
(3)请幼儿抽奖,参与游戏(可根据幼儿的理解情况,反复进行)。
师:第一张卡片上的特征是什么?第二张卡片上的特征是什么?
师:符合第一张卡片上的特征的小朋友请站到蓝色的“幸运圈”里,符合第二张卡片上的特征的小朋友请站到绿色的“幸运圈”里。看看都站对了吗?
师:同时符合两张卡片上的特征的小朋友才是幸运儿。谁是幸运儿?他可以站在哪里?把幸运圈动一动让幸运儿站进去。
4.第三轮游戏:能同时识别两种属性,快速找到交集。
(1)交代游戏规则:请幼儿同时抽出两张卡片,分别贴在蓝、绿两个抽奖箱上,提示幼儿观察什么样的人会是幸运儿,然后请同时符合两张卡片上的特征的幸运儿直接站到相交的“幸运圈”部分,只符合一张卡片上的特征的幼儿不用站圈。
(2)小结:对呀,要同时符合两张卡片上的特征的小朋友才是幸运儿。他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所以可以站到两个“幸运圈”重叠的地方,他是幸运儿,让我们大家一起祝贺他吧!(为“幸运儿”贴上幸运贴纸。)
(3)可根据需要反复游戏。
小百科:抽奖提拔褒奖;以抽签法决定中奖者。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正确的按数量卡片分类和按数量排序,进一步理解4以内数的实际含义。
2、了解小树的生长过程,有初步的逻辑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数字1―4,有初步目测4以内数的经验。
2、学具:相册模板16个,相应图片16套;教具:相册、照片范例。
活动过程: 1、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师:树妈妈给树宝宝拍了许多照片,你们想看吗?
师:我们来看看,它都给小树拍了哪些照片。
(2)出示小树相片,幼儿感受照片上小树的不同数量和不同的生长阶段。
①出示“小芽”的照片。
师:这是树宝宝的'照片吗?是树宝宝什么时候的照片?
师:小的时候它叫什么呢?
(引导幼儿说出小芽)
师:这是小树在小芽时候的照片,是几个小芽?(目测小芽的数量)
②出示“种子”的照片。
师:这是树宝宝什么时候的照片?
师:它们还是树宝宝很小很小的时候,躺在泥土里的时候的照片。有几颗种子?
③出示“大树”的照片。
师:这是树宝宝什么时候的照片?
师:是几颗大树的照片?
④出示“小树苗”的照片。
师:那这个是什么时候的照片呢?叫什么?
师:是几颗小树苗?
⑤幼儿目测其余照片的数量。
2、按数量分类整理相册。
(1)观察相册,准确认识数字1、2、3、4。
师:树宝宝拍了这么多的照片,大树妈妈觉得有点乱,想请我们小朋友把这些照片一起整理到漂亮的小树成长相册里。你们想不想帮助大树妈妈啊?
(2)出示数字1―4,理解数物匹配。
师:我们帮她整理到这样一个成长相册里。(出示成长相册)
师:我们看小树苗有单人照,有双人照(两个小数宝宝的),还有更多小树宝宝的,你们觉得可以用数字来表示么?怎么表示?
师:那一颗小树苗可以用几来表示?幼:1。(出示数字1)
师:两个小数的合影呢?幼:2。(出示数字2)
(同样方法引出数字3)
师:4怎么表示,表示几个小树宝宝的合影?幼:4个。(出示数字4)
(3)鼓励幼儿找出所有与数字1相同的照片。
师:相册里有了1、2、3、4,那后面呢还要插几张相片。就要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到底在1后面放哪些树宝宝的照片更合适。
师:待会汇给每个小朋友发一张小的成长相册,请你们呢把1后面合适放哪些照片插 进去。
(幼儿操作)
(4)展示幼儿的成长相册。
师:请小朋友上来再大相册上摆摆你是怎么排照片的?并且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排?
师:还可以怎么排?你为什么这么排?
师:她们谁排的更合适?为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展示讲解幼儿的成长相册)
师:1颗种子、1颗嫩芽、1颗小树苗,1颗大树,那1还可以表示什么呢?(幼儿说一说)
师:原来1可以表示许许多多都是1个的物体。
(5)请一个幼儿尝试排列数量2.
师:她是按照什么顺序放的啊?(出示从小到大的标记)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师:大树妈妈觉得你们这样放真好,她很高兴!待会请你轻轻地到前面来把你的成长相册拿回去,先把数字1后面的相册调整好,再把它排完。整理好后把成长相册给客人老师看一看,看看他们会不会满意,如果有需要调整的地方请你再调整一下。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09-30
幼儿园中班教案数学教案03-07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06-12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花》10-29
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案15篇09-28
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案(15篇)09-28
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案精选15篇09-28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精】09-27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热】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