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质教案(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优质教案

时间:2022-11-16 10:02:32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优质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优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优质教案(15篇)

幼儿园优质教案1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伴随着幼儿成长,幼儿通过游戏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游戏犹如火花,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因此,在《小动物找家》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以小鸭子排队、游泳和鸭子找家的情景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让幼儿在数一数、排一排、分一分、连一连这个层层递进的学习过程中,寻找物体的特征,并逐步掌握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进行分类,这种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自然而然地带领幼儿学习数学,喜欢数学。

  案例描述:

  一、小鸭子排队——正确认识8以内的数量。

  师:一天天气真好,小鸭子们要出去学游泳了,一共有几只小鸭子?(8只)猜猜谁会带小鸭子去学游泳?小鸭子们快来排队。鸭妈妈们都带了几只小鸭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按照鸭妈妈身上的数字,给小鸭子排队。

  分析:《幼儿园课程》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环境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幼儿在相应的环境中通过感知、操作等活动,与物体相互作用,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从而获得大量的科学经验。因此,在第一环节的以情景“小鸭子排队”导入活动,使幼儿很快的被带入到富有情节游戏的环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更轻松地引导幼儿正确认识8以内的数量,并根据鸭妈妈身上的数字(标记)找出相应数量的小鸭子,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二、小鸭子游泳——按物体的大小或颜色特征分类。

  1、师:一个池塘太小了,小鸭子呆不下,请你想一想,把小鸭子分在两个池塘里,而且要让小鸭子一看就知道应该在哪个池塘里游泳。(先和同伴商量一下)

  2、引导幼儿根据小鸭子的大小或颜色分类。

  (1)请幼儿说说:你想怎么分?为什么?

  (2)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为什么这么分?(根据幼儿提出的一个特征,教师出示相应的标记,请幼儿根据标记分类。)

  3、教师,归纳几种不同的分类依据,如:大小、颜色。

  分析:中班的幼儿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让他们将小鸭子分在两个池塘里游泳,而且让小鸭子一看就明白自己该去哪个池塘时,幼儿自然地想到了平时分组或收拾玩具时的标记,于是根据小鸭子身上的特点,按大小或颜色分别送到两个池塘。调动了幼儿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幼儿主动的投入学习活动。

  三、鸭子找家——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1、时间不早了,鸭妈妈、小鸭子要回家了,它们住在哪个家?

  2、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房子上有两个标记,要按每间房子上的两个标记把鸭子们送回家。

  分析:把知识呈现给儿童或马上回答他们的问题或立刻指出他们的错误,并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帮他们自己发现答案比公布答案重要得多。因此,在按物体的大小、颜色两个特征分类这一环节,教师先引导幼儿独立思考,并允许幼儿演示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这时,教师作为一位旁观者,和其他幼儿一样注视着每一位上来操作的幼儿。当一位幼儿只按照房子上的一个特征(颜色)送小动物回家时,教师没有立刻给予纠正,而是引导他自己来发现这一问题。这时,下面的幼儿早按耐不住了,纷纷想发表自己不同的想法。但是教师并没有让该操作的幼儿马上回去,而是借机给他一次发现问题的机会,“你觉得鸭子能回这个家吗?下面的小朋友都有不同的想法了,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呢?”该幼儿一看,一下子找出了自己的错误,马上自己纠正过来,于是教师追问:“为什么刚才的那个房子不是这只鸭子的家?”“我只是看了房子上的颜色,没有看大小的标记,所以送错了。”于是,教师趁机:“刚才东东小朋友只看到了房子上的颜色就送鸭子回家,结果找错了,所以在送鸭子回家时,一定要看清楚房子上的两个标记才不会找错。”于是,在这一出现问题又发现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很自然地掌握了根据物体的一个或两个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这种幼儿自己发现、解决的问题使幼儿更易接受和掌握。

  四、幼儿操作——练习按物体的特征分类。

  1、出示幼儿操作材料,教师讲解操作要求:先找一找图片上物体的特征,再连线。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幼儿独立思考,作业清楚。

  3、幼儿相互检查;展示个别幼儿操作结果,集体检查。

  分析:通过上面三个环节层层递进的学习,幼儿已掌握了按物体的一个或两个特征分类的方法,为了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在最后的环节让幼儿自己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并通过相互、集体检查,提高了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反思: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创导发现法,他认为:“教学不仅应使孩子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他主张教师材料,引导儿童自己去探索事物,发现知识,解决问题,做出结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材料,最能够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归根结底是为幼儿感知、观察、操作准备的。活动中教师巧妙地设计了鸭妈妈3只(身上分别写数字5、2、1),小鸭子8只(2只大花鸭、1只小花鸭、3只小灰鸭、1只大灰鸭、2只大黄鸭、2只小黄鸭),运用一些能移动、具有暗示性作用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数一数、排一排、分一分、连一连等环环相扣的活动中,产生很强的探索欲望。通过探究操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由于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孩子们乐于参与、乐于交流。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的课前准备很充分,从活动的生成,活动条件的创造,材料的准备(活动教具、教师相关知识的储备),问题的提出,到幼儿探索过程中切入等等,教师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虑和周密安排。这样才能组织好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

幼儿园优质教案2

  活动名称:

  乐曲欣赏《铃儿响叮当》

  活动目标:

  初步感受歌曲《铃儿响叮当》活泼欢快的特点,愿意用肢体动作表现滑雪的愉快心情。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幼儿欣赏过歌曲《摇篮曲》、观看过滑雪橇的画面和录;ppt课件、音乐、串铃、自制滑雪板和雪橇

  活动过程:

  一、比较欣赏,初步感受

  1。 欣赏、回忆歌曲《摇篮曲》

  引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两首好听的歌曲,我们先来听听这一首。(ppt1 左喇叭)提问:宝贝们这首歌曲叫什么?听了有什么感觉?

  小结:《摇篮曲》是慢慢的、轻轻的、柔柔的,是(妈妈哄)宝宝睡觉时听的歌。

  2.欣赏、感受歌曲《铃儿响叮当》

  提问:我们再来听听另一首歌曲,它和《摇篮曲》有什么不一样? (ppt1 右喇叭)提问:这首歌曲和《摇篮曲》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听上去快快的、很开心很快乐的,我们可以叫它"欢快"。

  提问:听到很欢快的歌曲,你会做哪些开心快乐的动作呢?(ppt1 右喇叭)(跟着歌曲的节奏开心地做动作)教师介绍:这首很活泼、很欢快的歌曲,名字叫(ppt2)《铃儿响叮当》,是美国的一位名叫皮尔彭特叔叔创作的。

  二、理解欣赏,模仿表现

  1。 理解、模仿提问:我们来听听这首活泼欢快的《铃儿响叮当》,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教师清唱)提问:再来听听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看看歌曲里的朋友们是怎样开心地滑雪的?(ppt2喇叭, ppt3—22)提问:小朋友是怎样开心地滑雪的呀?谁来做做这个动作?

  (个别示范——动作要求——全体模仿)小结:

  滑雪——身体往下蹲,双手朝下一下一下地用力撑滑雪杆。

  滑雪橇——坐在雪橇上,腿伸直,身体左一下右一下地摇着。

  2。 模仿、表现

  师:——你们真棒!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串铃、雪橇、滑雪板,你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让我们一起来滑雪。(音乐轻)——宝贝们(幼:哎),准备好了吗?(幼:好了)让我们唱着《铃儿响叮当》一起去滑雪喽。可以和别人做不一样的动作哦!(ppt24 音乐响)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幼儿园优质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唱歌,并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内容,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

  2.学习“闹”字的下滑音唱法,表现歌曲幽默、风趣的特点。

  3.尝试以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体验合作歌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元宵节期间带幼儿去观灯、赏灯,没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提前组织幼儿观看有关灯会的录像或图片。

  2.《闹花灯》教学挂图(龙灯、凤灯、狮子灯、孙猴闹天宫灯的图片),音乐CD、盒带。

  活动过程

  1.观看灯会录象或图片,组织幼儿谈话,引导幼儿回忆观灯的情景。

  提问:你在灯会上都看到些什么灯?观灯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难点前置,引导幼儿模仿灯会上敲锣打鼓的声音,按歌曲节奏说出“隆咚——咚锵”和“咚隆咚——咚锵”,并说出它们的不同。

  (2)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数花灯”,学唱“有龙灯,有凤灯,龙灯凤灯狮子灯。”

  (3)教师示范唱,邀请幼儿在“数花灯”部分或“敲锣打鼓”部分自然加入。

  (4)教师和幼儿共同分析“闹”字的唱法,引导幼儿尝试滑音的唱法,表现出歌曲幽默、风趣的感觉。

  (5)教师组织幼儿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引导幼儿体验合作歌唱的乐趣。

  活动延伸

  1.为幼儿提供音乐CD盒带和相应的道具,引导幼儿进行音乐表演。

  2.阅读幼儿学习资源(1)第5页,根据画面填词演唱。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开门见山的方式,播放一些课前收集的有关元宵、花灯的图片、录像等,从欣赏角度直入课题,学生通过看看、想想、说说等活动,引导学生进入制作花灯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们各抒己见陶醉在“元宵”之中。然后我出示一个花灯成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花灯的基本构造特点。

幼儿园优质教案4

  活动分析: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特别强烈。特别是大班幼儿,他们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重要时期,对常见的任何事物、现象都喜欢刨根问底。生活中,幼儿经常会发现很多现象:为什么刚栽上的小树要在旁边绑很多木棍,为什么我们班的云松要爬在管子上,为什么相框的后面要有一个支架等等,所有这些现象都与"让物体站起来"这一主题息息相关。此活动非常具体,幼儿有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便于幼儿在自主操作过程中进行观察、发现与记录,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活动目标:

  1、在不断操作中,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能够及时交流,逐步提高相互协作、商量的能力。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储备:提前引导幼儿观察需要协助才能站立的现象与实例。

  2、物品准备:书、纸、瓶、吸管、积木、玩具、果冻盒、夹子、一次性杯子、沙子、竹签、橡皮泥等,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物品,区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来

  1、启发幼儿通过猜测、操作验证的方式,将可以站起来与不能站起来的物品进行分类。

  (1)猜测。

  你认为哪些物品可以自己站起来?哪些不能?(吸管、竹签等不能自己站起来,瓶子、书、积木等能自己站起来)(2)操作验证。

  请你来试一试,你猜得对不对。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东西可以站起来,有的却不能呢?(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自己的猜测)二、幼儿再次玩物品,发现让物体站起来的各种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1、让竹签站起来,并掌握记录的方法。

  (1)教师出示竹签,请幼儿想办法让其站起来。

  怎样能让竹签站起来?(用橡皮泥做一个底座、插在沙子里、用书夹住等)(2)幼儿操作实验。

  请你试一试,你想的方法能不能成功?

  (3)交流实验结果,讨论记录方法。

  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竹签站起来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那我们怎样才能在很长时间以后还能让别人知道我们的方法呢?(把我们做的留着、我们把它画下来等)

  2、丰富材料,进行操作,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更多方法。

  教师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添加盒子、瓶盖、沙子、橡皮泥等辅助材料,请幼儿选择一种不能独自站立的物体,想办法使其站起来。鼓励幼儿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并用简单绘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3、通过交流,使幼儿感受到方法的多样性。

  操作完毕,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幼儿的记录表,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表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

  三、幼儿分组协商、合作,想多种办法让吸管站起来,并进行记录

  1、幼儿四人一组,分工合作,想各种办法让吸管站起来。

  现在请同组的四个小朋友相互商量一下,推选一位小朋友负责记录实验结果,而且一会儿还要进行介绍。

  2、各组负责记录的小朋友进行集体交流。

  四、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支撑现象,拓展幼儿的思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站起来的物品?有哪些需要支撑才能站起来的现象?(相框后面有支架才能站起来、我们班的云松要爬在管子上站起来、肢体残疾人要靠拐杖站起来、自行车也要有支架才能站住等)

  五、延伸活动

  1、将活动中的物品投入到科学探索区,便于幼儿进行操作。并将幼儿的记录表进行展示,提高幼儿记录的能力。

  2、家园合作: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寻找生活中需要支撑才能站住的实例,开拓幼儿思维,并收集更多材料丰富活动区,引导幼儿进一步操作探索。

  活动反思:

  在这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积极投入、享受探究的过程,并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整个活动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以幼儿自由发现、自主探索为活动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

幼儿园优质教案5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水的用途。

  尝试用绘画和创编的形式表达水的用途。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水的用途大”实拍图片;《水是个宝》儿歌音频及图片。

  材料准备:画纸、画笔。

  活动过程

  猜谜激趣,并请幼儿说说今天用水的情况,引出主题。

  ——用手拿不起,用刀切不断,煮饭和洗衣,都得请它来。你知道它是什么吗?(水)

  ——回忆一下,你今天用过水了吗?

  ——你用水来做什么呢?

  小结:从早晨起床到现在,我们用水做了各种各样的事,洗脸、刷牙、洗手……都离不开水。

  出示图片“水的用途大”,引导幼儿说说图片内容,进一步了解水的用途。

  1.出示图片“水的用途大——生活用途”,引导幼儿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刚才小朋友讲了很多水的用途,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我们一起来看看水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吧。

  ——图片上的人用水在做什么?

  2.出示图片“水的用途大——生产用途”,引导幼儿了解水在生产中的用途。

  ——除了日常生活需要水,水在其他地方还有大作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水被用来做什么?

  3.出示图片“水的用途大——其他用途”,引导幼儿了解动物植物也离不开水。

  ——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水,还有谁也离不开水呢?继续往下看。

  ——图片上是谁?

  ——它用水来做什么?

  小结:水的用途真大,水是生命的源泉。我们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水。人需要水,动植物也需要水。

  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水是个宝》,带领幼儿看图学念儿歌。

  1.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水是个宝》,引导幼儿说说儿歌内容。

  ——儿歌里我们/妈妈/农民/工人用水来做什么?

  2.再次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水是个宝》2-3遍,带领幼儿看图念儿歌。

  出示绘画材料,请幼儿将水的用途画下来,并根据图画的内容创编儿歌《水是个宝》。

  1.出示绘画材料,请幼儿将水的用途画下来。

  2.请幼儿根据图画的内容创编儿歌《水是个宝》。

  ——你画了水的什么用途?

  ——请你把它编进儿歌里吧。(比如:水是个宝,我们用它来刷牙;水是个宝,爸爸用它来洗车。)

  小结:水是个宝,我们都需要水。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节约用水,不浪费我们宝贵的水资源。

  附【儿歌】

  水是个宝

  水是个宝,

  我们用它来洗澡;

  水是个宝,

  妈妈用它洗碗勺;

  水是个宝,

  农民用它把菜浇;

  水是个宝,

  工人用它把纸造。

幼儿园优质教案6

  活动目标

  愿意参与比较活动。

  尝试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

  初步感知物体长短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经掌握用目测的方法直接比较长短。

  课件准备:“耳朵长和短”图片。

  纸面教具:《长和短》。

  材料准备:短、稍长、长三种长度的绳子。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耳朵长和短”,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直接比较长短。

  ——小猫蜜蜜和兔一一最近遇到了一个难题,她们都觉得自己的耳朵比对方的长,争论了好久也没有得出答案,所以想请小朋友们看看,到底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

  ——是蜜蜜的耳朵长?还是兔一一的耳朵长?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一目了然的长短差异可以用目测的方法直接得出谁长谁短。

  发放纸面教具《谁长谁短》,教师操作课件,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

  1、发放纸面教具,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支笔的长短。

  ——蜜蜜和兔一一终于知道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了。但是她们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她们买了一些文具也想知道谁长谁短,我们一起来帮帮她们吧。

  ——这两支笔能直接看出哪支长哪支短吗?

  ——目测的方法比较不出长短,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哪支笔长哪支笔短?(将两支笔一头对齐进行比较)

  ——请你们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一比两支笔吧。

  2、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把尺子的长短。

  ——这两把尺子可以用目测的方法看出哪把长哪把短吗?

  ——请你们用一头对齐的方法帮助蜜蜜和兔一一比一比谁长谁短,注意比较的时候尺子一头要对齐。

  3、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把伞的长短。

  ——这两把小花伞一样长吗?

  ——请你们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一比哪把小花伞长,哪把小花伞短吧。

  4、教师操作课件,验证幼儿的答案。

  小结:对于一目了然的长短差异我们可以用目测的方法直接知道谁长谁短,在用目测的方法不能清楚地看出谁长谁短时,就可以使用一头对齐的方法进行比较。

  发放材料“三种长度的绳子”,鼓励幼儿比较绳子的长短并初步感知长短的相对性。

  1、幼儿第一次比较绳子长短。

  ——老师这有许多条绳子,你们一人拿一条,然后找一个小伙伴比一比你们的绳子。注意比较长短的时候要将绳子的一头对齐。

  ——你们的绳子一样长吗?

  ——谁的绳子长?谁的绳子短?

  2、幼儿第二次比较绳子长短。

  ——现在请你们换一个小伙伴比一比,你的`绳子还是长/短的吗?

  ——为什么长/短绳子变成短/长绳子了?

  ——你有什么发现?(和短绳子比,我的绳子就是长绳子。和更长的绳子比,我的绳子就变成短绳子了)

  小结:比较的对象不同,结果也会不同。和短绳子相比,较长的绳子就是长绳子;但较长的绳子和更长的绳子相比,较长的绳子就成短绳子了。

  温馨提示

  幼儿两两比较的时候会出现两人手中的绳子长度一样,这时,教师要提醒幼儿换一位伙伴再进行比较。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

  鼓励幼儿想一想教室的哪些物品可以用来比较长短(如玩具、书本等),并尝试比较。

幼儿园优质教案7

  一、活动目标:

  1、能画出秋叶轻盈飘落的样子,感受秋叶飞舞的意境美。

  2、尝试运用重叠遮挡的方法构图,表现画面的均衡和美观。

  二、活动准备:

  1、教师教学资源《秋叶飞舞》(视频)。

  2、勾线笔、图画纸、水彩笔、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

  1、活动前请幼儿观察秋天树叶,组织幼儿交流自己发现的秋天树叶的变化。描述树叶是怎样从树上飘落下来的。重点引导幼儿从树叶的颜色、飘落的样子进行交流讨论。

  2、欣赏《秋叶飞舞》视频,进一步感知树叶飘落的情景。

  (1)观察树叶落在了什么地方。

  可提问:飘落的树叶都到哪里去了?去做什么?

  (2)观察树叶飘落时在空中的姿态。

  可提问:树叶飘落时,在空中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重点引导幼儿比较垂直和倾斜。请幼儿思考讨论:树叶为什么会斜着飘落下来。

  小结:树叶又轻又薄,总是随着秋风飘动,不会重重的落地。

  3、请幼儿讨论怎样用倾斜和重叠的方法表现树叶飘落的情景。

  (1)请幼儿尝试用倾斜表现树叶飘落的情景。

  可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让树叶飘动起来呢?

  (2)尝试用重叠遮挡的方法安排画面构图。

  可提问:许多树叶落下来,有什么办法在比较空的地方,再挤进去几片呢?

  4、幼儿自由创作,大胆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我们是一群什么树上的叶?要飘到哪里去?会遇见什么朋友?对他说什么?画出树叶找到的朋友。

  (2)提醒幼儿运用倾斜的方法表现树叶在空中飘动的姿态,适当添加数片树叶。

  (3)幼儿作画,选择与秋叶相似的颜色进行涂色。

  5、交流分享。

  (1)观赏作品中的秋叶是否有飘动的效果。

  (2)介绍各自想象的情景:树叶飘到哪里?他对朋友说了什么?

  教学反思

  一、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作品内容及目标进行适当的删减。

  本节课去年已经上过,我在去年已经修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作品进行了完善。如:除了把原来的散文欣赏活动内容改为故事课,还把其中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并选用了结构相同,意义相仿的前三段,而把最后一段幼儿比较难理解,句式又不同的内容删掉,改为能唤起幼儿想象的“树叶飘呀飘...”易于幼儿接受和理解。在准备活动中添加了大图书绘本,并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制定相应的目标要求: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

  2、学说故事中的短句:“树叶,你当我的ⅹⅹ好吗?”

  3、乐意用动作语言表达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二、运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和表达的欲望。

  在组织形式上,我选择了动静交替的形式开展,开头部分我首先用抛洒树叶的方法一下子把幼儿带进了秋叶飘落的意境,激发了幼儿表达的欲望:树叶落在了小船上、树叶落在了小沟里、树叶落在小河里...然后我用一句: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中的树叶到底落在了哪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很自然地引入老师讲述的故事中。接着我采用分段讲述提问,角色表演相结合的方法,每段变换不同的角色扮演,师生共同扮演角色,让幼儿在情景的扮演中学会角色的语言,从而达到老师预设的目标。幼儿从头至尾处于一种愉悦的情绪中学习,较好地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连今天新来的小朋友和平时一直不愿参与的徐志浩小朋友也快乐地参与其中,最后在和小朋友一起看大图书一起完整讲述故事的氛围中结束了本次活动。

  三、在本次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1、由于本课题开展时,天气一直阴天,所以没有给幼儿提供较好的观察机会,以至不能较好地拓展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在课堂中还应提高自己的应对策略:当我在讲完故事第一段后提问: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怎样对树叶说话时:沈润曦小朋友回答说:“树叶,我做你的好朋友好吗?”我没有及时回应,而是说:小鱼是这样说的吗?总想把幼儿的回答很快地拉到自己预定的答案之中。直到第二段时,我才作出了较好的回应:你说的不错,你想和树叶做好朋友,可小蚂蚁和你想得不一样啊,让老师来悄悄问问它就知道了,从而较好地回应了幼儿。可惜反应稍迟了一点。因此,教学工作是一项不断创新的过程,需要我们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有效。

  以上是我自己上完这节课的反思,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共同探讨提高。

幼儿园优质教案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所讲故事的内容画连环画

  2、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实物投影仪、录音机、钢琴曲磁带

  2.每位幼儿一本绘画练习本,上有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等字样。

  活动过程:

  1. 故事,用提问帮助幼儿记忆故事内容。老师富有表情生动的讲述故事:“离我们很远,有一个奇妙的花果山,那里长着一种奇妙的树,会变的树。这种树种下去第一天,就会长成一棵大树,树上只有一片树叶。第二天的时候,这种树就开始变了,它会一下子长出各种形状的树叶:有的叶子象圆圆的苹果,有的象弯弯的月亮,有的象圆圆的轮子,有的象芭蕉扇,有的象葫芦,有的象小朋友张开的手……颜色也变的丰富多彩,红的象火,黄的象金子,绿的象青草,蓝的象天空……真是美极了。到了第三天,你猜,这种会变的树上会发生什么事呢?”幼儿议论后教师继续讲述。“每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树叶精灵,有的象在哭,有的象在笑,有的两片叶子靠在一起,两片树叶精灵手拉手好象在做游戏……到了第四天,这种树还会变下去,每天都会变出新模样。”提问:“这种树叫什么树?它第一天是怎样的?第二天、第三天是怎样的?”

  2. 幼一起讨论绘画方法组织幼儿讨论:“现在请你们把这个故事画下来,你认为该怎么画?”幼儿个别讲述。师幼一起小结:可以把第一天树的样子画在写有第一天字样的纸上,依次类推。

  3. 师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提醒幼儿画自己想出来的树,涂色要均匀。

  4. 用投影仪展示幼儿作业,并让幼儿相互评价。

  5.孩子的讲述能帮助教师发现、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及创造性表现,也使其他小朋友学到同伴的优点活动延伸在美工区画自己听过的故事或创编的故事。

幼儿园优质教案9

  活动目标:

  1、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

  2、在操作中干支数量的趣味。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圆柱体的玩具物品。

  2、人手十枚一样大小的硬币或硬币状的替代物。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图形宝宝,还记得吗?(让幼儿说一说)今天呀,我们班上来了一个新客人,它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游玩“圆柱世界”

  (1)、幼儿看各种圆柱体的玩具、物品。

  (2)、幼儿任意挑选一种玩具,感知圆柱世界的丰富。

  “你拿的是什么玩具?它是什么样子的?”

  (3)、介绍圆柱体

  (4)、幼儿互相交流。

  三、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圆柱体与圆形有什么不一样吗?”

  (1)、幼儿自由探索圆柱体的主要特征,能用手、绳子、尺子量一量,圆柱体的两端和中间是否一样?

  (2)、幼儿相互交流探索的结果。

  四、操作体验

  (1)、教师取出硬币问:“这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把硬币变成圆柱体吗?”

  (2)、幼儿探索将硬币变成圆柱体的方法。

  (3)、幼儿叠硬币,将圆形变成圆柱体。

  五、幼儿操作

  请幼儿翻开操作材料《数学》第25页,教师按提示指导幼儿完成此页中《认识圆柱体》的练习。

  反思: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圆柱体,但对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儿的意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杯子和罐子之间的比较,让孩子在自由扩展的玩当中寻找其中的特殊性,从而来认识圆柱体的具体特征。因此,孩子会比较感兴趣。我们班孩子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因此,差异性比较大。能力较强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好,回答问题完整,并且善于观察。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却相差比较大。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这种情况。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强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强的孩子带着相对较差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他们去相互学习。我的这个活动也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圆柱体的外形特征,并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圆柱体。最后,孩子们在愉快地“手拉车”游戏中结束活动。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经过各位专家的指点和不断的试教修改反思。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已经幸福的感受到了。

幼儿园优质教案10

  活动目标:

  了解运动与休息的合理节奏。能为自己设想、安排健康的休息日。

  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四张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自由讨论

  星期天,如果爸爸、妈妈完全让你自己做主,想干什么都可以,你会干些什么呢?(幼儿自由讨论后讲述)

  让幼儿设想、安排完全由自己支配的一天。鼓励他们随心所欲、坦率地讲。如幼儿讲述有困难,可以引导:你想多睡一会儿吗?睡到什么时候?你想看动画片吗?看多长时间?你想到外面玩吗?玩些什么?玩到什么时候?

  (二)看看、讲讲、故事渗入

  丁丁的星期天是怎么过的呢?

  结合挂图讲述故事《我爱健康》

  提问:丁丁什么时候起床?起来做些什么?

  丁丁在公园里玩些什么?妈妈说在公园里玩有什么好处?

  玩了一会儿,妈妈为什么要让丁丁休息、喝水、吃点心?

  玩了各种游戏,妈妈为什么要让丁丁回家?

  丁丁打算回家干些什么?

  (三)安排我的休息日

  看了丁丁的一天,你再来安排自己的休息天,你会怎么安排呢?

  引导幼儿讨论自己的休息日安排方式,并用绘画形式将自己的设想记录下来,然后与同伴交流。(提醒可用数字来表现图画的顺序)

幼儿园优质教案1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了解警服、医生等工作服。

  2、了解职业服装的特点、用途,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职业和物品的连接游戏

  2、课件:图片-警察,医生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话题展示课件幻灯片

  2、师:今天你穿了什么样的衣服?感受怎么样?

  (请幼儿互相交流。)

  3、为什么要穿衣服?

  教师小结:

  衣服不仅可以保暖,穿了漂亮,它还有一个很大的本领,衣服会"说话",展示课件幻灯片。

  你知道衣服的秘密功能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吧。

  4、展示幻灯片6-10观察、了解不同职业服装。

  (1)观察警察叔叔的服装,看看和一般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2)观察、发现医生工作服的特点。

  5、通过图片观察周围人们的工作服装。

  厨师,警察,服务员,消防员,工人,空姐等。

  6、趣味练习看一看这些职业并把和职业相关的物品连接起来。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有成功的一面: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帮助幼儿熟悉生活中的几种职业,并认识职业装的作用,人们上班为什么要穿制服?以医生和警擦穿上制服走到孩子们中间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的兴趣较高。流程安排和组织比较清晰。

  但也有失败的一面,现在将主要问题反思如下:

  1.对社会领域的把握不够准确,我把社会行为技能的培养放在了一边,专心围绕社会认知来选材,现在看来,社会领域的活动重在渗透,我们的活动不是教师把什么都告诉他,而是通过一次活动,引发幼儿关心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并学习探索,不断有所发现。

  2.对幼儿的认知水平把握不准,针对这一点,我的感触是,必须对幼儿有阶段性的了解,在充分掌握幼儿的特点和认知水平后才能确定目标,组织实施教学过程。

  另外教学语言更丰富,更条理一些效果会更好。

  细细想来,成功的课堂都蕴含了教师大量的工作和细致的用心,课堂上的轻松自然背后是老师的胸有成竹。

幼儿园优质教案1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看图谱,表现简单的节奏型。

  2.初步尝试听旋律拍出简单的节奏型。

  3.尝试用乐器演奏简单的节奏型。

  4.对器乐演奏活动产生兴趣,并喜欢演奏。

  活动准备

  1.幼儿对螳螂、蟋蟀的外形特征及叫声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昆虫音乐会》教学挂图、音乐CD。

  3.节奏图谱一张,打击乐器木沙铃、沙锤、沙蛋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图片,创设游戏情景,激发活动兴趣。森林里面要举办一场隆重的昆虫音乐会,有很多昆虫都要来参加,你觉得会有哪些昆虫会来呢?

  2.教师出示三种旋律及节奏型,以螳螂、蟋蟀及蝗虫三种昆虫依次出场为线索,引导幼儿分别认识三种不同的节奏型,并能够用身体进行表现。

  (1)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用踏脚的方式表现节奏型XXXX︳XXX-︳,并跟随乐曲旋律表现。

  (2)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用拍手的方式表现节奏型XXX-︳XXX-︳,并跟随乐曲旋律表现。

  (3)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根据图谱模仿蟋蟀的叫声表现节奏型XXX XXX︳XX- - -︳,并跟随音乐旋律表现。

  3.播放《昆虫音乐会》乐曲,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用身体动作连贯的表现不同的节奏型。

  4.尝试学习用乐曲进行演奏。

  (1)逐一出示沙蛋、沙锤、木沙铃,介绍乐器,分发乐器,让幼儿尝试探索乐器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指令、哼唱旋律带领幼儿尝试演奏乐器。

  (3)播放乐曲,教师带领幼儿演奏乐曲。

  (4)播放乐曲,带领幼儿看教师指挥演奏乐曲。

  教学反思

  千姿百态的昆虫形象能极大地引起孩子的兴趣。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感受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常见昆虫,知道昆虫的本领,了解昆虫的生长环境与特征,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激发学习兴趣。

幼儿园优质教案13

  活动目标:

  1.了解"119"的含义并会大声读出来。

  2.增强对消防的认识。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119"的图片资料

  活动过程:

  1.复习《防火小勇士》。

  教师:小朋友还记得《防火小勇士》吗?如果着火了怎么办?我们要找谁帮忙呢?怎么样才能找到消防员叔叔呢?

  2.观看图片,了解119的含义。

  教师:这张图片上有什么?这个汽车叫什么名字?消防车的身上有什么呀?它们怎么读呢?(引导幼儿发现消防车的颜色、形状、样式和普通的小汽车有什么不同)教师:这3个数字分开的时候怎么读?为什么它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这样读呢?(为了读的更顺口、好听些,我们读"yaoyaojiu")。这3个数字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吗?(它代表了火灾,哪里有火灾它就会出现在哪里。)

  3.讨论防火的方法。

  教师:大火会烧毁很多的房子,那样小朋友们就没有房子可以睡觉了,我们怎么样才能不让火灾发生呢?

  幼儿相互间讨论,师幼共同总结。

  小结:不能玩火;爸爸的香烟不可以随便乱扔,要熄灭烟头扔在垃圾桶里;不能玩电线,要保护自己。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课幼儿已有基础的事实,对火灾有基本的知识,能够说出很多关于火灾的事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力,还能说出很多家里能够引发火灾的行为,并能纠正,说出正确的行为。以后可以延续消防活动,更加丰富幼儿关于消防的知识。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给予幼儿充足的、自由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创设有利于并能推进活动开展的教育氛围。从活动的效果来看,活动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是一次成功的安全教育活动。充分激发幼儿想出各种灭火的办法。当幼儿看完录像后,发现自己想出的办法还有不足后,从而为“怎样避免火灾”问题的深入进行埋下了伏笔,使幼儿知道火灾给国家、集体造成的损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增强了防火、灭火的意识。

幼儿园优质教案14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胆小鬼》,理解歌词的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观察教师的动作提示,尝试用拍手的方法掌握歌曲中的休止符的时值。

  3、明白自己吓唬自己就是胆小鬼,知道害怕时可以寻找成人帮助。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谈话:你最害怕什么?在你害怕时,你会怎么办?大人怎么帮助你?

  2、幼儿用书,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经验,自由谈论“胆小鬼”。

  教师:你听说过“胆小鬼”吗?“胆小鬼”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是“胆小鬼”呢?

  (二)幼儿听教师演唱歌曲,体会歌曲诙谐的情绪。

  1、师:我要唱一首《胆小鬼》的歌曲给你们听,听完了,请你们告诉我,歌词中说谁是胆小鬼?

  师:为什么冬冬是胆小鬼?请你们再听一听。

  2、教师投影放大幼儿用书《胆小鬼》画面,并一边唱一边指图。

  3、幼儿再次聆听歌曲,跟随教师在休止符处做胆小鬼的表情动作。

  师:胆小鬼是什么样?做个动作给我看。

  (三)幼儿欣赏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观察教师在休止符处做动作的规律,简单了解“休止符”的意义。

  1、师:我有时唱歌,有时做动作。为了告诉你们我休息了多久,我就做了几次动作。现在你们一起来数一数。

  2、教师及时将幼儿所数的休止符数量记在黑板上。

  3、引导幼儿倾听录音歌曲,跟随教师学唱歌曲,用拍手的方法唱准歌曲中休止符。

  (四)教师歌唱,幼儿根据教师的提示在休止符处说“怕怕”或做胆小鬼的表情动作。

  (五)自由谈论。

  教师:你当过“胆小鬼”吗?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鬼?在你害怕时,你会怎么办?大人们是怎么样帮助你的?

  复习音乐游戏《小兔和狼》。

  教学反思:

  1、在今天的活动中,幼儿对活动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通过幼儿的回答和演唱时的表演也能看出幼儿体验到了歌曲诙谐的情感,达成了第一点目标。

  2、第一环节以“打招呼”的形式进行练声,不仅将主旋律让幼儿提前练习,幼儿也有浓厚的兴趣。

  3、图片的利用不仅简单、便于操作,也能很好地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活动中教师采取图片递减的方式,逐步让幼儿成为演唱的主体,这样既让幼儿感受到了挑战性也体现了活动的主体性。

幼儿园优质教案15

  活动目标:

  1、在粘贴瓢虫、添画瓢虫的活动中,感受创作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

  2、能够大胆想象瓢虫的各种形态,并进行创造表现。活动准备:

  图片、纸盘、剪刀、橡皮泥、颜料、排笔、固体胶、勾线笔、毛根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题目。

  教师: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蚜虫最怕它、棉花最欢迎。小朋友猜猜它是谁?

  二、出示图片,观察瓢虫的外形特征。

  1、七星瓢虫是什么特征?

  2、身体上有怎样的花纹?

  3、七星瓢虫的腿是什么样的?它的翅膀是什么样的?

  4、教师引导幼儿探索用纸盘、橡皮泥等制作形态不一的七星瓢虫。

  5、幼儿自主探索制作七星瓢虫,体验成功的快乐。

  6、展示作品,讲述分享作品,感受共同创作的成就感。

【幼儿园优质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优质教案11-16

幼儿园春分优质教案03-08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12-15

幼儿园中班优质教案11-07

幼儿园优质课程教案02-22

幼儿园中班社会优质教案06-08

幼儿园大班健康优质教案09-15

幼儿园小班优质美术教案09-16

幼儿园小班健康优质教案03-31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