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汇编7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2-03-24 13:09:32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汇编7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1

  音乐作品分析

  《打字机》这首乐曲是l950年美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所做,原为管弦乐曲,这里选用的是轻音乐曲。

  打字机原文为“typewriter”,按美国俚语可译为机枪,按英国俚语可译为“击打”,从而本曲亦可理解为紧张激烈的格斗场面。小朋友们现在很少能见到打字机了,但在电脑尚未诞生之前,打字机曾经风靡一时,美国写字楼中处处飞扬着打字机的声音。安德森就是从这富有节奏的音响中获得灵感,创作了这首世界闻名的管弦乐小品《打字机》。他独具匠心地用真正的打字机作为节奏乐器,衬托着快速灵巧的旋律,描绘出大城市写字楼中喧嚣的打字机声和繁忙的办公场面。乐曲的第一段最为精彩,均匀连续的八分音符采用顿音形式奏出,单纯而轻快,与伴奏声部打字机急速的击键声、连续三小节后出现的铃声以及推动机头的咔嚓声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7一一片忙碌紧张的气氛。因该乐曲中铃铛的特定音效以及紧张的节奏特点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所以我们将这首世界名曲引入音乐欣赏教学的课堂。

  幼儿发展特点分析

  首先,经过3年的培养,幼儿已经具备了聆听音乐的兴趣和能力,并能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与音乐感受进行匹配,为此,此次活动中我们会关注幼儿自己对音乐的独特感受,让幼儿调动原有经验来理解此部作品;其次,幼儿对乐曲中铃铛的特殊音色非常感兴趣且很敏感,活动中可以调动幼儿自己的经验和动怍来表示铃铛的出现;第三,此首作品第五乐句速度快、铃铛出现密度大、节奏类型复杂,会给幼儿在听辨及表达表现上带来一定难度,但由于幼儿有看图谱的经验,对符号有一定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可采用视觉符号帮助幼儿梳理规律.将流动且看不见的音乐转化成可视的图谱,让幼儿通过视觉参与来精确观察和学习,梳理铃铛出现的次数及规律。

  本次活动我们立足准确把握大班幼儿已有经验开展学习活动,用开放的心态聆听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充分尊重幼儿体验,支持幼儿自主表达,并尝试以小组合作方式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活动目标

  1.感知乐曲中铃声出现的规律。

  2.用探究创编的方法创编故事情景和表演方式,在教师问题引导下用反思评价的方法来不断提高自己表达的水平,能够了解图谱是帮助理解乐曲的工具。

  3.当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时,能够积极进行心理疏解,能以感谢的心态接受他人的合理建议,在团体合怍时乐意与同伴协商,共同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打字机》音乐、

  “打字机”动画视频、移动白板、水彩笔。

  经验准备:之前播放过《打字机》音乐。

  活动重点

  通过肢体动作感应乐曲中铃铛的特定音色。

  活动难点

  通过肢体动作较准确地表达乐曲休止及切分处铃铛的特定音色。

  活动过程

  (一)欣赏《打字机》全曲,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表达感受。

  师:“前几天我们听了一首音乐,今天请你再听一听,这个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或者说这个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让你觉得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认真倾听。

  师:“还需要再听一遍吗?觉得需要再听一遍的请举手。”

  约有8~1O名幼儿举手。

  师:“我们为这几名小朋友再听一一遍,好不好?”

  倾听后幼儿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感受。

  幼1:“我觉得像是直梯在上行,上到二层又超重了,上厂三层又超重了。”

  幼2:“我觉得是小朋友在弹钢琴,‘叮’的一声就说明下课了。”

  幼3:“我觉得像是啄木鸟在给树治病,等到‘叮’的时候啄木鸟就飞走了,去治下一棵树。”

  幼4:“我觉得像是上学快迟到了,就急急忙忙上电梯。‘叮’的时候有一个人要下电梯了。”

  师:“噢,她跟刚才那个男生不一样,刚才是一个超重的故事,现在是一个小学生要坐着电梯去上课,到了一个楼层下来一个人。”

  幼5:“没有‘叮’的时候,车在开,是绿灯,有‘叮’的时候是红灯。”

  师:“他讲了一个发生在马路上汽车行驶的事情。”

  幼6:“没有‘叮’的时候猫在抓老鼠,老鼠跑到洞里去了,猫伸进洞里去抓老鼠没抓着。‘叮’的时候老鼠拿大锤子砸猫的手,猫大叫了一声。

  师:“他讲了一个猫和老鼠的故事。猫在追逐老鼠,然后老鼠跑到洞里,猫伸到洞里去抓它。发生什么事情了?”

  幼7:“‘叮’的时候老鼠砸了猫的手一下!”

  幼8:“我觉得是有‘叮’的时候时钟在正常转,没有‘叮’的时候时钟就加快了。”

  (二)分别请幼儿随乐用动作表达自己聆听后的感受,初步感应乐曲中铃铛的特定音色。

  先请一组小朋友上前随乐表演交通工具——火车和汽车。

  幼儿表演后,教师模仿表演幼儿做踩刹车动作:“这个动作是在干什么?”

  全体幼儿:“踩刹车!”

  师:“猜对了,我们给自己鼓鼓掌!”

  再请两组小朋友表演动物,一组扮演啄木鸟,一组扮演猫和老鼠。

  表演后教师分别点评。

  如针对猫和老鼠组:

  师:“你们觉得谁是猫,谁是老鼠,从哪儿看出来的?”

  幼:“我觉得A是猫,B是老鼠,因为B做了一个砸的动作。”

  师:“猜对了吗?”

  扮演的幼儿微笑点头。

  师:“对这两位小朋友的表演,有没有什么建议?”

  幼1:“刚才有一点乱,下次商量一下,做一个不乱的猫和老鼠。”

  幼2:“我有一点建议。下次可以在线上跑,紫点(地上的标记)就是老鼠洞,圈就是猫追老鼠的路线。老鼠在砸完猫后就跑到下一个老鼠洞。”

  教师给予提建议的小朋友掌声,同时引导表演的小朋友接纳他人的意见。

  (三)依据情景分组,各组创编律动,感应乐曲特定音效。

  1.按故事情景分成小汽车组、啄木鸟组、猫和老鼠组,幼儿自由选择相应的小组。

  2.各小组共同创编肢体律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集体分享各小组成果,幼儿进行建设性评价。同时各小组根据评价进行调整并展示调整成果。

  1.小汽车组随乐表演。

  师:“谁来给小汽车组提点建议?没发言的小朋友试试。”

  幼1:“小朋友开车时要握紧方向盘。”

  师:“噢,他驾驶的动作有些危险,下次驾驶时把方向盘握住了。”“还有没有别的建议?给这个小组也行,给某个小朋友也行。”

  幼2:“穿蓝衣服的小朋友开车的时候总是跺脚,希望下次别跺脚了。”

  师:“应该什么时候跺脚?”

  幼:“‘叮’的时候。”

  师:“‘叮’的时候红灯亮时才能踩刹车,接受吗?” (幼儿接受并说:“谢谢。”)

  幼3:“我给这个小组提个意见,以后你们商量一下,做统一的动作。因为有的小朋友的动作有点乱。”

  师:“那他们需要一些排练的时间。你们接受吗?”

  师:“我们这个小组再来一遍,争取把他们提的意见都采纳了,好不好?”

  幼儿再次表演后教师进行深入的引导。

  师:“我有一个问题,怎么马路上没有红灯,司机也踩刹车了呢?”

  其他小朋友都表示赞同。

  师:“有一段马路红灯特别密集,这段路老有红灯,该怎样开车?”

  幼:“开一次踩一次刹车!”

  师:“我给你唱着,你来一遍。”(幼儿肢体表达得非常准确。)

  师:“好,我们再给他们最后一次展示的机会,看他们能不能从红灯最密集的地方开过去!”

  幼儿随音乐表演,同伴掌声鼓励。

  2.猫和老鼠组随乐表演。

  师:“仔细看啊,我们要帮助他们把这个追逐游戏玩儿得更棒!”

  幼1:“小老鼠没有‘叮’的时候就砸猫了。”

  师:“下次注意听到‘叮’的时候再砸。”

  幼2:“小老鼠一直躺在地上,‘叮’的时候要快点起来。”

  师:“要听着音乐坐起和躺下,也就是进洞和出洞的动作,好吗?”

  (表演的小朋友对提建议的小朋友表示感谢,同时接受。)

  幼3:“猫追老鼠,老鼠要跑到下一个洞里。”

  师:“你跟老师试一下吧!”

  (师幼配合解决问题。)

  描和老鼠再次表演。

  3.啄木鸟组随乐表演得非常好,博得掌声一片。

  师:“谁先来表扬他们一下?”

  幼1:“我觉得啄木鸟组的小朋友他们集合起来,先商量,商量好了角色,一个小朋友扮演的是大树,一个小朋友扮演的是啄木鸟,还有互换。”

  (五)欣赏全曲,梳理图谱。

  师:“刚刚我们玩过的音乐游戏里铃铛一共响了多少次?”

  幼儿纷纷答:“4次。”“6次。”“听一遍就知道了。”

  幼儿共同倾听一遍音乐,可是回答仍然不统一:“9次!”“11次!”

  师:“我们不能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了,这是很科学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画一画,看看一共响了几次。”

  共同听音乐,教师在白板上画出图谱。

  师:“你们觉得哪个符号可以表示‘叮’?”

  幼:“竖线的符号。”

  师:“我们来数一数,1、2、3……9。9次,给猜对的小朋友鼓鼓掌!”

  幼儿齐声欢呼,非常高兴。

  (六)乐曲介绍。

  师:“这么好玩的曲子,叫什么名字呢?”

  幼:“玩具兵进行曲。”

  师:“我来告诉你们吧,这首曲子是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创作的。他在办公室打字的时候,听到打字机发出的‘嗒嗒嗒’的击键声以及换行的‘叮’声,促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世界闻名的音乐作品《打字机))。”

  和幼儿一起欣赏“打字机”动画视频。幼儿欣赏一遍后要求再次欣赏。

  师:“找想给小朋友提个建议,安德森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声音,并用音乐将它们表现出来,希望小朋友们也能用心去聆听和发现生活中美妙的声音,以后也做出好听的曲子,让我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活动反思

  记得第一次开展《打字机》音乐欣赏活动时,我根据乐曲的时代背景及由来,在活动前预设了“打字小姐在办公室打字”的故事情景,引导幼儿在这个情境中学习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积极为幼儿提供自主表达、讨论的时间空间,注重支持幼儿感受体验的个性表达。孩子们参与积极,情绪体验快乐,活动效果良好。虽说活动比较成功,但用专业的眼光审视此次活动,一些瑕疵渐渐浮现出来,如,该故事情境是由教师活动前预设好的,孩子们始终在一个故事情境下进行学习活动,而且该活动情境与幼儿生活经验距离有点远。于是活动过后,我向自己提出新的挑战:能否给幼儿提供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教师能否退位,变显性指导为隐性指导?能否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把诸如创设故事情境、提取动作、组织评价等机会交还给幼儿?为此我尝试建立一种教师退到幕后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新教学模式,变显性教为隐性支持幼儿自主学习,变集体学习为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变教师主导评价为幼儿评价为主,整个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

  首先,让幼儿分享对音乐的感受。我们为幼儿提供欣赏音乐的广阔空间,由幼儿聆听音乐后自己表达感受,进而确立故事情境。参加活动的20名幼儿共创编了“弹钢琴故事”、“火车游戏”、“电梯游戏”、“跑步游戏”等9个故事情境。孩子们的枳极反应带给我无限的惊奇,我们从中选取了“开汽车”、“猫和老鼠”、“啄木鸟医生”三个故事情境。

  其次,开展分组体验感受。在自己设置的故事情境里学习,幼儿们开心不已,主动积极。同时,在分组合作游戏中,教师重点关注每个小组负责人的引导,以及幼儿对各小组多元评价环节的指导。在啄木鸟医生游戏小组,我对小组长说:“听音乐后,你们感觉发生了啄木鸟医生给大树治病的故事。现在从动作上看,你们这个小组的成员都扮演的是啄木鸟医生,没有看到它治病的对象呀?”在这样的启发下,小组长赶紧召集组员说:“我有一个想法,我们的故事应该有两个角色,啄木鸟和大树。现在我们来商量一下分成两组,谁来扮演医生?谁来扮演生病的大树?”就这样孩子们欣然接受了小组长的提议,依靠协商合作完成了分角色诠释“啄木鸟医生”的故事。

  第三,引导幼儿自主多元评价。在分享各小组故事环节,他们的表现受到孩子们的认可与掌声鼓励。紧接着,我开始引导幼儿对各小组开展指向学习品质和知识技能的评价: “谁先来夸夸他们,然后给他们小组提一个建议。”几名幼儿开始围绕教师的提问进行评价:“他们用一起商量的办法来分配角色,扮演了故事里的大树和啄木鸟,我觉得这个做法特别好,值得我们学习。”“音乐中有一段铃铛声音特别密集,我建议你们要仔细听音乐,啄木鸟可以先给离自己最近的大树看病。”啄木鸟小组欣然接受了同伴的建议,并试着调整大树间的距离,完善小组的表演,果然解决了乐曲中铃铛密集处的难题。同伴间进行评价,不仅令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获得了发展,还能起到互帮互助、自我成长的学习效果。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2

  设计意图: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通过游戏《我是鼓,你是小米粒》生生互动,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进一步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也体验到了扮演小米粒的乐趣。

  活动目标:

  1、 通过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2、 感知音乐中强弱、快慢的变化并用肢体表现。

  活动准备:

  小米粒、音乐磁带、小鼓。

  活动过程:

  一、 跟着鼓唱歌。

  1、 小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2、 教师用鼓槌敲击小鼓。请幼儿跟着鼓槌唱歌。

  教师有节奏地敲鼓,幼儿用象声词"咚"唱出鼓的节奏二、 鼓的声音哪里来。

  1、 鼓的声音是振动发出来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到鼓在振动呢?

  2、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出示米粒,介绍鼓上的小米粒受到振动就会跳舞。

  3、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轻,米粒跳得低三、 跳舞的小米粒。

  1、 教师边唱歌曲边敲鼓。

  问:鼓上的小米粒是怎么跳舞的?

  小鼓敲得响,米粒怎样?

  小鼓敲得轻呢?

  2、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打节拍3、幼儿试着跟唱歌曲四、 游戏:我是鼓,你是米粒。

  地板代表鼓,全体幼儿蹲在"鼓"上,个别幼儿扮演敲鼓的人,部分幼儿扮演米粒,边游戏边唱。敲鼓的人用脚跺地板,或快或慢,或重或轻,扮演米粒的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反思:

  反思:本次活动幼儿直观地感知振动与发生的关系,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他们在活动中游戏、表演、创编,展现出了自信心。这次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机会,"小米粒"在舞蹈时既有节奏,而且表演很丰富、很多样化,孩子们用自己的想法展现出不同的小米粒舞蹈情景。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谱,尝试进行简单的队形变化。

  2.创编剪羊毛的动作,体验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剪羊毛》音乐,队形及动作变化的图谱一张。

  2.幼儿已欣赏过《剪羊毛》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导入。

  二、学习第一段,重点创编剪羊毛的动作。

  1.你会剪羊毛吗?怎么剪?请几名幼儿示范。

  羊一开始不知道要帮它剪羊毛,孩子可以做些什么让它知道?

  2.师示范第一段。

  我是怎么表演的?(动作顺序、舞步、哪段音乐开始剪的`)

  羊在一开始可以做些什么动作?

  3.请部分幼儿表演。

  三、看图谱学习第一段队形及动作。

  1.羊毛剪完了,小朋友剪了这么多羊毛真高兴,羊儿也觉得很轻松,他们一起又跳了一段舞,还变化了队形呢,你们看。

  变化了几种队形?你看懂了哪个?

  请一组孩子试试看。

  2.在变队形的同时他们还表演了什么动作呢?

  还是请这一组孩子表演。

  3.另一组孩子尝试。

  四、完整表演。

  将第一段和第二段连起来表演。

  活动反思:

  1.大班幼儿对队形的变化已有浓厚的兴趣。这从两方面可以看出来。其一,在体育活动中进行的队列训练,幼儿非常感兴趣。其二,在今天的活动中,本来幼儿表现出的兴趣并不浓,许多孩子注意力涣散,但到了真正开始站队形的时候,孩子们的注意力又回过来了。

  2. 要求交代不够清晰。这是我的活动中的一个老问题,它不是指活动中个别的要求没解释清楚,而是整个表演的脉络没有理清,就像上次的《金蛇狂舞》,也是这个问题。既然是教师预设为主的活动,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幼儿清楚地知道整个表演等活动的大概框架,然后再处理好其中的各个要素(动作、队形等)。所以活动的一开始就应该先通过清晰的示范和提问,理清动作的顺序:先去、再摸摸羊、再剪、再和羊一起跳舞。然后再就具体的队形变化开展活动。

  3.队形变化的图谱设计得不够科学。我一直觉得自己做事特简单,写不出论文是因为在我看来那些长篇大论几个字就能概括了,所以之前的反思也总是几句话概括一下。其实这不叫简单,这叫糊涂、马虎。当模糊地觉得一件事儿不好时,我总不习惯去深刻思考到底不好在哪儿,要怎么改变。对这次的图谱也是一样。在这之前没仔细看过队形的图谱,只是根据自己的编排、凭自己的感觉画了几个队形。画完就感觉图谱效果不好,挺乱的,至于具体不好在哪儿,又可以怎么改,我却没再细细思考。现在才感觉到,图谱的作用是让幼儿了解队形的变化,并能跟着图谱的指引知道怎么做,我的那幅图谱太琐碎,幼儿不能一下子看出原来的队形、要变的队形等。其实只需要把几个队形的样子画出来,如一开始的两排、后来的圆,至于具体的位置反正地上有点的提示。

  4.过高估计了幼儿的能力。经常在活动前我会想象幼儿和我配合得很好的美好愿景,于是总容易过高估计幼儿的能力,比如《挪威舞曲》中对孩子分乐句编动作能力的预测、上次《剪羊毛》活动中对幼儿创编舞蹈动作能力的预测,再加上这次对幼儿按顺序走圆形能力的预测,并且我还容易过高估计自己引导的能力,以为就算他们不会,就算活动中出现一些问题,通过我的引导也总能做好的。现在才发现自己的倔强,以及人本性中有些思想真的是很难转变,就算意识到自己的一些问题,下次还是会不经意地去犯,不知道要犯多少次、经历多少次挫败,才能把他牢牢记住,用理智克服这一不足,并逐渐内化为新的品质、习惯。可能以后在备课的时候我该先翻一翻之前进行的一些活动,回顾一下自己的不足,在来谨慎地思考新的方案。

  5.另外,我觉得学会队形的变化固然是一个重要的技能目标,但从孩子的长远发展看,让孩子体验到那种跟着音乐愉快表演的成功感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让教师对自己的活动有信心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我感觉上次曹老师组织的剪羊毛活动成功的地方。

  6.开展课题快一年了,可成功的次数少之又少,今天上完后我几乎有以后都不想再上音乐课的感觉了,但是进行了反思后,又对下次活动充满了希望,我有些越挫越勇的感觉,希望下周再组织一次,但又非常害怕面对再一次的失败。

  小百科:羊毛主要由蛋白质组成。人类利用羊毛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由中亚向地中海和世界其他地区传播,遂成为亚欧的主要纺织原料。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三拍子的节奏,体验歌曲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2.初步尝试用连贯、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3.通过图谱提示理解记忆歌词,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1.课前熟悉歌曲的旋律节奏。

  2.图谱一幅,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练声:向风儿问好]

  “美丽的春天来了,风儿轻轻地吹着,小朋友,让我们来向风儿问个好吧。”

  2.引导幼儿倾听、感受歌曲。

  (1)完整欣赏音乐。

  “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猜一猜,风儿在唱些什么?”

  “它会唱些春天的哪些变化?”

  “风儿唱的这首歌曲《小篱笆》真好听,让老师也来为你们唱一唱。”

  (2)教师清唱歌曲一遍。“听到了什么?”

  (3)教师随音乐范唱歌曲。

  “歌里还唱了些什么?”[请幼儿用歌词来回答。]

  3.看图谱学说歌词。

  (1)出示不完整图谱一张。

  “图谱上有什么?”

  “每一张小图片代表歌曲里的哪一句歌词?”[幼儿学说]

  “这张图谱完整吗?“

  (2)教师边指图谱边演唱,请幼儿填补图谱。

  出示小图片四张,将幼儿分成四组,每一组负责一张图片,将它填在图谱上相应的地方,并说出相应的歌词。

  (3)有节奏的集体朗诵歌词。

  4.幼儿学唱歌曲。

  (1)轻声学唱。

  (2)好听的声音学唱。

  (3)学习不同风格的演唱。

  “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

  “微风吹进小篱笆给人的感觉很连贯、很优美,当小篱笆上的积雪融化成小水滴往下滴时,应该怎么唱呢?”

  [个别幼儿学唱,集体学唱一遍。]

  (4)个别幼儿做小指挥带领大家演唱。

  (5)集体表演唱。

  5.延伸活动。

  “春风除了给小篱笆的周围带来了许多变化,还会给我们的周围带来什么变化?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把它们也编到这首歌曲里来,一定也很好听的。”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活动,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这算是一首难度较高的曲目了,歌曲中的转音较多,幼儿在演唱时较难掌握,歌词的理解较易,因此,怎样让这首歌成为一首朗朗上口的曲子,是本次活动需要攻克的重点。在组织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引导幼儿观察了位于教室内装饰画上的“小篱笆”。让幼儿直观感知这一事物,一定程度上让他们融入自己的情感。紧接着,在歌词教授的环节,我带领幼儿一句一句的朗读歌词,结合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让一句句优美的歌词记熟在他们心间,在幼儿的跟读中,为幼儿添上生动的意境,因此,在接下来的旋律欣赏中,幼儿不由自主的唱了起来,让活动顺利完成。在这次活动中,我运用了情境导入法,直观法,讨论法和视听法,虽然本次活动幼儿积极参与,但我认为在活动的准备阶段还可以更加充分,或者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及时延伸,整合入美术活动,请幼儿根据歌词绘画出围绕在自己家门口的小篱笆。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ABC三段体的表现形式,乐于参与音乐游戏。

  2、学会用XX XX ︱X O ︱和XX XX ︱XX XX︱︱X X︱X 0︱的节奏进行念白。

  3、在倾听音乐的基础上体验自主游戏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1、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选段。

  2、各种颜色的手圈若干,手鼓一只。

  3、课前幼儿了解过水果沙拉的相关知识。

  【活动过程】

  一、热身:围绕XX XX ︱X O ︱的节奏进行问候游戏。

  师:“小朋 友你 好! ”,引导幼儿有节奏的回应。

  二、游戏:《魔法大变身》

  1、幼儿尝试用水果的名称进行念白。

  提问:你 爱 吃 什 么?(引导幼儿有节奏的回答)

  2、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并游戏。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并示范。

  ① 重点练习“XX XX ︱XX XX︱︱X X︱X 0︱”的节奏型。

  ②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并示范玩法:跟着鼓的节奏,说两遍自己爱吃的水果,然后念出咒语(芝麻开门,芝麻开门,变变变!)最后用自己的身体创意水果的造型。

  (2)幼儿集体游戏:《魔法大变身》。

  三、音乐游戏:《水果沙拉》

  1、幼儿完整欣赏音乐,熟悉音乐的曲式结构及表现形式。

  (1)初步欣赏音乐,熟悉音乐的ABC三段体曲式结构。

  师:“你们变出了这么多好吃的水果,我来教你们做水果沙拉吧,仔细看好哦!”教师随音乐表演。

  提问:我是怎么做水果沙拉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哼唱相应的段落,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曲式结构。

  (2)再次欣赏音乐,掌握音乐的表现形式。

  提问:我按什么步骤来做水果沙拉的呢?

  2、幼儿进行《水果沙拉》自主游戏。

  (1)教师出示各种颜色的手圈,讲解并示范游戏玩法。

  ①引导幼儿根据水果的颜色来选择手圈。

  ②游戏规则:放入自己爱吃的水果;再用力的搅拌它们;最后加上自己喜欢的调味料,一道美味可口的《水果沙拉》就做好啦。音乐结束变回水果造型。

  ③幼儿集体随音乐游戏。

  (2)两人合作自主游戏。

  师:一种水果做沙拉口味有些单一,我们邀请一个好朋友一起来做吧!

  (3)多人合作自主游戏。

  师:想让沙拉的味道更好吗,那我们多邀请一些朋友一起来做吧!

  四、结束:幼儿有秩序的离开。

  师:今天做了这么多水果沙拉,都有些累了。我们去休息一会!

  【活动反思】

  活动效果评析:通过“我会做水果沙拉”健康活动的开展,我班幼儿有了很大变化。家长反映幼儿吃饭吃得香,不挑食,不挑菜,也爱吃水果了。家长说这项活动帮助孩子养成了一个好的生活习惯。

  优势:

  (1)、选材实际,来自于熟悉的生活环境;

  (2)、通过看、说、尝、做、吃一系列参与活动环节,达到活动目标。

  (3)、符合小班幼儿心理特征及教育。

  (4)、增长了一些生活知识。

  不足之处:

  (1)、活动衔接不连贯;

  (2)、组织和设计活动时,留给孩子自由空间较小;

  (3)、活动气氛差。

  今后改进:考虑活动的衔接、氛围,幼儿活动时的主动性。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6

  1、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能用连贯、优美以及活泼轻快的歌声分别表现歌曲的前后两段。

  2、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能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2、活动准备:

  图谱

  3、活动过程:

  一、律动

  1、美丽的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微风一吹,嫩嫩的柳枝会怎么样呢?(随风摆动)

  2、感受歌曲旋律,幼儿当柳枝,跟着音乐,在微风中动起来。

  二、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

  师:柳树可真美啊,听我来唱一唱美丽的柳树。仔细听听,歌曲里唱的柳树是什么样的?

  2、借助图谱理解歌词

  (1)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在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

  (2)幼儿边看图谱边听老师演唱歌曲,进一步理解歌词。

  (3)在图谱上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吗?请你看着图谱再听我来唱一唱。(师指图演唱)

  (4)幼儿随老师看着图谱念歌词。

  3、学唱歌曲

  (1)完整演唱1、2遍

  (2)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演唱

  (3)柳树姑娘拖着长长的辫子,随风轻轻摆动,我们应该怎么唱?(优美)柳树姑娘在池塘里高兴地洗头发我们应该怎么唱?(活泼轻快)

  (4)你最喜欢唱那几句?(引导幼儿用连贯、优美以及活泼、轻快的歌声分别表现歌曲的前后两段。)

  三、学习二声部合唱

  1、第一种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一部分幼儿唱歌词,一部分幼儿同时跟着音乐旋律用“啦”或“呣”来哼唱,从第五句开始全体合唱。(教师示范演唱并带领幼儿分声部合唱)

  2、学习第二种合唱方法

  第一声部的幼儿唱歌词,第二声部的幼儿在第1~4句的句末伴唱“啦啦啦”,第五句全体合唱。(先师幼合作,再幼幼合作,教师可通过指挥来帮助幼儿合唱)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小海螺》,进一步感知乐曲表现的欢快活泼的情感。

  2、感受小海螺对大海不依不舍的依恋和赞美。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小海螺、音乐《小海螺》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神秘佳宾,你们想不想见见它呀?通过谜语,引出贯穿全课的线索--小海螺。身穿小盔甲,没脚又没手,住在大海里,背着屋子走。

  师:小海螺多漂亮啊!它还为我们带来了大海的声音呢!(老师将海螺放在个别学生耳边感受海风)。

  二、欣赏歌曲(意图:让学生通过仔细的聆听及肢体语言,深刻的感受大海)

  1、老师以小海螺的口吻向学生提出邀请:同学门,你们好啊,我是小海螺。你们去过大海吗?今天我来邀请大家去美丽的大海作客,你们愿意吗?

  2、提问:请学生说说心目中的大海美在哪里?是否去过海边,见过大海退潮的情景吗?退潮后海滩上都有什么?你捡过贝壳、小虾吗?(教师鼓励性总结评价)

  3、播放歌曲《小海螺》(要求学生闭眼聆听),说一说听到这首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快乐、喜悦)(小朋友在海滩上拾贝嬉戏)

  4、复听歌曲,用手指跟着旋律点节奏,进一步感受歌曲节奏特点和音乐风格。(明亮、欢快)

  5、再听歌曲,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用自已喜欢的动作伴随小海螺的歌声翩翩起舞。

  活动反思:

  1、选材贴合幼儿的实际:本班幼儿对于故事只关注故事的情节很忽视故事内涵,以及在生活中幼儿较忽视何为困难,通过这个活动使孩子对于故事内在的一些东西有了思考,从活动中孩子表现出对于困难的理解以及讲出自己的一些克服困难的故事等,让我感受到幼儿的转变。因此,在这个时间段选择这样一个故事开展活动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教学的法引发幼儿的思维:首先活动中讲述故事时的余音缭绕法,让这个远航的故事很唯美,让幼儿听到故事结尾时有种感叹"这个故事太感人" 了;其次是听觉震动法,让幼儿的思维有了很大的空间,他们听到了音乐中有水浪、紧张、闪电等。幼儿借助载体的猜测层出不群。第三是分组辨析法,使幼儿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幼儿的语言丰富起来。第四是情节猜测法,整个故事分段讲述在关注到小海螺想做一件事情、勇敢、智慧等内容时让幼儿展开想象,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最后的经验拓展法是对幼儿生活经验的拓展与引发新的思考,照片的呈现帮助了幼儿联系生活。

  3、师幼对话中教师的回应肯定幼儿的思维再起波澜:在整个活动中,对于幼儿的每个回答我都能用总结、梳理等方法去回应,如"你想得很远"、"走过去有一片天"等,幼儿在回应中又引发了新思维。

【【精品】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汇编7篇】相关文章:

【精品】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汇编五篇03-14

【精品】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汇编七篇03-19

【精品】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5篇03-16

【精品】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范文5篇03-20

【精品】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合集9篇03-18

【精品】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集锦10篇03-14

【精品】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合集七篇03-23

【精品】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集锦五篇03-22

【精品】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范文合集7篇03-21

【推荐】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汇编五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