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合集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1-09-09 11:37:09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合集15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

  活动背景:

  我班幼儿男孩子较多,对交通工具很感兴趣,对于圆头圆脑的轮子更是有无穷尽的探索乐趣,每次活动后,都围着我嘁嘁嚓嚓,意犹未尽。我便由此想出再让孩子对于轮子有进一步的探索。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测量等操作活动,了解我们的周围世界有各种轮子。他们大小不同,所用的材料各异,但都有相同的形状,使得轮子能滚动,并能使物体移动。

  2、学习测量技能,发展幼儿观察、操作能力,扩展幼儿的思路,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请每一个幼儿带一个轮子或有轮子的玩具。

  2、教师准备有轮子和缺一个或二个轮子的玩具几个,短绳子若干条。

  活动过程:

  教师:“请你们把带来的轮子或玩具在桌上或地上移动,然后告诉我,是什么使你们的玩具移动的?”

  幼儿:“轮子”

  教师:“请你们观察一下轮子是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允许幼儿互相观察玩具。

  教师:“你们还可以用小绳子量量它有多长。”

  教师示范用绳子量轮子的大小,讲述量的方法,允许幼儿相互测量玩具。

  教师小结:“有的轮子大,有的轮子小,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有的用塑料,有的用木头,有的用铁,有的用橡胶做的,它们做的材料都不一样,但它们的形状是相同的,都是圆形的。”

  教师:“你们想过吗?为什么轮子都是圆的呢?”

  “现在你们可以再玩玩,观察你的玩具,或者拿一个其他形状的东西来比较一下,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发现,请告诉大家,为什么轮子是圆形的?”

  小结:“圆形的轮子能滚动,长的、方的积木不会滚动,有轮子的玩具移动省力。”

  “你们在幼儿园、家里、街上还看到过有哪些东西有轮子?”

  “如果这些东西没有轮子将会怎样?轮子坏了又会怎样?”

  教师:“请你们以后在街上、家里、商场里各个地方观察有轮子的车子、机器他们是怎样工作的?以后请你们再来讨论。”

  活动反思:

  幼儿对实验活动的兴趣比想像中要旺盛,有不足之处,就是关于“滚动”这一个词,应该给予简单的解释:圆形的东西能滚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2

  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2、尝试用各种办法让各种船浮到水面上;3、激发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设计理念:由于幼儿天生就爱玩水,为此本着教育内容要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儿童的兴趣、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提供选择与创造的条件的理念,设计这节在水中玩船的,以游戏形式进行探索的活动。

  教学准备:1、七种(七种以上)质地不同、补救方式不同的沉船;2、辅助材料:泡沫、塑料、纸、卫生筷、铁丝、透明胶、皮套,盐;3、潜水艇模型。

  教学过程:

  1、出示潜水艇模型。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潜水艇是做什么用的?

  ---潜水艇是怎么在水里走的(进行演示)

  2、探索做小实验

  ---出示七种质地不同的船,可这么多人就七只船怎

  么办?让幼儿感受合作,并提醒不抢、互相谦让。

  ---老师和幼儿一起玩(请幼儿自己选择一个伙伴,

  两个人一起选择一种船去玩)

  ---你们发现什么问题?(这些船都沉到水底)

  ---船在哪儿走?一起想办法让船都浮到水面上,

  ---幼儿探索,教师引导,

  3、再探索、留作业

  ---拿出胡萝卜做的小船,问:刚才你们是用什么办

  法让胡萝卜船浮在水面上的?出示盐,把盐放入

  水中,让船浮上来。

  ---回家后你可以跟父母再探索,一起再试试。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知道光透过玻璃纸会发生变色的现象。

  技能目标:尝试探索将玻璃纸重叠让光的颜色发生变化。

  情感目标:体验灯光晚会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光透过玻璃纸会发生变色的现象。

  活动难点:在动手动脑中,尝试让光的颜色发生多种变化。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有玩手电筒的经验。

  物质准备:

  1、大小能覆盖手电筒的红、黄、蓝的玻璃纸;

  2、各种不透光的布、纸若干;

  3、每人1支手电筒,橡皮筋若干。

  环境准备:

  1、不透光的活动室;

  2、欢快的背景音乐和灯光效果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境引入,师幼跟随音乐入场。

  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参加一个特别的晚会,先跟随音乐进入会场吧!

  二、基本部分:师幼探索光透过玻璃纸发生变化的现象。

  1、介绍晚会内容,引发幼儿思考。

  教师:今天的晚会叫做灯光晚会,你想象中的灯光晚会是什么样的呢?

  2、出示手电筒,幼儿用手电筒探索透光材料。

  教师:这里有许多手电筒和一些材料,用哪些材料能布置灯光呢?(幼儿猜测)

  3、幼儿进行操作实验并记录。

  教师:你有什么发现?哪些材料适合做灯光?

  教师小结:原来透光的玻璃纸才适合制作灯光。

  4、教师提供红、黄、蓝三色玻璃纸,引导幼儿发现变色现象。

  教师:请你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制作灯光。你有什么发现?

  幼儿小结:手电筒的光透过红色(黄、蓝)的玻璃纸,会变成红色(黄、蓝)的光。

  5、师幼观看舞台灯光视频,激发制作舞台灯光的兴趣。

  教师:我们来看看好看的舞台灯光是什么样的?(播放视频)这样的舞台漂亮吗?你们想不想有这样的舞台?想不想亲手布置?可是我们只有三种颜色的光,怎样变出更多颜色的光呢?

  6、幼儿再次操作制作灯光并记录结果。

  教师:你们都制作出了什么颜色的灯光?(请幼儿上台展示)怎样制作出来的?还有不同的灯光吗?你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师幼小结:原来把玻璃纸重叠,能变出更多颜色的光。

  7、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颜色灯光,师幼进行灯光晚会。

  教师:刚才你们都成功地制作出了灯光,你们还想要什么颜色的灯光?这次我们尝试用多种玻璃纸,制作你想要的灯光吧!

  三、结束部分:师幼进行灯光晚会。

  教师:今天你们开心吗?我们通过动手、动脑筋,让我们的灯光晚会特别成功,让我们在好心情中结束今天的活动吧!

  活动总结

  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上关于科学领域中强调: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和好奇心,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材料,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方法,举办了一场关于灯光的晚会。

  为了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体现活动的最佳效果,活动初始,教师选择一间透光性比较差的活动室,并用泡沫垫把窗户封住,使得活动室变得黑漆漆。活动中,幼儿玩得很投入,能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中,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尝试制作灯光,最终得出透光材料适合制作灯光的结果,教师通过进一步的激发,让幼儿在操作实验中制作出了五彩缤纷的灯光。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地发展,在活动中提高了幼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欲望,使每个幼儿都在自身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发展,体会到了“玩中学”。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

  目的: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力的传递现象,知道直线传得快、曲线传得慢的道理以及简单的终止力传递的方法。

  2.培养幼儿大胆探索、仔细观察和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合作的乐趣。

  准备:

  现成的多米诺骨牌或由木板锯成的长木条若干、排列示意图三张(如图)、录像带。

  过程:

  一、引起兴趣

  1.我们已玩过“击棋子”的游戏,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好了新的材料,你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分成三组来玩“击木块”的游戏。

  2.出示排列示意图(如图),引导幼儿分组讨论本组准备按哪种方式排列木块。

  〔评: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迅速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让幼儿自由结伴、自主选择排列形式这一做法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感受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

  二、体验力的传递现象

  1.三组幼儿分别协商排列木块的方式,并尝试推击木块,体验力的传递现象。

  2.集体讨论:为什么有的组搭得快,有的组搭得慢?为什么有的组搭的木块倒得慢,有的倒得快?(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3.引导各组幼儿在吸取其他小组经验的基础上再操作一遍,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4.教师小结:排得快慢与小组合作情况有关,木块倒得快慢与排列线路有关。

  〔评: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不是简单地将结论告诉幼儿,而是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得出结论,鼓励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感想。〕

  三、探索终止力传递的方法

  1.将木块排列好以后,如果我们不小心碰倒其中一块,就会使它后面的木块也连续倒下。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想个什么好办法阻止木块继续倒下呢?

  2.各组幼儿分别通过操作,探索阻隔的方法。

  3.请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组的阻隔方法,教师根据各组交流的情况小结:排木块时大家应努力协作,尽量放稳木块。如果不小心碰倒了,只要将手掌插入其中或赶紧抽掉后面的一块,就可以避免后面的木块倒下。

  4.每组幼儿分别运用其他小组的阻隔方法进行尝试。

  〔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着重培养幼儿的是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

  四、分析交流

  1.各小组分别交换排列示意图,幼儿继续合作排列木块并推击,看看排列线路与力的传递之间有什么关系。

  2.在幼儿操作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懂得:力的传递速度与其排列线路有关,直线传得快,曲线传得慢,路线越弯曲,速度就越慢。

  3.看录像了解生活中力传递现象的应用情况,如打桌球、打保龄球、打玻璃弹珠等。

  4.力的传递现象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回家找一找再来告诉大家。

  〔评:通过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材料之间等多渠道的交流,幼儿不仅获得了大量的有关力的传递方面的科学知识,而且还学会了合作,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幼儿认识芋艿,了解芋艿

  2、培养幼儿劳动的能力,学习刮芋艿的技能

  3、幼儿体验劳动的艰辛,享受劳动的成果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了解芋艿

  2、难点:体验劳动的艰辛

  三、教学准备:实物芋艿芋艿生活过程的图片刮芋艿的工具小布袋一只

  四、流程:激起兴趣、观察芋艿、认识芋艿、参加劳动、享受劳动成果、延伸部分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布袋(引起幼儿的兴趣),请幼儿猜一猜小布袋里有什么

  1、请个别幼儿猜或者上来摸一摸小布袋了到底是什么东西。

  2、把布袋里的芋艿倒入小篮子里,让幼儿明白小布袋里的东西原来是芋艿。

  (二)告诉幼儿芋艿的名字,yu(第四声)nai(第三声)(观察芋艿)

  a、老师:今天芋艿说要和我们做朋友,小朋友高兴不高兴。请幼儿到后面的桌子上观察芋艿,教师提醒幼儿摸摸、搓搓、抱抱、看看芋艿。

  b、组织幼儿坐到前面的小椅子上。

  (三)认识芋艿

  1、老师:刚才小朋友都与芋艿做了好朋友是不是?现在老师要问问你们了:

  a、你们看见的芋艿是什么形状的,(老师出示一个芋艿)象什么呀?

  b、芋艿是什么颜色的?(深咖啡色的)肉是什么颜色的?

  c、摸上去的感觉怎么样?(毛毛糙糙的)

  d、毛毛糙糙的是芋艿的什么?

  芋艿的皮是怎么刮下来的?需要什么工具?(分别出示幼儿所讲的工具)老师可以出示幼儿想不到的硬币、调匙等(碎碗片、瓶盖子)

  2、小朋友知道芋艿是怎么长出来的吗?老师讲一个“芋艿的”给你们听好吗?老师讲述,并根据情节分别出示图片。(芋艿生长过程的图片)

  3、芋艿的用途,作用

  老师:农民伯伯为什么要种芋艿?

  让幼儿了解,芋艿除了吃以外还可以做玩具,叶柄当饲料。(分别出示芋艿做的玩具)

  (四)幼儿参加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

  1、老师:今天,厨房里的阿姨买了许多芋艿,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刮一下皮,你们愿意吗?

  2、幼儿参加刮芋艿劳动,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卫生。

  3、请个别幼儿把刮好的芋艿送到厨房

  4、幼儿讨论劳动的感受,累不累,小手痒不痒。

  教育幼儿要珍惜劳动成果,平时多帮父母参加劳动,不随便消费饭菜等。

  (五)享受劳动成果

  让幼儿品尝煮芋艿

  (六)延伸部分

  教幼儿做芋艿玩具。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6

  【设计意图】

  影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本活动旨在和幼儿一起探索光影变化的奥秘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幼儿在观察、发现、操作、探索等活动中了解科学现象;感受科学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到科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乐;从而形成积极探索、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科学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让幼儿了解影子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引导幼儿通过一系列观察实验活动,积极有兴趣地探索发现“物体挡住光,就会出现影子”。

  3.探索发现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变化有关。

  【活动准备】

  多媒体、台灯、小熊、各种形状纸、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积极有兴趣地探索影子的产生,通过演示发现影子与光和物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只小动物,看看是谁?(小熊)

  演示1.(开灯)看墙上有什么?(小熊的影子)。关上灯,还有影子吗?为什么没有?(没有光,就不能有影子)。

  演示2. 开灯有光了,我把小熊放在台灯后面,看墙上有小熊的影子吗?为什么没有?怎样让它有?为什么?(只有小熊在前面挡住光,才会有影子)。

  小结:没有光就不会有影子;只有光,没有东西挡住光,也不会有影子。影子是怎么来的呢?只有物体挡住光,才会有影子。小熊挡住光就有小熊的影子,小朋友挡住光就有小朋友的影子,老师的手挡住光就有手的影子。

  请小朋友站起来,找一找自己的影子,伸伸手,跳一跳。请小朋友说一说,还有什么光能照出影子。(太阳光、月光、烛光、火光等都能照出影子)。

  二、改变光的位置,或者改变物体的位置与姿势,观察影子的变化。

  (出示小熊)先在背后照,看到影子了吗?我再举得高一点照,影子变了吗?为什么?在离他近一点地方照,看到影子了吗?我在离他远一点的地方照?影子变了吗?为什么?

  小结:光的位置变了,影子就变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了解掌握利用风能行驶的小车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探究能力,及制作技巧.

  3、渗透环保意识,增强制作兴趣。

  重点难点

  1.了解风力可以产生能量。

  2、进行制作并完成小实验。

  活动准备

  1.视频资料

  2.图文资料

  3.实验材料:玩具汽车轮、轮轴、青蛙图片、动物粘贴图、气球、科学宝箱等。

  4.课件

  活动过程1、倾听故事,吸引兴趣

  师:很多小朋友家里都有小汽车,小汽车行驶的时候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幼儿模仿汽车行驶中的声音)我知道有一辆小汽车在行驶时没有声音,你见过没有?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看完之后,请告诉老师为什么这辆小汽车行驶时没有声音呢?

  2、观看实验视频,引导猜测。

  (1)观看视频

  有的小朋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风真的能让汽车跑起来吗?大家一起来看一个科学小实验吧!在看的过程中,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操作步骤。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引导幼儿讨论:小汽车为什么会动起来呢?孩子们能够说出是气球漏气让小汽车动起来的,但是不能明确表达出是气球在漏气过程中产生了风,风给了小汽车能量。

  3、教师演示实验操作难点

  1、介绍实验材料

  玩具汽车轮、轮轴、青蛙图片、气球、科学宝箱等。

  2、演示实验操作难点

  (1)教师直接出示组装好的小汽车。(由于幼儿已有组装小汽车操作经验,在此教师不演示组装步骤)

  (2)教师重点演示气球安装环节。

  (3)教师强调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把气球从青蛙嘴里穿过,口朝车尾方向。

  吹气后捏紧口,防止漏气。

  4、幼儿分组操作

  1、动手操作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通过亲手操作一方面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操作他们可以观察到实验现象,了解简单的科学道理。

  2、当幼儿做完实验之后进行交流、讨论,并进一步思考汽车行进的原理。

  5、总结

  风力可以产生能量,是一种没有污染的清洁能源,它有多种用途,可以用来发电,帆船是利用风航行的,滑翔机是利用风的力量飞上天的,小车也可以在风力的推动下往前走。

  四、活动延伸

  与爸爸妈妈共同找一找生活中借助风力的物品有哪些呢?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提升,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孩子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升,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反复调试、实验,最终让自己的汽车动起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设计过程中的主线是:提出问题----鼓励猜测—-- 实验演示----分析现象—--操作观察----形成知识---完善知识。这一教学程序既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又展示了幼儿建构知识过程。

  本次活动属于科学课,探究风力汽车是怎样形成的是本次活动的核心内容,也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主要活动。视频起到了激发兴趣和直观展示的效果,充分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了探索科学现象的欲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弓箭的历史文化、知道弓箭的射程与弹性有关。

  2、发现弓弦和弓臂有弹性。尝试用各种小物件智造出有弹性的玩具

  3、体验玩弓箭活动的乐趣,产生探索弹性的科学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在玩弓箭中发现弓箭弹性的存在

  难点:尝试用各种小物件智造出有弹性的玩具

  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弓箭的初步经验。

  2、物质准备:儿童玩具弓箭若干、皮筋、线绳、纽扣、视频、纸条,青蛙图片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了解弓箭历史文化

  师:大家好,我是从查干湖畔的蒙古族幼儿园来的小韩老师。今天我要和大家玩一样有趣的玩具,这个有趣的玩具就藏在电视里。

  幼儿观看视频

  师:小朋友在视频里看一看这个有趣的玩具是什么呢?

  幼儿:射箭

  师提问:

  (1)通过观看视频你们知道弓箭最早是做什么用的吗?

  (2)蒙古族人常使用弓箭做什么?

  (3)现在我们用弓箭做什么?

  3、师:“现在弓箭是国际比赛项目,也是蒙古族那达幕的传统项目。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射箭吧!

  二、玩一玩 建构弓箭的弹性经验

  1、尝试射箭感知弹性

  全体幼儿尝试射箭,师指导个别幼儿做示范。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持弓射箭的方法――我们要站在起射线上,左手向前握弓臂,右手捏箭搭弓弦,拉弓瞄准放手射。”

  幼儿尝试射箭活动

  师提问:

  (1)刚才你是怎么射箭的?

  (2)你的箭射得远吗?

  (3)你的箭怎样才能射得更远呢?

  (4)为什么弓弦拉的开才会射得远呢?

  2.分组比赛感知弹性

  师:“现在分成两组进行射箭比赛,看看哪组的弓箭射得更远?”(一组使用用麻绳做的弓弦,用红色标记弓箭,一组使用弹力绳做的弓弦,用黄色标记弓箭。请一位老师来当裁判)

  第一组幼儿比赛。

  师:谁的弓箭射得远?裁判举旗示意

  他的弓箭为什么射得远呢?

  第二组幼儿比赛

  师:“哪个弓箭射得远?为什么黄色弓箭射得远呢?”

  3.比较操作验证弹性

  (1)动手触摸比较两把弓箭发现弓弦有弹力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拉一拉这两把弓,会有什么发现?黄色的弓箭为什么能射得更远一些呢?”

  幼儿逐一观察,进行讨论

  师提问:“你怎么发现它有弹力的?或者这个弓弦要怎样才能有弹力呢?”

  (2)比较弓弦,验证弹性的特征

  师:“这是制作这两组弓箭使用的弓弦皮筋和线绳,大家动手拉一拉,看一看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变化?

  幼儿比较后表述自己的发现。

  师:“皮筋的弹力从哪来的?要怎样做才能发现皮筋的弹力?为什么皮筋有弹力?”――幼儿讨论

  师小结:“很多物品像刚才的皮筋,我们拉一拉,它的形状会变化,手松开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是皮筋的弹性。产生的这个力量就是弹力。有弹性物品才会有弹力。

  师:大家猜一猜,弓臂有没有弹性

  压一压弓臂会弯曲,松手又恢复原来的样子.弓臂加上弓弦的弹性,这把弓箭才能射得更远一些”

  三、做一做探索玩弹性的兴趣

  师:1、“刚才我们玩的弓箭是一种利用弹性制造的玩具,小朋友们还知道哪些物品与弹性有关?”我们可不可以用小物件智造出弹性来呢(教师为幼儿投放纽扣,线绳、皮筋、踢的口袋、弹簧、弹弓、、、、、)

  师:下节课我们小朋友接着用小物件智造玩具。

  活动总结

  活动开展中,幼儿积极参与,能够大胆的进行交流,发现了弹性的秘密。并在制造弹性玩具的过程中幼儿大胆的发挥,对弹性认识的经验构建的丰富起来。充分体验到了科学探索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认识绿色食品标志,知道绿色食品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健康食品。

  2.开展活动使幼儿知道只有有了干净的水源、纯净的空气,有了树木、草地的保护才能生产更多的绿色健康食品。

  3.激发幼儿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

  2.绿色食品的标志一个,绿色食品和非绿色食品的卡片三张。

  3.幼儿收集的绿色食品和非绿色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标志,导入活动

  1.请幼儿仔细观察标志上的图案,猜想像什么。

  本环节主要是让幼儿认识绿色食品标志,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标志上的图案,从而了解标志的真正含义。

  2.教师向幼儿讲解标志上图案表示什么以及它所蕴涵的意义:绿色食品的标志由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培蕾组成,寓意为植被在阳光的照耀下长得枝繁叶茂,从而形成一片绿色的环境。整个标志为正圆形,寓意为保护。

  3.幼儿操作:绿色食品、非绿色食品分类。

  找一找,把绿色食品放在有绿色食品卡片的一边,把非绿色食品放在非绿色食品卡片的一边。

  4.为什么这些食品不是绿色食品?可能是什么原因?

  以同样品牌的牛奶作对比。

  小结:同样的牛奶一个有绿色食品标志说明它是纯天然的食品,而另一个则是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往牛奶里添加了香料、防腐剂、色素等东西,所以不能称绿色食品。

  本环节让幼儿在认识标志的基础上进行亲身体验,尝试把所带的食品按照标志分成绿色食品和非绿色食品两大类,进一步加深对标志的认识。

  (二)了解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

  1.观看课件讲述:怎样才能生产出绿色食品?

  看一看这些地方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加工成为绿色食品?

  (1)奶牛在黑烟冲天的工厂旁的草地上吃草,提问: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绿色食品?

  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2)农田里用被污染的水浇灌,旁边还有黑烟。

  提问:这农田里生产的东西能加工成绿色食品吗?为什么?

  (3)山清水秀风景地。提问: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绿色食品?为什么?

  2.师生共同总结:只有有了干净的水源、纯净的空气,有了树木、草地的保护才会生产出更多的绿色食品。

  本环节让幼儿了解怎样才能生产出绿色食品,这也是活动的难点。我通过直观的教具,运用明显的对比,启发幼儿想象、了解生产绿色食品的条件。

  (三)创造绿色环境从我做起

  1.讨论: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环境被污染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做呢?(重点突出废旧电池和塑料制品的危害)

  2.争做绿色小卫士。

  幼儿相互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说。

  本环节的重要提问:“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绿色的环境?”引起幼儿的共鸣。在幼儿相互交流中产生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想法。

  活动使幼儿真正了解绿色食品来之不易,并且学会看绿色食品的标志,也激发了幼儿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意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影子,获取有关影子形成、变化的具体体检。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准备

  1.一只灯或手电筒等光源。(作手影游戏用) 2.幼儿用书画面“这些手影像什么”。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注意。

  “小朋友,你见过影子吗?”“什么时候会有影子?”(太阳光、电灯光照着我们的时候就有影子了)“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树、花、房子、动物等)“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幼儿猜测并讨论)用手电筒做实验,使幼儿知道因为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影子及变化

  “请你到外面看看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再找一找、看一看,还发现了哪些影子?它们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变?为什么会变?怎么样就使自己没有影子了?”(我们把光的位置改变了,影子变会改变,躲到阴暗处,就没有影子了。让幼儿改变光照的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

  3.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玩手影游戏。

  “下面我们来玩手影游戏。老师用手做一个影子,让你们猜这是什么?然后再跟老师学着做好吗?”师生共同做手影游戏。“我们变了这么多手影,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手影吗?”(手的不同姿势形成了不同的影子)

  活动建议

  启发幼儿注意晚上在马路上,路灯照着自己的影子有什么变化。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1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探索轮子的作用。

  2、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探索精神。

  3、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汽车玩具、三角形、正方形积木玩具、有轮子的盒子和没轮子的盒子。

  购物车运沙袋和两人抬沙袋;②可拉动的行李箱和背着旅行袋;3、场地布置:运物路线(圆形、双圆)可接力的站点(两种颜色的点)。

  4、区角操作材料:①图画纸、彩笔;②纸盒、轮子、双面胶、绳子等;③展板(展出幼儿作品)活动过程:

  一、玩中生趣,直接导入(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可以在桌子上玩,也可以在地上玩,请小朋友试着玩一玩你面前的东西,看看谁玩的方法多、最有趣。)二、分类游戏,讨论探知:

  快速把它们放进这个篮子里。好,小朋友们真能干,现在到我这里来。《伸手招呼幼儿过来,幼儿围坐在老师身边》

  2、小朋友来看,你能告诉我这些玩具为什么能滚动吗?幼:他们有轮子。

  3、师:哦!因为它们有轮子,所以才会滚动。那如果我们用长方形和三角形做轮子会怎么样呢?可以让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

  4、师:那有了圆形的轮子有什么好处呢?师:还有吗?

  三、实验感知:

  教师请幼儿分组推动有轮子和没轮子的盒子,然后报告试验结果,哪一个盒子更容易推动。

  1、师:现在我请小朋友自己来试一试,想一想,轮子还有什么作用呢?看这里老师准备了两个不同的盒子,一个是有轮子的,一个是没轮子的。现在我们分成四组,去试一试哪一个盒子更容易推动。(幼儿分组进行实验)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个盒子更容易推动了吗?举起来让我看一看。

  2、师:小朋友刚才都试过了,有轮子的盒子轻轻用力就能走很远,而没有轮子的盒子,要用很大劲才能往前走一段路。(教师边说边示范)这样看来有轮子的盒子要比没有轮子的盒子更省力一些。

  四、操作对比(轮子的省时省力的功能)师: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几件有意思的东西,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看都有些什么?教师出示物品(儿童购物车和米袋)。现在我们来像运动员一样玩个接力赛,这里有两个跑道,一个跑道一组小朋友,现在老师把你们分成四组,我们按箭头的方向进行运物比赛,看看那个组能轻松获得胜利。①用购物车运沙袋和两人抬沙袋;②可拉动的行李箱和背着旅行袋;师:小朋友都参加比赛了,比赛结束了,你们有什么想法?你运物的时候怎么样做会既节约时间又力气呢?

  五:拓展思维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2

  活动分析:

  “雨”是自然界中幼儿最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特别是夏天,绵绵不断的“雷雨”更给幼儿的生活增添了一份乐趣。然而,我们发现许多的幼儿都不知道或说不出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以及雨是怎么形成的。针对此状况,为了让幼儿知道雨的形成的奥秘,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内容:

  奇妙的自然━“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雨的自然现象,通过故事及实验探索雨的形成的奥秘,引起幼儿对自然界的.关心与注意。

  2、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观察雨的自然现象,通过故事及实验知道雨的形成的奥秘。

  2、难点:能和同伴一起去探索雨的形成的奥秘。

  活动准备:

  挂图、雨形成的图书资料、小实验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游戏:说相反。

  教师带领幼儿于户外玩“说相反”的游戏。

  二、幼儿亲身体验:“下雨啦”

  “下雨啦”,“下雨啦”。幼儿与教师共同进入活动室。

  讨论:雨是哪里来的?从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三、探索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谈话、试验操作、观察图片、书籍、探索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2、幼儿进行经验交流。

  3、教师讲述故事《水滴的旅行》。

  4、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实验,发现水受

  热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它们升到天空中,遇冷变成小水滴,无数这样的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变成云。这些水滴在云中互相碰撞,合并变大。当水滴重到空气的浮力再也托不住时,它们便会从云中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雨。

  四、活动延伸:

  去寻找为什么向日葵会下雨的答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3

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让幼儿简单了解灭火器灭火的奥秘。

  活动准备:

  1、一次性杯子若干, 2至3厘米的短蜡烛若干,打火机,灭火器。

  2、醋,小苏打,水。记录用的笔和纸。

  过程实录:

  1、出示灭火器,激发兴趣。

  师:这是什么?我们用它来干什么?

  幼:这是灭火器,灭火用的。

  师:说起灭火器灭火,这儿还有一个故事呢。

  (教师讲述故事《灭火比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第一次操作。

  师:灭火比赛就要开始了,我们请运动员上场。(教师出示操作材料:水、醋、小苏打,依次介绍“运动员”名称,幼儿拍手表示欢迎“运动员”入场。)

  师:今天的比赛是这样的,我们把蜡烛点燃放在三只杯子底部,分别请水、醋、小苏打来灭火,以盖住杯底为准。比赛前请你猜一猜谁能把火给灭了?把你的想法记录下

  (1)、幼儿预测实验结果,用自己看得懂的标记作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记录的?

  幼:我用“X”表示不能灭火,用“V”表示能把火给灭了。

  幼:我用“O”表示能灭火,“△”表示不能灭火。

  (2)、幼儿分组操作进行验证,并记录操作结果。

  师:刚才记录的只是我们的猜测,到底谁能灭火,要试过才会知道,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谁才是真正的灭火大王。

  (幼儿操作,教师提醒幼儿边操作边记录,并要求幼儿倒入水、醋、小苏打的时候要小心,不能碰到火,以盖住杯底为准。绝大多数幼儿操作时很兴奋,特别是当结果和自己的猜测相同时,简直就是手舞足蹈,而当结果与猜测不同时,便会地发出叹息或露出失望的样子。更有个别幼儿因为有火而不敢操作,教师就鼓励幼儿大胆尝

  (3)、讨论操作结果,对操作记录进行讲评。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的猜测和实验结果是怎样的?这回你们用什么标记记录?

  幼:我猜的和做出来的不同。我以为醋很酸,会把火酸灭了,结果没有灭。我用“~”表示火灭了,“[{-}]”表示火还在烧。

  幼:我全猜对了,火全灭了。我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4

  活动目标

  1、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害虫和益虫。

  2、认识常见昆虫的食物,模仿昆虫的三种基本运动形态:飞、爬、跳。

  活动准备

  1、昆虫头饰、昆虫拼图四张,画架四个。

  2、昆虫图卡若干,食物图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昆虫

  1、教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玩拼图游戏,看看里面躲了一只什么小动物?

  2、请小朋友把拼图背面的双面胶撕下,并把撕下的胶带纸放在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将拼好的拼图放在画架上展示,每组请一位幼儿回答。

  4、提问:蝴蝶属于什么?蚂蚁呢?为什么说它们是昆虫?幼儿回答昆虫的基本特征。

  5、教师:除了蝴蝶、蚂蚁、萤火虫和七星瓢虫外,还有什么也是昆虫?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卡。

  二、游戏《昆虫找食》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们每人找一个昆虫头饰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么昆虫,想一想它是怎么运动的,它爱吃什么。幼儿寻找并戴上头饰。

  2、教师:请小昆虫们用自己的动作随音乐来寻找食物。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到森林场景中寻找食物图卡。

  3、教师小结:小昆虫做得真好,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什么昆虫,你是怎样行动的,你找到了什么食物?请幼儿回答。

  三、益虫和害虫

  1、教师:蜜蜂采花蜜传播花粉,对人类有帮助,我们叫它益虫;苍蝇呢会传播细菌,给人类带来疾病,对人类有害,我们叫它害虫。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呢还是害虫。

  2、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天快黑了,小昆虫们要回家了,我们来找家,益虫的家在这边,害虫的家在那边。幼儿找家。

  3、教师小结,帮助找不到家或找错家的幼儿正确认识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还是害虫。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三种指纹,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2、初步理解指纹的独特性,尝试用“印”的方式记录指纹,并能说出不同

  3、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体验发现的快乐。

  重点难点通过操作探索认识三种指纹——斗形纹、箕形纹、弓形纹。理解指纹的独特性——世界上没有长得一摸一样的指纹。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使用过染料涂色或发现过指纹。

  2、指纹类型PPT、白纸及印泥若干、放大镜(人手一个)、抹布、湿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欣赏指纹画,激发幼儿对指纹的探索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都画过画吗?你们平时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画的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出示指纹画)这幅画和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二、指纹的分类

  什么叫做指纹呢?指纹是人类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指纹能使手在接触物件时增加摩擦力,从而更容易发力及抓紧物件,它是人类进化过程式中自然形成的。

  三、引导幼儿观察指纹、认识指纹的三种类型。

  1.引导幼儿对指纹开展猜想。猜一猜,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你自己的每一根手指指纹是不是一样的?2.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了解指纹的三种不同的类型。

  (1)教师讲解示范如何清楚地印出指纹。

  (2)分发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观察指纹并进行交流,认识指纹的三种类型。(PPT)

  教师小结: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科学家把指纹分成了三大类。第一种叫斗形纹,中心像水中小小的漩涡。第二种叫箕形纹,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像簸箕一样;第三种叫弓形纹,中心像一把弯弯的弓;是不是很神奇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指纹,说一说自己的指纹是什么类型的。(引导幼儿,“有的人的手指会有好几种指纹类型)

  四、指纹的应用

  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些指纹有什么用处呢?

  1、指纹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2、指纹门锁、指纹身份证、指纹签到、指纹汽车锁等等。

  教师总结:指纹是由手指末端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指纹能增加手指的摩擦力,这样拿东西就不容易滑掉。

  指纹还是汗腺的出口,可以帮助我们调节体温。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且一般来说终身不变,指纹会随年龄增长变大,但形状不变。

  五、欣赏、制作指纹画

  教师播放PPT图片,请幼儿欣赏指纹画。

  指纹的作用真大,不仅可以帮助警察叔叔破案,而且还可以画出很有创意的指纹画,你们想不想来画一画?

  大家一起用你们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指纹画吧

  请小朋友回家再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手指纹,看看你的每个手指纹是哪种类型。(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分别表示。)数一数你有几个箕形纹,几个弓形纹,几个斗形纹。

  观察家长的手指纹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的手指纹一样吗?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因经过较为充分的准备,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尤其因为这次活动的生成不是单方面出自老师的设计,而是融入了幼儿的自主选择,是真正能够让幼儿感兴趣的课题。课后,大部分孩子都比较全面的掌握了指纹的特征、用途等。

  由于这是幼儿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孩子们的准备都比较积极,在课堂上的提问也更加踊跃起来,师幼互动较好。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自己的思考,在这次活动中,他们不仅是课程的参与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我作为老师也及时对课程计划做出了相应更改。然而本次活动也同样存在不足之处,我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数,例如幼儿对创胞胎的指纹问题提出的疑问,如果不是当时准备时碰巧准备了双胞胎的指纹放大图,在幼儿提出问题时,我就只能枯燥的讲解知识,而不能直观的让他们观察,那我讲课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而由于时间原因,最后的游戏和总结时间都比较仓促。因此我认为在以后的课程教学中,我应当更加注意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准备并加强对时间的控制。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合集15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亲子活动教案03-05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通用15篇03-05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魔法纸牌》说课稿含反思09-26

幼儿园大班亲子活动教案(11篇)03-05

幼儿园大班亲子活动教案11篇03-05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青蛙卖泥塘03-10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合集四篇03-06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案合集六篇03-13

幼儿园春分大班教案03-08

《动物气象员》大班科学领域故事教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