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课教案(精选21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

时间:2022-04-02 12:00:56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精选21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数学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精选21篇)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的自主学习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2.运用多种感官及方式感知8以内数的含义,培养幼儿概括数的能力。

  3.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独立思考及相互协作的能力,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1.数字卡片1—8,六种游戏的标识

  2.数字卡片1—8、实物卡片1—8、点子卡片、一次性碗、筷、泡沫球、小积木、拼数字卡片、内装物体的小口袋等若干

  3.数物朋友、分类计数游戏的作业单若干,铅笔若干

  4.六种奖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今天我们要到“数的王国”去玩,国王要先看看你们认不认识它的孩子们。(出示1—8数字卡片)你们用动作学学它们的样子吧。(指数字8)这个数字你们认识吗?8像什么?我们一起用手指在空中写个8。

  二、介绍游戏内容及规则教师边介绍游戏内容边出示游戏标识。

  ·按数夹物根据数字或点子卡片夹相应的物体放入碗中。

  ·数物朋友天上或划掉物体,使物体的数目和数字一样多。

  ·拼数字8

  ·数物拼板根据物体的个数找相应的数字拼起来。

  ·听音摸物 一个幼儿拍手,另一个幼儿按拍手的次数摸出相应的物体。

  ·分类计数 这个游戏是以前没有玩过的,要你数数三角形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把数字分别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师:你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游戏? 国王说,玩可以,但是要考考谁最聪明。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是国王送给你们的奖品,每一组的奖品都不一样,你们玩完一组游戏后,请旁边的小朋友检查,对了就可以拿一个奖品。我们看谁玩的又对又快,得的奖品的种类最多,谁就最聪明.提问:怎样才能得到最多的奖品呢?(幼儿讨论)你认为那些游戏比较难?当你玩游戏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办?能干的小朋友玩完六个游戏后应该怎么做?请小朋友和数字娃娃玩游戏去吧!

  三、幼儿分组操作,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游戏,老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对有困难的幼儿适当的引导和帮助。重点观察:几个能力比较差的幼儿进行跟踪观察。观察幼儿玩“分类计数”游戏的各种方法.

  四、集体交流、讨论:

  1、谁能告诉大家你玩了几组游戏?(数自己的奖品,告诉大家)谁的奖品最多?(对其他幼儿要给予鼓励)

  2、哪些小朋友玩了“听数摸物”的游戏?玩这个游戏要注意什么?你是怎么摸对的?(出示一张“分类计数”作业单)上面有几个三角形?你是用什么方法数出来的?用什么方法可以数的又对又快呢?(给每一位幼儿发一张“分类计数”的作业单)你们现在用最快的速度再来玩一次,可以用我们刚才的方法,也可以自己找出不同的方法。(鼓励幼儿寻找多种不同的方法。)请找出不同方法的幼儿介绍自己计数的方法。

  3、为了感谢数字娃娃,我们拍8次手、蹲4次、转2圈。(运动觉感知)。国王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礼物(每人一个口袋)现在我们自己去摸摸你得到了几个礼物吧!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我们在选择活动主题时必须紧紧围绕生活实际,从生活中、从幼儿的兴趣点来确定活动。在本课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去感受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学生去认识数字,发现数字,学习数字,会运用数字。

  在寻找数字宝宝的环节中,当孩子自己发现的数字时,他们会恍然大悟,原来在我们身边藏着这么多的数字朋友啊!此时孩子们的热情被初步激发,趁热打铁,我又带领孩子们揭开数字的面纱,探寻深层的奥秘。让孩子们了解到数字在不同的地方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发现数字变化的奇妙。最后在孩子们对数字有了充分的感知时,让孩子们再次进行探索,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数字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从讨论中了解数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在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游戏《开火车》的这个过程中,这一环节非常吸引幼儿,使幼儿充分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在学中玩,玩中学。

  整个活动,环节安排紧扣,师幼互动好,孩子们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通过观察、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看到的数字等形式,发现了周围世界中处处有数字,知道了与自己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数字。由于有了兴趣这个基石,孩子们完全投入到活动中,自己去找,自己去想,自己去做,自己去玩。整个活动室都充斥着孩子们自主探究的勃勃生机。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蝴蝶24,剪刀。

  2.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1.出示图片:蝴蝶,感知理解对称。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片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 你觉得这些图片好看吗?你发现这些图片奇妙的地方了吗?(幼儿互相议论。)

  2.教师小结: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

  3.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演示图形对折。

  (1)教师: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

  4.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面具(脸谱)、飞机等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提问: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

  (平衡感、整齐、美观)

  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作品(眼镜)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它对称吗?你们知道还有什么是对称的吗?

  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片折叠对称图形。

  四、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折叠对称的图形,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练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正确认读5以内的数字。

  2.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能力。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呀,小动物们都出来一起玩儿了,小鸭来到了池塘边,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在这儿玩呢?

  师:除了小动物图上还有什么?

  二、数一数。

  图上有几只小鸭?我们一起拿出小手指来数一数。(几朵荷花?几只蝌蚪?几个荷叶?几只青蛙?)

  三、认一认。

  小鸭有“5”只,我们一起来看看数字“5”是怎么样的。(1~4同上)

  活动延伸:

  数一数皮球。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根据实物及图片口编加减应用题,学习7的加减。

  2、学习用清楚的语言讲述算式所表达的意思。

  【活动准备】

  1、背景图2幅,磁性教具兔子、小猫各7个,1--7的数字2组,算术符号“+”、“-”、“=”。

  2、幼儿操作材料: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的组成和加减。

  1、游戏:我的火车几点开。

  规则:教师出示不同的算术题(如:3+2=?)问:我的火车几点开?幼儿回答:3+2=5,你的火车5点开。游戏反复进行几次。

  2、出示数字7,复习7的组成。

  请个别幼儿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说出7的组成。

  二、口编应用题,学习7的加法和减法。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

  ——图上显示草地上有5只小兔在玩耍,这时教师又在图上贴上两只小兔,请幼儿根据图和老师刚才的操作,用三句话描述图意。

  ——请幼儿用加法算术来表示图意(5+2=7)

  ——幼儿认读算式题,鼓励幼儿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和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二,引导幼儿观察:

  ——图上显示游乐园里有7只小猫在游戏,这时老师从中拿走3只小猫,请幼儿看图并结合老师刚才的操作,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图意,并列出算式(7-3=4)。

  ——请幼儿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和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三、幼儿操作活动。

  1、纸、笔人手一份,幼儿根据图意列出7的加减算式题。

  2、检查幼儿作业,一起讲评。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 篇5

  【教案目的】

  1、学会顺数与倒数,学会顺接数、倒接数。

  2、在游戏中感知倒数与顺数的规律,开拓幼儿的思维发展。

  3、情感上: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积极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理解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

  【活动难点】学习倒数、倒接数。

  【教案准备】

  课件;幼儿操作板人手一份。

  【教案流程】

  一、以三只小猪学数学引入。

  1、今天三只小猪要给小朋友们讲三兄弟捉迷藏时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教师配合课件,讲故事“三只小猪捉迷藏”)

  2、概况故事中的发生的数学趣事,老大不会10以内的顺数和倒数,更不会10以内的顺数接着数和倒数接着数。

  二、请小朋友们配合课件“数苹果”,一起学习10以内的顺数和倒数。

  教师小结:顺数是从小的数开始数,比如第一个数字是1,顺数的方法就是1、2、3、4、5、6、7、8、9、10,倒数就是从大的数字往小的数字数,比如第一个数字是10,倒数的方法就是10、9、8、7、6、5、4、3、2、1。

  三、欣赏童谣《我们一起数房子》,通过欣赏和跟唱童谣,巩固学到的顺倒数知识。

  四、幼儿操作活动。

  1、猪妈妈喊小猪回家吃饭了,可是小猪的花园旁有坏狐狸在蹲着,想要吃他们三兄弟,猪妈妈在花园里布置了道路迷宫,只有走对正确的路才能

  回到家。正确的路上按照倒数的方法表示着10、9、8、7?的数字,请小朋友们用笔按照倒数的方法把所有的数字连起来,帮助小猪回家。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表扬完成的又快又好的幼儿。

  五、游戏活动。

  翻牌接龙游戏:用倒数的方法接龙,教师翻开一张牌(如红色6),手持红色数字6的幼儿要立刻站起来大声的说出“6”,而手持红色数字“5”“4”“3”“2”“1”的幼儿依次接上,要求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数字。

  六、顺数倒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1、电梯上下楼时显示的数字顺序;红绿灯;微波炉等。

  2、出示“快乐暑假倒计时”课件,让幼儿先用顺数的方法数一数今天离放暑假还有几天(跟着标记好的日历,全班一起数),得到数字是“7”,引导幼儿想想,今天过完了,明天还剩几天?后天还剩几天?大后天呢?从而使幼儿初步认识到倒数的方法在计算重要日子时的使用方法。

  七、结束。

  老师在班级活动厅里画好了“跳房子”的格子,小朋友们回班后可以用顺数和倒数的方法一起玩“跳房子”。

  附:小猪学算术

  六只小猪,呼噜呼噜去读书,排排坐呀坐整齐,呼噜呼噜学算术。小猪有几只?谁来数一数?

  我来数,一二三四五。我来数,一二三四五,我来数,一二三四五,咦?怎么丢了一只呀?快快找呀快快找

  唉!原来没把自己数。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3、同伴之间能相互合作,大胆的交流。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黑板、摸箱、标记

  【活动过程】

  1、导入:将幼儿分成五组,进行跑步比赛。

  师:你们知道刚才跑了有多远?有什么办法知道呢?(量一量)

  2、提出测量要求:这里有许多材料,每组商量一下选一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工具和结果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3、幼儿第一次尝试测量,教师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4、请测量方法正误的两组幼儿分别演示,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精确。老师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是第二次测量的开始,依次接着量)。

  如幼儿测量的都正确,也请一位幼儿示范,教师加以解释。

  5、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进行第二次测量验证第一次的测量结果。

  6、请每组推选一位幼儿介绍本组的测量结果。

  7、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思考: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因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长、有的短,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8、游戏:找宝藏。第三次尝试测量。

  幼儿从摸箱里摸出一张画有宝藏地点的标记图,根据图进行测量,找到宝藏。

  9、结束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大小、长短有关。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试一试好吗?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 篇7

  一、设计意图:在二期课改全面铺开的今天,我园也一直在尝试开展“主题背景下的教学活动”。本月我班的大主题是《我居住的地方》,作为新教师,我常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计算活动与主题活动以及尝试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此外,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的知识水平(因为我班幼儿在小班时对三种基本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学期开学初又分别学习了椭圆形、梯形和半圆形等图形,但对于如何通过这些图形的各种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还掌握得不够。)于是我设计了这次“搬新家”的活动,旨在通过活动,让幼儿在观察、思考及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对图形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为图形搬家”的操作活动,让幼儿探索按图形片的颜色、形状以及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2、发展幼儿观察比较、积极思维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图形操作材料、自制房子若干,开奖箱,对奖券

  四、活动过程:

  1、出示教具,导入活动:

  (1)出示图形宝宝引起幼儿兴趣,导入活动。

  (2)幼儿初次尝试,为图形宝宝分家:

  出示“新家”请幼儿根据要求为图形宝宝搬家(按形状不同分成正方形和圆形)

  (3)检验并讨论:放得对不对?为什么这样放?

  小结:可以根据图形的形状为他们分类。

  2、幼儿再次尝试:

  (1)幼儿观察其中一幢房子里的图形宝宝一样吗?(不一样)

  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大小)

  小结:图形宝宝不仅可以根据形状不同进行分类,还可以根据颜色和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类。

  (2)幼儿操作:幼儿4人一组,为图形宝宝搬新家。

  要求: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决定用一种方法为图形分类。

  (3)展示新家并讨论:

  幼儿将操作结果贴在画板上,并说说你们是根据什么为图形宝宝分家的。

  (4)根据操作结果,请幼儿再次操作

  A、如出现三种相同或三种不同的操作结果,则请幼儿进行第二次操作。

  B、如出现两种相同、一种不同的操作结果,则请两种相同结果中的其中一组进行修改。

  3、“开奖乐无穷”

  (1)出示开奖箱,准备进行开奖,告诉幼儿今天要和图形宝宝一起玩开奖。

  (2)出示图形宝宝:

  幼儿尝试用“××颜色的××形”说说有哪些图形宝宝?

  (3)老师与幼儿一起为图形宝宝编号。

  (3)进行开奖:幼儿根据摸出的开奖球上的数字寻找与图形

  宝宝编号相同图形片,并逐一粘贴在彩票的开奖区内。

  4、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为图形宝宝搬了新家,还和图形宝宝一起玩了开奖,你们觉得开心吗?现在带着你们的兑奖卡跟着老师一起去拿奖品吧!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学生下课10分钟适合做的事情。

  2、模拟小学生下课10分钟的活动,尝试合理安排课间10分钟。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已参观过小学下课的前期经验;幼儿自备书包,小学学习用品若干;书籍、棋类、玩具和时钟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引出话题

  1、讨论:小学生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课与课之间可以休息几分钟?

  2、观看时间:知道时钟的长针走2大格,就是10分钟。

  二、下课 10分钟该做什么

  1、在下课10分钟里,可以做哪些事情?

  2、哪些事可做可不做?哪些事必须做好?(幼儿根据操作材料选择)

  3、教师按幼儿的讨论总结:

  (1)必须做,如喝水、上厕所准备下一节课的课本等。

  (2)可选择做,如看图书、下棋、聊天、到操场上去转一圈等。

  4、儿歌小结

  三、模拟小学生下课活动

  1、模拟下课,规定10分钟休息。

  2、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安排活动。

  3、按上课铃声准时回到座位上。

  四、交流

  1、教师检查幼儿是否准备好课本和文具。

  2、介绍自己在课间10分钟所做的事情,说说这样安排的理由。

  总结:课间10分钟是很有限的,必须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和必要的休息,这样的10分钟才会过得有意义。 活动反思:

  《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拨一拨学具,帮助他们对于半点的巩固。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 篇9

  【活动设计】

  作为农村幼儿园的孩子,对外界的一切都感到十分好奇。孩子去参加亲戚的喜宴还会给我带来喜糖,现在喜糖的包装形状各异,喜糖也是多种多样的。我觉得喜糖可以渗透到数学领域,很适合在幼儿园开展集体活动,所以我用喜糖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4以内的数,培养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用1—4的点卡进行匹配,并能根据实物将同一形状的喜糖盒子放在一起。

  3、乐于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三角形、星型、圆形、长方形、圆柱形、正方形形状的喜糖盒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提问: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啊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各种形状的喜糖盒子,很漂亮是吗?

  师:这么多喜糖盒子,让我先来摆放好。

  二、分喜糖盒,进行配对。

  提问:

  1、现在让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喜糖盒子好吗?

  2、你们看到什么了呀?

  3、有这么多的喜糖盒子,你们瞧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三角形、星型、圆形、长方形、圆柱形、正方形形状的喜糖盒子。可是你们仔细看有一样的喜糖盒吗?你们能帮忙找出一样的吗?

  4、请一个孩子上来进行操作,引导孩子根据喜糖盒子的形状进行配对。

  小结:这两个盒子的形状是一样的,所以把他们放到了一起。是xx形状的。

  5、师:宝宝们真能干,帮老师把一样形状的喜糖盒子配在一起。

  三、经验递进,进行配对。

  1、师:宝宝们真能干,老师把一样的喜糖盒子找对了,现在老师还想请宝宝们帮个忙,现在宝宝的桌子上有很多的喜糖盒子,你们能帮帮老师把一样的喜糖盒子配在一起吗?

  2、幼儿集体操作,师引导幼儿根据喜糖盒子的形状、颜色进行配对。

  三、数喜糖盒(巩固运用4以内的数字,每种喜糖盒4个)。

  1、师:我们来数一数你配对一样的喜糖盒是几个呢?

  2、幼儿分享交流,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少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活动准备:

  1、一张图,上有20个苹果 、15个梨 、10个香蕉,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2、卡纸做的奖品彩色小苹果、香蕉、梨图案小勋章数个。

  活动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幼儿;喜欢。

  教:那有些什么水果呢?

  幼:苹果、香蕉、杏、还有....。

  教:那么多,,哦那天水果王国给我送来了几个勋章图案,他们说你们好聪明,是个肯动脑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给你们 (拿出水果勋章)你们看好看吗?

  幼:好看。

  教:想要吗?

  幼:想。

  教:那好。(拿出图)你们看这上面有什么呀?

  幼;有苹果.....

  教:对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来数好吗?

  幼:好。

  (1、2、3、4、5、6、...)

  教;哦 苹果有20个, 小朋友苹果有多少个呀?谁来回答。举手回答,不举手我不让回答,如果不举手, 你也说我也说,那 水果图案小勋章给谁呢?所以回答问题要把手举好老师叫了才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朋友不喜欢你们了,不给你们图案小勋章了哟(好,XX你来吧)

  XX幼:20个。

  教:恩对了,来,你回答的很好,给你一个苹果图案小勋章。

  (一样的依次的和幼儿再数一数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数出了香蕉15个梨10个,香蕉和苹果谁多一点呀?

  幼儿:苹果比香蕉多一点。(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苹果多一点,再在苹果和香蕉的下面对应的写上个数的数字)

  教师:对了,那苹果20个,香蕉15个,那么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们跟着我说:20比15多,20比15大,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

  (再依次说苹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关系)

  延伸:看见这些水果,我们想象一下,苹果象什么呀?梨象什么呀?....

  我还会想到一首歌谣:排排坐,吃果果——分果果,吃果果,大的给奶奶,小的留给我。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妹妹睡了留一个。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认识点卡,给3以内数量的物体匹配相应的点卡。

  2、练习手口一致点数,并能正确地说出总数。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在上学期感知过3以内的数量。

  物质准备:

  教具:创设《娃娃家》厨房。桌子上有:三个碗、三把勺子、二个盘子、二个杯子、一口锅等,1-3的点卡各两张。

  学具:《幼儿用书》(P1-2页)人手一册,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1、整理娃娃家。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家”的场景中。

  (1)师:娃娃家的妈妈打扫厨房啦!瞧,妈妈把家里的东西都抹干净了,都放在了这张桌子上。引导幼儿说一说桌子上有些什么呢?(碗、勺子、盘子等等)

  (2)师:妈妈想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可是她太累了,谁愿意来帮帮妈妈来整理呢?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3)师:我们帮妈妈整理好了桌子上的东西,你们知道每样东西有几个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请幼儿手口一致地数一数每种物品有几个。待全部数完后启发幼儿思考:怎样让别人一下子就知道这儿有几个。

  (4)认识点卡。教师出示点卡,请幼儿数一数卡片上有几个点子,告诉幼儿有几个东西就可以用几个点子表示。

  (5)请幼儿为娃娃家的每种物品送相应的点子,鼓励幼儿边送边说三个碗可以用三个点子表示,二个杯子可以用二个点子表示等。

  2、幼儿操作活动。

  (1)数数圈圈: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P1页),观察画面上有几个圈点,引导幼儿在每堆物体中圈出和点子一样多的物体。

  (2)点物连线: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P2页),请幼儿观察圈点的数量,数一数画面上每种物体的数量,再找相应的点卡进行连线。

  3、交流活动。

  请幼儿介绍“数数圈圈”活动,说一说为什么要圈×个物体,进一步了解×给我点子可以表示×多花、×条鱼、×个苹果等。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让幼儿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来学习7的组成,让幼儿掌握7的六种分合方法。

  2、引导幼儿发现分合式中递增、递减规律和互换规律。

  3、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主动探索事物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幼儿掌握7的六种分合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幼儿发现分合式中递增递减规律和互换规律。

  教学准备:

  教具:花果山背景图(小花、小草、太阳、小鸟、小猴);贴片桃子7个;粉笔、黑板;磁带、录音机;教鞭

  学具:1—6数字卡片人手一份;桃子卡片30张(均贴有数字并剪成两半);每人一碟小桃子卡片、空碟人手一个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引出课题;花果山上的桃子熟了,我们到山上摘桃子吧!(放音乐,教师带幼儿模仿猴子动作进入教室)

  二、基本部分:

  (一)学习7的组成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1)、请7个幼儿为一组,手拉手边念儿歌边走动:“123,321,你拉我,我拉你,我们都是好朋友,你蹲下我站起。”儿歌念完,有的幼儿蹲下,有的幼儿站起,请一个幼儿在卡片上用分合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继续游戏,引导幼儿把每一次游戏的情况记录下来。

  (2)、把7的几种分法用综合式的方式记录,学习7的分合式。

  (3)教师小结;7共有6种分法。 (二)、引导幼儿探索分合式中的递增、递减规律

  (1)引导幼儿发现分合式中的递增递减规律

  请幼儿看一看刚才的分合结果,左边有些什么数字?右边有些什么数字?

  思考:能不能调换一下每组数字的顺序?应该怎么做呢?

  (2)幼儿尝试按顺序分。幼儿用7个桃子,自主练习数字7按顺序分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左边的数字和右边各有什么特点?(小组)

  教师小结:在分合式中,左边的`数字越来越大,右边的数字越来越小。按顺序分不仅能很快地找出全部分法,而且不会重复。

  3、引导幼儿发现分合式中两个部分数的互换关系

  (1)师:“小猴子们仔细看看,在分合式中还能发现什么秘密?”

  教师以7和7两个分合式为例讲解分合式中互换规律。

  ∧∧

  3 4 4 3

  小结:部分数交换位置,总数不变。

  (2)引导幼儿用互换规律找出77的相应分合式 77

  ∧∧ ∧∧

  1 66 12 55 2

  4、复习7的组成

  (1)游戏一: “对口令”

  游戏玩法:每个幼儿盒子里有数字卡片1—6,请幼儿找出和教师的数字卡片合起来是7的就举起来。要求幼儿表述,如——师;我是1、幼:我是6,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是7。 (2)游戏二:拼拼乐

  游戏玩法:每张桌子上的小篮子里有许多贴有数字的半张桃子卡片,幼儿取半张桃子卡片看清上面的数字后在本组内找到另一半桃子,两张桃子卡片上面的数字合起来是7就可以变成一个完整的桃子,送给小猴子。

  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在本组幼儿中寻找和自己卡片上的数字合起来是7的桃子卡片。

  (3)游戏:数字娃娃找朋友

  幼儿佩带数字卡当数字娃娃,听音乐找朋友,要求两个幼儿的数字合起来是6。游戏开始,看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对。

  三、结束部分

  小猴子们看到这么多又大又红的桃子,他们说谢谢你们,还邀请大家一起去玩,我们走吧。(放音乐,带幼儿离开教室。)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 篇13

  教案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案准备:幼儿人手一只小盒子、6个苹果,FLASH课件

  教案过程:

  一、观察小熊一家,通过比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导入:小朋友,看看他们是谁?(小熊)是小熊一个人吗?还有谁?

  2、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

  哪个是小熊宝宝?为什么?

  那妈妈呢?

  3、小结:在我们家里,一般情况都是爸爸长得最高,宝宝长得最矮,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

  二、创设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分碗这一事件,区分"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导语: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碗呢?早就准备好了三只碗。

  2、哪知碗给爸爸?什么颜色的?

  哪只给妈妈?什么颜色的?宝宝呢?

  三、情境"分蜂蜜",体会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

  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4样早餐。他们会吃些什么呢?请你来猜一猜。

  2、到底是什么呢?(蜂蜜)第一样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数字,这个是1号瓶……

  3、几号瓶给熊爸爸吃?为什么?

  几号瓶给熊宝宝吃?幼儿园教案为什么?

  几号瓶给熊妈妈?为什么?

  4、小结:一般情况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玉米",感知"粗"、"细"

  1、引导语:第二样早餐是什么?(玉米)刚刚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们一下就看出来了。玉米都是一样高的,要怎么分呢?为什么?

  2、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幼儿感知"粗"、"细"——人是讲胖的,玉米要讲粗(动作提示),慢慢的,就变……(动作收紧)细了

  小结: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

  五、情境"分苹果",引导幼儿操作

  1、明确要求:第三样早餐是什么?(苹果)数数有几个?怎么分呢,他们是这么分的: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宝宝吃得最最少,熊妈妈吃得不多也不少

  2、幼儿复述要求:他们是怎么分的?

  3、幼儿走到桌边进行操作活动。教师重复讲述要求: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

  4、幼儿带着自己的操作卡回到座位上

  5、评价

  (1)把错的拿出来:对不对?

  (2)出示对的:对不对?谁跟他一样?问问爸爸妈妈对不对?

  六、情境"分鱼"

  1、引导语:第四样早餐是鱼。盒子上有什么?什么意思啊?

  2、哪个盒子给爸爸?(6条鱼的)宝宝呢?(2条鱼的)妈妈呢?(3条鱼的)爸爸妈妈们同意吗?

  3、揭开盒子:我们来看看。6条什么样的鱼?

  4、现在还是把6条小鱼给爸爸吗?

  5、小结:有的时候数字大的表示多,但有时数字大的并不一定表示多。这个问题有点难,等我们长大了就明白了。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 篇14

  活动领域:数学

  1.熟悉左右,掌握 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位。

  2.初步理解用1个"物"代表1个数字。

  活动准备:

  1.大田字格纸、小动物贴绒教具。

  2.音乐《圆圈舞》、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熟悉左右。

  (1)小朋友好!我是马老师,我们打个招呼吧!刚才你们是用哪个手和我打招呼的呢?

  (2)小朋友你们平常都用右手来做什么事情呢?我们身上除了左手和右手还有什么分左和右的?(眼睛 腿 脚 耳朵 肩膀)2.游戏 "我说你做"右手摸耳朵 左手摸头发 右手写字 左手指眼睛 右手拿筷子吃饭 左手捏鼻子 右手拍拍左腿 左手摸摸右耳朵 左手和右手握握手3.出示大田字格,引导幼儿说出大田字格纸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位。

  (1)提问:看看这张大纸上有几个格子?这是一张田字格的纸,其中两个格子在右边,两个格子在左边。请一名幼儿指一指,哪两个格子在左边,哪两个格子在右边?

  (2)这张田字格还可以有另一种说法:有两个格子在上边,有两个格子在下边。谁愿意上来给大家指一指,哪两个格子在上边?哪两个格子在下边?

  (3)如果我想说其中一个小格子应该怎么说呢?引导幼儿说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位。

  4.送小动物到相同方位的格子里。

  (1)现在有4只小动物它们都想回到和自己上身贴有相同方位的田子格里去,谁愿意帮助小动物,把它们送到田字格里?

  (2)你们真聪明!把小动物们都送回了不同方位的田子格里面,小动物和开心。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跳个"圆圈舞"开心一下吧!

  (3)播放课件:出示4只卡通兔子图片,固定在大田字格纸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小格里方位。

  (4)这个大田字格里有4只小兔子,你们看看这4只小兔子都是什么颜色的?

  (5)你们观察一下这4只小兔子分别住在哪个格子里呢?

  (6)现在小兔子要到邻居家做客,看看红兔子从……到……白兔子呢?

  5.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用红、黄、灰、白兔子分别代表数字(2,3.5,6)(1)兔子们去拔萝卜,看看红兔子拔了几个萝卜?(2个)黄兔子拔了几个萝卜?(3个)灰兔子和白兔子呢?

  (2)引导幼儿用不同颜色的兔子代表不同的数字。教师出示两个数相加的加法题。

  6.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 、教幼儿初步认识一和许多,并了解它们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

  活动准备

  花篮一只,小红花每人一朵,画有一和许多的小黄花、树叶、小鱼、小圆片的图片。解放军图片一长、

  活动过程

  一、 出示花篮,请每个幼儿拿一朵小红花

  1、 教师提问: A 、老师的花篮里有什么?(红花)

  B 、这个花篮里有多少花?(许多)

  请幼儿多说几次(有许多)

  2、 请幼儿在花篮里拿一朵花(强调只能拿一朵)

  全部拿完以后问:小朋友拿了几朵花?

  3、 教师小结:刚才花篮里有许多花,现在还有花吗?(没有)每个小朋友手里有几朵花(一朵)每个小朋友从花篮里那了一朵花,花篮里就没有花了,许多红花已经分成一朵一朵了。

  二、 请小朋友把红花贴在解放军图片上。

  小朋友们热爱解放军叔叔,我们把红花送给解放军叔叔。(请小朋友把红花贴在解放军的图片上。引导幼儿说我送一朵红花给解放军叔叔,其他幼儿说 XX 小朋友送一朵红花给解放军叔叔,请幼儿一个一个的送红花,反复强调一朵红花)

  教师小结:每个小朋友送一朵红花给解放军叔叔,解放军叔叔就有许多红花,一朵一朵和起来就有许多红花。

  三、 出示小黄花、树叶、小鱼、小手的图片。

  A 、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

  B 、请幼儿区别说出一和许多。

  C 、请幼儿集体回答,然后请幼儿个别回答。

  D 、请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什么东西只有一个,什么东西有许多。

  如:一个老师,许多小朋友

  一台电视机,许多椅子

  一架钢琴,许多玩具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里那些东西有一个,那些东西有许多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 篇16

  一、游戏价值:

  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孩子们天性的反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中指出,“游戏不只是教学借助的一种手段,游戏更有它自身的价值,应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参与多种游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生活,为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和发展学习到的知识及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若将数学知识融入各类游戏中,可助幼儿摆脱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使幼儿在欢愉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游戏学数学学习可以提高幼儿兴趣,使得数学教育生动有趣,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与理解。

  幼儿的主动性是游戏的主要特点,游戏深深吸引着幼儿,使得幼儿乐于参与游戏并且易于在游戏中受到教育。现代幼儿教育研究表明,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感知、观察能力的发展,可以促进幼儿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幼儿通过游戏提高自身技能,通过游戏认识社会规则,学会与他人相处。

  在游戏中学数学,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它生动、活泼、有趣。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境结合起来,把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效果也会更好。

  在游戏中学数学,能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之一,思维的产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在幼儿数的教育活动中,有许多数学内容都可以通过游戏来完成,而此类游戏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些活动均要求幼儿改进思维方式,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观察、思考,加快思维的反应速度,进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游戏中学数学,有利于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在尊重儿童身心特点的基础上,创设的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增进幼儿之间的了解,体验交往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了数学游戏《小小数学迷》,旨在帮助幼儿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培养幼儿的计算兴趣及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让幼儿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二、游戏准备:

  1—10数字若干,+(加号)、-(减号)、=(等于)符号若干,1—10数字大卡片一套(老师使用),小夹子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

  三、游戏玩法:

  幼儿自选一张卡片夹在胸前,手拉手站在圆圈上,按顺势针方向走。教师问:“1234567,谁是小小数学迷?”幼儿答:“7654321,我们是小小数学迷。”教师说:“数学迷,看仔细,我的卡片上是几?几加几等于6,列出算式站整齐。”这时,戴着有关数字或符号胸饰的幼儿便站到圆圈中间列成算式。如:1+5=6、2+4=6、3+3=6。教师带领幼儿逐一检查,正确、迅速者为胜。教师可变换形式出题,或出加法,或出减法;或出得数,或出一个加数,或出减数、被减数……游戏反复进行,让每个幼儿都参加,连续几次获胜者,可以代替老师当出题者。

  四、游戏指导:

  1、初次游戏时,可降低游戏难度,让幼儿练习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巩固理解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同时,熟悉游戏玩法。

  2、以后,可逐渐增大数量,玩6—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3、布置场地时,可用即时贴剪几个小红旗贴在地上作起点,幼儿列算式时,从起点处排队,可避免混乱状态出现。

  4、为提高幼儿列算式的准确性,可让幼儿先列口头算式(以降低难度),然后去找相关同伴去小红旗处站成一排列成算式,这样,可避免幼儿胡乱找朋友。

  五、游戏资源:

  1234567,谁是小小数学迷?

  7654321,我们是小小数学迷。

  数学迷,看仔细,我的卡片上是几?

  几加几等于6,列出算式站整齐。”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 篇17

  活动目标:

  1、试看平面示意图,运用已有的数经验,寻找相应的座位。

  2、体验“模拟小课堂”的乐趣,乐意细心观察、认真思考。

  活动准备:

  座位表PPT、有数字的胸饰、题卡等。

  活动过程:

  一、说说小学课堂

  1、小朋友,我们都去参观过小学,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主要说说与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

  2、小学生会上哪些课呢?

  3、小结:小学的生活和幼儿园很不一样,小学有不同的课,不同的课堂。

  二、看试题找座位

  导语:小朋友就快入小学了,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模拟小学生课堂的游戏。谁来说说什么叫模拟?

  1、猜测:小学生的课堂就在那里,等会儿我们要找座位坐下来,哪张椅子是你的呢,与你胸前挂着的数字有关系,猜猜怎么找?

  2、交代要求找座位:看清自己胸前的座位号,这是式题的答案,找到贴有相应式题的椅子,就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3、检验:幼儿一个个开火车念算式及答案,教师验证。

  4、提问:这种弯弯月亮型的座位,小学生也坐吗?可能在上什么课?(音乐课)

  5、谁愿意来当音乐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来唱一首好听的歌?(请一幼儿)

  三、找座位

  (一)

  导语:音乐课上完,要上数学课了,数学课怎么坐呢?一起来看看这张座位表。

  1、 出示座位表:这次座位是怎么排的?(排成了四排,每排四个人)用你胸前的座位号找一找,想想,你会坐在哪一排的哪一个座位上?(请一幼儿说说“你是怎样找到这个座位的)

  2、 交代任务:根据座位表,先计算相应的式题,找到自己的位置,再把椅子搬到相应的位置。

  3、 师:好了,都坐好了,可以开始上课了,谁想来当数学老师的,出几道加减运算题考考大家。

  4、 小结:在小学里,不同的课可能有不同的座位,刚才我们坐成了四列队,除了要算对题,还要看清座位表,分清前后左右,才能正确找到座位。

  (二)

  1、提问:

  (1)这里还有一张座位表,和前一张座位表有什么不同?这样分成小组的座位可能在上什么课?(讨论课、绘画课、手工课等等)

  (2)1号桌是活动室里哪张桌子?2号3号4号桌呢?(请几名幼儿帮相应的数字放过去)(教师指黑板)这是什么?有什么用?我们的黑板在哪里?

  2、找座位:看着这张座位表,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吗?

  3、共享交流:提问:你是怎么找到座位的?

  4、小结:要找到座位除了算式题要算对,方向也不能搞错。要成为一名小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 篇18

  一、设计意图

  3岁半到4岁的幼儿已经开始掌握计数活动,并学会按计数活动的要素进行计数,形成了最初的数概念。我班幼儿现处于小班下学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和训练,已经能够按顺序口头数数,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根据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按顺序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特设计此次数学教育活动。

  二、活动内容:

  做客——按数取物(5以内)

  三、教案目标:

  1、喜欢参加操作活动,并能按要求完成操作活动。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3、学习按数取物,根据5以内的指定数量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

  四、教案准备:

  教具:带圆点的蘑菇形房顶用1—5的点卡表示幼儿园教案;贴有小动物的房间,分别为五种不同的动物;大子两颗。

  学具: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学具(“糖”、糖纸、数字卡等)。

  五、教案过程:

  (一)创设情景——练习点数

  唱歌《开车歌》到小动物家做客。依次出现小动物的房间:“看看我们先到谁家啊?”(小猪)“有几只小猪在家?”(3只)打乱顺序出示,请幼儿

  点数并说出总数。

  小结:大家都数一数,知道每个房间住着几只小动物。

  (二)游戏“挂门牌”——将数字与数量对应匹配

  “小动物的房子盖好了,可是它们都忘记挂门牌号了,我们大家来帮它们挂一下吧!”请幼儿分别用数字卡表示门牌号。并提问:“你怎么知道这个门牌号是ХХ家的呢?”

  小结:小狗的房间里住着一只小狗,门牌号应该是1、(类推)(三)游戏“包糖果”——练习按数取物

  1、教师掷有点卡的子,幼儿根据点卡数量取出相应数量的糖纸,边拿边说:一个点我拿一张糖纸。(重复游戏)

  2、教师掷有数字的子,幼儿根据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糖纸,并边拿边说。

  3、幼儿自由“包糖果”,把糖果送给自己想送的小动物。

  小结:有几只小动物就包几颗糖果。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 篇19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排序的规律,学习按物体的形状或颜色规律排序。

  2、建立初步的有关序列的概念。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数学》

  2、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三角形、圆形和长方形串珠若干;按颜色、形状规律排序的几条串珠项链。

  活动过程:

  1. 教师谈话引出活动内容

  小鸡要过生日了,送什么礼物给它呢?

  2. 按颜色规律排序

  出示一条按颜色规律排序的项链。教师说,小鸭想给小鸡准备一条五彩的项链,可是它不知道怎么穿项链才漂亮,我们来帮助它好吗?(引导幼儿观察已穿好的项链,找出它们的排序规律,接着往下穿)

  3. 按形状规律排序。

  出示一条按形状规律排序的项链。教师说,这是小狗给小鸡准备的礼物。我们来帮助小狗把项链穿好吧。(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已穿好的部分,找出规律,接着往下穿)

  4. 请个别幼儿练习排序。

  谁也想给小鸡送礼物呢?(教师按一定的规律摆出项链的一部分,请个别幼儿上来完成穿项链的任务,其他幼儿帮助检查)

  5. 操作活动。

  翻开《小朋友的书·数学》第12页“小动物的脚印”,让幼儿练习按图示的规律继续往下排脚印。

  活动反思:

  幼儿对此课比较感兴趣,但是由于教具准备的不够充分,导致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就很少,基本上都是老师在操作,小班的课程(数学)还是第一次上,个人感觉,引题是采用动物引题,但没那么生动有趣,整堂课幼儿都对小鸭小狗送给小鸡的项链比较有兴趣,对于排序这一方面还没全部掌握,简单的颜色还是能够掌握齐全,对于形状的掌握还缺乏一点。个人对整堂课的熟悉程度还欠缺点。一堂小班课,感悟也蛮多的,对于课前准备和课前的安静下来都有不同的方法。小班的孩子比较好动,不怎么好控制,中班的孩子还是比较容易安静下来的。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 篇20

  【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量。

  2、知道总数,能说出总数是多少。

  3、能积极参与,感受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重点】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量。

  【活动难点】准确地将点卡和动作、点卡和实物相匹配。

  【活动准备】

  小鸟和大树图卡;1到3的点卡、数卡;小动物挂图。

  【活动过程】

  一、数一数,说出总数是多少。

  1、出示小鸟图卡,让幼儿手口一致地数数,说出总数。

  老师家里最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一天我回家时看到阳台上有一只小鸟冻得直发抖,我就把它装在了一只笼子里;(贴一只小鸟图卡)到了第二天的时候,我又看到了一只小鸟落在了笼子上,我就又把它也装进了笼子里。(再贴一只小鸟图卡)现在小朋友帮老师数一下,我的笼子里有几只小鸟?(2只)到了第三天的时候,又来了一只小鸟,我就又把它装到了笼子里,(再贴第三只小鸟图卡)小朋友再数一下,现在老师的笼子里总共有几只小鸟?(3只)

  2、出示大树图卡,让幼儿手口一致地数,并说出总数。

  这三只小鸟在笼子里边呀总是不开心,它们也不吃食也不叫,我都不知道该咋办。后来我的女儿告诉我:“小鸟可能是想家了,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吧!”小朋友知道小鸟的家在哪呢?(大树上)出示三张大树图卡,让幼儿数并说出总数。

  3、将小鸟和大树一一对应。

  一只小鸟一个家,现在谁愿意把小鸟送回家呢?(指明幼儿将小鸟图卡贴在大树图卡上)。

  二、游戏:将点卡与动作相匹配。

  1、出示圆点卡,让幼儿初步感知相对应的数量。

  刚才我们把几只小鸟送回了家?(3只)可以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

  (3)它还可以有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用圆点表示。(出示三个圆点)。这种圆点呢,也可以表示数量,是几个圆点就表示几个。

  2、游戏:教师出示点卡,幼儿按要求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圆点呢也可以表示动作的数量,就像我们来拍手,我出示一个圆点,你们就拍一下手;出示两个圆点就拍两下手,出示三个圆点就拍三下手。下来我们来试着做一下。(拍手,拍腿,点鼻子等)

  三、操作:点卡与实物等量匹配。

  1、出示小动物挂图,让幼儿手口一致地数它的数量,并说出有几只小动物。

  2、操作:将点卡与小动物的数量相匹配。(将点卡贴在小动物后边)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试着将实物、点卡、数卡相匹配。(将数卡贴在点卡的后边)

  活动反思

  优:

  1.本节课选题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本节课思路清晰,环节设计新颖,抓住了幼儿喜欢小动物的心理,并加入游戏,充分调动了班级幼儿的积极性。与老师配合的很好。

  缺:

  1.由于时间的原因,本节课没能让全部幼儿进行操作。

  2.在教学过程中,点数方法强调的不够深刻,造成幼儿操作时需要老师提醒。

  这节课总的来说还比较理想,如果在上这节课我会加大难度,比如,三个小动物要用数字“3”表示,另外在点数方法上我会反复想幼儿说明。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 篇21

  【教案目的】

  1、尝试运用不同的数数方法对2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计数,并通过数量比较判断输赢。

  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教案准备】

  10篮糖果、20个盘子等。

  【教案流程】

  一、引出游戏:了解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的基本方法)

  “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吗?是怎么玩的?”

  小结:手握拳是石头,食指和中指是剪刀,五指张开是布。剪刀赢布;石头赢剪刀;布赢石头。

  二、数糖果

  1、幼儿第一次游戏

  游戏规则:

  (1)2个人一组,每一组有一篮糖果,每人一个盘子;

  (2)玩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在在篮子里拿一颗糖果。

  (3)老师喊停,游戏结束,数一数你得了几颗糖果,比一比谁得到的糖果多?

  提问:数一数你得到了几颗糖?谁得到的糖果多?

  小结:看来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赢的次数多,拿糖的机会就多,得到糖果也就越多。

  2、幼儿第二次游戏

  游戏规则:

  (1)换个朋友,两个人一组;

  (2)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谁赢了谁就从篮子里抓一把糖果;

  (3)数一数你得到了几颗糖?谁的糖果多,谁就赢;

  “谁赢了?你得到几颗糖果?怎么数的?”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用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得到了糖果,还用数数的办法,找到了获得糖果多的孩子。剪刀石头布除了在游戏中来决定输赢外,还有什么时候,我们也会用到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呢?

  【活动反思】

  在生活中,按数群计数的运用很广泛,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按“数群计数”的方法,在操作中,体验运用不同的方法数数的乐趣。并尽可能的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按群计数就是计数时不以单个物体为单位,而是以群体(物体群)为单位。幼儿按群计数能力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在幼儿掌握10以内数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方法得当,大班后期,幼儿的按群计数能力可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范围可达“100”,甚至以上。按几个几个数更快,为什么?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数群越大,数的次数就越少,数群越小,数的次数就越多的函数关系。

  本次活动以简单又好玩的“石头剪刀布”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不同方法的数数,真正地让幼儿体验了在“玩中学,学中乐”。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精选21篇)】相关文章:

精选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10的分解与组成》03-30

种瓜幼儿园教案(精选13篇)03-31

幼儿园中班教案精选15篇03-29

幼儿园《清明》教案(精选5篇)03-26

【精选】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精选10篇)03-30

幼儿园节约用纸教案(精选7篇)04-01

幼儿园清明绘画教案(精选5篇)04-01

【精选】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9篇03-30

【精选】幼儿园教案模板合集四篇03-30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精选18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