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汇总八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⒈知道并用绘图的形式,表现幼儿园到自己家的线路图和显著标志。
⒉学会看线路图,基本能正确辨别空间方位。
⒊愿意邀请同伴和老师到自己家做客。
活动准备:
⒈向家长了解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⒉熟悉幼儿园到自己家的路线和显著建筑物。
⒊白纸、绘画笔。
活动过程:
㈠与幼儿交谈引起兴趣。
⒈看幼儿园园徽。
教师:你们知道老师画的是什么?它表示什么意思?
⒉出示幼儿园电话号码
教师:这是什么?是哪里的电话号码?你知道你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㈡介绍自己家的线路图
⒈教师:从幼儿园到你家的路你认识吗?路上要经过哪些地方?你可以用什么标志来表示?
教师:王老师家你们认识吗?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我家在那里?那今天王老师就跟大家一起来画一张线路图,看看从幼儿园到我家是怎么走的?
⒉教师示范画线路图。
㈢幼儿操作
教师:你们都认识余老师家,那你们想不想让余老师和你的好朋友去你家做客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张线路图送给你的好朋友,好不好?
㈣教师讲评
活动延伸:
把作好的线路图送给老师和好朋友,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能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活动准备:学具……个人操作材料人民币替代玩具,同色数卡5两张、2五张、1十张
同组幼儿玩具不同色
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若干,
大数卡,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投影各面值钱币,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人民币。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这小的钱币还有什么?
:我们只有1、2、5,10、20、50,100这几个数字面值的钱币。不管你要多少钱都要由这几个数来组合。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师提示:我们来玩小银行游戏,你们做银行职员,老师来取钱,试试看你们能否让顾客满意。
游戏形式:教师出数卡,表示要取多少钱,幼儿用自己的操作材料在面自己前摆放。 你用哪几张钱币组合成顾客想要取的钱数?
(1) 引导幼儿观察同伴间有没有不同方法,正确吗?
(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玩具摆出不同的取钱策略。
(3) 同组幼儿讨论摆放出各种不同的取钱策略,越多越好。
3、幼儿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教师提示:下面我们来开银行,我们自由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银行柜台可以用桌子或椅子来代替,场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轮流做银行职员和顾客。
游戏形式:幼儿分组,自主游戏。
教师指导:(1)对能力强的幼儿,启发他们分类钱币,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充足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尝试10以外的取钱额度。
4、讲评。
(1)宣传教师指导中幼儿成功的尝试。
(2) 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大胆运用和尝试。
活动设计思考:
本课题来源于南师大出版社《幼儿园滲透式领域课程》(科学·大班下)的一个活动,名称为“自助银行”。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本次活动设计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框架;以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为原则;以提升幼儿自身能力为大目标。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活动的第一环节,保留了原活动中较好的提问,提示幼儿关注1、2、5这几个数字在钱币中的重要用途。活动的第二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学具的保证了幼儿个体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独立摆弄操作及尝试。同组不同色的材料要求,方便幼儿的观察和相互启发。幼儿操作材料数量的设定,包揽了10 以内所有面值钱币的不同组合。三个层次的安排,提示了教师教学难点的突破步骤,以及阶段目标的把握。活动的第三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和运用,目的不在于用的多用的好,而在于大胆得用,合作的好。教师的指导应结合幼儿个体的差异,游戏中突出的问题。指导提示是不出基本问题情况下的提升要求,实施者应灵活把握。
本次活动,只是一书面材料,是设计者理念中的理想状态,能否成功有待于实践操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识字游戏:找位置
目的:
1.教孩子学会将象棋子摆在棋盘的固定位置上,认记读象棋上的字。
2.培养幼儿初步的空间感知力。
准备:32枚与棋子一样大的圆形纸板,将原象棋上所有的字,用红绿两色笔分别照抄在圆板纸的一面。
玩法:1.将棋盘铺好,成人用胶水将圆纸板粘在棋盘的正确位置上,露出有字一面。
2.将原棋子倒出,由孩子分为红绿棋两组,成人引导孩子根据棋子上的字在棋盘上对号入座,把棋子摆在棋盘的对应位置上。
3.孩子会摆会,成人和孩子各摆一组,看谁速度快,谁为第一。
4.孩子摆熟后,将圆字板拿走,让孩子试着把棋子直接在棋盘的正确位置上摆好。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欣赏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之美。
2、鼓励幼儿根据诗歌的结构形式,大胆创编,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3、引导幼儿感受体验助认为乐的快乐情感。
4、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诗歌的理解。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蚂蚁、蜜蜂、蜻蜓、刮风、下雨、天黑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放一段打雷下雨的音乐让幼儿欣赏。听完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让幼儿自由讲述)
2、教师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问:“打雷下雨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做呢?”
3、小昆虫们回怎么做呢?让我们听听诗歌里的小昆虫是怎样做的?
二、师幼互动。
理解诗歌内容,韵律结构,拟人手法,感受诗歌中妈妈的关心和爱的情感。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品质。
三、完整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播放录音诗歌,让幼儿完整欣赏。
2、幼儿听完后,提问:诗歌中讲到了哪些小动物帮助了别人?
四、视听结合,理解诗歌内容。
1、学习第一段。感受小树叶和妈妈之间的爱以及小树叶助人为乐的品质。
1)、教师生情并茂地朗诵诗歌第一段,幼儿认真欣赏。
2)、听完后教师提问:要刮风了,树叶妈妈在担心什么? 小蜜蜂落水后,谁来帮助它的?怎样帮它的?幼儿回答时,展示小蜜蜂站在小树叶上在河中随风飘荡的画面让幼儿欣赏。
3)、幼儿跟教师学念诗歌第一段后,再出示画面,让幼儿给画面配音朗诵第一段。
2、学习第二、三段,
1)过度语:小蜜蜂在小树叶的帮助下,安全地回家了。小蜜蜂看到别人有困难是,它会帮助他们吗?那诗歌中的小蜜蜂和蜻蜓有没有帮助别人,它们帮助了谁?是怎样帮助的?
2)出示第二、三个小蜜蜂和蜻蜓帮助别人的画面工幼儿欣赏。
出示问题:
下雨了,天黑了,小蜜蜂和蜻蜓在担心什么?小蜜蜂和蜻蜓分别帮助了谁?是怎样帮助的?
3)集体交流:下雨了,天黑了,小蜜蜂和蜻蜓在担心什么?小蜜蜂和蜻蜓分别帮助了谁?是怎样帮助的?
4)幼儿学念诗歌,再请幼儿根据画面配音朗诵。
5)教师小结;在大家的互相帮助下,妈妈的娃娃都平安地回到了家。
完整地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1)幼儿视听结合,感受教师的配乐朗诵诗歌。
2)幼儿配乐学念诗歌。
五、学习创编诗歌。
1、天下雨了,还有许多小动物没有回家呢?他们会是谁呢?谁会去帮他们呢?怎样帮助我
们呢?让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楚地讲述。
2、我们用诗歌中好听的句子送他们回家吧?先自由讨论,再请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好的创编集体朗诵。
教学反思
诗歌《回家》是一首结构简单富有童趣的诗歌,它将小溪与大海、白云与大山、宝宝与妈妈、等一对对依恋关系的事物,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温馨的画面,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采和家的温馨,从而引发他们认识世界,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归属关系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理解诗歌内容,看图标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能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认识。
3. 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体验成长的快乐。
活动重点:
能理解诗歌内容,看图标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难点:
能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认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图标:"我最爱祖国"的配套挂图。
2. 经验准备知道自己先上的小班,再升入中班,最后是大班;知道祖国的国旗和国歌。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活
1.师:"你们现在上什么班?"教师出示图标"大"同样出示图标"中""小"
2.师:从小到大,你最爱谁?
3.师:你喜欢什么?
二、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第一遍师:老师还认识一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他最爱谁?最喜欢什么?
你们觉得他最爱谁?最喜欢什么?
师:他想的是不是和你猜的一样呢?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师讲述儿歌) 问:你听到了什么?
第二遍师:那爸爸妈妈还有老师问了我什么?我又是怎么回答的?我们再来听一遍。
问:小班的时候,妈妈问了我什么?我又是怎么说的? 中班的时候,爸爸问了我什么?我又是怎么说的? 现在我上大班了,又是怎么回答的?
小结:把这些好听动话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叫《我最爱祖国》
"你们听到了什么?"
三、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分段出示图标。
第一段,妈妈问了我什么?
第二段,爸爸问了我什么?
第三段,现在我上大班了,是怎么回答的?
四、边看图标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五、幼儿分角色朗诵。
师: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段?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
你最喜欢哪段?为什么?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袋子的多种不同玩法。
2.发展幼儿爬、跳等动作技能,增强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
3.体验与同伴相互合作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探索袋子的多种不同玩法。
活动难点:
发展幼儿爬、跳等动作,增强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背景音乐《向前冲》、《动物狂欢》、《森林狂想曲》,幼儿人手米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向前冲》热身操运动
二、探索布袋的玩法。
1、幼儿自由探索袋子的不同玩法,教师有针对性进行指导。
引导语:小朋友这个袋子可以用来装什么?今天老师想让你们和它交朋友,请小朋友动动小脑袋想一想,袋子可以怎么玩,哪个小朋友最聪明,玩出新花样,找一个宽的位置玩一玩。(放音乐幼儿自己探索)
2、教师引导幼儿将各种好玩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一起玩,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师:现在请你们拿着袋子到老师这边来。请大家坐在袋子上一边休息一边把你的好玩法介绍给大家吧!谁先来?
师:小朋友真聪明,想了这么多玩法。刚才老师看到一个小朋友玩的和别人不一样,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大家跟着同伴的方法学一学试一试)。
三、游戏“森林王国”大闯关游戏
1、引导语。
小朋友真棒,学会了这么多本领。今天呀,老师接到森林王国的邀请函,国王邀请我们去参加它们举办一个音乐会,森林王国里的动物们都已经出发了。我们小朋友想不想也去参加呢?可是啊,去往森林的途中十分的危险,重重考验,我们要闯过三关才能到达森林王国。你们有信心闯关吗?
2.教师讲解示范游戏玩法
第一关:袋鼠跳
师:第一关袋鼠跳,还记得袋鼠跳是怎么样子的吗?哪个小朋友来示范袋鼠跳。
师:把两只脚伸进袋子里,我们站起来,站在袋内,手提袋子跳一跳将脚踩到袋底,把袋子提至胸部,双手抓住袋口,像袋鼠一样跳。
师:袋鼠分成四队,我们来到了小树林,树林里有好多的石头。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如果跳不过去怎么办?
师:我们要使劲地跳过石头,如果没有跳过去就闯关不过关。
师:哇!小袋鼠们真勇敢,我们成功过了一关了,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给自己鼓鼓掌。
第二关:架桥过河
师:第二关架桥过河,我们将袋子脱下放入河中当作踮脚石,两个人合作,边向前行进边运动袋子。可是呀,在路上会遇到大灰狼,当大灰狼来的时候要马上一人站在一个袋子上。不然就会被大灰狼吃掉,到终点时收回布袋。
师:哇!小袋鼠们真勇敢,我们又成功过了一关,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给自己鼓鼓掌。
第三关:看谁爬的对
师:接下来是第三关看谁爬的对,还记得毛毛虫是怎么爬的吗?哪个小朋友上来试试。
师:小腿缩一缩,屁股撅一撅,小手撑一撑,身体往前爬。
师:爬呀爬,哎呦,我们的袋鼠宝宝爬饿了,吃吃青草,太饱了,在地上滚一滚,听,这是什么声音(音乐会)。我们到了森林王国了,小袋鼠们欢呼着来到了王国参加音乐会。
四、结束放松运动
1、师和幼儿一起做放松运动。
2、收拾整理,将袋子收拾好。
活动反思: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简单的跳跃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会感到枯燥,怎样来进一步锻炼他们的下肢力量呢?在活动的环节设计了一些障碍物,从而提高跳布袋的难度,从而很好地发展了他们的跳跃能力;提高孩子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器材的组合也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全面发展。在整节活动中,目标明确,在环节设计中,游戏的重点不够突出,语言的组织不够干脆、利落,没有进行环节小结,教师的语速过快,教师应该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以巧妙的言语对幼儿进行游戏行为的启发,使幼儿实现他们的游戏愿望。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大于号和小于号一个开口向左,一个开口向右,很不好玩,我们得找规律记住它们。”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得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学做“>”“<”
找出4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找两名幼儿分别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幼儿读出“9大于7”“7小于9。”
三、猜谜语,(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草,走起路来蹦蹦跳。)引出数字小兔。
让幼儿观察小兔子是由哪些数字组成的,找出后,比较大小,填上“>”或“<”。
四、游戏:击鼓传包
玩法:教师摇动铃鼓,幼儿传猫头包,鼓声停止,包在谁的手里,就和他的同桌各从包里抽出一张卡片,比较大小,如“8”和“6&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掌握相等与不相等的转化;难点是掌握“>”和“<”的方向。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了解蜗牛的外形特点及简单的生活习性。
2.能大胆提问和表达,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探究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观察记录本
活动过程:
一、引发问题,激发孩子仔细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老师:我发现孩子们对蜗牛特别感兴趣,你觉得你最想知道的是哪方面的问题?
幼儿:我想知道蜗牛的背壳有什么作用?
幼儿:我想知道蜗牛的眼睛在哪里?耳朵在哪里?鼻子在哪里?蜗牛有牙齿吗?它怎么吃饭的?
幼儿:蜗牛有脚吗?如果没有脚,那么它是怎么走路的呢?
(老师的思考:孩子们提出来这么多有趣的问题,其实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把蜗牛拟人化,把它和小朋友自己的身体功能进行比较,想进一步了解蜗牛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而且这些问题还真的难到我了,我也需要去查阅资料才能得到答案。纲要也指出:在科学活动中要让孩子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我何不把问题又抛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呢)
老师:老师对小朋友提出的这些问题也很感兴趣,那我们以后天天早上都去观察蜗牛,看看蜗牛五官到底在哪儿?再仔细观察蜗牛的没有脚是怎么走路的?我们要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观察记录本上,观察完后我们要一起分享,看哪个小朋友的发现最多。
二、幼儿观察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带着问题进行有意观察和简单记录。
老师:孩子,你看到蜗牛的头了吗?看到它的眼睛和鼻子了吗?
幼儿:老师,我只看到一个背壳,没有看到蜗牛的头。
老师:那再等等看,可能蜗牛一会儿就会伸出头来的。
幼儿:老师,我发现蜗牛把头伸出来的时候头上还有两个小黑点。
老师:真的有,看仔细了,长在头部的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赶快把它记录下来吧。
幼儿:老师,我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一条白色的印子。
老师:真的,观察得真仔细,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其它的蜗牛爬过的地方是不是都有一条白色的印子呢?
幼儿:好的。
幼儿:老师,我发现蜗牛真的把我们的菜叶吃掉了,但是我看不见它们是怎么吃的。做操前我只看见它在那儿趴着,喝完牛奶后我再看的时候就看见菜叶上有一个洞了。
幼儿:老师,每次我一伸手要去摸蜗牛的时候,它就把头缩进去了,我都看不到它了。
老师:那赶快把这些现象记录下来,以后和小朋友交流,看他们是否有一样的发现。
(由于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孩子们的观察非常仔细和耐心,除了晨间活动我组织去观察以外,个别孩子自由时间也去观察,下午放学的时候也会去观察,而且观察一次都要持续很长的时间,还一边观察一边和同伴说着自己的发现。)
三、梳理交流,了解蜗牛的外形特点,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渠道解决其它问题。
老师:你们观察到蜗牛是什么样子的?它的五官到底长在哪儿?
请幼儿拿着自己的观察记录本上来和小朋友进行交流。
(幼儿有的画出来一个圆形的贝壳,有的画出来露出头的蜗牛,还有观察得更仔细的孩子还画出了蜗牛贝壳上的一些花纹。幼儿普遍在露出的头上画了眼睛和嘴巴。观察得细致的幼儿孩子头上画了两个触角。有的幼儿还和小朋友分享了蜗牛走路的动态,爬着一动一动的就往前了)
老师:小朋友还有什么问题和疑惑也可以提出了来,看其它小朋友有没有答案。
(孩子们提出了没看到蜗牛怎么吃东西,怎么听声音,背壳有什么用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但是通过观察也没有得到答案。)
老师引导:孩子们,你们提出的蜗牛怎么看、怎么听、怎么吃东西的.这个问题我也不太清楚,你们觉得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得到这些答案呢?
幼儿:上网查询、问爸爸妈妈、看书。
老师:那我们就分头去查资料,明天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四、分享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老师:你们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答案是什么?你是怎么找到答案的呢?
幼儿:我爸爸给我做网上查了的,我爸爸说蜗牛的视力很差,只能看一点点地距离。
幼儿:蜗牛走路的时候是爬着走的,它会分泌粘液,让路湿一点,这样爬着走就不伤身体了。那个白色的印子就是蜗牛分泌的粘液。
幼儿:蜗牛的背壳是保护的作用,它怕光和坏人,看到强光或者危险的东西就把头缩进去。
幼儿:我妈妈说蜗牛有它们自己的语言,碰碰触角就表示它们在说话了。
老师:小朋友都说出来自己的答案,真能干。接下来我们给蜗牛朋友画个像,把我们知道的都告诉别班的小朋友好吗?
老师和幼儿一起制作展板:我们的蜗牛朋友。
活动反思:
教育内容的生成应基于孩子的问题需要。孩子们的在观察蜗牛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说明孩子们在思考,在分析,需要得到一定的支持与帮助,这时如果老师视而不见,那么就会错失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通过对孩子问题的分析和思考,确定生成蜗牛这个主题的教育活动,我觉得能够发展孩子的细致观察能力,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而且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大胆分享交流的能力。
教师采取的行为策略应有利于孩子目前问题的解决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在孩子们提出了有关蜗牛的若干问题之后,我采取了三个策略来解决问题。首先我选择了采取了激发孩子仔细观察这样一个策略。这一策略主要是发展细致观察、带着问题去观察的能力,这样的有意识的观察是优良的学习品质,对孩子解决目前问题和今后的成长非常有帮助。第二,我采取了让孩子主动寻求答案的策略。这一策略主要是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的信息社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孩子们除了观察以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家庭教育资源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一策略可以发展孩子用多种方法大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采取的策略是幼儿大胆分享和交流的策略。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蜗牛有了自己的认识,产生了表达和分享的需要。于是我就采取了这一策略。这一策略的产生是为了让孩子在分享活动中充分表达和聆听别人的答案,发挥同伴互助学习的作用,对发展幼儿语言倾听与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有促进作用。这3个策略的解决既有利于目前问题的解决,又有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需要。
教师隐性地指导是为了突出孩子主动地学习。在本次活动中,幼儿获得的有关蜗牛的知识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通过观察和询问得到答案的,这样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的主体性,使他们成为问题的提出者和解答者,促进了幼儿的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在本次活动中,老师的作用是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观察和交流的平台,发挥的是隐性指导作用,重在激发和调动幼儿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孩子体验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感受其中的快乐。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汇总八篇】相关文章:
精选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汇总五篇03-28
精选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模板汇总8篇03-28
精选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汇总六篇03-28
精选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模板汇总六篇03-27
精选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汇总5篇03-27
【精选】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模板汇总5篇03-26
【精选】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汇总五篇03-26
精选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模板汇总5篇03-25
【精选】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汇总8篇03-23
精选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模板汇总六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