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第一册《中国人》优秀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第一册《中国人》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第一册《中国人》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都爱自己的祖国。
2、学会本课6个生字:国、你、是、他、们、都;认识“□”(方框)、“ ”(单人旁)、“ ”(日字头)、“ ”(右耳旁);掌握“你”“他”“中国”“中国人”“我们”“是”等词语;进一步认识句子和句号。
3、学会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学会用“我”“你”“他”和“爱”说话。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说话,初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和偏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拼读音节:men shi dou guo
2、用卡片认读:日、玉、地、走
3、认读偏旁和基本笔画:
二、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出示中国地图,问:知道这是什么吗?(认读卡片“中国”。)谁知道中国的全称叫什么?谁能用“我们的祖国叫 。”来说一说?
2、指着长城问:这是什么地方?告诉学生: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建筑,它象征着祖国。
出示投影覆盖片,告诉学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你认识吗?(可让学生上台来指图说说)他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都是什么人?(中国人)
3、出示课题,齐读。
三、初读课文。
1、课文有几句话?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带拼音的字的读音。
3、自由读课文,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四、教学生字词。
1、分别指名读五句话。
2、卡片认读生字词,重点正音:是-翘舌音。们-轻声。都-避免与“多”混淆。
3、教学新偏旁。认识方框儿、单人旁、日字头。
4、师生共同分析字型,理解字义。
国:全包围结构,外面是方框儿,里面是“玉”。写时要先里头,后封口。
你:什么结构?左边是什么旁?右边书空。谁能用“你”说一句话。
是:上面是什么头?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它?
他:可以用哪个字帮助记忆?
们:什么结构?左边是什么?右边的笔顺是怎样的?“我们”的“们”还可以说什么“们”?
五、书写指导。
今天学的生字中哪几个是左右结构的?
你、他、们:左右结构写时左窄右宽。
国:最后一笔封口,里面“玉”的一点别丢。
是:“日”写的窄一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巩固字词。
2、朗读、理解课文,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爱自己的`祖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新学的生字词和偏旁。
2、指名板书“国”、“们”,检查笔顺是否正确。
3、用“是”说一句话。
二、朗读、理解课文。
1、课文有几句话?指导学生分句读。
2、在语言训练中理解、运用三个代词:我、你、他。指名三人上来,三人轮换边用手指自己或别人,边说:“你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他是中国人。
3、小朋友,你是哪国人呢?让学生一个个起立响亮地说:“我是中国人。”教师说:“我也是中国人。”“我们都是--”师指课题,让学生齐声回答:“中国人。”所以“我们都爱自己的国家--中国。”
4、指导朗读。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地大物博。做一个中国人是光荣的,自豪的,我们都热爱中国。朗读课文时,要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热爱。教师范读。师生对读。同桌对读。
三、句式训练。
指导做课后作业第1题,把句子说完整。
1、我们都是( )。还可以说:“我们都是小学生。”……
2、我们都爱( )。还可以说:“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总结,巩固练习,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生字词和新偏旁。
2、口头组词:
国:中国、国家、祖国
们:我们、你们、他们、同学们
3、读一读,比一比。
多--都 国--果
指导学生组词或成句读,再说说音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朗读,背诵课文。
1、这篇课文的课题是什么?课文有几句话?
2、以各种形式训练朗读,可以朗读边用手指着自己或同学,加上动作。
3、指导背诵。先自由准备,同桌互背,再指名背,最后齐声背诵。
小学语文第一册《中国人》优秀教案 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人口、民族等基础知识;认识并记住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如长城、龙、春节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图片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理解“中国人”这一身份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文化符号。
难点:深入理解“中国人”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展现中国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你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引出课题《中国人》。
2. 新知讲授(20分钟)
地理概况:利用地图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邻国等。
人口与民族:简述中国的人口数量和民族多样性,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文化符号:展示长城、龙、春节、书法、京剧等文化符号的'图片或视频,讲述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故事。
3. 合作探究(15分钟)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文化符号,深入研究其起源、发展、影响等方面,并准备简短汇报。
汇报交流:各组展示研究成果,全班分享,教师适时点评。
4. 情感升华(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中国人,你感到自豪吗?为什么?”鼓励学生从个人经历、文化传承、国家发展等角度分享感受。
教师总结:“中国人”不仅是一个身份标签,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和民族精神的体现。我们要珍惜并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5. 巩固练习(5分钟)
设计几道选择题或填空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6. 作业布置(课外)
要求学生选择一项自己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如剪纸、书法、茶艺等),尝试体验并撰写一篇体验日记。
小学语文第一册《中国人》优秀教案 3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中国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和贡献;认识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观、文化观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中国梦”的宣传片或讲述一段激励人心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能为中国梦做些什么?”
2. 历史回顾(10分钟)
简要回顾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强调他们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贡献。
3. 案例分析(15分钟)
选取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如故宫文创产品的开发、传统戏曲的现代演绎等),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4. 角色扮演(15分钟)
设定几个与文化传承与创新相关的场景(如传统手工艺人的创新之路、青年创业者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并讨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5. 梦想分享(10分钟)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个人梦想以及如何将之与实现中国梦相结合的想法。
教师总结:每个人的梦想都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 总结提升(5分钟)
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不仅要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更要成为创新者。
7. 作业布置(课外)
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我的中国梦”的小论文或演讲稿,表达自己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和展望。
小学语文第一册《中国人》优秀教案 4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如传统节日、传统艺术、语言文字等,并能简单介绍一两个自己感兴趣的文化元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故事讲述、视频观看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培养其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引导学生尊重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难点: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这种热爱。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展示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或传统艺术(如京剧、书法)的短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展现了哪些中国文化元素?你对此有何感受?”
2. 新知讲授(20分钟)
分组学习: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文化主题(如传统节日、传统服饰、传统美食、语言文字等),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准备一段简短的介绍。
教师引导:在学生准备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确保每组都能深入理解并准确表达所选主题。
3. 成果展示(15分钟)
各小组轮流上台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掌声鼓励。
教师点评,强调各组的亮点,同时指出可以改进的'地方。
4. 情感升华(10分钟)
讨论分享:引导学生讨论“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表达:让学生写下或说出自己对中国文化的感受,可以是自豪、热爱、责任等,进一步加深情感认同。
5. 总结与作业(5分钟)
总结本课所学,强调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项自己感兴趣的中国文化元素,制作一份手抄报或PPT,下节课进行展示。
小学语文第一册《中国人》优秀教案 5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中国人”这一身份背后的团结精神和集体力量,认识到团结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团结合作的力量,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树立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难点:引导学生将团结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讲述一个关于中国人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真实故事(如抗震救灾、抗击疫情等),引发学生共鸣。
2. 案例分析(15分钟)
分析几个体现中国人团结精神的典型案例,如奥运会上的团队合作、科研领域的集体攻关等,引导学生思考团结带来的力量。
3. 角色扮演(20分钟)
设计一个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任务(如搭建积木塔、完成拼图等),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
比赛结束后,组织分享会,让学生谈谈团队合作中的感受和经验,强调团结的重要性。
4. 情感升华(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体现团结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怎么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形式,表达对中国人的`团结精神和集体力量的赞美。
5. 总结与倡议(5分钟)
总结本课所学,强调团结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发起“我是中国人,我团结我自豪”的倡议,鼓励学生将团结精神带入日常生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语文第一册《中国人》优秀教案 6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出至少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元素,如传统节日、传统艺术、饮食文化等,并能简述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视频观看、故事讲述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精神的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激发爱国情感,理解并传承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和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
难点:将所学知识与个人生活相联系,形成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展示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或传统艺术(如京剧、书法)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提问:视频中展示了哪些你熟悉的中国文化元素?你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初步的印象?
2. 新知讲授(20分钟)
分组学习:将学生分为三组,每组负责研究一个主题(传统节日、传统艺术、饮食文化),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准备简短汇报。
汇报交流: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其他同学提问互动,教师适时补充和总结。
3. 深入探究(15分钟)
民族精神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文化元素背后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如勤劳勇敢、团结协作、尊老爱幼等)。
案例分析: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或现代人物事迹,进一步阐述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和重要性。
4. 实践活动(10分钟)
制作文化小报:学生分组合作,选择感兴趣的文化元素,设计并制作一张介绍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小报,鼓励创意表达。
5. 总结提升(5分钟)
学生分享:邀请几位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感受,特别是对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新认识。
教师总结:强调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精神的宝贵价值,鼓励学生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6. 作业布置(课外)
调研家庭中的文化习俗,撰写一篇短文,描述这一习俗的起源、意义以及它如何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某个方面或民族精神。
小学语文第一册《中国人》优秀教案 7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理解文化多样性中的中国元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学会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促进国际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增强学生的身份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难点:在跨文化交流中,准确传达中国文化的精髓,避免文化误解。
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5分钟)
“我是谁”游戏:学生轮流用一句话介绍自己,要求包含“我是中国人”这一身份认同,并尝试加入一个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元素。
2. 文化展示(20分钟)
学生展示:邀请几位学生准备简短的文化展示,可以是民族舞蹈、传统乐器演奏、诗词朗诵等,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互动问答:展示后,其他同学提问,了解展示背后的'文化内涵,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
3. 案例分析(15分钟)
呈现不同领域(如科技、体育、艺术)中中国人的杰出成就,分析这些成就如何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努力,以及背后的文化支撑。
引导学生讨论: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如何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文化自信?
4. 角色扮演(10分钟)
跨文化交流情境模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国际场合中介绍中国文化或参与文化交流活动的场景,锻炼跨文化交流能力。
5. 情感升华(10分钟)
观看视频:播放关于中国人团结互助、共克时艰的感人视频,如抗疫期间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集体朗诵:全班共同朗诵一首爱国诗歌或名言警句,表达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自信。
6. 总结与作业(5分钟)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强调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作业:撰写一篇短文,题为《我的中国心》,结合个人经历或所见所闻,表达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小学语文第一册《中国人》优秀教案 8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并列举出中国文化的几个重要元素,如传统节日、传统艺术、著名历史人物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故事讲述、视频观看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己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文化的几个核心要素。
难点:理解并内化中国文化对个人身份认同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活动设计:播放一段展示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或传统艺术(如京剧、书法)的.短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视频中展现了哪些我们熟悉的中国元素?”
教师引导:引出课题《中国人》,强调中国文化是我们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新知讲授(20分钟)
1.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的由来、习俗及意义,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过节的经历。
2. 中国传统艺术:简述京剧、国画、书法、剪纸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片段。
3. 著名历史人物:讲述几位对中国历史有重大贡献的人物故事,如孔子、李白、郑和等,强调他们的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三、合作探究(15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中国文化元素进行深入探讨,准备简短汇报。
汇报展示:各小组轮流上台,通过PPT、手抄报、角色扮演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四、情感升华(10分钟)
情感引导: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中国人,你感到最自豪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分享个人感受。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强调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鼓励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参与一项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活动(如制作月饼、学习书法、参观博物馆等),并写下体验日记。
小学语文第一册《中国人》优秀教案 9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如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难点:将中华民族精神内化为个人行为准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故事讲述:讲述一个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如抗震救灾中的团结互助)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共鸣。
问题引导:提问:“在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了哪些中华民族的精神?”引出课题。
二、新知讲授(20分钟)
1. 中华民族精神概述:介绍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爱国主义等。
2.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现代案例,分析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
3.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境下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如抗震救灾中的志愿者、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员等。
三、互动讨论(15分钟)
小组讨论:围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中华民族精神?”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全班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评。
四、情感升华(10分钟)
情感引导:通过播放国歌或爱国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誓言宣誓:组织学生集体宣誓,表达自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和传承的决心。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身边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人或事,写一篇感想文章。
小学语文第一册《中国人》优秀教案 1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的基本文化特征,如传统节日、传统服饰、饮食文化等,并能简单描述其中一两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图片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身份认同感,理解“中国人”这一概念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文化的几个重要方面。
难点:如何将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形成深刻的身份认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中国传统节日、服饰、饮食等图片和视频)
分组材料(小组讨论话题卡)
传统文化小故事书籍或电子资料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简短的'关于中国文化的宣传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提问:“看完视频,你觉得哪些元素最能代表中国?”引发学生思考。
2. 新知讲授(20分钟)
传统节日:介绍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意义,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传统服饰:展示汉服、旗袍等服饰,讲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饮食文化:简述中国八大菜系,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美食。
3. 小组活动(15分钟)
分组讨论: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文化方面(如节日、服饰、饮食等),准备一段简短的介绍或表演。
小组展示:各小组轮流上台展示,其他同学可提问互动。
4. 情感升华(10分钟)
故事讲述:教师讲述一个关于中国人团结互助、克服困难的真实或虚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情感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人”这一身份的理解和感受,强化民族自豪感。
5. 总结巩固(5分钟)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一份关于中国文化的手抄报或PPT,下节课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中国人》
一、中国文化概览
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
传统服饰:汉服、旗袍...
饮食文化:八大菜系...
二、文化认同与自豪感
团结互助的精神
我的中国心
小学语文第一册《中国人》优秀教案 1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人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努力与成就,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鼓励创新思维,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难点: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有效传承并创新传统文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结合的案例)
角色扮演剧本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小视频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小视频,如故宫文创产品的介绍,引发学生兴趣。
2.理论讲解(10分钟)
解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强调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
3. 案例分析(15分钟)
选取几个典型案例(如京剧与现代音乐结合、传统节日的数字化庆祝方式等),分析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
4. 角色扮演(20分钟)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传统文化创新项目的策划与执行过程,如设计一款结合传统文化的现代产品。
小组展示并接受其他小组的点评与建议。
5. 思维拓展(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怎样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想法。
6. 总结升华(5分钟)
总结本课所学,强调作为中国人,我们不仅要传承好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更要勇于创新,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能为实现中国梦做些什么,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板书设计:
《中国人》——传承与创新,共筑中国梦
一、文化传承与创新
传承:继承传统文化精髓
创新: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二、案例分析
京剧+现代音乐
传统节日的数字化庆祝
三、我们的行动
角色扮演:创新项目策划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小学语文第一册《中国人》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第一册《秋收》教案08-08
小学语文第一册《轻轻地》教案附反思07-27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02-23
小学语文《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优秀教案07-24
幼儿园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是中国人》04-05
小学语文第一册《大海睡了》说课稿范文(通用10篇)08-29
优秀教案小学语文五年级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