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通用10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

时间:2024-03-16 12:30:35 赛赛 一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通用10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 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教不严,师之惰”。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2、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教不严,师之惰”。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教学难点:

  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三字经》是传统中国社会众多的儿童启蒙读物中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种。宋朝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

  2、《三字经》让我们懂许多礼仪之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学习《三字经》中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教不严,师之惰”。看看你平时做的哪些事和《三字经》中的一样?

  二、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三、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重点解释“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一段。

  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孟母三迁》《窦燕山五子登科》,学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四、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五、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六、 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小结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三字经》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三字经》中说的那样做,明白教育和学习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做一个文明有礼、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人。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等7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流畅地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识字兴趣,培养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

  4.通过对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句话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明白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认识13个生字,正确美观书写7个生字。

  难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课前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3.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可以上网或借助工具书,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吗?(播放视频)(听完故事,你们想到了什么?

  2.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人之初》,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

  二、预习反馈

  1.出示学案完成全面、书写认真的学生名字,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学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

  2.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或课本(书写认真、完成全面)。

  3.表扬填写预习检查统计表比较认真的'小组长:

  4.展示朗读:

  指名小组内4号同学开火车朗读课文,读后自我评价。其它同学纠正易读错字正音,提出合理建议。(注意纠正之、初、善、专这四个翘舌音)

  三、指导写字

  1.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

  2.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

  3.我的记字办法多。

  (1)常规识字:

  加一加:换一换:

  比一比:组词法:

  减一减:其它办法:

  (2)趣味识字

  4.小组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5.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并补充。(a、该小组用了哪些识字方法b、用了哪种趣味识字方法?c、我想补充以下内容:)

  6.巩固检测:打乱顺序抢读生字。

  7.生字我会写。

  (1)观察课本田字格中的生字,想想怎样写正确,写美观,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2)易写错的字:之、义、远、近

  8.二人展示:展示笔顺及占格。

  9.师范写

  四、课后练习

  1.正确书写生字。

  2.能用生字组词并说句话。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 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识别“苟”“教”“择”“处”“杼”“窦”“惰”等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3.了解孟母三迁、五子登科两个故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孟母三迁图、相关事例录像、图片、)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你们的爸爸妈妈疼爱你吗?他们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2)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所以我们要听父母的话。古代的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字经》第1课《人之初》。

  二、初步诵读和感知

  1.要求学生翻开课本,自己试读课文,要求把复杂的拼音、不懂的字词标识出来。到学生中间检查学生标记生字的情况。

  2.教师范读,或利用音频示范正确的读音,让学生跟读。学生跟读至少2遍。要求学生特别注意自己不同的字词。

  三、内容选讲

  1.内容梗概略讲:第一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初”:开始。“人之初”是指人刚生下来的时候。

  “性”:与生俱来的东西。 “习”:后天环境的影响。

  人既生之后,环境影响各异,性随之而变,逐渐变得差异越来越大。——这就是“习相远”的意思。

  先天为性,后天为习。

  第二行: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苟:如果 乃:就 迁:变化 道:方法、规律 贵:可贵

  以:认为、以为 专: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引导学生诵读并理解。

  第三行: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择邻处:播放动漫或图片:《孟母三迁》

  老师讲故事

  师:孟母一次又一次带着孟子搬家,选择好的邻居而定居下来,这是为什么?(为孟子找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断机杼:

  师:想象,织机上的'梭子断了,就不能再继续织布了。这块布就成了一块废材料,孟母又问什么要这样做?(教育孟子做事情要持之以恒。)

  第四行: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师:燕山是人的名字吗?(地名)

  义方:教子中好的方法。扬:传播

  小结:无论孟母还是窦禹钧,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选择了很好、很适合、很有效的教子方法,这是在讲哪三个字的含义?(有义方)

  第五行: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学生解释后,老师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家长的过错:实际上是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教育子女,还要选择好的方法。

  老师:实际上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偷懒、不可倦怠。

  小结:这句话讲了为人父母、老师的一种责任。

  四、诵读感悟

  1.点名一两个孩子试读一下课文。让其他孩子注意他读得对不对,指出读错的音。提醒孩子要注意自己读不好的音。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要求他们校正自己读音。

  3.布置学生自由读,要大声阅读课文,把文句读通顺。

  4.分组分角色朗读,一半读上句,一半读下句。读2遍之后,交替读。要求达到读得快、读得准。

  5.教师再一次范读,读出感情色彩。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 4

  【教材分析】

  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1、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

  2、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预设:

  (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2)“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左衣右刀就是“初”。

  (3)“性”:左右结构。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4)“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善良”。

  (5)“习”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习”。

  (6)“教”:左右结构。多音字:jiāo(教书);jiào(教师)。

  (7)“迁”: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10)“幼”:组词:小学生、幼虫、幼苗。

  (11)“玉”: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字歌:大王怀中一宝石。

  (12)“器”:用具的总称。组词:器皿、器物、武器。巧妙记忆:一只犬四张口。

  (13)“义”:组词:正义、情义、见义勇为、兄弟相拥,义薄云天。

  3.出示字卡,多种方式认读: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四、作业

  认会生字,读熟课文。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1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二、新授感悟

  三、扩展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不知义”14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1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14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不错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教师范读生字和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好节奏,读出韵味。

  2.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字图片或场景布置等形式,创设古典文化氛围,有效激发学生识字学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明白教育和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知道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才能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材;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懂得教育和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三字经》是经典国学读本。同学们当中有谁读过《三字经》?你知道《三字经》里都讲了些什么故事吗?(学生举手,教师指名回答)这些故事都告诉了我们哪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感受《三字经》里的智慧吧!(板书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前鼻音“近”,后鼻音“性”和翘舌音“之、初、善、专”。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玉、器”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远、近、贵”等字时,可以通过学生集体表演的方法;学习“近”字时,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相、义”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谜语示例:

  斥字少一点,行走在外面,关系很亲密,距离不算远。(谜底:近)[来源:学科网]

  形近字对比示例:

  相—目(目光)—泪(眼泪)

  习:匀(均匀)—刀(刀刃)

  玉—王(国王)—主(主人)

  义—叉(叉子)—又(又香又甜)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之”首笔点写在竖中线左侧,横撇角度稍窄,最后一捺宜写得平而长。

  “习”横折钩写得略长些,折钩略向左下倾斜,点止笔与田字格中心,提画长而有力。

  “玉”书写时要注意三横的间距和长短,三横均略向右上方倾斜;中横最短,起笔于横中线上;最后一点紧靠横中线下方运笔。

  “义”是独体字,注意笔顺,先写点,再写撇捺;点紧靠竖中线左上部中间;竖撇紧邻竖中线右上部起笔,写得长而舒展。

  易错提示:

  “相”右边是“目”,中间有两横,不要多写或少写。

  “习”的横折钩里面是一点一提,不要写成一点一撇。

  “远”第四笔是竖弯钩,不要写成了竖弯。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独体字是以笔画为直接单位构成的汉字,是一个整体,切分不开,一般由图画演变而成。如:

  习(学习)玉(玉器)义(意义)之(一走了之)直(直尺)为(因为)立(站立)不(对不起)川(山川)车(车站)午(中午)片(片段)(4)多音字。

  (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6)文言词语释义。

  ①人之初:指人刚出生的时候。

  ②性:文中指人的'本性。

  ③相近:相去不远,差不多。

  ④相远:有很大的差别。

  ⑤乃:就。

  ⑥迁:文中指不好的改变。

  ⑦贵:以某种情况为可贵。

  ⑧专:有恒心,专心。

  ⑨子:文中指为人子女。

  ⑩不学:不肯读书学习。非所宜:不应该如此。为:作为,成就。琢:雕刻玉石,使成器物。成器:比喻成为有用的人。义:理义,指做人做事的道理。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简单介绍《三字经》。

  明确:《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2.安排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节奏。读准字音,同桌互相纠错。

  朗读指导:每句都只有三个字,读的时候慢一点,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速度可以稍快一点,还可以边读边打节拍。

  第一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注意重读“善、习、远、迁、道、专”等字,强调教育、学习的重要性。

  第二节:“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注意重读“幼、玉、器、人、义”等字,强调小时候学习的重要性。“老何为”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生字,然后通过朗读训练,感受了《三字经》的韵味。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蕴含了深深的道理。同学们可以仔细回味一下,想想课文中这两节讲了什么内容,有什么道理。下节课,我们再揭晓答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小学生喜欢诵读本次活动节选的《三字经》内容。

  2.通过本次国学启蒙教学活动之后,小学生能够大致理解语句的含义和意思。

  3.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能让小学生明白保持善良的天性、养成良好的习惯等。

  二、教学准备

  1.《三字经》节选片段PPT

  2.小学生用书

  3.国学卡片

  4.教师自备教学用具及材料

  三、教学过程

  1.教师利用儿歌歌曲倒入本次国学教育活动,出示教学PPT,进入引导环节。

  (1)请小朋友们认真听歌曲,体会和感受歌曲的内容。

  我们都是好孩子

  小鸟自己飞,小猫自己跑,我们都是好孩子,不要妈妈抱。

  小鸟自己飞,小猫自己跑,我们都是好孩子,不要妈妈抱。

  (2)刚才的歌曲中小鸟是自己飞的还是妈妈抱着飞的呢?

  (3)小猫是自己跑的还是妈妈抱着的呢?

  (4)小朋友们情告诉老师,你们和妈妈一起出门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呢?

  2.教师出示国学启蒙教育PPT,进入国学智慧屋,读一读经典《人之初》。

  (1)教师引导小学生观察画面的额内容,自行描述画面的内容。

  (2)画面上都有什么?小女孩和妈妈在做什么?小女孩有什么样的表情呢?

  3.教师点击PPT,播放完整的《三字经》节选片段,小学生安静欣赏。

  《三字经》节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1)教师提问,引起小学生的思考。你们觉得刚刚出生的宝宝是什么样的?

  (2)刚刚出生的宝宝他们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人的自然甜馨非常相近,但是在经过后天所接受到的而教育和环境的不同影响下,人与人之间的习性和性情都会相差甚远。

  4.教师带领小学生朗诵本次活动节选出的《三字经》内容,小学生集体跟读。边读边纠正小学生的发音,独立朗诵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提醒。

  5.教师出示教学PPT,进入国学小故事环节。

  (1)引导小学生欣赏故事,并理解故事的`内容。

  (2)故事看完之后请小学生打开小学生用书,来到看一看环节,看看画面中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3)这三幅图片中的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呢?他有什么好习惯?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四、教学延伸

  (1)教师让小学生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书包,并对表现好的小学生进行点评和鼓励。

  (2)回到家之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朗诵本次活动的内容。

  五、教学总结

  小学生们的天性都是善良的,保持善良的天性,要从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始。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 8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人之初》,使学生掌握“之、初、性、善、习、相、远、近、教、迁”等生字,理解其基本含义,并能正确朗读和书写。

  能力目标:通过诵读经典,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初步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解读《人之初》的内容,让学生明白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从而树立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的道德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提问的方式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像一张白纸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人之初》,就是告诉我们关于人生开始的故事。”

  二、教授新知

  字词学习:出示生字卡片,逐个讲解字音、字形、字义,并进行组词练习。

  课文诵读: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然后分组读、个人读,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内容解析:结合生活实例,解释“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等句子的含义,让学生理解人性的本质及后天教育的`影响。

  三、实践与巩固

  生字书写: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笔画顺序书写生字,强调笔画规范和结构布局。

  分角色朗诵或表演: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诵《人之初》,或者根据内容设计简单的表演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论点和“教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善良,不断学习进步。

  五、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回家继续熟读并背诵《人之初》,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同时可以尝试用今天学到的生字写一段简单的话。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人之初》。

  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它们的基本含义。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人之初”所传达的基本道理。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学习方式,学习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人的成长需要不断学习和努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认词、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对“人之初”的`深刻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文《人之初》的复印件或多媒体课件。

  生字新词卡片。

  相关传统文化的小故事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小故事,引出“人之初”的话题。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人之初”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三、学习生字新词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导学生正确发音。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生字新词的意思,并尝试用它们造句。

  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解释错误。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大意。

  提问学生: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结合传统文化小故事或图片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之初”的含义。

  五、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人之初”的道理?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六、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识字、认词的重要性。

  表扬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七、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人之初》。

  完成生字新词的书写练习。

  收集关于传统文化的资料,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教学反思:

  反思学生在识字、认词方面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 10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人之初》,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如“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远、近、教、迁”等,并理解其基本含义。

  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初步理解和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理解《三字经》中关于人性本质、教育重要性的观点,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三字经》朗读音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人之初》。

  二、讲授新课

  字词学习:

  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教师进行正音。

  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文本解读:

  教师逐句讲解《人之初》的内容,解释“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每个人天生具有善良的本质,但后天的习惯会影响人的`发展和行为。

  诵读指导:

  全班齐读,分组读,个别读,引导学生感受古文韵律美,增强语感。

  引导学生尝试背诵,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课堂活动 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对“性本善”和“习相远”的理解,结合生活实例分享自己的看法。

  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人之初》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教育理念。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继续熟读并背诵《人之初》,同时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性本善”和防止“习相远”。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人之初》语文教案01-18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六教案08-26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6教案02-04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教案11-09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教案01-17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4》教案08-26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教案01-22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教案通用03-03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3》教案11-21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二)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