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五年级语文《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14 19:39:07 五年级 我要投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学五年级语文《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于《韩非子·内储说上》,主要介绍了战国时期,南郭先生虽然自己不会吹,却混在其中,没被发现。后来,由于没有真才实学,只得偷偷地逃走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教学时,应关注文体特点,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将学生的身心聚焦在对人物内心的体悟与揣测上,让文本之言仿佛出于其自身,形成人物与语言相得益彰的妙用。

  【学情分析】

  由于是借班上,教学语言可活泼点,同时采取适当奖励措施。需要考虑的是学生刚从二年级升到三年级,这是学习的一个学段跨越。由字词为重的学习慢慢过渡到字词句段并行学习的阶段,应着重指导学生初步把握内容,根据重点词句品析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学习课文生字词,通过字理教学学习“鼓”。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对这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阅读《滥竽充数》原文,初步感知古代汉语。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具准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旧调重弹,猜题导入

  1.师:同学们,这是你们三年级的第一节课,你觉得三年级的你们课堂上要怎么做?是的,三年级我们又将学习一些新的知识了。刚才跟一些同学交流,发现大家暑假都看了好几本课外书。现在,老师就要考考大家,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内容提示说出这是出自哪一则故事?请看题——

  (1) 干渴的乌鸦发现长颈小口瓶中有半瓶水,它用把石头放进瓶里让水面升高的办法而喝到了水。——《乌鸦喝水》

  (2)一只跑得很快的兔子与一只爬得很慢的乌龟赛跑。可最后乌龟却跑赢了兔子。——《龟兔赛跑》

  (3)有一个人心想往南,却以他的马好为由,让车子向北行。——《南辕北辙》

  (4)一只青蛙坐在井里看天,而且坚定地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坐井观天》

  2. 师:从刚才你们的表现来看,可见你们的阅读量确实不少,老师希望你们能继续保持这种爱读书好习惯。今天我们要一起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滥竽充数师板书课题 .请大家眼睛看黑板,举起手跟着老师把这个题目书空一遍。好,一起来读读课题,生齐读。

  师:读得很洪亮。(能不能读得干脆一些,不要这么拖拉?)

  师:同学们,滥竽充数是一个寓言故事,同时又是一个成语。 像这样的成语还有哪些?

  生: 拔苗助长 守株待兔 画龙点睛 ……

  师:很好,那么你们发现没有,这些成语,这些寓言故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生:它们都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师:是的,寓言故事都是通过故事,要告诉人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有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他说过这么一句话:故事就像魔术师的袋子,人们总是能从里面掏出许多东西来。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进入魔术师的袋子里,来场冒险,掏出点不一样的东西来。通过课前的预习,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生:我知道了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的意思。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老师,我查字典。

  师:字典一直是我们的老师,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寻找到答案,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

  生:竽,簧管乐器。(幻灯片显示“竽”的图片)

  生:充数:凑数。

  师:你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生: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凑数。

  师:嗯,说得很完整。谢谢你给了老师启发,原来成语意思的理解也是可以先逐个字理解意思,再把整个词语的意思串起来就可以了。大家以后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去理解成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旧调重弹,引旧求新,让学生尽快适应并融入课堂当中。同时,巩固旧知,铺垫新知。

  二、初读课文,感知晓事

  1.师:那么这个不会吹竽的人是怎样去凑数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继续掏一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能不能把故事读成一两句话,也就是要你概括出主要内容,同时,请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遇到难字请借助字典。好,开始吧

  2.师:大家自由读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有朗朗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很令人感动。

  现在,请看大屏幕,先齐读一遍:滥竽充数 齐宣王 排场 鼓着腮帮 装腔作势 继承 齐湣王

  随机抽查朗读,正音。

  看来大家都表现不错。谁愿意来说一说出现了几个人?(板书文中出现的人)

  3.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设学生如果回答很多。师:你刚才说的是复述,不是概括。),再试一下,什么时候——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

  (战国时候,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队伍里充数,后来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溜走。)

  4. 师:我们再返回刚才解释的课题,对比观察下:我们在原有的题目解释的基础上补充了哪些要素?其实刚才我们的同学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不知不觉地运用上了一种概括的方法:“课题扩充法”。课题扩充法就是借助题目,把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以及事件串起来。同学们以后在学习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去概括主要内容。这是在探寻过程中,送给大家的第一个锦囊妙计。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中年段的要求是:能初步感受把我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整体感知课文,这是初读课文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研读体会,感悟明理

  1.师:读懂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我们继续寻找故事魔法袋里的好东西。刚才我们提到南郭先生在装模作样、滥竽充数,文中哪些句子体现?请大家继续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默读贵在边阅读边思考,要有一定的速度。)

  (出示: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生:装腔作势,和装模做样是同义词 。

  师:那么具体体现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句子是?

  生: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 。

  师:体现的动词是?动笔圈起来:鼓 捂 板书 结合讲鼓的生字。

  师:学习生字“鼓”。观察图,左边是一个鼓和鼓架,右边是代表手持木棍在敲打。后来引申为高起或凸起。

  观察下这个生字在田字格该如何书写?大家在书上描一下。(拿生字本写两个字,真正要指导有效,写完再幻灯展示讲解一下,再写一个

  师:大家也一起来做做这两个动作。为什么南郭先生他在演奏的时候要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

  生:因为他怕被发现自己不会吹竽,要装样子,摆姿势。

  师:我听出来了关键词:装 摆。装样子,摆姿势这就是装腔作势。

  3.师:他的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说明他在装腔作势。请同桌之间学着南郭先生的样子互相做做这个动作,然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师:谁愿意上来扮演南郭先生,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演员天赋,大家给他们配上朗读。

  4.师:谢谢这位同学的表演。你们来评价一下,这位“南郭先生”像不像?能不能“蒙混”过关?

  5. 师:“(问刚才表演的同学)”你觉得此时,你是南郭先生,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又是怎样想的呢?

  生:哈哈,太好了,竟然这么容易就过关了。

  生:真是太幸运了,我就只是装装样子,竟然没人发现我根本就不会吹竽。害我刚才还紧张了老半天。

  (暗自高兴、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6.师: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混过一次又一次,却没有被人发觉呢?

  (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齐读)

  师:齐宣王的爱讲排场,喜欢大场面,让南郭先生有机可乘。混进里面,而且有很高的工资。

  7.师:大家都很聪明。其实,我们学习课文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学法小结:像这种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方法,就可以运用在我们以后学习课文上。这个锦囊妙计又帮大家度过了一次难关了。

  8.师:可是,好景不长。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这个齐湣王喜欢的是怎样地吹竽?此时的南郭先生怎么办?

  创设情境:那天,南郭先生匆匆忙忙收拾好行李了,刚好要逃走,满头大汗的南郭先生遇到了之前跟他一起吹竽的伙伴。伙伴可能会问:“ ”,南郭先生可能会回答:“ ”

  师:是啊,这会儿我可为南郭先生担心起来了。你想呀,他现在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失业了。你想对南郭先生说些什么,你想给他什么忠告?你想对齐宣王或者齐湣王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引导学生圈画关键词句,寻找矛盾的聚焦点,进行细读、比较。注重文本情境的创设与营造,聚焦人物,在引导学生感知故事的过程中强化体验,体会其语言动作背后的心理活动,进而把握其性格特征,寻求理解寓言的突破口。

  四、联系生活,深化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我们来掏一掏这节课的第四样东西。你觉得从这则故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做人要有真才实学。)

  2.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 之类的事情 ,也有像南郭先生一样的人。我们一起来“寻找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如:上课时,老师问:“会背诵的请举手。”结果大家都齐刷刷地举起手来。背诵时,有的同学只是跟着动动嘴巴,却没有发出声音,在那里滥竽充数而已。

  【设计意图】钱锺书说:“悟乃人性所本有,岂禅家所得而私。一切学问,深造有得,真积力久则入。禅家特就修行本分,拈出说明;非无禅宗,即并无悟也。”让学生与文本中人物、与生活中人物进行对话,将学生对寓言的感知逐步引向了深入,挖掘隐藏在寓言后面的“言外之意”,实现对周围生活现象的再认知。

  五、成语运用,加深理解

  师: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广泛运用。现在,“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就是出自这个典故,所以说,做哪一行一定要有那一行的真本事才行啊。①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有才学的人群中欺骗别人;② 比喻以假冒充真的,以次冒充好的; ③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的水平不够,只是凑数而已。

  读句,你读懂句子中“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吗?

  1)同学们说《佳作精选》中的都很好,我读后却发现《红苹果》这篇是滥竽充数。(以次充好)

  2)学校举行合唱比赛,冬冬还没学会这首歌,但他却滥竽充数地排在了队伍里。(不懂装懂)

  3)姚明的篮球技术很好,大家夸奖他时,他总是谦虚地说自己水平不高,不过是滥竽充数而已。(自我谦虚)

  【设计意图】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词语的意思有可能会发生变化。通过本环节,引导学生能够将词语迁移运用于语言实践。

  六、文白对比,感知古文

  师:这篇课文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大家知道这篇选自哪本书吗?在文中最后,也有一篇《滥竽充数》,不过这是一篇文言文。现在,请大家试着朗读一遍,遇到不懂得字,可以参照大屏幕。

  师配乐范读(笙乐)。

  这则故事在文言文中只用了44个字,可见,寓言的语言是比较精炼的,这也是文言文的特点。

  【设计意图】文白对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初步感受中国古代言语的精妙。

  七、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方法预习《掩耳盗铃》。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齐宣王 讲排场 一齐吹 鼓 捂 装腔作势

  南郭先生

  齐湣王 一个挨一个 溜走

  要有真才实学

  【课后反思】

  如期上完了这一节课,说好的完善教学设计,却是迟迟不肯动笔“修葺”,怕一旦走心了,非得大刀阔斧不可。

  用官方点的话说,本节课是在解读课标后规规矩矩、老老实实进行文本解读,依据文体特点进行备课,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言语实践。然后,也正因为过于注重理论性的东西,导致课堂这水趟得有点深,不易于学习的潜移默化。

  细听之,与预期还是有点差距。课堂理答不够,学情把握不足,似有现场生成,可惜没能抓住。自检点,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言语艺术需要再次修炼。

  纠结数日犹长梦,负罢青春负数工。

  谁料本是寻常课,一遇知音便不同。

  谢谢你们给予指导!

【小学五年级语文《滥竽充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滥竽充数》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6-28

五年级语文《滥竽充数》教学实录12-19

《滥竽充数》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06-01

《滥竽充数》语文教学反思01-16

小学语文匆匆教学设计04-03

小学语文《荷花》教学设计04-03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04-04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4-18

小学语文荷花教学设计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