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登飞来峰》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五年级语文教案《登飞来峰》

时间:2024-07-07 07:32:58 五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年级语文教案《登飞来峰》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教案《登飞来峰》,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语文教案《登飞来峰》

  五年级语文教案《登飞来峰》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境。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看峰、认识事物的不同,理解诗中蕴涵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并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看峰、认识事物的不同,理解诗中蕴涵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出示幻灯片)?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播放歌曲)

  二、初读古诗《登飞来峰》

  1、出示幻灯片,播放录音。

  2、全体学生齐读古诗。

  3、介绍作者:(幻灯片出示: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政治家,思想家,当过“宰相”主持过“王安石变法”。今有辑本《临川先生文集》。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了解古诗大意

  1、大家想想我们以前都是通过什么办法了解诗的大意的?(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根据书中的图片,和同学们讨论解决。)

  2、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小组合作弄懂诗的大意。

  3、生汇报交流,教师进行指导。 重点理解:飞来峰:一峰独立入云,它海拔1424米,整座山峰为一整块巨石构成,顶有一石浑圆如盖压在顶峰,似从天外飞来,石称“飞来石”,峰因石名,故称“飞来峰”。

  闻说:听说。 缘:因为,由于。 (“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我不怕浮云遮挡视线,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余,只因为我站在塔的最高层。)

  四、在教师的点拨下品味全诗。(重点品味蕴含在诗中的哲理。)

  1、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点拨要点: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主旨句,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

  点拨:

  ①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

  ③由学生谈谈对这两句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

  五、质疑活动。

  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板书: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3、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怎么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板书:登高望远 小结:《登飞来峰》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王安石29岁时。这是他出世以来,初显才能,胸怀包负的时期,表达了诗人踌躇满志的情怀。全诗将写景与抒怀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六、作业:

  1.背诵《登飞来峰》。

  2.拓展学习: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五年级语文教案《登飞来峰》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情景。

  2.体会“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的不同寓意,感悟诗中蕴涵的深刻哲理。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会默写。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飞来峰、庐山的图片介绍。

  2.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诵古诗,渲染气氛。

  1.引言: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北宋大诗人王安石的很多诗,现在就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来背一背。

  2.师生共同背诵《泊船瓜洲》《春日》。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王安石的诗--《登飞来峰》。

  二、流资料,了解背景。

  1.课件出示飞来峰的图片。

  师介绍: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今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有“东南第一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为西湖“八大景”之一。

  2.学生交流关于作者的资料。

  师补充介绍: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今宁波)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一年他正好三十岁。

  三、解诗意,诵读体会。

  〈一〉、初读,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1.自读。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

  4.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塔很高。

  闻说:听说。

  畏:害怕。

  遮:遮挡,遮住。

  缘:因为、由于。

  5.逐句理解,并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同伴。

  6.指名说每句诗的意思,师生补充评议。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我”登上飞来峰高高的塔顶,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就能看见太阳升起。)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浮云遮挡住远望的眼睛,只因为我就站在了飞来峰的最高层。)

  ;二>、再读,整首理解,提出疑问。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生自由说诗意,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

  3.指名说诗意,师生补充。

  4.谁还有不懂得地方,就请提出来。

  5.师生共同解决疑问。

  ;三>、品读,体会诗的含义。

  1.师范读,生闭目想象诗的意境。

  2.生自读体会。

  3.为什么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4.生自由发言。

  5.师小结:

  要想看得远,视野更开阔,就必须登上最高的一层。这正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中所写的(师生齐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诵读,表达情感。

  1.师谈话:王安石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此时,当他登上塔顶,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憧憬与展望。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把诗人的这种感情读出来。

  2.学生练读。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指导。

  4.齐读。

  ;五>、练习背诵。(个人背,指名背,齐背。)

  ;六>、尝试默写这首诗。

  ;七>、写完后同座检查订正。

【五年级语文教案《登飞来峰》】相关文章:

语文《登飞来峰》教学设计12-12

语文《登飞来峰》教学设计(精选10篇)11-07

语文《登飞来峰》教学设计2篇[优]02-10

小学三年级语文《登飞来峰》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01-02

七言绝句《登飞来峰》原文及翻译09-06

古诗登飞来峰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王安石02-19

登泰山记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01-02

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案01-24

语文《登鹳雀楼》教学反思07-24

登勃朗峰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