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精品(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五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4-06-21 17:54:58 五年级 我要投稿

五年级语文教案精品(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教案精品(15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从福勒高尚的体育道德和风范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场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有关福勒放弃射门内容的理解,并能谈谈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足球吗?足球场上最精彩、最激烈的一瞬间是什么?(板书:射门)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几个激荡人心的进球场面。

  [课件1:射门集锦]

  是呀,射门进球对球员来说,是一种激昂雄浑的体验。可是,在一场激烈的比赛中,却有这样一位球员:在完全有把握将球踢进对方球门的一刹那,他却放弃了射门。(板书:放弃)这个球员就是世界级球星福勒。那福勒为什么要放弃射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29课《放弃射门》。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福勒是在什么情况下放弃射门的?课文哪些自然段写到这些内容?

  2、学生读后交流。

  (两次放弃射门:第一次,为了避免对手受伤而放弃;第二次,觉得不该得到这个点球而显得漫不经心。所以可以说福勒等于放弃了两次射门的机会。)

  三、研读重点段,感受人性美

  第一次放弃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把你认为描写精彩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提示:可以谈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也可以谈对词语、句子的理解;还可以谈对写作方法的认识等。

  3.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1)福勒踢球技术的高超,动作娴熟,讲究战术。

  (“带球突破,行云流水般晃过几名后卫,直插对方禁区。”“将球向右前方轻轻一拨,想让射门的角度刁一些,离对方的球门近一些,……”)

  [课件2:体会用词的准确——播放前锋带球突破的课件,将“行云流水、带、晃、插、捅、拨”等词与矫健的运动形象结合,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感受运动美、语言美。]

  a、指导读。(教师讲述:刚才我们看到的就是前锋带球突破的画面,从中我们知道了什么叫行云流水,从球员那矫健的身姿、灵活的动作中感受到运动也会如此美丽和潇洒。文中的描写更美、更精彩,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课件3:福勒带球突破,行云流水般晃过几名后卫,直插对方禁区。]

  b、指名读,齐读。

  (2)福勒的品质优秀,宁可放弃射门,也不伤到对方。

  a、观察插图。[课件4:课文插图,点击鼠标,出示注脚:就在福勒已经完成百分之九十的破门动作,只差最后一击时,西曼已经闪电般扑到他的脚前。就在这一刹那间,福勒猛地将脚收了回来。]指名读。

  b、启发想像。

  “福勒已经完成百分之九十的破门动作”说明了什么?

  在这决定“射”还是“收”的瞬间,福勒可能怎么想?(他只想到如果踢,后果将不堪设想,西曼必伤无疑,甚至伤残,乃至丧命。必须保护他人而放弃创造辉煌。福勒没有进行思想斗争,也没有犹豫。)

  做出放弃射门这一决定他用了多长时间?(一刹那间)说明了什么?从这你看出福勒怎样的心?(板书:关爱他人)

  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生齐读)为了避免对手受伤,他放弃了一次成功的辉煌。

  过渡:刚才我们把重点都放在福勒身上了,现在我们来看看西曼的表现。

  (3)西曼舍身扑球。

  指名读描写西曼的句子,评价,再读。

  (“西曼简直疯了一般,在福勒出脚的瞬间,不顾一切扑出球门,他要用身体堵住势在必进的足球。”“西曼明知后果,却还是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指名说)

  过渡:西曼无疑是个尽职尽责的守门员,因为这场比赛太重要了。老师这样说,你们同意吗?从哪儿可看出这场比赛的重要性?(学生读出第二自然段有关句子)在这场如此重要的比赛中,每个球员都会全力以赴,竭尽全力去冲击对方球门。因为射门进球是每个球员心中最大的梦想。可是福勒不仅放弃了一次射门,还放弃了裁判给他的一个点球,这一次又是因为什么呢?

  第二次放弃

  1、默读课文4—6自然段,找出描写福勒的句子,谈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福勒看到对方西曼没有危险,自己感到很欣慰。他心中考虑的是足球比赛的全局,想到的是体育比赛的本质意义,而不是个人的辉煌。所以,他请求裁判撤回对西曼的惩罚,并漫不经心地完成了自己得到的这个点球。他并不想借罚球来弥补放弃了的射门机会。从“再三解释”、“请求”、“漫不经心”、“故意”等词中体会福勒高尚的体育道德。)

  四。想象讨论,发表见解

  师:为了对手的安全,福勒放弃了依次射门;为了比赛的公正,福勒又一次放弃了射门。福勒的这一举动,万人瞩目。当然,他的队友、他的球迷,包括他的教练都看到了。如果你是的队友,如果你他的球迷,或者你是他的教练,你会怎么说,怎么做?是否支持他的'这一做法呢?(引导学生展开争论,从而体会福勒的伟大。)

  过渡:看似平凡的放弃,但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球场上,在每个球员都竭尽全力去创造体育经典的赛场上,要放弃一次,不,是两次成功的辉煌,是多么的难能可可贵啊!难怪不是球迷的作者回这么说:“但那一次看球,却被一种人性美深深地震撼了”。福勒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完美人性,(板书:完美人性)不仅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当时在场的所有观众,其中包括支持福勒对手的观众。连当时的国际足联秘书长也赞叹不已。

  2.理解国际足联秘书长的评价:[课件5:这是一种保持足球运动团结的举动。在这场如此重要的比赛中,你表现出来的风范,将成为所有运动员学习的榜样。]

  (1)指名朗读。

  (2)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是对福勒做法的高度赞扬。赞扬他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风格;赞扬他崇高的人性美;赞扬他的纯洁与无私。同时,也是对人们的一种希望,一种教育。)(相机板书:体育风范:团结无私)

  (3)、指导读(读出敬佩的语气)指名读,齐读。

  五、总结全文,提出希望

  结束语:学了这篇课文,福勒“关爱他人”的完美人性及团结无私的体育风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深受感动。希望福勒的这种精神能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在我们集体中发扬光大!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积累你喜欢的词语。

  附:板书设计:

  26放弃射门

  完美人性:关爱他人

  体育风范:团结无私

五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关键词语,读中感悟、体会作者流露在其中的思想感情。透过读和想象,

  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们高尚的精神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2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关键: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读、想象画面,走进人物的内心,从而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1 师导: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片海峡,但你们可否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着我国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台湾。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跨越茫茫海峡的生命桥。

  2 板书课题,学生质疑

  学生:这里的生命桥指什么?

  学生:是什么使生命桥跨越茫茫海峡的?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词语,其他正音,教师强调前鼻音,后鼻音的认读。

  (2)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适时板书。

  (课文主要讲了大陆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

  3 教师小结:同学们,抓住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时间以及关键词就可以把故事说完整说具体。

  4 师导:是呀,同学们,课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那么,对于课文中那些感人至深的

  部分,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那些能够使我们为之一动的词语或句子,我们更应该把它们画下来,

  细细品读,把读后的感受用一两个词概括出来,写在文中的.空白处。

  三 默读感人部分,体会人物精神

  1 学生默读3-5自然段,找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原因。

  2 与学生一起交流感受。

  学生:我感动的句子是“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因为李博士在危险来临的时候,还能够那么沉着。

  学生:我也被李博士感动了,因为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博士是多么的(无私、有爱心)

  教师:真会读书的两个孩子,一个会抓重点词,一个会体会到人物精神。

  (出示课件,指名读出他的感动、敬佩。)

  3 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的无私。

  师: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

  生:“针头向皮肤刺去……”

  教师:此时此刻,跑到哪里才比较安全?

  学生:“此时,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

  教师:“但是,李博士仍……”此时此刻,手术室里是安全的地方吗?

  想象一下,手术室里还可能会有什么危险呢?

  学生:病床可能会摇晃

  学生:医疗器械可能会倒下

  学生:房屋也有可能会倒塌

  4 教师设情境朗读:

  当病床摇晃的时候,李博士……

  当医疗器械倒下的时候,李博士……

  当房屋要倒塌的时候,李博士……

  5 师导:李博士如此的沉着、无私,真让我们感动不已。那台湾青年的哪些做法或想法也感动了你呢?

  6 学生反馈:

  出示课件:“在这场灾难中……”

  师:想一下,台湾青年想到了谁?

  生反馈:台湾青年想到了(亲人、朋友、家园……但更多的是大陆青年小钱)

  师:是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台湾青年多么的(无私)呀!真让我们(感动、佩服、赞叹……)

  7 指导朗读:读出你的感动,你的佩服,你的赞叹。

  8 师导:在这场灾难中,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大地震袭击了台湾花莲,一座座房屋倒塌了,

  一座座桥梁断裂了,数十万人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甚至失去了生命。但是,在余震不断袭来的时候,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出示课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师导:看到台湾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你高兴吗?

  学生齐读,读出你们心中的高兴。

  9 引导想象

  台湾青年的身躯里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反馈:流出了台湾青年的爱心;流出了小钱的希望、期待……

  师导:台湾青年身躯里流出了希望,流出了期待,那小钱又是怎样满怀着希望的期待呢?

  10 出示第二自然段,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认真倾听。

  理解:枯萎的花苞、绽放在文中的意思

  体会: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谈何容易

  想象:台湾青年的骨髓会使小钱……

  11 指名反馈,教师适时引导。

  学生:台湾青年的骨髓会使小钱(苍白的脸红润起来;燃起生命的火种;枯萎的花苞重新绽放)

  12 师导: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带着小钱的希望出发了。

  出示李博士奔波的时间表

  学生观察后思考:这经过了多长时间?(差5分钟就是十二个小时)

  这是怎样的十二小时?

  反馈:漫长、紧张、让人担心的十二小时

  师导:李博士没有停歇,一直到完成了骨髓移植手术。

  出示第六自然段:男生齐读,读出李博士的不辞辛劳

  找出表示漫长、紧张、让人担心的关键词(奔波)

  指导朗读,读出漫长、紧张的语气

  13 小结: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无私和博大爱心深深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正是因为有他们,

  小钱才能燃起生命的火种。讲到这里,我们的课题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指名反馈:生命桥指什么?(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血脉亲情。)

  是什么使这座生命桥跨越茫茫海峡的?(是台湾同胞的爱心)

  四 出示最后一段,指导朗读

  师导:同学们,茫茫海峡割不断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骨肉亲情。让我们用“心”把课文最后一段读一遍。

  学生齐读

  五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 师导:同学们,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等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是他们的爱心给了

  小钱第二次生命。这就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血脉亲情。

  2 讨论:如果有一天,小钱和台湾青年见面了,小钱会怎样感谢他呢?台湾青年又会说些什么?

  3指名反馈

  4 教师小结

  六 总结全文,播放音乐《爱的奉献》

  宝岛台湾同大陆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

  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将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

  七 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积累爱心名言警句。

五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要求

  1.学会4个生字,掌握“稿纸”等词。理解“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积累“生机勃勃”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特点。

  3.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生机勃勃”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

  3.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大花猫小时候的可爱。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学生介绍认识的猫。

  2.教师予以归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词

  1.明确自学要求。

  ⑴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⑴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任凭 无忧无虑 尽职 稿纸 抓痒 丰富多腔 遭殃 蹭 责打 折腾 枝折花落

  ⑵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重点注意:“蹭、痒、凭、殃,注意“折”的多音。

  ⑶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注意“耍”与“要”、“乖”与“乘”、“虑”与“虚”的区别。

  ⑷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的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⑸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任凭:无论。不管。

  尽职:做好本职工作。

  遭殃:遭受灾殃。

  丰富多腔:本课指猫的叫声种类多。

  无忧无意:没有忧虑。

  4.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⑴自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⑵交流。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

  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小花猫的可爱

  1.自学第四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2.学生汇报读懂的内容,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教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教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教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3.教师归纳:

  ⑴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真是一只

  ⑵老舍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⑶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喜欢、喜爱)

  ⑷一起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四、课堂小结

  教师:可爱的一只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五、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四自然段。

  3.比一比,组成词。

  耍( ) 虑( ) 稿( ) 淘( ) 踩( ) 贪( ) 跤( )

  要( ) 虚( ) 搞( ) 陶( ) 彩( ) 贫( ) 绞( )

五年级语文教案4

  教材分析:

  本文主要介绍了古罗马斗兽场巨型建筑的外观以及它的来历和角斗士的悲惨命运。

  教学目标:

  1、了解古罗马斗兽场这座巨型建筑的外观,了解它的来历及角斗士的悲惨命运。

  2、激发学生对平等、自由、生命的理解与热爱。

  3、学习作者有序的观察和写作方法。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有一定含义的句子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古罗马斗兽场的来历及角斗士的悲惨命运。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和写作方法。

  教学构想:

  先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了解古罗马斗兽场的雄伟与壮观。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找作者心情的变化的词语,引导学生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罗马斗兽场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大家看一看。

  看后,指名说一说印象。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一想: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3、你觉得斗兽场雄伟吗?用笔把这些描写画出来。通过这些描写,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吗?指名说一说。

  三、再读悟情。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参观斗兽场前后,我的心情有变化吗?圈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词语.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学生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3、你能用自己收集掌握的资料说说“我”情感变化的原因吗?引导学生理解一下我对广场上的“角斗士”的态度变化。

  初到罗马:心情是迫切的,原因是想到人兽搏斗很好玩;

  斗兽场门口,高兴极了,合影留念;

  走进斗兽场,依然兴致勃勃;

  站在殷红的斗兽场土地上,产生联想;

  聆听讲述后,感情发生了变化;

  出来后,我对武士失去了兴趣。

  四、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话想同我们说说呢?

  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并给它取个题目。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新词,读准字音“鲍、仲”,理解“形影不离、真心待友、管鲍之交、鲍子遗风”词语的意思,并积累有关朋友之间友情的成语和名言。

  2.学习用小标题的方法复述三件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课文学习,懂得与人交往要以诚相待,要真诚地帮助他人。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小标题的方法复述三件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课文学习,懂得与人交往要以诚相待,要真诚地帮助他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记得上学期我们感受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的友谊,他们真心对待彼此,无私地为对方付出,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回到春秋时期,认识一对朋友,感受另外一种友情。板书课题27鲍叔牙真心待友学习生字鲍

  2、齐读课题,真心待友什么意思?(真心诚意对待朋友)

  3、文中鲍叔牙的朋友是谁?简介鲍叔牙和管仲管仲和鲍叔牙都是生活在2650多年前春秋时期,两人都是齐国的贤臣良将。他们年轻时就结为好友,一向交情深厚。

  4、师:认识了这一对朋友,我们一起看看文中哪个词语来鲍叔牙和管仲之间的关系密切?(形影不离)

  5、还有哪些词语也是形容朋友之间关系密切的,谁能说一说?情同手足亲如兄弟生死相随休戚与共肝胆相照同舟共济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鲍叔牙真心待管仲几件事?快速读文,等会儿请你来介绍一下这几件事情,可以用什么情况下,鲍叔牙怎么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管仲家境贫困时,鲍叔牙出钱帮助做买卖。打仗时,鲍叔牙为保护管仲而受伤。做官后,鲍叔牙为成全管仲而辞官。

  三、品读课文,学习鲍叔牙真心待友的三件事。细读第一件事

  1、哪些语句能看出鲍叔牙真心待友?

  2、反馈;交流句子,说说理由。 ※鲍叔牙掰着手指算了算,说:“钱由我出,你就想想怎样做生意吧。” ※每次赚了钱,鲍叔牙总是把大部分给管仲,自己只留一小半。 (鲍叔牙出钱出力,但赚了钱却将大部分给管仲。(毫无私心) ※鲍叔牙诚恳地说:“我们是朋友,你家有困难,我理应帮助。你就收下吧!” (鲍叔牙把帮助管仲看作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真是情同手足啊)

  3、师引读:鲍叔牙提议要与管仲合伙做生意,管仲觉得很为难,可是鲍叔牙却这样说——在分金时,鲍叔牙总是——,管仲有些过意不去,可鲍叔牙却告诉他——

  4、你能不能用一组关联词说说鲍叔牙是如何真心对待管仲。

  5、鲍叔牙为了帮助管仲不仅出钱出力,而且还将赚了钱却将大部分给管仲。老师将这个小故事概括了小标题呢:出资助友(板)

  第二课时

  一、小组学习第二件事情

  1、小组学习,找一找哪些语句能看出鲍叔牙真心待友?读一读这些句子,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鲍叔牙真心对待管仲?尝试列小标题,注意要抓住要点,简明醒目,形式尽量保持一致。

  2、反馈※每次打仗,鲍叔牙都紧紧跟在管仲身边。冲锋时,他跑到管仲的前头;后退时,他又走在管仲的'后边。遇到危险,鲍叔牙都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管仲。

  在一次战斗中,鲍叔牙受了伤,管仲急忙为他包扎伤口。管仲看到流血的伤口,难过地说:“你是为了我才受了伤的啊!”鲍叔牙笑了笑,说:“没关系!没关系!”(这真是危难之中见真情啊!)

  1、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鲍叔牙真心对待管仲?

  2、排比句的运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指导朗读排比句。

  3、你能不能也仿照刚才的小标题说说看呢?以身护友(板)

  四、研读第三件事情

  1、齐读:后来,他们在齐国做了官,都是很有才华的政治家。管仲在鲍叔牙支持下成功地进行了改革,使齐国成为当时大的国家。不久,管仲的官职超过了鲍叔牙。这时,一些大臣议论纷纷,替鲍叔牙抱不平。

  2、大臣们为什么要为鲍叔牙打抱不平呢?大臣们会说些什么呢?有的说( )有的说( )

  3、鲍叔牙自身很有贤能,但是他却举荐管仲让他当丞相,并且管仲的官职超过了他。难怪有人要非议管仲,鲍叔牙知道自己如果继续做官,可能对管仲不利,于是就毅然决定向齐桓公辞官回乡。这可以概括出:辞官为友(板书)

  4、师:面对鲍叔牙的辞官,齐桓公挽留他,说:“你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呀!管仲就是您推荐给我的。现在为了他,你要辞官了。我要管仲,也需要你。你留下吧。”鲍叔牙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斗争,请你设身处地思考一下,他会如何想?鲍叔牙( )

  5、师:于是就在第二天,鲍叔牙还是悄悄地离去了。鲍叔牙为了朋友的前途,更是为了国家的利益,甘愿放弃自己的官职。管仲果然没有辜负好友的一片真心。

  6、补充资料:为了达到民足、国富、兵强,管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齐国由于管仲实行改革,很快强盛起来,他还辅助齐桓公做了诸侯霸主,为齐桓公创立霸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被齐桓公尊为仲父。鲍叔牙也因此被后人称为历一个大贤大智之人。

  五、复述“真心待友”的事。

  1、鲍叔牙与管仲亲密无间,并如此真心对待管仲。鲍叔牙为了资助管仲,出钱帮助他做买卖,为了保全管仲,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他;为成全管仲,辞官力荐。

  2、同学们一定被鲍叔牙真心待友而感动,正因为鲍叔牙真心诚意地对待管仲,所以——出示:管仲逢人就说:“生我的是父母,而真心待我的是鲍叔牙!”

  3、管仲十分动情,饱含着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 4、后来人们把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的友谊称为“管鲍之交”,管鲍之交,也成为交友的典范,流传千古。这种交情的基础不是利害关系,不是互相借重、互相吹捧,而是真心相助,不图回报。用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板书设计:

  鲍叔牙真心待友

  管鲍之交鲍子遗风

  (管仲)

  出资助友

  以身护友

  辞官为友

  作业设计:

  1、听写27课9个词语,家长听写并签字。

  2、完成27课上海作业。

  3、积累关于友谊的名言。

  4、预习28课(听录音,熟读课文,解决不懂的字和词语)。

五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心安理得、年逾八旬、雪中送炭、毫无愧色”等词语意思。

  2、简要概括文章讲述的三件事,并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

  3、结合具体事例学习,理解“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4、体会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享受”,理解“享受”的含义。

  2、板书课题:23、享受心安理得(读课题)

  3、理解“心安理得”的意思。

  4、师:心安理得是一种坦然的感觉,人们不必自责和惭愧,这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呢?课文中就有这样一个词。

  媒体出示:毫无愧色

  5、再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过渡:人们怎样才能享受毫无愧色地心安理得呢?课文最后一节直接告诉了我们。

  媒体出示最后一节:

  人们常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当你能做到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时,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他人给你带来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指导多音字“着”。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怎么做才能享受心安理得呢?

  (1)板书: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

  (2)请大家用上“只要……才……”“如果……就……”这些关联词,说说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指名说

  (3)引读: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只有做到——,你才能——。

  如果做到了——,你就能——。

  (4)小结:这就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要让我们明白的道理。

  3、练习概括三件事。

  (1)作者是怎样感悟到这一道理的呢?课文写了人们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三件事。请同桌互相交流,用简要的话概括三件事。

  (2)学生发言,教师评议

  板书:老夫妇街坊邻里

  前房客“我”

  “我”后游客

  (3)随机指导“逾,旬”的字义和“年逾八旬”词语理解。

  (4)随机指导学生用“生活用品”来概括。

  (5)小结内容,引读三件事:

  几年前,文中的我在欧洲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有一回,我路过法国东南部的爱归里小镇,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动人的场景——。

  一年暑假,我住进学生公寓,正逢超市关门,买不到一点吃的东西,这时我发现——。我亲身感受到这种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理念,以后,也学前房客留下多余的生活用品给以后的房客。

  在阿尔卑斯山上,——,并身体力行,很自然的为别人着想,——。

  三、研读课文

  1、学习第一事例,深入感受人们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

  (1)默读课文1,2小节,划划相关句子,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出老夫妇和街坊邻里是在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

  (2)媒体出示第1,2小节,交流。

  (3)引读:这个小镇上的每个人任何时候都在为对方着想着。你看,每天清晨——。而每天路过老夫妇花园的人都会——,平日里——,周末的时候——

  追问:平日里,街坊邻里还可以为老人做些什么呢?

  (4)从这些词语中,你看到他们双方是怎样为对方着想呢?(强调“随时” )

  (5)说话训练,感受“为别人付出”。

  ①(师:如果以街坊邻里约翰为例,想像他会怎么想,怎么做,怎样为年逾八旬的.老夫妇着想呢?)

  媒体出示:

  约翰路过老夫妇家的花园门口,发现。

  ②学生交流,教师评议。

  (6)理解句子意思。

  媒体出示:在这中间,付出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

  (“要有付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或“心安理得是接受,为了享受心安理得就要付出。”)

  2、学习第二事例,体会人们随时随地为他人着想的,享受心安理得的。

  (1)自读课文第3,4节,圈划理解,组内交流。

  (2)媒体出示:

  只见冰箱上醒目地贴着一张纸条……请您注意查看食品保质期……它们分别用塑料袋包扎好……

  ①引导学生从“醒目,查看食品保质期,分别包扎好”体会房客为后人着想。

  ②这位从未谋面的前房客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给了我最贴心的帮助,文中用了哪个词语表现前房客的这种做法?出示:雪中送炭

  ③引读:可我却很遗憾无法向他说声谢谢。此后我又几次去法国度假——,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享受——。

  (3)媒体出示句子: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那年暑假里留给我的遗憾。

  ①质疑问难

  ②讨论,紧扣“遗憾”一词“作者遗憾什么?怎么弥补的?”

  ③在这件事情中,我觉得心安理得吗?(从遗憾到弥补的过程也就是从开始的不安到心安)

  ④再读句子。

  3、学习第三件事例

  (1)哪里看出为别人着想,可以享受心安理得呢?(引导学生从“特意,很自然”等词语体会为别人着想。)

  (2)交流“我”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表现。

  (3)小结:此时,作者知道可能永远不会认识那个用他雨披的人,他只是希望他的举动能让自己以后心安理得地去接受别人为他带来的方便,像这样的行为已经在欧洲一些国家达成了共识,作者深受感动,并且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作者的行为已经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四、复习巩固。

  1、这三件事中我们看到了这些人之所以毫无愧色地享受别人带给他们的好处,是因为——(齐读第4节。)

  2、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作者把这种精神同时带给了我们,但愿我们能把这种共识带回家里,也带到社会中去,这样我们会生活的很快乐。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那时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3、了解文章结构。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是通过亲身经历的三件事感悟到这个道理

  媒体出示:三件事的主要内容

  (2)这三件事看上去各自独立,但作者这样叙述是有道理的,你知道他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叙述吗?

  (3)交流

  媒体出示:耳闻目睹亲身感受身体力行

  五、拓展练习

  1、拓展:课文中哪件事让你最感动?说说你的感受。

  2、作业:

  (1)抄写词语:心安理得关注头疼脑热遗憾弥补泥泞雨过天晴

  遮风挡雨毫无愧色

  (2)假如你是那个登山忘了带雨具的人,在暴风雨中突然发现作者留下的雨具,你会怎么想?你又会怎样把“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理念传下去呢?展开想像写一个“享受心安理得”的故事。

  板书:23享受心安理得毫无愧色

  老夫妇街坊邻里

  前房客“我”

  “我”后游客

  只有……才……随时随地

五年级语文教案7

  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1.搜集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四、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你还从哪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

  ◆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三、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五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3、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吟、瑟”2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诗句。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理解并背诵《望天门山》和《山行》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句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像(长江波涛翻滚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学习《望天门山》

  1、学习诗的前两句:

  在预习中,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

  (“天门”指江北的西梁山和江南的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楚江”指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

  设问:想象一下,楚江的“开”与“天门”的“中断”有什么关系?

  (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两座山。)

  放录像(长江的波涛汹涌)

  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是啊,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它显示出的力量是神奇的,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想象着这幅动态的画面,读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气势来!

  再读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你有什么疑问吗?

  (既然长江波涛之大,竟能冲破天门,为什么这里又写“至此回”?)

  围绕上述问题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可以深入想一想,这句话突出描写的是谁的力量?

  小结: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连起来读读诗的前两句,感受一下“山”的雄姿和“江”的汹涌,两相辉映,这种大自然的杰作令人震撼,要努力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习后两句。

  一望:“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再望:“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诗人李白在远望中看到了什么?

  (青山、孤帆、太阳)

  自己读读这两句诗,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

  (作者这时望到孤帆从远处向天门山驶来,而且在阳光的映衬下,这幅画面很美,令作者很惊喜。)

  (天门山在太阳的映衬下,也显得更加壮观和神奇。)

  设问:你如何理解诗句中“出”这个字的含义?

  学习建议:

  先结合“出”现在的含义和这首诗的意境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在诗句中选用这个“出”字?想好之后,把自己的意见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大家一起议一议:看谁的想法有道理?

  (“出”表示的是动作,在这里,天门山虽然不会动,但作者想象力非常丰富,他认为天门山有情,为迎接远方的来客,它屹立江边,开门侯客。)

  3、语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吟诵诗句。

  根据历史考证,《望天门山》写于725年冬天.

  当时正值初冬,北风呼啸,李白身上加了棉衣又上了船,顺江东下,到了长江中游楚国地带的当涂(今安徽省)。这里长江两岸有两座山,隔江对峙,合称天门山,长江碧水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大概是因为天冷的原因,江上的行船并不多,李白望见,有一片孤帆从天边飘来。李白站在船头吟唱《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教师用话音和手势提示学生进入角色,自由诵读古诗。)

  二、学习《山行》

  1、质疑问难

  预习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订正字音:石径斜(xia)生(sheng)处

  理解难词含义:

  石径斜:不正,弯曲不直。(教师通过板画,帮助学生想象:诗人面前是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这小路弯弯曲曲,通向远方。)

  白云生处:白云形成(出现)的地方,指山的高处。(引导学生翻看书中插图,了解“白云生处”这一特定的位置。

  2、品读诗句

  自由诵读,思考:诗人来到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眼帘?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如果学生提到“二月花”,那么老师引导同学之间互相纠错,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句含义,明白“二月花”并不是作者此时所见,而是作者脑海中想到的。)

  语言训练:这些景物在作者眼中构成了一副秋山旅行图,你能按照诗句的描写顺序,说说这幅画面的内容吗?

  (适时纠正学生表达中的语病,说的不全的地方,安排其他同学前来补充。)

  设问: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最钟情于哪种景物?从诗句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

  学生发言,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生1:作者杜牧最喜欢的景物是红叶,你看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

  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

  师生讨论共同体会出:在深秋时节,诗人惊喜地发现,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南方农历二月鲜花盛开)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2:从“停车坐爱枫林晚”也能看出,诗人为了停下来欣赏艳丽的红叶,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引导学生入境入境地读: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致作为名句千古流传。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放声诵读,力求读出诗句中的那份真情。

  追问:那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

  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前两句描写的景物很美,如山的连绵,小路的弯曲以及“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虚虚实实,但尽管如此,作者最爱还是枫叶,所以说,前面景物的描写是为下面的第四句作铺垫的。)

  小结: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伏秋山旅行图,再加上“上”“生”“停车”这些动态描写,以及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百读不厌。最后,让我们再次诵读,以求尽快地把这千古传诵的诗篇积累下来吧!

  三、作业

  抄写、背诵两手古诗。

  四、板书

  望天门山山行

  (唐)李白(唐)杜牧

  天门中断楚江开,寒山石径

  碧水东流至此回。白云人家

  两岸青山相对出,枫林

  孤帆一片日边来。霜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暮江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意境。

  教学难点:

  同“重点”。

  教具准备:

  幻灯片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积累了两首古诗,我们一起背一背,好吗?

  在背的过程中,我想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出现了诗中描写的画面。的确,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今天,我们再学习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很有名的七言绝句,看看他带给我们的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二、导入新课

  1、解题导读。

  板书题目:暮江吟

  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有人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

  (“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对,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能看出什么呢?读读诗题,强调“吟”的读音。

  什么是“吟”呢?请你们从老师的读中体会体会。

  (教师范读)

  谁体会到了?

  (生1:“吟“是有感情。生2:声音大。生3:“吟”就是有节奏……)

  对了,有节奏。下面,我们就一起有节奏的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在事先板书好的诗句上,加上表示停顿的间隔线。)

  2、自主学习,合作解疑

  请同学们充分利用书中的注释和手中的字典、资料,自学这首诗,遇到疑惑的地方,自己解决不了,就在书上作好记号,我们一会儿讨论解决。

  (学生静心自学)

  现在,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学习后的收获?

  (学生纷纷发言,预计学生借助注释能读懂诗句的大致意思,在学生的发言的过程中,教师再予以深入的点拨和讲解。)

  (1)一道残阳铺水中,生初步理解后,师追问:“一道”是个数量词,我们现在常常说一道彩虹,一道光束,为什白居易在诗中说“一道残阳”呢?

  (说“一道残阳”是因为“残阳”指的是西沉的红日发出的光。)

  讨论:“铺、照、射”有什么不同?

  (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词义的不同,准确理解:“铺”字说明阳光几乎是贴着地射过来的,恰到好处的照应了“残阳”的特点。进一步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是啊,秋天的夕阳光线柔和,平缓的铺在江面上,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2)半江瑟瑟半江红。

  补充讲解:瑟瑟,本是珍宝名,它的颜色是绿的,因此借它来指碧绿色。始终是用来形容背阴处江水的碧绿色。

  共同探究:诗人说,“半江瑟瑟半江红。”,是说江水一半绿色,一半红色吗?江水颜色的不同,真的界限那么清楚吗?这个“一半”应该怎样理解?

  情境中诵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可以加上手势,美美得吟诵起来吧!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设问: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的用法和含义与现在不同,在理解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

  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含义,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帮助学生把自己理解的意思表达准确,在语序和语句的完整性方面要尤为注意。个体学生说,大家听,并及时予以纠正和适度表扬,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参考说法:更让人爱怜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亮的露水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多美的景象呀!用心体会,放声读出来!

  现在,我们配上音乐,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白居易的内心情感,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暮江吟》吧!

  放音乐,学生开始吟诵。

  三、拓展阅读

  其实,白居易这样的写景诗词还有很多,如这首《忆江南》,同学们可以对照《暮江吟》,体会一下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四、作业

  1、在本上默写三首古诗。

  2、搜集其他描写景物的诗词来读一读,背一背。

  五、板书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五:幻灯片内容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分析】

  这首词描写江南春色。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篇尾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一个“忆”字既道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怀念之情,又顿生出一种蓬蓬勃勃的韵致,把读者带入美不胜收的境界中。

五年级语文教案9

  教材分析:

  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了我寻找修鞋姑娘,然后写了我的修鞋经历,表现了修鞋姑娘善良、真诚的品质。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有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诚与善良。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作者的修鞋经历,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诚,从而影响自己的行动。

  教学难点:

  从我对修鞋姑娘态度的变化中感悟人物的品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根据题目质疑)请你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点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充分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词多读几遍。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划出课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点评: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和修鞋姑娘之间的故事,你对这两个人有怎样的认识?你是如何体会到的?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认识。

  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深入理解语句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呢?

  有感情朗读,注意要体现出人物不同的'特点。

  (点评:教学中直奔重点,把参与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通过对两人的分析比较,进一步体会修鞋姑娘的真诚。)

  着眼重点,诱导突破。

  找出文中表示我对修鞋姑娘态度变化的词语。从作者的态度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选择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朗读,注意体会感情。

  (点评:作者态度的变化从侧面展示了修鞋姑娘美好的内心世界,抓住作者态度变化这条线索,也就能从根本上理解修鞋姑娘的品质。)

  回顾课文,总结学习收获。

  课文学完了,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点评:把学语文与学做人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从我这一角度来谈,也可以从修鞋姑娘这一角度来谈,只要是学生自己的感受即可。)

  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摘抄课文中最使你受感动的语句。

  第二课时

  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点评:既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领悟本文的写作特点。

  默读思考,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得的地方?

  学生自读自悟,独立思考。

  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课文在结构上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为表现修鞋姑娘的品质,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谈谈本文在写作手法上对自己的启发。

  (点评:课文是指导学生写作最佳的范文,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手法,为下面的小练笔做准备。)

  小练笔。

  1、练习写小片段。要求通过观察一位同学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同学某一方面的特点。

  2、学生动笔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点评:学以致用,真正做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作业

  修改小练笔。

  预习下一篇课文。

五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综合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收集的资料、老师提供的资料读懂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4、能根据图片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复述风筝实验经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板书 19、天火之迷

  1、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提出哪些问题呢?(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

  (1)“天火”是什么东西?(2)“天火之迷”到底是个怎样的迷呢?

  (3)这个迷又是怎样解开的呢?

  2. 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阅读课文。

  二、初读指导

  1.学习生字词。

  (1)字音教学:着重读准“钥匙”的“匙”读轻声。“栓、颠、颜”都是前鼻音,“讽、筝”是后鼻音。“暴、爆”读音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要让学生分辨清楚。

  (2)复习巩固生字词。指名读生字词,听写“雷暴、劈开、爆炸、冷嘲热讽、揭开、颠簸、颜色”等词。

  2.轻声读全文,思考并准备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是写富兰克林解开了雷暴之迷的? (第2~5自然段)

  (2)课文可以分为几段?(首尾两个自然段各为一段,中间2——5自然段为一段)

  3、默读全文,思考各段段落大意,讨论后小结。

  ①第一段: 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②第二段: 富兰克林解开了雷暴之迷。(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

  ③第三段: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天火”是什么东西?(3)“天火之迷”到底是个怎样的迷呢?(4)这个迷又是怎样解开的呢?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三、作业

  1.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读一读,再抄写课后词。

  2. 课后作业。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题后提问: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天火是指什么?为什么说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呢?

  2、天火之谜到底指的是什么?

  3、引读: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那么这个谜是怎样被富兰克林解开的呢?(板书:富兰克林 解开) (根据老师的提问回答,复习上一堂课的相关学习内容。 背诵老师引读的内容“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过渡:上堂课已经学习了第1自然段,在复习中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雷暴在人们心目中的可怕程度,为下文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并相机板书:早就观察、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3、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自然段,哪些地方自己能够读懂,哪些地方还不理解?读的时候,可以用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来帮助理解,不理解的做上记号,等会儿我们一起讨论。

  4、指名学生说说不懂的问题。并相机组织学生讨论、朗读课文。

  (1)你们真的了解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之间的相似之处吗?你怎么知道的?引出:老师收集到了这样三份资料,从这些资料中,你就会有新的发现。这些资料能帮你说明问题吗?引读,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2)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值得奇怪,但在当时却令人难以相信。人们为什么要取笑他呢?出示取笑的一段话,你能联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吗?齐读这一段话。他们会怎样取笑富兰克林呢?

  过渡: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板书“风筝实验”)

  a、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并概括这一节的意思。

  b、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或联系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读懂课文,不理解的做上记号

  c、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和解决自己或同学提出来的问题。

  d、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在对话中不断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意思。

  e、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课外收集到的资料来理解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学生提出问题,相机讨论、指导朗读。

  (1)做这次实验的条件有哪些?

  (2)为什么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就说明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3)指导读两个感叹句:第一句要读出有惊奇发现的心情,最后三个感叹句要读出他成功的喜悦。

  (4)让学生联系课文和补充课外资料,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3、这一段写得很精彩,同学们能够把“风筝实验”的经过复述出来吗?出示多幅图片,让学生练习复述。

  4、指名学生复述课文第4自然段。

  5、如果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复述就更加生动,谁来?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风筝实验”成功了,这个实验也证实了富兰克林先前的推测――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板书:证实推测)

  2、联系上下文想想看,做成功了“风筝实验”在当时的影响有多大?(相机板书:震惊世界)

  五、学习第6自然段

  1、雷暴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个震惊世界的发现,但富兰克林并没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2、避雷针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齐读第6自然段。再说说避雷针的作用。)

  六、总结课文

  1、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2、出示富兰克林简单生平和其它发明介绍资料。

  3、拓展作业:

  (1)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

  (2)搜集关于避雷针的课外资料,说说避雷针是怎样避免雷击从而保护建筑物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板书设计

  19、天火之谜

  富兰克林 早就观察 大胆推测 决定实验

  解  开 风筝实验 证实推测 震惊世界

五年级语文教案11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作家毕淑敏的资料,阅读有关独立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

  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2、谈话导入:

  在中国有位著名女作家,她为了锻炼儿子学会看病,竟然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作家写的这个故事。

  3、揭示课题。

  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1、用卡片认读十二个生字。

  2、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⑴ 说说你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⑵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

  (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看法等等。)

  四、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1、各自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3、全班讨论:

  ⑴ 你从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

  (交流中读有关语句。)

  ⑵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交流后就读有关句子。)

  五、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

  3、说说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六、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总结: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2、拓展:

  ⑴ 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母爱或父爱吗?

  ⑵ 你看见过独自面对生活、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孩子吗?或你读过哪些这样的故事?

  3、延伸课外:

  课后,请同学自己参加一次磨炼自己意志活动,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的亲身经历。

五年级语文教案12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走进祖国西部”为专题组织教学,教材选择了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章,使学生从多个侧面了解西部的建设与发展,了解西部的文化与风情。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走进祖国西部、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的情感。《草原》、《白杨》、《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叙事与写景相结合,优美的语言文字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得益彰。

  教师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要注意激发学生了解西部,走进西部的兴趣,读懂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积累优美句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景物,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故事,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训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回顾·拓展1”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不断进行改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写作方法,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在交流中能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的20个生字,会认、会写、会用;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的27个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故事。

  4.体会重点句、段的含义。

  5.积累本组课文中的优美句、段,并试着背下来。

  6.通过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并激发口语交际和写作欲望,进行写作。

  7.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朗读、领悟,体会作者的感情。

  2、有意地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间的整合。

  3、通过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并激发口语交际和写作欲望,进行写作。

  4、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重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读、悟理解课文。

  2、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扩展的知识面,增加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继续引导深入生活,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吸收科学知识,努力提高科学素养。

  5、在教学中,教者应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一些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熏陶。

五年级语文教案13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了解梗概

  1.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如“揪”(jiū),“瞪”(dèng)。

  3.检查

  (1)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洪灾老汉)

  4.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二、感受情势危急

  1.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2.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汇报交流谈体会。

  (1)生读找到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师用课件或小黑板集中出示。

  (2)谈感受。

  ①几句话都不同程度地写出洪水凶猛,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从前后几句描写的情况看,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不断加剧,形势越来越紧张、严峻。(相机指导朗读这几句话,读出形势的紧张突变。)

  ③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狞笑”“放肆”等词句让我们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师相机板书:情势危急)

  ④这些句子,语言都非常简洁,精练,如,“像泼。像倒。”

  (3)观察想象体验

  师播放洪灾的录像资料(或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洪水如猛兽般正以强大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劳动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一声惊呼,大家突然一脚踩进水里,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时惊慌失措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想像体验情势危急)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大段,读出自己的感受。(危急、恐怖、恐惧、担心)

  三、体会英雄言行

  1.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作出的人生抉择。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大段,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板书:老汉)

  2.学生自学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老汉沉着冷静,嘴上不说话,心里正思考着应对突然来临的灾害的办法。“像一座山”,说明他临危不惧,形象地表现了老汉是村民的主心骨,对稳定村民情绪所起的作用。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说话简短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

  (让学生写出评价老汉是怎样的人的词语,可能是: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坚定果断、先人后己……)

  4.指导有表情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要读得干脆、有力,节奏快,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方式)

  5.齐读第二大段。

  四、启发联想,加深体验,注重积累

  1.当我们的脑海中树立起这位清瘦的巍然屹立如山一般的老汉形象时,你联想到了什么词句?什么文章?什么人什么事?

  (如,词──忠于职守……

  句──不是亲情,胜似亲情……

  人、事──《丰碑》中的军需处长

  《一个降落伞包》中的周恩来

  “非典”时期的钟南山、姜素椿、叶欣……)

  2.作业:

  (1)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2)写一段话,用上环境描写的'手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

  1.听写词语:咆哮惊醒狞笑拥戴乱哄哄沙哑依次

  2.用上以上词语复述课文第一、二大段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二、思辩“矛盾”之举

  1.是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有着崇高的人格魅力(板书:崇高的人格魅力),他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漫到人们的腰际时,又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用心默读第三大段。

  2.生自学,说一说段的主要内容。

  3.出示学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4.读议结合,交流汇报,提升认识。

  (1)谈体会。要求边谈体会,边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例如:

  生:从“冲、揪、骂”这几个动词可以看出老汉对小伙子很凶。

  师:你能不能把老汉很凶的态度读出来?

  生表情朗读第15自然段,学生展开评议,并在议读、感情朗读中理解、感悟。

  (2)学生发现矛盾与疑惑:

  ①老汉从刚开始恶狠狠的“揪”到最后危难关头又“吼”又“推”,这是矛盾一,为什么?

  ②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到最后危难关头又“推”老汉先走,这是矛盾二,为什么?

  冲揪骂凶

  (师相机板书:老汉小伙子)

  吼用力推

  5.学习第四大段,解开难解之迷。

  (1)老汉和小伙子的言谈举止是多么充满矛盾,令人费解!请同学们读最后4个自然段,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2)生默读,谈感想。师相机点拨。

  (文章在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个结局太出人意料了,太让人震惊了。老汉太伟大了……)

  6.反复咏叹,感受亲情

  (1)当你明白老汉和小伙子原来是父子关系时,再回过头来看看父子在木桥前的情景,你们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2)引诵第三大段。

  同学们,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章中去,再一起来深情地朗诵第三段,我们就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教师引读:“老汉是村支书,他一心想挽救群众的性命,他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自己的儿子,骂道──”后边为学生接读,把几个“小伙子”都换读成“儿子”。)

  (3)想象:老汉似乎要对儿子喊什么?(板书:喊)

  (4)此时的老汉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回答,并有选择地请生上台板书关键词,如“父爱如山”等)

  师小结:是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作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三、练习写话,颂人间真情

  1.英雄远离了我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长跪不起。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笔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对英雄的哀思,对英雄家人的宽慰吧!

  2.生写话,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四、总结全文,探究“桥”的含义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却用“桥”为题?

  五、拓展阅读,注重积累

  1.提供补充材料。

  ①[法]雨果《“诺曼底”号遇难记》

  ②《伦敦地铁大火灾》

  2.学生自由阅读,小组合作交流。

五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训练快速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

  品词品句,体会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前准备:

  幻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简介时代背景。

  3、引入新课。

  二、感知内容

  三、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四、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五、学习生字词,质疑。

  三、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读课文,画出你感动的句子。

  2、小组交流感受,感动的句子。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引导朗读。(出示幻灯)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叫他老班长。

  (2)老班长看我们......瘦得厉害。

  (3)他坐在那里......剩的'鱼骨头......。

  (4)有时候等了半夜......找不到......一棵棵地摸。

  (5)你们吃吧......没把你们照顾好......。

  4、小结。

  四、学生质疑

  1、学生质疑。

  2、引导学生解疑。

  五、总结全文

  1、引导学生总结全文。

  2、小结学习方法。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词句。

  3、复述《金色的鱼钩》。

  板书设计

  18*金色的鱼钩

  我饥饿威胁

  合不拢眼关心同志

  做钓鱼钩忠于革命

  只吃鱼骨舍己救人

  老班长光荣牺牲

五年级语文教案15

  学习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准备自己的习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

  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意思.

  3.阅读漫画集《父与子》.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谈话导人.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

  体会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

  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拓展练习.在自己的习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日积月累

  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

  拓展.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

  课外书屋

  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

  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

  拓展漫画.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父与子》里读到的其他漫画,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漫画内容.或者向大家介绍其他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课后延伸.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漫画.

【五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五年级教案01-03

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教案07-27

五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02-24

五年级语文教案《语文乐园一》04-04

五年级语文教案11-06

五年级语文参考教案01-23

五年级语文《莫高窟》教案02-20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11-14

五年级语文新编教案01-01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教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