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4-06-14 09:07:07 五年级 我要投稿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的:

  1.学会8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民间传说的通俗易懂,感情的丰富.学会复述课文.

  3.了解花珊与妖怪做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

  4. 体会大陆和台湾血肉相连,两岸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复述课文. 感受民间传说的通俗易懂,感情的丰富.

  2.了解花珊与妖怪做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请学生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地理位置.

  2.教师介绍,在很久很久以前, 武夷山和阿里山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动人的传说.

  二. 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课后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主要人物是谁?

  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

  2、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分角色朗读全文,纠正字音.

  (由于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而本课生字教学字音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字是:蹦、轰。教学中还要注重几个难写的字形的区别:陷、瀑等。)

  3、结合质疑,默读课文,在书上作相关批注;

  三、深入学习第1——4自然段

  1、找出有关句子、小声与同桌交流。

  2、交流找出的有关句子、小节。

  (1)那时,漫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果子,山下是肥沃的土地.

  (我从“漫山遍野、肥沃”感受到这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过者丰衣足食的生活,一定很快乐.)

  (2)从此,山上的树木死了,小溪没水了, 肥沃的土地也干裂了.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初步感受花珊为民除妖的品质.

  (同一个地方,环境完全不同,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不一样,都是妖怪做的坏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引出第三句.

  (3)花珊看到人们被妖怪还得生活不下去,心理很难过.

  (4)于是,她开始苦练本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就了高超的射箭本领和一手好刀法.

  引导学生交流对文字的品读:

  “九九八十一天”说明了时间长。

  “终于”表示苦练本领经过了很多磨难,最后成功.

  师:你们想一想, 花珊是怎样苦练本领?能具体描述当时的情景吗?

  引导学生想象,发展语言能力.

  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生成新疑。

  1、师:读到这儿,你们又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找出花珊斗争的段落,质疑: 苦练本领后的花珊能除掉这个妖怪吗?

  2、看来你们会思考了,想知道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花珊除妖的故事.

  第一课时 精读课文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内容,说一说花珊除妖的原因

  2.花珊能除妖吗? 她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花珊除妖的过程.

  二、直奔重点,细致体会。

  1、认真默读第4、5节,出示思考提纲:

  花珊能除妖吗?

  她是怎样想的?

  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

  2、反馈学生自学情况。

  读中感悟,理解第5自然段。

  用笔钩出花珊除妖的过程写得栩栩入声的动作词语.

  抓住重点词句,读中感悟,重点体会以下要领:

  (1)这天晚上,乌云遮住了月亮,姑娘紧握弓箭,向山上走去。(花珊为民除妖的决心大,这正是保家为国的高贵品质。)

  (2)出示“于是搭上箭,用力朝绿光射去。妖怪被射中了眼睛,痛得直打滚。花珊跳到妖怪身上,举起大刀,朝它的脖子使劲砍去,直砍得妖怪乱蹦乱跳。”

  从这些词中,你有什么感受?(战斗激烈、花珊非常勇敢)

  同学们,你们再想一想能让花珊除妖的斗争再激烈一些吗?指导学生再创作

  (3)忽然,她觉得大地再向下陷,只听一声巨响,高大的武夷山簖为两半,中间出现了一条很深的沟,妖怪“轰”的一声,掉到了沟底。(读过程,谈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总结复述的方法。

  (1)抓重点词

  (2)围绕问题读文、思考

  (3)列出小标题。

  4、谁能根据黑板上的词语和刚才总结的复述方法将花珊除妖的过程复述下来。

  5、指名复述,教师做适当的提示。

  三、学习课文6---8节

  1.学生自由读这一部分。从这部分内容体会到什么?

  2.学生再读这部分内容,勾画出表达人们心中期盼的句子,写感受。“从————句子中我想到了什么?”

  3.学生分小组交流,自由表达。

  4.学生练笔:你想对花珊说些什么?你想对花珊的妈妈说什么?让学生情感涌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海峡两岸人们渴望祖国统一的资料。

  5.指导朗读课文,学生评读。

  6.课外阅读中国民间传说,感受中国文学艺术中的这一瑰宝。

  四.作业设计

  你想对花珊说写什么呢?写一写。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一、学习目标

  1.用欣赏好句的方式做单元小结.

  2.推荐漫画《父与子》,培养学生课外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导入:

  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叙事性文章,对描写人物的方法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

  生:描写人物要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

  生:印象深刻的句子有——

  (学生举出大量这方面的例子)

  师:这样的描写好在哪里?

  生:人物的形象活灵活现。

  师:对,写人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进行描写。

  (二)课外书屋

  师:介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与学生一起欣赏《父与子》的几组精彩作品。

  师:6幅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父亲找儿子吃饭,儿子正在看漫画,等儿子去吃饭时发现爸爸自己被漫画书吸引了,也看了起来忘了吃饭。

  师:结合刚才语言动作描写,自己挑一幅图,把无声语言变成有声语言,大家一起说一说。

  学生自由说。

  学生扮演图中人物,演话剧。

  (三)日积月累

  师:下面看看日积月累给我们带来什么名句?

  1、教师范读。

  2、生初读(自由读)。

  3、检查(个别读、齐读)

  师:这些名句告诉我们什么?

  生:和睦相处、孝顺长辈、关心他人、追求高远。

  4、背诵

  (五)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是家默《日积月累》和看《父与子》。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设计意图】

  借助课件,引导学生提炼“交流平台”中学习伙伴们的对话中的意思,总结本单元课文借物抒情的表达特点,同时梳理出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情感的多种方法。变文本阅读为学习互动,形式活泼。

  板块二

  借助示例,体会对比的作用

  1、读懂示例,初识对比。

  (1)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出示课件: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2)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预设一:这三段话都是先写事物本身的特点: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白鹭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瓜、藤和叶构成了别有风趣的装饰。然后再写与它们相比较的事物的特点: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挂在枝头;朱鹭、苍鹭体型稍大,且不寻常;石狮子、旗杆不够可爱。

  预设二:这三段话都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所描写的事物的特点。

  (3)比较发现:去掉这三段话中对比的部分(课件中加横线的部分),指名朗读,说说在表达效果上与原句有什么不同。

  预设:运用对比,使所描写的事物(花生、白鹭、瓜架)的特点更鲜明、更突出。

  (4)回顾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文章,还有哪些也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小组内交流。

  2、联系生活,巧用对比。

  (1)仿照上面的句子,运用对比的方法,将下列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出示课件:

  ·文具盒非常实用,不像文具袋,没有坚硬的外壳保护文具,里面的文具很容易折断。

  ·王老师性格温和,与校门口粗声喊叫的保安大叔形成鲜明的对比。

  ·茉莉花香而清雅,恰到好处,桂花的香气过于浓郁而使人发腻,向日葵几乎毫无香气,又叫人觉得美中不足。

  (2)学生练习反馈。

  (3)练习用对比的方法描述生活中某种事物的特点。

  (4)全班交流展示,评议修改。

  出示课件:

  水仙花开了,洁白的花瓣,金黄的花蕊,碧绿而修长的绿叶,蒜瓣似的球茎,一盏清水,一个白瓷盆,在玻璃茶几上绽放它的生命。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菊花的高贵典雅,但它却有着超凡脱俗的圣洁。

  3、小结:将所描写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能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表达情感。希望同学们学会在习作中恰当地使用这种写法。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习“秘密赚钱”部分,体会鲁本为实现心愿所付出的艰辛。

  2、从故事中受到关爱他人,疼爱父母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一些赞美母爱的格言。

  教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鲁本的秘密是什么?

  (过渡):鲁本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为了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秘密赚钱”这部分,看看他是怎样实现这美好的心愿的。

  (二)细读“秘密赚钱”部分

  以小组合作学习

  (1)在文中勾画出能体现鲁本捡麻袋艰辛的句子。

  (2)有感情地读一读。

  (3)老师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朗读。

  (4)分角色朗读“鲁本卖最后四个麻袋”情节(感悟鲁本捡麻袋的艰辛和对妈妈的深切的.爱,为实现心愿的迫切心情)

  (三)展延伸,体验情感

  1、你们读得那么有感情,一定是被鲁本对母亲的爱所感动,此时此刻,假如鲁本就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2、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都在哪一天吗?你为爸爸、妈妈做过什么?今后打算怎么做?

  3、展示收集到的赞美母爱的格言

  (四)结束语

  高尔基说过,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当我们渐渐懂事,我们应学会感恩,学会关爱。让我们齐背孟郊的《游子吟》,再来回味母亲给予我们的无私而伟大的爱。

  板书:

  27鲁本的秘密

  心愿的萌生——秘密赚钱——心愿实现

  鲁本妈妈

  100条麻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意;背诵、默写《己亥杂诗》。

  2、积累其他爱国诗。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诗歌领悟古诗的意境。

  2、能从古诗内容想开去,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人丰富而深刻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并背诵古诗《己亥杂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己亥杂诗》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感悟龚自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法与学法

  教法:点拨、指导法。

  学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介绍写作背景,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2、适时介绍写作背景。

  3、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作者(课件出示)。龚自珍,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二、指导学生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停顿要领,让学生在书上做上记号。

  己 亥 杂 诗

  12314;清12315; 龚 自 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

  3、现在大家小组间以合作的'方式来朗读这首古诗,互相间注意纠错,同时注意停顿,要读出感情来。(学生朗读时教师组间巡视指导)

  三、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师:我们读得差不多了,很好!我们要掌握一首优美的古诗,只读出来还不够,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首诗效果就会很好。下面我们看到书,小组讨论一下,下面几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等会再叫一些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用课件出示)

  九州 :泛指全中国。 恃:依靠。

  喑:哑。 究:到底。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些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吧!(指名一些小组回答,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四、学习古诗,领会诗句含义。

  1. 师:好!诗中的一些词语我们理解得差不多了,现在我们就看看诗句的意思吧!先看到第一句诗大概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先齐读一下诗句,大家再小组讨论交流一下,等会再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好吧?(教师用课件出示)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大概意思吧! (指名一个小组回答,师生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第一句诗的意思:只有风雷激荡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有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让学生在书上作上记号)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状况的担忧之情。

  2. 师:好!第一句诗我们理解得差不多了,我们再看到第二句诗大概是什么意思,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先齐读一下诗句,大家再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等会又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教师用课件出示)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吧! (指名一个小组回答,师生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第二句的意思:我奉劝天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束规格,以降生更多的人才。(让学生在书上作上记号)

  这句诗表达了内心深处力主改革现实政治的强烈愿望。

  五、再读古诗,体会思想感情。

  1. 师:大家再读读这首诗,看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出示)

  2.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和热切的希望,表达了作者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六、古诗音乐欣赏。

  师:我们学习这首诗心情显得有些沉重。好!我们放松一下子,听听古诗音乐欣赏,同时也能加强我们对诗歌的背诵。(教师用课件演示诗歌音乐欣赏2遍,再让学生跟着唱)

  七、布置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面布置一下作业。(教师用课件展示)

  1、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课后默写这首诗。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挑山工》教学设计。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耽误”、“朴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安排的篇目和重点训练项目。

  2.导入新课。板书:挑山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预习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点?(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认识可深可浅。)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

  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他们登山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找出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是折尺形的。)

  谁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图示,或实物演示。)

  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能省些力气。)

  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带来什么问题?(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讨论交流。

  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饱览”是什么意思?(充分地看,看个够。)“题句”是什么意思?(就是为留纪念而写的诗句。)“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感叹挑山工登山之快,对挑山工的领先感到吃惊,觉得不可理解,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挑山工》教学设计》。)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读音。提醒注意:“奏”、“素”是平舌

  2.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思考。

  3.讨论交流。

  “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三次。)这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请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后来发现“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达我们相遇的地方。)

  “攀谈”是什么意思?(闲谈,随便聊聊。)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因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谜。)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谜”。)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作者的这个“不解之谜”是怎样产生的?联系前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是通过对挑山工与游人的.对比产生的。)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自然段。

  2.讨论。

  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我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么就怎么)

  (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那么,为什么游人“高兴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呢?(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要按时把货物送到山顶,目标专一,所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五、讲读第六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2.讨论交流。

  “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

  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比较游人与挑山工的不同之处,然后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实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含义,再深入到更深一层的认识:看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六、讲读第七自然段。

  作者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向前。)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体会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课。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1.提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哪几个自然段联系起来可以成为一段,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交流。

  课文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却常常领先,作者对此提出了疑问;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是第二段,讲作者与一个挑山工几次相遇,通过交谈,作者解开了心中之谜;第七自然段是第三段,讲挑山工的精神对作者的启示。

  三、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1.提出要求:把各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大家练习说一说。 2.同桌互相讨论。

  3.指名发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完成“读读写写”。

  1.指名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说说“拘束”、“腾云驾雾”、“耽误”、“朴素”、“意味深长”的意思。

  3.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用“耽误”、“朴素”造句。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预习要求预习《可爱的草塘》。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旋律、咆哮、曙光、喧哗”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信守诺言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信守诺言的道理。

  学习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爱德华·格里格(1843-1907) 是北欧民族乐派中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15岁考入莱比锡音乐学院,四年的学习使他受到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毕业后回国与挪威作曲家诺德拉克(挪威国歌的作者)一起创办音乐会社,决心走民族主义的音乐道路。他两次访问意大利,1870在罗马与李斯特相识,作品受李斯特的赞赏鼓励。多次访英演出获得成功。代表作有《A小调钢琴协奏曲》《培尔·金特组曲》《霍尔堡组曲》和《钢琴抒情组曲》。他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重要作曲家,其作品以民族性著称。

  叙述方法:它是一种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的表述方法。叙述,从不同的角度有多种划分方法,而最通常的分为顺叙、倒叙、插叙等。顺序: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的方法。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学习过程(2~3课时)

  “预习检测

  1.读拼音,把词语写正确、写美观。

  páo xiào bái huàshù

  ( ) ( )

  xuān huá shǔ guāng

  ( ) ( )

  xiàng liàn xuán lǜ

  ( ) ( )

  zāo gāo shuāng jiá

  ( ) ( )

  2.用直线把搭配恰当的词语连接起来。

  森林的   鸣唱

  大海的   喧哗

  小鸟的   曙光

  牧童的   咆哮

  黎明的   笛声

  3.辨字组词。

  桦( ) 喧( )

  哗( ) 渲( )

  律( ) 刨( )

  津( ) 咆( )

  遭( ) 曙( )

  糟( ) 薯( )

  [熟读课文,标自然段,圈读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生词,自主完成检测,同桌互查。]

  “导入感知

  1. 本文记叙了音乐大师 十年前遇到了守林人的女儿

  ,答应送给她 。十年后,他用奇妙的方式将礼物--

  《 》送给了达格妮,她感到无比 的事。让我们懂得了 的道理。

  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划分段落,写出每部分大意。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读题;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精读感悟

  1.十年前的承诺(4~5)。

  (1)自由读4~5自然段,思考:

  ①十年前, 和 在 偶遇,音乐家向达格妮许下诺言: 。这部分的叙述方法是 ,作用是 。

  ②找出文段中形容这两个人物特点的词句。

  达格妮:

  爱德华·格里格:

  (2)研读以下重点段落:

  当她渐渐长大的时候,有时会微笑着想起这次相遇,期待着那件礼物。终于,她仿佛明白过来:“那个人真会哄我,哄一个八岁的小姑娘。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即使他有这样的心意,也无法把礼物送到我的手中啊。”

  ①从语段的 描写,体会到达格妮的心情变化:先是 ;然后是 ;最后是 。

  ②有感情地朗读。

  2.十年后兑现承诺(1~3)。

  (1)达格妮收到的礼物是: 。

  (2)研读以下重点句:

  ①忽然,她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她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句话是 描写,写出了达格妮 的心情。朗读时我会读出 的语气。

  ②起初,由于心情的激动,她无法静下心来听音乐。渐渐地,她不由自主地沉浸到乐曲中去了。她听到了森林的.( )、大海的( )、小鸟的( )、牧童的( )……

  “沉浸”的意思是: 。此时,达格妮的心情是由 到 。她听到了森林的 、大海的 、小鸟的 、牧童的 ,她还可能听到了 。这是音乐传达出的声音,听起来是这样的 ;这是来自 的声音,听起来是这样的

  。

  3.收到礼物后的感受(6~8)。(1)讨论:面对这份突如其来的礼物,达格妮有哪些表现呢?划出相关语句,做好批注。

  (2)研读以下重点句:

  ①这是最好的礼物--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来说,这是比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

  这是一份 、 礼物。

  因为 、 可以用金钱买到,而 是金钱买不到的。这首乐曲倾注了音乐家 的心血,表现了音乐家

  的高尚品质。

  ②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又颊。她竭力抑制住呜咽,弯下身子,把脸埋在双手里。

  “咽”在这里的读音是 。它的另一个读音是 ,组词:

  。这句话是对达格妮 、 的具体描写,表现了她此时 的心情,因为她在这音乐的洪流里听到了 ,感受到了 。

  ③望着沉睡中的大海,她觉得有一种她所陌生的情感在心中萌芽了。于是,她面对大海高声说:“生活啊,我爱你!”

  “陌生的情感”指 。这种情感让达格妮深感 ,于是,由衷的呼喊“ “,抒发了她对 之情。

  [指导学生充分朗读,采取教师引导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法,品词析句,体会音乐家的美好品质。]

  “总结提升

  1.学了课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2.生活中你有没有收到过哪些迟到的礼物?有没有自己答应了别人而未曾实现的诺言?请讲述给大家听一听。

  3.相关课外读物推荐。

  《守信》《商鞅立木》

  [总结归纳,明白事理,深化中心;拓展训练,培养能力。]

  “达标检测

  一、给下面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在下面划”--“线。

  1.弟弟把头埋(mái mán)在被窝里,不停地埋(mái mán)怨姐姐把他的书弄坏了。

  2.春天的暖和(hé huo)天气真好,一些和(hé huo)蔼可亲的老人在广场上散步。

  3.达格妮咽(yàn yè)了口唾沫,然后竭力抑制住呜咽(yàn yè)。

  二、在句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 )你长多大,( )是爸妈眼中的孩子。

  2.( )他有这份心意,( )无法把礼物送到我手中呀。

  3.老师经常教育我们:“( )你们现在还小,( )再过十年、二十年,你们就是四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你们( )要好好学习,( )要坚持锻炼身体,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 )这样,你们( )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三、将下列词语按一定顺序排列。

  1.没有 半数 少数 多数 全部

  2.深夜 拂晓 正午 黄昏

  3.一会儿 霎时 许久 一转眼 半天

  4.夕阳西下 艳阳高照 旭日东升 夜幕降临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已经快要十八岁了。(修改病句)

  2.她提着篮子到森林中去捡果子。(仿写一个含有两个连续动作的句子)

  3.这个著名的音乐家不会知道她的名字。(改成反问句)

  4.我们在狭窄的房间里玩。(用夸张的手法)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诺 言

  信守和遵守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还难。

  我一直记得少年时读过的一则异国故事:在一座城市的冬夜,一位正要赶末班车回军营的军官被一位妇女拦住,军官有些生气,妇女赶忙解释:她在行人渐稀的街头看到一个孩子,他是黄昏玩打仗游戏时被派到街角站岗的,他的指挥官说过,没有命令,不得撤退。妇女明白,这个时候,已忘记这件事的其他的孩子可能已经熟睡在热被窝里了,就劝他赶快回家,但执拗的孩子坚持要接到命令。无奈中她想到请一位军人帮忙。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满着柔和又肃穆的神情。他迈着军人的步子走到孩子面前, 敬了一个军礼,报上军衔后说道:“你已出色完成任务,我命令你立刻撤岗回家。”孩子信服地看了看军官,回敬了一个军礼,欢跳着离去。

  寒寂的夜空看到了,穹宇下的三个生灵为一个诺言,有一刻庄严的相逢。

  花儿是春天的诺言,潮汛是大海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世界,因为信守许许多多的诺言,肃穆而深情。

  1.从短文里找到符合下面句子意思的词语。

  (1)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

  (2)庄重而严肃。( )

  (3)应允别人的话。( )

  2.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满着柔和又肃穆的神情”,是因为( )。

  A.军官被孩子信守诺言的精神所感染。

  B.军官被妇女的精神所感染。

  C.军官想装出认真的样子。

  (2)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总领全文 B.深化主题 C.承上启下

  (3)“寒寂的夜空看到了,穹宇下的三个生灵为一个诺言,有一刻庄严的相逢”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3.仿写句子。

  花儿是春天的诺言,潮汛是大海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

  是 的诺言, 是 的诺言。

  4.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冬夜,一位妇女请求 帮忙,向一个 的孩子下达指挥官的命令,孩子 离去的事,表现了孩子 美好品质。

  5.读了小男孩信守诺言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

  六、日积月累。

  1.有关诚信的成语。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一言为定

  金口玉言 信誓旦旦 言出必行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2.有关诚信的名言。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失信就是失败--左拉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七、相关课外读物推荐。

  《守信》《商鞅立木》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到10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认识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体会对人民群众的歌颂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在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所起的巨大作用。

  教学流程:

  一、情趣导入

  介绍三大战役。

  二、初读感知

  1.读读通顺流利。

  2.读说说讲了哪个人的小故事。

  3.读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

  4.读你对哪段最感兴趣,为什么?有感受情的读一读。

  三、理解升华

  1.小组交流

  读出你最感兴趣的场面,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在故事情节和写作手法两方面加以说明。然后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2.全班讨论

  为什么说沧海战役的胜利,是解放区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请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播放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历史。

  四、教学字词

  1.小组内自学本课词语。

  2.小组自学本课生字。

  五、积累内化:

  摘抄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六、拓展升华

  汇报收集到的三大战役的资料。进入知识补充,加强对历史的了解。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第一次作文

  题目:家乡的------

  【教学目标】

  1、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作文的结尾紧扣内容、自然简结。

  【教学重点】

  如何把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同学们,这次习作就请同学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啦.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经过你们的介绍,会使它成为有名的景点呢。

  1、先在组内交流。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说给组里的同学听。

  2、全班交流。

  二、学一学。

  请同学们先读读习作要求,然后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这次习作要求有几方面的内容。

  1、教师指导归纳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要注意说清楚。

  (2)要注意抓住景物特点。

  (3)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

  2、将想象的部分讲给同座听,请他提提意见。

  3、全班交流,其他同学听后可以补充,说说从哪几方面补充。

  三、写景物: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写出来。

  四、改一改

  1、把写好的家乡景物读一读,对照要求自己修改。

  2、提示:

  (1)有无错别字和病句。

  (2)是否按一定顺序写完整。

  (3)想象是否合理,情感是否具体生动。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内容简析】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麻雀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由于不听妈妈的告诫而掉到了大花猫旁边。妈妈奋不顾身地去保护他,小麻雀飞到了窗台上,而妈妈尾巴上的毛却被大花猫咬掉了。这篇童话一方面告诉人们,小孩子自作聪明,往往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又说明,只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生活的本领才能更快地增长起来。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感悟为主线。通过感情朗读体验角色人物的心理变化;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大胆的交流与讨论。

  【教学目标】

  1.会认“蹈、瞪、舔”3个生字。会写“檐、脖、摔、蹲、扯、嗓、蹈、莹、瞪、啄、舔、懊、鼠、秃”等14个字,理解“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

  3.能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麻雀妈妈是怎样的妈妈。

  难点:正确认识麻雀母子;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都很喜欢看童话故事。它们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能给我们以启示。谈谈你都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它使你明白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今天,我们将学习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雀)

  2.了解作者概况

  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同桌互读生字,认真听读,互相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3)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把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开始( )

  后来( )

  最后( )

  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上述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出重点学习的问题。

  (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麻雀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四、通读课文,加深理解。

  1.再读课文,并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听读课文录音,概括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自主识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注意哪些地方不要写错。

  2.指导写好生字。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认真写好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

  2.说一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体会成长过程。

  这是一对怎样的母子呢,让我们到普季克的成长过程中去感受。

  (1)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①默读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

  ②分角色朗读。

  ③指名读。

  (2)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①默读14—18自然段,思考: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样的认识?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②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母爱。

  出示15自然段: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她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A.通过朗读,你有什么体会?

  B.展开想象:读着这样的语句,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什么?(同学描绘头脑中出现的画面)

  C.出示课本中的插图:同学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又一只老麻雀挺身而出,用弱小的身躯拯救自己的幼儿。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什么?

  D.指导朗读。

  E.过渡:还从哪儿感受到这种伟大的母爱?

  出示16自然段: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点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A.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等词句。

  B.指导朗读。

  (3)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那母爱。(指名朗读14—16自然段。)

  (4)说话训练,体验角色。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普季克。当你掉下来,正在害怕时,看到妈妈飞下来,你有什么想法?是什么力量,使你竟然飞了起来?你从这件事中都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

  (5)学习19自然段

  普季克,你为什么鼻子酸酸的?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吗?

  三、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①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环节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都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②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②提醒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酵母的“酵”不读xiào。

  ③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①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②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作者写了童年读“香烟人”小画片,读连环画,到小镇的文化站读图书、文艺书籍。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作文《秋天来了》得了“甲优”,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老师夸我“嵌”字用得传神。)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11.14自然段。

  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

  ③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我读了许多的书,使我的作文写得很好,书就像是我的营养品一样。)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作者就是因为读了巴金的《家》这本书,并且里面的句子作者很喜欢,念念不忘,自己作文中不仅用了,而且用得非常恰当,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④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的呢?(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看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①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②课外积累和读书有关的格言警句。

  板书设计:

  读书 作文

  饱览“香烟人”画片

  看图书:报偿《秋天来了》 甲优

  阅读文艺书籍:馈赠《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赞誉

  读中外名著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木笛》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是江苏作家赵恺《木笛》的三部散文小说中的第一部。是北京版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作为精读课文,分两教时上的。在人教版中是第九册中的选读课文。原来,就是打算替换《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后因网络关于取消《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反对声过高,才保留了《狼牙山五壮士》,而把《木笛》当作选读课文保留的。

  这篇课文是很多名家都爱上的一篇好课文。课文描写才华横溢的木笛手朱丹到乐团参加终试时,因为当日正值“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拒绝吹奏欢乐的乐曲而被取消考试资格,后来又被破格录取的感人故事。我把它作为一教时来学习。根据我的.理解,遵循略读课文和本课的特点,决定以感情线贯穿全文,在策略上采用抓住重点句,回环学习,在理解和感情上不断增量的办法。

  教学目标:

  1、学会快速浏览课文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反复揣摩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语句,感悟他爱国的情怀。

  3、感受朱丹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开门见山 直接揭题

  1、 出示课题《木笛》。图片解释木笛。

  2、 根据课题,你可以提哪些问题?(简单归纳)

  3、 那么让我们走进课本,聆听那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二、 初读课文 初知大意

  1、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直奔笛声,正确朗读笛声

  1、课文是用怎样的语句来描写朱丹吹奏的那一曲木笛声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指名朗读,指正读音,读通句子。齐读句子。

  2、师:我们都听到了,孩子们也听到了,他们仿佛听到的是怎么样的笛声呢?

  “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交流理解。

  四、揭开历史,再次感知笛声

  1、图片呈现,教师解说南京大屠杀。看到这些血淋淋的数字,你想到的是什么?感受到的是什么?(板书国耻)

  2、朗读朱丹的笛声。

  3、师生对读考场上朱丹和大师的一段对话。

  4、、这里,朱丹放弃了什么?他在坚守什么?你想对朱丹说些什么吗?

  五、临近石碑,聆听生命心曲

  1、找到并画出临近石碑孩子们手捧红烛悼念亡灵是句子。

  2、教师引读句子。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4、师生配乐齐读朱丹的笛声。

  5、师:同学们,这笛声,为何而泣?又向谁倾诉?在请大家提起笔,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两句话。(配乐)

  六、感悟梅花,奏响爱国乐章

  1、找到课文中描写有梅花的句子。

  2、阅读理解,体会写法。

  3、全班再次齐读朱丹的笛声。

  七、总结拓展,铭记爱国之魂

  1、探寻大师惊人举动的原因。

  2、补充原文对话。(板书国魂)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教材解读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第九册的教学内容,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文诗兼美,诗文互照,充满诗情画意,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同时也是一篇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作者根据古诗,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给我们展示了三幅画面:

  赏景,此处无声胜有声;

  送别,萋萋满别情;

  目送,展现的是无尽的思念之美。

  作者三幅画面的描述,很多都是结合诗句展开的想象。想象,让诗情在画间流淌。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体会诗人间的依依惜别情,还有对朋友的祝愿,不仅仅是伤离别,更有对相见的盼望。在教学中还应该懂得如何读悟一首诗,即要学会展开想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感受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感知课文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去表达这种情感的。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安排:

  1、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解题

  1、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诗句,谁来背几句?

  (生交流)

  2、老师这儿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请同学们读读。(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指名读。

  知道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

  4、今天我们就随着课文一起来到黄鹤楼,一起去感受那深厚的友谊。

  板书:黄河楼送别

  (读题,介绍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二、自读课文

  1、读准生字的音,画出不懂的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生字词正音。

  出示生字词语:

  孟浩然 暮春 饯行 暂时 友谊 唯一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依依惜别 按捺不住

  誉满天下 永世不绝 脍炙人口 浩浩荡荡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

  四、质疑,初读课文,一定有不少疑难问题。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质疑)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内容安排: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诗人用一首诗记述了此情此景――

  2、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朗读。

  二、品读诗文

  1、读了李白的诗,我们已经知道了关于这次送别的那些信息?

  时间:暮春三月,地点:黄鹤楼,送别方式:饯行

  2、那是怎样的一个季节呢?――

  读课文有关的描写: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朗读,这样美丽的景色,你又能用什么四字词语去描写它?

  (告诉学生,在一段话中能够合理的恰当地用上几个成语或者四字词语,不但能够增强表达的效果,而且读起来也更加上口,更有节奏感。)

  3、师: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站在黄鹤楼上,居高临下,可以尽情欣赏这美丽的春光景色了。

  画出描写他们“欣赏”春景的句子,读一读,你有什么感悟?

  出示: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交流:一对好友马上就要分别了,离别是他们心中最不愿意触动的弦,此次一别,相见无期,所以此时的心中充满的是离情别绪。

  看似悠闲的欣赏着风景,其实只是为了掩盖心中的那一份不舍,那一份无奈。)

  朗读,体会此情此景。

  4、愁别绪在心底,情难启,口难开,可有些话总得说出口,听一听两位大诗人是怎样话别的?

  出示对话:

  “孟夫子 ,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指名朗读。从他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李白对诗人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恋之情)

  感情朗读

  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是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作为兄长和老师的孟浩然,是如何宽慰好朋友李白的呢?出示:

  “王勃说的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朗读:指导朗读孟浩然的话。

  注意孟浩然说话是的动作: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动作的豪爽,掩盖住内心的不舍,送君千里总有一别。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知心朋友,即使相距遥远,也如近邻。因为心在一起。

  5、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孟浩然坐船走了,顺江东去的船渐去渐远,终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此刻――

  出示: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

  朗读。读了这一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从“伫立”、“凝视”、“浩浩荡荡”等词语中感受到李白心中的依依不舍之情)

  质疑:这一节一开头两句话,写景,用的是什么修辞?为什么在这里要写“杨柳依依”,“沙鸥点点”呢?

  (借物抒情)

  6、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名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朗读,质疑:“孤帆”什么意思?长江里只有这一条船吗?

  “过尽千帆全不见,――

  眼里只有孟夫子”啊。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松鼠》课文原文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松鼠不爱下水。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惹恼了,它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叫声。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松鼠通常胎生三四个。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本文作者是法国的布封,译者任典,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学目标

  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把握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3.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2.(出示松鼠图片)请看大屏幕,请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

  板书:松鼠

  让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进入松鼠的世界,去认识这个可爱的小动物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1)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

  (3)结合上下文理解“嬉戏”、“遮蔽”的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句

  [出示榛子、橡栗、苔藓的图片]

  灰褐色:[出示灰褐色的松鼠]

  “遮蔽”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嬉戏”你怎么理解?

  (2)识记生字,掌握多音字。

  晃huǎng(  )huàng(  )

  组完词同桌订正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想一想: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着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讨论:(  )的松鼠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3.同桌讨论:如果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全班交流,总结

  第一部分(1):先总写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再分别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进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介绍松鼠的形体特征。

  第二部分(2):主要从松鼠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两个方面介绍松鼠的性格特征。

  第三部分(3、4):从松鼠的行动、储备食物过冬和搭窝写出了松鼠聪明、警觉、乖巧的特点。

  第四部分(5):介绍了松鼠的繁殖、换毛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四、细读第一段,了解外形

  1.默读,找一找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画出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呢?试着填一填:在写松鼠的外形时,抓住松鼠的__________,详细描写了松鼠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特征,把小松鼠写得非常美丽可爱。

  板书:外形特征

  面容——清秀

  身体——矫健

  四肢——轻快

  尾巴——上翘

  3.读第一段,讨论:你认为这段好在哪儿?

  小结:文中第一段确实写得好,作者抓住了松鼠的外形特点,运用了恰当的形容词、比喻句,把松鼠的外形写具体了,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丽可爱。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4.指名读,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朗读指导:我们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要读出这种情感,我们首先确定描写松鼠的重点词语如“乖巧、漂亮、讨人喜欢、面容清秀、敏捷、机警”等词语,并通过重读、轻读等方式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仿照课文第一段的写法,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介绍它的外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从中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听意思写词语

  动作迅速而灵敏。(敏捷)

  小巧、灵活、精细。(玲珑)

  遮住的意思。(遮蔽)

  游戏、玩耍。(嬉戏)

  2.《松鼠》一课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生回答问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一下松鼠有哪些生活习性。

  二、精读课文,了解习性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和同桌说一说这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哪方面特征。

  生总结,汇报

  板书:性格特征---胆小(活动范围活动时间)

  2.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生活习性?默读课文第二部分,选择一方面来准备并在全班介绍。

  3.指名介绍,随机导学:

  读第三部分,看看这部分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的特点?

  生总结、汇报

  板书:行动、储备粮食搭窝(聪明警觉乖巧)

  师:你们瞧,作者把松鼠搭窝的过程写得多具体呀!你能不能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画出来?

  (先……再……然后……)

  师生对读这一句,感悟言之有序。

  学生动笔,用上“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写后交流。

  4.读第四部分,看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

  生总结、汇报

  板书:生活习性(繁殖换毛爱干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请2名同学分部分读全文。

  2.说一说:通过学习课文和查阅资料,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

  3.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

  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4.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改写《白鹭》。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第3题。

  2.继续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接着写一写它的生活习性。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教材简析】

  本课为读者介绍了法国巴黎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凯旋门。课文共有4个小节。第一节主要介绍了凯旋门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历史地位。第二节从凯旋门的建造意义、建造时间、外部构造和正门下面的无名战士墓这四方面进行介绍。第三节通过描写凯旋门的精美绝伦反应了它在法国国人心中的重要地位。最后一节则介绍了凯旋门的内部构造以及站在顶部平台远眺所见巴黎城市的美景。

  课文较为详尽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座闻名于世的古建筑,从它的建造时间、意义和内外部的介绍中,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它,了解了凯旋门之所以成为法国政府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不仅在于它那精美绝伦的建筑,更在于这座建筑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和它在法国人民心中的地位,心中自然也就平添了一份景仰和向往。

  【学习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庄严肃穆”、“精美绝伦”的词义,能照样子用“精美绝伦”练习说话。

  2、能较为详细地复述“无名战士墓”和《马赛曲》这两部分内容。

  3、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凯旋门那精美绝伦的建筑和,从而真切地感受这座建筑本身所具有的的历史意义和它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4、引导学生了解并选择一些上海具有纪念性的建筑或街头雕塑介绍给大家,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建议】

  1、关于著名的建筑——凯旋门,学生一定能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事先了解有关它的介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资料,也可以发动学生共同搜集,在课前的预习工作中,这一步的实施要到位。因为,对于这样一座古建筑,学生可能只是耳闻,但又了解得不多。假如利用课堂的教学时间在起历史意义及建筑构造上化费比较多的笔墨,语文课的真正目的就可能被冲淡。因此,事先让学生做一些了解,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本课的语言虽然不是华丽而动人,但其结构还是很清晰的。课文的教学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带着“文中哪些内容反映了凯旋门是庄严肃穆的”这个问题从整体入手学习课文。然后,结合课后练习找一找“庄严肃穆的凯旋门”和“赫赫有名的'拿破仑”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可以采用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的形式。

  提到巴黎,我们自然会想起凯旋门,说到凯旋门,也一定会想到赫赫有名的拿破仑。

  凯旋门是一座长方形的宏伟建筑,是拿破仑为纪念他的胜利而兴建的。

  凯旋门内墙刻有拿破仑指挥的96次战役的浮雕,拱门内侧刻着跟随拿破仑征战的386位将军的名字。

  1840年,拿破仑的灵车曾穿过凯旋门。

  顶部有一个博物馆,里面陈列着有关凯旋门的历史资料和拿破仑的生平事迹图片等。

  在每两条大街的起点之间,各有一座面向戴高乐广场的高大楼房,共有12座。据说,这是拿破仑特地建造,赏赐给战功显赫的12位将军的。

  课文至始至终将“凯旋门”和“拿破仑”这个名字紧紧地连在一起。在教学中,可以采用集中找句子、随文理解句子的方法,做到点面结合。

  第二步,围绕“精美绝伦”这个词语进一步了解凯旋门,并练习照样子用“精美绝伦”造句。通过以上两部分的学习,学生对凯旋门的来历、造型、历史意义和其在法国人民心中的地位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在这基础上,进行第三步的学习,了解并选择上海具有纪念性的建筑和接头雕塑进行介绍,促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家乡的感情。

  3本课的复述内容较为简单,此项练习可以穿插在上述教学的三个步骤中进行。在复述之前,先要让学生明确复述不同于背诵,而是要运用自己的话或者课文中的主要语句,把课文内容叙述出来。在复述的时候,要注意做到语句通顺,意思连贯。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在复述之前给予一定的提示。比如,提供一些关键词语。另外,虽然学生的复述不同于背诵,但是,教师在教学时仍要像指导其背诵那样,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做要求。否则,学生会感到无从入手。

  【参考资料】

  拿破仑·波拿巴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1769年出生于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他以个人非凡的努力,从普通的科西嘉岛民,成为法兰西人的皇帝,叱咤风云二十余年。他所建立的荣耀使得法兰西人在欧洲赢得前所未有的尊敬。

  革命使得拿破仑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而他以自己的方式使得革命扩展到整个欧洲,将欧洲人从沉睡中唤醒。他更是以法律的形式使得法国大革命的成就得以保存,而这部法典至今仍是大多数国家法律的蓝本。

  战场上的拿破仑更是所向披靡。在长达二十年的拿破仑战争中,欧洲历史上所有的军事强国都一一败在拿破仑手中。虽然最后拿破仑的失败与他的崛起同样是因为战争的胜负,但是,他仍不愧是欧洲第一名将。因为打败他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他自己和他所创建的战争方法。

  【实践活动】

  搜集有关拿破仑的资料,在班中召开一个“拿破仑——不败的将军”主题队会。用朗诵、讲故事、报道等形式介绍你所了解的拿破仑。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06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0-27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2-10

语文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12-27

五年级语文上册参考教案01-13

五年级上册语文《鲸》教案02-23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2-15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02-28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11-14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