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锦集(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五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28 09:44:36 五年级 我要投稿

五年级语文教案锦集(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教案锦集(15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要求;

  a) 学会这些古今贤文,会读,会背。

  b) 理解古今贤文的意思,领会“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含义。

  c) 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条名人名言。

  出示:

  真理的旅行,是无需入境证的。——法国约里奥。居里

  一切都会过去,只要真理永存。——俄罗斯谚语

  天才所要求的最先和最后的东西是对真理的热爱。——德国歌德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_____陶行知

  二、学生自学课文,感悟文章中的贤文

  1、轻声朗读课文。

  2、通过查字典理解文中的成语。

  五、学生讨论理解,指导背诵

  (1)指导朗读课文。

  (2)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交流这些成语。

  (3)学生背诵课文。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自学其他成语2条。

五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 自学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和积累“蛊惑、昧心、理会”等词语。

  2、 联系上下文理解“人生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

  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及“吃了不该吃的要拉肚子的。”“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一点也拿不到。”的深刻含义。

  3、 抓住要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理解“人生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的深刻含义。懂得面对各种诱惑,要把握住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时安排:1教时。

  教学流程:

  一、 谈话激趣导入

  (先在黑板上板好“开关”)

  1、师:黑板上这两个字是你想到了什么?(一个名词;由一组反义的字构成的词;生活中的例子开关门,开关灯…..)

  2、师:是呀,生活中处处存在开关,同样人生中也存在开关(板:人生的)

  过渡:关于人生的开关,有一位哲人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3、出示: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

  4、读读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信息?(为什么人生道路也有开关;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怎么理解……)

  过渡:人生开关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人生的开关》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吧。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主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交流:(记叙了“我”(中学毕业后),在担任(矿山的临时记帐员时),顶住了(大毛的蛊惑),坚持(诚实记帐),不(虚报冒领),得到了(矿山的信任),攒够了上大学的钱,后来走上了一条顺畅的人生之路的事。)

  三、 品读感悟。

  过渡:刚才同学们说到“我”顶住了大毛的蛊惑,谁给蛊惑换个词(诱惑)。大毛的蛊惑就是叫“我”( 虚报冒领)指导:蛊惑

  1、 默读课文1——5小节,回答这个问题。

  体会大毛的语言和“我”的心理活动。

  A、出示:大毛:“给我多记一点,我拿了钱分你一半。”(虚报冒领)(指导读出大毛的话充满了诱惑)。 相机指导理解:虚报冒领

  B、为什么大毛的话对我的诱惑这么大?从1——3小节找找答案。(没有钱上大学,唯一攒钱的办法是砍柴,力气小,攒不够)

  2、是呀,在这种情况下,能多拿到钱,这是一种多么大的诱惑啊。可是我想(是呀,张叔是按我记的数字给民工发钱的,只要笔下轻轻一画,不出力不流汗就能来钱,天底下原来还有这样便宜的事!不过,张叔会不会发现呢?)

  B、指导读第5小节。

  引读:听了大毛的话,我想:(就算不知道,但我这么做,对得住张叔吗?因为张叔知道我缺钱用特地把过磅记数的美差安排给了我。)大毛说:“不会。柴是一车车拉走的,少个三五百斤谁也不会知道。”

  练说: 大毛悄悄对我说:“给我多记一点,我拿了钱分你一半。”我说:“是呀,张叔是按我记的数字给民工发钱的,只要笔下轻轻一画,不出力不流汗就能来钱,天底下原来还有这样便宜的事!不过,张叔会不会发现呢?”大毛说:“不会。柴是一车车拉走的,少个三五百斤谁也不会知道。”我说:“就算不知道,但是我这么做,对得住张叔吗?”大毛:“咳!你真是的,柴是公家的,又不是张家的,有什么对得住对不住的?”)

  C、由于大毛的蛊惑,我的心开始动摇了,这时“我“会想些什么呢?(只要给大毛轻轻地一画,多记他的砍柴磅数,矿上就会多给他钱,而我就能轻松地分到钱,可以早点挣够钱上大学,这是多便宜的事;可我觉得这样做对不住张叔,因为我力气小,即使整夜砍柴也攒不够上大学的钱,张叔特地把过磅记数的美差给我,是对我的信任,我这样虚报冒领是不诚实的,岂不是辜负了张叔对我的信任。)

  4、 过渡:是呀,我该怎么办呢?于是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娘,谁来代替“我”把这事告诉娘?(想象扮演说。)

  5、娘表现如何?

  6、交流。(坚决反对,而且说:“吃了不该吃的会拉肚子的。”)指导读出娘的坚决语气来。

  7、如何理解这句话?(不该吃的:指我靠虚报冒领,用不诚实的方法赚来的不义之财。会拉肚子:指失信于张叔,丢失了诚实与尊严,结果会一无所有,伤及自身。)

  8、娘的话对“我”起了什么作用?(由于娘的态度坚决,反对我的不诚实,因此“我”轻轻按下了人生的一个开关——没有理会大毛,使得“我”今后的人生道路很顺畅。)

  9、你认为“我”这开关按得正确吗?

  出示:(张叔说:“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一点也拿不到。”)张叔的话如何理解?(要是违背良心,用不诚实的方法拿了不义之财,结果会失去工作,损失信誉,就无法赚钱上大学了。)相机指导:昧心

  过渡:张叔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张叔中途检查过几次)

  10、张叔的话和娘的话意思相同吗?

  11、听了张叔的话,我吃了一惊:幸好当初没有听信大毛的蛊惑,不然的话,我此后的'人生道路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谁来设想一下子?

  12、交流。如果听信了大毛的话,我会失去张叔的信任,就攒不够钱上大学,就无法得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人生就不顺畅,这是很不愉快的,感觉是黑暗的。

  四、拓展,升华

  过渡:是呀,人生中会遇到许多充满诱惑的东西,我们只有把握好了这一开关才能过上愉快的生活。正如(出示)一位哲人说:“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

  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光明境界:指我按下了“诚信的开关,由于我的诚实赢得了张

  叔的信任,我才能够攒够了上大学的钱,大学毕业后有了喜欢的工作,人生道路顺畅,心情舒畅。板:抵制 光明

  黑暗境界:如果我听了大毛的蛊惑,就会失去张叔的信任,丢失了诚信与工作,我就无法圆大学梦,人生道路就可能举步维艰了,心情糟糕。 板:接受 黑暗

  2、 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生活中有许多诱惑人的东西,人只有把握好自己,不被不良的东西诱惑,才会过上愉快的生活。)

  五、 总结。

  人生道路总要经历许多事,其中有很多是诱惑人的如:金钱、荣誉、地位、成绩……,我们只有把握好自己,不被别人利用,不被对自己健康成长有危害的东西诱惑,守诚信,才会过上愉快的生活,才会拥有光明的世界。

五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援助、惟一、惋惜、一声不吭”等词语。对世界二战有所了解,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自主尝试以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感受孩子们对法西斯的痛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1.感情朗读人物语言,自主尝试以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感受孩子们对法西斯的痛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出示图片,积蓄感情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还记得吗?那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什么?(为了……为了……为了……让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的确,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令人难以忘却!不仅是大人,甚至是孩子!媒体出示“战火中的孩子”一组照片,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积蓄感情。

  2.今天我们学习《六个孩子的故事》,出示课题,齐读。

  二、介绍作者、背景,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1.课文的作者是捷克作者伏契克,教师介绍作者(详细见教参)

  2.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学生交流有关二次世界大战,教师归纳补充: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1945年期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国学术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至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为“大战的`序幕与爆发”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3.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描写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远在捷克的六个孩子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故事,反映了孩子们对法西斯的憎恨。)

  三、读悟体会,感受情感

  1.分组学习,阅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照要求填表:

  孩子姓名捐出什么物品当时的神态、动作交流,板书完成表格。

  2.学生自由再读课文,思考,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来说明。(这是一群天真、可爱、贫穷、痛恨法西斯的孩子)

  3.讨论:这是他们最宝贵的东西吗?既然是,为什么还要捐?指名回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挑选最能打动你的一句话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结合犹豫、庄严、一声不响、惋惜、惭愧等词语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5.教师引到读课文,根据表格,自主尝试以主要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安东尼、甫兰杰克、罗达、依沃塞夫等)主要事件?(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故事)。

  (2)加上时间、起因、事件的意义用概括的语言归纳。

  (课文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捷克的安东尼、甫兰杰克、罗达、依沃塞夫等六个孩子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反映了孩子们对法西斯的憎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五年级语文教案4

  教材说明

  本次习作的内容为选题作文。教材由五部分内容构成:第一段说明了本次习作的主题范围。第二段和第三段是本次习作的两方面选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个方面,展开来写。第四段讲明了要联系实际生活,写清楚,并有真情实感。第五段是对题目的要求,学生可以自拟题目,自由发挥。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自己的实际具体事例,写出真实的心理感受。

  2.初步培养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要点、联系实际具体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预习习作教材,准备要写的内容。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

  〔操作要点〕

  1.指导。

  ⑴理解题意,明确习作主旨,弄清写什么。

  出示习作要求,让学生认真思考:

  ①什么是选题作文?

  ②这次作文写什么?

  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之后会有一些初步的理解和体会。在明确写作目标的.基础上,老师适时帮助学生归纳整理:这次作文是以写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和感受为主要内容的文章,要把真实的事例具体地写出来,然后分析这个事例,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⑵指导写作。

  学生在理解习作要求后,组织学生选择话题,并在小组内讨论。以某个学生的具体事例为讨论内容,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具体事例中得出个人的心得体会。这些个人感受可以不同,这样做是为了营造一个讨论的氛围,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写作欲望、开扩写作思路,取长补短,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习作。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对一些在认识上有偏激的学生加以正面的指导,使学生都能对本次的习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写法上注意在记事的同时写出各阶段的心理想法。

  2.学生动笔打草稿。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遇到不会的字要及时查字典。在学生写作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及时进行解答。

  3.讲评。

  首先要综合评述本次习作情况,着重评述两点:⑴是否按照习作训练要求去写。⑵重点部分是否写详细了。

  具体讲评可采用“对比式讲评”或“开放式讲评”。“对比式讲评”即选择一至两篇优秀的文章在班级朗读、让学生评价,说出它们的主要优点及不足之处,再出示个别较差的片段,师生共同进行评改。然后学生阅读自己的作文找出问题,认真修改。“开放式讲评”即引导学生相互品评,自由交流,让学生在自我修改中进一步感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五年级语文教案5

  一、整体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壮观”、“栩栩如生”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⑴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⑵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释题,课件导入,初步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壮观;初读课文,加深印象;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切实感悟秦佣的特点。(重点为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加深印象;学习余下的课文,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整体理解课文,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读写结合,课外延伸。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能审清题意,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第3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和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的顺序。

  2、情感目标:

  通过情境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3、过程与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营造氛围,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体验文本、自主学习,从而能切实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导入:中国有一个奇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你知道吗?

  板书:世界第八大奇迹提问:秦始皇是谁?兵马俑又指什么?

  2、师:围绕这个课题,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引入: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兵马俑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它为何会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去领略秦始皇兵马俑的神奇与壮观。一起看一段录象吧。

  2、播放课件(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短片介绍),形成兵马俑的表象后,说说“秦始皇兵马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学生自学课文,要求:

  (1)自学生字词,通读课文。

  (2)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并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

  4、检查自学情况(略)。

  三、细读课文,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有的同学急于想知道、急于想看看秦始皇兵马俑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就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去目睹一下这个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俑的风采吧!齐读第一句。师:什么叫“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呢?你会说吗?(指名交流回答)

  2、师:古代的雕塑家们把兵马俑雕得像活的一样,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它们读活呢?自由练一练,重点练读你最喜欢的那个兵俑或马俑的语句。

  交流朗读感受:(略)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根据大家不同的兴趣和对课文的理解,选择一至二项学习任务进行研究。有共同爱好的同学可坐在一起,好好合作研究研究。

  (课件出示)重点研究:

  (1)画、摆军阵图。(喜欢画画的)

  (2)研究作者观察顺序、写作顺序,结合完成课后“习题4”。(爱好写作的)

  (3)读出军阵的威武雄壮。(长大想当播音员的)

  2、指名交流汇报:(略)

  五、拓展文本,课堂小结:

  1、拓展文本,深入体验。

  2、师:小结(略)

五年级语文教案6

  一、案例背景

  这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的文章,教材通过对龙的传说、龙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以及龙的象征意义的描述,赞颂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意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拓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搜集的资料理解课文,在相互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案例描述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会唱《龙的传人》这首歌吗?”这时有的学生出示了《龙的传人》的歌词,有的还能哼唱几句。然后同学们跟着录音机唱这首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我又问提问“关于龙你们知道些什么?”这时学生纷纷拿处自己搜集的资料,用简短的语言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使龙的样子在学生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接着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看看文中介绍的关于龙的内容。

  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段主要讲什么?文中介绍了人类与龙那些方面的.联系?”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拿出工艺品,有的拿出彩色的照片。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教师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书、上网、多种方式搜集的图文资料。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又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将课外搜集到的资料很好地服务与课堂,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就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龙到底是什么?学生纷纷拿出自己的资料,众说纷云,最后通过比较,明白了他并不真实存在,他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里。学生自己弄懂了答案心中感到无比喜悦。

  在学习“人们赋予龙的象征意义”一段时,学生已经知道了有关龙的知识。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龙的文化渊源流长,你还知道哪些与龙有关的知识?”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出自己搜集的于龙有关的成语,有的说出与龙有关的地名和物产。这样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在交流资料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反思

  整节课学生在交流搜集的资料的过程中了解了龙的样子,龙与人的关系,感受到龙的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从尔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和谐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具有灵动生命力的课堂,是具有个性张扬的课堂,也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课堂。我愿意和孩子们一起追寻语文课堂的和谐境界,一同享受语文的真、善、美。

五年级语文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写出家乡变化最大、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方面。

  2、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叙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叙述有顺序、有重点。

  难点:把搜集、调查到的资料筛选整理成文。

  (三)、课前准备

  1、有关家乡变化的资料。

  2、电脑课件。

  (四)、教学理念:

  1、写什么——写作文首先要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以及教师也常常为写作材料的“无米下锅”犯难。作文来自生活,要引导学生更多地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所以,课前,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家乡的变化》口语交际,要求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家乡的今天,了解家乡的过去,可以查阅资料,可以采访有关人员,可以实地考察,总之,要做到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感受。搜集到的材料有文字、图表、照片......其实每一次作文题材是广泛的,只要善做教学的有心人,就能就地取材,随手拈来。

  2、怎么写——每一次作文辅导都是一次心理历程,在同一个地点,把自己所得的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讨,一起分享,在说中感悟,在论中升华,在写中沉淀。本节课我安排了几个环节,①先让学生自由练说或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材料。②引导学生理清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两个方面。③学生写作文提纲④结合例文的点评,学习写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是个美丽神奇的.地方,它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们,根据你们的调查,家乡有了那些变化,其中那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先交流,然后把交流的内容写下来。

  二、走进生活,寻找源头活水。

  师:同学们在你们眼中,家乡的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生:家乡的马路变了;家乡的田野变了;家乡的建设变了;穿的时髦了;吃得讲究味道了;

  师:大家能够从家乡的路,家乡的田野,家乡的建设,家乡的建设,家乡的衣、食、住、行以及环境,学校等多方面进行观察,说明你们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现在请你们把课前进行采访、搜集家乡的变化获得第一手资料在堂上进行交流。

  三、交流沟通,资源共享。

  1、小组选派代表作汇报。

  请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把调查收集到的最感兴趣的印象最深的,最能触动情感的资料讲给大家听。(提示:分别从住房,公路,家里的摆设,小汽车,办工厂,存钱,穿戴等方面谈)

  2、教师根据所搜集的家乡变化的资料,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站稳写作立足点

  1、师引导:我们的家乡如此美丽,发展如此迅速,想不想把它写下来介绍给别人?请将你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事情中选出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一两个方面写一写。

  2、学生写作文提纲

  五、结合例文的点评,学习写作方法

  (1)一般的写法:过去家乡如何如何的落后,如今高楼林立,最后点名题旨——家乡变了;

  (2)写家乡以前哪些方面让你流连忘返、印象深刻,可如今这些却不复存在,表达你内心的惋惜、留恋;

  (3)是独辟蹊径的方法,从一个侧面反映家乡的变化。

  (教师板书:题材自由)

  师:可以是给远方亲戚,朋友的书信,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记叙文。(教育学生可以从多种不同题材体现,但要慎重选择)

  六、教师总结

  今天这节作文指导课我们从兴趣、内容入手,写家乡的变化。通过调查、搜集活动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习作资料,这样同学们就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

  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教案8

  学习目标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争辩等活动,增强同学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同学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资料。练习修改自身的习作。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俺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俺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俺们就来交流一下。

  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同学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同学,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一起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与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方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同学交流他人的读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同学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开展争辩。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争辩。

  2、同学分成正、反两方展开争辩,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俺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俺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俺们的世界,给俺们力量、勇气和智慧。俺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俺们养成喜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争辩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俺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身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争辩活动。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同学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同学完成初稿后,自身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依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身的习作。

  朗读佳作,一起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同学进行赏析。

  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身的习作,满意后誊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五年级语文教案9

  一、引入课文情境,整体感知

  1、导言:简单介绍红军长征,了解草地(沼泽地)引入课文情境。

  2、结合课题和课前预习,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抓住课题的重点词“行”,理清层次。

  二、理解课文情境,深入体会

  一人行(1、2自然段);

  1、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小战士目前的困难是什么?

  3、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你认为他能不能走出草地?

  一人行(19自然段);

  1、体会现在是一幅什么画面?

  2、刮风、下雨,他的困难增加了,可是现在,你认为他能不能走出草地?为什么?

  与第一部分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矛盾引出是什么使同样条件下小红军有了如此大的变化。

  二人行(3—18自然段);

  1、导言:就在“我”极度疲惫情况下,老红军来了。他是“迎面”而来的,说明什么?

  2、这个一个什么样的老红军?抓外貌,体会老红军的同样饥饿疲惫。

  3、在老红军和“我”的二人行中,面对饥饿疲惫已经不想再走的“我”,老红军都是用了什么方法促使我前进?

  抓我与老红军之间的对话和老红军的动作,体会老红军千方百计地帮我。(激励行—哄着行—催我行—背我行)

  4、过渡,进入;

  我一开始的“一步一挨”变成现在老红军的“一步一滑”,你感受到了什么?老红军背着小红军,他们俩个人一起向前走,可为什么后来又变成了一人行?

  5、面对生与死的瞬间,老红军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抓语言,体会老红军的心理。他的心里只是有“我”和革命。

  抓动作,体会老红军舍己救人的品质。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品质。

  6、体会我的心理(第18自然段):朗读课文

  7、现在,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是什么使小红军发生了那样巨大的变化。

  理解光明大路:这里的"光明大路"具有象征意义的,是小红军受到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感染后,对革命充满了信心,觉得前途一片光明,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配乐朗读第19自然段。

  三、升华体会

  1、老红军就这样死了,在文中,作者没有运用“死”字,在课文中找出含有“死”意思的词语和所在的句子,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2、如果我们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去缅怀英雄,你会对英雄说些什么呢?可以是一句赞美的话、一首缅怀的诗、一封怀念的信。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正是无数个像老红军这样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战士,才使我们的队伍坚不可摧;也正是有了无数个像老红军这样的无名的英雄,抛头,洒热血,才使我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相信文中迈开大步的小红军必定会成为那样舍己为人的老红军,更希望同学们能努力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出力,这样才不辜负养育我们的祖国。

五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设计思路】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去探究文本内容。

  第一课时重在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段落结构,弄清文章中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围绕(谁)把(什么)给予(谁)?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说说课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保罗开始以为能得到一辆新车是十分快乐的事,后来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感悟到给予是快乐的。从而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会给予,不应一味的索取,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一心助人,还带动别人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你们一定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吧。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4 给予是快乐的

  读题目,读准字音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注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注意读准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炫耀 圣诞节 轿车 兜一圈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再读课文

  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保罗错在哪里。

  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

  根据以上提示,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第1到7节写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对话。

  (2)第8到11节写了保罗和小男孩在乘车出去玩时的对话。

  (3)第12到13节写保罗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四、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原话里我、你、他各指代的是什么人。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题。

  出示: 课文中讲了 把 给予

  请大家再读课文,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二、交流、讨论以上问题

  老师把握好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写到黑板上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

  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

  3、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三、再读课文。课文中重点讲了哪些内容呢?

  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先看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你认为哪句话写出了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读这句话,想什么意思。

  请你说说小男孩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 给予

  保罗听了这句话为什么很吃惊?

  读文中内容,知道保罗开始以为是小男孩希望有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可现在知道了他并不是想要一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而是想要有能力帮助别人,做一个能给予别人帮助的人,他的思想是多么的高尚啊,所以十分惊讶。

  理解不由自主

  这是保罗对小男孩由敬而生爱,所以想到了要带他坐车出去玩玩。

  齐读课文第1到7节,读出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体会小男孩一心希望给予别人快乐的高尚的思想。

  2、在乘车出去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从小男孩的哪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想把欢乐给予他的小弟弟。

  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的`意思。

  (1)小男孩在说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要把快乐给予弟弟

  (2)保罗在没听到这句话时,是怎样想的?

  认为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

  (3)听了这句话后保罗知道了什么?

  他不是想要在邻居面前炫耀,而是要让他那脚有残疾的小弟弟看一看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新车,并且告诉自己的弟弟,今后他也要送给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让他坐在新车里看圣诞节橱窗里的好东西。

  (4)保罗知道了这个小男孩的想法,现在会怎么做呢?

  读课文第12节,用笔圈出写保罗动作的词。

  下了车 抱进了

  (5)接下去他们去了哪?请大家发挥想象。

  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小弟弟

  小男孩

  保 罗

  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得到了一辆新车,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你认为什么更使他高兴?为什么?

  因为他遇到了小男孩,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三、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谁的话让你感动了。(小男孩)

  那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呢?请大家准备一下,把你最想对小男孩说的话写下来。

  四、交流。

五年级语文教案11

  教材分析

  《养花》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又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顺序,层层递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全文共7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

  课文第1自然段主要讲:养花的原因和目的。

  课文第2自然段主要讲:自己不养名贵花草的原因。

  课文第3自然段主要讲:养花可以多得些知识。

  课文第4自然段主要讲:养花虽然辛苦劳累但有许多好处。

  课文第5、6自然段主要分别叙述养花的快乐与忧伤。

  最后一自然段总结了“我”养花的种种乐趣。

  不仅全文层次清楚,每一自然段的叙写也极有层次。

  教法建议

  1、本课可先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围绕“我”为什么养花,从养花中体会到了怎样的乐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也可由学生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课上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2、因为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学习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的'感情。所以,在讲读中学生应逐段阅读,想想每段的主要意思;再思考各段之间的联系,从而理清作者安排材料的思路。

  3、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要加强朗读的指导,避免教师过多过细地分析讲解。通过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理解“多么有意思呀!”“这多么有意思呀!”这两句话的含义。

  4、读写结合,学完文章后,可安排学生仿照文章的写法,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草写一篇文章,写出种花草的特点和为什么喜欢,以及在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词语注释

  计较:计算比较,本课指在意,当回事;争论。[例句]同学之间不要斤斤计较。

  乐趣:使人感到快乐、有趣。

  门道:门路,方法,窍门。本课指由于经常和花打交道,所以逐渐懂得管理花草的方法、窍门。

  循环:本课指周而复始的运动。

  调节:在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事物达到合理的状态。

  关切:一般用于对人的亲切关怀。

  奇花异草:稀有的,不易见到的珍贵花草。

  三年五载:载,年。三年五年,说明时间比较长。

  秉烛夜游:秉,拿。课文指因为昙花总是在夜里开放,大家举着蜡烛去看,有在夜间游玩、观赏的味道。

  自生自灭:自然地发生、生长,又自然地死亡。

  大雨倾盆:倾,倒。形容雨下得很大,就像用盆子往下倒一样。

  不利于行:不便于行走。于,对于。

  胜于吃药:于,比。比吃药还好。

  有益身心: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身心,身体和精神。

  置之不理:置,搁置,放。理,过问、理睬。课文中指把花草放在一边,不去管它。“之”在文中指花草。

  词语积累

  一、近义词

  关切——关注调节——调剂见识——知识骄傲——自豪

  难过——伤心门道——门路照料——照管

  二、反义词

  关切——冷漠真理——谬误紧张——松弛骄傲——谦虚

  开放——凋谢难过——高兴

  三、多音、多义字

  句段赏析

  1.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这句话中“自己会奋斗”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指有些花草不怎么选择天气,不怎么需要养花技术,就能自己生长。作者爱花,养花,不是为了研究和试验,而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乐趣。所以作者“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

  2.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如此循环”指“像这样循环”。指作者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这句话是说养花付出的劳动可以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调节,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比吃药效果还要好。

  3.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这两句话集中抒发了养花的乐趣,也是对全文的总结。“忧”和“泪”,是与“喜”、“笑”、“花”、“果”、“香”、“色”紧密相连的。欣赏自己养的花,就是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一种自豪感,期待之后的成功感、欣慰感。全句由短语组成,用“有……有……”排比,好读上口。

  课后题解

  思考·练习2:举例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作者写养花的乐趣生动具体,明白晓畅,感情丰富。课文中写到养花时间长了,摸着些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还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啊!养花还可以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从养花中学到知识,悟出生活的真理。当花分根的时候,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作者心里自然特别高兴。课文就是这样多方面具体展现养花劳动的意义和无穷的乐趣的。

  文章导读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写养花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抒发了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文章结构

  本文共有7个自然段,每段讲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可分七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把养花当作生活的乐趣。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养些什么样的花。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养花要摸门道。

  第四段(第4自然段):按叙述的顺序分为两层,第一层讲养花有益身心;第二层讲养花要付出劳动。

  第五段(第5自然段):讲从养花中享受成功的欢乐。

  第六段(第6自然段);讲养花当中的伤心事。

  第七段(第7自然段):总结全文,说明养花的乐趣。

  写作特点

  1.围绕中心,组织安排材料。本文写养花,表现的是养花的乐趣。作者围绕这个中心,先写了“养花的原因(爱花)和目的(只当作乐趣)以及对花草种类的选择。接下来,写自己在养花过程中“摸着一些门道”。养活了花草,还掌握了知识;下文着重写养花需要付出艰辛劳动,既锻炼了身体,又“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这些都表现了养花的乐趣。

  2.语言简洁生动,明白晓畅,感情丰富。作者老舍虽然是著名的作家,但是他行文的语言是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让读者感到亲切自然。例如:“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这平常的语言表达出掌握了一些养花方法之后的喜悦,感情充沛,溢于言表。此类语言,课文中比比皆是。

  中心思想

  本文作者写了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五年级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0个字。会正确读写“精巧、配合、身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

  1.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句话的意思。

  2.理解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两句话,体会其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白鹭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句话的意思。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感悟开头结尾相呼应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领,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一开始,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教师范读)

  2.激趣:其实,这首诗还是个谜语,写的是一种我国南方的水鸟,知道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1 白鹭。

  3.白鹭既平凡,又不平凡。白鹭入诗,古就有之。除了杜牧写的,杜甫也写过,记得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其实,何止是古人,我国现代杰出的大诗人、作家郭沫若也写了白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生齐读课题——1 白鹭

  4.那么,为什么古今诗人都喜欢描写白鹭呢?到底白鹭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吸引了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从品读郭沫若先生的《白鹭》开始探寻——

  设计意图:

  通过古诗自然引入《白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自学生字词,力争把课文读通读顺,同时要思考: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

  2.学生自由读书,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了解自学情况。

  3.读后汇报:在郭沫若的眼中,白鹭是什么?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4.质疑问难: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关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与结尾相呼应,文章结构紧凑,更突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5.朗读第1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说说散文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从诗的短小、精练、节奏感强、富有意境等方面去猜测白鹭的特点,理解作者把白鹭比作诗的写作特色。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读懂读通课文,并了解文章的结构,抓住首尾呼应的两句话质疑,并为下节课作准备。

  三、课堂小结。

  作者为什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设疑导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有感情地朗读。

  2.课文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呢?设计意图:复习导入,直接切入这节课的重点。

  二、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1.“精巧”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仔细读第1—5自然段,并把具体描写白鹭精巧的语句画下来。

  3.自由阅读第1—5自然段,思考、圈画、批注。

  4.指名说自己的理解: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5.品读句子“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1)作者具体怎样写了白鹭的外形?

  (2)白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和感受呢?

  (3)白鹭的美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体会第3自然段的对比手法,第5自然段的排比手法)

  6.由此看来,白鹭实在是美,美得像一首精巧的诗!你会用哪些词语来赞美它呢?

  7.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味道。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动手圈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抓住重点句体会到了白鹭的外形美,感悟到了白鹭的精巧、白鹭的美。

  三、体会“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白鹭既是一首诗,那它是否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画呢?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6—8 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找出几幅优美的画面。如果请你给看到的画面起名,该起什么名字好呢?

  2.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再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

  在你的脑海中形成画面了吗?你给画面起了什么名字?

  4.你最喜欢哪幅画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细细品读,看看是哪些描写使得画面如此生动,从而吸引了你。给你认为值得咀嚼的词句做上记号。

  5.欣赏课文配图, 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出示顺序。

  A.钓鱼图——

  引导学生理解“钓鱼”的`拟人化;

  引导学生感受画面的完整、和谐美;

  学习步骤:找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朗读体会。

  B.望哨图——

  引导理解:

  你如果站在小树的绝顶,你有什么感受呢?

  而白鹭又是怎样的?(读一读)

  你认为它是在望哨吗?

  想象说话:它真是在望哨吗?或许它是在___。

  C.低飞图——

  引导想象:

  你看到了什么?黄昏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天空中飞来一群白鹭是一种什么感觉?

  朗读感受。

  6.这就是白鹭,它钓鱼时的悠闲、望哨时的悠然、飞行时的翩然,让人觉得它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7.可是,仍有人觉得它美中不足。请自由朗读第9自然段,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自由朗读体会。

  (2)指名汇报。

  理解: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8.总结升华。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

  通过读文给画面起名字,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四、课堂小结。

  1.白鹭是美的精灵。提问:你们愿意拿起笔,写几句话来赞美白鹭吗?

  2.引导学生思考:白鹭是一首诗,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一首诗?让学生说一说,引出罗丹的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设计意图:

  写几句话赞美白鹭,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最后用罗丹的一句名言结束了这一课。

  【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利用「KWL表」连结文本与学生的经验、知识。

  2.学生练习带着问题阅读信息性文章。

  3.利用小标题整理信息。

  4.鼓励学生发言,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导入:

  阅读《听那鲸鱼在唱歌》,引发学生对鲸鱼的好奇,导入教学。

  这是一则故事,充满了文学想象之美。接下来的学习则是很严谨的信息性阅读,帮助我们对鲸油更深刻、更正确的认识。

  一、阅读前:我知道什么?

  利用KWL表来整理自己的想法,为读文章作准备。

  1.先让大家会想自己的旧经验,知道哪些关于鲸的知识,填写工作单(关于鲸我知道……)上。然后请学生轮流说出个人关于「鲸」的知识,其他同学注意倾听,鼓励互相质疑与好奇,顺便检核自己所知是否是正确的。

  2.经过初步的交流分享后,关于鲸你想知道什么?将你的好奇写在工作单上(我想知道……)。小组成员互相交换工作单,分享彼此问题,并且考虑下述事项:

  ○小组有共同的问题吗?

  ○看到一些自己也想问的问题吗?

  ○把问题分类

  二、阅读文章——边读边想问题

  1.发下文章,请学生快速浏览一遍。浏览时,在可能与自己的问题有关的段落旁作上记号。

  2.找到答案吗?——信息阅读

  请学生找出跟自己提问相关的部分,再读一遍。读的.时候,将重点信息加上底线或是用荧光笔标示出来。

  提示:学生标示的不一定是「答案」,可能只是「相关数据」。文本的信息可能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提问,大多时候,学生所求的答案是从文本的信息再推论出来的,而这也正是练习从阅读中做推论的时机。

  3.邀请一组学生说一说,哪些问题文章中直接回答了?哪些问题还需要想一想,或需要更多的信息帮助?

  4.将所得到的答案或信息,填到工作单中(我学到了……)

  5.小组同学聊一聊,检查一下有没有原本以为知道,但却是错误的认识。

  三、信息整理——为文章下小标题

  再重读一次文章,这次阅读重点在为段落下小标题。看看这个段落主要在介绍或说明关于鲸的哪些信息,用简单的语句概括,例如:鲸的大小。

  提示:经过整理后,就可以清楚掌握文章提供了哪些信息。

  四、统整与反思

  1.这次的阅读,从文章中我学到了什么?

  哪些信息是你预期到的?(或是猜想到的)

  哪些信息让你惊讶?

  哪些信息让你质疑它的真实性?

  哪些信息让你产生更多好奇?

  2.关于鲸,我还想知道什么?要如何去寻找这方面的信息?

  3.关于信息性的文章,我知道如何阅读了吗?

  提示:活动中,学生练习了以下的阅读策略:

  ◎建立阅读目的——有意识的阅读

  ◎配合目标和提问,选择阅读内容

  ◎边读边想:思考问题

  回想已知

  思索新知

  知识性文章的阅读

  赵镜中

  一、学生为什么读不懂知识性文章

  阅读的困难其实多发生在知识性阅读上。不论是阅读的兴趣或是理解,知识性阅读对学生的挑战均较大。

  读不懂的原因:

  1.只记零碎的知识,不知如何组织

  2.对叙写方式不熟悉,看不到数据之间的关联

  3.分不出重点

  4.缺乏背景知识

  5.文章本身的问题

  二、知识性文章的组织形态

  掌握知识性文章的组织形态,就能看出知识间的关系,帮助理解与记忆。

  1.定义或说明

  2.论点或命题的陈述

  3.异同的比较

  4.因果关系的叙述

  5.指引和方法

  6.问题和回答

  三、教学策略

  1.介绍关键词汇,充实先备知识

  2.注意阅读历程中多元的思维技巧

  3.区辨事实与意见

  4.正确的使用图表

  5.自我提问(针对上述文章的组织形态自问自答)

  6.讨论与探索

  7.读写结合

五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借助拼音把课文多读几遍,借助课后思考题想想课文内容,借助课本上的资料袋对颐和园有一个初步了解。教师做好分析教材特点和了解学生年段特点的准备,同时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形成课件及教学资源储备。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1、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8课,请读课题。

  2、颐和园是我国保持最完整,规模的皇家园林!该怎么读(课题)?

  3、今天,颐和园早已成了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一个美丽的大公园。你又想怎么读?

  4、小结: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受,我们在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二、从游览顺序入手,了解文章结构和课文内容。

  从词入手,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和游览顺序。

  1.按顺序听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词,并学习其中的生字“廊”。

  2.思考:为什么要写这样三个词?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写?文中又是哪些句子说明了作者游览的顺序?

  3.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从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观察顺序。

  2、给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学生自读感受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根据段落提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现在,我们就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感受颐和园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三、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的同时,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游赏”长廊。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出示课文相关文字,在原文中加入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请学生读一读思考这些短语对我们“游”长廊有什么帮助?

  (放眼一望)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抬头看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边走边赏)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2、学生整体感受整个自然段,试着从不同观察角度去欣赏长廊,发现长廊的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

  3、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填词练习,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的读书方法理解“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这个句子,体会长廊所包含的中华文明,感受作者抓住特点简洁表达的写法。

  4、由此及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的方法朗读学习整段内容。

  5、再次出示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并配合由此看到的景象图片,学生练习分三层背诵本段句子,体会表达顺序,达到段的积累。

  6、小结:作者移步换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景物不同的特点。让我们继续随着文字去感受。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这一次,作者又是从哪个角度去看万寿山?又赏出些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吧。

  “游赏”万寿山。

  1、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抬头一看”、“耸立”、“金碧辉煌”、“金光闪闪”等词想象仰望万寿山建筑群的感受,体会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

  2、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表达感受,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3、小结:这一次,我们跟着作者从抬头一看这个观察角度赏到了颐和园华美、宏伟的特点。

  学生自读自悟,从不同角度“游赏”昆明湖景区,感受昆明湖的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1、占颐和园总面积2/3的烟波浩渺的昆明湖又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欣赏它呢?请学生跟随一组图片从不同的角度去直观地看看作者描写的不同景色。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观察角度,练习边读边想象,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交流分享朗读及感受。老师通过对比组词等语言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滑”与“划”的意思差别,从而理解作者准确的用词。通过和学生一起想象不同狮子的形象,读好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体会精湛的艺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4、今天这堂课我们按游览顺序,依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游赏了颐和园,你觉得移步换景究竟有什么妙处?(这次引导学生自己感受从不同角度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总结。

  1、以“说不尽”引出颐和园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2、以“说不尽”引出选择重点内容写清楚的游记表达方式。

  五、课后学习建议。

  1、建议大家课后收集一些颐和园的资料,丰富自己对颐和园的认识;

  2、把文中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读一读,记一记,下堂课再交流。

五年级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会认“吨、敞、哺、滤、矮”5个生字,会写“吨、敞、哺、滤、肺、潜、矮、判、胎”9个字。掌握“宽敞、哺乳动物、又矮又粗、判断、胎生”等词语。

  2、初步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3、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鲸的生活习性

  难点: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多媒体课件(在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庞大的巨鲸浮出海面。)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板书:鲸)

  2、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鲸的图文资料,下面请大家借助资料先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总资料,做好汇报准备。)

  3、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鲸的许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文章。(板书课题:鲸)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用故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一下:课文中都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鲸的哪些内容?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也可以提出来。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一吨 宽敞 哺乳动物 过滤 肺部 潜水 又矮又粗 判断 胎生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吨、哺”两个字的读音。

  (在写字上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哺”字右边上面的点不要丢掉。“滤”字笔画多,左窄右宽。“肺”字右边不要写成“市”字。“矮”字左右不要写反。)

  2)交流:课文每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大小 演变 种类 吃食 呼吸 睡觉 胎生 引导学生把“吃食、呼吸、睡觉”这三部分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

  [通过列提纲的方法,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叙述的条理。]

  3)理解词语:胎生 哺乳动物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你们最想了解鲸的哪一部分情况呢?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探究性学习。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找出并朗读相关段落,说说介绍的内容。

  (2)从哪几句话中能看出鲸的这一特点。

  (3)围绕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你能读出相关的语气吗?试一试。

  2、在小组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引导

  鲸的外形特点:

  (1)(课件出示)

  ●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从这几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学生练读,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显得很宽敞。

  (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行比较,体会出鲸的大。再练习朗读。)

  (2)指导朗读

  (3)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还记得你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吗?还记得我们的学习要求吗?(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请你打开书,把你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再仔细读一读,再交流学习所得 。

  (引导学生继续按学习第1段的方法汇报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汇报总结板书。如:可以把鲸的种类、吃食、呼吸、睡觉等归纳到一起列提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鲸的各方面特点写的这么清楚,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这样教学既能放得开,又帮助学生总结一定的学习法,写作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

  2、学生小组学习。

  3、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所学内容,在交流讨论中点拨指导。

  [以学生自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统一的说法,只要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点拨引导,以下过程是教学的预测,不是教学的程序,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灵活把握重点,强调在“对话”中生成问题。]

  1)演变(可以以鲸的角色来自述)

  在远古的时代,鲸和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

  (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课件演示鲸的进化过程。)

  (师课件出示填空题)

  在( ),鲸和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 ),它们的前肢和尾巴( )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

  (抓住“很远的古代”、“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看出鲸进化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而角色转换练习的设计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

  2)种类:须鲸 ——没有牙齿

  齿鲸 ——有锋利的牙齿

  3)生活习性:

  ①吃食 (吃什么,怎么吃,特点) (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汇报)

  须鲸 吃小鱼小虾 (“吸进”“闭上”“滤“吞进”等词写出了捕食经过。一顿可吃两吨多,说明食量大。)

  齿鲸 吃大鱼海兽 (“扑上去”“咬住”“很快”看出很凶猛。)

  ②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汇报)

  共同点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教师出示插图 指导学生朗读。(……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③睡觉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

  生把画好的简单图画展示出来,再用语言描述。体会出鲸的警觉和自我保护意识。

  ④生长

  胎生 生长快 寿命长

  4、朗读感悟

  我们对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生总结学习这一课自己的收获。

  2、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六、布置作业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请同学们继续搜集课外资料,并从以下几项作业中任选一项,进行练笔。

  1、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2、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一篇保护鲸的倡议书。

  3、根据收集的资料,出一期介绍鲸的小报。

【五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五年级教案01-03

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教案07-27

五年级语文教案《语文乐园一》04-04

五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02-24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6-21

五年级语文教案08-22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0-27

五年级语文教案11-06

五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教案11-06

五年级语文莫高窟教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