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五年级语文上册《包公审驴》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包公审驴》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语文上册《包公审驴》教案 1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四个部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激趣质疑——细读课文——合作研究——自主解疑”的方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入理解。
2.通过“表演课本剧”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培养表达能力。
3.通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猜猜我是谁”
每个小组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人来说,一人来猜!说的同学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但不要说出所猜的人的名字里所含的字。(出示:“福尔摩斯(柯南)”、“包公”、“马”、“驴”)猜完学生板书。
随即采访:
1.“包公”他性包名公?就像“关公”一样,这是古人的尊称。你对他有哪些了解?(一学生谈、小组可以旁边补充。唱歌也可。)
2.“马”和”驴”有相同点吗?(识途)
一、 导入新课
1.擦掉“福尔摩斯(柯南)”、“马”。今天,我们要讲的小故事,就是和“包公”、和“驴”有关。
2.那“包公”和“驴”又有什么联系呢?(先写“申”,一起案件里都有申诉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告”,当然也要有“被告”了。在一间屋子里,也就是过去的衙门里,解决原告和被告的纠纷,也就是“审案”了。把字补充完整。)
3.读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觉?(奇怪、有趣,包公为什么要审驴呢……)那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小故事。
二、 初读概括
1.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影响大家阅读的字?可以互相提醒一下。
2.那我们就一起读读这个故事,看到底讲了个什么事。(师生读)
3.谁来说说讲了个什么事?(学生概括,师指导)
4.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再精练一些,能不能给经过加一个小标题。(调换驴〈如果说“丢驴”就加以引导〉——告驴——审驴——找到驴)
5.质疑: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你觉得奇怪,或者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说一说!(随机板书)
三、 细读探究
(一)引导略读“调换驴“部分
1.在学习上即使有一点疑惑,我们也千万不能放过,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好吗?刚才,为什么说“丢驴”不准确呢?
2.既然没丢,好坏还有一头驴,干嘛要去“告驴”呢?(两头驴相差太大、唯一的财产)
⑴差别有多大?(学生读书比较)
⑵差别再大不就是一头驴嘛,万一告到公堂又找不到那多丢人呀?(理解“唯一“的财产)
3.顺势引导、朗读:难怪王五会有那样的反映……谁想读读王五的表现?想想王五当时的心情!什么心情?再读。
小结:原本荒唐的事,细细分析起来,有时倒也顺理成章。就这样,一桩不大不小的案子摆在了包大人面前。
(二)学习“审驴“部分
1. 刚才,大家对“审驴”的部分也颇感兴趣,有的还有疑惑。我们像小侦探一样也仔细分析分析好不好?
提出要求:包大人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你不懂的问题,发现了先自己想想能不能解决,能解决的话一会儿可以考考组里的同学;不明白也不要紧,小组里其他同学思考完之后大家可以一起讨论,看看集思广义能不能解决。最后还可以拿问题考考全班同学,考考老师好吗?
2. 小组合作研究讨论。
3. 交流汇报提问
(1)有没有挺难解决但你们小组齐心协力解决的很精彩的问题,和大家汇报一下。(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2)谁来提个问题考考大家?(一生问,其他思考、回答)
学生汇报中抓住包公的表现:
“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驴”被告的案子很奇,开始也犯难,但马上找到了解决办法。
“关上三天、痛打四十大板”——驴的本性慢、比较迟钝,为了让驴“受够了惊吓”,才能飞奔回家。
“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
①这么多人来看,万一审不好怎么办?——了解驴的本性、胸有成竹。
②不怕罪犯知道,把驴藏起来?——制造“审驴”的假象,可以让小偷放松警惕。
小结:看来,我们的包大人确实是遇事冷静、足智多谋呀!
4. 同学们,你们觉得审驴部分有趣吗?我们把它排成小课本剧怎么样?
课件提出要求:送大家一把金钥匙“你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小演员”
① 小组里协商一下,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② 找到自己的对白,画下来,读通顺。
③ 联系上下文和人物的心情,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
④ 可以加一些动作和道具吗?那就锦上添花了!
“大胆上台吧,你是最棒的!”
5.学生排练、表演,随机总结。
四、 总结全文
1.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2.其实,包公不仅审过“驴”,还审过“石头”,还有很多奇案呢?大家想再读一些包公审案的小故事吗?提供网站、书籍。
五年级语文上册《包公审驴》教案 2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智谋”为题,选编了两篇传统智谋故事作为主体课文。通过学习课文,不仅要使学生了解贺龙和包拯两位历史人物,而且要引导学生从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态度上懂得智慧的重要作用,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包公审驴》是单元主体课文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以毛驴为线索,主要讲了王五的好毛驴在市镇被人偷换成了一头瘦驴后,气愤地到官府报了案。包公运用智慧,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全文可以概括为“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三个部分,赞扬了包公办案足智多谋、出神入化。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受电视剧的影响,对包公的神奇断案故事都有不同程度的知晓。课文故事性很强,学生阅读兴趣很容易调动起来,且易读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指导学生合作编演课本剧,进行与文本的对话和对故事的再创造。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包公的资料。
2.教师准备小黑板或课件,检测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游戏(教师说,学生猜。)“火尽炉冷平添心猿意马。”猜一个字。(“驴”字)(教师板书:驴)我国宋代有一个著名的清官。庐州人,执法严明,善于断案。(教师板书:包公)
2.说说你对包公还有哪些了解?(生说)教师肯定学生所说的有关包公的事,补充解说:“公”是古人对人的一种尊称,他原名包拯,有多个官衔当过开封府府尹。因为北宋建都在开封,开封府尹也就是北宋首都的“市长”了。是个大官。
3.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就发生在包公身上,还与驴有关。(教师板书:审)学生齐读课题。
4.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包公为什么要审驴?驴子不会说话,他怎样审驴的?)那好,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词。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概括,教师指导。)
3.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是不可缺少的哦!那你能不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加三个小标题。(驴被偷换,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展示小黑板或课件)
1.认读词语:挣(zhèng)钱辔头听差(chāi) 耷拉 圈(juàn)栏审衙役懊恼一声不吭闻所未闻惊慌失措冒名顶替
2.指名学生读,师生共同正音。
3.特别指导学生注意多音字:挣、差、圈
4.对比记忆字形。
审()案()吭()衙()役()
神()按()炕()衔()投()
5.选择你理解的词语练习说话,提出你不懂的词语。
6.教师特别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闻所未闻、惊慌失措、冒名顶替、懊恼。
四、朗读课文
自由选择合作学习伙伴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断案故事。
2.用简单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
1.引读故事的起因。
(1)包公为什么要审驴?课文哪几段写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划记出描写毛驴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3)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出示句子,对比朗读:
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的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
(4)顺势引导、朗读:想想王五面对两头毛驴时是什么心情?指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5)过渡:就这样,王五带着满腔愤怒和希望来到了包大人面前。面对着这样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如何审案的呢?
2.细读故事经过。
(1)带着问题小组合作朗读课文3~9自然段。说说你读懂的句子或提出你的问题,小组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3)小组汇报共同学习读懂的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要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包公能快速找到办案的方法,很聪明。)
“不要给它吃,不要给他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包公十分熟悉驴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谋来源于他渊博的知识。)“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就上哪。”(说明包公知道毛驴会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抓到偷换毛驴的贼。)
(4)问题解答场: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思考解答。
(5)读了这部分课文,包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教师板书:足智多谋)
(6)包公审驴的过程让人疑团重重,也让人不由自主的为包公喝彩。我们把它排成课本剧,再现当时的情景,怎么样?
(7)提出要求: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注意角色的分配和合作;每个同学要投入角色,联系故事情节,体会角色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心情;角色的语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改动。
(8)生排练、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3.齐读故事结果。
(1)过渡;瘦驴在包公的审讯下飞奔出了公堂。它跑到哪里去了?偷换毛驴的贼被捉住了吗?
(2)生齐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
三、延伸拓展
1.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偷偷调换,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是害人害己。王五也使用了计谋,他的计要是正当的。)
2.其实,古代人们利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小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草船借箭》、《司马光砸缸》等,读一读这些故事,体会他们的聪明才智!
五年级语文上册《包公审驴》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等词语的意思。
3. 通过品读课文,了解包公的足智多谋,感受包公的聪明才智和断案如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包公是如何审驴的。
感受包公的聪明才智和断案如神。
2.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感悟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包公吗?他是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清官,以断案如神著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包公断案的课文——《包公审驴》。(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包公为什么要审驴?他是怎么审驴的?结果如何?)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反馈:课文主要讲了王五的'好驴被人调包,他无奈之下将驴告到官府。包公通过巧妙的方法,最终找到了王五的好驴,并抓住了小偷。
3.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思考:包公为什么要审驴?
交流反馈:王五的好驴被人调包,他无奈之下将驴告到官府。包公决定审驴,为王五找回好驴。
包公是怎么审驴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210 自然段,画出描写包公审驴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交流反馈: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这句话通过描写包公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了包公的果断和威严。
“等打完了,包公又吩咐道:‘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这句话体现了包公的足智多谋,他想通过放驴来找到线索。
结果如何呢?
交流反馈:最后,包公找到了王五的好驴,并抓住了小偷。
4. 总结全文,感悟人物
学完了课文,你觉得包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反馈:包公是一个足智多谋、断案如神的人。他通过巧妙的方法,为王五找回了好驴,也抓住了小偷。
从包公审驴这件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交流反馈:我们要学习包公的聪明才智和断案如神,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包公断案的故事?给同学们讲一讲。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有关包公的书籍或故事,进一步了解包公的为人和他的断案智慧。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包公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感受到了包公的聪明才智和断案如神。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同时,我也注重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包公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包公审驴的方法时,还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对包公的智慧理解得还不够透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年级语文上册《包公审驴》教案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等词语的意思。
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挥聪明才智。
过程与方法:
自读感悟。
教师引导。
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丰富自己的知识。
从包公处理事情的方法、态度上,懂得智慧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培养学生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本剧道具(可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包公脸谱,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包公,并引出课题《包公审驴》。
板书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词:
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教师纠正发音。
概括课文大意:
学生尝试概括课文大意,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列出小标题: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学习“调换驴”部分:
学生默读课文1——2自然段,找出描写两头驴的句子,对比两头驴的不同之处。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王五对驴的喜爱和驴被偷换后的懊恼心情。
学习“审驴”部分:
学生自由读课文3——9自然段,勾画出能表现出包公足智多谋的语句,写下自己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包公审驴的过程,理解包公为什么要饿驴三天、痛打驴、放驴寻偷。
学生汇报自学所得,教师相机点拨。
学习“找到驴”部分:
学生齐读课文10——11自然段,理解包公如何通过审驴找到小偷。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包公的聪明才智和遇事冷静的态度。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强调包公的'智谋和足智多谋。
拓展延伸:
学生讨论: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智慧的重要性,并教育学生把智慧用在正途上。
表演课本剧:
学生分组准备表演课本剧,教师提供道具和表演建议。
学生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议。
五、作业布置
必做作业:
抄写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写摘录笔记。
选做作业:
课外阅读《包公审石头》等包公审案的小故事,做摘录。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表演课本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年级语文上册《包公审驴》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等词语的意思。
通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展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感悟、教师引导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表演课本剧的方式,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丰富自己的.知识。
懂得智慧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包公审驴的过程,感受包公的足智多谋。
难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包公脸谱,吸引学生兴趣,提问:“你知道包公是谁吗?谁来介绍一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包公审驴的故事,教师板书:包公审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概括,教师指导,列出小标题: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学习“调换驴”部分:
提问:“为什么说‘丢驴’不准确呢?”引导学生理解王五丢的是被调换的驴。
提问:“王五为什么要告驴?”引导学生理解王五无奈之举。
学习“审驴”部分:
学生默读3——9自然段,找出描写包公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语句,做批注。
交流汇报,抓住包公的表现,理解包公审驴的过程:套驴嘴、关驴——打驴——放驴。
提问:“包公为什么要这样做?”引导学生理解包公抓住了动物的本能,轻而易举地查出了换驴人。
分角色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
学习“找到驴”部分:
学生快速浏览10——11自然段,找出结果。
提问:“你觉得包公的办法怎样?你有更好的办法吗?”引导学生评价包公,感受包公的智谋。
四、拓展延伸
提问:“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小偷的计谋虽然高明,但终是害人害己。
提问:“作者是怎样刻画包公这个人物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展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写一个小偷落网的片段。
五、总结全文
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总结。
布置作业:收集有关智谋的故事,准备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
复制代码包公审驴调换驴——告驴——审驴(套驴嘴、关驴——打驴——放驴)——找到驴足智多谋认真观察勤于动脑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教师引导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了包公的足智多谋。同时,通过表演课本剧和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细节,如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恰当的评价,课件运作要流畅等。
五年级语文上册《包公审驴》教案 6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等词语的意思。
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自读感悟,教师引导,小组合作。
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智慧的作用,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
感受包公的足智多谋和公正无私,培养正义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包公审驴的过程。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教学难点
理解对比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妙处。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挥聪明才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包公脸谱: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学生:包公)
谁能介绍一下包公?(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2. 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包公审驴的故事,板书课题:包公审驴。
读课题,质疑:包公为什么要审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检查生字词:
指名读生字词,齐读。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概括,教师指导。
板书: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
三、深入研读,体会智谋
1. 学习“调换驴”部分:
找出描写两头驴的句子,对比读,体会王五驴子的好与坏。
理解对比描写的妙处。
2. 学习“审驴”部分:
默读课文3——9自然段,勾画出能表现包公足智多谋的语句,写下自己的认识。
交流汇报: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表情描写,表现包公在思考)
“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语言描写,表现包公果断、沉着)
侧面描写:衙役们的反应、老百姓的议论等。
分角色朗读,体会包公的智谋和威严。
3. 理解“找驴”部分:
包公为什么能找到驴子?(饿驴三天、痛打驴子、放驴寻偷)
体会包公审驴方法的巧妙。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 表演课本剧:
分组准备,选择角色,排练课本剧。
表演课本剧,教师随机点评。
2. 讨论交流:
这个故事里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你觉得包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 必做作业:
抄写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写摘录笔记。
2. 选做作业:
课外阅读包公审案的其他小故事,做摘录。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发现、感受与理解,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走进文本,与文本充分对话,获得阅读体验。
注重朗读指导,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注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智谋和品质。
五年级语文上册《包公审驴》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等词语的意思。
了解包公审驴的过程,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包公的聪明才智和公正无私,培养学生的正义感。
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包公审驴的过程,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包公为什么要审驴以及审驴的策略。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包公的故事吗?包公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清官,他断案如神,公正无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包公审驴的故事。(板书课题:包公审驴)
设疑导入: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包公为什么要审驴?他是怎么审驴的?结果如何?)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正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王五的好驴被人调包成一头瘦驴,他无奈之下将驴告到官府。包公通过巧妙的审驴方法,最终找到了王五的好驴,并抓住了小偷。)
3.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第一部分
指名朗读第 1——2 自然段,思考:王五为什么要告驴?(王五的好驴被人调包成一头瘦驴,他又气又恨,只好将驴告到官府。)
从“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王五对驴的喜爱之情。)
学习第二部分
默读第 3——9 自然段,思考:包公是怎么审驴的?(包公先让王五把驴牵回家,然后派人把驴关起来,不给吃喝。三天后,包公把这头驴牵到大街上,放开缰绳,让它自己跑。最后,包公跟着驴找到了王五的好驴,并抓住了小偷。)
包公为什么要这样审驴?(包公这样审驴是因为他知道小偷一定会来牵走这头瘦驴,然后去找自己的好驴。这样,包公就可以跟着瘦驴找到王五的好驴,并抓住小偷。)
从包公审驴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包公的足智多谋、聪明机智。)
学习第三部分
齐读第 10——11 自然段,思考:结果如何?(结果包公找到了王五的好驴,并抓住了小偷。)
从这个结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包公的公正无私、为民做主。)
4.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位足智多谋、公正无私的包公。他通过巧妙的审驴方法,为王五找回了好驴,并抓住了小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包公的故事?(学生讲述包公的故事,如《包公铡美案》《包公打龙袍》等。)
五、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 课外阅读其他民间故事。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包公审驴》这篇课文时,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和公正无私。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朗读、默读、讨论等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我也注重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其他民间故事,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有些环节过于拖沓,导致后面的拓展延伸部分时间不够充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包公审驴》教案 8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故事背景及主要情节。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包公足智多谋、断案如神的形象。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智慧的重要作用,学会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包公如何运用智慧破案,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智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哪些古代聪明的官员吗?”引出包公的形象,介绍包公的背景及特点。
揭示课题:《包公审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指导书写。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分析主要人物:
王五:穷人,以驴为生,驴被偷换后惊慌失措,告官求助。
包公:清官,铁面无私,智足多谋,通过审驴巧妙破案。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王五驴子特点和被换后瘦驴特点的句子,对比体会王五丢失驴子后的心情。
分析包公审案的过程:
包公如何审驴?(细审毛驴:套上嘴套,不给吃喝,关三天;打驴四十大板后放走)
包公为什么这么做?(利用驴能认路的特点,通过审驴找到小偷)
结果如何?(驴跑进了小偷家,小偷被捉拿归案)
引导学生理解包公足智多谋、断案如神的形象,感受包公为民做主、维护正义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智慧的重要作用,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需要运用智慧解决的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总结归纳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包公足智多谋、断案如神的形象及智慧的重要作用。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智慧的理解及在生活中的运用。
【五年级语文上册《包公审驴》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0-27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06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02-28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10-10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经典]09-07
语文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12-27
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0-12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1-07
五年级语文上册参考教案01-13
五年级上册语文《太阳》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