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教案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教案

时间:2024-10-06 10:57:04 宜欢 四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教案 1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上述内容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2、词句解析。

  (1)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静谧”是宁静的意思,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这句话引出了下文:由于病房生活的无聊,魏格纳无意识地用食指在地图上画大陆海岸线,借以消磨时光,引出了故事发生的起因。

  (2)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不可思议”是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这句话是说,巴西在南美洲,几内亚湾在非洲,中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陆地的突出部分竟然与几内亚湾的形状非常吻合,吻合得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推进了故事的继续发展。

  (3)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边读书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自学后,可以通过检查朗读和提出疑难问题的方式进行反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同学间相互解决,有的可以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接着,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学生充分读书后,同桌之间或小组内相互交流。

  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把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3、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教师可以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4、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在学生情感升华、意犹未尽之时,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

  四、相关链接

  魏格纳(1880-1930)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1915年,他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论证了大陆漂移学说。在书中,他综合地貌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等方面的知识和事实,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关于大陆漂移的观点和论据,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的假说,他先后4次赴北极的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并于第4次考察时不幸遇难。

  大陆漂移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一种学说,由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他根据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在形状上的吻合性和地层、构造、山脉的连续性,以及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大陆古生物的相关性等事实,认为地壳的硅铝层漂浮在硅镁层之上,大陆曾经大规模地水平移动过。在2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是一块统一的连续体,叫“泛古陆”。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加上日、月引潮力的作自2亿年前的中生代开始,漂浮在硅镁层上的硅铝层逐渐自动向西移动。到第四纪初期,形成现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轮廓。大陆漂移说问世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自20世纪60年代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理论提出后,大陆漂移说重新被人们所重视。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避、撼、喧”等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读准多音字“雀”。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蝴蝶的怜惜,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体会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积累好词佳句。

  激发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去探索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雨中蝴蝶的担忧与牵挂,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教学难点:把握修辞在文中的应用,体会其表达效果;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蝴蝶的图片,播放蝴蝶飞舞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蝴蝶的美好想象。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美丽的图片和动画,你们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词语呢?(如五彩斑斓、翩翩起舞等)

  教师简单总结,导入新课:像你们一样,很多人都喜欢蝴蝶。可是当风雨来了,这些大自然的舞蹈家会去向何处呢?它们的家在哪里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燕志俊的散文《蝴蝶的'家》,开始我们的探寻之旅。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介绍作者及课文的相关知识。

  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的地方。

  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检查生字词,认读词语:躲避、震撼、喧嚷、屋檐等,指导多音字“雀”的读音。

  指名说课文大意,教师点拨。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圈画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直抒胸臆,写作者对蝴蝶的担忧和关心之情。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写“我”对蝴蝶的家一遍遍设问、猜想、找寻、否定,表现了“我”对蝴蝶命运的担忧和关爱。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一个女孩儿对蝴蝶的家的美好猜想。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以苦寻无果收束全文,给人留下无尽遐想的空间。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画出文中表现作者为蝴蝶担心的句子。

  画出文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种种猜想。

  与同学交流讨论,说说蝴蝶的家还可能在哪里。

  汇报展示,品析课文。

  理解“常想”一词的表达效果,拓展思维,说说作者还会想些什么。

  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结合语句具体分析暴风雨扫荡天地的情景,突出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作者担心蝴蝶无家可归埋下伏笔。

  读第2自然段,找出描写蝴蝶的一组排比句,提炼出其中的关键性词语,概括蝴蝶的特点,并想象这样的蝴蝶在暴风雨中可能会有怎样的后果。

  找出文中描写作者为蝴蝶着急的句子,认真体会作者的心情。

  (四)深化理解课文,拓展思维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拓展思维空间,想一想蝴蝶可能落脚的地方,如崖壁的山洞里、花瓣下等,合理即可。

  提问:课文最后,“我”还是没有找到蝴蝶的家,那这篇课文想表达什么呢?(表明作者时刻在思考这个问题,更能突出作者对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五)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

  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

  交流本节课上学到的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在课外搜集关于关爱动物的名言。

  换个形式改写课文(如现代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作业布置:熟读课文,有兴趣阅读燕志俊的其他文章。

  四、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教师应以提问为依据,以读为途径,以情为线索,通过熟读、想象、感悟,使学生在品读感悟中、在师生与生生的互动反馈中、在对蝴蝶无限的关切中,让真情在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中飞扬。同时,在体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细腻的精神世界,培养善于思考、长于观察的良好科学素养。此外,还应努力激发学生探索的情怀,培养探索的精神,让学生认识到有疑问才会有探索,才会有进步。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灯光》教案及教学反思10-30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12-03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1-16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4-25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27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06-09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长城》06-09

四年级上册语文《故事》教案12-29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07

四年级上册语文《长城》教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