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课文《栽蒜苗一》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上课文《栽蒜苗一》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18 19:39:09 城晴 四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上课文《栽蒜苗一》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上课文《栽蒜苗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上课文《栽蒜苗一》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四上课文《栽蒜苗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试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通过实践,体会劳动的乐趣。

  生:谈自己在劳动中的感受。(课前布置的实践活动)

  二、讨论数据收集的方法。

  师:同学们都进行了辛苦的劳动,收获不少,一起来交流你们的观察记录。

  生1:我每天放学后都要观察,然后量一量它生长的高度,并记录下来,一共记录了15天,第15天蒜苗高15 。

  生2:我发现前三天长的.不快,后十天比前几天快,最后三天最快。

  师:xx同学注意了数据的分析,并发现了一些规律,非常好。下面讨论如何一起来表示小组内每个同学栽的蒜苗的生长高度。

  生:填写统计表(第十五天的记录下的数据)

  师:巡视

  生:汇报填表情况。

  师:从表中你们发现谁的蒜苗长的最高,谁的长的最矮。

  生:自由发言。

  师:谁还能用其他的方法反映出蒜苗生长的情况。

  生:画条形统计图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好处呢?

  生:自由发言

  师: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出示例图)

  生:动手制作

  (学生提出途中遇到的问题)

  师: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生:总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小结

  四、练习。

  五、总结(学生谈收获)

  六、作业。

  板书设计:

  栽蒜苗(一)

  收集数据 → 条形统计图

  教学反思:

  学生经历了栽蒜苗的过程,体会到等待、期盼、欣喜等情感体验,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也确实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四上课文《栽蒜苗一》教学设计 2

  学习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课前预习

  精要点拨

  本节的难点是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这个问题要根据具体数据的多少来确定,通常是数据多,1格表示的单位数就多;如果数据少,1格表示的单位数就少。

  个人活动

  1、提前亲自栽一盘蒜苗。

  2、记录好蒜苗15天的生长情况。

  预习自测

  看图回答问题。

  某校教师退休人数统计表

  1、一个方格代表几个人?

  2、哪年退休人数最多?

  3、哪年退休人数最少?

  4、退休最多的比最少的人数多多少人?

  5、五年共退休多少人?

  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小组合作活动要求:

  1、将个人观察、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将组内同学记录的蒜苗第15天生长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并制成条形统计图。

  (阅读课本中本节内容,完成第94页练习)

  3、想一想:条形统计图上,1格表示1厘米不够画怎么办?

  探究点二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当堂检测

  1、看95页“试一试”第1题,完成相应练习。

  (1)、你能说出各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吗?

  项目舞蹈乐器体育科技数学

  人数

  (2)、根据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完成课本95页试一试第2题。

  巩固训练

  1、教材链接(完成数学课本→第96页→练一练)

  2、说一说你是怎样画条形统计图的。

  3、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4、教材链接(完成《配套练习》→第57页→思维拓展→第2题)

  我的收获

  四上课文《栽蒜苗一》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4.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课前准备

  提前14~20天让学生在家栽种一盘蒜苗,定期(每一天或每三天)测量一次蒜苗的高度,并做好前14天的数据记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事先板书好课题:栽蒜苗。

  师:同学们,前一阶段我们对蒜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记录,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你们的数据并进行整理。

  二、探索新知。

  1.讨论数据收集的方法。

  在你观察蒜苗的这些天里,你有哪些体会或者发现吗?

  2.讨论数据描述的方法。

  (1)学生与小组成员交流各自蒜苗第十五天的生长高度,并把每个小组成员的蒜苗第十四天生长情况记录在统计表内。

  (每个小组一张学习卡,其中包括统计表和统计图。)

  小组汇报填表情况,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集体交流。

  (2)通过寻找所有小组成员中谁栽的蒜苗第十四天最高,谁其次,有什么办法能更直观、一眼就能看出来呢?引出统计图,体现统计图的必要性。

  提出要求:你们小组打算怎么来绘制这幅统计图,绘制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你又是怎么解决的,把遇到的困难记录到课堂练习本上。

  小组合作根据统计表,制作条形统计图。

  (3)讨论一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法。

  学生会遇到一格表示几个单位的问题,每个小组通过组内讨论,确定自己小组的方法,把统计图完成,师巡视进行适当的辅导。

  (4)实物投影仪展示其中两或三个一格表示不同厘米数的小组的统计图。

  展示时,让展示的学生说说一格表示这个厘米数有什么原因,有什么好处。引导全班进行讨论、交流。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确定一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有什么诀窍吗?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

  3.进一步了解统计图。

  每个小组看着自己小组的统计图,说说自己小组哪个同学的蒜苗在第十四天时长得最高,谁第二,其次呢?你发现了统计图的什么优点了吗?

  突出统计图的直观、简便,凸现绘制统计图的必要性。

  4.生活中的统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用到条形统计图,你们知道那些有用到它们的.吗?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86页“试一试”及“练一练”。

  1.试一试。

  这道题目的练习主要是巩固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使学生能结合现实的背景,说出条形统计图中数据的实际意义。

  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图形或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

  先让学生通过数据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再在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样画条形统计图的,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认识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今天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让学生自由回答)

  四上课文《栽蒜苗一》教学设计 4

  教材分析:

  教材将统计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材在编排栽蒜苗(二)中的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的预测中引入。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如何想知道蒜苗生长的趋势用什么方法“的问题,供学生讨论。然后再共同讨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条形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3、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重点:

  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会制成折线统计图。

  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统计图操作纸。

  学具:自己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对同学们栽蒜苗的实践活动进行了统计,这节课我们来看看笑笑他们栽蒜苗的情况如何?〔板书课题:栽蒜苗(二)〕

  课件出示笑笑他们记录得到的数据。(P97页统计表)

  师:笑笑和同学们一样,也栽了一些蒜苗,每隔3天观察一次,你能帮老师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小黑板出示格子图,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制作,其他同学在附页111页的格子图上制作。然后纠正黑板上的问题。)

  说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师:大家请看,老师也做了一个统计图,这些线很曲折,所以这样的图叫做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1)比较折中统计图,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有标题,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相同。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使用长条表示蒜苗的高度。而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高度。(学生可能回答用线表示,教师及时纠正,并板书“点——数量”)

  (2)观察这条线是怎样变化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坡度变化,并说明这条线表示蒜苗的生长趋势。板书:“线——趋势”。)

  正因为折线统计图的这个优点,我们可以对这株蒜苗进行预测,分析它的生长情况。

  ①估计这颗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②预测这颗蒜苗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说说你的想法。

  2、学习画折线统计图。

  师:折线统计图有这样的优点,你想不想学着画一画?

  (1)小组讨论:如何制作折线统计图?

  (2)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3)课件演示画折线统计图的过程。(讲解画图方法)

  (4)请拿出你的蒜苗生长记录读给大家听听。

  (5)把你的蒜苗生长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在111页的格子图中完成)

  (6)根据你的统计图说说你的蒜苗的生长情况怎样?

  3、观察统计图,回答问题。

  (1)你发现那几天蒜苗生长的比较快?那几天蒜苗生长的比较慢?

  (2)从这幅统计图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三、尝试练习

  师:有关蒜苗生长的折线统计图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老师很想知道其它统计图你会看吗?

  课件出示P98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从统计图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提出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栽的蒜苗不断长高,我们的知识也在逐渐积累。这节课你有学到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1、完成P98~99页“练一练“第2、3题。

  2、课外延伸:调查最近一周的最高气温,折成折线统计图。并分析气温的变化趋势。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认识折线统计图的优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上获取信息预测事物。教学中,通过统计栽蒜苗活动中蒜苗的生长情况,把统计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收集的数据和分析统计图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地进行预测和估计,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有效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上课文《栽蒜苗一》教学设计 5

  【教学目的】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3.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教学难重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理解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以及意义,能由复式条形统计图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教学过程】

  一.计录数据。

  教师在课前要将学生分成实验小组,提前布置学生栽蒜苗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好蒜苗15天的生长情况,教师在之前要适当作记录指导。

  二、交流整理数据,并填表。

  全班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和形式,并说说从15天蒜苗生长的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活动交流,交流后,每小组记录得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第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得到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

  2.分小组讨论制图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纵轴和横轴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够怎么办等,提问: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记录整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展开讨论、谁的蒜苗长得快等。

  4.教师出示课件:小亮、小丽栽的蒜苗半个月生长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四、巩固与练习,

  1.试一试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交流,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3.调查雅典奥运会获奖牌数前两名国家奖牌情况,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记录你和其他4名同x动前后脉搏跳动的次数,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4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小学四年级数学《栽蒜苗》教学反思

  栽蒜苗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在制作的过程中明白一个格子不仅仅表示1,还可以表示2、3、5、10、100等单位,视情况而定。另一个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了解统计表和统计图的不同表示,体会统计图的.优越性。

  我在这节课里开门见山的出示了一张15天的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学生观察读表,然后引出还可以用统计图的方法表示蒜苗的生长情况,出示图表,横轴表示小组组别,树轴表示长的高度,表示组别时这样好不好,连续的格子表示,为什么不好,怎样表示作图比较好呢?在一系列的追问下得出空一个格子表示好,这样看着清楚。在学生尝试完成竖轴时发现问题,格子不够后再交流,学生想到可以一个格子表示好几个单位,学生制作统计图就水到渠成了。

  这堂课还有一点在四(1)班上完感觉到不是很到位,就是如何让学生明白统计图的优越性,在四(2)班时我就调整了教学计划,在学生完成统计图后学生读图时加入比较,哪个更能明显的看出哪组蒜苗的生长高矮呢,统计图中的直观感觉比较明显,优越性就比较明显,学生的体会就比较深。

  课堂中还有统计养鸡场买出一周鸡蛋的数量统计,当学生统计完以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周六周日卖出的鸡蛋特别多,联系上生活习惯,深刻的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有趣。很多时候,只有老师的问题设计巧妙一些,学生的回答才能精彩,所以课堂还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

  四上课文《栽蒜苗一》教学设计 6

  设计说明

  在上节课学生学习了调查、收集数据的基础上,本节课设计了一个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收集数据的过程,意在帮助学生对收集数据的方法能有比较丰富的体验,以利于学生将来能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获取数据。教材设计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通过交流与讨论明确整理数据的目的;第二个问题是填写小组蒜苗14天生长高度的统计表;第三个问题是根据上述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解决用1格表示1厘米不够画的矛盾;第四个问题是解读上述条形统计图所蕴含的信息。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验数据画成统计图的过程,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能读出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并对数据教学简单的分析。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每组一份定期测得的蒜苗高度数据统计表、每组一张12×8的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进行了“栽蒜苗”的实践活动,并且按要求记录了一些数据,这节课我们就借助这些数据来研究一下与“栽蒜苗”有关的统计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交流讨论,明确整理数据的目的。

  (1)回顾收集数据的方法。

  师:你们是如何得到蒜苗高度的相关数据的?(学生自主回答)

  (2)这么多数据应该如何整理?(引导学生进行两个方面思路的整理:个体自身数据的变化、个体间的数据对比)

  2、填写生长高度统计表

  (1)出示数据: 小组蒜苗14天后的高度统计表

  (2)观察数据,把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制作小组蒜苗种植高度统计表。

  ①以小组为单位,把组内每个同学记录的第14天蒜苗的高度填入统计表中。(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统计表,小组同学把记录的数据分别填入表内)

  ②汇报填表情况。(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3)汇报交流。提出问题:观察统计表,你能看出他们小组中谁种的蒜苗长得最高,谁种的蒜苗长得最矮吗?(指名说一说)

  师:通过统计表的形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他们这一小组谁种的蒜苗长得最高,谁种的蒜苗长得最矮。除了统计表,还有什么形式可以很形象地表示出你们小组的蒜苗种植情况呢?

  引导学生说出:统计图。

  3、绘制统计图,解决1格表示1厘米不够画的矛盾

  (1)利用方格纸,尝试绘制统计图,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在方格纸上填空,并涂出条形统计图。在绘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

  ①1格表示1厘米不够画怎么办?

  ②如果不再添格子,就用现有数量的格子能表示出蒜苗的高度吗?可以怎样表示?

  (2)小组合作,完成条形统计图

  ①绘制: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

  ②交流:出示同学们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并说明1格表示的数量及具体的画法。

  ③小结:同学们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

  ④大家是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的?(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4、解读条形统计图,获取蕴含的信息

  师:从上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设计意图:学生在回顾、交流、整理、绘制中明确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办法,发现以往学过的用1格表示1个单位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做法的局限性,自主进行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绘制的探究,发现并总结出相应的绘制方法,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动手制作能力得到提高。】

  三、巩固提升

  出示教材86页“练一练”第一题

  师:你经常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吗?学生回答后引入问题:

  1、如果老师想了解同学们家务劳动的情况,可以怎样得到相关数据?又怎样整理呢?(学生交流讨论)

  2、出示统计表,了解从统计表中获得的信息。

  师:还可以怎样形象的表示这些数据呢?(绘制条形统计图)

  3、学生小组合作绘制条形统计图。

  4、追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明确知识重点,对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进行再次巩固,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四上课文《栽蒜苗一》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整理身边的数据,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的价值。

  2、初步探索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两种统计图有着各自的特点。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折线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由于要知道蒜苗的生长变化情况很自然地引出折线统计图。学生在探索、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表示方法。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学好这节课内容将为以后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奠定基础。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收集信息、整理、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已逐步形成,他们很愿意去收集信息、整理、处理实验数据。他们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性已比较强了,他们有能力去探索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表示方法。但是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掌握,尤其是对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教师要适当的进行指导。

  四、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师:昨天我布置同学们去查你们家1——12份电费价格记录表,谁愿意把你查到的信息展示给大家。

  生:1——2月份150元,3——4月份130元,5——6月份210元,7——8月份360元,9——10月份160元,11——12月份140元。

  师:你能用统计图表示吗?

  生:学生画条形统计图。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绘制条形统计图的?

  生:横着表示月份,竖着表示钱数,一格表示40元。

  师:我们除了用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呈现这一数据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这一数据呢?

  学生猜想。

  生:折线统计图

  师:折线是什么样的线呢?

  学生猜想、试画

  师:我们来看一看折线统计图是什么样的?

  (出示一个现成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样子)

  师:怎样把12个月电费交款情况用折线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呢?

  生讨论,试着说一说各自的'想法。

  师:怎样能更好的绘制折线统计图呢?按照什么样的步骤呢?

  多媒体展示描点,连线的过程。

  学生尝试画折线统计图

  师: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从折线统计图上,你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生:我看到了用电的变化趋势,想到7、8月份是用电高峰,要节约用电。

  师: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还在哪见过?

  学生试着说一说。

  (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都栽了蒜苗并记录了蒜苗的生长情况谁愿意汇报一下自己载的蒜苗的生长情况?(一生汇报)

  师:大家和他的记录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说一说原因?

  生:因为光、水、温度、肥料等因素影响着蒜苗的生长速度。

  师:知道蒜苗的生长的情况,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呢?

  展示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你认为绘制成什么样的统计图更合适?

  学生讨论、交流体会两者区别

  生:我认为,用折线统计图更好,更能一目了然得看出蒜苗生长的趋势。

  师:观察折线统计图,你能发现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

  生:第9——12天长得比较快。

  师:估计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生;我估计第10天大约长到12厘米。

  师:预测第20天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四)深化新知:

  练一练:第一题:

  1、讨论:“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引导生说一说自己所提出的变化趋势的依据。

  2、分析变化趋势背后的原因

  第二题:

  出示单式折线统计图

  1、学生说出图上的信息,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2、自己进行解答。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五、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学生熟悉的情境更容易让他们迅速进入有效的实践探索。孩子对于家中常有的水电单比较熟悉,但对于几个月的变化情况却并不清楚,以此激发他们绘制统计图的积极性,来展现这种变化、发展情况,孩子们体现出了非常高的主动性。

  2、在教学中,让孩子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图的绘制和分析等全过程,他们充分感受到了统计的价值,对于发展他们的统计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

  不足之处:

  1、在教学中,要注意强调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分辨和条形统计图的区别。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在绘制过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各自的特点也比较分明,因此,让学生感受两者之间的不同和各自特点,适用于怎样的情况,更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的价值。

  2、猜想,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但猜想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因势利导。统计水电费用的情况,对“除了用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呈现这一数据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这一数据” 进行猜想时,学生的思维很难展开,因为他们缺少猜想的方向和思维的空间。

  六、案例点评:

  1、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本节课老师从学生所熟悉并非常容易收集到的水电单引入,让孩子绘制统计图,在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怎样表示出水电费用的变化情况,以突显并统领折线统计图的价值和特点。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用延续的、系列的“栽蒜苗”问题让孩子进一步经历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体验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的升降变化情况”的特征;让孩子独立自主地经历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全过程,由此来预测蒜苗的发展趋势,分析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体现了教师对数学与生活的和谐交融关系的理解,对孩子统计意识的培养。

  四上课文《栽蒜苗一》教学设计 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94~96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教学重点:

  根据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使学生在根据实验数据设计条形统计图时。

  教学难点:

  体会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课件、空白统计表,空白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制作小组蒜苗种植高度统计表

  1、出示数据,阳光小组蒜苗第15天生长情况

  2、观察数据,制作小组蒜苗种植高度统计表

  请组长把你们的统计表拿出来。找到了吗?那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同学一起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好吗?开始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深入小组,及时指导。

  师:有些小组已经用行动告诉我他们已经完成任务了,那让我们在心中期待其他小组赶快加油。我们在等着你们,加油啊!

  3、汇报

  师:现在大家都完成了,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统计的情况呢?

  师:通过观察他们小组的统计表,你能看出他们小组中谁种的蒜苗长的最高,谁种的蒜苗长的最矮吗?

  指名说一说。

  师:通过统计表的形式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他们这一小组谁种的蒜苗长的最高,谁种的蒜苗长的最矮。除了统计表,还有什么形式可以很形象的表示出你们小组的蒜苗种植情况呢?

  引导学生说出:统计图

  三、引出统计图,并根据实验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1、观察空白统计图,并提出问题

  师:那正好在你们的桌面上老师给你们提前准备了一张统计图,现在请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了解一下这张统计图。

  学生认真观察,初步了解这张统计图。

  师:通过你们刚才初步了解这张统计图,你们有没有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统计图设计的格子有限,按照以前所学的统计形式,无法完整的统计出他们蒜苗成长的记录。

  2、小组讨论,寻找解决策略

  师:那既然大家都遇到了这个难题,那我们就在小组里先商量一下,遇到的这个问题如何去解决?

  小组讨论,商量对策。

  让学生汇报一下他们小组商量的方法,教师简单评价。

  3、小组合作,绘制统计图

  刚才大家想了出了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好办法,它解决格子不够用的问题。那么每张图上的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还要与所画条形的数据有关。如果数据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单位也多,数据小,那么所表示的单位也小。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小组商量一下,哪种办法适合你们小组,你们就选择哪种办法来解决,好吗?那开始绘制这张统计图。

  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利用统计表和方格图,制作统计图。

  说说统计图中的一格表示多少。

  小组活动,教师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同学们的问题和困惑,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师:行动快的小组现在已经在心里为你们加油了,加快速度。已经完成的小组可以再看看你们的.统计图。考虑一下一会介绍的时候怎么说?

  4、介绍小组绘制的统计图

  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设计情况告诉我们?

  重点请学生说说是怎么解决格子不够这个问题的。

  引导学生想出如果格子画不满或者突出一点的时候,可以在相应的条形上标出数据。

  师:如果有哪个小组也遇到了格子画不满或者突出一点的情况,那就按照你们自己找的好办法,把你们小组的统计图稍微修改一下。

  组内修改,教师巡视。

  5小结,说一说你觉得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好处?(直观,形象)

  四、练习读图,获取有用信息

  五、小结

  六、小调查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映,比如:一年中每个月的电费、水费等,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统计,并在附页3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四上课文《栽蒜苗一》教学设计 9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94~96。

  【教材分析】

  《栽蒜苗(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首先,教材创设了“栽蒜苗”的实践活动,学生在15天的观察与记录中经历着数据收集的全过程,体验着数据收集的方法,感受着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其次,教材提供了学习活动的一些基本要求,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数据描述的方法与过程,感受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感悟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最后,教材通过“试一试”与“练一练”的学习情景,促进学生学会读条形统计图,提高读图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学情分析】

  在第一学段,学生经历过统计的全过程,感受过“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统计方法,对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了初步的感受与体验。在第二学段,当学生面对一个新的实践情境(如:“栽蒜苗”)时,他们自然会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观察、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当学生发现“格子不够画”的时候,自然会产生认知冲突,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课堂上,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生能比较快地感悟到“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记录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表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2. 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 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4、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有关的.统计知识。[板书:栽蒜苗(一)]

  二、探索新知

  1、 学习数据收集的方法。

  师:同学们,怎样观察与记录呢?我们来看看天才小学的小朋友们是怎样做的。

  2、 讨论数据描述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看第一小组蒜苗第十五天生长情况统计表。(学生汇报,集体交流)师:通过统计表同学们都知道了谁的蒜苗长得高,谁的蒜苗长得矮。为了形象地反 映这些蒜苗生长的情况,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画条形统计图)

  3、 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好,我们来在方格纸上涂蒜苗生长的条形。(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两张15×9的方 格纸。)

  生:老师,这张方格纸的一格表示1厘米,格子数不够涂怎么办?

  师:这个问题提的好,有没有办法解决格子数不够涂的问题呢?(再补充格子,用一格表示2厘米)

  师:请同学们看第二小组蒜苗第十五天生长情况统计图。(交流信息,指出用一格表示3厘米)

  师:刚才大家想出了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好办法,它能解决格子不够用的问题。那么每张图上的每一格到底表示几个单位,还与所画条形的数据有关。如果数据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那么所表示的单位就小。

  4、 讨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师:观察这些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指名口答,通过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的关系比统计 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91页“试一试”及P92页“练一练”

  1、 试一试

  这两道题目的练习主要是巩固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使学生能结合现实的背景,说 出条形统计图中数据的实际意义。

  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

  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样画条形统计图的,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认识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今天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让学生自由回答)

  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2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板书设计:

  栽蒜苗(一)

  条形统计图

  2cm

  3cm

  一格表示 100个 多个单位

  2人

  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四上课文《栽蒜苗一》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验数据画成统计图的过程,认识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能读出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收集数据

  课前布置学生载种蒜苗,收集14天左右的蒜苗生长的数据。

  师:同学们,前一阶段我们对蒜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相关的统计知识。(板书:栽蒜苗)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记录蒜苗生长情况的数据,帮助学生对收集数据的方法有积累丰富的体验。】

  二、整理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活动一:填写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1、学生分组汇报自己收集的'数据。

  出示数据,第一小组蒜苗10天生长情况统计表;观察数据,制作第一小组蒜苗种植高度统计图。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小组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请组长把你们的统计表拿出来。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同学一起来完成这张统计表。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深入小组,及时指导。

  你们小组准备怎样整理这些数据?用什么方式把收集的数据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是引入用统计表的方式以数据进行整理,强化对统计图表的应用意识。】

  活动二:学习绘制条形统计图

  1、学生分组整理数据。主动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互相问答解释疑点。评比哪个组整理数据的方法最科学,优化整理数据的方法。

  2、挑选制作的“蒜苗”条形统计图展示,激发学生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兴趣。

  教师说明:这些用蒜苗长度做成的图表,我们叫做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发现条形统计图特点.统计图由几个部分组成?名称、横轴、纵轴、宽度相等的直条表示数据。

  3、学生分小组完成“小组14天后的高度统计图”,并记录在制作统计图的时候遇到哪些困难,你们是怎样解决这个困难的?

  全班解释。纵轴上一格表示多少为合适?该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给数据,分析一格表示多少,明确一格表示多少,应根据数据和图表的实际情况确定。

  【设计意图: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学会思考,通过讨论提炼。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展开调查,培养小组内的合作能力和执行能力,也同时培养的全班学生的协作能力。】

  活动三: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1、观看本小组制定制定的统计图,看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分组汇报各个小组读图的收获。

  【设计意图是引导鼓励从统计图中读出尽可能多的信息,进一步体会数据中会蕴含信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三、巩固练习

  教材86页练一练第1题。

  1、你从统计表中收集到哪些数据。

  2、讨论:说一说,你用1格表示多少人?

  引导发现:这些数据都是双数,可以用1格表示2人。

  3、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是再次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绘制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

  四、全课小结

  学生小结汇报本节课所学知识。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映,比如:一年中每个月的电费、水费等,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统计,并在附页3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以及学习知识所用的方法和策略,架起与生活的联系,做到学有用的数学。】

【四上课文《栽蒜苗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人教新课标四上课文《乌塔》教学设计03-18

四上《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08-17

浙教版四上:《李时珍》教学设计08-20

苏教版四上《习作4》教学设计03-27

人教版语文四上:《打赌》教学设计07-04

四上语文《长城》教学设计与反思08-08

北京版四上《瀑布》教学设计08-20

北京版四上《李时珍》教学设计08-20

北京版四上《责任》教学设计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