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一双手》教案(通用10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语文《一双手》教案

时间:2024-07-25 08:55:15 文圣 四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一双手》教案(通用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一双手》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一双手》教案(通用10篇)

  四年级语文《一双手》教案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文章两次对手作了特写,分别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打比方和数字描写的方法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而这双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业工人甘心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所以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在探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应该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猜手诱趣

  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老师这儿有四双手的具体描写,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出示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这四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

  [评析: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最为轻松快乐。课前的猜手游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使知识在情意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能力在自主中高效建构,可谓一举多得。]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把预习时发现读不准的、读不好的生字说出来,提醒大家注意。

  2、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划下来。

  3、你划了哪些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品读感悟,层层深入

  1、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1)(出示学生划出的具体描写)把这些具体描写多读几遍,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双手的初步感受。)

  (学生可能从不同的方面谈认识和感受,他们可能会说是一双布满伤痕的手,与众不同的手,木色的手,不可思议的手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并给以肯定。当学生谈到大、硬、粗的特点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下面的方式方法给以引导。)

  [评析:语文课程总目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有:“……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在以下环节中,老师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感知文本,大胆交流初步阅读后的个性理解和体验,此处设计很好地贯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折射出教师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它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2)比手感知――大。

  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①方法指导:抓住具体数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②展示按照这个尺寸塑的一只手,先组织学生比一比,然后老师也来比。

  (在形象直观的比手过程中使学生对张迎善手大的特点有直接、真切的感受。)板书:大

  ③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3)生活感悟――硬、粗。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板书:硬、粗。

  ①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 ,把手指比作 。

  ②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联系已有经验进一步体会出手的硬和粗。)

  ③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④出示老茧:指读。什么是老茧?见过谁长老茧?张迎善的手不仅磨出了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老茧”的理解,并拿生活中见到的长老茧的人的手和张迎善布满老茧的手比较,更深层的体会到底坚硬和粗糙到什么程度。)

  ⑤结合此时的体会再来读。

  [评析:《课程标准》中倡导:“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都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双手的大、粗、硬的特点,老师运用了直观对比、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形象感知,深化理解。从而也启发我们:回归生活,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

  (4)小结: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谈独到的感受,阐发议论,说自己的猜测,讲引发的思考,提不解的问题等)

  (学生可能会谈:这是一双令人敬佩的手;可能会猜:这双手一定干了很多活;可能会问: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张迎善的手到底干了些什么,让这位同学如此敬佩?”或“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这样呢?”等问题,请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5)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个同学讲,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然后一起讨论,总结出一个大家认为最准确,最全面的答案。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寻求准确、全面的答案。)

  (6)组织交流,及时评价。

  [评析:看似简单的小结,却将学生对这双手关注的视角,由表层的特点认识,转移到形成原因上。由此,把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引入深入。]

  2、引入计算,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

  (1)计算启情。

  好,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780000次)。

  [设计意图:把数学的内容引进来,使学生在一次次计算的过程中,在得出的一串串数字的结论中,真正的感触到:这么多次呀,怪不得这双手会布满老茧,怪不得这双手会坚硬、粗糙得象鼓皮,像干蘑。从而体悟张迎善的勤劳、奉献、了不起等。]

  (2)圈数促情

  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

  [设计意图:课文中出现了33垧,44.5垧,1300立方米,3500层积立方米,这些生活中不常见的数字和单位,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一想,他们认识起来是有障碍的。为了让作者的生活、主人公张迎善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进行多层面地接触,这里通过联系他们天天见的教学楼、学校,使这些数字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有真实、立体的认识。]

  ①我们学校占地13亩,这33垧有38个学校那么大,44.5垧,就相当于50个学校这么大。

  ②把张迎善生产的1300立方米的木材,放在我们的教学楼里,要盖400层。

  (3)过渡:看呀,就是这双手,和土壤的几十万次接触,创造了如此这般的财富。静下心来再想想,难道这双手所付出的,所创造的就仅仅是这些吗?

  (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抓关键词的方法,了解这26万棵树只是张迎善在1988年以前栽下的,这些木材、林场、枝丫只是1981年到1985年之间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张迎善今天仍然在工作的话,他付出的、创造的将不仅仅是这些,从而感悟张迎善的可贵和伟大。)

  [评析:语文学习中常常蕴含着时间操作的因素,以上环节中老师适宜的把握住了这些因素,巧妙地将数学计算引入语文课堂,通过一串串数字的形象感知与比较,既帮助学生深刻体悟到了语言文字,突破了学习难点,也打破了学科界限,在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中,促进了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实现了语文学科的多重功能价值。]

  (4)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孩子们你又想说些什么?

  (怎么想的就怎么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请他们来板书。)

  (5)拓展丰情。林业局负责人说: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什么是金库?绿色的金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就是绿色的金库?

  小结:这大森林啊,的的确确是绿色的金库,而这金库的创造者就有张迎善,就有张迎善的这双手。让我们再来重温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好吗?有感情的读一读。

  3、借助课件,引发想象,从情感的角度赞美手,赞美人。

  (1)课件燃情。(出示树木渐渐连成林场、又连成一山山森林的课件,在音乐的渲染下教师语言描述)大家看,就是这双神奇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树木;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育成了一片片林场;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连起了一山山的森林。

  (2)联想升情。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孩子们看着这双手你看到了什么?

  (此时通过这双手学生看到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双手了,可能是一车车的木材,可能是一弯弯的清泉,可能是一群群的小动物,也可能是张迎善以及和张迎善一样的劳动者美好的心灵,幸福的笑脸……)

  [评析: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氛围,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运用课件的精巧设计与相机呈现,把学生在一次带入文本情境,使学生在语文本的对话中展开联想,在联想中情感进一步升华。]

  小结:张迎善,一个平凡的林业工人,用这双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手,创造了不凡的事迹。

  四、作业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把它写一写。

  板书设计:

  一双手

  硬 美丽 1天 3000次 26万多棵

  粗 一双手创造财富 10天 30000次 33垧44.5垧

  木色 了不起 20天 60000次 1300立方米

  大 奇 26万棵 780000次3500层积立方米

  与众不同 创建绿色金库

  四年级语文《一双手》教案 2

  教学目标:

  1、养成圈点批注的读书习惯。

  2、学会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人物的写法。

  3、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人物的写法。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

  引导自学、以读促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圈点批注、合作探究、总结提升。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课件出示):说一说,这可能是谁的手?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检查课前预习----我来考考你

  1、字词预习检测。指名读一读,纠正字音。

  2、课文初读感知。

  (1)这篇文章写的人物是谁?这个人物的职业是什么?

  (2)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份?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

  三、自主学习

  (一)整体感知——认识一双手。

  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并按照提示要求填充:本文写了( )的一双( )手。(谁的一双怎样的手)

  (二)细读课文,解读“一双手”---动起你的手来。

  1、作为一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有怎么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再读课文

  ⑴用曲线画出描写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语句,并在书上做出适当的'圈点和批注。

  ⑵说说在你的眼中,张迎善的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

  可以用“这是一双 的手,你看:“ ”的句式交流。

  2、我来为张迎善这双“手”建档案。

  主人: 身份: 手感: 手的肤色

  手指: 纹络: 掌面: 手的大小

  手指细节: 手的别号: 手的价值

  3、纵观档案资料,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说说这双手给你的总体印象。

  4、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语句,议一议造成年轻的张迎善的手很“奇丑”的原因是什么?

  5、了解原因后,你一定对这双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还认为他的手丑吗?请再次用“这是一双 __ 的手”的句式,谈谈你的深层感受。

  6、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你觉得这一结尾有何妙处?

  7、欣赏图片体会贡献。

  四、深入探究,赏析“一双手”

  1、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却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是分不开的。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多角度的描写、语言、修辞以及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

  2、学生汇报,师总结。

  五、情感升华,赞美“一双手”

  1、读了文章,你一定对张迎善同志有了更多的认识,在你眼中,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2、全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普通劳动者的礼赞之情,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说,那么请你也选择一种方式表达对他的赞美之情。

  3、课堂总结。

  张迎善是具有不畏艰辛、艰苦创业、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张迎善的热爱、敬仰和赞颂之情。

  六、作业

  1、仔细观察父母亲的手,写一篇小作文。

  2、收集一些像张迎善那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的事例。

  四年级语文《一双手》教案 3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了解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学习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细致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学思同步”的教学思想,巧妙地设置疑问、启迪学生丰富的联想。

  2、教给学生“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的阅读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训练,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及作者对为人类创造绿色的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研读文章7至9节,了解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形的写作方法。

  【难点】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采访过程,了解这双手背后的故事,理解“美,是以丑为代价的”这一哲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写人的文章,而写人的文章要写得成功,势必要把人物写得成功,那么写人的一般方法有哪些呢?……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人的文章——一双手(板题)同学们课前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我想了解两个简单的信息:

  1、这篇文章写的人物是谁?

  2、这个人物的职业是什么?

  3、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分?

  作为一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有怎么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

  〔二〕感知内容,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听读的同学注意圈划“文中是如何具体从细处描写作者所见到的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

  2、填充句子:文章写了一双__________的手。

  ①填充句子(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对写手特征的的句子进行评注。

  ②齐读所填充的句子(感知多角度写手的效果)。

  ③评注手的特征:粗、硬、老、干、厚、色深、大……

  3、形象感知手“大”的特征。

  学生量自己的手,并记录下尺寸和张迎善的手进行比较。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讨论

  课文的题目明明是“一双手”,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偏偏先列举了各种各样的手,而且是一双双未曾留下深刻印象的手呢?

  〔点拨〕作者开头所列举的手中,每两种构成一组截然不同的手,基本上概括了从不同角度去衡量的手,写这些手目的是为了烘托突出“一双手”。

  2、重点研读

  阅读课文4~18节,投影要求解决下列问题:

  ①作者写的是怎样一双“奇”手?朗读描写手的特征的精彩语段和句子。画出写手的特征的重要语句。

  ②作者根据自己采访的顺序,从什么角度写“奇”手的?

  ③从各段中找出反映采访过程的主要动词。

  ④文章哪一句话是写“一双手”给读者的最初印象的`?

  3、讨论

  文章用“半截老松木”比喻这一双“奇”手有什么不足之处?从画出的描写手的特征的语句中找出相关的内容。

  〔点拨〕没有写出这双手的特征“大”。

  4、重点分析

  说说“紧紧”“裹”等字的表达作用。

  〔点拨〕

  ①说明手很大;

  ②写出了手的力量;

  ③说明张迎善这个人很热情。

  5、细节分析

  文中描写手最细腻、最具体的是哪几节?分别写出了哪些特征?

  6、写法探究

  作者为什么要写张迎善的手,而不是通过其他的描写来刻画人物?

  〔点拨〕这一双手正是张迎善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精神的最好体现。

  7、关注

  举身边的例子阐述“美,是以丑为代价的”这一哲理。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通过一双手反映了一位林业工人的高尚的品质,写得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也是分不开的。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选材、语言、修辞以及对比、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的运用)

  写一篇短文:妈妈的一双手(也可写令你难忘的一双手)

  四年级语文《一双手》教案 4

  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按句式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再连成一段话写下来。

  2、情感目标: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爱劳动的品质

  3、发展目标: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及初步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揭示课题。

  导语: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有一个谜语让大家猜,大家要认真听,动脑想,看谁先猜出来。

  1、老师读谜语:我有两个好朋友,你有他有大家有。会写字,能画画;会扫地,能洗碗。样样事情都会做,猜猜看,它是谁?

  2、学生说谜底,老师板题“一双手”。

  二、句式辅助,训练说话。

  过渡:人人都有一双手。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一双手”。

  1、练习用“我有一双(怎样)的手”的句式说话。(指定一小组同学“开火车”说,师板书:能干等)

  2、练习用“我用自己的双手(干什么)的句式说话。

  ①在“我有一双勤劳的手”的歌声中,同学们开始动手做事,他们有的系红领巾,有的整理书包,有的削铅笔,有的擦桌椅,有的捡纸,有的'拼图,有的画画……忙得不亦乐乎。

  ②指定一小组的同学“开火车”用句式把刚才的事情说一说。

  ③指定一小组同学“开火车”用句式说一说平时还做过哪些事情。

  3、练习用“长大以后,我要当,用”的句式说话。

  过渡:小朋友们从小就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务活儿学着做,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长大以后,你们的手还想做什么呢?下面,请你们看几幅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用双手在干什么?

  ①老师逐一出示图片,学生看图思考。

  ②指名回答

  过渡:说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用句式互相说一说,将来你的手要干什么?

  ③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④指名回答

  ⑤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大家都有美好的理想。我们只有现在好好学习,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篚了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从分到合,由说到写。

  1、把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2、把三句话连成一段写下来。

  四、信息反馈,检查效果。

  1、学生读小习作,大家评议。

  2、四人小组交流,互相修改习作。

  四年级语文《一双手》教案 5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生字词,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抓住人物局部特征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2、能针对文中所写事物的特点和写法圈点批注。

  3、掌握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人物局部特征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2、运用圈点批注的方式自主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一个课前活动导入本课)

  师生之间的一次握手,然后让这位学生谈谈握老师手的感觉,再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也相互握握手,感受一下同学的手有什么特点。今天就通过我们的合作来学习课文《一双手》。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介绍作者

  姜孟之,当代作家,山东乳山市人,中国作协会员。曾任小学中学教员、中学校长。《一双手》是作者所写的报告文学《乌马的传说》中的节选。

  2、引导学生讨论

  作者握过很多手,但都未留下很深的印象。读到这儿,我又想到一个问题:课文题目明明是“一双手”,作者为什么偏偏列举出“各种各样的手”,而且又是一双“未留下很深的印象”的手呢?大家可以议论议论。

  请一位同学把二、三两段读一下。

  (板书:天下第一奇手)

  三、精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1、那么,这一双手哪些地方“奇”?作者怎么写“奇”的?请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第4段到第18段。请同学运用读书“四到”阅读这一部分课文。

  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哪位同学自愿读的?

  2、刚才我看了一下,许多人在课本上作了圈点勾画,标出了重点词语和重要语句,有的还在有疑问的词句旁边加了问号。说明大家不仅眼口都到了,而且手也到了。我提几个问题,着重检查一下同学们读书时心有没有到。

  ①课文是人物专访。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人物的“一双手”的?(动词:握→抽→裹→察看→问→量→搓→介绍手)

  ②课文的哪一段是写“一双手”给作者最初的印象的?主要是哪几句话?

  板书:粗→老→硬→干→色深→厚

  ③我再问第三个问题。有人说,世界上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你们觉得用“半截老松木”比一双“奇手”有什么不足?还有手的哪一个特征没有表现出来?

  ④下面讨论第四个问题:课文中写一双手,写得最细腻、最具体的是哪几段?

  3、下面请同学默念课本上描写手的细部的'语句,两分钟后,请一位同学不看书,指着手图,分析张迎善的手的各细部的特征。

  总结:课文先总写“一双手”,又从细部写“一双手”,都是写的作者采访中的所见。接下来作者着重写关于手的所闻。通过所闻,交代形成天下第一奇手的原因。

  四、探究升华。

  1、32岁的林业工人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天下第一奇手”的呢?从课文中找出四句话来具体分析一下张迎善的手为什么变得粗、硬、老、干、厚、色深的。

  2、同学们,作者先写了“所见”的手的外形的特征,然后又通过“所闻”写出“一双手”创造的奇迹。把所见所闻结合起来,用一句话概括,该怎么说?奇手创造奇迹。

  3、作者从所见写到所闻,最后一段,又自然地写出了所感,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总结:这双手是既丑又美。表面上丑,实质上美。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有一种创造美的精神,从艰苦的劳动和奋斗中,发现美,赢得美,享受美。

  五、本课总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我们每个同学,也有一双手,更有一颗献身四化的爱国之心。我们要用自己的手去学习、工作、建设,我们要像张迎善那样,献出美的青春,去建设美的祖国,创造美的生活,开拓美的未来。

  六、布置作业。

  1、仔细观察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的手,以《的手》写一篇小作文。

  2、高效课时通p89,第2、3、4大题。

  板书设计

  一双手姜孟之

  一双奇手(粗、硬、老、干、厚、大、色深)

  (创建绿色宝库)

  一个人不畏艰辛、无私奉献

  四年级语文《一双手》教案 6

  学习目标:

  1、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2、抓住特征,多角度地细致准确地描写一双手,表现了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

  3、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

  1、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2、抓住特征,多角度地细致准确地描写一双手,表现了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一双手:红活圆实的,是少年的手;纤细修长的,是少女的手 ;枯瘦如柴的,是老人的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双特殊的手。(板书课题)

  二、 出示目标

  1、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征,多角度地细致准确地描写一双手,表现了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

  三、 设疑自探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你一定会获得下列信息:

  1、 你掌握了如下生词 :

  扛镐( )上山 造林33垧( )

  睡眼惺忪( )( ) 火寥寥( )( )地痛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⑴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有什么价值?(词语概括)

  ⑵作者是如何描写这双手的?(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主探究以上问题。

  四、解疑合探:

  1、针对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讨论要求:

  ⑴人人参与,热烈讨论,大声表达自己思想。

  ⑵组长控制好节奏,全力帮扶展示或点评同学。

  ⑶没解决的问题组长记录好,准备质疑。

  ⑷非展示组继续讨论,做好点评或质疑准备。

  2、展示要求

  ⑴书面展示同学要行动迅速,字迹工整,答题规范。

  ⑵口头展示同学要声音洪亮,条理清晰,语言简练;

  ⑶非展示同学要继续讨论,修正答案,准备评价。

  评价要求:

  ⑴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条理清晰。

  ⑵点评解题方法及思路,用红色粉笔恰当指出展示成果的优缺点。

  ⑶补充或阐述自己的不同观点并打分。

  随着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你又产生了哪些问题呢?

  文章开头写“各种各样的手”有什么作用?

  运用烘托的手法,以众多的“各种各样的手”突出了“一双手”。

  六、运用拓展

  1、请同学们仿照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要求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部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描写人物外貌,来塑造人物的形象。字数不少于100字。

  2、请你联系课文内容,为张迎善写一段颁奖辞。

  七、小结

  张迎善,一个平凡的'林业工人,用这双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手,创造了不凡的事迹。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寒风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粗大有力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

  四年级语文《一双手》教案 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质疑、解疑,自主阅读的能力。

  4、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在劳动模范张迎善那双粗糙的大手背后,是这位林业工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美好心愿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5、引导学生初步感悟,数字说明的好处

  教学重点:

  继续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质疑、解疑,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齐读、指认、听写生字新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鼓励、矫正学生读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说说课文写的是谁的“一双手”?张迎善是谁?

  2、结合课后问题阅读课文。

  (1)张迎善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

  a、读课文,划出描写这双手的样子的段落或画出有关句子。

  b、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一双怎样的手?

  (黑、硬、大、粗、伤痕累累、非常有力)

  c、摸摸你的手,说说自己的手是怎样的?

  d、你认为张迎善的手好看吗?你看到、摸到这双手会喜欢这双手吗?

  (2)这双手为什么成为这样?

  a、默读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画出重点词句。

  b、交流所画词句,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数字描写,并通过“垧”的计算,从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课文中多次运用数字描写,而那些数字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为什呢?

  (引导学生了解运用数字说明事物,可以让人从空间上感知事物的大小、多少,加深印象。

  引导学生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可运用数字说明的写法,把文章写得更具体、形象、生动。)

  (3)再次引导学生说说:现在你认为张迎善的手是怎样的一双手?(了不起、尊重、敬佩……)你喜欢这一双手吗?

  (引导学生感悟张迎善是为了绿化小兴安岭,在长年累月、不计其数的种树过程中,才使自己的'双手磨得伤痕累累,活像老松木,从而体会张迎善为我国的植树造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让学生喜欢这一双手,对张迎善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

  3、总结全文。

  (1)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了解了因为长年累月的辛苦,张迎善的手很不好看,可正是这双宽大、粗糙、有力、勤劳的手,创建了翠绿的森林、创造了无法估量的财富。张迎善的一双手是创建绿色金库的手。张迎善为了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质朴心灵令人敬佩。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对张迎善的敬意。

  三、作业:

  小练笔:观察一双手,可以是爸爸、妈妈的手,也可以是自己的手,学习写《一双手》。

  宽大、粗糙、坚硬、有力、

  勤劳、能干、创建、造福

  张迎善

  一双手

  赞美

  敬佩

  一双手

  四年级语文《一双手》教案 8

  教学目标

  1、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体会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给课文做圈点批注,并对自己喜欢的句子发表看法

  4、品味课文的语言风格,反复揣摩句子的深刻含义。

  重点

  1、学习圈点评注等读书动笔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学习抓住特征表达人物的写作方法。

  难点

  1、品味课文的语言风格,反复揣摩句子的深刻含义。

  2、体会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请你们观看有关四幅画:

  (1)饮食店小妹的指甲都变形下陷了

  (2)足浴保健员的指关节长了黄豆大的老茧

  (3)长时间戴手套,医生的手掌和手背白白的,与腕部肤色形成鲜明对比。

  (4)鱼肝油厂女工的手特别白皙细嫩

  同学们仔细观察,能探究发现什么

  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人的文章——一双手(板题)

  二、解读《一双手》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请同学们朗读。

  同时思考:

  1、用简明扼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课文是怎样去写主人公张迎善的"一双手"的并思考描写一双手的用意是什么

  让同学们自渎课文,并思考问题

  1)请同学朗读课文,读完请同学点评

  2)交流思考的两个问题,各抒己见,然后同学点评,老师也出示参考意见

  课文先用六手衬一手,指出他的手是天下第一手。再从各个角度进行描写

  (一)有写视觉中观测到的

  (1)总体—把手比作半截老松木

  (2)手背—

  (3)手心—

  (4)手指—

  (二)有写触觉中感知到的

  (1)握手—写手之大

  (2)搓手—写手粗糙

  (三)有写自己动手量的

  用数字表现手之大

  用意是为了赞扬林业工人的无私奉献。

  三、赏析《一双手》

  请同学们用圈点勾画下批注的形式完成

  1、作者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请各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2、找出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并分析其含义,说说喜欢的理由。

  3、作者是如何抓住人物的局部特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四、情感升华

  本文主人公的事迹感人,全文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学了课文,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说,那么请用"对联"来抒情吧!我出上联,请对下联:

  上联是:人民教师用粉笔育后代

  五、开展活动——现场模拟亮风采

  男生扮演张迎善,女生学当记者,采访本文主人公,注意记者的'风度及提问的艺术性。

  开展活动

  六、巩固拓展

  学做有心人:

  手,它除了取物,工作,其实一个人的灵魂也是在上面的

  请同学们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仔细观测你身边的一双双手,如父母的,朋友的,同学的,清洁工的,营业员的……用心去感悟手背后的故事,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短文。

  要求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部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

  四年级语文《一双手》教案 9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词以及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张迎善的手的宽大、粗糙、有力、勤劳等特点。

  3、体会张迎善无私奉献的精神。

  4、学习抓住人物主要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张迎善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他的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教学难点:

  通过数字,理解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一双手”

  1、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学了《一双手》这篇文章,今天我们将更加深入地认识姜孟之笔下的这双手,看看他的手有什么特点?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老师先检查一下你们昨天的学习情况。

  (出示词语)谁愿意把这些字词大声地读一读。

  (相机处理“惺忪、镐、垧”的意思,解读形声字“裹”)

  3、你知道本文写了谁的一双手吗?谁能按照提示完整地回答。

  (出示课件)

  二、细读“一双手”

  1、作为一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究竟有怎样的与众不同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找出描写张迎善手的语句。(出示读书要求)

  2、说一说在你眼中,张迎善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那句话看出来的?(出示课件)

  a、在两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木!

  导读:你见过老松木吗?是怎样的?(粗糙)而作者说张迎善的手“活像半截老松木”,你能给“活像”换个词吗?而这更加说明张迎善手的——粗糙。读句子。

  (出示老松木和手的对比图)

  你见过这样的手吗?你呢?……我也没见过,见到这样的手,你感到——惊讶。把你感受送进句子中读一读。

  这一句结束时用了(!),足以说明作者的惊讶之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句话。

  b、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导读:你通过这句话中的哪个词发现张迎善的手是“有力”的?(紧紧),带着你的发现再读一读句子。齐读。

  c、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

  导读:孩子们,看看我们的手,是什么颜色的?而张迎善的手为什么是木色的呢?

  (出示手的图片)

  看着这双木色的手,你感到(惊讶)。依旧是惊讶,把我们的惊讶之情再次送到句子中吧。读句子。

  d、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导读: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坚硬)读句子。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运用比喻的手法使句子更形象、更生动。

  孩子们,看看我们的手,哪儿有老茧,为什么张迎善的手布满了老茧,为什么呢?由于长期植树,这双手才会像鼓皮一样硬,才会布满老茧啊。再读句子。

  e、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导读:这段话重点写了张迎善的左手大拇指,为什么他的大拇指没有指甲?张迎善栽树仅仅是上下插几次吗?他会怎么做?读句子。

  这里有一个“刻”字,为什么作者不用“画”“描”等词呢?读句子。

  请同学们再看看文中的插图,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啊?!再读。

  f、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导读:我听到大家很自然地强调了“大”,到底张迎善的手大不大呢?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来量一量自己的手,看看自己的手有多大?

  谁愿意再读一读,把手大的特点通过读体现出来。

  3、同学们,看着这些板书,你想说些什么?(与众不同)

  4、我们平常见到的手,有的纤细,有的美丽,有的白皙,有的柔嫩,而张迎善的手却是(板书),为什么他的手会如此与众不同,让我们惊讶呢?同学们想一想他的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你们先根据课文内容讨论一下。

  5、通过数字理解张迎善的手所做得贡献。

  栽一棵树就得往土里插(三四次),就算三次吧,张迎善一天能栽一千多棵树,那手就得往土里插一千多次,十天二十天呢?他总共栽了多少棵树?(26万多棵),就算26万棵,手得往土里插(3×260000)780000次。

  张迎善造林、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总共77.5垧,就算77垧吧,东北的一垧相当于我们现在的15亩,总共也就是(77×15)1155亩,我们学校本部占地25亩,那么张迎善造林和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的面积相当于46个我们学校啊!

  还有,张迎善这双手生成的木材和枝丫有多少呢?粗略算了一下,如果把这些木材放在像我们班级这么大教室里,足足能放满30间!

  这就是张迎善在短短的四年所做的贡献啊!

  6、看到这些数字,在读读手的特点,你仅仅感觉到这是一双手吗?你想说些什么?

  (伟大,无私,奉献)

  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齐读最后一段。

  三、深化“一双手”

  1、孩子们,作者除了看到了这一山山翠绿的森林,还会看到什么?把你的发现融入到省略号中,再读这段话。

  2、(播放课件)再读。

  3、请同学们再读课题,记住这双粗糙、有力、坚硬的手(读);记住这双无私奉献的手(读)。

  四、学写“一双手”

  孩子们,本文在写作上有一个技巧,就是抓住了一双最具特征的手表现人物,突出了人物的品格,我们以后在写作中可以尝试。(出示课件)

  四年级语文《一双手》教案 10

  教学目标:

  1、能通畅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感受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学习课文。

  3、能运用抓住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运用圈点批注等读书动笔的方法。

  2、自主阅读感悟通过一双手刻画出的人物形象及抒发的感情。

  3、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抓住最具特征的部位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读一读:

  1、本文写谁的手?

  2、这双手有什么样的特点?

  三、想一想:

  课文是怎样去写主人公的“一双手”的?

  四、评一评:

  评价一下张迎善手的外形。

  五、找一找:

  造成张迎善手“奇丑”特征的原因有哪些?

  六、品一品:

  相对于张迎善的手的丑的外形,而了解了造成他手丑的原因之后,你还认为他的手丑吗?

  七、说一说:

  概括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双奇手写了一个什么的样人?

  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做一做:

  仔细观察家人的手,写一篇小作文。

  九、练一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铁镐()瞬间()得逞()

  火燎燎()铁铸()一垧()

  xīng sōng()cuō()手纹luò()

  2、指出下列比喻句分别属于比喻中的`哪一种。

  (1)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2)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3)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1)我去小兴安岭的乌马河林业局采访。()

  (2)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

  (3)(他的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4)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4、本文刻画人物运用的描写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

  (1)“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一个“裹”字突出了张迎善的手___________。

  (2)“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突出了张迎善的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一个“缠”字突出了张迎善的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几个数字突出了张迎善的手___________。

  (5)“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这一对比突出了张迎善的手___________。

  6、简答题

  (1)课文对张迎善同志的外貌是抓住什么描写的?有何作用?

  (2)从张迎善的回答为什么不贴胶布涂手油的谈话中,我们除了看到他丰富的植树经验外,还可以看到什么?

【四年级语文《一双手》教案】相关文章:

一双手套10-07

一双手作文05-13

奶奶的双手09-24

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07-07

我需要一双手08-16

一双手的力量作文03-19

一双手套作文05-22

那一双手作文03-19

语文高一教案12-08

牵着这双手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