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语文园地一》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语文园地一》

时间:2024-07-22 13:35:29 三年级 我要投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语文园地一》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语文园地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语文园地一》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语文园地一》1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语句,认真地抄录在摘抄本上。

  2、积累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并能用它们说句子。

  3、学会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交流平台

  1、回顾本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同学们都积累到了哪些好句子呢。

  指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师大屏幕出示: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3、指名生读这两个句子,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

  4、生在小组内交流。

  5、师指生说自己的阅读体会。

  6、师小结:阅读就是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良方,而我们读到的好词好句就是改变我们精神世界的良药。精彩的描写、深刻的道理、巧妙的用词……都可以是我们积累的内容。同学们一定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书中的精妙之处哟。

  二、词句段运用

  1、大屏幕出示: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生自由读词语。

  指名生读词语,师相机正音。

  生开火车读词语。

  2、观察划横线的字,想一想: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加横线的字之间是什么关系。

  3、指生回答。

  4、师小结:这八个词语中,每个词中划横线的两个字都是一组近义词。

  前面四个词是第一、三两字为一组,后面四个词是第二、四两字为一组。

  5、你还能说出和这些词语特点一样的词语吗。

  6、请你在这八个词语中选一两个各说一句话。

  三、朗读有方

  1、师:同学们,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不仅要读准确字音,还要读得有感情。可是,怎样朗读才是有感情呢。怎样的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呢。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看看谁读得更好。

  出示相关句子: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2、学生自由读句子,想一想这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意思。

  3、指生读句子,并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4、师指导学生找出每一句话中突出句子意思的词语。

  “真的”“一点儿”“就是”……

  这些词语都需要读得重一些,句子的意思也很快的就明白了。

  5、师小结:

  我们把在表达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读得重一些,这样的朗读方法叫重(zhòng)读、重音一般是把声音加强并配合音节的延长来表现的,有时为了突出某些词语还要一字一顿地读、但在表达幸福、温暖、欣慰、体贴的情怀时,往往要把重音轻读,即读得反而比其他语句轻柔。

  6、出示另一组句子,生练习。

  第二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给兴趣小组起名字。

  一、自主探究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那个名字里有家人的希望,浓缩着家人对我们的爱。

  孔子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字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好的名字,能让人赏心悦目,能让人激情澎湃,能让人回味悠长。今天我们要来为我班的兴趣小组取一个名字,你准备好了么。

  2、生自学书上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3、师根据学生提问整理成如下自探提示:

  同学们,看书上示例,给我们的兴趣小组也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注意:

  1)抓住你所选小组的活动特点;

  2)可加入一些富有个性的词语,体现出小组的特别来。

  二、小组合作

  1、师出示已有的小组名称:篮球侠、巧手剪纸组、鲲鹏航模队、 探索者小队、 弈秋棋社

  2、生在小组内讨论以上小组名称的特点。

  3、指名生说自己的体会,师小结。

  4、出示常见的小组名称,启迪生的思考。

  5、学生自己设计名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选出一个最好的,再在班级中展示,让设计者说说自己的创意思路。

  6、师择优给小组命名。

  三、拓展延伸

  1、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作业:请你为我们的语文学习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吧。

  第三课时

  日积月累:古诗《所见》

  教学目标:

  1、认识“牧”、“振”、“樾”等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背诵并理解古诗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

  天空那么蓝;远处是青青树林,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像刚洗刷过似的。一幅动人的画面印入了我们的眼帘。

  2、出示挂图,看图了解诗意:

  A、谁能把你所看到的说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图意)

  B、师总结:夏季的一天,诗人在房间里闷热难当,昏昏欲睡:于是他走出房间,来到树林里。

  看见整个树林枝叶繁茂,林间的小道上满是树荫,行走在这样的林间小道上,阵阵凉风迎面吹拂而来,好惬意。作者很高兴的将自己看见的情境,用诗句记录了下来。诗名就叫《所见》,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袁枚)

  3、介绍作者这位清代的诗人将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释题:

  见是什么意思。(看见)

  所见就是。

  ——所看见的东西。是谁看见呢。前面要加上诗人的名字,就是对题目完整的`解释了。请一个同学把题目的意思完整说一遍。

  师配乐范读全诗。

  二、初读古诗

  1、指名读生字。出示:牧、骑、振、蝉、樾

  2、记忆字形,“牧”字:左边是马意为牲口的代表,右边是音。是左形右声的字。

  蝉:形声。从虫,单声。

  虫+单,它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小动物。夏天的时候,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别称:“知了”。

  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让我们听听读古诗读得如何呢?

  3、指名学生朗读全诗。

  4、学生自读诗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

  “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鸣:“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

  1、读第一、二句。

  (1)观察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图。(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优美动听、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跃。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同学们想不想也欣赏一番呢。

  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随着老师描述,想象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咦。路的那头走来一头黄牛,牛儿吃得饱饱的,正晃悠悠地走着,背上还骑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口里唱着响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着。)

  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真不少,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A、美美的读一读。

  B、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2、读第三、四句。

  (1)作者袁枚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A、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

  B、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

  C、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

  3、多美的一首诗啊。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A、配乐诵读,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B、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

  C、美美的吟诵整首诗。(齐背、个别背、)

  (4)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所见

  (迷人的田园风光图)

  牧童——黄牛

  林樾——鸣蝉

  教学反思:

  学习本组教材的同时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广泛积累好词好名,养成随处有积累、巧记活用的好习惯。在本单元学习园地的知识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积累:

  1、词句段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类型的观察与发现,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两组词,它们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2、给小组取名字则是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

  引导发现时我告诉学生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只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即可,既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建立学习语文的信心。

  日积月累是要求积累古诗,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读古诗、懂古诗含义、悟古诗意境、根据古诗编故事,让学生在积累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但课堂容量有些大,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确定重要有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语文园地一》2

  课题: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发现一些有新鲜感、有趣的句子,找找这样的句子,并试着积累这样的语句。

  2.熟读并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重难点

  1.发现一些有新鲜感的句子的特点,并试积累这样的句子。

  2.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过程:

  一、教学“交流平台”

  1.出示交流平台,学生自读。

  2.讨论: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你喜欢这样的句子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汇报交流。

  4.你还找到哪些句子也很新鲜,很有特点?鼓励学生从所学课文中去寻找。

  (1)学生分小组讨论。

  (2)确定汇报人员,每个小组一名同学汇报。

  5.小结:回顾什么是“新鲜感”。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还可以尝试仿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结合所学课文,去寻找发现有新鲜感的句子,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表达生活。】

  二、教学“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所见》,释题。简介诗人袁枚。(PPT2)

  2.生自由读古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要求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中插图,说说:诗人看到了什么?师根据回答相机板书:牧童黄牛林樾蝉

  4.你读懂了什么?根据汇报,相机学习。

  (1)生:牧童骑着黄牛。

  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指导朗读好前两句,注意读好节奏及停顿。

  (2)生:牧童想要捕蝉。

  师:你从哪一个词看出牧童很想捕蝉?(师:对,“意欲”就是心里想要的意思。)指导朗读好后两句。

  5.你们能根据古诗描述的画面,说说诗意吗?引导学生看图说诗意。

  6.多种形式朗读古诗:分组读、齐读、师生对读等。

  7.试背古诗。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来引导学生说出古诗的意思,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语文园地一》3

  一、教学目标:

  1、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增强在课内外积累有新鲜感词句的意识。

  2、积累含有身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重点);能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朗读方式。

  3、组织兴趣小组,能给兴趣小组起名字,并开展活动。

  4、想象画面,积累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

  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增强在课内外积累有新鲜感词句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能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朗读方式。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积累好词好句的积累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课文里常常有一些很有新鲜感的词句,比如自己觉得不熟悉的词句、比较特别的句式,当你看到这些词句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呢?

  2、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例句。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1)指名读。

  (2)齐读。

  (3)交流:这两个例句哪些地方有新鲜感?在课内或课外阅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表达形式?

  3、自主活动。

  (1)小组内交流自己在读书时读到并摘抄在积累本上的一些有新鲜感的词句。

  (2)把喜欢的句子写在卡片或者树叶上,做成书签。

  4、小结:看到有新鲜感的、优美的词句,我们要多读几遍,然后抄写在积累本上。相信,经过这样的练习,你一定会积累很多好的词句。

  二、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成语: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1)借助拼音把这8个成语读正确,重点关注“爪、吊、赤、疾、燥”的读音。

  (2)多种形式读成语:

  ①一边做动作一边读成语,如摇头晃脑、张牙舞爪。

  ②想象成语描写的动作、神态、心情等,合作读成语。如男生读“面红”,女生读“耳赤”。

  (3)同桌交流两组成语的特点,全班交流,注意把同类的信息进行梳理。

  ①这8个成语都含有身体部位或器官名称,都和人有关:有的描写人的动作,如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手忙脚乱、眼疾手快;有的描写人的外貌、状态,如披头散发、面红耳赤、口干舌燥;有的描写人的心理,如提心吊胆。

  ②第一组成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第二组成语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意思相近。

  (4)拓展:你还能说出一些含有身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吗?

  2、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请学生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怎样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2)同桌互相读一读,练一练,看看谁读得好,更能表达句子的意思。

  (3)朗读展示,师生评议。

  (4)全班齐读。

  三、巩固练习

  填空练习,巩固成语。

  摇()晃()披()散()

  张()舞()提()吊()

  ()红()赤()忙()乱

  ()疾()快()干()燥

  第二课时

  一、巧取组名

  1、说一说自己有哪些兴趣爱好。

  2、过渡:同学们的爱好很广泛!那就让我们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

  3、课件出示几个兴趣小组的名字,说一说这些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是什么,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篮球侠巧手剪纸组鲲鹏航模队探索者小队黑白棋社

  预设:这些名字体现了兴趣小组活动的特点。

  这些名字非常吸引人,让人印象深刻。

  这些名字有新鲜感,让人特别想加入。

  这些名字中加入了有个性的词语,让人一看就能记住。

  4、小结:是啊!看来给兴趣小组起名字也是一门学问,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那现在就试着给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吧。

  5、展示各兴趣小组所起的名字,大家互相评议。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一读古诗。

  2、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自己不认识的字。教师相机强调“樾、捕、蝉”的读音。

  3、出示个别字词的注释,请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荫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立:站立。

  4、结合插图,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5、教师说诗意,学生找出相对应的诗句。

  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6、指导朗读。

  7、练习背诵。

  (1)独立背诵。

  (2)同桌之间合作背一背。

  (3)指名背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继续摘抄、积累优美的词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语文园地一》4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词句段运用,学习积累带有人体部位名称的成语,有感情朗读本单元的精彩句子,练习给兴趣小组起个有创意的名字。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所见》,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和句子,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说一说,说说这些句子有趣在哪里,你是怎么理解的?

  3.背一背。

  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熟读成诵,

  看谁背诵得快。

  4.抄一抄,把这些有趣的句子抄写在你的笔记上,可能的画配上插图。

  【设计意图: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朗读背诵和抄写,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5.教师评议,并小结:课文中或课外阅读中往往有一些很新鲜、很生动、很有趣的句子,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要多读几遍,并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板书:新鲜、有趣的句子)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累。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词语,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成语都是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板书:成语)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有的描写人物动作,有的描写人物神态,有的描写人物心理。

  4.想一想:这些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做动作演示一下这些动作。

  5.演一演:先小组内各选一组动词演一演,再选小组代表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认识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在读中理解并积累下来。在读读背背中,认识了生字,积累了词语,以备写作时用。】

  (二)句子积累。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板书:句子)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3.怎样才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读出感情?

  自由练读,分小组比赛读,代表展示读。

  (三)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1.读一读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板书:兴趣小组)

  2.说说你对这些兴趣小组名字的理解。

  如“黑白棋社”肯定是下围棋小组,围棋有黑色棋子和白色棋子。

  3.你喜欢什么兴趣小组,你也试试取个名字。

  比如,书法兴趣小组,取名为“小小书法家组”;钢琴兴趣小组,取名为“朗朗钢琴社”……

  四、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板书:《所见》五言绝句)

  4.词语解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立:站立。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创作背景:《所见》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放牛的小孩骑着牛,大声地唱着牧歌,大概是想捕捉那只鸣叫的蝉吧,忽然停止了歌声,站立在柳树旁。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袁枚亲眼看到的。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会读、会背古诗,通过看插图和反复朗读诗句,了解古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读背背,学会积累诗句,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新鲜、有趣的句子

  成语句子兴趣小组

  《所见》五言绝句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摇()晃()披()散()张()舞()

  提()吊()()红()赤()忙()乱

  ()疾()快()干()燥

  2.默写古诗《所见》。

  参考答案

  1.头脑头发牙爪心胆面耳手脚眼手口舌

  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由于大部分都是本单元的重点词句,所以教学时鼓励学生自己先读读这些词句,再互相交流对词句的理解,然后有感情朗读,并抄写下来,能够很好地达到积累的目的。学习古诗时,本着“以学定教”“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借助拼音,结合插图,自读古诗,小组合作交流诗意,教师在关键的时候提示一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这种方式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

  通过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增大了学生的负担。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3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是通过读读、抄抄一些课文中出现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学会积累;词句段分别出示了成语、句子、短语,学会认读词句,积累语言,学会感情朗读句子;日积月累部分学习袁枚的古诗《所见》,充满儿童情趣,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和积累诗句。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描写童真童趣的古诗词有哪些?

  1.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4.《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榕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语文园地一》5

  妙析教材

  这个《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交流平台”指导学生能和同学交流课文里有新鲜感的语句,有意识地积累自己感兴趣、觉得优美的语句。“词句段运用”中包括交流发现成语的特点,积累成语,通过朗读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名字。“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所见》。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自己感到新鲜的语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意识。成语学习在二年级已有接触,因此这八个成语的特点,学生也易于发现。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但在组名的选取上需要教师的指导。古诗《所见》是一首描写儿童的诗,学生应该能产生共鸣,背诵起来问题不大。

  教学建议

  交流平台--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新鲜语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成语--通过讨论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成语的特点。

  句子--借助不同的朗读方式,表达句子的意思。

  给小组取名字--合作创新,为兴趣小组取符合其特点且有个性的名字。

  日积月累--结合图片、诗意指导学生快速背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互相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并能和同学交流成语的特点。

  3.指导学生练读句子,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合适而又响亮的名字。

  5.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所见》。

  【过程与方法】

  运用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实现自我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互相交流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及朗读的能力。

  3.让学生有团结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交流成语的特点,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

  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积累本,课前组建好兴趣小组。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学会摘抄积累词句。

  2.积累成语,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练读句子,交流自己体会句子意思的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交流。

  难点

  体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多媒体出示下列语句。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2.请两位学生朗读。

  3.拿出积累本,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摘抄。

  4.全班交流。

  5.评选本周“最佳积累本”。

  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成语,交流发现。

  1.出示下列成语。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2.小组内互相猜猜成语的意思。

  3.全班交流成语的意思。

  4.结合课件了解成语意思。

  5.小组内议一议这些成语的特点。

  6.全班交流。(这些成语中都有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词。这些成语中都含有近义词。)

  7.把这些成语摘抄到积累本上。

  (二)练习朗读,交流朗读方式。

  1.同桌互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课件出示第一个句子。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教师提示学生,从这个句子中你明白了什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兴奋)我们还可以怎样读。

  学生练习,教师相机提示。

  3.学生自己练习读第二、三句。

  4.展示读句子。

  读第二个句子时要强调“一点儿”,突出孙中山的“不懂”。

  读第三个句子时要强调“不懂就要问”,突出孙中山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精神。

  5.教师小结。

  要想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境,可以改变自己的语气语调,甚至可以用上肢体语言等方式。

  梳理板书

  语文园地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第二课时

  课时安排

  1.指导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合适而又响亮的名字。

  2.背诵古诗《所见》。

  重点难点

  重点

  让学生学会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名。

  难点

  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

  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其取名。

  1.学生根据课前建好的兴趣小组略调位子,坐在一起。

  2.教师出示取名方法。

  (1)要能体现活动的特点。

  (2)可以在名字中加入有个性的词语。

  (3)人看了名字就能记住。

  3.小组同学合作为组取名。

  4.全班交流组名,教师点评。

  5.小组合作设计组牌,利用课外时间制作完成。

  二、日积月累

  1.导入古诗。

  同学们,昨天你们有没有积累新的知识呢?愿意交流的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今天,我们一起来积累一首古诗。

  2.看图了解诗意。

  (1)(出示插图)谁能把看到的内容说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说图意)

  (2)师总结:夏季的一天,一个牧童骑在黄牛的背上,唱着动听的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便停止歌唱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看见这一幕,诗人诗兴大发,于是便将此情景用诗句记录了下来。诗名就叫《所见》,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袁枚)

  3.了解作者。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随园老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4.初读古诗。

  (1)指名读古诗,教师对于其中学生读不准的字加以指导。

  (2)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意思。(樾:“树荫”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3)再次观察课文插图。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优美动听、响亮)

  (4)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①美美地读一读。

  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5)作者袁枚正欣赏着牧童悦耳的歌声,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①牧童想干什么?(观察图中牧童的表情。)

  ②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蝉?(引导学生找到“鸣”字。)

  ③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开朗、可爱……)

  (6)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7)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

  5.尝试背诵。

  梳理板书

  语文园地

  所见牧童  黄牛林樾  鸣蝉迷人的田园风光图

  教学感悟

  “交流平台”的教学中,我主要以交流为主,让学生交流积累本中的内容,并评选“最佳积累本”,让学生感受到积累的快乐。在教学成语时,我仍然采用交流的方式,只稍作提示,由学生自己发现成语的特点。怎样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这一内容,在采用交流的方式之前,我先给学生以指导。对于组建兴趣小组并取名这一内容,我事先让学生组建好小组。课堂上,我打破学生座位的障碍,大胆地让同一兴趣小组的同学坐在一起。这一突破,极大地鼓励了学生参与这一活动的积极性,为他们自取组名创设了宽松的氛围。在古诗的教学中,我讲了学生难理解的,引导他们赏析古诗,进入情境,从而快速背诵古诗。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语文园地一》6

  学习目标:

  1、和同学交流课内外阅读时遇到的具有新鲜感的词句,体会有“新鲜感”的语言魅力。

  2、能养成主动积累“有新鲜感”词句的习惯。

  3、通过看图、感悟、诵读,理解并体会古诗,积累《所见》一诗。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体会有“新鲜感”的语言魅力,能养成主动积累“有新鲜感”词句的习惯。

  难点:

  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教法学法:

  图文结合讨论交流感情诵读

  学习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阅读记录表

  学习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

  二、交流平台

  (一)师:孩子们,老师在读书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很不一样,具有新鲜感的句子。

  课件出示: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生自由读句子、指名读、齐读句子。

  1、师:这个句子选自我们这一单元《大青树下的小学》,你觉着这个例句什么地方具有新鲜感?和同桌交流交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树枝不摇、鸟儿不叫、蝴蝶停歇突出了窗外的安静。)

  再读句子。

  3、拿出课文纸,画出具有新鲜感的词句,并四人以小组交流具有新鲜感的地方。指名交流。

  4、师:遇到这样有新鲜感的词句,我们该如何做呢?

  板书:摘抄积累反复阅读

  5、抄写积累的有新鲜感的句子。

  (二)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篇泰戈尔的散文诗《职业》。师范读。

  自由读文,你有什么感受?(职业没有高低贵贱。选择自己热爱的,能为别人做奉献的事业。)

  在这篇散文诗里,老师很喜欢这一句有新鲜感的句子。

  出示: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1、指名读句子,其他人边听边想:什么地方有新鲜感?

  预设:更夫。(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来提醒人们时间的人。)

  说了说这句话蕴含的丰富哲理。

  2、默读诗歌,画一画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抄写下来。

  (三)读一读自己所积累的词句。

  师:就像旅行总能看到新鲜的风景,阅读时我们也总能遇到新鲜的词句。在平时的课内外阅读中,遇到这样有新鲜感的词句,不仅要摘抄积累下来,还要反复阅读。

  三、日积月累

  (一)师:童年是最幸福的`,因为童年生活无忧无虑,丰富多彩。老师想请你们回忆一下,你最难忘的童年趣事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告诉大家。

  生自由表达。

  师:假如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古代,去看那个时候的孩子喜欢玩些什么,一定很有意思。

  生读:《村居》师:和你们一样大的孩子在干什么?(放纸鸢)

  生读:《宿新市徐公店》师:这些孩子又在干什么?(追黄碟)

  生读:《小儿垂钓》师:这个孩子在干什么?(钓鱼)

  (二)出示:《所见》

  1、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袁枚笔下的这个孩子在干什么。

  2、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师: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顺了,还不算会读。我们还要读好诗歌的节奏。师范读。各种形式诵读。

  3、孩子们,请你们看看这幅图,谁能告诉我“牧童”是做什么的?

  4、齐读,想想:牧童在干什么?板书:牧童

  根据回答板书:骑黄牛、唱着歌、听到蝉叫、闭口站立。

  5、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师:孩子们,看,这个小牧童起着黄牛,嘴里还唱着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嘹亮)从哪儿看出来的?(振林樾)什么意思?(在林中回荡)

  小牧童走着走着,忽然听见--蝉在鸣叫。师点明:鸣就是鸣叫的意思。

  小牧童听见蝉在鸣叫心里--想要捕蝉。谁来说说“欲”的意思。你怎么知道牧童想要捕蝉呢?立是什么意思?

  6、袁枚笔下的牧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悠闲自在、机智聪明、活泼可爱)从哪儿感受到的?指导朗读。读出他的--

  7、师:这首诗很简单,我相信你们很快就能背诵下来。自己先试着背一背吧。

  指名背。齐背。(节奏)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语文园地一》7

  教学目标

  1.积累本单元所学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并正确地摘抄。

  2.学习描写人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成语,并学会正确地书写。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把握停顿节奏和重音。

  4.给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5.背诵古诗《所见》,感受古诗的美好。

  重点难点

  重点:

  1.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积累描写人的成语。

  3.背诵古诗《所见》,感受古诗的美好,感受诗中的美景和情感。

  难点: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把握停顿节奏和重音。

  2.给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学习“交流平台”。

  过渡语:我们在学习一篇课文时,经常会遇到生字、生词,还有一些很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我们可以多读几遍,然后摘抄到笔记本上。

  1.学生自由朗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小组内互相读、正音,交流自己喜欢的其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书上的句子。

  4.抄写词语、句子。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学词语。

  1.自由读这些成语。

  2.指名读,带读。

  3.谈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都是用来描写人的,有的形容人的动作,有的形容人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4.还能说说类似的.成语吗?(如:怒目圆睁、弓腰驼背、心急如焚等)

  5.选取一个成语演一演或用成语说一句话。

  (分组合作,先是组内互相表演,然后在全班内表演,再指人点评)

  (二)读句子。

  1.按要求试着自由朗读书上的三个句子。

  2.小组内交流,互相朗读,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全班评议,教师相机指导。

  朗读句子,除了要将句子读正确、读流利之外,还要恰当地运用停顿和重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表示停顿)

  示例:

  (1)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2)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3)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4.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

  (三)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1.教师提出建议。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请你来给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吧!

  2.小组内交流讨论,写出兴趣小组的名字。

  3.请各小组派代表说出兴趣小组的名字,全班评议。

  教师相机指导:给兴趣小组取名字,注意名字要新颖、响亮,能体现出这个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特点,要加入一些个性化的词语,让人一看就能够记住。如:

  天籁合唱团小天鹅乐队快乐读书吧

  兰亭书法小组蓓蕾语文社圆梦足球队……

  4.自愿组建兴趣小组,推荐组长,商议如何开展活动。

  (四)课后活动。

  第2课时

  学习“日积月累”。

  1.观察左边的图片: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喜欢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完整的句子)

  2.指导朗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读,强调某些字音的正确读法。

  (3)老师示范读,要读出节奏美。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再指名读,要读出真情实感。

  3.体会诗意和诗境。

  (1)同桌交流:从这首古诗中你读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补充讲解诗歌描绘的画面及大意。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4.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古诗并背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语文园地一》8

  教学目标

  1、积累带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

  2、了解同一个句子读法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朗读句子,表达句子意思。

  3、学会给兴趣小组取响亮的名字,并能说出所取的名字所包含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发现一些成语的特点,并试着找找有这些特点的成语。

  2、掌握句子的正确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下面的词语,说说都有什么特点?(PPT2)

  干干净净明明白白日日夜夜清清楚楚

  是非不分大同小异黑白分明吃里扒外

  自给自足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自由自在

  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些词语,看看它们又有什么样的特点。

  二、教学“词句段运用”

  (一)词的运用

  1、出示词语,生自由读词,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2、分组讨论: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说说自己的发现。

  3、学生汇报词语特点:和人的身体有关

  4、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如:心宽体胖手舞足蹈情同手足左膀右臂肝胆相照笨手笨脚目瞪口呆头重脚轻眉开眼笑咬牙切齿手足相残(PPT3)

  5、选词说句。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探索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探究发现规律。】

  (二)句的运用

  出示课本中的三个句子。(PPT4)

  1、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这些句子,并讨论:这些句子应该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2、交流: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3、小组代表读句子

  4、师指导读,通过提问抓重读词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读。

  如:第一句话是为了让妈妈相信“我”所说的话,所以应该强调“真的.觉得”,这里应该重读;第二句话是为了强调他不懂书里的意思,所以应该强调“一点儿也不懂”,这里可以放缓速度且加重语气;第三句话是为了强调弄清楚梳理的道理的积极性,所以“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和“就是挨打也值得”应付放慢读的速度,加以突出强调。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讨论和交流感悟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5、练习读句子。(PPT5)

  (1)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2)从明天起,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

  (三)段的运用

  1、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比如我喜欢游泳,喜欢美食。你们喜欢什么?说说看。

  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分组。

  3、以现在的分组为单位,给你们的兴趣小组起一个名字,要求:

  ①名字能体现活动的特点。

  ②名字有个性,让人一看就能记住。

  4、开始活动,师巡视。

  5、小组汇报所取的名字,并说说取这个名字的原因是什么?

  6、比一比:集体讨论交流,看看哪个兴趣小组的名字最有意义、最响亮。

  第三课时

  完成《练习册》

  教后思考: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语文园地一》9

  教学目标:

  1.交流有新鲜感的句子,养成积累新鲜感的句子的习惯。

  2.积累关于人器官的四字词语,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抓住句子中的节奏和重音,把句子读得更好。

  4.背诵古诗《所见》,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诗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养成积累新鲜感的句子的习惯。

  2.抓住句子中的节奏和重音,把句子读得更好。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如果你在学习中习惯跟许多人交换思想,你就会成为一个思想丰富的人。由此可见学习、生活中的交流是多么重要啊。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

  二、交流平台

  1.今天我们要交流的是有新鲜感的句子,请看例句:

  例句1: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这是《大青树下的小学》里面的句子,一读起来就让人感觉到上课时校园里的安静,这是因为作者用环境来做了衬托。

  例句2: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这是泰戈尔《新月集》里的句子,表达了孩子对“更夫”这一职业的向往。

  2.收集有新鲜感的句子。就像旅行总能看到新鲜的风景,读书总会遇到新鲜的`句子。当你遇到有新鲜感的句子,一定要多读几遍。很好的句子要背下来,还要查明它们出自哪里,也可以抄到积累本上。

  3.小组进行新鲜句子朗读,评出你们小组的最佳句子。

  4.朗读你们小组推荐的新鲜句子,并说一说推荐理由。

  5.把各小组推荐的新鲜句子抄下来,装饰一下,贴在学习园地里。

  三、词句段的运用

  1.出示四字词语: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读一读这些词语,说一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预设:用圆圈画出表示人器官的词语,用圆点标出近义词。明白这组词语的特点是含有人器官的名词,且里面含有一对近义词。选择一个你知道的词语,说一说意思,表演一下。

  2.同类词语积累。学生积累含有人器官,每个成语中都有一对近义词的词语。

  预设:

  手舞足蹈耳濡目染指手画脚耳聪目明

  目瞪口呆眉开眼笑得心应手抛头露面

  3.指导朗读句子。

  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诀窍就是抓住节奏和重音。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预设:

  读第一段话时,重读“真的”,强调要表达“我”的看法,重读“地下”,突出花朵上学的地点;读第二段话时,重读“一点儿”,读出很着急的语气;读第三段话时,要重读“不懂就要问”“挨打也值得”,用自信的语气,突出非常愿意、认可的态度。

  4.我的社团我做主。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自己的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提出要求:

  (1)为兴趣小组取的名字要能体现活动的特点。

  (2)要加入有个性的词语,让人一看就记住。

  出示范例:黑白棋社、鲲鹏航模队、巧手剪纸组等。

  四、日积月累

  1.出示图片和古诗《所见》。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小组讨论诗歌的意思,提示:抓住关键字。

  预设:

  林樾:指道旁成荫的树。

  欲:想要。

  鸣蝉:鸣叫的蝉。

  3.小组讨论,翻译诗文。

  展示翻译成果: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4.背诵诗歌。小组之间进行挑战,看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全部背过。

  五、我的收获

  学生谈收获。

  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没有收获新鲜的句子?有没有积累生动的词语?有没有背过优美的古诗?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语文园地一》】相关文章: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04-09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语文园地一》(精选8篇)08-22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02-27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12-12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精选13篇)09-07

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教案04-02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_一单元作文05-06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06-13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