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篇)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设计理念
《荷花》这篇课文虽篇幅短小,但在作者笔下,荷花尽展其美丽风姿,作者感情随文章从“初闻花香”到“细赏花姿”再“幻化荷花”显得真挚而美好,真正是一篇美文。教学这样的文章应当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设置情景,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热爱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引导他们以饱满的激情很主动、很投入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美文之“美”,更多地应该由有感情地朗读来感受、体验。所以,对这样一篇精致的美文,应充分地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美读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体验荷花的美和“我”对荷花的爱。同样,充分地品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维度的目标的达成,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更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更好地实践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感悟,读中熏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 整体感知,启动情感。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叶圣陶爷爷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思考和准备的,文章中是有思路即内在脉络可寻的。我们阅读欣赏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荷花》这篇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现在你们能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吗?
学生自由读文,回顾文章结构:《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初闻荷香(第一自然段)
再赏荷姿(第二、三自然段)
幻化荷花(第四、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文叙写“我”观赏荷花,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理清课文的结构思路,不仅有助于学生把握好课文,品读课文,陶冶情操,感受荷花之美,还能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学习模仿课文写好叙事状物类文章。)
二、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1、 品读“初闻荷香”。
(1)“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句中“一……就……”这个关联词语说明了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公园门口。)
“清香”是什么意思?(清淡的香味)
从“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你读懂了什么?(作者赏花的心情很急切。)从句中的哪个词知道的?(“赶紧”、“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切心情,真可谓花香袭人,花香诱人啊。)
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来告诉我们作者急欲赏花呢?
(设计意图:赏读这一自然段旨在让学生体验作者初闻荷香、急欲赏花的迫切心情。)
(2)品读“再赏荷姿”。
教师过渡语:闻过了荷花的清香,我们再随着作者一起去欣赏荷花的风姿吧。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之美的句子,勾画出来,揣摩朗读,不但要能说出荷花之美,还要能读出荷花的美。
学生自渎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
教师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要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但不展开,把主要的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示范。)
在交流“乍看荷花”部分(即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能读美课文,教师可相机出现课件中荷花“初放”、“盛开”、“含苞待放”的美丽丰姿图片,使学生赏心悦目的同时获得了感官上的刺激,进而为指导朗读奠定基础。在交流“荷花不同姿态”部分(即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可伺机引导学生重点体会主要词语之后,再用课件出示千姿百态的白荷花图片,以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
指导朗读可以组织学生抓重点词有感情地品读,也可以评读、讨论读好的方法,还可以竞赛读,使其一个比一个读的美。
对重点语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可做如下解读:你们能告诉大家这一句美在什么地方吗?(荷叶的颜色美、形状美)除了这些还有要补充的吗?(“挨挨挤挤”也很美。)说说你的理由,好吗?(“挨挨挤挤”写出了荷叶很多、很密,说明荷叶长得很旺盛)大家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老师也觉得这一句写的很美,可怎样才能读出这种美来呢?(“挨挨挤挤”要读的慢点,读出很多很密的感觉和挨、挤的动感;“碧绿”、“大圆盘”,朗读时要想象荷叶的数量、颜色、形状和勃勃生机。)
对重点词“冒”可作如下解读:“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再体会一下,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等等)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一读,悟一悟。
(设计意图:本部分课文的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的课标要求。整个学习过程中,几乎所有的问题都由学生思考、讨论来解决,学习任务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如荷花美在哪里,怎样读出荷花的美来等等,都是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而教师仅仅只是引导学生品赏荷花之美,引导学生有感情、有技巧地朗读等等。)
(3)品读“幻化荷花”。
教师过渡语:面对满池如诗如画的荷花,作者深深地陶醉其中,“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美妙的感觉呢?变成荷花又会怎样呢?我们来学习第三部分。
分组自学读一读,说一说,汇报学习成果,指导美读华彩部分。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自主选读,汇报交流,有效进行词句训练、诵读训练,尊重了学生的独特理解和体会。)
三、体会课文,抒发情感。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想对荷花说一句什么话?
2、齐读课文,把你对荷花的感情融进去。(配《采莲》曲)
(设计意图: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学生的情感已达到高潮。此时,口语交际,配乐朗读,只会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感的品味,促进学生对优美语汇的内化。)
四、关于板书设计:
赏 香
闻 荷花 美
化 爱
(设计意图:此板书布局合理、简练,“横看成岭侧成峰”,且对教学内容删繁就简,抓主剔次,去芜存菁,把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和知识点,串珠成线,结线成网,便于学生一目了然的看清课文的框架。)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2、3、4、5自然段;
3.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2. 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荷花》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和
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进门就闻到了一阵清香,是这种清香吸引他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于是,一幅优美、雅致的荷花图便映入眼帘,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去欣赏一下吧。
二、读读、贴贴,学习第二段
1.自由轻声朗读2、3自然段
2.谁来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3.讲读第二自然段(投影第二自然段文字)
A.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写了什么?
B.指名读写荷叶的句子
a.这是一个什么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比喻句,突出了荷叶绿、大的特点)
b.“荷叶挨挨挤挤的”又说明什么?(密)
c.老师这儿就有几片绿色的大圆盘,谁来把它们挨挨挤挤地贴到黑板上?
d.集体朗读这句话。
e.小结: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丽,其实,荷花更美。
C.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
a.作者写出了荷花的什么?(三种不同的姿态)
b. 你怎么知道是三种呢?(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c. 作者写了荷花的哪三种不同的姿态?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结合图片观察)
D.作者用比喻句写出了荷叶绿、大、密,用三个“有的“写出了荷花姿态美。那么,他是怎样从写荷叶过渡到写荷花的呢?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好?(冒)
为什么?你用别的字代进去读读看。
白荷花是怎样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呢?(学生演示)
边演示边说:一朵( )的白荷花在( )的荷叶间( )。
齐读这句话。
4.A.过渡:一池的白荷花是不是只有这三种姿态呢?你怎么知道?
B.比较: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看看这一多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怒放的荷花和欲放的荷花,它们的美是不一样的,怒放的荷花美在开得大,颜色鲜,欲放的荷花美在花骨朵饱满有力,我们无法说出谁更美一些,所以作者要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5.指导朗读
三、读读、想想,学习第三段
1.过渡:好美的一幅荷花图啊!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跟着老师飞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
2.(配乐)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她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出手摸摸那荷叶,多么的油滑,摸摸那花瓣,多么的细腻,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第四自然段)
你刚才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了?
齐读第四自然段
3.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也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想到了自己变成荷花的情景。作者怎么能把课文写得那么好呢?(因为他对荷花充满了喜爱和赞美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欣赏那一池美丽的荷花,再一次品味作者生动优美的语言。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篇】相关文章: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3-28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3-29
语文《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1-21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两篇04-01
《虹》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04-02
《恐龙》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04-01
《景阳冈》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04-05
《船长》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05-25
《鲸》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