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卖木雕的少年》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国际理解和友好”主题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反映了中非地区的友谊。一位中国游客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她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送给她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如此,勾勒出了一个纯朴又憨厚的非洲少年形象,折射出“爱是相互的”主题。
本文语言上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文中的四字词语非常多,需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并做到积累运用。另外,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如两个“遗憾”,两处的“沉甸甸”,及文章中两处少年和“我”的对话,都是反映全文主题的重点部分,需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反复品味。此外,由于三年级学生对于非洲了解甚少,所以也可以说这是第一篇让学生了解非洲的文章,因此在课前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辅以老师提供的相关背景,帮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感悟。
设计理念:
紧扣文本语言特色,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展开充分的语言实践,努力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认读“尼、驮、构、栩、释、掏、豫”7个生字,会写“卖、售、构、驮”等生字。
2、感受非洲风情,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并积累文中“游人如织、爱不释手、构思新奇”等四字词语。
3、通过研读关键词句,深刻感受“我”的遗憾,并初步感受少年的遗憾。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四字好词,并深刻感受“我”的遗憾。
2、体会少年的“遗憾”并感受国际间人民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文章大意:
1、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卖木雕的少年!
(板书课题:卖木雕的少年 学生齐读)
2、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带着问题读课文)
师:谁能说说“我”去非洲做什么?(指名说)
二、学习课文关键字词句:
(一)、学习跟瀑布有关的内容:
1、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图片,学生欣赏,初步感受。
2、将文中描写大瀑布的词语画出来,读一读。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词语: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指名读)
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朗读: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二)、学习跟木雕有关的内容:
1、欣赏木雕图片,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木雕?(指名运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
出示:( )的木雕
指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木雕的词语并画出来,多读几遍: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2、引导学生明白此时要选择木雕并联系课文句子学习四字词语,读出情感。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过渡:这么精致的木雕,看着都舍不得放下了,文中哪个词表达了我的这种情感?
出示词语:爱不释手
出示句子: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3、理解作者的遗憾。
4、深刻理解少年的遗憾,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指名读)
师:大家都知道,这里是旅游胜地,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少年为什么偏偏对我是不是中国人感兴趣呢?
引导学生明白: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出示完整句子: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指导朗读)
5、通过讲故事的方法理解我们和非洲人民长期的友好往来,更进一步明白少年送木雕给我的原因,体会少年的淳朴和善良。
6、理解我看到这份礼物时的心情并指导朗读,同时一起感受一下少年这源自心底的开心与满足。
出示句子: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齐读)
7、出示句子,分角色朗读: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三、总结全文:
孩子们,希望这份难得的友谊能够-代代珍藏和延续下去,请大家齐读:
我们是朋友。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非洲人民也是我们的朋友。
四、板书:
27、卖木雕的少年
选木雕
弃木雕 我们是朋友!
送木雕
课后反思: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通过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这一风景区买卖木雕的故事来体现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体会非洲少年的善良淳朴。课文大概内容是:“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送给我一个木雕小象墩的事。
由于参赛时间的限制,要使这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显得比较困难,为了能够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解决生字词语。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本课字词的学习主要在课前十分钟完成,由于孩子初次接触课文,篇幅较长,一时间要熟读较有困难,所以我主要从本课重点字词入手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学生通过重点字词对文章形成整体认知和感受,另一方面对本课“学习并理解字词”这一重点知识环节也做好了铺垫。
二、抓住课文结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这篇文章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我抓住“遗憾”一词展开,先引导学生明白“我”的遗憾:木雕精美,我却因为路途遥远、行李太重不能带回国。接着引导学生理解少年的.遗憾:一开始是由于我没买他的木雕,后来因为我是中国人不能带回喜欢的木雕而遗憾。到这里,学生肯定会有疑问:这个旅游胜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数不胜数,为什么少年偏偏对我是不是中国人这么感兴趣呢?此时通过课件配乐讲述中非人民的友好往来和中国人民提供给非洲人民的多方面帮助,孩子们通过强烈对比会对文章的背景知识形成深刻印象,并理解文中两个“沉甸甸”含义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三、通过指导朗读把握文章基调,理解人物内心世界,体会非洲少年的纯朴善良。
本课的朗读分两部分展开。一部分是介绍瀑布和木雕的段落,要指导学生读出瀑布的气势磅礴和木雕的精美多样。另一部分是人物对话和神态。本课对话较多,语言中透露着非洲少年美好的品质,我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人物心理,切身体会任务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这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所在。
总体来说,本节课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文章要在读中悟情,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力度还欠缺,学生理解了句子的情感,却未能读出相应感情,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正所谓“情到深处自然浓”,只有切身的体会才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
二、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裕,学生动笔和思考的时间有限,对课文的学习和掌握还不够深入,这说明我在课堂上问题的设计还需斟酌和提高。
三、自身素养需不断提高和加强。由于初次参赛,课堂上出现了很严重的失误,忘记了板书,虽然始料未及,却是基本功不够扎实的体现,日后需不断加强训练,提高课堂随机应变能力。
【三年级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卖木雕的少年》语文教学反思01-19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08-21
《卖木雕的少年》语文课教学反思01-09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范文04-25
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的教学设计04-11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教学设计04-10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优秀篇)05-27
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02-06
三年级语文《卖木雕的少年》优秀教学设计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