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荐】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泉水和瀑布的优点,鼓励学生形成勇敢和合作的品质。
能力目标: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泉水和瀑布的特点。
2、体会小河、泉水和瀑布这三个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大海奔去的愉快心情,从中感受合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情引趣。
(课件配乐小河录像)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看这是一条弯弯的小河,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玉带缠绕山间。瞧,哗哗流淌的小河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娃娃,它快乐的'穿过丛林,越过山岗。这一路走来,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困难。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现在就让我们伴随着快活的小河进行一次长途旅游吧!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快活的小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读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下面请同桌之间互读课文,互相听听生字的读音读的准不准,课文读的是否通顺流利,找一找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同学们读的真认真!接下来,老师想请一组同学开火车一人一个自然段读读这篇课文,看谁读的好?听的同学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小河的什么事?
4、这篇课文是通过对话的形式来写快活的小河的。小河在流淌中,遇到了谁呢?请你快速看课文,用笔圈出来,然后在小组内读一读他的对话。
三、小组探究,深入理解。
(一)小组学习要求。
(出示大屏幕):大家看屏幕,这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三个好朋友,手拉着手,跳着,蹦着,唱着欢快的歌儿,一起向大海奔去……这儿说"三个好朋友",小河倒底和谁交朋友了呢?小河为什么和它们成为好朋友?我们只要把它们对话的部分读明白,你就知道了。那么,怎么来学呢?请看阅读提示
(出示)阅读提示:
1、读小河与大山、泉水、瀑布的对话。
2、说出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3、有感情地读读他们的对话。
说一说怎么进行学习
生:先读一读它们的对话,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最后有感情读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危险、朽烂、不约而同”等词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爱心做些有益于人们的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爱心做些有益于人们的事。
教 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自读自悟
教具准备: 课件
一、 导入谈话。
回忆本单元训练重点是什么?一起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2.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一定见到过许多桥吧,老师准备几张桥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这里有木制的小桥,有坚固的'石桥、混凝土桥,今天我们学习跟桥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同学们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让我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要求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同学们遇到问题怎么办?(查找工具书、请教同学等)同学们真会学习,那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89页,按照自学提示要求自学吧。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借助音节认读生字,“陡、峭、朽”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几个字的?注意区分:“陡与徒”、“峭与俏、悄、稍、哨、捎、梢”、“朽与巧”的区分。认读词语:绕道、陡峭、朽烂,说说词语的意思。
2、本课有三个生字(课件:陡、峭、朽),看看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写三个。请同学们独立写峭和朽。用部首查字法查“陡”字时,应该查什么偏旁?还有什么字也是左耳旁?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好,让我们把字宝宝送回课文中,分自然段读一读吧!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呢?请15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定学生分段读课文,评估朗读效果。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2、课题是“皮巧根桥”,通过读课文,同学们认为课文究竟是什么体裁?是写景物或是说明文吗?(写事)那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事情的发展顺序)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围绕课后问题再读课文:1、谁架了一座什么桥?2、他为什么要架桥?3、 是怎样架桥的?4、 人们为什么管这座桥叫“皮巧根桥”?5、 后来有了新桥为什么人们还是喜欢这样叫?
带着问题读文,用“---”画出架桥的原因。用“﹏”画出架桥的经过。(反复朗读仔细体会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奖与评价的语言。)
六、感悟写作特点
1、比较下列句子中“某某说”的后面使用什么符号。(课件)
课件出示:
A凡是过桥的人都说:“有了这皮巧根桥,过河真是方便多了。”
B“发生火灾,”一个孩子说,“那我就能从大火中把娃娃救出来。我就是救火英雄!”
C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
提示语“某某说”的后面使用什么符号,要根据提示语所处的位置来定。仿照上面的例子,试着写句子。
2、课文开头写其他孩子关于怎样做英雄、如何出名的议论和皮巧根的不声不响,从而突出了皮巧根的性格特点,这种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关的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修辞手法叫衬托。
仿写:深秋已过,公园里一片凋零,月季、百合、海棠早已不见了踪影,只有梅花凌寒独放。----------------------------------
七、巩固练习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 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课后的空花篮中。
板书设计:
皮巧根桥 架桥的原因:
架桥的经过:
磨斧
砍树 爱心
把大树架在河上 (尊敬、喜爱、赞美)
砍光柳枝
加上栏杆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看图写出秋天的景色。
2、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3、叙述要生动。
好词佳句:
1、秋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向我们走来
2、火热的夏天悄悄溜走了,凉爽的秋天向我们走来
3、秋是什么?是果实嘻嘻哈哈的歌声,是花儿摇摆的舞曲,是秋风喜悦的笑声
4、扇形的树叶在风的吹拂下,不停地抖动,好像无数黄色小精灵在跳扇子舞
5、你看,金色的稻谷像年迈的老爷爷,弯着腰,微笑着看着人们
范文示例
秋天来了
(一)
秋天来了!球天来到果园好像撒下了黄宝石,染黄了梨,又撒下了红宝石,染红了苹果和柿子还有枫叶。
秋天又来到城市里它又把蓝宝石给了天空,天空立刻变得瓦蓝瓦蓝的。
秋天让人们的衣服穿多了,球天让炎热的夏天变得凉爽了。
秋天让水果都丰收了,秋天让庄稼收割了。
秋天是个美好的季节,秋天能吃到新鲜的果子,秋天能让人们吃到刚刚收割到的粮食,我爱秋天这个季节,我喜欢秋天这个季节,因为,秋天的天空很蓝很蓝,秋天的空气格外清新。秋天带给大地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是一首欢乐的歌。
(二)
秋姑娘提着自己的水果蓝,悄悄的走向人间,她把水果撒向五彩缤纷的果园!
果园里,硕大的苹果挂满了枝头,压弯了树枝,像捉迷藏的孩子露出了笑脸。梨树在夜里也会发光了,一个个像小灯笼飞来飞去,落在树妈妈的枝头上,好象在唱着一首首丰收的歌。葡萄在葡萄架里傻睡着,睡出一嘟噜一嘟噜的汗粒子,浓缩成压弯架子的一串串笑……
那一片片黄叶、红叶、紫叶,纷纷扬扬的落下,那声音好象是给大地唱的一首首道别的歌。天空中,一排排大雁成整齐的“人”字形,正飞向那暖和的南方。那声音好象在对大地妈妈说:“谢谢您,大地妈妈,请您不要伤心,明年我们一定会回来和您度过春夏的。”
因为已经是深秋了,草坪变得像金黄色的地毯,花坛里的一串红像燃烧的火焰,一朵朵白菊花仙子像用象牙雕刻成的.绒球,在一串红的映衬下傲然屹立,美丽极了。
田野里,瓜过飘香,五彩缤纷。登高望去,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
高粱像喝醉了酒的红脸大汉,稠密的大豆的叶子,老远望去一片焦黄。村子里,家家户户的窗户下,屋檐下,挂着一串串火红的辣椒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玉米张开了小嘴,露出金橙橙的牙齿。
我永远爱那风高气爽、硕果累累的秋天!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这篇文章突出了语言美和情感美。因此教学中要“带学生在文章里走一个来回”,既要在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如诗如歌的语言,受到情感的陶冶,又要引导学生在品读中体会写法,在品词析句中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从文章准确、形象的语言中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2、学习品读、鉴赏文章优美的词句和段落,并积累下来。
教学准备:
图片、歌曲、课前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故乡的云》。听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会谈到故乡。
师:故乡是人们心中最亲切温馨的字眼,是无数游子魂牵梦萦之地。今天我们就随同作者樊发稼一起去他的故乡——上海崇明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生自由谈。
设计意图:用歌曲导入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乡的`情感,自然地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文本。
二、美读悟情。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
2、指名读课文,纠正多音字和生字的读音。
3、通过刚才的读,你们感受到了作者故乡的什么?(美)既然这么美,为什么作者单单写芦苇而不写别的呢?他对芦苇到底有一种什么特殊的感情呢?快速默读,请在课文中画出来。
这种特殊的亲切之感怎样读呢?谁来试着读读。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使学生通过自读、指名读、默读等多种有目的性的朗读,初步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从认识生字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要情感,并以此为线,从总体上入手,为后面的深入体会奠定基础。
三、品读悟法。
1、芦苇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呢?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这种快乐,画出来多读几遍。
2、重点指导朗读10、11、12、13自然段。
(1)“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这里的“探”换成“露”行不行?为什么?
(2)文中的省略号换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不行?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怎样读出意犹未尽的感觉?
(3)当学生找到的段落中有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时,适时引导学生体会使用修辞方法的好处。能使句子更形象、生动、具体。使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品读课文。
3、作者这样写让你感到快乐了吗?那么,当我们离开家乡,告别了这些快乐时光后,你又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14-16自然段。指导朗读14、15、16自然段。(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段,通过自读、互读、引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品读,深入文本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鉴赏文章优美的词句、段落,引导学生“感受到这种快乐”。在此基础上,想象作者离家后的感受,从而体会到作者思乡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作者热爱自己的故乡,那你们是否也热爱自己的故乡呢?我们的故乡有哪些美好的景物或事物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学生畅谈)学完本课后,请你模仿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也借景抒情地写一写《故乡的……》
设计意图:丰富的语言积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习作奠定基础,学语文到用语文,学文从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夏日海滩的美丽景色及深入理解孩子们快乐的暑假生活,体会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
3、自能理解词义句意,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夏日海滩的美丽景色及深入理解孩子们快乐的暑假生活,体会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1、播放《赶海的小姑娘》这首歌唱的是哪里?(生答海滩)你去过大海吗?见过海滩吗?请你和同学们讲一讲你见过的海滩。
2、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夏日的海滩》看一看,领略一下夏日海滩的美丽风光。
(板书课题)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感受快乐。
1、(课件播放音乐,师朗读课文)想一想你听懂了什么?
2、下面请你自由朗读诗文,想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提出来。
3、到这里你有哪些感受与大家说一说。(学生谈感受。)(海滩很美,孩子们很快乐)
4、这么美丽的海滩,这么快乐的孩子。如果是我们那该有多好哇!下面把你的感受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把你的感受溶入到课文中吧!(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体会快乐
1、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那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梳理疑问,重点问题再交流朗读)
3、交流朗读:(主要运用课件帮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反复读体会课文三个小节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美及孩子们的快乐心情)
(1)出示第一小节的课件,谁愿意把它朗读出来?在他读的过程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你的话把他描述出来。(让学生体会诗歌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夏日海滩美丽的景色)。看到这么美丽的海滩,你的心情怎样?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2)过渡;孩子们,多么美丽的海滩,在这么美的海滩上如果是你,你会做些什么呢?
(3)我们看这些孩子们都做了些什么?(出示第二小节的课件),女生读。
(4)学生汇报:(掘一条长长的小河,堆一道坚固的城墙,再拾来五彩的贝壳,造成美丽的房子、凉亭、假山。)
(5)课件出示“掘一条长长的小河,堆一道坚固的城墙,再拾来五彩的贝———壳,造成美丽的房子、凉亭、假山。你能把画横线的词换成别的词吗?并说一—说哪个词用得好?”(让学生体会这四个动词用得生动传神)
(6)做了这么多游戏,拾了那么多贝壳,如果是你你会拾到什么样的贝壳呢?请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说拾来的贝壳是什么样的?
(7)如果是你造的房子、凉亭、假山又会是什么样的呢?(学生描绘,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8)假如你就是在沙滩上玩耍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小节吧!你体会到了什么?
(9)(出示第三小节诗文),这么美丽的景色,这么好玩的游戏,此时你能有怎样的心情呢?下面就把你的心情溶入到第三小节中,用你的声音把它表达出来吧!在你读的过程中哪个词重读了呢?(学生会答多么)两个“多么”抒发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把这种心情带到这一小节。用你的朗读再次把它表达出来!
4、孩子们为什么感到快乐呢?请你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5、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四、想象意境,熟读成诵——欣赏美,沉浸快乐。
1、出示本诗配乐课件,让学生欣赏诗境的美。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2、朗诵本诗: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海滩,想不想做一回诗中的小朋友感受美丽的海滩,体会暑假的快乐呢?下面就请你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互相评价。
五、表达训练,拓展思维——延伸快乐
同学们,小作者把自己在海滩上玩耍过程中的快乐表达出来了,那么你还在哪些活动中感到了快乐呢,快来说一说。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将你在活动中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画一幅画,可以写一首小诗感情朗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6
课题:
每逢佳节倍思亲本课初备课时共2课时,本课第1课时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指导书写,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是学习字词,理解诗句。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1、中国古时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一直传承到了现在,说说你知道的。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古代一位诗人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而写诗的事情。
1、板书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2、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3、这一句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他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1、提自读要求:
2、给每一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轻声读课文。读顺语句,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初读情况:
(1)会读会写田字格的生字,会读二类生字。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意思:兄弟异乡思念无限深情情景佳节登高兴高采烈
兄弟:包括哥哥和弟弟;
异乡:他乡,外乡;
思念:想念;
情景:情况和景象;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登山或登上高处;
无限:没有穷尽;
兴高采烈:兴致高、精神足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知道王维是谁?
3、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扶老携幼、兴高采烈
你知道词语的意思吗?
3、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登高远眺、西望长安、天各一方
3、齐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
3、出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4、齐读
1、出示词语。
兄弟、异乡、思念、情景、佳节
登高望远、兴高采烈、扶老携幼
2、出示生字
3、说说自己记忆的方法
4、观察老师的范写,老师边写边重点讲解:逢:三横均匀佳:两个土插:强调笔顺异:上面是巳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9个:欧洲矿瑞诺烬撼财励;理解“夜以继日”、“凝神”、“注视”、“血迹斑斑”、“挣扎”的意思。
2、边读边思,能对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提出问题。
3、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4、了解诺贝尔不顾生命危险,研制成功烈性炸药的故事,感受科学家为了科学的进步,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
2、学会对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提提问题。
3、感受科学家为了科学的进步,不惜献出自己一切的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完成预习题
课前预习:
1、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凝神注视夜以继日挣扎
3、把左右两边能正确搭配的词语用线连一连。
雷鸣般的诺贝尔血迹斑斑的实验室化为灰烬的爆炸声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的第()节介绍了诺贝尔研制烈性炸药的原因。第()节到第()节介绍了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烈性炸药的实验,并获得成功的经过。第()节主要介绍了“诺贝尔奖金”的来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你们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小故事?(牛顿、居里夫人)
2、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诺贝尔。(板书:诺贝尔)(媒体出示诺贝尔头像),随机学习生字“诺”。
3、(媒体出示):课文最后一节。
(1)指名读,注意读准生字字音。(媒体中的生字“诺”、“财”、“励”变红。)
(2)学习生字“财”和“励”。注意“财”是平舌音;“励”的左半部分,“厂”的里面是“万”。扩词区别:“厉”和“励”。
(3)轻声读,思考: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4)指名交流。
(5)(媒体出示填空):年月日,诺贝尔在病逝。临终的时候,他提出将作为基金,作为奖金,奖励全世界在、以及等方面成就最突出的人。这就是世界的“”。
(6)轻声准备,指名填空,齐读。
(7)出示最后一节,自由朗读并背诵。
4、师:诺贝尔在科学的道路上历尽艰辛,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伟人,学习第31课。
5、板书课题:31他从火里跑出来
6、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学课文(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看看课文哪几小节写了实验的过程?
2、想想:诺贝尔怎么会从火里跑出来呢?
交流反馈。
1、出示词语,开火车读欧洲开矿灰烬夜以继日震撼血迹斑斑财产奖励凝神注视
2、课文共有几节,哪几节写实验过程?
3、诺贝尔怎么会从火里跑出来?
三、研读课文,理解体验。
1、课文是怎样描写诺贝尔进行烈性炸药实验的?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相关句子。交流反馈,(媒体随机出示句子):一次他亲自点燃了导火线。
为了看清实验过程,他双眼紧紧盯着火星,凝神地注视着突然人们发现一团烟火从屋里飞奔而出,原来是血迹斑斑的诺贝尔挣扎着从火里跑出来。他一边奔跑,一边狂呼:“成功了!成功了!”
2、师:轻声读读这几句话,小组合作,对自己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提提问题。
(1)学生质疑。
(2)教师将问题归纳:
①“凝神”、“注视”、“血迹斑斑”、“挣扎”的意思?
②“为了看清实验过程,他双眼紧紧盯着火星,凝神地注视着”这句话中诺贝尔为什么要凝神注视冒着火星的导火线,难道他不怕炸伤吗?(媒体出示):“紧紧地盯着”“凝神地注视”加点。
③“狂呼”表示高兴到了极点,可是当时的诺贝尔是被火烧伤,浑身血迹斑斑,他为什么还这么兴奋?(媒体出示):“一边奔跑,一边狂呼”加下划线、加问号。
(3)教师归纳质疑方法:在质疑时,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进行提问;也可以针对句子中的矛盾之处进行提问。
3、释疑:不理解的词语。
(1)当有词语不理解时,可以怎样解决呢?同桌讨论。生交流:找近反义词、用自己的话说说、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2)理解“凝神”、“血迹斑斑”、“挣扎”等词语。凝神:凝(查字典),集中在一点。“凝神”,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一点。(意思相仿):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神情专注。血迹斑斑(用自己的话):衣服上都是血迹。挣扎(联系上下文):诺贝尔从火场中,用力支撑着跑出来。
4、释疑:诺贝尔为什么要凝神注视冒着火星的导火线,难道他不怕炸伤吗?
(1)(媒体出示):为了看清实验过程,他双眼紧紧盯...着火星,凝神地注视.....着指名朗读。
(2)师:“盯”、“注视”都是表示眼睛的动作,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看的词语?积累:瞄、瞅、望、环视、俯视、俯瞰、仰望、环顾、巡视
(3)轻声读句子,思考:这里为什么用“盯”和“注视”?(“盯”和“注视”说明看得很认真。)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体会诺贝尔做实验时的认真专注。
(5)师:表示看的词语有很多,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进行选择。(媒体出示“词句活动室2”):选词填空注视环视巡视他目不转睛地()着窗外。他走遍祖国各地,()了不少乡村。他走进地铁站,()了一下周围的环境。
(6)交流。小结:诺贝尔沉浸在科学实验中,已达到忘我的境界,所以他会凝神注视冒着火星的导火线。板书:凝神注视忘记一切
5、释疑:从火里跑出来的诺贝尔,血迹斑斑,为什么他没有痛苦不堪,反而一边飞奔,一边狂呼“成功”呢?
(1)轻声读读第2节,寻找问题的相关线索。指名交流,教师进行归纳:说明了实验时间之长、难度之高、危险之大、后果之严重。
(2)师:面对困难,面对死亡,诺贝尔仍然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媒体出示句子):但是困难、死亡没有吓倒诺贝尔,他仍然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①理解词语:夜以继日(继:连着。夜以继日:白天连着晚上工作,不间断。近义词:日日夜夜、通宵达旦、日以继夜)
②媒体出示说话练习:诺贝尔,他忘记了,忘记了忘记了。指名交流。
③教师小结:困难与死亡非但没有吓退诺贝尔,反而使他更加忘我地投入实验中。板书:埋头研究不怕困难
(3)师:诺贝尔顶着巨大的困难,冒着生命危险坚持烈性炸药实验,难怪在实验成功之后他会如此的'兴奋不已。(媒体出示句子):突然,人们发现一团烟火从屋里飞奔而出,原来是血迹斑斑的诺贝尔挣扎着从火里跑出来。他一边奔跑,一边狂呼:“成功了!成功了!”
①试读个别读齐读
②此时此刻,你想对诺贝尔说什么?交流。③教师指导朗读,体会诺贝尔在实验成功后的兴奋与狂喜。
板书:一边飞奔一边狂呼
6、教师小结: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解决了刚才提出的问题。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诺贝尔为了科学研究,把什么都抛在脑后,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7、感情朗读课文2-5节。
四、课堂总结,复习巩固。
1、师生根据板书共同总结。
师:在过去的三、四年中,诺贝尔对于烈性炸药是——(生:埋头研究,不怕困难),1876年秋,诺贝尔又在进行烈性炸药的实验,当时,他——(生:凝神注视,忘记一切)。结果,又发生了大爆炸。诺贝尔挣扎着从火里跑出来,他——(生:一边飞奔,一边狂呼:“成功了!成功了!”)诺贝尔终于发明了烈性炸药。这一切,都缘于他对科学的执著追求。(板书:执著追求)
2、我相信只要不懈努力,我们每个普通人也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让我们用陈景润说的这句话不断地鞭策自己。(媒体出示句子)“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陈景润”
3、齐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3遍。
2、辨字组词洲()欧()励()州()鸥()厉()财()烬()斑()材()尽()班()
3、积累词语:写出和“凝神”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出表示“看”的词语。()()()提高题;
1、诺贝尔,我想对你说。
2、收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小故事,与小伙伴交流。
板书设计:
他从火中跑出来
埋头研究不怕困难Net诺贝尔凝神注视忘记一切执著追求一边飞奔一边狂呼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师生互动
修改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
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⑴自读1~4自然段
⑵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教学反思】
《争吵》是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我”和克莱谛因本子弄脏而发生争吵的事,要让孩子们懂得同学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这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文章,与孩子们的现实生活比较接近的。然而,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课文的字数较多,生字也较多。我上的是第一课时。现在我对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进行反思,确定了上课的.篇目并不是说就确定了上课的内容。《争吵》作为三下的一篇课文,而且确定是上第一课时,就必须根据学段的特点来确定教什么,怎么教?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段特点。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除了要解决字词以外,更想让孩子们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篇幅较长,如果让孩子们直接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会有难度,还会浪费不少时间。于是我先设计了四个简单的问题,如:“谁和谁为什么争吵?争吵之后我和克莱谛各自表现如何?结果怎样?父亲知道这件事后态度如何呢?”这四件事其实就是的内容。孩子们把它变成自己的话串在一起,就是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实际也正如此,孩子们很快就知道了大概内容,语言的表述也很完整,这也是本节课得以顺利完成的保证。看来在中年级段,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方面,老师要适时降低难度,适时引导,还需多去考虑学生的实际,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在课文精读部分,我抓住人物争吵时的对话来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读、悟来体会人物的心情。明白争吵的真正并?桥脏了本子,而是出于嫉妒。在这个环节读悟相应成趣,读和悟的能力都相应的得到了提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认知:认识生字7个,积累AABB形式的词语。
操作:
1、正确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节。
2、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区别“高兴”“惊喜”的不同意思。
3、方召课文第3节,用“┅┅先┅┅再┅┅最后┅┅”说一段话。
情感:体会母亲活的孩子送出的生日礼物时的喜悦心情,懂得尊敬师长是做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南南制作礼物的过程
教学难点:用“┅┅先┅┅再┅┅最后┅┅”说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说话,揭示课题
1、板书:礼物
2、谈话:你收到过什么礼物吗?用“我收到的礼物有()、()、()”练习说话。
那你有没有送给别人礼物呢?用“我送给别人的礼物有()、()、()”练习说话。
3、有一位小朋友,他送了一份非常特别的`礼物给他的妈妈。板书完课题:给妈妈的礼物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4、质疑
二、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听清楚这个小朋友是谁,送什么礼物给xx妈,为什么要送礼物?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哪几节写制作礼物,哪几节写赠送礼物的?
(1、2、3节写制作礼物,4、5、6节写赠送礼物)
3、读读课文,找找生字词语,
出示:棉、沫、取
出示:礼物、五颜六色、洁白、泡沫、端端正正、满意、取出、夺目、
(1)指名读生字、词语
(2)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吗?交流
(3)组词:棉()绵()沫()抹()
(4)试试你身手:照样子写词语,看谁写的多?
端端正正、明明白白、清请楚楚、高高兴兴、叮叮当当、来来去去、恭恭敬敬、客客气气、兢兢业业……
三、学习课文,练习说话
1、读一二三节,稳中那些语句可以看出南南是个聪明的孩子,对妈妈充满了孝心。用“———”划出。
2、交流
(1)第一节
“……总要……“…用水洗干净,放在抽屉里。””…积攒了许多小石子儿”
说明南南很有信,早早地就在为制作礼物作准备。
(2)第二节
“……用彩笔给他们涂上颜色……”
南南做事的认真体现了他对妈妈的孝心。
质疑:课文中为什么要具体描写南南涂的石子非常漂亮?(一颗石子代表南南的一份心意)
出示:五颜六色的小石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好看极了。望着他们,南南心想:( )。
(3)第三节
“……先……再……最后……”“摆了又摆”“看了又看”“直到……才……”
南南为妈妈精心准备礼物也体现了他的一片孝心。
填空:他先(),再(),最后()。
提示:先用课文内容填空,再用自己的话说话。
2、默读课文最后两节,
出示:妈妈高兴地接过盒子,打开盒盖闻到一股香味,看到了“祝你生日快乐”六个大字。
妈妈惊喜地说:“哎呀,真漂亮!我还是第一次收到这么好的礼物呢!谢谢你,我的孩子。”
(1)指名读读句子
(2)和伙伴们讨论:文中用“高兴”和“惊喜”这两个词语表示妈妈收到礼物后的心情,这两个词语能不能对换?为什么?
(3)有感情朗读这两句话。(挑战读、小组读、)
(4)齐读最后两节。
四、语言直播厅
如果你有一位亲人或朋友的生日就要到了,你想怎样庆祝他呢?设计一个新颖别致的礼物,和小伙伴一起交流设计方案,评出创意奖。
动脑又动手:用带点的词语练习说话。
他先在塑料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了几个字,再把棉花铺在盒子里,把写好字的塑料板放在棉花上面,最后在塑料板的四周镶上彩色的小石子。
板书:
五、给妈妈的礼物
南南积攒石子——涂颜色——写字、装盒
妈妈高兴、惊喜
聪明、细心、有孝心……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0
教材内容:真正的朋友
设计思路:
朋友是人生的一大财富,有了朋友的相伴,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充满了阳光。针对现在的独生子女,缺乏沟通,有的甚至有些自私,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朋友,为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寻找自己真正的朋友,设计了以“真正的朋友”为题的口语交际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2.懂得同学间要互相帮助,学会理解、宽容,学会与朋友分享,珍惜友谊。
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珍惜友情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初步感知“朋友”。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温暖的集体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么,你和你的朋友是怎样相处的?你能向大家说说你们之间的`小故事吗?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评价。
二、听故事,揭示故事主题。
1.孩子们,你和朋友温馨的小故事也温暖了老师的心。有这样的两位朋友在森林里玩耍时,发生了一个故事。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
2.听故事《两个朋友》。
3.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自由谈体会。
4.熊来了,他的朋友是怎么做的?熊走了,他又是什么态度?从他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熊来了——顾自逃跑——自私
熊走了——笑眯眯——虚伪)
5.揭示文中主题:能共患难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三、 分组讨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1.我们的生活有波澜壮阔,也有风平浪静,有危机的时刻,有困难的时候,也有伤心的和欢乐的时刻,朋友间还会有些小矛盾小误会……那么真正的朋友这时该怎样做呢?
2.结合自身的体会小组讨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4.教师结合学生发言,相机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朋友要彼此真诚相待、要互相宽容理解、遇到困难互相帮助、能和朋友分享你的快乐和痛苦……
5.想象:如果朋友做错了事情,你该怎么办?
四、 拓展升华,加深感悟。
1.师生交流收集的名人珍惜友情的故事。
2.欣赏俞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感受友情的难得,知音难觅!
3.多媒体展示:中外名人珍惜友谊的名言。
有很多良友,胜于有许多财富。——莎士比亚【英】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一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别林斯基【俄】
一个朋友,嵌在一个人的心田中,如同星座在青空中一样,某一颗星陨落了,就不能去移另一颗星来填满她的位置。——冰心
朋友间有误会应当坦率地交换看法,不可背地诬蔑;有过失应当面规劝之,在背后则应选择他的优点。——贝原益轩【日】
多一个真正的朋友,就多一块陶冶情操的砺石,多一分战胜困难的力量,多一个锐意进取的伴侣。——培根【法】
4.真心大回放:朋友,我想对你说。(可以是感谢,也可以是道歉……)
五、课堂小结。
是啊,友情是珍贵的,可是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什么才是真正的友情,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讨论,都应该明白了,只要我们真诚的对待朋友,真心付出,学会宽容,就一定会收获一份美好的友情,不管人生有几多的风雨,朋友一定会如伞相随!
六、推荐阅读文章:
《平分生命》《犀牛和犀牛鸟的故事》等。
附录:
高山流水的故事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伯牙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积累表示声音的词。积累词语:着凉、孵蛋、暖和、邻居、傻劲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爱迪生小时候孵小鸡的故事。进一步了解表示人物语言的句子中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3、知道爱迪生从小善于观察、敢于实践,后来成了著名的科学家。学习爱迪生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品质。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出示课题。
1、师:美国有位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你们知道他是谁?
2、交流(板书:爱迪生)
3、师:爱迪生是著名的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创造和真知灼见。他一生共有约一千多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爱迪生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板书:爱迪生孵小鸡)
4、教学“孵”(字形指导,了解字义)
说明: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教师的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爱迪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学习生字,细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爱迪生有没有孵出小鸡呢?你觉得爱迪生是个怎样的孩子?
2、生字教学给“嘘、笃”正音。“搂”找姐妹字:楼、篓
3、交流。(爱动脑筋、爱提问题)
4、齐读第1节。
过渡:轻声读2—12节,思考:爱迪生提出了哪些问题?
说明:
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第一节,初步了解爱迪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并为下文的学习打下铺垫。
5、学生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
6、交流找到的句子。
这是怎么回事?
联系上下文,什么事让他感到奇怪?(指名读第2节)
解决方法:爱迪生把母鸡抱起来一看,呦,窝里有10多个蛋。
(师生接读第3节1、2句话)
(板书:善于观察)
奇怪,母鸡今天下了那么多蛋啊?
解决方法:问妈妈。
(同桌分角色读4—5)
(板书:善于思考)
“蛋也和人一样,会着凉吗?
(男女生对读6—7节)
“我为什么孵不出来呢?”
思考:他是怎么孵小鸡的?
(指名一人扮演爱迪生,一人读第8节第4句)
(板书:敢于实践)
(分角色表演爸爸和爱迪生的对话)
说明:
通过在第2—12节中寻找爱迪生“爱动脑筋”的词句,可以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读懂课文。
7、完成词句活动室第二题:说说划线部分在句子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8、思考:爱迪生为什么孵不出小鸡来?
说明:
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查找有关资料,作简单说明。
三、复习巩固,适度拓展。
1、读词语:着凉、孵蛋、暖和、邻居、傻劲
2、给句子配音(词句活动室第一题)
3、送你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4、师: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像爱迪生学习,做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孩子。
教育学生学习爱迪生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品质。
四、课外延伸
1、查一查:爱迪生小时候的其他故事。
2、写一写:描写人物之间的一次对话,注意句子中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可以任选一题)
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了解爱迪生;学习对话描写,注意提示语的不同位置。选择性的作业更受孩子欢迎。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2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读课文,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恐龙》第一课时。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清文章层次,学习第一自然段。
4.初步学会在网络上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3.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
4.质疑,交流。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问题:
(1)恐龙有哪些种类?它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
(2)恐龙以吃什么为生?
(3)恐龙是怎样生育后代的?
(4)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了?
二、初读指导
1.检查预习。
2.出示生字词:
漫游轻型神秘锋利消失
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3.指名读,竞赛读,学生教读,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恐龙》第一课时》。
4.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些词语。
5.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
6.出示生字,指名读,说说就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7.师标示出易错处,重点指导“恐、漫、梁、戚”等字。
8.用钢笔描红。
9.齐读生字词。
10.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三、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说说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2.交流,师总结:
(1)恐龙生活的年代及数量。
(2)介绍恐龙的种类及形态。
(3)介绍恐龙的亲戚。
(4)介绍恐龙吃什么。
(5)介绍恐龙如何生育后代。
(6)讲恐龙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
3.试着分段。
4.交流:(1)、(2-5)、(6)
四、上网查找资料。
1.在标题栏里输入“恐龙”,再敲“回车”。
2.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浏览内容。
3.查找“恐龙生存的环境”。
4.交流。
5.看看文中怎么为我们介绍的。
五、教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你从这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抓住“两亿年”、“大片大片”、“密密”、“到处漫游”、“遍及整个世界”等词语来感悟恐龙生活年代之久远,生活条件之优越,活动范围之广及数量之多。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
六、作业巩固
1.抄写生字词。
2.进一步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铜、塑、侵、药、迸、库、屹、览、瞻”。用自己熟悉的方法理解“迸跳”、“干涸”、“急中生智”、“瞻仰”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照样子写句子。能照样子用“凡是…都…”说一句话。
4、通过学习课文,知道于连是比利时的小英雄,学习小英雄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1、理解词语“迸跳”、“干涸”、“急中生智”、“瞻仰”,并会使用“凡是……都……”。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于连所面临的情况的危急。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师:五百多年前,比利时有个小男孩叫于连,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塑造了这一座铜像。
2、出示课题24、一座铜像
3、集体读题。
4、学生质疑。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交流:(预设答案:一座铜像是谁的像?为什么要给他塑像?)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完成填空。
(1)听录音
(2)完成填空
(3)交流,教师逐一出示答案。
(4)集体读
2、学习生字、词语。
(1)开小火车读生字
注意:“塑”读准平舌音,“迸”、“侵”不要读错。“瞻”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下“言”的第一横写在横中线。
(3)理解词语
迸跳:(联系上下文)本文指火星边向外便溅出,便向前跳跃。
干涸(联系上下文):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急中生智(联系课文内容):危急的时候,猛然想出了办法。
瞻仰(查字典):指恭敬地看。瞻:往前或往上看。仰:脸向上。
3、集体读词语。
课后小结
三、巩固
1、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是小于连用他的聪明才智保住了整个城市。
2、复习生字新词。
3、分四组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今天,跟孩子一起学习课文《一座铜像》,很开心也很感动。作为农村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表现真的让我感动和兴奋。
这一课在培养孩子自主提问方面我引导得非常:
当我出示课题《一座铜像》后,我就引导孩子自主提问,孩子们,看到这个题目,从铜像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把你的疑问提出来好吗?孩子们纷纷举手:
为什么会有一座铜像?这是谁的铜像?这座铜像在哪儿?这座铜像是什么样子的?
我就说,孩子们你们真棒,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在孩子阅读课文以后,我进行了朗读指导。
朗读第一段后,我引导孩子提问:在比利时是写的铜像的什么?该怎样提问?孩子提问:铜像的位置在哪儿?“小男孩卷卷的头发”等内容是写的小男孩的'什么?孩子提问:小男孩的样子怎样?读完“这就是比利时小英雄于连的塑像”后,我问看见“小英雄于连”你有什么疑问?孩子提问“为什么称他是小英雄?
当我在黑板上出示于连的名字,我向引导孩子提问:于连发现了什么问题?生自读解决问题,指名回答,师板书:燃烧的导火索,板书后,我引导孩子提问,如果于连是你,当你发现导火索燃烧时,你们心里有哪些问题呢?孩子纷纷提出: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问题环环相扣,精彩不断呈现。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身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春节的?(指名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描写欢度新春佳节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解释课题。(元日就是农历正月七年级)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3指名朗读,师生一起正音,注意强调“竹”“除”“苏”“曈”等平翘舌音和后鼻音。
4认记生字。告诉学生:假如认识了诗中的生字,就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听。
5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6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诗,结合书中注释或工具书、课外资料等理解诗句意思。
(2)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
2合作小组交流。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汇报前两行诗的自学情况,说说前两行诗的意思。(借助“一岁除”和“屠苏”的注释,理解诗意)
4诵读诗句并展开想象,你从前两行诗中体会到什么?你此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读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你的感受。
6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引导学生从“曈曈日”“新桃换旧符”处想象: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溢了新的希望,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7指导朗读。(配上欢快的古典乐曲)
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欢乐热闹的气氛通过朗读表示出来?(抽生读,男女生竞赛读,全班齐读)
8指导背诵。
(1)分组接背诗句。
(2)指定学生背诵。
(3)小组竞赛,哪组背得好。
(4)同桌互相背。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受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局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六、安排作业
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试着写下来。
和: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热闹、欢快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5
原文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
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铺:铺开。
横野:辽阔的原野。
弄:逗弄,玩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挡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译文:
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教案
一、课前游戏
看图猜古诗
二、揭题
刚才咱们读的最后一首《所见》,写得是牧童白天放牧的情景。放牧归来,牧童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新的古诗,揭题。
简介诗人。
三、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谁字音,读顺诗句。
2、指名读,评价。
相机指导:多音字铺为什么读铺呢?
第四句中有个平舌音容易读错。课件出示蓑衣
指生读。这个字在哪首诗词中学过?
知道蓑衣是什么吗?引导学生看注释。
3、齐读。
四、有板有眼地读
1、提示七言诗的停顿,生练读。
2、师配乐范读。
3、谁听出来了,老师是怎么读的?
注意反馈时的引导。抓“铺、野、明”,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抑扬顿挫。
4、齐读。用手势指挥。
5、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牧童?相机板书悠闲自在
五、品读感悟
1、从哪儿能感受到牧童的悠闲自在呢?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吕岩走进牧童的生活吧!
2、出示一二句,指生读。
诗人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呢?
3、那是怎样的草啊?你从哪些字眼能体会得到?
①“六七里”感受草原的广阔。
②“铺”舒服和辽阔指导感情朗读
4、男女生读。
5、听了大家的朗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片美丽的草原。(课件出示图)
你想听到些什么样的声音?
6、此时的草地上正传来了———听(课件几声笛子)
那是晚风吹来了牧童的笛声啊!引读第二句
7、牧童他可能会想到些什么呢?链接诗句。
8、笛声三四声,吹尽了他牧牛的乐趣,悠闲的生活。引读——第二句
9、笛子不是用来吹的吗,诗人为什么要用一个“弄”字呢?他到底是怎么吹得呀!
链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体会“弄”表达的意味,指导朗读。
10、夕阳西下,草野茫茫,牧童短笛随风扬。多静谧的景象,多悠闲的心境啊!引读一二句。
11、牧童就这样悠悠地回来了。回到家后,他又做了些什么?
出示三四句。
12、你又从哪体会出牧童的悠闲自在呢?
13、引导学生感受牧童生活的快乐。小组读。
14、诗人吕岩为何要写这样的牧童呢?出示:吕岩小传
谁能读出他的这种渴望?
15、看着这些准确传神的词,你能试着把这首诗背一背吗?
16、(配乐)看着课文的插图,背诵古诗。
六、拓展
1、吕岩笔下的牧童以弄笛、卧月为乐,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儿童,去分享他们的快乐。
2、课件出示《池上》《稚子弄冰》
七、小结
我知道同学们在积累古诗时有很多好方法。今天我们感受到了许多古代儿童生活的快乐,你们可以选择最感兴趣的一句诗、一个场景,配上图,用画面表现出来。还可以配上熟悉的曲调,尝试着把这些古诗唱一唱。当然你们还可以试着演一演。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
反思
本周进行了第二单元的语文教学,第一课便是《古诗三首》的教学。进入了五年级,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已经不再感到陌生,对于古诗的学习方法也不再感到生涩,于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以复习古诗的学习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自学、汇报的'方式进行学习。
课堂伊始,我以童年的美好引入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自己童年时光的幸福和美好,激发学生探究一千多年前的儿童是怎样度过自己童年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的教学。在学生初读古诗,互读古诗,提示容易出现错误的字的读音,并且落实重点生字“牧”“蓑”之后,我便引导学生复习古诗一般的学习方法。由于以往一直都在渗透古诗的学习方法,所以学生很自然就回忆起了: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这几个学习古诗的一般过程。于是我放手让学生按照方法进行自学。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由读到悟,在整个的自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有的同学从“三四”“一二”上下行文中的关联感悟到了,古诗的对仗关系。有的从“卧”字中体会了那种随心所欲的牧童生活。有的在“月明”体会到了古时候生活的静谧,儿童与自然的亲近。还有的,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他们的小脑瓜里就涌现出了学多不同的理解,迫不及待的希望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在汇报的过程中,更是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孩子们个性化阅读背后的个性化理解。他们往往从古诗的一个字入手就能体会到其中深蕴的意味,很轻松就将古代儿童那种自由自在的儿童生活体会的淋漓尽致。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朗读也就不费吹灰之力了,读得入情入静。并且在当堂就完成了古诗默写,教学效果非常好。
在教学过后,我仔细反思了整个的教学过程,之所以取得了这样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成功之处在于,教学的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信任学生,学生也会充分地信任自己,从而产生课堂教学的朵朵美丽的火花。但是反思之于也发现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在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教师的主导性在我的课堂似乎反映的不够。教学目标达成后,教师的深入挖掘仍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钻石》教案03-23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03-31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09-28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09-09
小学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4-21
小学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28
小学语文三年级《恐龙》教案04-07
小学三年级语文《绝招》教案03-16
小学语文三年级赵州桥教案03-17
《争吵》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