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看云识天气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1-03-24 13:05:04 七年级 我要投稿

看云识天气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

  【导学目标】

看云识天气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

  1、 理解、积累“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等词语。

  2、 能说出云和天气的关系;能识别云,预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3、 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手法,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4 、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重点难点】

  ①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②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媒体使用】

  【教学过程】

  一、预习领先一步

  1、走进作者

  朱泳燚,1940年出生于上海,1960年夏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

  2. 背景助读

  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

  3、给加点的字注音。

  朱泳燚(yì) 峰峦(luán) 一霎(shà)间 一刹(chà)那 一瞬(shùn)间

  点缀(zhuì) 绫纱(líng) 弥漫(mí) 晕(yūn)头转向 月晕(yùn)

  4、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峰峦: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情显露 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崩塌:崩裂而倒塌。

  5、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并结合文章内容解释文题中的“看”和“识”各是什么意思?

  明确:本文主要是介绍如何通过观察天上的云来预测、识别可能出现的天气。“看”是观察;“识”是预测、识别。

  二、课堂小试身手

  问题一、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招牌”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喻指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准确而形象地说明看云和识天气的关系。

  问题二、第1段的概述在语言运用上的显著特点是形象生动的比喻的运用,试具体分析其作用。

  第1段用一连串的比喻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充分激发了读者的想像,作者首先说明云的“姿态万千”:有的“像羽毛”,说明它轻飘,有的“像鱼鳞”,说明它排列整齐;有的“像羊群”,状其形态,有的“像一张大棉絮”,状其质感;“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状其势。这一系列恰当的比喻,鲜明而具体,形象而生动,给人深刻的印象。最后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招牌”一词比喻贴切,耐人寻味。总之,比喻的运用不仅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而且使整 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

  问题三、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 面说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语句。

  第6段的中心句“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标示 说明角度的变化。

  文章从云的形态、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问题四、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请设计几个表格来说明。

  晴天云彩简表

名称


形态变化


位置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渐渐消散


两千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洁白的羊群,成群的扁球状排列


两千米左右


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名称


形状变化过程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着,仿佛蒙上白色的绸幕,卷云慢慢向前推进



晴转阴


高层云


卷层云越来越低,越来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低更厚,暗灰色云块布满天空


更低


雨雪连绵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的云山,乌云密布


更低


雷雨冰雹


  云彩识天气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


月晕午时风



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


里紫外红


华环小到大晴


华环大到小阴雨



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出现在早、晚,太阳照红云层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


  问题五、根据你表格的内容,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看云识天气”的基本经验,说说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明确:“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问题六、全文总体可分几大部分( 同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说说这几部分之间是什么结构?

  明确:全文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段,总括云和天气的关系;第二部分2——6段,详细分述如何通过观察天上的云来预测、识别可能出现的天气;第三部分7段,总结看云识天气的目的和意义。总分总

  问题七、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就是“准确、科学”。体味下列句中加点词,思考 句后问题:

  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天气”可 否换成“气候”?)

  明确:不可以,因为“气候”是指在较大范围、较长时间里的气象情况,而文中所指的是小范围、短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因此只能用“天气”,这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可否将“往往”和“常常”删掉?)

  明确:“往往”和“常常”是指一般情况,并不完全如此,如果删除,就显得太绝对了,不符合客观实际,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习题训练巩固

  1.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或修辞手法。

  (1)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

  (2)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

  (3)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

  (4)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

  (5)那最轻盈、 站得最高的层,叫卷云……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还有一种像棉花似的白云,叫积云……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 )

  4.如果将下面一段描写天气的语言改成天气预报的语言形式,请用恰当的语言表述。

  清晨,天上飘着片片白云,中午,天空渐渐聚集起了层层阴云,到了下午,便下起了濛濛细雨。轻风拂面,使人略感凉意。

  参考答案:

  1.(1)常常 (2)往往 ( 3)有时 (4)一定

  (5)推测。(这些词语或修饰或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②①⑥⑤③⑦④

  3.(1)下定义 (2)拟人 (3)分类别 (4)引用 (5)拟人 分类别 作诠释

  4.天气:晴转多云,午后有小雨,风力1~2级。

  四、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