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次北固山下》教案(通用6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次北固山下》教案

时间:2024-09-05 08:30:32 夏仙 七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次北固山下》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次北固山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次北固山下》教案(通用6篇)

  《次北固山下》教案 1

  教学三维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难点:

  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

  (二)初读课文

  预习与交流

  1.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

  次:停留,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风正:风顺。悬:挂。残夜:夜将尽未尽。

  2.作者简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其诗流传不多。

  3.背景链接

  《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据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

  (三)精读

  (一) 诗歌朗读

  1.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交流点拨】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交流点拨】在青山之外旅行,在绿水之中行舟。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显得更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思念故乡的家书要传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二) 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交流点拨】

  首联:点题。“青山”指北固山。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

  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途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陈陈相因,浑然一体。

  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交流点拨】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四)研读。

  深层探究

  1.探究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交流点拨】“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认为该如何理解呢?

  【交流点拨】作者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道理: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五)小结。

  通过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布置作业

  熟读并背诵诗歌

  《次北固山下》教案 2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味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乡愁》)

  乡愁作为人类普遍的一种情结,是诗歌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故国故乡故园,人之所恋,古今一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用心聆听他的思乡心曲。

  二、初读明节奏

  回顾一下之前关于诗歌所学过的知识,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属于?(明确:律诗)。律诗的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再来看一看每句诗的.字数,具体细分,它属于?(明确:五言律诗)五言律诗的停顿,可以是2/3,也可2/1/2,还可2/2/1,当然一首诗歌也可同时采用这3种停顿。请看大屏幕!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先听老师朗读。

  请按照白板上的停顿,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生自由朗读诗歌

  全班齐读。

  三、诵读悟诗情

  “次北固山下”,结合课下注释,从诗题上能获得哪些信息?

  明确:次,旅途中暂时停宿;北固山下,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诗人王湾乘船停留在江苏镇江北。

  师:不错。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时,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下面再读全诗,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联?你读出了什么画面或感情?你认为这一联应该怎样读?

  学生自由读,交流展示

  全班齐读本诗。

  生个人展示朗读。

  四、合作探究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提示:可从修辞手法和哲理两方面进行赏析

  一二组从修辞手法进行赏析,三四组从哲理方面进行赏析

  五、拓展延伸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段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古时候通讯、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许多诗人将这种思乡的感情倾泻于笔端,留下了许许多多流传千古的佳句。同学们还记得哪些关于思乡的诗句?

  同学们,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温馨挚爱的家园,离开了年迈慈祥的双亲,成为了漂泊的游子。这时,你会说乡愁是什么呢?

  乡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业布置

  1.将本诗改写成一段话。

  2.请同学们课下阅读其他思乡诗。

  《次北固山下》教案 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会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寄寓的浓浓思乡之情;

  2.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学会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领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

  3.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诗歌,疏通诗意、领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难点: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学会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乡愁是中国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咏颂不尽的话题,无论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牵挂,还是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惆怅,或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期盼……无论是诗词还是曲赋,都闪耀着无尽的光芒。

  今天让我们走进经典诗文《次北固山下》,去感受作者王湾的浓浓乡情。

  二、知识补充——知人论世

  1.律诗形式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颔联、颈联)。

  2.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其诗流传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

  3.写作背景:(解题)次北固山下——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三、朗读诗歌——读诗味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初步感知诗歌大意

  2.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画出韵脚,把握诗歌的重音和情感。思考该用什么情感和语气来读这首诗?

  3.请同学们听教师配乐示范示范朗读,再次感受诗歌情感和意蕴。

  4.齐读诗歌,读出诗味。

  四、细读诗歌——会诗意

  请同学们结合重难点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疏通诗歌大意。

  课件出示:

  ①客路: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

  ②潮平:江水上涨与岸齐平,但风平浪静——春潮初升。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阔:江面广阔,视野开阔。

  (明确:我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显得更开阔,顺风行船,船帆儿端端正正地高悬着。一轮红日已经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边已有春风的信息。寄去的`家书不知寄到哪里?请归去的大雁把信带到洛阳吧。

  五、品读揣摩——赏诗句

  1.从首联中的“客路”“行舟”你读出了什么信息?作者到达目的地了吗?

  师:作者乘着一叶扁舟在绿水中前进,他要驶向青山,而思绪已飘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诗人为什么要写他的道路还在青山之外呢?

  提示: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师:途中天气如何?你从哪些诗句中知道的?

  提示:和风吹拂,春意融融。

  2.结合课文插图,发挥想象,说说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以“我乘着小船,放眼望去…”开头说话,想象船行的图景。

  教师示例:春潮涨满,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堤岸相平,我的视线也因之开阔。顺风中平稳而快速行驶的船上,一张船帆高高直直地悬挂着……平原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多么惬意!我对前路充满了期待!——写景极为传神,此为船上所见景色,表现诗人宽阔胸襟。(强调中考考点)

  3.颈联中的“残夜”“旧年”各代表了什么时令?有什么共同特点?这联诗句蕴含了什么哲理?

  残夜——夜未过将过 旧年——残冬腊月(它们都代表旧事物)

  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哲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对偶)在这种昼夜更替,新旧年相接的时候,也道出流年似水、岁月暗换的人生感悟。

  (教师补充作者经历,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情感:王湾是在唐玄宗在位初年就考中了进士,五六年后才得到了一个小官荥阳主薄。又过了五六年,才得到别人的推荐得以进入首都去编撰书籍,然后才得到了洛阳令这个官职。王湾虽然“文翰早著”,但长期也得不到提拔,《全唐诗》中也仅留下十首诗。早年间,他曾经长期在风景秀丽的吴楚一带游玩,但秀丽的风景,并不能冲散对家乡的思念,故乡成为了他流浪旅途中心中的温暖。或许,正是因为有这种温暖,才让他写出“海日生残夜”这样的诗句。)

  4.面对这样一番景色,引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和感触?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学生试读这两句,教师进行点评。)

  师:为何重读“何处”?

  生:因为他在海上,四顾茫茫,都不知道家在何方。越不知道就离家越远,离家越远就越思念家乡。

  师:你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诗句的意思吗?

  生:四顾茫茫,我的家乡,你在哪里啊?我的家书该送往何方?归去的大雁啊,请你把我这封信送到洛阳边上我的家吧

  师:万家相聚日,独我飘零时,那是一种怎样的孤独?一字字,一行行,看似无理,字字情深!让我们深情地读一读最后两句。(学生再读,读出情感。)

  大雁是古诗词中的一种意象“鸿雁传书”——直抒胸臆,抒发了浓浓的思亲思乡之情。(教师补充“鸿雁传书”的典故:传说西汉名臣苏武被匈奴扣押于北海多年,后汉使者说皇帝在上林苑射雁见到雁足缚有苏武的书信。此处诗人指雁可归去,但自己无法归去。虽不知乡书能否传到故乡,但依然希望大雁可将自己的思念带回。)

  六、拓展延伸、对比阅读

  《次北固山下》与李白《渡荆门送别》两首诗在所写景物、抒发情感方面有何异同?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相同:同为思乡之情,描写同为江上所见之景。

  不同:《次》直接抒情,《渡》借故乡之水间接委婉抒情。

  七、小结

  《次北固山下》千古流传,寓情于景,景中含理,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还有他深深的思乡之情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学完这首诗,也许我们会更深刻地感受乡愁,热爱自己的故乡!

  《次北固山下》教案 4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古诗《次北固山下》,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与画面,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家乡和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体会“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诗歌原文、配乐朗诵、相关图片等)

  学生预习材料(诗歌背景介绍、作者简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描绘江南山水风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感受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体会那份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约3分钟)

  简要介绍王湾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特点。

  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基础。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约10分钟)

  1.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字音、节奏。

  2. 配乐朗诵:播放配乐朗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3. 整体感知:提问学生,初步谈谈对诗歌的整体印象和感受。

  四、精读诗歌,深入赏析(约20分钟)

  1. 诗句解析:

  分句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注意关键词的解析。

  特别关注“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的`旅途景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壮阔景象,以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哲理与情感。

  2. 意象与意境: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海日、江春等),探讨它们如何共同构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3. 情感与哲理:

  探讨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如思乡之情、对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等)。

  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即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充满希望。

  五、拓展延伸(约5分钟)

  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其他描写旅途或思乡之情的诗歌,如李白的《静夜思》,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创作一首短诗或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家乡或旅途的感受。

  六、总结回顾(约2分钟)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七、作业布置(约1分钟)

  背诵并默写《次北固山下》。

  尝试创作一首关于自然或思乡之情的短诗,下节课分享。

  《次北固山下》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次北固山下》,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方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王湾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体会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及对新生活的乐观向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及其所营造的意境。

  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与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诗歌原文、背景介绍、相关图片、音频朗读等)。

  学生预习《次北固山下》,尝试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长江沿岸风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正乘船沿江而下,感受旅途中的风景与心情变化。

  引入课题:介绍诗人王湾及其创作背景,简要说明《次北固山下》是诗人在旅途中经过北固山时所作,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二、初读感知

  朗读指导:播放诗歌的音频朗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尝试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整体感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述诗歌大意,教师适时补充,帮助学生理清诗歌的基本内容。

  三、精读分析

  意象分析:

  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关键意象,如“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海日”、“江春”等。

  分析这些意象如何共同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以及它们各自所承载的情感或象征意义。

  情感探究:

  深入探讨“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所表达的旅途之感。

  分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蕴含的.开阔胸襟与乐观精神。

  重点解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哲理与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规律,以及诗人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诗人如何运用精炼的语言描绘出丰富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选取一两首与《次北固山下》主题相似或表现手法相近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以“我眼中的北固山下”为题,写一篇短文或绘制一幅画,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五、总结回顾

  课堂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经历或感受,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六、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次北固山下》。

  完成一篇关于《次北固山下》的读后感,要求结合个人经历或感受进行阐述。

  《次北固山下》教案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次北固山下》,理解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表现手法,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王湾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对家乡、未来的深切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景物描写传达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诗歌原文、配乐朗诵、相关图片或视频)

  学生预习材料(包括作者简介、诗歌背景知识)

  分组学习卡片(用于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北固山风光的视频或展示几幅北固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提问:“如果你站在这样的美景前,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今天,我们就跟随唐代诗人王湾的脚步,走进他的《次北固山下》,看看他在这里留下了怎样的诗篇。”

  二、初读感知(约10分钟)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字音、节奏。

  指名朗读:请几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点评,注意情感投入和节奏把握。

  配乐朗诵: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三、精读解析(约20分钟)

  分组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诗歌的一联或几句,要求找出关键词句,讨论其含义及所营造的意境。

  汇报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时引导,补充讲解。重点分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壮阔景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哲理意味及蕴含的乐观精神。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如潮、岸、风、帆、日、夜、江、春)如何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意境。

  四、情感升华(约10分钟)

  情感探讨:讨论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情感?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传达的?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想象,谈谈对“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两句诗的理解,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五、拓展延伸(约5分钟)

  比较阅读:简要介绍其他描写自然景色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如李白的《静夜思》,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并比较它们与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异同。

  创意写作:让学生尝试以“我眼中的北固山”为题,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感受或想象。

  六、总结回顾(约5分钟)

  课堂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强调诗歌内容、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次北固山下》,完成一篇关于本课学习心得的短文。

【《次北固山下》教案】相关文章:

《次北固山下》原文及翻译07-04

次北固山下古诗的赏析08-15

王湾《次北固山下》赏析09-15

《次北固山下》原文及其翻译10-10

次北固山下古诗原文及赏析最新11-27

王湾《次北固山下》译文及鉴赏11-08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通用8篇)09-26

初中文言文《次北固山下》鉴赏08-17

王湾《次北固山下》历年中考阅读训练及答案06-13

幼儿园中班下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