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的教案范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的教案

时间:2022-09-22 12:47:06 六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的教案范文

  A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的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文章第二至八自然段是重点、难点

  (一)重点、难点

  了解鲁滨孙到荒岛后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体会他勇敢无畏的精神。

  (二)疑点

  鲁滨孙在岛上如何处理吃、穿、医病难题的?

  (三)解决办法

  重难点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加以点拨解决,疑点通过教师补充有关背景知识解决。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21*鲁滨孙漂流记。解题:漂流什么意思?(随着水浮动)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自由发挥,最好根据课文内容)

  同学们,你们看过《鲁滨孙漂流记》的原著吗?有谁能告诉我这篇长篇小说的作者是谁?(板书:英、笛福。请同学介绍笛福的有关资料)

  2.本文是书的缩写,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他在一次航海事故中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28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了英国。

  3.荒岛,大家可能只在电视、电影里见过。你能想像一下荒无人烟的小岛是怎样的吗?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注意荒岛的荒字。(荒凉凄苦的)

  4.刚才同学们通过想象,自己描绘了一幅荒岛风景图,真的是很荒凉,很艰苦。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鲁滨孙来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荒岛。请9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以下问题:

  a)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时间顺序)

  b)课文讲了哪几件事?(5件: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包括了鲁上船寻宝]、养牧种植、救星期五为伴、回到英国。同学回答时板书)

  5.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荒岛:没有名字、没有人居住,到处都是乱石野草。如果是你在这样一个荒岛上,你会怎样?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那么,鲁滨孙又是怎样在这一个小岛上活下去的呢?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鲁滨孙在岛上经历的事的部分找出来,想一想: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碰到了哪些困难?(遇到困难:冷、饿、野人的威胁。解决办法:搭起帐篷、打猎捕鱼、养羊种麦。住所前空地插树桩,羊群分养,救下星期五为伴。从中体会:鲁滨孙有智慧、勇敢、不畏困难,顽强斗争,勤劳。回答时板书)

  2.这些困难都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这关系到他的生死存亡,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而且生存了28年,需要怎样的意志和创造力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让我们和鲁滨孙一起去历险吧!(齐读课文)

  (三)、围绕重点,读书讨论

  1.鲁滨孙在岛上的经历艰难、惊险,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难中处处透着险,而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想尽办法,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历尽艰难,勇敢地活着,你佩服他吗?请大家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读给同桌听,说一说:你佩服鲁滨孙的什么?为什么?

  2.指名朗读,并谈感受。(围绕鲁的特点)

  3.鲁滨孙孤身一人在岛上历尽千难万险,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困难,肯定还有其它困难,想像一下,鲁滨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4.通过学习,大家对鲁滨孙的了解更深了,请大家用一到两个词语来夸一夸他。

  5.学完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鲁滨孙从遇险上岛到回到故土,想尽办法,利用周围可利用的一切,积极改善生存环境。这对于处于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在当今的社会中,只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掌握的知识,不向恶劣的环境低头,不轻言放弃,就能克服任何困难。)

  (四)、课外拓展

  大家通过学习,对鲁滨孙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有兴趣,可以读读笛福的原著《鲁滨孙漂流记》。

  B案

  教案设计

  〔教学设想〕

  文学名作是语文教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历来是阅读教学的重心所在。而解读文学名作的文艺理论性文章学生读得不多。如果说文学名作本身是感性而鲜活的,学生会爱不释手,自觉投入,那么我们不得不考虑到面对理性而呆板的文艺评论,学生可能会眉头紧锁,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我想紧抓名作本身,以血肉丰满的小说为平台引出学生对作品的原始解读,再顺其自然引向小说理论家伍尔夫对《鲁》这一作品的解读,从而把学生从感性的读引向理性的评这个层面上。同时,紧扣课文,集中精力让学生了解伍尔夫解读小说的切入点小说家的透视法,再联系文中提到的读者的透视法和学生解读小说的过程来体味像伍尔夫这样的小说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是如何解读文学名作的,从而使学生获益,觅得一些解读名作的方法和技巧。最后让学生以读过的文学名作为例,进行两种透视法的比较分析,从而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从教学论的意义上说,这是引导学生再次发现的一个过程,也就是用他们自己的视角,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名作及作者,读出自己的心得,读出自己新的见解,读出自己的个性。这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概括《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情节,并谈谈读后的感想。

  2?反复品读本文,把握作者伍尔夫解读《鲁滨孙漂流记》的基本切入点小说家的透视法。

  3?对比分析作家的透视法和读者的透视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3。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提前一周让学生阅读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或播放碟片。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大家有过出外遨游,探险漂泊的梦想吗?那么试想一下,你们都会有哪些经历呢?(学生自由发言)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因不满于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动荡,假想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尽管它与世隔绝,但居住其间的人却怡然自乐。英国小说家笛福的名作《鲁滨孙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孙因着一心要遨游探险的想法,几次出海,最终流落荒岛,关在那里经历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孤独生活。如何来解读这篇小说呢?英国意识流小说家、小说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伍尔夫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板书课题)

  二、重温原作,引入课文

  1?请学生概述《鲁滨孙漂流记》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2?(多媒体播放鲁滨孙的航船触礁这一情节)如果写到鲁滨孙九死一生,爬上荒岛这一情节时,笛福请你为他往下续写,你会如何写下去?(请23名学生简述续写思路)

  3?思考:为什么以上同学的续写各不相同?为什么他们与作者笛福的思路也完全不同呢?

  4?我们能从今天要学的伍尔夫的文章里找到上面这一问题的答案吗?(将问题引向本文)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第3段中说《鲁滨孙漂流记》是一个恰切的例证,作者要用这部小说证明什么呢?

  2?小说家的透视法指什么?它对我们解读小说有什么作用?

  四、课堂小结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小说经典之作。有着丰富创作经验和崭新的小说创作理念的小说家伍尔夫对其进行了独具慧眼的解读和评论。她告诉我们全面掌握小说家的透视法是我们解读小说的良法之一。课下让我们再读文本,进一步了解作者是如何分析笛福的透视法的。

  五、布置作业

  反复研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一、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说由于读者的经验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对小说情节及人物的理解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们要深入解读一部文学名作,就必须爬到小说家的肩上,通过他的眼睛观察。本节课,让我们借助伍尔夫的慧眼来分析一下笛福的透视法。

  二、深入分析,攻破难点

  1?请一位学生朗读第1段,其他学生思考:作者让我们在探讨作品的过程中,要有一场孤独的战斗,这场战斗指什么?

  2?作者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

  3?集体朗读课文第2段,说说作者在这里举哈代和普鲁斯特要引出哪个概念?

  4?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作者是如何分析笛福的透视法的?

  三、比较分析,加深理解

  1?请找出文中关于作家透视法和读者透视法的分析,谈谈两种透视法的关系。

  四、拓展运用

  1?未学本文时,大家是怎么解读《鲁》这部作品的?学了本文之后,作者的解读对你有哪些启示?对作者的解读,你有哪些看法或补充意见?

  2?试着运用作者的解读法来解读你们熟悉的文学名作。

  五、小结全文

  虽然这篇文艺评论文行文较为含蓄,多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曲折地表达观点,但透过作者伍尔夫的深入分析,我们知道了掌握小说家的透视法是解读文学名作的一条良径,今后同学们不妨一试。

  〔附〕板书设计

【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的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实录03-08

鲁滨孙漂流记06-27

鲁滨孙漂流记06-30

读《鲁滨孙漂流记》05-20

读《鲁滨孙漂流记》05-20

读鲁滨孙漂流记心得05-14

鲁滨孙漂流记练习教学设计10-17

鲁滨孙漂流记好句好段赏析01-18

语文《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反思(精选5篇)03-02

《鲁滨孙漂流记》听课心得体会(精选10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