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精品】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24 11:38:06 六年级 我要投稿

六年级语文教案【精品】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教案【精品】

六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喜欢的诗句。

  2.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明白两首诗中描写的狐狸的不同之处。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在读中感悟,交流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不同情感,提高我们对事物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的内容。

  突破方法:反复朗读,比较感悟。

  难点:体会作者的不同情感,提高我们对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认识的能力。

  突破方法: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探究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关于狐狸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交流对狐狸的印象,或讲述有关狐狸的故事)

  2.看来你们对狐狸的看法有些片面,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关于狐狸的诗,你的看法一定会有变化的。

  3.出示课题《诗二首》。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诗二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准节奏,感知诗的主要内容。

  2.小组交流。

  3.班内汇报。

  (1)指名朗读,学生评议,教师指导。

  (2)感知诗的内容。

  《狐狸的清白》中的狐狸是虚伪、贪婪、奸诈的。

  《可爱的狐狸》中的狐狸是聪明、乐于助人、拼搏不息的。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生自读、思考:《狐狸的清白》中,你从哪此诗句中感知到狐狸的虚伪、贪婪、奸诈?《可爱的狐狸》中,你从哪此诗句中感知到狐狸的可爱?

  2.学生自读,在书上圈点批注。

  3.小组讨论。

  4.班内汇报。

  (1)《狐狸的清白》通过土拨鼠的询问、狐狸的自述、土拨鼠的回击,辛辣地讽刺了一只自陈清白的狐狸。

  狐狸自陈“冤枉”,“牺牲了安宁的健康”、别人“造谣中伤”、自己“清白”,一只虚伪、奸诈的狐狸鲜活地暴露在我们的面前。

  土拨鼠说“……你满嘴里都是鸡毛。”这是最好的见证,揭穿狐狸虚伪、贪婪、奸诈的真面目。

  《可爱的狐狸》围绕“可爱”展开,通过诗人为小狐狸鸣冤昭雪,歌颂了一位聪明、乐于助人、拼搏不息的小狐狸。

  从偏见误解入手,然后将误解一一解除,来表现小狐狸的可爱。

  “指责你骗取乌鸦的奶酪……谁让它喜欢奉迎贪图小便宜?”来歌颂小狐狸的聪明。

  “你在农家偷过鸡……那些危害人类的东西”表现小狐狸的乐于助人。

  “你在白天奋力捕鼠……为生存你拼搏不息”表现小狐狸的拼搏不息。

  5.有感情地朗读,感悟作者的感情。

  6.学生再读两首诗,思考:同写狐狸,作者的感情不同:一个赞美,一个批判、揭露。我们有何看法,受到什么启示呢?

  (1)自读、感悟。

  (2)交流探讨。

  作者不同的感情来自作者不同的观察、不同角度的认识,因而让我们对同一事物可从不同低度去观察认识,这样才能真正地认识、了解事物。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六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整理字词、归纳结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一)字:积攒z ǎn 俨然y ǎn 凛然l ǐn 咄咄d u ō龇z ī 戳c h u ō 镶嵌x i ān g 依*y ǐ偃y ān 哧溜c h ī l i ū 水渍z ì 霎时s h à 掖y ē

  (二)多音字s āi 塞到y à 轧制l ūn 抡起塞s è 堵塞轧z h á 轧钢抡s à i 边塞g á 轧帐l ú n 抡动

  (三)词积攒:一点一点地积存。俨然:形容很像。凛然:严厉、严肃。咄咄逼人: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艳羡:羡慕。横刀立马:形容非常英武。张牙舞爪:形容野兽的凶相,多用比喻人的凶恶样子。霎时:形容短时间。克制:克服。

  二、学生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

  三、初步感知

  (一)课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回忆性的文章大体结构一般是“总----分----总”,据此文章分为三部分。

  1、(1)童年过年的魅力,引起下文(设置悬念)

  2、(3—17)写我买花脸,演花脸及因演花脸惹祸和遭惩罚(设置铺垫)

  3、(18)总结对于孩子来说过年的魅力更深一层的.缘故,照应开头。(一线贯穿)

  (二)、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总结)作者叙述了自己在一年过年时候得到花脸并因此闯祸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三)、总结全文收获

  四、作业:

  1、整理笔记

  2、作训练题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研读探讨、总结收获

  教学过程:

  一、课文围绕“花脸”共写了几件事?(学生总结归纳)

  (一)绘花脸(2)——为下文作铺垫(最喜欢)

  1、写花脸抓住了特征描写(形、色、眉、眼、头、胡须、对比)

  2、语言描写:①“我”:喜欢、渴望又胆怯的心理

  (二)买花脸(3--4)(体现童真童趣)

  ②小伙计:可看出小伙计的精明强干(维妙维肖,符合人物身份)

  ③舅舅:慈爱,理解一颗童心神气的表演

  (三)演花脸(5-17)表演惹祸惹祸后惩罚

  二、学生讨论、总结收获

  1、思想上

  2、写作上

  三、学习了本文后联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回想一下在你的思想海洋中有没有几朵晶莹美丽的小浪花,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说一说,并提炼出其中的积极意义。

  四、把以上的叙述用精彩的笔墨写成一篇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经历的文章。注意用上今天的写作收获。

  五、作业:

  1、整理笔记

  2、做练习巩固

六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大卫爱国、勇敢和机智的英雄形象。

  3.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4.帮助学生会认“跋、轴、赋、税、脯、唬”6个字,学会“铜、卵、脯、赋、税”5个字。掌握“铜盔、鹅卵石、赋税、胸脯”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章的有关情节和重点词句,体会大卫热爱祖国、聪明机智和正直勇敢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抓住细节,品析感悟,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脯”字读“pú”,不要读成“pǔ”;“卵”字的声母是边音“l”,不要读成鼻音“n”。

  “脯”字不要少写右上角的“丶”;“卵”字要与“卯”区别,共有7笔,第4笔是“丿”,不是“丨”。

  (二)理解感悟

  1.要加强朗读实践,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特点。如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大卫一边弹琴,一边唱歌的情景,适合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描绘的景象,从而体会大卫的生活是多么快乐,他对生活多么热爱。再如课文第二部分描写大卫向扫罗王请求应战的语句,让学生边读边体会大卫爱国、勇敢的精神和迫不及待的心情。大卫和歌利亚对话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读中体会歌利亚目中无人、狂妄自大,以及大卫针锋相对、英勇无畏的人物特点。

  2.本文刻画了大卫这个少年英雄形象。教学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有关情节和重点词句,体会大卫热爱祖国、聪明机智和正直勇敢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本文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人物特点鲜明,形象生动。表现大卫热爱生活,作者描写了他的神态、外貌和动作。为表现大卫爱国、勇敢的特点,作者描写了他与扫罗王以及歌利亚的`对话。大卫请求应战言辞恳切,充满自信;还击歌利亚针锋相对,铿锵有力。作者还细致描写了大卫交战前、交战时的一些行动,使得大卫这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真实感人。另外,作者还描写了歌利亚这个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让人体会到他狂妄至极。在学生阅读课文时,既要引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3.课后第2题“你喜欢大卫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理由”,应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后进行。重点是引导学生紧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理由,通过交流,使学生对课文的内涵理解得更具体、更深刻,情感体验更真切。

  (三)语言积累

  1.课后第1题要求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应让学生自主选择背诵内容,可以是几个句子,也可以是一个或几个段落。背诵前,可让学生相互交流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或段落。

  2.课文中有些成语或常用词语,如“长途跋涉、气势汹汹、武艺超群、万夫不当之勇、瑟瑟发抖、大惊失色、乘胜追击、精明能干”等,可让学生在随文理解了意思后读读记记,以丰富语言积累。

  (四)教学时间

  本课可安排2—3课时。

六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⒈让学生了解两首词的-要内容。

  ⒉能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情感态度:

  ⒈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⒉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过程方法:

  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毛泽东和陆游在词中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要内容,并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毛泽东和陆游在词中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写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板书)

  介绍毛泽东创作词的背景

  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持中共中央会议。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咏:这里有赞美的意思。

  〖揭示课题,很干脆。解题也利落。“咏”,是古诗词的一种题材,不都是赞美的意思。〗

  二、读一读

  1、初读感知:

  (1)读着这首词,你有什么感觉?你感到是振奋激动,还是哀愁无奈?从词中你听到是哀叹还是笑声?你从中看到的生机热烈,还是衰败冷清?(要求用这样的句式回答:“读着这首词,我感觉到……我仿佛看到……我仿佛听到……”)

  (2)齐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2、精读感悟

  (1)再读词文,理解下面的内容。

  问题:①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1、2两句词的意思。

  明确:严寒的冬天,漫天飞雪。但是,在毛泽东的眼里,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快要到了。

  ②“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什么意思?“花枝俏”,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后,板书:“花枝俏”。“俏”,是什么意思?梅花开得怎么样?请你用恰当的词语,形容梅花的“俏丽”。

  ③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开放。但是等到山花烂漫的春天来了,她却怎么样了?想象“山花烂漫”的情景。梅花在“丛中笑”,又是怎样的情景?梅花笑了,为什么?

  明确并板书:百丈冰——花枝俏——坚强、勇敢

  不争春——只报春——无私、高尚

  山花开——丛中笑——豪迈、谦虚

  3、赏析方法归纳

  一首好的.诗词就是一曲曼妙的音乐,值得我们细细去品评,细细去欣赏,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七嘴八舌评诗词,可以从个别的字上,也可以从某个句子上,也可以从整首词上去赏析。

  三、学习词的内容

  1、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

  间,不信请看这一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读着这句话,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提示:冰天雪地、悬崖峭壁、百花凋零、寒风阵阵、大雪纷飞,梅花傲霜斗雪,绽放枝头……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在冰雪之中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信息,

  如她是怎么向人们报告的呢?春天终于来了,这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怎样的画面呢?

  提示:百花盛开、异彩纷呈、满山遍野、万紫千红

  3、这时梅花的心情怎样?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提示:她和百花在一起,这是自豪的笑,欣慰的笑,爽朗的笑

  四、比一比,想一想

  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介绍陆游的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2、请大家想一想,陆游词中所写的梅花是怎么样的?

  明确:“独自愁”“香如故”

  3、引导比较。想一想,毛泽东在词中所赞美的“梅花”与陆游词中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

  明确:在陆游的词中,梅花在“独自愁”“香如故”,而毛泽东词中是“花技俏”。

  4、同学们,毛泽东是在读了陆游的词,才写“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毛泽东在自己词的前面,有一句说明的话: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要求:学生说说“反其意”的意思。

  〖让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后,再讨论“反其意”的意思,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归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5、大家来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陆词很悲伤、压抑,而毛词却充满乐观、积极的态度。不必比较两首词的高下。)

  五、小结:

  毛泽东和陆游写的词,都是“咏梅”。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也不一样。可知,不同时代,人们赋予了梅花的不同的品质,但不变的是人们梅花的喜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愿梅花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开放。让我们在这段激昂欢快的乐曲声中再次朗读毛词《卜算子·咏梅》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

  七、板书设计:

  百丈冰——花枝俏——坚强、勇敢

  毛词不争春——只报春——无私、高尚乐观、积极

  山花开——丛中笑——豪迈、谦虚

  陆词“独自愁”悲伤、压抑

  “香如故”

六年级语文教案5

  一、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平时的学习生活,使学生懂得勤学生好问、不懂就问的道理,引导他们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平时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平时的学习生活,使学生懂得勤学生好问、

  不懂就问的道理,引导他们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平时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

  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使学生明白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1、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同学们:

  (1)老师打算写一篇关于张家港历史文化的文章。请问同学们,老师现在需要做些什么

  准备?

  (2)老师的一个朋友要参加“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辩论会,她该提前做些什么准备?(收

  集有关资料等)2、引导学生谈谈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3、老师小结:收集资料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

  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1页的图。(1)上面一幅图的女同学在哪儿?在干什么?(2)圆形图上的女同

  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3)下面一幅图上的男同学在做什么?

  2、指导观察第2页上的图片。

  (1)第2页上面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儿看出来

  的?

  (2)认真观察第2页下面的图,然后,清你说说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可以通过

  看报刊、网络、参观展览、采访和访问来收集资料)除了这些,你认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

  来收集资料呢?(小组讨论,交流)

  3、讲授收集资料常用的方法。

  第3页上面的四幅图,都是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那么收集资料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

  (1)做摘抄笔记。把你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来,可以把它们

  分门别类地摘抄。为了便于查阅,分类不要杂乱。(2)制作资料卡片。这样有利于资料分类。

  (3)拍照片。把一些不能持续的画面或不能保留的事物拍成照片。(4)编辑剪报。把收集到的

  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来积累。

  三、引导观察第3页下面的一幅图,学生畅谈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

  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2.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观摩收集的资料,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

  1、展示优秀的收集资料的作品,让学生仔细观摩。

  2、教师告诉同学们,这些都是收集资料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

  3、学生展开讨论:我们从现在开始,应该怎么做?

  二、引导学生尝试收集资料。

  1、分发课外阅读材料,每个学生一份。

  2、学生阅读材料,收集资料。

  要求:

  (1)认真阅读材料。

  (2)用上常用的四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3、教师巡视指导,多作点拨。

  4、学生小组交流所收集的资料,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

  三、教师小结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重在鼓励,希望同学们贵在坚持,养成勤于收集资

  料的习惯

  指导看第4页上的图,让学生感知“不懂就问”的重要性

  1、齐读“不懂就问”。

  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

  (1)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

  (2)第2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干什么?

  (3)第3、4幅图表现的是哪里?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他们正在干什么?

  (4)看第5页左上方的一幅图,这是在哪里?两名同学正在干什么?老师呢?

  (5)看第5页右上方的一幅图,这几名同学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

  (6)最后两幅图表现的是哪里?同学在干什么?老师又分矧在做什么?

  四、组织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问”

  1、看完第4、5页的8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

  (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地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走廊上,

  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同学??一句话,问所

  有懂的人。

  (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卜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

  其他问题。

  (5)留心处处皆学问。

  2、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样?

  3、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

  五、发出号召,希望学生早日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1、我们爱你啊,中国

  一、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理解生词。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

  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说说歌曲的内容。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说一说诗中展示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

  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生字组成的词和不理解的词。

  2、检查自读情况。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小结:

  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特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奋发开拓

  4、从诗句内容和表现形式看,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讨论,小结:

  第一段(第1节)

  第二段(第2—6节)

  第三段(第7节)

  5、朗读全诗,初步体味祖国的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1)这一段是从哪两个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

  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

  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的读音。

  2、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自己小声说一说。

  3、你想提醒同学写哪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4、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并在读悟的基础上,

  各抒己见,谈自己对祖国的感情,从而既准确把握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又激发他们热爱伟

  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有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2小节。

  1)朗读并理解词语:清奇俊秀浓妆淡抹

  飘渺波澜壮阔

  2)读了这几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

  4)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祖国有哪些美丽风景?说一说。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6)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练习背诵。2、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3—6节,再交流讨论,教师适当指导补充。

  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着重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

  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结合图或录像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

  滩。理解词语“巍峨”。

  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结合图片介绍战国编钟。理解:“新歌”指什

  么?“滚滚春潮”、“希望之火”又各是什么意思?

  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

  反映了中华民族怎样的精神?(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例说说从哪

  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这些伟大精神。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迷人可爱。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7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深化主题)

  3、齐读,表现出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五、作业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知(来自::小学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道的某地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

  们说说,共同感受一下祖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以进一步激发爱国之情。

  附板书:

  1我们爱你啊,中国

  山河无比壮丽

  “我们爱你,中国”(幅员辽阔)物产闻名世界“我

  们爱你,中国”文化古老灿烂

  民族风物迷人(奋发开拓)民族精神伟大

  教学之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对学生渗透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教育,犹如在学生与教学内容

  之间架起一座心灵之桥,会使他们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郑成功

  一、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

  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

  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揭题。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今

  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板书课题:郑成功)2.听说过郑成功

  吗?学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郑成功》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⑴读准字音。残酷奴役慷慨激昂允许铁甲舰街头巷尾融洽酋长

  ⑵注意字型。指导写“街头巷尾”的“巷”,“融洽”的“融”。

  ⑶指名读课文。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建设海军,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大

  力发展生产,建设台湾的历史事件。

  ⑸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什么吗?(一是收复台湾,二是建设台湾)

  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

  的经过,第七至八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是怎么建设台湾的。)

  三、学习课文第1-3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3小节主要写什么?(台湾人民痛恨侵略者,郑成功决心要收复

  祖国的宝岛台湾。)

  2、默读,思考:那些词句写出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那些词句写出了郑成功决心

  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强占、残酷地奴役、恨透了、慷慨激昂绝不允许)

六年级语文教案6

  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材是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

  到11月20号结束了这四篇课文的学习,屈指一算,这四篇课文共用了九个课时。因为鲁迅先生是上个世纪的伟人,现在的孩子在读这些文章的时候难度很大。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众、解放民众,争取科学、民主、独立的革命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以及附庸其上的文化礼教的黑暗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社会正义的立场,为受到损害、屈辱的弱势群众伸张正义,他就是鲁迅。鲁迅是谁——“他就是祥林嫂、闰土、孔乙己以至阿Q这些被压迫者的同情者和代言人,是一位永远站在平民视角,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大声疾呼的平民作家。”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近鲁迅先生。回顾引导学生们学习的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借助文本初识鲁迅

  这四篇课文,学生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摘录课文中描写鲁迅的句子,可以想象到鲁迅先生的.面孔、寸发、胡须、长衫、烟嘴等,再通过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性格品质等方法,对鲁迅先生从外型上和性格上有了感性认识。另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通过带问题的探究性阅读,通过互文的补照,了解鲁迅的生平,知道当时他生活的环境,学生知道了这些事情,理解文中那含义深刻的句子就简单多了,对鲁迅的了解也多了。这样在头脑中也有了鲁迅先生的画像。

  二、走出文本初识鲁迅

  在学习《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时,学生从文本中得到的信息仅仅局限在鲁迅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而鲁迅在《故乡》这篇小说里纪念他的故乡,但其实那故乡没有什么可纪念,结果是过去的梦幻为现实的阳光所冲破,只剩下了悲哀。但此外也有希望,希望后辈有他们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原文结末云:“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很好的格言,也说得很好,没有尼采式的那么深刻,但是深远得多了。所以,如果教学仅仅局限于这里也是断章取义,所以,为了让学生对鲁迅精神有更多的了解,课文结束时,我给他们推荐了《故乡》这篇小说的其他片段,回故乡、离故乡。利用双休日,把自己这段时间搜集的鲁迅的资料,做成一份鲁迅专题的手抄报,这样达到对鲁迅的全面了解。

六年级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前复习

  复习好轻松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风看不到,摸不着,容易画下来吗?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

  瞧,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他们是画风的能手,你认识他们吗?

  1、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你怎么可以这么快速的记住他们的名字?

  4、生汇报记字方法。

  4、想知道在这三位小朋友笔下,风,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三、自读自悟。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答案。画完后,同位交流,看划对了没有。

  2、全班交流。

  3、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同时指导朗读,读准字音。赛读、评一评。

  4、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情景是很有趣的,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感受一下画风的趣味。

  全班朗读课文。

  画风真好玩,大家也想画吧,让我们先通过生字关,顺利过关,我们也去画风。

  四、指导写字

  说说怎么计我会写的字。

  想得妙,记得巧,看谁写得好。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 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结构。“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4、生练写生字。

六年级语文教案8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中“驰骋、尴尬、虚拟”等几个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京剧表演的特点及运用的说明方法。

  3.体会京剧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京剧吗?说一说你喜欢的京剧名段吧。

  2.教师板书课题点明“趣谈”。“趣谈”是什么意思?

  3.“京剧趣谈”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1.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新词及不理解的词。不理解的词可在小组内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词语。

  2.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理解词语的情况。

  3.再读一遍课文。看看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几种艺术特色?

  (一是利用虚拟的道具能表演得具有神韵,二是奇特的亮相表演能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四、重点讲读,体会写法。

  1.老师导语引入:作为戏曲表演,要在舞台上展示各种生活场景。但是,舞台的空间总是有限的,要表现骑马的一个场景,应该怎样来实现呢?

  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回答这个问题。

  2.用虚拟的马鞭来表现骑马,成功吗?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指导:演员用马鞭来表演骑马很成功。主要表现在:

  (1)骑马人特定和优美的姿态能鲜明地表现出来。

  (2)马鞭拿在手里,演员可以很自由地做出各种动作,表示出各种意义。

  3.京剧中有些虚拟的道具一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为了说明这个事实,作者举出了哪两个例子?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然后回答。

  五、出示要求,自主学习。

  1.出示学习要求:自读《亮相》一部分课文,看看作者讲出了京剧的什么艺术特色。想象自己是一位解说员,要向外宾们介绍京剧的这种艺术特色,想一想,你准备从哪些方面按什么顺序介绍呢?

  2.提示学生注意讲出以下两点:

  (1)双方交战正激烈时,演员的动作忽然停止。此时无声胜有声。

  (2)双方交战,一方败阵逃走,另一方不去追,反而在原地耍“杂技”,凸显人物英雄气概。

  3.学生当解说员,模拟场景,练习解说。

  4.思考讨论:作者在介绍各种京剧艺术特色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六年级语文教案9

  教学要求:

  1.练习结合语言环境为带点的词找反义词。

  2.理解并熟记12条成语。

  3.读背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教学重点:

  理解并熟记12条成语。

  教学难点:

  练习结合语言环境为带点的词找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默读题目。

  (2)讨论每小题中加点的词各有哪些反义词。

  (3)联系语言环境,思考这里带点的词的反义词该填什么。

  3.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在书上填写。

  4.反馈。

  (1)分别指名学生汇报作业的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讨论。

  (2)让学生说一说这三句话的意思。

  (3)反复读读填好的句子,当堂背下来。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

  (2)指名读、齐读。

  (3)说说这12条成语可以分成几类。(前五排的10个成语可以分成描写建筑物和描写自然景观两大类,“举世闻名”、“盖世无双”都是赞美事物有名或最好的)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

  雕梁画栋:指用彩画装饰的梁栋,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美丽。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排列着。栉,梳篦的总称。比,排列。

  别有洞天:另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引人人胜。

  古色古香:形容器物、陈设或艺术品等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盖世无双:当代第一,独一无二。

  3.练习。

  (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自己读读《如梦令》,把句子读通顺。

  (2)启发讨论“如梦令”是什么。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如梦令”是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写的一首词的'词名,词中写的是在溪亭一带游赏活动的美好回忆。词中描写了溪亭、藕花、鸥鹭即水鸟等景物)

  (3)教师范读。

  朗读停顿参考: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学生自由轻声试读,边读边想想词的大意。

  (5)让学生尝试着说说词的大致内容,教师结合重点词语作适当点拨。

  (“溪亭”点明游赏、饮宴的地点;“日暮”点明时间;“兴”指兴致;“误’‘指错;”争渡“指急速行驶;”滩“指河湖边淤积成的平地或水中的沙洲)

  (词的大意是:词人在溪亭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来了。直到兴致完了,天已经黑了,才调转船头回去,结果方向错了,船行到了藕花深处。因急于找到正确的路径而急速行驶,把栖息在沙洲上的水鸟惊得扑棱棱全都飞起)

  3.练习。

  (1)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2)学生练习背诵。

六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结合重点句子理解文章主旨。

  第1学时

  一、浅层意思把握

  1.我看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什么现象触动了我的心灵?对我心灵上产生了什么样的触动?

  2.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最初认识是:

  后来的认识是:

  二、深层意思探究

  1.“这一层,看起来容易,确实不易读出来的最基本的东西”中的“最基本的东西”一词,它指什么?

  2.作者为什么说“南泥湾的九龙泉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

  3.“每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心中便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中“悲壮感”、“使命感”各指什么?

  第2学时

  三、局部语句推敲

  1.品析“瞻仰者络绎不绝,如凝滞的河水缓缓流淌;我比他们看得更慢,是河水中的一块石头”的表达作用。

  2.“它使我怦然心动,刹那间,昨天,今天,明天,一齐在心头涌现。”中“昨天”、“今天”、“明天”各指什么?

  四、思维检测

  1.第(13)段“这一层,看起来浅显,但的确不易读出它的最基本的`东西”一句中“最基本的东西”指的是()

  A.比森林还辽阔十倍百倍的烈士的名字。

  B.把烈士的名字复活为血肉之躯,XX广场是站不下的。

  C.纪念碑背后让人读不懂的东西。

  D.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这么多的英雄儿女竟都倒在血泊里。

  2.在课文中快速勾画能突出“人很多”这个意思的4个片段。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合乎作者意思,简要说明理由。

  读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后,作者感到XX广场的那个环绕着浮雕的高大建筑,不是一个美丽的装饰。

  五、写作借鉴

  从波澜(过程或情节)、细节(具体化、形象化的描写)、深度(议论句或主旨句)的角度观察文章,揣摩自身记叙文写作与佳作名篇的差别,明确努力方向。

  六、语言积累

  1.找出句间关系最紧密的段落。说明句子之间关系。背诵。

  2.找出最有文采的语句。说明文采体现在什么地方。背诵。

六年级语文教案11

  快乐读书吧

  教学目标:

  了解课外阅读的基本途径,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好一项课外阅读成果展示,如,讲一个故事,背一首儿歌,展示认识的一个字。2.准备“故事大王”“儿歌大王”等荣誉卡片。3.做好家庭亲子阅读调查。教学过程:

  经典诵读《赠汪伦》

  一、聊聊“我”的课余生活

  师生谈话,交流平时在家里做的事。

  二、“我”这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读

  1.出示情境图一,读懂图画和文字的内容。(1)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读故事书很有意思。2.请经常和家人一起阅读的小朋友说说自己课外阅读情况。(1)爸爸妈妈每天都陪你读书吗?(2)你们一般在什么时候一起读书?(3)爸爸妈妈陪你读书,你的心情怎么样?(4)你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了哪些书?从书中,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哪些有趣的事?通过情境图走进班级学生真实的生活,再通过“采访”的.形式,交流亲子阅读带来的快乐与收获,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

  三、交流读书的好处

  1.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读书有什么好处。学生展示阅读的收获,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肯定和鼓励,颁发“故事大王”“儿歌大王”等荣誉卡片。

  2.出示情境图二,观察图画,听老师朗读文字,明白情境图的意思。小结:读很多书,会讲很多故事,成为“故事大王”,就能交到很多朋友了!本环节立足学生真实的生活,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体验阅读的成就。

  四、交流书从哪里来

  1.出示情境图三,讨论图中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2.引导学生讨论,书还可以从哪里来。

  3.鼓励孩子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书店、图书馆等地方读书、买书、借书。通过讨论和交流,得出更多的找书途径,帮助孩子解决书籍来源问题。

  五、交流学习拼音的作用

  1.交流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过什么烦恼。

  2.出示情境图四,看图,说说学习小伙伴们的好办法是什么。示范读“学了拼音,我就可以读更多的书了”。

  3.学生自由说说,马上要学拼音了,自己将准备怎么做。

  本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热情,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六、讨论如何建立班级“快乐读书吧”

  1.怎样让班级里也有一个“快乐读书吧”呢?读书吧里的书从哪里来? 2.怎样运用“快乐读书吧”里的书来阅读呢?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真正投入到阅读中去。

  

六年级语文教案12

  一、开门见山,进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的文章。(板书:金色的脚印)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的作者叫(椋xx)。大家对作者有什么了解吗?(学生汇报)

  3、师补充:他是一位专门写动物的作家,他写了很多有名的关于动物的文章。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预习了课文,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写的角色有几个吗?(板书:角色老狐狸小狐狸正太郎)

  2、(出示阅读提示)“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①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③交流读后的感受。

  3、围绕学习提示,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写什么事情?同桌交流,取几个小标题。

  4、汇报初读情况。

  (1)两名同学上台板演。

  (2)师小结:大家写的是不是都是这几件事情呢?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做了这几件事情。(指着学生的板书一一说)

  (3)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提示概括的技巧)

  (4)师小结学习这样的长课文的方法。

  三、讨论交流,细细品读

  1.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随机出示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问: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的?

  ⑵师小结:这些叠词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凄凉、孤独的环境,这是一种什么描写?(板书:环境)就是这种环境描写,表现出了小狐狸当时的孤独无助、凄凉。

  ⑶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把那种孤独、凄凉的感觉读出来。

  2.从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做的四件事情中,选择其中一件细细品读。

  要求:边读边做批注,说说自己从这段文字中感悟到了什么?

  ⑴学生汇报:我选择的是……,我从这里感悟到……

  ⑵老师指导品读,如:从哪些词语中,能给你特别的感受。(四个场景一一品读)

  从“做窝”这件事情的引导学习中,点出对比的手法的运用。(板书:对比)

  ⑶品读后,引导修改小标题。(如:舍命引狗冒险做窝……)

  ⑷师小结取小标题的技巧:简洁、能够表现出老狐狸当时的一种情感。

  3.体会、品读人与动物的情感。

  ⑴承上启下:这四件事情深深地打动了正太郎,也打动了我们。除了这四件事情,课文中还有哪些事情让我们特别感动的呢?

  ⑵学生交流、汇报;老师引导品读关键词句。(如:正太郎给老狐狸送食物、老狐狸救正太郎)

  4.总结老狐狸、小狐狸、正太郎之间的关系,完成板书。

  5.品读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

  ⑴学生齐读这3个自然段中的前两段,思考:事情到这里,应该结束了,狐狸一家团聚了,很喜庆的场面,但是课文最后还留了一段,为什么?

  ⑵齐读“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

  问:读了这段话给你一个怎样的感受呢?

  ⑶出示第二自然段,师生对比朗读。

  从对比朗读中,你感受到什么呢?你觉得这样一段话在这里有没有必要加呢?

  ⑷师小结:这里的金色光芒象征了狐狸一家又开始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也象征了人类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这是一种象征手法。(板书:象征)

  同时,这个“金色的光芒”又和课文题目“金色的`脚印”相呼应,又起到点题的作用。(板书:呼应点题)

  ⑸再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

  四、总结中心思想,领悟学习方法。

  ⑴“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深层次看,“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在这里指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团聚,又开始了它们美好的生活;这脚印,不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也包含着人类对它们生命的珍重与爱护。

  ⑵学习方法:我们学习这样的文章,可以重点抓住文中有些什么角色?主要的事件有哪些?文中的环境跟角色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以及对比、象征、呼应等手法的运用,那样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作业:课外练笔(二选一)

  ①你与小动物之间最能体现真情的一个片段;

  ②课文情节生动,有不少的地方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练笔。如:正太郎在去牧场的路上从悬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觉,他是怎样被救的呢?正太郎与小狐狸一家分别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写具体吗?

六年级语文教案13

  教学任务:

  1、学习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蒸融 徘徊、旋转 挪移”等词语。

  2、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

  3、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无奈惋惜和不虚度此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检查自习

  1、 揭题

  (1)、 板书课题:匆匆(提示不要匆匆忙忙的写漏掉了一点)

  (2)、 围绕文题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在匆匆?

  2、 了解作者: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作者信息

  (2)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倾听配乐诵读,要求:边听边记,边听边思考,凡是书上你认为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2、课文主要将什么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词语:“蒸融 徘徊、旋转 挪移”

  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2、 自己读一遍。

  3、 指名读

  4、 有不同想法吗?

  5、 (特别指出:旋转的转,改变方向的时候读

  6、 zhuǎn。读zhuàn而围着一点,可以组成什么词?)

  7、 “徘徊”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理解词语的方法:猜词法、查字典等)

  8、 “蒸”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注意姿势。

  9、 指名屏幕上的读句子。纠正全班齐读。

  10、 “确乎”可以换成哪个词?(提示用换词的方法也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领悟情感。

  1、 想一想;文中哪些语句写出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呢?

  2、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令你深受启发的句子,找到这样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可以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3、 指名谈谈自己的感受。

  小结:同学们非常了不起,能从课文中看出这么多道道来,而且也听出了散文的特点。能让你感受到的时光匆匆而逝的`句子遍布全文。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

  五、品读句段,读中悟情

  1、以第一段为例,指导读书方法。(出示句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

  (1)第一段谁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抓关键词语,交流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师生互动,读议结合。带着体会有感情的朗读文段。

  (4)回顾、总结品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迁移运用。

  3、 迁移运用,自主阅读

  (1)学生默读2—5自然段,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细读并批注。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中体会感情,读中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3)朗读句段。

  六、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1、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今天学得非常出色,也给老师带来很多启发,我们更感慨时光流逝,让我们共同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2、提出问题,为进一步研读做准备。

  3、布置课后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诗文、名言、警句。

  (3)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写一写。

  l 按照课后的第三题要求写几句话。

  l 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时间的感受。

六年级语文教案14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山东被成为“孔孟之乡”,你知道“孔”指的是谁吗?

  孔子名丘,山东曲阜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教过的弟子有三千多人,其中贤者七十二人,可谓学识渊博,可他也曾被难住过,想不想知道是谁,用什么问题把他难住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中的第二则文言文,来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 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需要完成以下几个目标:(出示课件)

  1、 能流利、正确诵读文言文

  2、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 了解一些有关太阳的基本知识,激发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

  三、 文学常识

  请同学们看一下注释16,本文选自?(出示课件)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周朝列御寇所著的论集。全书基本思想属于道家一派,宣扬顺应自然,消极无为的哲学。一直为后人珍视。

  四、 初读课文(出示课件)

  1、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课本上标注的读音和屏幕上画出的节奏,试着将课文度通顺,读流利。(出示课件)

  2、 哪位同学起来把课文读一遍?(2人)

  3、 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读一遍。(出示课件)

  4、 按照老师的节奏,让我们全班齐读课文。

  五、 再读课文

  1、 我们都知道,文言文生涩难懂,下面请同学们试着对照注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师巡回)

  2、 好,下面我们就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出示课件)解词:“辩”是什么意思?“故”呢?

  谁来完整地翻译这一句话?(2—3人)“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的意思是:全班一起说。

  (出示第二句课件,翻译第二句话。方法照上)

  (出示第三句课件,翻译第三句话。方法照上)

  (出示第四句课件,翻译第四句话。方法照上)

  3、好,下面请同桌两人采用一人读课文,一人翻译的办法,将课文再翻译一遍。

  六、分析课文

  1、在本文中,学问渊博的孔子被谁用什么问题难住了呢?

  2、小儿1的观点是(出示课件)(用原文回答)(指导朗读)

  小儿2的观点是(出示课件)(用原文回答)(指导朗读)

  3、 他们的理由是分别是什么?(出示课件)他们陈述理由的结尾用了什么修辞?这种修辞有什么好处,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吗?

  4、 正是由于两个小儿的理由都很充分,所以,孔子也“不能决也”你猜孔子会怎么说?

  5、 如果让你把文章分成三层,你会怎么分?

  六、 小结

  七、 在《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中,两个小儿围绕着太阳在初出时和日中时那个距离我们近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小儿1认为早晨的太阳“如车盖”,中午的太阳“如盘盂”,按照“距离近的物体大,距离远的`物体小”的原则,早晨的太阳距离我们近,中午的太阳距离我们远;小儿2认为早晨的太阳“苍苍凉凉”,中午的太阳“如探汤”,按照“远凉近热”的原则,早晨的太阳距离我们远,中午的太阳距离我们近, 从而难住了孔子。

  八、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从两个小儿身上学到了什么?那么,我们又从孔子身上学到了什么呢?

  九、 这个问题难住了孔子,你能不能帮助孔子回答他们。

  十、 同学们文言文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她语言简洁,含义深刻,很值得大家去学习去研究,最后,就让我们在俞伯牙的《高山流水》中,有感情地把课文再齐读两遍。

  十一、 布置作业

  1、 处理课后习题

  2、 背诵课文。

六年级语文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三、教学难点:

  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看了视频,说说有什么感受。

  新疆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维吾尔族人能歌善舞、热情、漂亮等。

  2、对维吾尔族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还有着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今天,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板书课题)

  3、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和田,简单介绍和田?课件出示

  和田:位于新疆的最南端,古称于阗(tián),意思为“产玉石的地方”,是新疆维吾尔人最为集中的一个地方,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和田以产玉、丝、地毯名扬中外,是著名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都”以及“瓜果之乡”。著名的和田玉就产自这里。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

  (二)整体感知,合作交流。

  学生通读课文,小组讨论。课件出示。

  1、通过课文,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课件出示。

【六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六年级教案11-11

六年级语文授课教案11-08

六年级语文匆匆教案11-01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07

六年级语文教案01-26

六年级语文《匆匆》教案02-03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01-09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01

六年级语文教案11-17

六年级语文上教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