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山雨》优秀教学设计「新编」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年级下册《山雨》优秀教学设计「新编」

时间:2021-08-06 14:37:09 六年级 我要投稿

六年级下册《山雨》优秀教学设计「新编」

  《山雨》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六年级下册《山雨》优秀教学设计「新编」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语句当中体会到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目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会读写生字新词水淋淋、 啼啭、倾吐。

  2、我会流利读课文。

  3、我会自主完成每课一练的题目等。

  4、我学会了象声词:沙啦啦、丁冬丁冬。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我知道作者按雨前、中、雨后顺序写山雨,重点写了雨中,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2、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情感,感受写法。

  生1:“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生2:“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生3:“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生4:“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生5:“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讲“流进我的心胸”。

  三、激发知识冲突

  1、作者在雨前、雨中、雨后分别写了什么?突出了什么特点?

  2、课文中的山雨优美动听,生活中的雨有什么作用?

  四、作业布置(知识拓展延伸 )

  1.积累优美词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画一幅《山雨》的彩色图画,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4**.仿写片断《春雨》或《雷雨》板书设计 :

  雨前

  山 山林 鲜

  雨中 喜爱

  雨 雨声 美

  雨后

  《山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理念: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是六年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作家赵丽宏的这篇文章,语言清新,简约优美,弥漫着一股浓郁的山野风韵。可以放手让学生朗读、诵读、品味,在此过程中获得细腻的情感体验、比较丰富的言语积累以及生动活泼的语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山雨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品读,在老师指导下、在与伙伴交流中逐步领悟到作者的某些观察方法和言语表达技巧。

  3、情感与态度:走进文字,走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神韵。

  教学重点:

  走进文本,领略文本中弥漫的山野风韵,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的某些观察方法和言语表达技巧。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山雨的图片及相关课件

  2、学生准备:让一部分学习相对困难的孩子提前预习,先行阅读。(这样使得这些学习相对吃力的一些孩子与其他能力强的孩子不至于形成太大的差距)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即兴背诵,震撼带入。

  1、教师即兴背诵《山雨》,以自己陶醉之态激起孩子的陶醉之情。

  2、板书课题《山雨》,记住作者赵丽宏。鼓励孩子像老师一样熟读甚至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当我们要求孩子在喜欢一篇课文的基础上试着去有感情地朗诵或背诵的时候,孩子们往往是屈从与被迫,他们心中甚至还在想,为什么总是叫我们怎么样,老师你自己呢?因此,当老师在课一开始就展示自己的背诵才华时,征服的就不仅仅是一篇课文,还有那些流露出羡慕、钦佩之情的孩子们。)

  二、自由初读,读通读顺。

  1、翻开课本,自由地轻声读课文。遇到不熟练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直到熟练为止。

  2、分层次检查读书情况。对于学习吃力一点的学生,教师指名一一读一遍,注意正音(如“水淋淋”、“啼啭”)并可以带读;再由能力强的学生开火车读。

  3、师生同读、引读。

  4、出示画面或课件,配乐朗读,享受美感。

  5、提笔圈画批注,了解山雨的特点,也就是课文导读里所指的“山雨的韵味在哪里”。

  (设计意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这是基本的学习前提。不忽视优等生,不漠视学困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发展。扎扎实实地引领孩子读书,享受阅读的乐趣,享受文字的快感,受到美的熏陶。在边动笔墨边读书中,逐渐走进课文的深处。)

  三、深入细读,知情明趣。

  1、交流你的发现,并归结为三个方面“雨声”、“林色”“山静”。

  2、重点研读其中一个部分,品味作者遣词用句的神妙,体会山雨的韵味,明确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1)第2—5自然段是描写雨声的,可以闭上眼睛听读、展开想象;着重理解三个比喻句:“像一曲无字的歌谣”、“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在旁边写出你此时的阅读感受。

  (2)第5—6自然段是围绕“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来写的,可以结合插图和自己搜收集的图片或者课件,联系文中具体语句反复体味。重点理解“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品读“融化”之妙。

  (3)第7—9自然段是写雨后山之幽静的,可抛出问题:既然写静,为何还要写鸟儿的啼啭、水珠的丁冬呢?可带出王维的古诗《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体会“鸟鸣山更幽”这种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设计意图:教学应该有鲜明而坚定的整体观,在已经整体把握文章脉络及结构的.基础上,再深入到对部分文字的研读之中,“雨声”、“林色”、“山静”三个部分写法不同,研究的方式就不一样,有闭目想象,有看图体味,有循疑导读,重联想,重感悟,重方法。这样的课堂才是在做着语文分内的事儿,这样的学习才是有语文味的学习。

  四、出声美读,赏析佳句。

  1、默读全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放声朗读。

  2、美读比赛。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上就应该书声琅琅,特别是这篇课文,文字优美洗练,读来朗朗上口,更需要将这种静态的美用声音送出来,变成动态的美。读久了,自然会熟读成育。作者之言若出自我之口,从而化为自己的语文了。)

  五、摘抄背诵,积淀英华。

  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并背诵下来。

  (设计意图:注重语文的积累,经常含英咀华,自然笔吐芬芳。)

  六、作业:拓展阅读,找出几篇其他写雨的名作,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周作人的《雨的感想》等。让学生体味不同的雨之韵味和文之风格。

  [板书设计]

  听 雨声 无字歌谣 由远而近

  山雨 观 林色 色彩分明 嫩绿流动雨韵

  品 山静 鸟儿啼啭 水珠丁冬

  (设计意图:这是一片写景的文章,从“雨声”、“林色”、“山静”三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多姿多彩、有声有色的情韵世界。在板书设计上努力遵循作者的文路,顺着学生的学路,体现出教师的教路来。)

  教学反思:

  《山雨》这篇略读课文是作家赵丽宏的作品,文字优美,非常适合孩子朗读。因此本设计把主要精力用在孩子直接接触文本的读书上。由于文字浅显,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难懂,所以在教材编排上,这又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因此,我在教学时并没有过多介入,只是就几个关键性的问题稍作指导和点拨,其他的事情就交给他们自己在反复读书中内化体验。

  语文的学习不要过于复尽可能,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这应该是新课标实施多年以来广大语文教师应该明确的一个信念了。“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通过多读,这些清新的语句就自然会流淌在学生的口唇之间,烂熟于孩子的心中。当然读书是有技巧的,一味死读,那是机械的、枯燥的,根本引不起孩子读书的欲望,甚至还会破坏孩子读书的兴趣。因此,在读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内容变换形式,指句读,开火车读,领读,引读,赛读,齐读,有想象,有体验,有演示,有比赛,不拘一格,引人入胜。

  一句话,把读的工作做好了,这节课就成功了。

【六年级下册《山雨》优秀教学设计「新编」】相关文章:

山雨教学设计03-22

《山雨》教学设计03-01

《麦哨》优秀教学设计新编04-06

语文《山雨》教学设计03-22

人教版《山雨》教学设计02-28

《山雨》人教版教学设计02-28

课文《山雨》教学设计03-01

散文《山雨》的教学设计04-13

人教版课文《山雨》教学设计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