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山海关》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读准带拼音的生字,理解“要塞、苍劲、气势磅礴、广袤无垠、慷慨悲歌、干戈扰攘、征战频仍”等词。
2.有感情的朗读本课。
过程和方法目标:
结合图片、资料,学生交流、思考、朗读,领悟文章内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山海关之雄伟壮观,还要体悟其“忠贞”的灵魂。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查找资料,搜集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作斗争的故事,了解山海关历史,明确山海关的不可替代作用。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去过山海关吗?
山海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今天我们就走进
山海关,板书课文题目。
2、初读课文
要求: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要读准确,句子读正确,读错的字写在纠错本上。
容易读错的字:
铮铮响、大扁额、雉墙的垛口、脖颈儿、屏藩要塞、烽台烟墩、广袤无垠、逶迤翻腾、身披盔甲、金戈、慷慨悲歌、干戈扰攘、征战频仍、抵御、捍卫
3、品读领悟
中心话题:
来到思慕已久的山海关作者看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学生自渎合作、探讨、交流。
预设点1
结合4、5自然段和资料,你看到什么?摘出重要的字词,从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把自己的理解写在书上。
这段中着重抓住“巍然耸立于白云之间、高耸云天、气势磅礴……好雄伟的关塞,好险要的去处!”
体会山海关的雄伟壮观。
北面是燕山山脉,重重叠叠,万里长城连绵起伏;南面是苍茫无垠的渤海,万里长城从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向渤海岸边”。。。。。。
这时让同学交流感受。
再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山海关,耸立于万里长城的脖颈上,进出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的确是名不虚传的天下第一关”。通过“脖颈”“咽喉”
这两个词让学生感觉山海关险要的地理位置,结合学生发言指导朗读。
追问:你读那里这几段山海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点2
结合6、7、8自然段,说一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摘出有关的句子,再一次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并结合自己搜集的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做斗争的故事进行讨论。
学生会从“我真想……”
“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等句段中感受作者的思绪。通过“我还想随着那蜿蜒南去的老龙头,纵身跳进那碧波万顷的渤海,去一洗那炎夏酷暑的汗水、关山万里的风尘……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古战场上,身披盔甲,手持金戈,站立在这威武的雄关之上,一股慷慨悲歌的火辣辣的情感涌遍我全身。这雄关巍然屹立于华夏的大地上,山海之间、咽喉要地,一次又一次地抵御着异族的侵略,捍卫着神圣的国土。这高耸云天的坚固的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洒过我们英雄祖先的殷红热血?”让学生感受作者内心油然而生的慷慨情怀。
生:作者思如泉涌,尽情宣泄。
生:作者的想象不至于此,甚至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上”,不难发现,作者写雄伟的山海关,是因为“这雄关巍然屹立于华夏的`大地上,山海之间,咽喉要地,一次有一次地抵御着异族的入侵,捍卫着神圣的疆土。
师:对。“这高耸入云的坚固的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撒上过我们英雄祖先的热血?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哪一处没有埋葬过入侵着的累累白骨?”这段铿锵有力的文字,字字动人心魄,足以说明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这雄关所发生的巨大作用。
生:一个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在这里作者既在议论又在抒情。
师:进一步体会我们的祖先为了捍卫国土献出了自己的鲜血,他们身上散发着爱国情怀,结合学生发言,指导朗读。
预设点3
结合9、10自然段说一说作者的议论和抒情,看到作者这么强烈的感受,说说自己的感受。
在学生充分理解与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并作出恰当、及时的评价。
生:山海关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它那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它永远刻在人们心中。
师:对,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山海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作者在文中把抒情同记事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叙事中抒情,在抒情中叙事。从而使我们深深地受到感染。
4、再次朗读课文
5、作业
搜集关于山海关的历史故事。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山海关》教案】相关文章: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14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长江之歌教案03-04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7-26
九年级语文教案冀教版12-30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夏日绝句教案03-13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泥姑娘教案02-25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走进大自然教案03-16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回乡偶书教案02-26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单元教学反思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