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荷花淀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一荷花淀语文教案

时间:2021-03-14 12:47:48 高一 我要投稿

高一荷花淀语文教案

  从学生写的续文看,有关水生参军的,学生写得较拘谨,展不开,而有关归途遇敌的,则一般写得生动有趣,有的还挥洒自如,出奇见新,这说明前一个猜读点不如第二个选得好。学生们对青年夫妇间的感情关系体验和了解不深,写起来自然受到限制。这说明猜读续写点必须选择恰当,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

高一荷花淀语文教案

  第四步对照原文,寻找差距。续文完成后还要拿来和原文对照,总结成绩,寻找差距。原文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典范文章,学生写的续文自然和它存在着种种差距,找出这些差距,在以后作文时加以改进,这样就可使作文水平提高一步。学生说这种对照,标准具体,目的明确,效果好。通过对照有的学生认识到把水生嫂一开始就写得很完美或很落后都不合乎作品实际,不能显现水生嫂由普通农村妇女到游击战士的成长过程;有的学生则发现自己有关归途遇敌续文的种种漏洞和破绽。总之通过对照,学生看到原作的精妙之处,作者的良苦用心。从阅读的角度说,这对照阅读已具鉴赏的性质了。当然在对照中学生也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自己的写作实力,增强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猜读续写的优点是:

  一、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紧密结合。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读和写不易结合紧密,读是读,写是写,形成两张皮。而在猜读续写活动中,读的目的是写,读孕育写,带动写;写是读的继续和深化,写促进了读,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读始,以写续,又以读(对照)结,读——写——读就是猜读续写的全过程。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说,读,是感受别人的形象思维成果(局部),又是自己形象思维的触发点以及进一步展开的起点,而写则是自己形象思维成果的外化。

  二、提高自学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都能达到这样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体会,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要教了吗?”叶老在这里强调了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而猜读续写正有助于这种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能引导学生进入叶老所说的那种“境界”。

  整个猜读续写活动都是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进行的,他们认真深入地自读课文片断,既理解其字面意,明示信息,又把握其言外意、隐含信息。他们还理出头绪,抓住线索,构思续文,还对照原文,加工修改。他们“自历其力,自致其知”,坚持下去,便“自有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了。

  三、激活思维,开发智力。由于在猜读续写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创造愿望能得到满足,他们的形象思维被激活。依靠形象思维,他们筛选积累在头脑里的素材;依靠形象思维,他们续接曲折生动的故事;依靠形象思维,他们塑造、修改人物形象……总之,在形象思维的参与下,各种猜测,构思方案纷至沓来,难以自己;各种创造性的情节、对话以及细节不时闪现,出奇见新。学生感到续写了一次作文,思维似乎活多了,脑子似乎聪明多了,续写锻炼了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产生了精美的续文。

  当然,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不可截然分开的,猜读续写虽然主要依靠形象思维,但并不排斥逻辑思维,相反地,它还需要逻辑思维的参与,而就事说理式文章的续写则主要靠逻辑思维的作用。

  续写要受到原文内容的限制,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但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任何语言的任何一句话,它的意义决不等于一个一个字的总和,而是还多点什么。”(吕叔湘)语言这种增值现象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对原文的不同理解,发挥想象,调动自己直接、间接的经验,构思出各具特色的续文来。

  猜读续写和仿写不同,仿写侧重在“仿”,用的是求同思维,让学生在求同中增长写作才干。

  猜读续写和改写也不同,改写侧重在“改”,用的是求异思维,让学生在求异中提高写作能力。

  而猜读续写侧重在“猜”,既用求同思维,又用求异思维,思路和原文可能接近,也可能大相径庭。

  猜读续写的方法还适用于课外阅读和写作。

  【附录】学生续写文章两篇

  《荷花淀》猜读续写练习


  女人沉默了,尽管她不停地忙着编席子,而编出的席子却糙得不像出自她的手。

  “我知道”,水生打破了僵局,“这下可苦了你了。可是我作为队长,理当带个头。如果谁都不去打鬼子,那乡亲们可怎么活呀!”

  听着丈夫的话,女人心里乱成了一团麻。这些道理,她都懂;可真要是让他走了,年事已高的老人,乳臭未干的孩子,一切只有她一个人承担了。再说,这兵荒马乱的,真有个三长两短……她不敢再想下去,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水生忙解释道:“别担心,过不了多久,打走了鬼子,我就回来了。你不想见到我戴着大红花胜利归来吗?”

  又是一阵沉默,女人渐渐清醒了许多,她深知丈夫此举的必要。于是,她擦了擦泪水,抬起头坚定地说:“你去吧,家里一切有我。你去打鬼子,别为我们担心。”

  水生会心地笑了,他知道她会同意的。

  二

  小船拼命向前摇。可奇怪的是日本大船并没追赶他们,而是径直向东去了。小船停下来,女人们都在纳闷。水生嫂似乎想起了什么,怔了怔,慢慢地说:“我看见船头上那个穿日本服的怎么竟有些像水生。”“妹子,这怎么可能。是你太想水生兄弟了吧?”张猛子的女人说。船上的人都笑了。水生嫂沉默了一会儿,脸绷得紧紧的:“一定是他,我不会看错的,莫非他……”“嫂子你可别这么想,水生哥不是那种人。”“不行,我一定要弄明白!”

  小船又摇了起来,向东,顺着大船去的方向。不一会儿,大船的轮廓渐渐现了出来。它正停泊在一个小码头上,是同口。水生嫂心里咯噔一下。最近,这里鬼子活动频繁,一队伪兵正在岩上修筑岗楼。日本人想在这儿建据点。

  小船钻进了芦苇,借着芦苇的掩护,女人们上了岩。水生嫂对大家说:“小心,这里伪兵多,咱们可别让他们撞着。”大伙儿都点了点头。于是她们沿着草丛向前走。闪过一棵大杨树,就望见了敌人的岗楼,已经快修好了,周围约三十多个伪兵正忙忙碌碌,旁边还停着五辆运土石的马车,十几名老乡正在卸车。“哎,看,那几个日本兵在那儿!”马林的女人用手一指。只见那几个日本兵正在和一名伪军官说话。那军官又是点头,又是哈腰。“走,我们过去看看。”水生嫂招呼大家。她们顺着树丛爬了过去。

  呀,真是水生。水生嫂只觉得脑袋“嗡”的一下子。“咦,那不是猛子吗?还有马林、二虎子。”女人们一下子糊涂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这时候,水生他们几个已经在伪军军官的陪同下进了岗楼,又过了一会儿,突然,“砰,砰!”岗楼里响起了枪声。说时迟,那时快,正在卸车的老乡扔下砖石,从车上拿出枪,立刻枪声大作。周围的伪军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不过逃命要紧,抱着脑袋四处逃散。

  正乱间,水生几个从岗楼里冲了出来,一边跑,一边把日本帽抓了下来,狠狠地甩在地上,并冲着那几个老乡模样的人喊:“卧倒!”只听“轰”的一声,岗楼被炸塌了。水生兴奋地一边挥着拳头,一边领着其他人向后撤,女人们终于明白了。水生嫂忍不住冲出去,抱住了水生。水生愣了一下,但立刻抓起她的手,“快走!”……

  水生已经为这事冲水生嫂吼过好几次,水生嫂也自己检讨了。但水生嫂的心里却想:我的水生真是好样的。

  一次成功地让学生改编电影的尝试

  ——语文素质教育典型个案

  蒋玉军

  《荷花淀》是中国现代作家孙犁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体现了孙犁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统一的风格,叙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令人喜悦的故事。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本。笔者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同时也是为了教出自读课文的特色,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试着将它改编成电影,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现实录如下:

  师:同学们,大家平时很喜欢看电影看电视,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把《荷花淀》改编成电影怎么样?

  学生(齐声):好!(学生兴奋,小声议论,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师:要把课文改编成电影,我们首先得熟悉一下本文写的几个主要情节片断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我这两个问题,我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了,现在请同学说说。

  生(1):本文主要叙述了三个典型场景,一是夫妻话别,这是故事的开端,二是探夫遇敌,这是故事的发展,三是助夫杀敌,这是故事的高潮。作家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群勤劳纯朴、真挚善良而又勇敢机智、积极向上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和祖国勇敢战斗的精神。

  师:回答正确。现在我们就开始改编电影,哪位同学先说?

  (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

  生(2):影片一开始可这样安排:月亮朗照下的镜头出现一农家小院,一个青年妇女在聚精会神地编席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忽然,镜头瞄准笼起的一层薄薄透明雾气的水面,带出了新鲜的荷花……(停顿)下边我改编不了啦。

  (学生笑了)

  师:这位同学开头编得很好,想象力很丰富,谁接着说下去?

  生(3):这时,应将镜头推近荷花荷叶,用特技将荷花开放的情景拍出来,这时屏幕上出现几个行书大字:荷花淀。(学生鼓掌)

  生(4):(自动站起)这几个大字应是白色的。

  师:为什么?

  生(4):荷花是粉红色的',荷叶是绿色的,水面是清澈的,再加白字,更醒目一些。

  师:这位同学还懂得色彩的搭配,很好。我们接着改编。

  (同学们更加活跃)

  生(5):镜头一转,院子门被打开了,很晚,一个男人叫水生的回家了。

  师:他的服饰如何处理?

  生(5):他头戴着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板。他轻手轻脚的踏进了家门。

  (学生热烈鼓掌)

  师:大家的鼓掌是对这位同学的赞赏,他改编得很好,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电影艺术家。(学生笑)下面该改编哪个情节了?

  生(齐声):夫妻话别。

  师:请同学们继续往下改编。

  生(7):(主动站起)这时应穿插几句画外音,不然的话,跟上面的镜头连起来让人看不明白。

  师:很好,你还知道“画外音”这个词,请你导导看?

  生(7):就是将游击组到区上开会的情况简介一下,用叙述人语言处理。

  师:这个“画外音”实质上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缘起,很有必要。

  生(8):水生嫂抬头笑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应轻声轻语,充满关切。(学生笑)

  师:你能模仿一下吗?

  生(8)模仿了一下,引起了热烈的鼓掌。

  生(9):这里应精选三位演员,一位扮演水生,一位扮演水生嫂,一位扮演水生的爹。

  师:好,请你选出四位同学扮演一下好吗?

  注:生(9)选出了四位演员,分角色到讲台表演,引起了强烈反响。

  生(10):刚才那个水生嫂扮演得不够自然。

  师:为什么?

  生(10):她的手指被苇眉子划破是心灵震动的外在的表现,这个动作很小,应很隐蔽,她想掩饰自己的心态,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女性,想借这一动作平息自己起伏的心绪。她不希望丈夫看到自己软弱的表现,显示了其坚强的性格,刚才她“吮”的动作太夸张,过于做作了,而且被水生发现了。

  师:“水生”,你看见没有?

  扮演水生的学生:看见了。

  (同学大笑,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师:那位同学对于这一段故事情节理解得很透,好,请继续。

  学生(11):镜头一转,转到了几个女人“探夫遇敌”这里。应重点刻画五位女人探夫前的可爱的对话。应体现第一个女人的机智伶俐,第二个爽朗率真,第三个女人水生嫂的稳重与成熟,第四个女人的快人快语,第五个女人的忸怩含蓄的特点。要精心选择演员。

  师:好,就请你导一下这一情节,好吗?

  注:这位同学精选了五位女生,分别扮演这五个角色,非常成功。引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课堂气氛这时达到高潮。

  生(11):在遇敌这一场景中,应重点突出她们探夫未遇、扫兴而归、不料遇敌的紧张场景,拼命地跑,无意中将敌人引入了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战士们的伏击圈。当她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响后,妇女们齐翻身跳到水里。

  生(12):应重点突出她的矫健勇敢的身姿。

  师:为什么?

  生(12):她们已经成长为革命的后备军,这也是助夫杀敌这一情节的主要基础。

  (同学们鼓掌)

  师:下面战斗结束后,他们开始捞战利品,下面应重点描写什么细节?

  生(13):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的船上”后,女人也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这一丢过来,又丢过去的细节描写,应把镜头拉近,重点刻画。

  师:为何?

  生(13):因这能渲染胜利后欢乐的气氛,表现了夫妻间相亲相爱略带幽默的情感。

  师:不错,这种紧张的战斗场景与生活细节的揉合能使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和生活气息。

  师:拍电影常常把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有跨度的镜头剪辑组合起来,使其前后连贯。例如前一镜头是一双小鞋,后一镜头是一双大鞋,表示孩子已长大。再如前一画面是上海,后一画面是北京,表示主人从上海到了北京,这种手法叫“蒙太奇”。

  生(14):我认为用这一手法再叙述又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她们一个个在冰船上警戒,敌人围剿大苇塘时,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于芦苇里。

  师:这位同学用了“蒙太奇”手法,很好。结尾怎样改编呢?

  生(15):老师,我看就安排水生的部队胜利归来的场景吧。

  生(16):我反对。这样的结尾太俗气,太不含蓄了。

  师:那你如何做?

  生(16):我看应特写“荷花”,那一排排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粉色的荷花高高挺出来,她们是哨兵,她们是铜墙铁壁。

  (学生鼓掌)

  师:大家的掌声赞许了这个高明的结尾设计。那你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学生(16):这种结尾可以使影片首尾响应,结构浑然一体,二是隐喻抗日根据地人民已经成长起来,三是表现反战主题,四是紧扣影片的名字——荷花淀。

  (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主动站起)

  师:今天这节课上得很好,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下课。

【高一荷花淀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荷花淀教案02-28

高一语文《荷花淀》教案09-14

高一荷花淀的语文教案11-06

《荷花淀》高一的语文教案12-23

《荷花淀》高一语文教案01-14

高一语文教案《荷花淀》08-17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荷花淀》08-19

有关于高一语文的教案:荷花淀10-30

《荷花淀》高一语文课文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