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案设计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

时间:2021-08-06 18:12:40 高一 我要投稿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能力,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领悟情景交融的写法;

  (2)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培养揣摩散文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恰当的提升与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

  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

  1.揣摩语句,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

  2.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特别是通感修辞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时目标

  同学们,有一首歌名叫《荷塘月色》,大家喜欢吧?为什么?(学生应该有话说,可以说歌词美,或说意境美,或说曲调美等)谁来清唱几句?(学生积极展示)的确很美,说实在的,我也很喜欢这首歌。不过我今天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我们能不能拿这首歌的曲调作为朗诵朱自清先生的同题散文《荷塘月色》的背景音乐呢?(学生积极发言可能意见不一)到底能不能,我们今天就来开始学习这篇散文,希望通过这堂课,同学们能给我一个完整的答案。(出示课件,揭示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效果

  1.介绍作者——我认识的朱自清(生平经历、创作成就、感人事迹)

  师适时补充,特别应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有知识分子的一面。(出示幻灯片)

  2.检测字词的理解和运用(出示幻灯片)

  3.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采莲赋》的内容。

  三、再读感知

  1.师生简单复习朗读技巧(出示幻灯片),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完成下列问题。

  ①.找出文章主要写景段落和主要抒情段落,同时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情(直接抒情)的语句,体会其情感。

  主要写景的段落有

  主要抒情的段落有

  文中表现作者心情的语句主要有

  ②.理清线索

  作者的情感脉络

  作者月下散步的游踪

  2.对子之间交流朗读成果,并朗读抒情的段落和句子。

  3.全班展示汇报朗读成果

  (1)请基础一般的学生展示答案,其他同学补充。(师出示幻灯片,点拨归纳)

  (2)请2-3个同学朗读自己最有体会的语段,然后生生之间积极点评,师适时点拨。

  四、思考提问

  1.听配乐朗读(可以试着闭上眼睛听),对比自己的阅读体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就自己不懂的问题或认为需要讨论探究的问题,批注在课本上。

  五、课堂小结

  师再提出导入环节中的问题:朗诵同题散文《荷塘月色》,能不能用同题歌曲的曲调作为背景音乐?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意境和情感主旨等分析作答。(师出示幻灯片,点拨归纳)

  六、布置作业

  1.朗诵课文第4-6段。试着鉴赏作者写景的技巧,品味散文的语言美。

  2.把课堂上质疑的问题加以分类,课外查阅资料,试着解决。

  3.有兴趣的同学画一幅荷塘月色图。(可以画在纸上,也可以用多媒体制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提出课时目标

  1.文章记叙了作者深夜独游清华园荷塘的经过,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作为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处处写景,时时抒情,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交织杂糅的复杂感情。(师出示幻灯片)

  2.小组交流质疑的内容,重点内容及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再在全班研讨。

  关于文章主旨、作者思想感情的问题:

  如:①.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爱热闹也爱冷静”的双重性格?

  (明确:因为这是作者性格的真实写照,也因为当时作者这种矛盾心态非常强烈。)

  ②.心里颇不宁静表现了什么?

  (明确:《荷塘月色》表现了作者为国家民族命运而焦躁不安的矛盾心情,既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也表现了他不愿投身武装革命,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弱点。这是他当时的真实心态的'反映。)

  ③.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想起采莲的事情来?

  (明确:以采莲的热闹衬托自己的孤寂,且荷莲同物,作者又是扬州人,对江南习俗很了解。)

  ④.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

  (明确:作者主观上想通过游览荷塘平息一下自己不宁静的心态,客观上确实在观赏月色下荷塘、荷塘上月色的时候,作者完全陶醉于自然景物之中,但是很快又回归不宁静,又重新忧郁起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就是他不宁静的表现。)

  3.前面我们已了解到,本文主要描写的景物是“荷塘”“月色”。品鉴散文,除了品味作品的情感美,还应赏鉴它的景物美、语言美。这节课,我们的重点是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荷塘月色图(含学生画作)展评

  1.从这些画面你会联想到文中哪些语句?

  2.分析图画和文中描写语段的区别及产生区别的原因。请举例说明。

  要点:①“图中景”和“文中景”

  ②图较直观,文多含蓄(文中有一些精美传神的语句)

  ③人的学识、生活经历

  3.图画和文段语句比较,你更喜欢哪种方式?为什么?(提示:可以从描绘景物的技巧及效果来比较)

  三、思考质疑

  关于文章的写景技巧、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大家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四、朗诵比赛

  (采用小组积分制,成绩最后的要被罚表演节目。鼓励学生当堂背诵精彩的语段或句子)

  五、课堂作业

  《荷塘月色》的语言艺术是很高超的。美的语言、有丰富表现力的语言并不是靠词藻堆砌、靠粉饰来写就的,散文的语言美就要表现在语言的“生活化与艺术化”的统一上。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除“亭亭”一词外,都是口语,“叶子出水很高”是写实的一笔,不需要修饰已经达到“准确”了。但作者不满足“摹形”,他要传荷叶之神。于是,抓荷叶的状态特征以裙作比,“亭亭”二字便成了点睛之笔,一位临风起舞的窈窕淑女的美姿出现了,那展开旋动的裙与硕大舒展的荷叶融合为一体,荷叶的动态美便跃然纸上,心形兼备。

  请同学们也找这样的例句进行欣赏,并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理解。(100字即可)

  先小组交流,后各小组推出2—3段质量更高的文字作全班展示,并说明推荐理由。

  六、课堂小结

  借景抒情:作者层次有序地时而以荷塘为主景,月色为背景,动静结合,运用鲜明的比喻,通感手法,由远及近,从里及外地描绘了月光下荷塘的无边风光。作者时而又以月色为主景,荷塘为背景,别出心裁的虚实为用,浓淡相宜地勾勒了整个荷塘的月夜风采。作者努力挖掘蕴含在大自然中的诗意,让声、光、色、味都透出神韵,共同点染荷塘月色绰约的风情。这样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不仅使作品富有诗情画意,也使作品具有情趣美。

  语言美: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典雅清丽、新颖自然(朴实自然美)。《荷塘月色》保持了这一特色。朱自清很注重语言的锤炼,且以轻笔淡彩的口语来绘神状态,表情达意。《荷塘月色》中动词与叠字叠词的运用,不仅准确而传神地渲染和强化了诗情画意(含蓄美),而且节奏明朗,韵律协调(音乐美)。

  以学生小结为主,教师借助相关幻灯片做补充,并提示学生做笔记。

  七、课后作业

  1.背诵第4—6段。

  2.书面完成练习二、三、四题。

  3..在《荷塘月色》里,显然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在某种意义上说,自我心灵升华的超越世界是朱自清的一个“梦”。说说你对这个“梦”的理解。

  【教学反思】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现代课堂的主旋律。这两堂课上,我视学生为一个个活泼的生命体,尊重学生,平等对话,处处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本;学生自主预习,适时合作,积极探究,个性获得发展,潜能得到开发,求知欲和展示积极性得到满足。回顾这一课的教学,我明白了新课堂教学要学会巧妙“借力”。一、借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成果展示,教师能准确地调控课堂。二、借助学生的爱好特长,能增添课堂的情趣。三、借助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启发,学生能爬得更高,钻得更深。

  语文教学要加强综合与实践,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两节课在这方面表现得较突出,语文教学的多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朗读、理解、品味、鉴赏,处处扣住文本,在学生走进文本和走出文本的过程中,点滴地渗透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与思想情操的目标要素。

  为了当好现代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对话者、促进者。我在课前做足工作。尽管这篇文章教过多次,但每一次都要反复品读文章,查阅资料积累教学素材,探究新的教法,总结更好的学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但从这两堂课看来,学生虽会积极质疑,但质疑的内容探究意义不大,今后还要加以训练。从课后作业反馈情况看,【创读延伸】第二题就三校生而言设计得偏难,提示得不够。后来想想,其实可以拿陶渊明的“梦”、杜甫的“梦”等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02-28

课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03-03

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05-08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第一课时)06-02

荷塘月色10-14

荷塘月色05-11

荷塘月色03-03

荷塘月色02-14

荷塘月色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