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论语选读》教案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一语文《论语选读》教案

时间:2022-08-30 14:32:51 高一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一语文《论语选读》教案

  一、几点思考

高一语文《论语选读》教案

  1.试题取材范围

  《浙江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中指定的10课必学内容(见下)。

  10课自读课文:《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君子之风》、《周而不比》、

  《诲人不倦》、《高山仰止》、《沂水春风》、《中庸之道》

  5课自读课文:待贾而沽、求诸已、出辞气远鄙倍、学以致其道、敬鬼神而远之。

  2.《论语》解读的三个层次

  《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复习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如下表:

  层次

  教学内容

  价值目标

  文字

  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

  读懂文章、积累知识

  文章

  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

  学习章法、培养能力

  文化

  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

  传承文化、提升思想

  着重是在语言文字和文化内涵这两个复习层次下工夫。

  2.《〈论语〉选读》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

  《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

  《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

  《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

  《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

  《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

  《沂水春风》:礼乐文化(礼乐治国);

  《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

  二、考查内容与题型形式

  1.名句默写(填空)

  可能存在的问题:①懒得背;②不熟练;③错别字;④轻视《论语》名句

  2.文本探究(简答)

  一模存在的问题:1.审题不清楚,答题不规范;2.不能充分利用题干中的所有信息;3.解题思路混乱;4.理解、把握不全面、不准确;5.以文解文,没有分析;6.文字表达不通顺

  3.结合古文阅读选择题(选择)

  主要应该是结合虚词的那道选择题,极有可能挑几个《论语》的虚词,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君子哉若人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三、复习策略

  1.教师要督导学生将十课内容烂熟于心,该背的必须背出,文句的理解与翻译也必须掌握个八九不离十;

  2.有必要将18个文言虚词用《论语》中的句子集成整理、训练一下;

  3.加强背诵的笔答检查,消灭错别字;

  4.要帮助并引导学生整理、掌握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礼乐观、仁爱观、中庸观;尤其要认真解读每课后的相关知识链接的那篇短文,把精要之处加以圈画或摘录,弄通弄懂透弄熟。

  值得关注:仁、义、礼、乐、信五大关键词,在孔子学说中的关系、以及各自在现实生活中地位和作用,学生能脱离教材说得清吗?

  5.要模仿样卷,针对性地或选择或原创或整合一些好题,进行一定量的练习与讲解,加强应试技能的训练;

  6.要加强解探究题的格式规范化指导,注意条理性,突出关键词,必须言简意赅,简明扼要。

  o探究题具有拓展性,但须告诫学生拓展要以文本为依据,不可随兴发飙。

  o探究题答题具有论辩性,要先总说自己的观点,再分说理由,理由的说明要结合文本内容来阐释。

  7.不要忽视了每篇课文后的那道探究题,很有重新疏理的必要。

  8.根据你的研究,有选择地覃研十课中的重点难点段落,引领学生沿着字词句的意思走向孔子的思想天空,做到一能懂二能释三能评。

  友情附送:浙江省名校高考模拟试卷《论语》探究题辑录

  1.《浙江省高墙考试说明》中样卷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4.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略(参见《考试说明》)

  2.杭州一模卷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24.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过犹不及。赞同孔子的评价,理由是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想;不赞同孔子的评价,只要符合情理亦可。(4分,第一问1分,第二、三问3分)

  3.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二次联考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3.22)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14.16)

  子贡曰:“管仲非与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以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

  22.用斜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2分)

  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23.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3分)

  参考答案:22、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2分,两处错扣1分,三处错扣2分)

  23、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反坫”、“塞门”(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由此看来,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不能违背此原则。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3分)

  4.金华一中2月高三年级语文测试题

  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4.(1)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苦乐观”?(2分)

  (2)你如何看待这种“苦乐观”的?(2分)

  参考答案:(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形象的比喻表述安贫乐道的思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乐以忘忧的心境。(2)言之成理即可。

  5.浙江六校联考语文试卷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4.“长幼之节”在文中指什么?“君臣之义”指什么?(2分)

  25.子路所说的“道”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24.“长幼之节”指老人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君臣之义”指有才能的人应出仕辅佐君王。

  25.“道”指儒家的政治主张,如施行仁义,恢复周礼等。“道之不行”的原因是有才能应该出仕以推行自己的道义,如今,有才能的人却只想保持自己的高洁,而不愿意出仕辅佐君王来推行道义。

  6.浙江温州学年第一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三期末联考语文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2.针对相同的问题,孔子说出了不同的答案,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教育方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看法及分析略。

  7.宁波市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卷高三语文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18、7)……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14、39)

  24.丈人与荷蒉者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孔子的看法。

  (1)丈人与荷蒉者都不赞同孔子哪一种处世态度?(1分)

  (2)丈人与荷蒉者在批评孔子时,他们的态度和角度有什么不同?(3分)

  参考答案:24.(1)知其不可而为之。(1分)(2)丈人以不屑的态度批评孔子不务实,荷蒉者规劝孔子要学会变通。(3分)

  8.浙江省绍兴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4.上面的文字体现了孔子什么教育思想?对此你有何评价?(50字)

  参考答案:因材施教(1分)评价:略观点1分,说明2分,言之成理

  9.金华十校—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23.这段文字生动反映了孔子作为老师和作为父亲两重身份的教育特点。

  (1)从这则材料中看,作为一个老师,孔子有怎样的教育教学思想?请简要回答。(2分)

  (2)作为父亲,孔子这样教育儿子,是不是少了一份温情?请你就此谈谈看法。(3分)

  示例二:我认为孔子对儿子确实比较疏远。无私,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无情。对儿子惜言如金,大概也缺乏耐心吧。一方面可能工作确实忙,对儿子的学习有些顾不上;另一方面,可能孔鲤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有限,对他的期望值不高,甚至可能有些灰心。从最终的结果看,孔鲤学无所成,是不是也可证明孔子教育儿子并不成功。(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

【高一语文《论语选读》教案】相关文章:

论语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05-09

语文高一教案12-08

论语选读《诲人不倦》课堂实录11-02

《论语》选读《沂水春风》课堂教学实录09-09

苏教版论语选读《克己复礼》讲课稿09-11

高一语文教案11-12

语文高一必修一教案09-28

高一语文必修教案11-24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11-20

高一语文教案:师说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