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陈奂生上城》教案
《陈奂生上城》是作家高晓声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1980年第二期上。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高二语文《陈奂生上城》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梳理情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情节设置的巧妙。
2.分析形象,培养学生整体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抓住心理描写,把握作品塑造的新时期初期农民的典型——主人公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并与西方小说《项链》作比较,体会作品的审美价值。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讨论、鉴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时代的进步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和希望,了解新时期农民在精神物质追求中的喜悦和困惑。思考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必须同步进行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
这篇作品展现了主人公陈奂生思想性格的不同侧面,塑造了新时期初期农民的典型形象。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及意义,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及意义是这篇作品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解决办法
1.背景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人物所处的特定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以期更清晰了解作品所反映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和农民生活,理解作品的主旨。
2.形象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把握人物性格的多重特点。
3.对比理解,对比分析陈奂生与阿Q、闰土等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揭示人物形象的意义。
●教学思考
1.陈奂生这个典型形象有助于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有助于认识80年代初的农民群众。指导学生从这个高度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就能认识作品的价值。
2.抓住“感冒”这个细节深入领略作品趣味。看陈奂生怎么会得感冒,哪些是潜伏的因素,会发现处处都有伏笔。这篇小说乃是精心构建的一件艺术品,由此也可以得到审美的享受。
3.以心理描写为欣赏重点。挑几段文字,把心理描写的语句画出来,就可以看出这篇小说心理描写的特点了。再比较《项链》中的心理描写,体会两者的差异,从而把握陈奂生这类农民的思想感情。
●学生活动设计
1.自读课文,梳理情节结构。
2.讨论分析,把握人物特点。
3.思考鉴赏,揭示形象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
阅读课文,初步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二、导入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里,我们曾熟识过成年闰土的形象,那是在封建势力和生活重负压迫下憨实而木讷,拘谨而自卑的旧时代农民形象。新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作家高晓声以他的系列小说为我们展示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生活画卷,今天,我们就通过其中的一篇《陈奂生上城》来感受—下当时的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生活和追求。
三、讨论
1.陈奂生物质生活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有什么追求?
陈奂生追求的精神生活,不外乎是说东道西、妙语惊人之类,是要“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就好了,就神气了”,就能提高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地位。这显然带有浓厚的小农经济的烙印。
2.陈奂生“感冒”这个细节有什么意味?
上城先住进了高级房间,可谓奇遇。这个奇遇的形成,有两个因素,一是偶染感冒,一是巧遇书记,有这两个因素,将“漏斗户”陈奂生置身于高级房间就是相当自然的事情。这之前文中已有伏笔。在第一部分里,既见昔日的贫困;又见今日稍稍的改善,由此透露出“今年好像变娇了”,正暗示陈奂生今夜要得感冒了。高烧时他神志不清,睡一夜就好了,作者用第二天回忆的方法,补叙深夜发生的事情就显得毫无破绽。
3.陈奂生住招待所花了五元高价,他内心有什么感受?有什么表现?
花了五元高价,等于“做七天还要倒贴一角”,“睡一夜要出两顶帽钱”,陈奂生“想想又肉痛起来”,说明他勤俭的农民本质。
由于出了五元高价,对招待所的物品从十分爱惜变为任意作践,用提花枕巾擦脸,不脱衣钻进被窝,表现出农民的自私狭隘。由于坐了县委书记的汽车,住过县委书记介绍的五元一夜的高级招待所,就感到“精神的满足”,得意非凡。这表现了农民的封建等级观念和落后愚昧心理。
4.陈奂生的`进取心与落后面,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什么关系?
陈奂生的进取心是跟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崭新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农村改革解放了生产力,陈奂生这个昔日的“漏斗户主”翻身了,他充满喜悦心情,也萌发了进取心,对精神生活也开始有了追求。另一方面,陈奂生身上的封建等级观念和落后愚昧心理,在他周围的农村干部和农民身上同样存在。因为陈奂生坐过县委书记的汽车,住过五元一夜的房间,人们马上对他友好、羡慕、尊重。可见这样的社会环境是陈奂生的落后面的生存土壤。
5.陈奂生回到队里,身份显著提高,这样的结尾有何深意?
明确:说明农民中愚昧麻木等级观念重的人,非常普遍,陈奂生不是个别现象,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6.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为了揭示其心理采用了什么手法?
这篇小说以出色的心理描写见长。作品结合情节的发展,结合人物的行为描写心理,心理描写又推动情节发展,人物的行为变化又在心理描写的观照下得到解释。例如,陈奂生付过房钱再进房间,有一系列动作:不再脱鞋,大摇大摆进去,往太师椅一坐,倒开水吃饼,使劲坐了皮凳三次,热度退尽了,用枕巾擦嘴,和衣睡觉,过后又起身出门。每个行为为什么这样做,都有心理描写,这些心理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解剖了人物的灵魂,一个新时期初期的性格多元化的农民形象跃然纸上。
7.比较本文与《项链》三四段在揭示人物心理上的不同?
《项链》的心理描写,运用了西方小说惯用的心理分析方法,写得细腻、深刻。《陈奂生上城》的心理描写,用了“土洋结合”的办法。像西方小说一样,注重心理描写,但这种心理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行动、肖像的描写,对景物、天气的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的。这是我国传统小说的写法,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这是作者在心理描写上的借鉴与创新。
8.文章表现了什么主题?
这篇小说描写了新时期的农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追求过程中的喜悦、苦恼和尴尬,表现了作者对新时期的农民终于前进的高兴,还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的慨叹。
9.作者构思的精巧体现在哪些地方?
这篇小说质朴自然,但有巧妙的情节设计,有耐人寻味的伏笔。
陈奂生上城,是一个有趣的题材。作品把视野非常狭隘的农民与城市文明联系了起来,把刚刚摘掉“漏斗户主”帽子的陈奂生置于县招待所高级房间里,也就是置于高档次的物质文明环境里,以此观照陈奂生。这样,农民的境况就得到了辩证的表现:温饱问题是初步解决了,但是生活水平毕竟还是很低很低的;农民的灵魂也被深刻地解剖出来:农民的素质有好的一面,也有差的一面。这样辩证地表现新时期初期的农民,有助于我们增强认识,中国要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很长很长一个历史阶段。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这是了不起的,但是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
“漏斗户主”上城竟住进高级房间,可谓奇遇。这个奇遇的形成,有两个因素,一是偶染感冒,一是巧遇书记。有了这两个因素,将陈奂生置身于高级房间,成了相当自然的事情。
卖油绳是个巧妙的设计:能炸油绳卖,可见粮油过关而且有余,陈奂生的喜悦也就油然而生;卖掉油绳身上连本带利大概八块来钱光景,这样五元钱的房租能付而又心痛不已。
买帽子又是一个巧妙的设计:既见昔日的贫困,又见今日稍有改善。由此透露“今年好像变娇了”,正透露今夜要得感冒了。
对精神生活的渴求也是一个巧妙的设计:既反映昔日所受贫困的压抑,又反映农民精神面貌的变化。陈奂生“总想,要是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就好了,就神气了”,殊不知这次上城就如愿以偿,虽然花掉了五元钱,像割掉一块肉一般心痛,但是,归根结底,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
车站的地点也是一个巧妙的设计:这里油绳好卖,这里有茶水,有长椅,与吴书记巧遇也非此莫属。
书记巧遇陈奂生也是一个巧妙的设计:既反映当时干群的亲密关系,又使陈奂生住进高级房间成为可能。
感冒最是一个巧妙的设计:高烧时神志不清,睡一夜就好,用第二天回忆的方法补叙深夜发生的事情就毫无破绽。
10.作者的情感
作者自述:“我写《陈奂生上城》,我的情绪轻快又沉重,高兴又慨叹。我轻松、我高兴的是,我们的境况改变了,我们终于前进了;我沉重、我慨叹的是,无论是陈奂生们或我自己,都还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
作者“轻松又沉重,高兴又慨叹”的情绪渗透在字里行间。第一部分写陈奂生上城,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摆脱了残酷的饥饿,过上了温饱的日子,展现了新的希望,人物的兴奋劲儿跃然纸上。作家为农民的高兴而高兴。
陈奂生真是无忧无虑,他的精神面貌和去年大不相同了。他是过惯苦日子的,现在开始好起来,又相信会越来越好,他还不满意吗?他满意透了。他身上有了肉,脸上有了笑;有时候半夜里醒过来,想到囤里有米、橱里有衣,总算像家人家了,就兴致勃勃睡不着,禁不住要把老婆推醒了陪他聊天讲闲话。
这段话把陈奂生的喜悦表现得有血有肉。这是陈奂生们的喜悦,也是作者的喜悦,是献给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曲颂歌。陈奂生是最真诚地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的,这也是作者对农民的赞歌。
小说也写陈奂生的艰苦作风,饿了啃僵饼,渴了捧水喝,病了熬着就躺在车站长椅上,设身处地感受一下,这是多么苦涩!陈奂生还很穷,字里行间流露的心情又沉重起来。
第三部分则充满着慨叹和遗憾。作者描写陈奂生“故意立直身子,扑通坐下去……试了三次”,描写他“把提花枕巾捞起来干擦了一阵,最后衣服也不脱,就盖上被头困了”,这样无聊的作践,离现代文明人的水准还多么远,作者的慨叹有多么沉重。最后写他以坐过吴书记的汽车、住过五元钱一夜的高级房间为神气的本钱,恰恰是在慨叹他的卑微,慨叹陈奂生这样的农民何时才能获得健全的人格,成为堂堂正正的社会主人。
四、总结、扩展
陈奂生是一个人,却又是一个群体,一个阶层,一种现象。我们为陈奂生的喜悦而喜悦,为陈奂生的尴尬、苦恼而慨叹。作者写陈奂生的情绪轻快而沉重,我们读陈奂生也同样轻快而沉重。作品启示我们,面对经济的飞速发展,面对家园的日益美丽,我们的道德水准、精神境界,同样需要快速提升;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同步,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做出不懈的努力。
五、布置作业
阅读《乡场上》、《哦,香雪》。
附:板书设计
环境 情节 人物
买帽子
进 城——满怀希望 老实善良 呼唤
遇开心事 物质
患感冒 精神
在 车 站——卖 油 绳 勤朴节俭 文明
遇吴书记 同步
买帽子
住招待所——伍元钱的代价 自私狭隘
精神满足
【高二语文《陈奂生上城》教案】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陈奂生上城教案03-08
陈奂生上城高二语文教案03-16
高二语文《陈奂生上城》教案设计03-22
《陈奂生上城》的语文教学反思01-14
高二语文第四册《陈奂生上城》教案设计04-30
读《陈奂生上城》有感04-17
《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04-06
《陈奂生上城》小析09-26
《陈奂生上城》的语文教学反思范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