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如破竹的儿童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势如破竹的儿童成语故事

时间:2024-09-18 09:55:28 炜玲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势如破竹的儿童成语故事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势如破竹的儿童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势如破竹的儿童成语故事

  势如破竹的儿童成语故事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故事背景

  三国末年,西晋武帝司马炎在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出兵攻打东吴,以实现统一全国的宏伟目标。这一背景下,大臣们对于是否立即攻打吴国产生了分歧,多数大臣持谨慎态度,认为吴国仍有实力,需充分准备。

  主要人物与情节

  杜预:西晋大将,以远见卓识著称。他力排众议,认为应趁吴国衰弱之际迅速灭之,以免错失良机。杜预的坚定主张最终得到了晋武帝的支持,并被任命为征南大将军,负责攻打吴国。

  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有统一全国的雄心。他采纳了杜预的建议,调动大军准备攻打吴国。

  战役过程:在杜预的率领下,晋军势如破竹,迅速攻占了吴国多座城池。尽管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如长江水势暴涨、将士疲劳等,但杜预凭借高昂的士气和巧妙的战略部署,一一克服,最终成功攻占吴国都城建业,实现了西晋的统一大业。

  成语寓意

  势如破竹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作战或工作中节节胜利、毫无阻碍的态势。它传达了以下几个寓意:

  勇气和决心: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勇气。杜预在攻打吴国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最终取得了胜利。

  抓住机遇:时机稍纵即逝,必须敏锐地捕捉并把握住每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机会。杜预正是看到了吴国衰弱的时机,果断建议晋武帝发动攻击,最终实现了统一全国的目标。

  持续努力: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杜预在攻打吴国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坚定的决心,最终取得了节节胜利。

  教育意义

  势如破竹的成语故事对儿童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它告诉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勇于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持续努力;同时也强调了信心和决心的重要性。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孩子们可以学会如何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保持冷静和坚定,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势如破竹的儿童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11-24

儿童成语故事范文04-28

杞人忧天儿童成语故事05-08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狐假虎威05-08

儿童成语故事14篇06-11

儿童成语故事15篇11-09

儿童成语故事:名不虚传11-18

儿童成语故事(通用31个)07-09

成语故事11-19

成语故事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