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老子年幼论祸福名人故事
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一个道家学派,它的创始人就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子年幼论祸福名人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老子年幼论祸福名人故事
老子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平民之家。他自幼聪明,性情柔顺,读书过目不忘,未说先笑,很讨父母欢心。在他刚刚八岁那年,父母相继去世,又无亲朋,他怎么生活下去?邻人出于怜悯之心,这家送汤,那家送饭,是百家饭使李耳活了下来。李耳买不起书读,其他孩子因他平时对人和善,与人无争,都愿和他一起玩。又是这个给书,那个给笔,是百家书使老子的学业没有中断。在这种十分艰难的条件下,李耳更加刻苦学习,到十余岁的时候,便显得博学多识了。
有一次,他随大人们上山打柴,正赶上楚国出兵攻打宋国,国人无不欢欣鼓舞,独有李耳叹气说:“这不是好事啊!”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枪打出头鸟。宋国正准备争夺霸主地位,众多诸侯不服气,但又都不敢和它轻易地动刀动枪。楚国前几年由于弱小没有人注意,国内平静,民众安宁,渐渐发展起来;现在,它自以为强大了,想争夺霸主而去攻打宋国,就要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次战争,楚国可能会胜利,但从此也不会有安宁了,还有什么值得高兴呢?”
众人听了,都觉得他说的有些道理。由于这些话如传了出去是会杀头的,谁敢去说?战争的结果,楚国凯旋,举国庆贺。
先前听过李耳见解的人,私下议论说:“都说李耳有学问,看来毕竟是个小孩子,是信不得的。”有人将这些话对李耳说了,他微笑道:“乐极生悲,祸患不久就要来了。”
不料,一年多后,便发生了楚晋城濮之战,楚国惨败,主帅子玉自杀。听到过李耳议论的人这时才心悦诚服地叹道:“他有未卜先知之明,真是神童啊!”
从此,李耳未卜先知的名声就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到了楚国国君成王耳中,他当即派人去逮捕李耳,乡亲们无不伤心落泪。
李耳却对大家说:“这不一定是坏事,父老乡亲不必为我担忧。”
楚成王把李耳抓去,正要以“谣言惑众”的罪名处死,却接到周天子襄王的命令,让成王把李耳解往京师。原来,周襄王听说李耳能未卜先知,认为必是神仙,自己也想成仙,就把李耳从楚国要了来。
李耳来到京师,周天子对他说:“请你把做神仙的秘诀传给我吧!”
李耳说:“我不是神仙。”
周天子不信,说:“你既不是神仙,为什么能未卜先知祸福呢?”
李耳回答说:“世间的事物,都有它内在的规律,即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一切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周襄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他虽然没做成神仙,但觉得老子很有学问,人才难得,不但没有对他治罪,还把他留在朝中,做了管理图书馆的官,称“柱下”。故后来人们又称老子为“柱下史”。
不久,李耳觉得做官风险大,便辞职回家,专做学问,并收了一些徒弟,讲授他的学说。
就是在这时期,孔子拜访了老子。当孔子讲了自己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企图捞个一官半职的想法后,老子笑着说:“人生在世,不要活得太累。顺利的时候,你就去行动,不顺利时,就可以躲避起来。我曾听人说,会做生意的人,平时却让人看不出他有钱,一个很聪明的人,平时表现得让人看了感到他很愚蠢。你为什么不学学这样的处世之道呢?”
据说,后来天下大乱,老子骑着青牛,避祸西走,途经散关(地名)。守关将尹喜早就听说老子很有学问,强行留他住了几天。两人谈得十分投机。临离关时,尹喜非要老子把他的学问写成书留下。老子无奈,只好写了本五千字的书,这就是流传至今的《老子》一书。也有的说这本书是老子的徒弟根据平时的学习笔记整理出来的。此后,老子西走,不知所终。
古代人物老子的故事
老聃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家将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龙,请一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一日,商容教授道:“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老聃问道:“天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老聃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更为清清之清者也。”老聃又问。“清者穷尽处为何物?”先生道:“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仰头观日月星辰,低首思天上之天为何物,彻夜不能寐。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有人伦,故尊卑长幼可分也。有物性,故长短坚脆可别也。”老聃问道:“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长幼,何人定而分之?长短坚脆,何人划而别之?”先生道:“皆神所为也。”老聃问道。“神何以可为也?”先生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故可为也。”老聃问:“神之能何由而来?神之功何时而备?”先生道:“先师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视物而思,触物而类,三日不知饭味。
又一日,商先生教授道:“君者,代天理世者也;民者,君之所御者也。君不行天意则废,民不顺君牧则罪,此乃治国之道也。”老聃问道:“民生非为君也,不顺君牧则其理可解。君生乃天之意也,君背天意是何道理?”先生道:“神遣君代天理世。君生则如将在外也;将在外则君命有所不受。君出世则天意有所不领。”老聃问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何以不造听命之君乎?”先生道:“先圣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求教相邑之士,踏遍相邑之土,遇雨不知湿,迎风不觉吹。
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天下之事,和为贵。失和则交兵,交兵则相残,相残则两伤,两伤则有害而无益。故与人利则利己,与人祸则祸己。”老聃问道:“天下失和,百姓之大害也,君何以不治?”先生道:“民争,乃失小和也;失小和则得小祸,然而君可以治也。国争,乃失大和也;失大和则得大祸,大祸者,君之过也,何以自治?”老聃问:“君不可自治,神何以不治?”先生道:“先哲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遍访相邑之士,遍读相邑之书,遇暑不知暑,遇寒不知寒。
老子年幼论祸福的故事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智慧和思想影响了无数人。在他年幼的时候,就有很多关于他的故事,其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叫做“年幼论祸福”。
故事发生在老子童年时期,有一天,他和几个小伙伴在村口的大树下玩耍。突然,他们发现树上有一个鸟巢,里面有许多小鸟。小伙伴们纷纷提议爬上树去抓小鸟,但是老子却阻止了他们。他说:“我们不能抓这些小鸟,因为它们还没有长大,还没有学会飞翔。如果我们把它们带走,它们就无法生存。”小伙伴们听了老子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放弃了抓小鸟的念头。
过了一会儿,一个猎人带着弓箭路过这里,看到了树上的鸟巢。他搭弓射箭,一箭射中了一只小鸟。其他的小伙伴看到这个情景,都吓得哭了起来。老子却很镇定地说:“这只小鸟虽然被射死了,但是它已经死了,我们无法挽回。我们应该庆幸自己还活着,还可以继续玩耍。”小伙伴们听了老子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又重新开始了玩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老子从小就具有超乎常人的智慧和悟性。他能够从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中,领悟到祸福相依的道理。这种道理在他的哲学体系中得到了深入的阐述,成为了道家学说的核心观念之一。
赏析:
1. 故事通过对比小伙伴们和老子的行为和想法,突出了老子的智慧和悟性。这种表现手法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也使得老子的形象更加鲜明。
2. 故事中老子的话语简洁明了,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老子的智慧,也使得故事更具有启发性。
3. 故事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背景,让人更容易产生共鸣。同时,通过对祸福相依的道理的阐述,使得故事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总之,这个关于老子年幼论祸福的故事,既展示了老子的智慧和悟性,也传达了道家学说的核心观念。通过赏析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子的思想,也可以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
【老子年幼论祸福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陶弘景名人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07-08
白猫论黑猫的故事09-22
名人的故事11-29
名人故事05-19
名人的故事05-24
名人故事09-16
经典名人故事07-22
名人的故事05-09
聂耳的故事的名人故事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