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者迷成语典故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局者迷成语典故

时间:2022-06-23 12:09:44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当局者迷成语典故

当局者迷

【出处】(宋代)辛弃疾《恋绣衾·无题》。

【释义】当局者:正在下棋的人,也指当事人;迷:糊涂,迷惑。下棋的人往往容易迷惑,看不清楚事态的发展方向。比喻当事人因主观片面,反而糊涂。

【成语典故】

唐玄宗时期,大臣魏光上书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订过的《类礼》列为经书,也就是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玄宗当即表示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细校阅一下,再加上注解。

不料,右丞相张说对此持否定意见,他说,现在的《礼记》,是西汉戴圣编纂的本子,使用了近千年。再说东汉的郑玄也已加了注解,成为经书,为什么还要改用魏征整理修订的本子呢?玄宗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便改变了主意。

但是元澹认为,本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改换一下,这样才能更适合现在使用。为此,他写了一篇题为《释疑》的文章,表明自己的观点。《释疑》中,客人问:“《礼记》这部经典著作,戴圣编纂、郑玄加注的本子与魏征修订的本子相比,究竟哪个更好呢?”主人回答说:“戴圣编纂的本子从西汉起到现在经过了许多人的修订、注解,虽然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但也出现了一些互相矛盾之处,本朝名相魏征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而对其进行重新整理,怎么也没想到那些墨守成规的人会反对!”客人听后点头称是,说:“是啊,就像下棋一样,下的人反倒糊涂,旁观者却看得分外清楚。”

【成长心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许多人都知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站在局外看棋,客观理智,身处局中,却会困于其中无法脱身。当人们急于办成某件事而深陷其中,以致忘记了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甚至连办事的初衷也忘得干干净净。这样的办事者看起来好像把事办成了,其实失去的更多。因为关心则乱,所以一旦涉及自身的利益问题时,我们总是会在不知不觉间,把事情看得特别重,就像是对痛苦的感受一样,所有的人都觉得自己所经历的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但与其他的人相比,其实那根本不算什么。身处其中,很容易就会失去理智,作出错误判断,适时地跳出来,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就会有不小的收获。

当局者迷造句:

1. 我们要牢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古语,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不要忽视别人的意见。

2. 常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实旁观者未必都清。

3.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最好听听第三者的意见。

4. 了解自己莫过于自我的人,才叫人物。如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还叫人物吗?人物都是当局者清,旁观者迷的。

5.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林沫语看的清清楚楚,但因她和杨不凡之间的关系,虽说是相亲看上的对象,可之间的缘由只有林沫语一个人知道。

6. 布莱恩有些惭愧,这么多年真是白混了,所以说当局者迷,事关女儿,怎能容他不焦躁分心。

7. 我为什么要惊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对笑面虎的情意有多深我还是看得出的。

8. 李天有句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该抓住的时候可一定要抓住啊!

9. 林深并不知道自己身上的气势给别人的感受,当局者迷傍观者清。

10.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清风道人几个师兄弟看出其中端倪,急忙出言提醒:“清风师兄,这小子剑招古怪,不可以一味硬攻!”。

11. 当局者迷,傍观者清,这就是此阵的做用。

12. 老三说,感情的事儿,不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3. 须知有些时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许他真的有什么好主意也不一定。

14. 或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缘故,在场的一大群人,竟然没有一个人看出来他是在演戏。

15.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别人是很清楚的就能看出来,杨义和陈晨这俩人的关系有点不正常。


【当局者迷成语典故】相关文章:

成语典故07-25

不教而诛的成语典故12-30

断齑画粥的成语典故02-10

杯弓蛇影的成语典故03-10

讳疾忌医的成语典故08-29

曲高和寡的成语典故04-03

先忧后乐成语典故09-20

曳尾涂中成语典故03-31

趋炎附势成语典故04-27

杯弓蛇影成语典故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