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的分化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动植物的分化

时间:2024-06-18 18:11:52 动物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动植物的分化

  动物和植物差别很大,植物是固定生长,而动物是可四处活动的;植物可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而动物不能制造养料,只能耗费养料;两者从细胞上分,植物细胞有壁,动物细胞没有壁;动物出现要比植物晚,因为动物是吃植物的,同时它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而没有植物,地球上就没有氧气,没有食物,动物也就不会出现。但植物又是怎样出现的呢?这要从32亿年前谈起。

动植物的分化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核生物--单细胞的细菌以周围环境的有机质为养料,是异养生物。但原始海洋中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有机质有限,当消费与生产达到平衡时,异养生物缺乏养料,就很难发展下去。于是由于高度的变异潜能,原核生物演化出具有叶绿素的蓝藻,它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的养料,生物学把它称为自养生物。自养的蓝藻所合成的有机质,除供本身营养外,还能供应异养细菌;异养的细菌除从蓝藻取得食物供应外,还把有机质分解为无机物,为蓝藻提供原料。因此在生态学中称蓝藻为合成者,细菌为分解者。自养蓝藻的出现使早期生物界具备了自养和异养、合成和分解两个环节,形成了个菌藻生态体系,也叫两极生态体系,解决了营养问题,突破环境限制,在原始海洋中获得了更广泛的发展。两极生态体系形成之后,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在17亿年前,随着真核细胞生物的出现,生物界开始了动、植物的分化。动物的出现形成了一个三极生态体系,所谓“三极”指的是: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自养并供给其他生物,称为自然界的生产者。

  细菌和真菌以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质为养料,同时通过其生活活动分解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氮、硫、磷等元素,为绿色植物生产养料提供原料,称为自然界的分解者。

  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是自然界的消耗者。

[-(@_@)-]

  由此可见,真核细胞生物的出现,是动、植物分经的开始。在这个时期,动、植物门类中所产生的都是一些最低等、最原始的生物,它们之间尽管大体能区分开,但彼此多少都有一些对方的特征。强甲藻,虽已有细胞壁(这是植物的特征),但却仍有自主的运动器官??二根鞭毛,一条纵鞭毛、一条横鞭毛,可任意选择运动方向,被称为运动性的单细胞植物;眼虫,虽无细胞壁,能够自由活动,是一种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可它细胞质内却含有叶绿素,在阳光下和植物一样可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食物。它们都不太符合动、植物的定义。其实,定义是根据大部分动、植物的特征制定出的,生物等级越高,其特征越明显;而低等原始生物,本身就结构简单、功能不全,为了生存,其方式自然是五花八门的,专家们不可能在定义中把所有的动、植物特征全部罗列出来。任何定义都是对某一范畴中的事物高度的概括,极少数范畴中的事物违反了定义规定也并不奇怪,只要它总体上符合定义就行了。

  俗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后动物、植物会不会又合成一体呢?从辩证法的观点上看是会的。目前在生物进化的道路上也出现了某些萌芽:过去的动物,或是吃植物,或是吃动物,界线分明,而第四纪后出现了一类杂食动物,它们既吃植物又吃动物,如大熊猫(竹源不足时也吃动物)、野猪、熊、狗等。尤其是熊,在冬季冬眠中有时醒来,饿劲儿一上来就舔自己的前掌“画饼充饥”,把一双过冬时肥厚的前掌舔得鲜血淋淋。熊掌,尤其是前掌为何值钱,原因就在于此。植物中有一种花叫猪兜茏,花室很深,像个小瓶子,内壁上长有倒毛,开花时散发的香气把小虫子吸引过来,虫子嗅着香味爬进“瓶”底就再也爬不出来了,不久就被花“吃”掉。如果自然环境稳定,人为不加干涉的话,过上几百万年,从这种植物或动物中分化出新的种类来也是有可能的。

  现在有的科学家正在研究“植物人”,这不是医院里所指的那种大脑已经死亡、身体瘫痪,仅心脏跳动且能呼吸的病人,而是研究如何让人类从异养性(由外界供给养料)变成植物那样,利用光合作用自己产生养料,自给自足。他们认为,地球上的资源总有耗尽的一天,到那时人的生活方式就要改变,与其等到那时才被迫改变,不如现在就研究如何改变。他们能成功吗?拭目以待吧。很有可能研究的主题没有实现,而在某些方面却取得了进展,即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