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不咎和不遗余力的故事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既往不咎和不遗余力的故事

时间:2022-09-17 13:19:45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既往不咎和不遗余力的故事

  相信大家对既往不咎和不遗余力这两成语都不陌生,但是它们的由来恐怕很多读者都不知道吧。下面就由语文迷小编为大家分享这两个成语背后的故事。

既往不咎和不遗余力的故事

  (一)既往不咎

  春秋时期,鲁哀公对祭祀土地神这件事情非常重视。在国家遇到外敌侵扰而出兵打仗时,他也把土地神的牌位带在身上。他认为土地神对所有的国家大事都有着很强的支配作用,因而对它十分虔诚恭敬。既然要祭祀土地神,就需要替它立一个木制的牌位,而牌位用什么木材比较好呢?这个问题却难倒了鲁哀公。

  有一天,鲁哀公派人把孔子的学生宰我找来,问道:“做土地神主的牌位用什么木材最好呢?”宰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板栗木。”

  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认为宰我的答复非常荒唐,毫无根据,于是把他叫来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孔子语重心长地对宰我说:“已经做了的事,不用再解释了;已经做完的事,也不要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要再责怪了。(原文是:‘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今后你说话一定要小心谨慎,尤其是在国君面前,更不能不懂装懂。不然,一旦话说出口,后悔就来不及了。”

  后来,人们就引用“既往不咎”表示过去做错了的事不再加以责备。既,已经;往,过去;咎,责备

  (二)不遗余力

  “不遗余力”这则成语的遗是:留;余力:没有使完的力量。指把所有的力量全部使出来,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赵策三》,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大将白起,在赵国的长平一举击败了由赵括率领的四十万赵军。秦王乘机要挟赵王,要赵国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作为讲和的条件。

  赵王连忙召来大将楼昌和上卿虞卿商量对策,说:“长平一战,我们吃了败仗,我想带领全部人马与秦军决一死战,你们看怎样?”

  “这样做没用,还是派亲信使臣去讲和为好。”楼昌说。

  虞卿不同意楼昌的主张,问赵王说:“大王,这次秦国究竟是想消灭我们赵国军队呢,还是打一打就回去?”

【既往不咎和不遗余力的故事】相关文章:

狮子和山羊的故事睡前故事11-29

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11-05

水牛和毛驴的故事02-23

大林和小林故事01-18

狼和象的故事04-12

乌龟和狼故事04-21

狼和狈的故事08-02

蚂蚁和蜜蜂的故事11-05

狐狸和螃蟹的故事03-15

哈巴狗和驴的故事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