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鼠狼的诡计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黄鼠狼的诡计

时间:2024-08-03 20:02:04 寓言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黄鼠狼的诡计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寓言中的故事都是讽喻和比况,具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它所写的人或人格化了的物,大都是反面的或性格有缺陷的;不注重形象的具体描绘,篇幅短小。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两则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欢迎大家进行阅读欣赏,更多精彩的故事尽在语文迷。

  (一)黄鼠狼的诡计

  狡猾的黄鼠狼每年春节都要去给鸡拜年,鸡妈妈每年都要含泪牺牲一只小鸡崽作为黄鼠狼的年夜饭。今年也不例外,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鸡妈妈愁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围着鸡圈踱来踱去不知如何是好。

  而那边的黄鼠狼兴奋极了,一大早就起床,想到明天就可以享受那美味可口的鸡肉就垂涎三尺。他用爪子抹了抹口水,开始梳妆打扮起来,当他看到镜子中自己,那干瘪如柴的身体,简直不敢相信就是自己的眼睛。怎么会这么瘦了哪?是不是我现在长大了,饭量陡增,看来一只鸡不够我吃了。他琢磨着多弄一些小鸡的办法,思考了很久,他一拍脑门说:“有了,嘿嘿!利用狐狸来当帮手。”在他哈哈大笑中,一场捕鸡诡计在他脑海里形成……

  黄鼠狼打扮好了以后,拿着一瓶酒去看狐狸,席间他把狐狸捧上了天,看见狐狸已经有了醉意之后,他把捕鸡的计划和狐狸说一遍,狐狸听了连连点头。

  三十一大早,狐狸想只要他把鸡骗过来,就由黄鼠狼负责抓鸡,然后获取的猎物一家一半,心想还不错,不就是骗吗?那可是自己的强项。为了骗取鸡的信任,他特地易了容、化了妆。再把自已想好的谎言温习了一遍,就出发了……

  “鸡大嫂,你在干嘛啊,有什么事吗?看你心神不宁的。”狐狸望着焦急的鸡妈妈关切的问。

  “你是?”鸡妈妈伸长脖子望着眼前这位眼生的不速之客说。

  “我是禽界盟主助理,来这里了解民生,视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的。所以你没见过我!有什么难处快告诉我吧!本官替你作主。”狐狸装出一副和蔼可亲、正义凛然的样子说。

[-(@_@)-]

  听狐狸这么一说,鸡妈妈像看到救世主一样完全放松了警惕,并把事情如实的告诉了阴险的狐狸。

  “别怕,别怕,小事一桩,我带你们到盟主的庄园,让你们不再担惊受怕,从此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憨厚的鸡妈妈笑了,他带上孩子们高兴地跟着狐狸走了。

  黄鼠狼刚等狐狸一出门,他就拿出一块早已刻满字的大长匾麻利的挂在自家的门框上,一切就绪后他爬到一棵大树上正看到狐狸正领着群鸡们徒步而来,他一溜烟,躲到卧室假寐去了。

  当鸡群和狐狸来看到了那个大匾的时候,鸡想反正都是一死,不如拼了,还能有生还的机会,于是双方立即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大战,最终两败俱伤。

  黄鼠从卧室踱着方步出来看着血淋淋的不劳而获的场面,对奄奄一息的狐狸说:“都知道你是只狡诈的老狐狸,你也有被利用的时候啊?这个世界只有自己才是值得相信的。”

  原来那块匾上写着“狐狸兄,马上吃掉它们。”

  (二)穿井得一人

  春秋时代的宋国,地处中原腹地,缺少江河湖泽,而且干旱少雨。农民种植的作物,主要靠井水浇灌。

  当时有一户姓丁的农家,种了一些旱地。因为他家的地里没有水井,浇起地来全靠马拉驴驮,从很远的河汊取水,所以经常要派一个人住在地头用茅草搭的窝棚里,一天到晚专门干这种提水、运水和浇地的农活。日子一久,凡是在这家住过庄稼地、成天取水浇地的人都感到有些劳累和厌倦。

  丁氏与家人商议之后,决定打一口水井来解决这个困扰他们多年的灌溉难题。虽然只是开挖一口十多米深、直径不到一米的水井,但是在地下掘土、取土和进行井壁加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丁氏一家人起早摸黑,辛辛苦苦干了半个多月才把水井打成。第一次取水的那一天,丁氏家的人像过节一样。当丁氏从井里提起第一桶水时,他全家人欢天喜地,高兴得合不上嘴。从此以后,他们家再也用不着总是派一个人风餐露宿、为运水浇地而劳苦奔波了。丁氏逢人便说:“我家里打了一口井,还得了一个人哩!”

  村里的人听了丁氏的话以后,有向他道喜的,也有因无关其痛痒并不在意的。然而谁也没有留意是谁把丁氏打井的事掐头去尾地传了出去,说:“丁家在打井的时候从地底下挖出了一个人!”以致一个小小的宋国被这耸人听闻的谣传搞得沸沸扬扬,连宋王也被惊动了。宋王想:“假如真是从地底下挖出来了一个活人,那不是神仙便是妖精。非打听个水落石出才行。”为了查明事实真相,宋王特地派人去问丁氏。丁氏回答说:“我家打的那口井给浇地带来了很大方便。过去总要派一个人常年在外搞农田灌溉,现在可以不用了,从此家里多了一个干活的人手,但这个人并不是从井里挖出来的。”

  穿井得一人的故事说明,凡事总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流言,以讹传讹,造成视听混乱。

【黄鼠狼的诡计】相关文章:

蝙蝠和黄鼠狼的寓言故事06-28

黄鼠狼给鸡拜年童话作文(精选59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