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典故吧,典故的来源大致有三个。第一,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民间习俗、神话、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个地名等。都有哪些经典的典故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典故
萧何是西汉丞相,也是被刘邦评为第一功的人,刘邦在夺取了天下之后,有一次大宴群臣,就问大臣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能够打败西楚霸王项羽而当上皇帝吗?众位大臣纷纷说是因为陛下是天定的天子,能力超群之类的奉承话,可是刘邦自己却说:你们都说错了,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是远远比不上子房的;而稳定国家,安抚黎民百姓,为我们前线的战士送来军粮,我是远远没有萧何厉害的;上战场指挥百万大军,用兵如神,每战必胜,我是远远不如韩信的。我的手下正是因为有这三个人的辅佐,才能取得这个天下。而项羽明明只有一个亚父范增却不重用范增,所以最后才会被我打败。从刘邦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萧何的信任和器重。
那么关于俗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是一件事成功了是因为萧何的功劳,一件事失败了也是因为萧何这个人的失败,表达了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因为这一个人。
成也萧何指的是萧何月下追韩信,在刘邦面前大力举荐韩信,最后韩信终于得到刘邦的重用,成为了汉初三杰之一。当年韩信只是一个穷困的.平民,可是他什么工作也没有,一穷二白。他很有忍耐力,别人嘲笑韩信不务正业,
游手好闲,让韩信从胯下钻过去,否则就拿出剑来比试比试。结果韩信一言不发的就趴在地上,缓缓的从那人的胯下钻过去了。这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伤自尊的事情啊!可是萧何就像是没事人一样,一点也没觉得有什么。虽然他不干活,但是却在母亲死后,想给母亲找一块风水宝地,甚至还妄言最好能有万户那么大的地。有人看他可怜,给他口饭吃,但是时间一久就烦韩信这种牛皮膏,不给他饭吃了。
韩信在项梁起义的时候投奔了项梁,后来项梁战死,韩信又在项羽手下做事。但是项羽是武将,他有自己的作战风格,听不进去韩信的建议。而且韩信在楚营当的只是一个小的官职,能力也得不到赏识和重用。于是他趁着很多诸侯王被项羽打得逃跑的时候,自己也逃跑了。分析了当今天下的形势之后,韩信来到了汉营刘邦的身边,可是刘邦和项羽一样轻视了韩信,只让他做一个小官。韩信郁闷,怎么老是这样呢?于是在刘邦被项羽打得落花流水的时候,也有许多的汉营的将军先后逃走,韩信也趁着混乱逃走了。
这时就有人来禀告刘邦的助手萧何,说您让我关注的人韩信逃跑了,萧何正在写东西向刘邦汇报,结果笔一扔,没来得及通知刘邦就赶去追韩信。原来萧何私底下和韩信聊过,他为韩信的作战能力和战略思想深深折服,知道这是一位人才,也向刘邦举荐过,但是刘邦没有听进去。这次韩信跑了,他一定要追回来才行。在一颗树下,萧何看到了休息的韩信,劝说韩信随自己回去。许诺韩信,说这次如果刘邦还不重用你,你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回到汉营,刘邦问罪萧何说:你为什么逃跑?萧何回答:我没有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去了。然后刘邦又问,追的谁?萧何说是韩信,刘邦不信,说:那么多人都跑了,你不去追,却偏偏追一个韩信!萧何说,如果汉王想要一直待在这蜀地,那么就不需要韩信,但是如果您想要争夺天下,韩信就不能缺少。于是刘邦妥协,愿意封韩信为大将军,从此韩信就成为了刘邦的战略助手,帮助刘邦平定天下,甚至消灭了项羽。
败也萧何指的是齐王韩信是汉朝的异姓王,刘邦为了巩固皇权要打压这些异姓王。趁着刘邦不在朝中的日子,吕后和萧何合谋,在长乐宫杀了韩信,给韩信安上了一个而谋反的罪名。韩信的成功和失败都是因为萧何这个人。
成语出处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陈豨拜为巨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记载引申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成语。
成语寓意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说明,以前推荐过自己的人也有可能会反过来杀害自己。韩信的经历表明,在人生中无论什么时刻都要端正自己的言行,不可做逾越之举,对他人保持防范之心。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成败都在于一个人,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全由于同一个人的作为。这则成语可用作复句中的分句。
运用示例
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这非是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故恁的反复勾当。”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三十一卷:“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某心上至今不平。”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相关文章: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典故04-30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典故12-08
关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著名的历史典故07-26
历史典故关于子产放生的典故04-17
历史典故《卖狗嫁女的典故》04-17
肝脑涂地成语的典故-成语典故素材12-24
乐不思蜀的典故08-16
得陇望蜀的典故08-13
萧规曹随的典故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