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有哪些习俗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冬至有哪些习俗

时间:2023-10-27 10:02:15 毅霖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冬至有哪些习俗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冬至的习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冬至有哪些习俗

  冬至有哪些习俗 1

  冬至的习俗:古代纪念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冬至的习俗: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的习俗:台湾民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的习俗:现代民俗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如江浙、闽南一带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来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冬至有哪些习俗 2

  冬至的风俗:九九消寒

  冬至的次日开始数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数上9天是一九,再数9天是二九,以此类推,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入九以后,文人墨客,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的五行进补

  冬至是一年之始、万物复苏的季节。一般来说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各以白、绿、黑、红、黄五色代表,并各自联系和代表多种器官,具体如下:

  红色食物代表火(心、小肠及舌头):有西红柿、红枣和胡萝卜等,含丰富的降血压物质,使血管强壮,有助循环系统健康;

  绿色食物代表木(肝、胆囊和肌肉):有西兰花、芹菜和菠菜等,含有益肝脏健康的叶绿素和多种维他命;

  黑色食物代表水(肾、膀胱、耳和骨骼):有黑豆、黑芝麻和蓝莓等,含黑色素,有助提高与肾、膀胱和骨骼关系密切的新陈代谢和生殖系统功能;

  黄色食物代表土(脾、胃和口腔):有芒果、南瓜和橙子等,含维他命C;

  白色食物代表金(肺、大肠和鼻):有洋葱、大蒜和梨等,具有抗敏感及炎症功能。

  冬至养身

  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在这个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

  3.保持良好的心境;

  4.进行适当的锻炼;

  5.定期去医院检查。

  最后,希望各位能根据自我的实际情况,进行冬令进补,但忌不可过头。用风水五行来改运,不仅在身体上有所加强,同样也能帮到自己整体运势的改善。为新的一年打好基石。

  冬至有哪些习俗 3

  一、习俗概述

  冬至日祭祀祖先,祭毕,阂家聚餐,分享祭品。

  以米粉做汤团,或者包制馄饨。

  窖藏鲜花在市场上出售。

  妇女向茸长敬献鞋袜,小辈拜望问候尊长。

  女儿出嫁后回家探亲的,这天晚上必要返回夫家。

  腌演肉、鱼、鸡、鸭以及各种蔬菜,准备过年。

  九人相约宴饮小聚,从数九中的一九至九九,各做东道主一次,叫作消寒会。

  画素梅一枝,花瓣共为八十一枚,每天染一枚花瓣的颇色,花瓣染尽而九九出,则春色巳深,称之为九九消寒图。

  禁戒房事,节制嗜欲,多休息,安静毋蹂,注意养生。

  二、习俗介绍

  冬至习俗-祭天

  历代统治者都要于冬至日祭天。“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礼,是历代帝王禳灾祈福,在冬至日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

  北宋时祭天多在京城的南郊举行,明清时则在北京天坛的圆丘。圆丘在古代即是高出地面的圆土丘,它像征着天圆,故用来祭天的前一天晚上,皇帝要斋戒沐浴,住在斋宫,冬至日举行祭天大典。

  冬至习俗--祭祖

  在民间,有于冬至日祭祖的习俗。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祭祖相同。在祭祖的同时,人们还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古时流传有向老人敬献鞋袜的习俗,此习俗现代仍然十分流行。闽台有俗谚“冬至大过年,唔(“不”的`意思)返无祖宗”,所有外出谋生的人都要在冬至节时赶回家乡过年,表示年终有归宿。

  在广东潮汕地区,冬至这日要备齐三牲和果品,去祠堂祭祀祖先,此后家人围桌共食,祭拜通常要在中午前完成,午餐家人聚会。但在饶平之海山沿海地区,则会赶在渔民出海捕鱼前,清晨来祭祖,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平安归来。而在广东惠安,冬至节除了祭祖,还有清明节相同的一些习俗,如冬至日前后十天内上山扫墓献钱,修坟迁地也没有忌讳。

  在我国台湾还有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人们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如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表不忘先祖。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聚到祖祠中按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款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饮酒,相互联络久别疏远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祭祀祖先。在台湾一直代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民间把冬至义称为作“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这—·大起,每隔九天作为一个“九”,共分成9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1天之后便进入春天。冬至之后数九九在全国各地都十分流行,各地的人们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景物特征、农事物候及风俗习惯,编排出了各种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这些谚语和顺口溜在许多古籍:卜部多有记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这首顺口溜:一九二九不出乎,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不仅仅是人们多年来对气候的经验总结,也是人们在严冬时节对春天的一种企盼。

  冬至习俗-圆仔贴门

  在闽南,潮汕一带,每逢冬至,除了吃汤圆外,还要搓两个大的圆仔贴在大门环上,象征团圆、吉利。

  这个风俗源于一个民间传说:一年的冬至,有一个老乞丐无钱掩埋冻死的妻子,只好将女儿卖给富有人家作奴婢。女儿痛不欲生,一时昏了过去。老乞丐连忙讨来一碗米汤,一口一口地给女儿喂下去,慢慢地女儿终于苏醒过来。老乞丐又为女儿讨来几粒糯米圆,劝慰女儿:“我们今日分别,就像这圆仔分成两半,现在我们一人吃一半,等将来日子好了,我们团圆了,再吃圆仔。”之后,老乞丐告别了女儿,掩埋了妻子之后就又上路乞讨了。三年过去了,老乞丐依旧没有回来找女儿,女儿想念父亲,盼望父女俩早日团圆。在一年的冬至节,她心生一计向主人建议说:“冬至时大家都吃圆仔,我们也应该把圆仔敬献给门神才是。”主人同意了,她搓了两个大圆仔粘在门环上,以寄托自己对父亲的思念。她的孝心感动了后人,人们相沿成俗,流传至今。

  三、冬至食物

  冬至团

  在南方某些地区比较盛行冬至日吃冬至团(冬至丸)这一冬至的习俗,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日(阳历12月22日前后)清晨,各家各户都会开始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莱、果、更豆、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冬至,老上海人是最讲究吃汤圆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品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子,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红豆米饭

  在江南一带,人们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的冬至习俗。传说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在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仍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因而人们在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渊远流长,相传源自汉代。据说,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啥煮的狗肉,觉得味道极为鲜美,十分称赞。自此之后,冬至吃狗肉在民间逐渐形成了习俗。现在,人们在冬至日,都会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物,期盼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有哪些习俗 4

  四川冬至吃羊肉的由来

  据说,那一天,拜师傅、拜尊长,讨得一年的福财、一年的安康。师傅、尊长这时也尽拣好词儿送出口,让说的听的,心里都暖融融,这叫“贺冬至”;同僚之间相互拜贺,预祝来年有个好运气,平时的勾心斗角,一切的恩怨情仇都抛开去,这叫“拜冬至”;有的地方在这一天甚至出动全家,到野外去扫墓,仪式大约和清明差不多,这叫“上冬坟”。周围同姓的人家多了,还要举行“冬至会”,就是一大家族的人共同祭祖先。

  家庭经济条件稍好一点的,就在这一天宰猪腌肉。有句俗语:“冬至不割肉,枉在世上走。”因此,有钱人家都在这一天腌腊肉、灌香肠,准备过年的年货。谁都明白:冬至这天腌的肉,不腐坏,不流油,放的时间久。

  这些活儿忙完了,还要到田地里采一些桑叶,拿回家,不能晒太阳,不能用火烤,让它自然阴干,这就是“冬桑叶”。可以用做中药,有祛风的.药效;或者将采回的桑叶蒸9次,再露9次,以后才能配做药引子。每到冬至,村庄早已笼罩在淡淡的薄雾中了,人影悠悠,淌向各自的住房,将那一副好心情带回家去,晚上还要和一家人吃狗肉呢!这习俗听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冬至吃狗肉从此就在民间传开来,不仅吃狗肉,还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品,希望来年有个好兆头。到后来,又狗肉就慢慢转变成了羊肉,最好是再配上祛风防寒的中药。于是,冬至吃羊肉汤的习俗在四川地区广为流传。

  四川冬至羊肉怎么吃

  北方有着“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而这一习俗,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时时觉得仅这一习惯,就充分地说明了四川人比起北方人对自己好太多,起码在饮食上是这样。越临近冬至,在北京的四川人就会开始四处找寻羊肉汤馆,当看到那种简洁,甚至可以说有点俗气的宋体字“简阳羊肉汤”的招牌映入眼帘的时候,几乎是一秒都不用考虑就得进店去,正宗不正宗,可骗不了喝着羊肉汤长大的四川人。

  店面里也简朴得可以,几乎谈不上装修,不过倘若真要走豪华或者时尚路线,吃起来或许还会有点不习惯。这里的羊肉汤的方式是火锅的吃法,以羊肉汤为锅底,里面早已煮着各种羊肉、羊杂,另外还想涮点什么东西自便。这种吃法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从成都小关庙风行起来的。而真正的简阳周边的人吃羊肉汤,都是到馆子里端上一锅回家,自己再加点白萝卜煮煮来吃。吃法如何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这汤是否正宗。

  秘诀有二,其一,羊汤要熬成浓稠细腻的白汤,可不是加什么浓汤煲或者加牛奶,要正经用过油的鲫鱼和爆炒的羊肉加羊骨等等熬4个小时以上才能出来的香浓白汤,只有羊肉羊骨也不行,因为“鲜”字,可不能少了重要的“鱼”;其二,羊肉不能膻,而北方羊肉的独特的膻味,不是加点特别的调料可以去掉的,所以必然也只能是简阳的羊肉品种才能出来这样的味道。

  浓稠的白汤上桌,蘸料也分汤碟和干碟,还有芝麻酱的小料显然是为北方人准备的,完全可以忽略。还有一碟自家做的臭豆腐,真是与四川的羊汤馆子如出一辙,光是这些足以让人食指大动。先舀上一碗汤来,完全没有膻味,香味沁心,叫来老板一问,做法果然严格按照传统,而且羊肉也是千里迢迢从四川运来。老板也很实诚:“辣椒等等调料之类的,北京也能找到,只有这羊肉,再麻烦也得从四川来,北方的羊肉根本出不了这样的汤味。”

  至于涮汤的菜,其实只要白萝卜就成,因为在四川的羊肉汤里,它们原本就是不分家的一锅。

  冬至有哪些习俗 5

  汤圆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说到宁波人冬至吃什么,那就一定得提到宁波汤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清朝记载,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精、肉、苹果、豆沙、萝卜丝等。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汤圆是宁波的着名小吃之一,也是我国的代表小吃之一,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各地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与北方人不同,宁波人在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

  大头菜烤年糕

  冬至前一天,宁波人一般不出门,冬至节一早有全家人吃大头菜烤年糕的习俗。大头菜香成了宁波冬至节风味独特的乡间美食,让人食之难忘。冬至节前夜,家家烤大头菜,大灶的火烧得旺旺的,将大头菜洗净,削皮切块,菜叶也不要浪费。削掉表面上有坑坑洼洼的东西,放入镬中,块要切得稍厚一点,否则容易煮散导致筷夹不起。大头菜先放入,后放大块年糕,翻一下,放点酱油,然后把呼呼燃烧的柴爿盖上草灰,柴爿彻夜暗燃,用文火煮,大头菜在镬里焐一夜。第二天一早水将烧干时,放入糖和盐,再浇入一层菜油起镬,香气四溢的大头菜烤年糕就大功告成啦!

  大头菜经久耐煮而不变形,一镬方方正正的大头菜,在酱油、菜油的润泽下,纹理清晰,看似有红烧肉的质感。夹一筷入口,菜香扑鼻,嚼之肉质软嫩,鲜咸中带着大头菜天生的甜味,没有太多调味品的掺和,吃的就是大头菜的原汁原味。

  冬至大头菜烤年糕的关键是冬至那晚灶火不灭,家家都要烧得“烘烘相”,薪火不息,薪火相传,日子红火是老百姓最实在最基本的企盼,而年糕则寓示“年年高”。

  汤果

  “吃了汤果大一岁。”,宁波有“拜冬至”,按照老宁波的习俗,要做冬至羹饭。冬至日早上还要吃一碗甜甜的番薯汤果,寓意把之前的霉运全部“翻”过去。

  宁波汤圆声名在外,然而对宁波人来说更重要的是一种叫“汤果”的无馅的糯米食品。汤果也用糯米揉制,形状可以大的跟汤圆一般,小的可以像珠子球或者更小。宁波人冬至要吃“酒酿圆子”,就是用小粒的汤果煮晚稻米酿出来的酒糟,散点淀粉,放上点红丝绿丝,或打上蛋花,有的还可以切些苹果,做法大同小异,只是汤果不可少。

  赤豆粥

  宁波:“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吃侬肉,还侬壳,张家老伯伯,问侬讨只小猫小黄狗。”听过这童谣的宁波人应该不少,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糖粥”就是赤豆粥。这种赤豆粥格外精细,因为赤豆和粥是分开做的。赤豆磨成豆沙浇在白粥之上,好似红云覆盖白雪,色香味俱佳。过去宁波有一种卖糖粥的器具叫“骆驼担”,可把灶具、碗盘、食物全放在担子上。小贩一边挑着担一边敲着竹梆,发出“笃笃笃”的声响,孩子们听见声音就知道“卖糖粥”的来了。

  吃赤豆粥甜而不黏,稀而不薄,极为爽口。在宁波,冬至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粥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圆梦

  冬至当天早晨,大家会相互传梦,长辈还会为小辈们“圆梦”,跟西方孩子放袜筒等圣诞老人爬烟囱来送礼物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冬至节与西方圣诞节虽时间相近,但两者体现了东西方的差异:西方人过节喜欢以狂欢来庆祝,而我们宁波因独特的农耕文化,更倾向于以温馨祥和的方式过节。

  施粥敲更

  早先,宁波一些慈善机构,每年自冬至日起到,在各地的城隍庙等地每日施粥两餐,救济贫民。虽然佐粥小菜仅为咸菜、乳腐,然当朔风凛冽,冰天雪地之际,稠粥沸汤,香气四溢,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宁波不少地方上的热心人土,自冬至日起到除夕止,每晚晚餐之后到午夜,雇人敲更,被雇用的人往返大街小巷,口中高喊:“小心火烛!”喊一遍,敲一下。

  宗祠祭祖

  过去,宁波人在冬至日到宗祠祭祖的习俗世代相传,同姓同宗者纷纷相约参加盛典,经商在外的游子也不例外。是日,全族子孙齐集祠内,祠中摆起“全堂羹饭”,点燃粗如手臂的蜡烛,烛为绿色,祭品中高包上面的方戳子,也用绿色。祭祀陈设忌用红色的原因是:冬至一到,天寒地冻,应加倍小心火烛,舍红取绿,意谓“压火”保安。整个祭祖仪式庄严肃穆、隆重恭敬。

  祭典之后,按常规,祭祀当值者要用祠堂公田的收入,备办“冬至酒”,招待所有前来祭祖的宗亲。大族的宗祠,还要请戏班子在宗祠戏台演戏一天。席散,按每户人口多寡分发麻饼或高包,故有“拜冬至馒头”之说,但女性一般不计在内。之后,风气渐开,男女平等,女性也享受同等待遇,分得麻饼或高包。

  供金紫

  冬至日早起,家人按长幼次序,向列祖列宗像跪拜,这种在家祭祀活动,称“供金紫”。族祭的“冬至酒”每户仅限一人参加,同日,每户人家都会举办家祭。经济能力再不济,赊赊借借也要“供金紫”,在冬至前数日,将祖先遗像从箱中取出,逐一开启检视,若有鼠咬虫蛀,立刻送裱画店修补。到了冬至夜,循例将本支系历代祖先遗像取出,按辈份依序挂起,悬于堂前间,陈设供桌,燃点香烛,供奉祭品。

  为什么叫“供金紫”呢?古时无照相,大户人家的祖先遗像全是请人精工细绘,皆以真金白银丹砂作丹青,所绘祖先遗像皆紫袍玉带,熠熠生辉;加之古代官服称“金冠紫衣”,故称“供金紫”,也称“供神像”。每幅像要费数月工夫,始能绘成,工价昂贵。人物服装顶戴,皆按生前身份规定,不得僭越。

  供奉祖先遗像,多数至高曾祖为止,再上代很罕见。这大概是因年代久远、遗像散失,或下代支派繁衍,分居各地,无从联系,情况不明之故。有许多家庭,干脆绘一幅神主总牌位,囊括历代祖先,一应俱全,倒也合理,十分省事。冬至次日早晚,点燃香烛,供奉清茶各一次。祖像收下,拂拭一番,卷好放入箱内,置于干净高燥处,表示恭敬,准备除夕大年祭祀时再用。

  如今,“供金紫”的古风早已不再,而这种古代的祖宗神像反倒成了海外的热门品。

【冬至有哪些习俗】相关文章:

冬至的习俗有哪些?11-11

冬至的成语有哪些12-23

描写冬至的成语有哪些11-03

立夏节气民间习俗有哪些05-08

中秋节传统习俗有哪些09-23

异国他乡特色中秋习俗有哪些09-20

送女友的浪漫冬至祝福语有哪些12-22

冬至的由来及习俗作文06-01

有龙蛇的成语有哪些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