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三国自身优劣对比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国演义》三国自身优劣对比

时间:2021-03-03 10:53:11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三国自身优劣对比

  现在要讲的是三国。大家晓得,我们一般的了解都是从《三国演义》上来的,可是今天的讨论,是从《三国志》以及其他关于三国时代的典籍得到一些资料来作为我们讨论的依据。

  我说三国,并不将它当故事,主要是考察这三个国家利用自己的资源、组织、人才以及运用自己的所长和所短;在竞争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我是从这个角度来讨论三国的。

  首先讲的是三国的形势及资源的分布。我们大家都知道,三国是魏、蜀、吴三个单元,从《三国演义》上,我们看不出这三国资源上的差异,只看见一群人, 没看见他背后所凭借的是些什么东西。魏国是曹操的力量,当时我们称它魏国,实际上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并不是魏,他还是用汉的名称,还是用汉献帝的旗号,号 称是汉代的正统之所在。魏国当时地方是最大的,有十三个州,其所拥有的大概有七个半到八个州左右,继承了东汉最大的一片疆域,也是核心地区。可是中国北 部,在曹操挟天子以号令天下时,北方中国已经衰败,于是北方中国的人口大量减少。当时的关中,司州、雍州这些地方,大概失去了至少百分之六十的人口。今天 山西、河北干道上的地区,人口少了一半左右,这些人口流失不是在大乱的时候,在黄巾起事以前,就大量地流失了。

  人口的流失归纳起来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气候变冷了。中国有一个很长期的气候变寒的时候,而最寒冷的时候,大概是在南北朝的时 候,开始冷是在东汉的晚期。由于气候变冷,北方的民族不易度日,就压到中国境内来,造成了边患。战争不仅使战线上地区受很大的损害,战线外紧接着战区的地 方,也有很大的损害。汉朝本来有个很好的征兵制,在那时,因为汉朝政局本身不太好,征兵制濒临破产,于是在靠近战区的地方就有许多强征当兵、强拉做役这一 类的事情,造成了很大的混乱。而天气一冷,也使得北方的降雨量极度减低,北方的土地本来就接近干旱,降雨量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生产就差。所以在北方,曹 操面临的局面并不是很好的局面,有三分之二的地区,不是人口逐渐减少,就是生产几乎停顿;靠近黄河北岸的以及更往北的,几乎一般性的水利系统都被破坏。人 口流失,气候干旱,水利系统当然就没用处,造成了生产极度的萎缩。所以,号称七八个州,实际上它的实力并不那么厚实的。而且北方还有一大批流民,本来是难 民,后来变成了农民军,就号称黄巾了。黄巾的人数很多,未必有真正的宗教信仰,大致上是受饥饿驱迫以致成为流民。不可否认的,宗教力量是驱使他们集合在一 起的因素之一,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因素。整体讲起来,北方的资源颇为短缺。

  曹操手上的军队,来自不同的地方,很多都是本来的地方长官,带领一些地方保安部队。还有地方的豪侠、地方上的领袖,也将他们的群众往往以家族系统组 织起来,参加了内战。曹操手上,人的资源非常庞杂,人数虽多,可是并不整齐,对他效忠的程度是非常低的,所以曹操能掌握的天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双方面,并不 是真的居于一个压倒的多数。可是他在另一方面,占了一个正统的位置,在中原所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无形、看不见的资源,是很重要的东西,他可以用天 子的名义封赏、任命,这是他的敌手们无法抗衡的一个特点。

  基本上北方的中国,只有几个地区保持相当富足的水平,几个口袋形的地区,分散在五六处,并没有什么很强大的市场经济,所以北方地方经济可以说退回到一种自给自足的地区性程度,并不是一个全国性的经济市场。汉朝的经济,基本上已经有相当高的水平,可是汉末出现很严重的倒退。

  再讲到蜀国,蜀国的地区非常小,只有汉中盆地,加上四川的一个大盆地,这大盆地里面分成三个地区:一个是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地区,它可以由此统摄到 现今川边的边界;另外一个是以重庆作中心的巴东河谷,这就是长江流域跟嘉陵江流域合起来的地区;此外则是山地,人口相当少,而且里面有一大批人属于所谓先 居民,不是汉人,住在山里面开始接受汉化,但并没有彻底汉化。他们有独立的组织,有独立的文化,汉人的人口就集中在汉中盆地和两个中心。

  四川本来有相当大量的人口,可是在那个时期,户口的编制并不很理想,编制上的人口跟实际人口有相当大的距离,真的人口就我估计起来,大概是两百万 人,但反映于户籍上面的,只不过五十万,这个数字是很小的,不足以成为当年汉代一个大郡。但这个地区,战乱比较少,长期繁荣,而且四川是天府之国,资源是 相当丰富的.。几项重要资源有盐、农产品,可是缺少武装作战用的马,缺少金属矿产。总的来说,四川的天然资源基本上相当局限,但四川却有另外一个本钱——崇 山峻岭,防守起来,相当容易。在对日抗战期间,曾经到四川去过的人大多知道,你从哪条路进去,都要走很长的山路,一路翻过去,才翻得到刚刚讲的三个中心里 的任何一个,而从一个中心到另一个中心,也是崇山峻岭,蜀道艰难。因此地形的崎岖,造成了四川很特殊的有利条件。

  蜀汉本来还另外有一个地区可以归它所有,就是今天的汉水流域,也就是小说上所谓的荆州。可是,自从关羽被东吴突袭以后,荆州本部就失去了,只剩有荆 州的边缘,以及非常崎岖的山地,就是今天的湖北和四川边界。我小时候在那边走过,可说是穷山恶水,可是它有战略上的价值。蜀汉的前半段,力量很单薄,可是 蜀汉的后半段,得到了南征一大片新基地,后来所谓云南、贵州以及部分的广西等地区,就是诸葛亮南征获得的一大块地区,是中国最难走的山地。这里的资源,有 在四川没有的东西:铜矿、锡矿、铁矿、盐池……还有滇马。滇马体形虽小却仍可用于作战。大家很难想像,崇山峻岭中能产马。中国西南纵走的山谷,从云南往北 一直连到甘肃、青海,这条山谷地带,是南北走向。自古以来,从草原要向南走的话,就得进那条纵谷。草原里,游牧民族可以去,天然的动物像马、驴子,也可以 顺着这条路下去,所以云南就出产滇马,能作战,很耐久,尤其是走山地,可当作载重和长程很好的运输工具,所以蜀汉的地方虽小,人口跟北方比也少很多,可是 有这几个特殊的优点。再加上刘备刚巧姓刘,和东汉王室真正的关系虽然淡得很,他仍可以理直气壮地号称汉室正统。

  再讲到东南,东南当时包括孙吴的基地,在早期的时候相当局限。它是长江三角洲加上沿长江下游的谷地,和一些湖沼附近的谷地;再一个部分是长江以北的 地方,这是东吴最基本的基地,人口却相当多,因为东汉人口的南移,是一个很长久的过程。大概到了公元五六十年之后开始,就有大量人口向南移了。除了汉人南 移以外,南方本来的一些少数民族,也因为跟汉人接触,逐渐汉化,采取了汉人的农业,也采取了汉人的习惯,使加入南方的人口变成一个混合体。这样,南方人口 不仅数量相当大,而且基本上占据的地区,在当时都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北方在寒冷的时候,南方并未面临此困局,所以虽然地区很小,等于只有长江三角洲和 沿江的谷地,以及鄱阳湖附近的谷地,但人口当比蜀汉人口多一倍多,而农业地带的富源更远比曹操手上要多。

  商业方面,因为南方正在开发扩张,有一个相当庞大的地区经济,超越每一个小地区之外,可以说南方经济体系已有相当强大的市场功能。南方矿产品如锡 矿、铜矿、铁矿都有,盐要靠沿海的海盐,几乎没有马,可是有很多牛。通水运的航道,是南方一个有利的经济因素,靠河川湖泊的水运,可以有大量的货物来去, 甚至可以说,人口移动都是沿着水道进行的,这是北方所短缺的有利因素。可是在精神上,南方一无依据,既没有一个天子可以挟在手上号令,又不姓刘,它姓孙, 所以南方的号召力因此就很弱。

  以上是我讲的形势和资源的分配。基本上看起来,虽然三家的力量,在纯粹的地区上面比,从地图上看来,非常不均匀,但就我刚刚讲的资源分布,截长补短 总合起来,就相当匀称,三家可以作三角对峙的对抗。也因此,三家都要争那个交接的地方——荆州,也就是长江中游的地区。曹操要发兵袭取荆州,但刘家还没进 四川,就必须与东吴孙家联合兵力来保这个荆州,而等到曹操退回北方了,孙、刘二家之中,刘备取得了四川,东吴跟蜀汉之间,又必须争这块地方,这中间的筹 码,谁若取得,就可增加一倍半的力量。这就是他们为什么要在那儿互相争战,这是一般的情势。

  以上我讲的不是故事,而是真正考据出来的材料。为什么讲这些事?因为任何企业都要衡量自己手上有多少资源。资源内部的性质,并不完全是有形财产,资 源里面可以包括很多看不见的财产:人力的资源、人才的资源、机会的资源、实际的资源,这些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而资源总和是许多看得见、看不见资源的综 合体。拿这三个国家来代表三个企业团体的话,你会发现他们三个资源的情况,基本上是势均力敌。

  大家手上都有资源,孰胜孰败,就看如何运用资源,一个人是不能单独运用资源的,要有一大群人共同运用。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善用资源的条件,领导人要 能善用人力资源,有了人力资源,才能运用物产和其他资源,如财产、知识……也就是说,能不能真正动员资源,全看手上有没有人力资源。应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 下面讨论的两个问题:一个企业有多少人力资源,以及用什么方法动员和团结人力资源。

【《三国演义》三国自身优劣对比】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11-23

三国演义12-20

三国演义03-03

三国演义05-04

三国演义03-05

三国演义03-07

三国演义09-06

三国演义03-14

三国演义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