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知识要点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过秦论》知识要点

时间:2022-09-11 01:47:11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过秦论》知识要点

  导语:《过秦论》是散文名家贾谊创作的一篇政论,论证了秦国灭亡的道理。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过秦论》的主要知识要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过秦论》知识要点

  文言现象

  通假字

  约从离衡 “衡”通“横”

  威振四海 “振”通“震”

  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通“横”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通“纵”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缉察盘问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有”通“又”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没”通“殁”

  锄櫌棘矝 “櫌”通“耰”

  一词多义

  因

  因遗策(沿袭,动词)

  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聚之咸阳(到,动词)

  及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

  及至秦始皇(到,介词)

  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原为动词,在此用作名词)

  制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裁,制服,动词)

  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动词)

  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收天下之兵/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丢掉,动词)

  追亡逐北(逃亡,动词。在此用作名词:逃亡的军队)

  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使动用法。)

  举

  包举宇内(举起,拿走,动词)

  西举巴、蜀(攻取,动词)

  利

  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形作名)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形容词)

  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理位置 形作名)

  固守以窥周室/自以为关中之固(牢固地,牢牢地)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坚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像用席子、包裹、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在国内 对国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向南、向西、向东、向北等)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像云彩那样 像回声那样 像影子那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

  2.使动用法

  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诸侯)相斗

  会盟而谋弱秦 使(秦)衰弱

  约从离衡 使(秦国的连横策略)离散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百姓力量)愚蠢

  以弱天下之民 使(天下百姓)衰弱

  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 ,引、招致 使(同列)来朝拜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诸侯国)灭亡

  3.名词作动词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做帝王)

  履至尊而制六合 (本意为鞋子,此处意为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用瓮做 用绳子系)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用鞭子打,用竹杖敲,引申为“奴役”)

  将数百之众 (率领,带领)

  过秦论 (指出过失)

  4.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

  尊贤而重士 (看重)

  5.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逃跑的士卒 (溃败的军队)

  6.形容词作名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方)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坚固的屏障)

  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

  尊贤而重士 (贤德的人)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豪杰)

  古今异义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黄河今:河流)

  2.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古:继承 今:受)

  3.西举巴蜀( 古:攻取 今:向上抬)

  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古:吝惜 今: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

  5.以致天下之士(古:来,招纳 今: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事情。)

  6.九国之师(古:军队 今:指隶属于军或集团军的一个编制单位)

  7.流血漂橹 (古义:盾牌 今:划船工具)

  8.以为桂林、象郡(古:把……作为。“以”后省略了宾语“之”;今:认为)

  9.迁徙之徒也(古:征发今:迁移,搬家)

  10.斩木为兵(古:兵器 今:士兵)

  11.赢粮而景从 (古:担负,背负;今:胜,获胜)

  12.山东豪俊遂并起(古: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13.皆明智而忠信(古:聪明智慧;今:通达事理)

  14.国家无事(古:诸侯和大夫封地;今: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15.才能不及中人(古:一般人;今:在两方之间调解、做见证或介绍买卖的人)

  重点虚词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助词 相当于“的”)

  振长策而御宇内 (连词表修饰关系)

  尊贤而重士(连词表并列关系)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连词表转折关系)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连词表因果关系)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表修饰 相当于:“地”)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2、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倒装句

  1、定语后置:

  伏尸百万

  铸以为金人十二

  金城千里

  2、宾语前置: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崤函之固,自若也

  3、介词短语后置: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谪戍之 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余威震于殊俗

  省略句

  委命(于)下吏

  身死(于)人手

  威振(于)四海

  士不敢弯弓(射箭)而报怨

  聚之(于)咸阳

  以(之)为桂林、象郡

  蹑足(于)行伍之间

  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被动句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文章主旨

  《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写作特色

  1、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本文叙史的特点是在观点统率下对史实作出高度概括。如秦“取西河之外”,是商鞅计骗魏将公子卯而袭破其军的结果,文中以“拱手”二字作了概括。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在叙史时所看重的是历史过程的本质,而不讲细节的准确。

  2、对比论证方法。本文通篇采用对比论证手法,集中表现在第5段。秦国的过去和现在比,陈涉与九国之师比,秦强盛之久与秦灭亡之速比,这样通过对比论证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3、语言有辞赋特色,讲究铺排渲染。如开头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等四语;中间写九国之师攻秦,四君、九国、谋臣、策士、武将,一一列名,显得有声势;写秦始皇,则极力塑造出他那“威加海内”的形。行文多用骈偶,读起来铿锵有力,且句式变化多端,不显得单调。

【《过秦论》知识要点】相关文章:

《过秦论》说课稿06-29

观潮文言文知识要点07-13

《前赤壁赋》知识要点05-14

《过秦论》教学设计06-10

《过秦论》全文赏析07-20

《过秦论》原文及译文08-17

《过秦论》说课稿范文04-18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要点12-05

《过秦论》文言文07-12

文言文《核舟记》知识要点03-04